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南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西南名校联盟 2020 届 3+3+3 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文科综合历史 1.有学者认为政治正当性之获得,在于洞察人们最为关切的时代主题,并且通过有效的途径 与手段来回应人们的关切。下列主张中,有助于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政治正当性的是 A. 为政以德民贵君轻 B. 无为而治知足不争 C. 兼爱非攻节用尚贤 D. 变法革新 富国强兵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获得真正彻底的政治 正当性,仅仅依靠道德说教等是远远不够的,推行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才是解决最紧迫问题 的有效途,故选 D;排除 AB;兼爱非攻节用尚贤同样无助于诸侯争霸,排除 C。故选 D。 2.汉初的封国必须如同郡县一样受中央统一的管辖, 其自主权力要受种种限制,但封国在经 济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故诸候王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充分开发利用本地 的自然资源。这表明,汉初郡国并行制 A. 促进了王国的稳定与发展 B.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C.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D. 实现了各地区的同步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背景下,郡国并行制有助于诸侯灵活 机动的发展地方经济,这促进了王国的稳定与发展,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国 并行制形成的王国问题会威胁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会产生不利影响, 故 B、C 两项错 误; D 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 A。 3.宋代出现田底权、田面权分离现象,田底主将土地使用收益权出让给他人,自己保留土地 回赎权,田面主支付一定费用而享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权的权利,田面主对土地可以自耕, 可以出租,也可以转让,实施处分权。这反映了宋代 A. 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得到提升 B.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受到冲击 C. 土地经营市场化现象开始出现 D. 土地经营方式落后于经济潮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土地出典促进了土地流通,田面主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完全从土地地权中独立出来, 可以自由处分,无后顾之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提升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 2 - 适应小农经济的自由经营趋势,故 A 项正确;田面主仅仅获得土地的使用收益权,故地主土 地私有制没有受到冲击,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土地经营“开始”市场化的结论, 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营方式是否落后,故 D 项错误。故选 A。 4.顾炎武是实学思想的著名代表和集大成者,他认为做学问必须杜绝空谈,要注重理论转化, 要提炼总结出匡时济世,救国救民的方略,这一观点 A. 受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B. 抨击了君主专制的腐朽 C. 继承与发展了儒家思想 D. 促进了政治制度的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代的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实际上仍然是对是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C 项正确;经 世致用思想与西学东渐思潮无关,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抨击君主专制,排除 B 项; 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改革”,故 D 项排除。故选 C。 5.鸦片战争前,经传教士传人的西药、 冶金等实用化学知识仅在少部分工匠之间流传。19 世 纪 60 年代以后,《化学鉴原》《化学考质》等著作相继翻译出版,部分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化学 课程。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 B. 科举制度的改革 C. 实业救国思潮的盛行 D. 洋务运动的推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西方的化学知识在中国受到重视并逐渐 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有关,故 D 项正确;西方自 然科学的发展无法解释中国前后两个时期学习态度的转变,故 A 项错误;科举制度的改革与 材料关系不大,故 B 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故 C 项错误。故选 D。 6.下表为辛亥革命前后,我国登记选民人数的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A. 民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B. 国人对民主范式认同提高 C.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转型任务 D. 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深厚 - 3 -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的信息可以得知,辛亥革命后登记选民人数远超于清末,说明国人对选举方 式的认同提高,对民主范式认同提高,故 B 项正确;选民人数提高,无法反映出民众的民主 权利得到保障,故 A 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辛亥革命后,进 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施民主的社会基础十分薄弱,故 D 项错误。故选 B。 7.《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国民经济运动,乃以振兴农业,改良农产保护矿 业,开发矿产,扶助工商,调节劳资,开辟道路,发展交通,调整金融,流通资金,促进实 业为宗旨。”这表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目的是 A. 调整对外贸易与税收 B. 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 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D. 加强政府对工业的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巩固 政权,故 B 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调整对外贸易与税收,但也是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服务,故 A 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与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都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故 C、 D 两项错误。故选 B。 8.1952 年 4 月,周恩来总理指出:“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 了旧的关系,正因为没有改变对外关系的性质和原则,中国不能真正摆脱国际势力的控制, 从而导致争取民族彻底独立和解放的革命目标无法实现。“据此,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外交政 策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旧政府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 家建立的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独立平等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 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 边。 - 4 - 据此可推知,A 项正确,排除 B、C 两项; 1953 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间不符合 题意,D 排除。故选 A。 9.罗马共和国时期,出现特殊情况时,独裁官行使独裁统治,在规定期限内,独裁官可以中 止法律,颁布临时法令,..拥有无限的军事行政权但是,特定任务完成,必须自动辞职,即 使情况特殊,任期也不能超过 6 个月。独裁官制度体现了 A. 罗马法包含的民主是虚伪的民主 B. 独裁官凌驾于法律之上破坏民主 C. 罗马的万民法损坏公民的参政权 D. 罗马共和国存在专制独裁的隐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特殊时期的独裁官权力很大,虽然有限制,但存在专制独裁的可能, 公元前 1 世纪,罗马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就是权力不断增大的结果,故 D 项正确;不能 因为特殊时期独裁官拥有很大的权力,而得出罗马的民主是虚伪的,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故 A、 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公民参政权的损坏,故 C 项错误。故选 D。 10.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中,康涅狄格州代表团糅合各方方案,建议国会实行两院制,众议院 实行比例代表制,参议院实行一州一票的平等代表制。该妥协方案把中央集权的原则和邦联 主义原则混合起来,这一妥协方案的出现反映了 A. 黑人与白人的矛盾 B. 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C.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行政与立法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众议院实行比例代表制体现人口大州的优势,反映了大州的利益,参议院实行一州 一票的平等代表制体现了大小州的平等,故 B 项正确;南北方的矛盾是在于黑人和印第安人 是否也算进人口比例中,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也没有体现 两党的问题,故 C、 D 两项错误。故选 B。 11.三十年代大危机时,美国资本家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 但没有缓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时,政府通过限制生产和破坏产品的措施,克服生产过剩, 最后使经济恢复到 1909-1914 年农业繁荣年代的水平。相似措施不同结果的原因在于 A. 国家是否对经济进行干预 B. 市场是否存在自我的调节 C. 农产品的销毁程度有区别 D. 经济危机打击的程度不同 【答案】A - 5 - 【解析】 【详解】销毁农产品的行为都是为了稳定农产品的价格,经济大危机时期资本家自发销毁, 只是部分资本家实行,规模有限,对价格的影响有限,而新政时期政府限制生产,推行的是 国家干预,规模大,对农产品的价格产生的影响更大,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故选 A。 12.20 世纪初获得诺贝尔奖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最末一卷“初版序” 中写道:“我写 下了快要消灭的一代悲剧。我毫无隐藏地暴露了它的缺陷与德性,它的沉重的悲哀,它的混 混沌沌的骄傲,它的英勇的努力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有 A. 《西风颂》 B.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C. 《苹果车》 D. 《等待戈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罗曼·罗兰是 20 世纪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家,与他同时代的是萧伯纳的《苹果车》, 故 C 项正确; A 项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作者是 19 世纪的英国诗人雪莱; B 项是浪漫主义 文学作品,作者是 19 世纪的德国诗人海涅;D 项是现代主义作品,作者是 20 世纪爱尔兰剧作 家家贝克特。故选 C。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资本流通不断扩大与增 强,徽州典当业因时而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将珠宝、毡緘、宇画、书籍、 布匹、皮货、不动产土地等进行典当。随着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徽典不仅分布全国,一些 资本雄厚的大徽商,常常利用徽商的宗族、乡谊观念建立商业垄断。徽州典当业的发展为当 时部分落后地区的资金融通、商品货币流通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徽商经营致富后,会把手中 的资金投入到不同的领域,如放贷、存银业务、置田地等。 ——摘编自齐洋锟《明清时期特殊的金融机构--徽典》 材料二 19 世纪, 英国的土地贵族衰落,为了维持体面和生计,他们出售大量珍贵艺术 品尤其是意大利的绘画作品,英国的拍卖行快速发展,以佳士得为首的英国拍卖行还致力于 开拓海外市场、扩张国际业务。英国政府对拍卖业给予税收优惠,艺术品拍卖均不收增值税。 在进出口管制上,英国政府的进出口许可证制度相当宽松,既没有文化遗产禁运出国的规定, 也没有禁止出口的物品清单。在 1845 年英国颁布了世界第一部拍卖法律《拍卖者法》对拍卖 - 6 - 行进行监管。 ——捕编自李字龙《英国拍卖市场特征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清微州典当业和英国近代拍卖业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徽州典当业和英国近代拍卖业产生不同 的原因。 【答案】(1) 不同:中国典当业是民间自发形成,英国从自发到政府参与:中国典当各阶层都 可以参与,英国主要是贵族参与;中国典当物品广泛,英国拍卖物品主要是珍贵艺术品或文化 遗产:中国典当业主要在国内,英国海内外市场同时兼顾:中国典当业少有法律法规,英国拍 卖行有税收优惠和法律保障。 同:都带有自发性;都有大量资本的参与;都属金融机构的创新;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2) 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缺乏政治环境;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海外贸易发展。 【解析】 【详解】(1)不同点:在形成方式上,根据“商业资本流通不断扩大与增强,徽州典当业因 时而生”、“英国的拍卖行快速发展,以佳士得为首的英国拍卖行还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 扩张国际业务。英国政府对拍卖业给予税收优惠”可知中国典当业是民间自发形成, 而英国 的典当业则是从自发形成到政府参与;在参与主体和典当内容上,根据根据“上至王公贵族 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将珠宝、毡緘、宇画、书籍、布匹、皮货、不动产土地等进行典当”、 “英国的土地贵族衰落,为了维持体面和生计,他们出售大量珍贵艺术品尤其是意大利的绘 画作品”可知中国的典当是各阶层都可以参与,典当物品广泛,英国主要是贵族参与,典当 品主要是珍贵艺术品或文化遗产。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典当业主要集中的国内,而英国则 同时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同时英国的拍卖行还有税收优惠和法律保障。 相同点: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中国的典当业和英国的典当业最初都是自发形成,属于金融创 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2)根据“徽商经营致富后,会把手中的资金投入到不同的领域,如放贷、存银业务、置田 地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明清徽州典当业和英国近代拍卖业产生不同的原因主要和 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有关。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的 《时代周刊》,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年度风云人物每年年底由美 国《时代杂志》选出,获选对象可以是男人、女人、夫妇、一群人、地域、机器甚至意念等, - 7 - 对过去一年最具有影响力。从 1927 年至今,风云人物主要是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为主,下表 是年代风云人物摘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于以说明。(要求: 看 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看法:年度风云人物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状况。 说明:社会文化是社会政治发展的反映,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罗斯福提出加 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通过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实施,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的打击,1941 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世界各国协同抗击法西斯,因此罗斯福先后三次成为 美国时代风云人物: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同时陷于越战的泥潭,在此情况下尼克松提出从越南撤军,1971 年开始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但 1972 年却因“水门”事件被迫下台,因此尼克松先后两次成为风云人物。 综上,《时代周刊》的风云人物是美国过去- -年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缩影。 示例二:年度风云人物体现了世界发展的趋势。 示例三:年度风云人物是美国意识形态的反映。 示例四:从关注西方国家人物为主扩大到亚洲和其他领域。 示例五:《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或反映重大时代主题)。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内容总结论点,再围 绕论点引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根据“获选对象可以是男人、女人、夫妇、一群人、地域、 机器甚至意念等,对过去一年最具有影响力”可知《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实际上是美 国和世界社会发展的反映,因此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总结论点,比如年度风云人物反映了美国 社会的状况,年度风云人物体现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年度风云人物是美国意识形态的反映等, - 8 - 可从以上观念任选一个展开论述,引用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15.材料 1941 年 5 月 1 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 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首要 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民战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 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 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 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 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民主政权建设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民主政权建设的意义。 【答案】(1) 认识: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的保障:根据地政权是中共领导下的統:战线性质的 政权:按“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权: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民主果中制。 (2) 意义: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维 护抗日民族统- -战线: 为抗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提高中共的威望,扩大中共的影响:为新中国 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解析】 【详解】(1)根据“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共产党领导 的抗民战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得出民主政权建 设是抗日的保障,根据地政权是中共领导下的統战线性质的政权;根据“抗日民主政府在工 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 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得出按“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权: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民主集中制。 (2)根据“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首要的、根本的任务”得出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根 据“……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民战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 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得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抗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提高中共的威望;“……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 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得出扩大中共的影响;为新 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 9 - 16.材料 一战之初,英国曾向日本表明,一旦英国参战则必将站在法国和俄国一边,而 这场战争英国并不需要日本根据英日同盟的约定,或为了维护英日同盟共同利益而参与进来。 然而,战前英国部署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力量就已十分薄弱,要保护的地域范围则从 印度洋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更加无暇东顾,难以分出兵力搜捕对其贸易线进行袭 扰的德国舰艇。因此,英国对日本参战的态度从战争初期的怀疑和限制,逐渐转变为积极寻 求日本在战时保护英国在远东的航运。一战期间,英日海军合作有效地弥补了英国海军力量 的不足,使英国能集中力量在欧洲战场上同德国作战,对于夺取德国南太平洋上的领地、确 保协约国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意义重大。日本也借此良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扩张,建立属 于日本的“太平洋帝国”。 ——摘编 自胡杰《英国视角下的英日一战海军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从限制转向全力争取日本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日海军合合作的影响。 【答案】(1)原因: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薄弱:欧战正酣,英国无暇东顾:日本拥有远东 地区最强大的海军力量。 (2) 影响:保证远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降低协约国的损失:提高了日本对远东事务的话语 权,日本趁机在太平洋地区扩张:导致日本同英美的矛盾持续上升,为英日同盟的解体和未来 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伏笔。 【解析】 【详解】(1)根据“战前英国部署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力量就已十分薄弱,要保护的地 域范围则从印度洋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更加无暇东顾,难以分出兵力搜捕对其贸 易线进行袭扰的德国舰艇”可知英国态度转变的原因主要和英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部 署薄弱,无暇东顾,日本在远东地区海军力量强大有关。 (2)根据“使英国能集中力量在欧洲战场上同德国作战,对于夺取德国南太平洋上的领地、 确保协约国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意义重大。日本也借此良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扩张,建立 属于日本的‘太平洋帝国’”可知英日海军合作,一方面使保障了协约国远东海上交通线的 安全,使英国在欧洲集中力量与德国作战,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日本对远东事务的话语权, 扩大了在远东地区的影响力,为战后日本同英美矛盾上升,英日同盟解体和未来的太平洋战 争都埋下了伏笔。 17.材料 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今河北省冀县一带) 人,隋朝天文学家。刘焯自幼 聪慧过人,熟知经学,其与河间刘炫时称“二刘”。隋文帝开皇六年(586 年), 洛阳“石经” - 10 - 运抵京师长安,因文字多处磨损无人能辨,朝廷遂诏刘焯、刘炫辨认,他们经过认真考证, 终一一辨识。刘焯秉性耿直,为官期间经常抨击时政,故多次遭诽谤革职,革职期间他游学 授徒阔里,专致教育和著述,天下名儒后进或质疑、或受业,常千里慕名而至。隋朝立法多 存谬误,刘焯多次建议修改并于开皇二十年(600 年)完成《皇极历》,首次考虑到太阳视运动 的不均匀性,创立了三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运动速度,推算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日 月食多少及所在所起等都比以前诸历精密。刘焯还提出了天文大地测量计划,主张用实测来 校验“千里寸差”的传统看法,后来僧一行等人的工作可算是刘焯计划的具体实施。对刘坤 在经学、天文学方面的贡献,古今史学界均有评说。唐魏征在《隋书.儒林》中介绍刘焯时 说:“论者以为数百年以来,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 —— 摘编自河北省衡水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衡水市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焯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并简要评价他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焯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1) 体现的精神:实干奉献、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评价:创造新历《皇极历》,推动天文学的发展:主张用实测校验传统看法的主张,对后世影响 深远:考证石经,接续传统文化:专致教育与著述,培养大量人才,促进思想文化传播 (2) 原因:个人的努力和天赋,勇于创新:开皇之治的客观环境: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统治 阶层的支持。 【解析】 【详解】(1)根据“他们经过认真考证,终一一辨识。刘焯秉性耿直,为官期间经常抨击时 政”等信息可知能够体现出刘焯实干奉献和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刘 焯创制完成《皇极历》,创立了三次差内插法计算日月视运动速度,提出了天文大地测量计划, 在经学、天文学方面多于贡献。他的贡献推动了当时天文学的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而且 培养大量人才,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传播。 (2)根据“幼聪慧过人,熟知经学”并结合所学可从个人的努力与天赋、当时农耕经济发展 的需要、隋初开皇之治的出现以及统治阶层的支持等角度论述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 11 -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