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 4 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等级提升] 1.(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 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 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 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 C 解析 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仍居于统治地位,A 项错误;明清时期的进步思 想,实际上是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而不是彻底否定,B 项错误,C 项正确;“自由”“平等”是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 体现,不符合明清时期封建制度下的思想启蒙的史实,D 项错误。 2.(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期中)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 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 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 “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 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都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 B.都否定“天理”的存在 C.都反思了当时的正统思想 D.都挑战权威、反对孔子 答案 C 解析 近代思想启蒙主要表现为反专制求民主,由此可知王阳明的主张还不 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A 项错误;王阳明认为天理就是本心,没有否定“天 理”的存在,B 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学贵得之心”,李贽强调的是“天生一 人,自有一人之用”,两者都是对当时正统思想的反思,故 C 项正确;王阳明只 是对学习方法进行讨论,并非反对孔子,D 项错误。 3.(2018·天津静海一中月考)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 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 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只举一例,不能得出“普遍接受”的结论,A 项错误;材料反映 的是一位女诗人的观点,不能代表“主要的评价标准”,B 项错误;材料以一个女 诗人的德才观,反映出清代女性中对传统伦理的反思,故 C 项正确;女诗人主要 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不只是自身的权益,D 项错误。 4.(2018·四川雅安中学月考)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 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 私之辨。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 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 对比来看,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人本身更为重视,与西方的人文主义 思想有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对个人价值和 地位有所要求,故选 C 项。材料中价值观的出现并不能称为“风气败坏”,要以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A 项错误;这一时期西方民主思想还没有传入,B 项错误;D 项与历史事实不符,错误。 5.(2018·山东师大附中期中)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 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 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 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提出“工商皆本” C.主张“经世致用” D.批判君主专制 答案 B 解析 “时代发展要求”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对应的思想主张是发展工商业经济。A、C、D 三项都不是 经济方面的,只有 B 项最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6.(2018·吉林省实验中学期中)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 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 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 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 根据“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 毫无功于疆场天地”可知,两人都认为程朱理学不务实,对社会生活作用不大, 本质意图是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故 B 项正确。A 项表述正确,但两人的目 的是倡导自己的观点,抨击程朱理学只是手段或方法,排除;C、D 两项不符合材 料主旨,排除。 7.(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顾炎武在《郡县论》中指出:“郡县之弊已极, 症结在于其专在上。”他在《日知录》中明确地宣称自己撰写的目的是“意在拨 乱涤污,待一治于后王”。上述材料说明顾炎武( ) A.抨击君主专制 B.反对贪污腐败 C.经世致用的思想特点 D.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的追求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意在拨乱涤污,待一治于后王”来看,顾炎武探讨这一 问题的出发点是经世致用,解决现实问题,故选 C 项。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除;B 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顾炎武并非代表资产阶级,排除 D 项。 8.(2018·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月考)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 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 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 经世致用指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黄宗 羲的思想没有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 B 项;黄宗羲、顾炎武的君臣观,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关于君、臣、民三者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故选 C 项;明末清初 的思想活跃局面没有动摇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 D 项。 9.(2018·贵州思南中学月考)某校学生在进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研究性学习 时,制作了下表,其中推论不严谨的是( ) 人物 思想观点(史料) 结论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 先秦诸子百家均具有民主思 想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 子 B 君权神授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C 儒学更加强调人的主观精神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 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 精神 A.A B.B C.C D.D 答案 A 解析 先秦诸子百家并不“均”具有民主思想,例如,法家就是君主思想, 故 A 项符合题意。“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的确是通过君权神授思想 来强化君主专制,排除 B 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典型的唯心主 义,强调的是人的主观精神,排除 C 项;“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是对君主 专制的批判,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排除 D 项。 10.(2018·天津耀华中学月考)中国古代长期盛行“华夏中心论”。明清之际 的王夫之则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进而他又提出“文化中心转移” 论,认为诸文明“衰旺彼此迭相易”。这( ) A.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 C.为推翻君主专制奠定了基础 D.旨在论证文明中心转移趋势 答案 B 解析 中国古代则长期盛行“华夏中心论”,正是这类偏见,妨碍了中国人 对外来文明的学习。王夫之推测“中国”以外另有发达古文明,进而他又提出“文 化中心转移”论,这些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故 B 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 体现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排除 A 项;材料中关于文化中心论的观点与“君主专 制”无关,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11.(2018·四川阆中中学月考)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 列儒家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 ②“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③“理在先,气在后” ④“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是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人 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是清朝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理在先,气在后”是 南宋朱熹的思想,“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依据时间排序,C 项正确。 12.(2018·安徽铜陵一中月考)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 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 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反映市民诉求的“异质”思想也就出现,例如肯定人的物 质私欲,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等,故 A 项正确。材料所 说的“异质”突破了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排除 B 项;材料所说的“异质”是商 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非“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 C 项;材料所说的“异质”对 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甚微,排除 D 项。 13.(2018·江西南昌十中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 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 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 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 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 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 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 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一姓之兴旺,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 姓言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长存,又 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3)谈谈你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看法。 答案 (1)区分公与私、国与家;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保障人民权利。 (2)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的扩大;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科举制度使思想界因循守旧; 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3)①继承晚明进步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 求,具有进步意义。②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掀 起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的潮流。③冲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但未提出新的 社会制度,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 解析 第(1)问,材料中给出了黄宗羲、王夫之和顾炎武的言论,需要学生从 材料信息中整理出他们的思想内涵,以及将它们进行比较总结出共同点。第(2)问, 材料中给出的观念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这也是他们提出思想观点的历史基础和 社会基础。因此在分析时代背景时,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经济、思想、社 会制度等方面来分析。第(3)问,观点要符合客观事实,要做到有理有据。 14.(2018·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 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 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 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 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 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 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 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 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 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 (示例一)论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结合的特征。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的特点。一方面在传统文化的 发展过程中,大一统思想贯穿其中,从秦朝的推崇法家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大一统,再到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而另一方面在统一性中则包 含着多样性,例如董仲舒新儒学吸收了道、法、阴阳,程朱理学则吸收了佛、道 思想,同时每个时期都存在着多个学派。 其次,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华文明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自古 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积累;农耕经济占主导。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 又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总结:综上所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与多样性辩证存在的特点,是 中华民族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文明正是在这种 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不断发展的。 (示例二)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呈现连续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一方面中国传统 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 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 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儒学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在继承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 创新:例如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思辨化和哲学化;明 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等。 其次,出现这样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 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具有延续性;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和自我不 断发展完善;政治开明、对外开放使中华传统文化在自身的传承、积累的同时兼 收并蓄;农耕经济占主导;先进人物的不断探索。这一特点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 文明的延续,又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简单重复,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不断突破自我,实现发展创新。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主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要求是提炼 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释。首先文化观点:主要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和 多样性相结合的特点;连续性和变革性相结合的特点;也可以引申出保守性和幵 放性并存等特点。文化的范围是广泛的,材料圈定了一个范围是中国古代儒家思 想,考生可根据平时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与思考,从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特点、影响、启示等角度作答;也可脱离此范围,从文化的其它内容如衣、食、 住、行等方面作答,但是应该符合中国文化发展这一主题,并与材料有较紧密联 系。其次阐释:第一步叙述过程要能够结合史实、史论结合,第二步要说明所述 观点出现的原因,第三步要简单说明这一特点带来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