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官渡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及姓名,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考生必须把所有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选项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选项框,不要填涂和勾划无关选项。其他试题用黑色碳素笔作答,答案不要超出给定的答题框。‎ ‎4.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政治阉割了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所谓回归文学本体,就是说,文学从政治理性的漩涡中、从僵硬的政治化、概念化的躯壳中挣脱出来,坚守它的审美特性,表现出作家的富有个性特征的真性情和心灵体验。在今天,则意味着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人性的扭曲,保持作家内在的文化与理性的支撑,固守自身的精神追求。‎ 在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中,在那些丰富多彩的感性世界深层,总是蕴含着某种深刻的东西,凝聚着作家的哲学思考,体现着他们对人类、对世界的终极关切。当屈原在《远游》中长叹:“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时,当陈子昂登幽州台感慨悲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我们都会从这些人生的悲凉叩问中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超越性。这就是艺术的形而上学。可以说,伟大的作家与平庸的写手的根本分野,就在于是否具备洞察力、穿透力和足够深刻的悟性。‎ - 16 -‎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除了艺术感觉和生命体验以外,我觉得,再没有比拥有一副超拔而自在的心态更重要的了。这是回归文学本体,抵达人性深处的一个前提条件。散文作家尤其需要心态的自由、自在、自如、自然,需要具备审美的独立意识,在随机的发挥中有意无意地超越世俗的固定眼光,进入艺术创造的境界。可是,现代许多人终日处于困惑、焦虑、惊惧之中,与物打交道时产生烦心,而与人周旋又心生麻烦;还有一些人处于匆忙状态、浮躁之中,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边走边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不复有悠闲的沉思,愈来愈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而古代的庄子,把追求内心自由看得高于一切。这种超越现实,而求得精神世界的自由,带有明显的心理体验的特征。因为个体生命一旦摆脱外物的桎梏,确立了审美心境,就能在精神世界中相对地体悟到自由的人的生命存在,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心理体验。‎ 另外,对于已经有了一定影响的作家来说,我觉得他写多写少并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如何突破自我,实现新的超越。甚至有的大家,由于未能做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结果只好一再地重复自己,实际上是每况愈下。我觉得成功的作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举成名,后来便一成不变,是静态发展的;还有一种是螺旋式攀升,生生不息,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有一种流动之感,飞扬之势。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后一种作家和作品,因为他们总是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总是呈现新的面貌。‎ ‎(选自《王充闾: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政治阉割了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所以回归文学本体,文学要与政治完全割裂。‎ B.伟大的文学作品必然蕴含着某种深刻的东西,体现着作家对人类、对世界的终极关切。‎ C.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没有比拥有一副超拔而自在的心态更重要的了,这是回归文学本体的一个前提条件。‎ D.有了一定影响的作家,不一定要写很多作品,关键在于如何突破自我,实现新的超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介绍了“回归文学本体”这个概念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B.将伟大的作家与平庸的写手作对比,是为了论证好的文学创作需要有超越性的感觉与体验。‎ C.庄子认为个体生命一旦摆脱外物的桎梏,确立了审美心境,就能获得生命的自由。‎ D.文章从超越性生命体验、自在的心态、不懈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学创作与生命体验的关系。‎ - 16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今天,摆脱商业时代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对人性的扭曲,作家就能表现出富有个性特征的真性情和心灵体验,写出好作品。‎ B.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借助主人公之口发问:“生存还是毁灭”时,我们能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一种深刻的超越性。‎ C.现代有些人总是行色匆匆地穿过闹市,手里拿着表,边走边思考,吃饭时眼睛盯着商业新闻,是没有超拔自在的心态的表现。‎ D.有的作家一举成名后,一再地重复自己,实际上写作情况是每况愈下的,是静态发展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那幅“银与福”羊皮画 毕淑敏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有一座魔鬼城。它是雅丹(雅丹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陡峭的丘陵)地貌形成的沟壑,被飓风的利刃和雨水的指甲还有岁月的剪刀雕刻镂空,塑就了千奇百怪的城骸和猛兽的残肢。最近它被正式辟为地质公园,引来零散游客。‎ 有一处地貌类似“无敌舰队”,无数高大的雅丹层岩,昂首挺胸,好像被天庭的巨鞭抽打着,中规中矩地朝着一个方向航行,虽悄无声息,但一往直前。每一座舰艇都似五层楼一般雄伟,朋友们隐入其中玩耍照相。工作人员一个劲儿叮咛,万万不可走远误入深处,此地渺无人烟,距彭加木和余纯顺的遇难地只有几十公里。‎ 我因脚踝扭伤,无法走进波涛起伏的沙砾,只有坐在一旁看着瀚海发呆。忽然背后有幽灵般的声音响起:客人,买一幅羊皮画吧,它会带给你好运。猛回头,见一老媪披着黄色的袍子悄然移近我,枯瘦的手爪挥舞着一卷画轴。‎ 我吓了一跳,觉得这老太简直就像是魔鬼城的常住人口,揉眼看不远处的越野车和天上的昏黄太阳俱在,胆子才壮了一些,问,你的羊皮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 16 -‎ 什么都有,要什么有什么。它能保佑你。老女人说着,打开了她的包袱。羊皮画卷在一起,散发着令人昏昏欲睡的气味。我一幅幅展开来看,每幅有脸盆底大小,四周缀满了憔悴的草珠子,用细而韧的羊肠线编织成网状,古朴中透着不可捉摸的空灵。画上多半写着各类经文,绘着炫彩的符咒,完全看不懂。有一幅很特别,周缘挂着木质流苏,沉甸甸地拉直了薄薄的羊皮,使画上的图案像少女的面颊平展而悦目。羊皮画分两面,一面染作宝蓝色,一个长相如史前岩画上走下来的小人儿,手舞足蹈,快乐得几乎摔了跟头。另一面是不均匀的漆黑底子,仿佛百年老灶的坑灰胡乱涂抹而成,其上用某种矿物粉,描了三个歪歪斜斜的汉字——银与福。‎ 我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不解,问,什么意思?‎ 老人的目光在稀疏的睫毛下浑不见底,好似注满沙粉的小潭,说,银子,你懂吧,就是钱。它能保佑你有钱。‎ 看看同伴归来还早,我就同老人聊起来,说,银子是个好东西啊,在城里,有了银子就有了一切,可以有水,有大房子,有汽车……‎ 一股沙漠上的焚风刮来,下唇顿时就崩开了口子。我吐掉牙上的土末说,还可以买到空调和游泳池……想想老人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什么叫游泳,就闭了嘴。‎ 老人在风沙中一动不动,说,银子就是银子,银子不是所有的东西。如果银子是一切,羊皮上就不会写着再送你“福”了。银子和福是两样东西,你可以有银子,但是你没有福。福是另外的赐予。‎ 我说,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呢?我没有银子,可是我有福。‎ 老人好似一尊沙漠中的石像,说,行的。你没有银子,可是你能有福。‎ 我说,不见得吧?如果真是那样,就该写着福与银了,而不是现在的顺序。‎ 老人并不恼,说,细细看,看它的四周是什么?‎ 我这才注意到羊皮画周边的木流苏,并非普通的纹饰,而是一把又一把的吃饭勺子。它们由树根雕成,平浅单薄,要是用来舀汤,可真要费不少功夫。‎ 老人说,福的根是要有饭吃,要是没有饭吃,人就成了干尸。干尸你懂吧?‎ 我不住点头。干尸,当然懂,在魔鬼城,人和干尸只有一步之遥。‎ 老人继续说,有了吃,人就有了福底子。有银子比有福容易,有人有了银子,可是没有福。有福是最难的。你要先有了吃饭的勺子,再有了锦上添花的银子,然后,你还要去找福。银子永远不能骑在福上头。‎ 我从老人手中买下了“银与福”的羊皮画,目送她淡黄色的袍子消失在魔鬼城“无敌舰队”的旗舰之后。若不是羊皮画玄妙的气味直冲鼻根,我非得认定方才的情形是海市蜃楼。‎ 直到今天,我还不时拿出这幅羊皮画抚摸端详。每一次,都会有金米样的沙粒掉出,又会被我精心地填回羊皮的皱褶。心中始终存有疑问,这画是谁的工笔?那老人吗?她如何会写汉字?她躲在魔鬼城,飘然而出,瞬忽而遁,就是为了向被城市腌得两眼发黑的我们展示这古老的箴言吗?‎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在一次到“魔鬼城”旅游的经历中,深刻地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并意外地邂逅了一位卖羊皮画的老媪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B.作者描写老媪手里的一幅幅羊皮画时,既谈了自己的主观感受,也对羊皮画进行了 - 16 -‎ 较为详细的客观描写,重点描绘了一幅“银与福”羊皮画的两面,为下文作者和老媪的对话做了铺垫。‎ C.本文语言平实自然,主题含蓄,让读者领略了沙漠风光的奇特,领略了沙漠中居民的质朴,领略了地域文化的厚重。‎ D.老人关于“银”与“福”的叙述,不仅散发着神秘和古朴的味道,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也给现代人诸多的人生启示。‎ ‎5.文章开头两段对“魔鬼城”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6.从全文看,那幅“银与福”羊皮画究竟给作者展示了什么古老箴言?请联系现实,谈谈作者和老媪的谈话带给你的启示。(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戴望舒的传奇人生 ‎1923年秋,18岁的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两年后,进入法国教会在上海办的震旦大学特别班学习法文。法国神甫教的是雨果、拉马丁、缪塞等浪漫派的经典作品,但戴望舒有更强烈的追新倾向,喜好果尔蒙、耶麦等后期象征派的作品。他后来成为那个时代把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结合得最好的现代诗人之一,与他的这段学习经历有很大关系。他最早的译诗就是在震旦读书期间,将雨果的《良心》译成中文。‎ ‎1928年8月,他作的格律诗《雨巷》在《小说月报》发表。诗中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叶圣陶在编发这首诗时,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由于叶圣陶的极力举荐,戴望舒一夜成名,并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 戴望舒靠《雨巷》成名,但他在诗坛的领袖地位则是《现代》杂志造就的,或者说是主编施蛰存的张扬与推动所致。在这个杂志里,他发表了大量的诗歌的译作。‎ ‎1929年4月,戴望舒编定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由他自己主持的水沫书店印行。这是他前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这些诗从闻一多、徐志摩那儿获取的主要是外在韵律和格式,而从英法诗歌那儿汲取的主要是“忧郁的情调”。他早年诗歌形式上的传统倾向还表现在段式上,如多用四行段,其次是三行段。‎ ‎1932年10月,戴望舒搭乘邮船 - 16 -‎ 前往法国。到巴黎后,他一面在巴黎大学旁听,一面在一所语言学校学西班牙语。但他似乎对学位没多少兴趣,甚至没有读书计划。他在法国忙于写、译,很少去教室听课,几乎用全部时间在搞翻译,这跟他我行我素的诗人性格有很大关系。第二年8月,戴望舒从里昂乘火车去西班牙旅行。他除了游历,大部分时间是上图书馆、逛书店和书市。他购买了不少西班牙语的书籍,光是《堂·吉诃德》就买了好几个版本。他一直将翻译《堂·吉诃德》当作自己一生最大的心愿,回国后经胡适的介绍,中英文化教育基金会曾约其由原文直接翻译这部巨著。据施蛰存说:“这个翻译工作是做完的,但因为译稿按月寄去北京,经过战争,全稿至今不知下落。”《香港文学》1990年第7期登载过的戴望舒译稿《吉诃德爷传》。不管怎么样,中国读者没能看到戴望舒的全译本,这是极为可惜的。旅游期间,他又参加了西班牙进步群众的反法西斯游行。西班牙警方通知了法国警方,于是学校将他开除,并遣送回国了。‎ ‎1935年10月,由戴望舒主编,脉望社出版的《现代诗风》问世。施蛰存、戴望舒、杜衡三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号称“文坛三剑客”。由于作者的知名度和作品的质量,第一期《现代诗风》1000册很快就卖完了。可是戴望舒没有趁着这股热劲继续编第二期,他有了新的构想,要和“北方诗派”携手合作,出《新诗》月刊了。三十年代初的诗歌界存在着南北对峙问题,北方诗派包括“新月派”和“后期新月派”,代表诗人有卞之琳、何其芳、林庚、曹葆华等。南北之分并不只是地域不同,而是由作品的“精神”来加以区别的。戴望舒弃《现代诗风》而创《新诗》,就是想要实现他那“南北大团结”的构想。当时新月派首要人物徐志摩飞机失事亡故,朱湘跳江自尽,领头的卞之琳欲打破与现代派对立的局面,与南方诗人颇为友好,时常联络。也许戴望舒正是看准了这种趋势,加紧操作,创办《新诗》,便是他促使南北诗派联合的具体表现。1936年10月,《新诗》创刊号诞生。这是戴望舒为中国诗歌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他为之花费了巨大心血。《新诗》1937年7月停刊,一共出了10期。在《新诗》上发表作品和译品的有八九十人,“新月”、“后新月”、“现代”济济一堂。 (选自《戴望舒传》,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望舒成为那个时代把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结合得最好的现代诗人之一,与他喜好法国后期象征派的作品有关。‎ B.戴望舒早年的传统诗歌是从闻一多、徐志摩处获取外在韵律和格式,从英法诗歌汲取“忧郁的情调”。‎ C.翻译《堂·吉诃德》是戴望舒一生最大的心愿,可惜因为抗日战争爆发,他的译稿只剩下一些片段。‎ D.“南北大团结”的构想,促使了戴望舒放弃《现代诗风》而创建了《新诗》。‎ ‎8.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戴望舒在震旦大学读书期间,将雨果的《良心》译成中文,这是他的第一首译诗。‎ B.因为叶圣陶的极力举荐,戴望舒一夜成名,并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也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 16 -‎ C.戴望舒对学位没多少兴趣,甚至没有读书计划,他在法国忙于写、译。说明他的性格自大狂妄。‎ D.第一期《现代诗风》1000册很快就卖完了,是因为作者施蛰存、戴望舒、杜衡等人的知名度高。‎ E.《新诗》创刊号的诞生,是戴望舒为中国诗歌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它促使南北诗派联合,使得新月诗人、后新月诗人、现代派诗人聚集在一起。‎ ‎9.戴望舒在文学上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暹,濮阳人也。自暹高祖至暹,五代同居,暹尤恭谨,事继母以孝闻。初举明经,补婺州参军,秩满将归,州吏以纸万余张以赠之,暹惟受一百,余悉还之。时州僚别者,见而叹曰:“昔清吏受一大钱,复何异也!”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寻而孚迁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协,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失蕃人情。”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 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 二十年,为户部尚书。上行幸东都,诏暹为京留守。暹因抽当番卫士,缮修三宫,增峻城隍,躬自巡检,未尝休懈。上闻而嘉之曰:“卿素以清直,兼之勤干。自委居守,每事多能,政肃官僚,惠及黎扁。慰朕怀也。”二十八年,病卒,谥曰“贞孝”。‎ 暹在家孝友,爱抚异母弟昱甚厚。常以公清勤俭为己任,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以终其身。及卒,上甚悼惜之,遣中使就家视其丧事,内出绢三百匹以赐之。尚书省及故吏赙赠者,其子孝友遵其素约,皆拒而受。‎ - 16 -‎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 / 或荐暹 / 往代之蕃人 / 伏其清慎/深思慕之 / 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 B.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 / 或荐暹往代之 / 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 / 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 C.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 / 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 / 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 D.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 / 或荐暹/往代之 / 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 /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初举明经”的意思是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甚得夷夏之心”中“夷夏”泛指少数民族和汉人。“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C.“弱冠便自誓不受亲友赠遗”中“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迁”“徙”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暹孝顺友爱。自高祖到杜暹,五代同居,他在家里不仅特别恭敬谨慎地侍奉继母,而且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在任给事中时,还因继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B.杜暹为官清廉。在他进入突骑施营帐查究蕃人与郭虔瓘等人的冲突时,不得已接受了莾人赠送的黄金,但他把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蕃境以后,才传书让蕃人去收取。‎ C.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 - 16 -‎ D.杜暹勤干多能。他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深得蕃汉人民拥戴;皇上巡幸东都,作为京城留守的杜暹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受到皇上的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俄授郑尉,复以清节见知,华州司马杨孚深赏重之。‎ ‎(2)暹坐公事下法司结罪,孚谓人曰:“若此尉得罪,则公清之士何以劝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14.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绘了夕阳下的一幅送别图。夕阳斜照,几片红霞,诗人和朋友,手挽着手,饮酒送别。在轻快明丽的景色衬托下,友朋宴别的感情显得深情而明朗。‎ B.领联中“每年春草芳”承接前句“行人莫叹”,用借代手法,诗意委婉含蓄,代指京中每年都举行科举考试,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 C.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蓝关、湘浦是友人前往南海的必经之地。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思念之情当会萌生。‎ D.尾联以更深一层的劝勉作结。“十二楼”即传说中昆仑山的仙人居所,此处借指俗世繁华。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间惆怅留连,不要执着于人世浮华。‎ E.古人送别诗,多是渲染别情的孤楚、悲苦,本诗没有像一般送别诗悲叹、沉浸于别离的凄苦,而是意境鲜明,语气亲切委婉,格调清新明丽,别具一格。‎ ‎15.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 16 -‎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 , 。‎ ‎(2)《氓》中写女子为人妇后没有一天不是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从变化的角度表述了人生的哲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要义就是将权力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让权力的主人看清、看住权力如何运行。‎ ‎②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③新疆青河县奇特的自然景观和神秘的草原文化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每年夏天,前往此地游览观光的中外客人及考古探秘的学者络绎不绝。‎ ‎④由于有关部门的严肃查处,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暂时消失,但要避免其东山再起,必须有制度化的举措。‎ ‎⑤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⑥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阿尔法狗”系统战胜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这一件事引发人们对人工智能是否会战胜人脑并最终征服世界猜想的深沉反思、热切关注和激烈辩论。‎ B.伴随着慈善法的诞生,中国人民存善念、行善举的朴素意识统一上升为国家意志,现代中国在不断完善法治的进程中又将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 C.“一带一路”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由铁路轨距标准不统一而导致的运输不畅通,不能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D.林业扶贫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是破解山区贫困人口脱贫难题的重要途径。‎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你出版的那本拙著我已经拜读了,拙笔不同凡响,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 16 -‎ B.我就在这几天屈驾去你家一次,你把东西准备好,不要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C.你家的犬子考进了什么大学,有人说他成绩好,将来有大出息呢。‎ D.能得到您的赐教,已经是我莫大的荣幸,前几日又承蒙款待,真是感激不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受风寒是颈椎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① 。天冷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穿立领装、戴围巾,不管是为了时尚美观,还是为了防寒,② 。我还给大家一个建议:戴围巾要戴稍厚一点的围巾,这样对颈椎有非常好的保护作用。颈椎病不仅在秋冬季容易复发,③ ,因为夏天越热人们越爱使用空调。很多人在吹完空调后就会感觉颈脖部位僵硬、疼痛。‎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 繁荣的网络语言令人喜忧参半。一方面,方便快捷、生动幽默的正能量网络语言,极大地丰富了社会语言,避免了诸多违法乱纪行为;另一方面,大量失范的网络语言不仅充斥网络空间,还向线下语言快速渗透,扰乱了固有的民间文化。加强网络空间语言治理已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汉语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①正能量网络语言不一定能避免诸多违法乱纪行为。‎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上海市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于晓和朋友开了一家微店,专做韩国日用化妆品。由于经营有方,每月能赚到的纯利润一般在五六千元,有时甚至超过万元。为了创业赚钱,他屡屡旷课。其行为引起师生的争议:有的认为,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阶段,应该劝其关闭微店,专心学习;有的认为,既然不学习也能赚到钱,可以让其退学,专心开微店;有的认为,可以为其量身定制一张课表,由该学生来选择自己希望获得的知识,以完成高中的学业。‎ 对以上的说法,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16 -‎ 官渡区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选D。(解析:A项,“文学要与政治完全割裂”。文中说“文学从政治理性的漩涡中、从僵硬的政治化、概念化的躯壳中挣脱出来”,并非割裂文学与政治的关系。B项,说法绝对,文中“总是蕴含着某种深刻的东西”,不是“必然”。C项,“除了艺术感觉和生命体验以外,我觉得,再没有比拥有一副超拔而自在的心态更重要的了”,所以艺术感觉和生命体验比超拔而自在的心态更重要。)‎ ‎2.选C。(解析:混淆或然和必然。原文是“为人们带来了遐想:它可能将替代传统纸介质”。)‎ ‎3.选A。(解析:A项强加因果,“摆脱人性的扭曲”和“作家表现出真性情”并无因果关系。无中生有,文中并未说“作家就能写出好作品”。)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4.A(3分)(解析:“深刻地体会到雅丹地貌的神奇”理解有误。本文情节简单,“情节跌宕起伏”有误。)‎ ‎5.答案:内容上:写出了“魔鬼城”的苍凉与地理环境的恶劣,营造(渲染) 出一种古老神秘的氛围。(3分)结构上:为下文写老媪飘然而出及其形象特点做铺垫。(2分)‎ ‎6.答案:(1)展示的箴言:①“银”指物质(金钱),“福”指精神(幸福、快乐),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但并不决定生活的幸福与快乐。②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但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并不能代替幸福。(3分)‎ ‎(2)启示:①珍爱生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②追求金钱、名利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意义,金钱比较容易得到,但幸福却要靠心灵去寻找。(3分)‎ ‎(答题时要从金钱与幸福的关系入手,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 16 -‎ ‎7.B(解析:戴望舒早年的诗歌《我底记忆》是他前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不是传统诗歌。文中“他早年诗歌形式上的传统倾向还表现在段式上”,只是强调了诗歌形式的传统倾向。)‎ ‎8.AE(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分,多选不得分)(解析:B项,“他在诗坛的领袖地位则是《现代》杂志造就的”,而不是《雨巷》。C项,说明诗人性格是我行我素,很独特。不是“自大狂妄”。D项,“由于作者的知名度和作品的质量,第一期《现代诗风》1000册很快就卖完了。”)‎ ‎9.答案:①热爱翻译与写作。戴望舒在读大学期间就开始译诗。在《现代》杂志里,发表了大量的诗歌的译作。在战争期间仍坚持翻译《堂·吉诃德》。‎ ‎②善于学习。喜好果尔蒙、耶麦等后期象征派的作品,将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相结合。向闻一多、徐志摩学习外在韵律和格式。‎ ‎③全身心投入。戴望舒在法国忙于写、译,很少去教室听课,几乎用全部时间在搞翻译。‎ ‎④与众不同的视野与眼光。戴望舒没有趁着第一期《现代诗风》的热劲继续编第二期,而是有了新的构想,和“北方诗派”携手合作,出《新诗》月刊。‎ ‎(四点答出两点给满分,答对一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选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这句话的大意是: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太原尹”“暹”“蕃人”“安西副大都护”。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11.选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D项,“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转’‘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徙’‘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有误;“转”是关于职务调动的,《张衡传》中有“再转复为太史令”。“迁”也要看具体语境,有“升官”、“调动”、“降职(贬官)”三个意思。)‎ ‎12.选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 - 16 -‎ 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错误,选项对应的文字在文章第三段,文中是说“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可见“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 ‎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共10分)‎ 答案:(1)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得分点“俄”“授”“以”“见”“重”,每翻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2)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得分点“坐”“下”“若”“则”“何以”“劝”,每翻错一处扣一分,扣完为止)‎ ‎(解析: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授”,被任命为;“以”,因为;“复以清节见知”被动句;“重”,器重。第二句中,“坐”,因……获罪;“下”,交给;“何以劝矣”宾语前置句;“劝”,勉励。同时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职名,比如“郑尉”“华州司马杨孚”“公事”“此尉”“公清之士”。)‎ ‎[翻译]‎ 杜暹,濮阳人。自杜暹的高祖到杜暹,一家五代同居,杜暹特别恭敬谨慎,侍奉继母以孝顺闻名。起初通过明经科考试,补任婺州参军,任满将还乡,州吏赠送他一万多张纸,杜暹只接受了一百张,其余全部还给了他们。当时来告别的州府官员,看到这种情景感叹道:“从前清廉的官吏接受一枚大钱,杜暹之举又有什么不同!”不久杜暹被任命为郑县县尉,又因清廉节俭而被人所知,华州司马杨孚非常赏识器重他。不久杨孚升任大理正,杜暹因公事获罪交由法司断罪,杨孚对人说:“如果这个县尉获罪,那么公正清廉之士靠什么来勉励呢?”‎ 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漠西检查屯田驻军。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诏令杜暹查明事实。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漠西,于是进入突骑施营帐,以查究他们与郭虔瓘等人冲突的情况。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使这边远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罢。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继母去世辞去官职回家守丧。‎ - 16 -‎ 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 开元二十年,杜暹任户部尚书。皇上将要巡幸东都,诏令杜暹为京城留守。杜暹因此抽调轮流值勤的卫士,修缮三宫,加高城墙,他亲自巡查,从不懈怠。皇上听说后称赞他说:“卿一向清廉正直,而且又勤劳能干。自从担任留守,事事都能尽职,治政使官吏整肃,恩惠能施及百姓。朕心中十分欣慰。”开元二十八年,病逝,谥号为“贞孝”。‎ 杜暹在家孝顺友爱,十分关心爱护异母弟弟杜昱。杜暹常以公正清廉勤劳节俭为己任,年轻时立誓不接受亲友馈赠,一生如此。他去世后,皇上感到十分惋惜,派宦官到他家中探望丧事的办理,宫内拿出三百匹绢赐与他家。尚书省及过去与他共事的官吏赠给的丧葬财物,他的儿子杜孝友遵守父亲一向的约束,一概拒绝不曾接受。‎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选BD。(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分,多选不得分)(解析:B.诗句是比喻手法;D.“十二楼”指出世隐居)‎ ‎15.答案:①友人离别的不舍,对友人的担忧。首联写送别的宴饮中,与友人手挽着手,饮酒送别,依依不舍。提醒友人经过蓝关之后,寒气减弱。②安慰友人不必因为下第而伤感。颈联描写了明丽美好的春光,每年都有科举,中举的机会还多。③鼓励友人积极入世进取。希望友人不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留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每点2分,情感、分析各1分;三点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每空1分。)‎ ‎16.(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7.选C。(解析:②“指日可待”指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多指事情、希望等)。一般指好的事情,是褒义词,此处用在“全球性大灾难”上,感情色彩不当。 ④“东山再起”‎ - 16 -‎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对象应该是人。此处用于“摩托车非法运营现象”,用错对象。⑥“当务之急”指当前(目前、眼下)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而句子里该成语的前面已有“眼下的”,语意重复。①“众目睽睽”形容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成语使用正确。③“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成语使用正确。⑤“沙里淘金”指从沙子里淘出黄金,比喻费力大而所得微,也比喻从大量的原始材料中选取精华。成语运用正确。)‎ ‎18.选B。(解析:A项,语序不当,可改为“引发人们……热切关注、激烈辩论和深沉反思”。C项,成分残缺,在“物流货运”后加“的需求”。 D项,结构混乱,“林业扶贫的优势在于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产业”与“充分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产业,是……重要途径”保留其一即可。)‎ ‎19.选D。(解析:A项,“拙著”谦称自己的著作,“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B项,“屈驾”是敬辞,委屈大驾的意思,多用于邀请人。C项,“犬子”称自己的儿子,谦辞。) ‎ ‎20.①在秋冬季一定要注意颈部保暖 ②这都是非常好的习惯 ③就是在炎热的夏天里也容易复发 ‎21.(5分)示例:②失范的网络语言不一定能扰乱固有的民间文化 ‎③加强网络空间语言治理不一定能使汉语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四、写作(共60分)‎ 解析:1、参照高考评分标准评阅。‎ ‎2、立意参考:‎ 这是一道以新闻为材料的作文题。材料由两部分构成,先叙述高一学生于晓开店赚钱的事实,然后叙述三种不同的看法。题目具有开放性,三种看法都可以成为立意的根据。比如,根据第一种看法,可以阐述学习和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学历与成功的关系,可以批判读书无用论和全民经商的社会思潮。根据第二种看法,可以就人才成长发表自己的见解,如脚下路有千万条,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必把读书当敲门砖等。根据第三种看法,可以就教育改革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如因材施教,或批判应试教育等。‎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