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150套专题二十七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宁波) 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第10题) 【答案】A 2.(2010 浙江义乌)如图,直线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为直线CD上的一点,已知线段PA=5,则线段PB的长度为( ▲ ) A B C D P A.6 B.5 C.4 D.3 【答案】B 3.(2010江苏无锡)下列性质中,等腰三角形具有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 A.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有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 C.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 D.内角和等于180° 【答案】B 4.(2010 黄冈)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 ) A. B. C. D.不能确定 第15题图 【答案】B. 5.(2010山东烟台)如图,等腰△ ABC中,AB=AC,∠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连接BE,则∠CBE等于 A、80° B、 70° C、60° D、50° 【答案】C 6.(2010江西)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7和3,则下列四个数中,第三条边的长是( ) A.8 B.7 C. 4 D.3 【答案】B 7.(2010湖北武汉)如图,△ABC内有一点D,且DA=DB=DC,若∠DAB=20°,∠DAC=30°,则∠BDC的大小是( ) A.100° B.80° C.70° D.50° 【答案】A 8.(2010山东威海)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AB的中点, 连接BD.若BD平分∠AB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D B E A.BC=2BE B.∠A=∠EDA C C.BC=2AD D.BD⊥AC 【答案】C 9.(2010 湖南株洲)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 是两格点,如果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为等腰三角形,则点的个数是 第8题图 A.6 B.7 C.8 D.9 【答案】C 10.(2010云南楚雄)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是( ) A.55°,55° B.70°,40° C.55°,55°或70°,40° D.以上都不对 【答案】C 11.(2010湖北随州)如图,过边长为1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 ) A. B. C. D.不能确定 第15题图 【答案】B 12.(2010湖北襄樊)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x、y满足方程组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5 B.4 C.3 D.5或4 【答案】A 13.(2010 山东东营)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ACD和△BCE是在AB同侧的两个等边三角形,DM,EN分别是△ACD和△BCE的高,点C在线段AB上沿着从点A向点B的方向移动(不与点A,B重合),连接DE,得到四边形DMNE.这个四边形的面积变化情况为( ) (A)逐渐增大 (B) 逐渐减小 (C) 始终不变 (D) 先增大后变小 【答案】C 14.(2010 广东汕头)如图,把等腰直角△ABC沿BD折叠,使点A落在边BC 上的点E处.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 A.AB=BE B.AD=DC C.AD=DE D.AD=EC 【答案】B 15.(2010 重庆江津)已知:△ABC中,AB=AC=,BC=6,则腰长的 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16.(2010 重庆江津)如图,在Rt△ABC 中,AB=AC,D、E是斜边BC上两点,且∠DAE=45°,将△绕点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连接.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 ②△∽△ ③平分 ④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17.(2010广东茂名)如图,吴伯伯家有一块等边三角形的空地ABC,已知点E、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量得EF=5米,他想把四边形BCFE用篱笆围成一圈放养小鸡,则需用篱笆的长是 (第5题图) A、15米 B、20米 C、25米 D、30米 【答案】C 18.(2010广东深圳)如图1,△ABC中,AC=AD=BD,∠DAC=80°。则∠B的度数是 A.40° B.35° C.25° D.20° 【答案】C 19.(2010贵州铜仁)如图,小红作出了边长为1的第1个正△A1B1C1,算出了正△A1B1C1的面积,然后分别取△A1B1C1三边的中点A2,B2,C2,作出了第2个正△A2B2C2,算出了正△A2B2C2的面积,用同样的方法,作出了第3个正△A3B3C3,算出了正△A3B3C3的面积……,由此可得,第8个正△A8B8C8的面积是( ) A. B. C. D. 【答案】C 20.(2010四川广安)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9,则它的周长是 A.17 B.17或22 C.20 D.22 【答案】D 21.(2010黑龙江绥化)如图所示,已知△ABC和△DC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交于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结OC、FG,则下列结论:①AE=BD ②AG=BF ③FG∥BE ④∠BOC=∠EO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22.(2010广东清远)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40° B.80° C.100° D.100°或40° 【答案】C 二、填空题 1.如图,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由下列条件中的某一个就能推出△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都填写在横线上) ①∠BAD=∠ACD ②∠BAD=∠CAD, ③AB+BD=AC+CD ④AB-BD=AC-CD 【答案】﹝2﹞﹝3﹞﹝4﹞ 2.(2010广东广州,16,3分)如图4,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36°,∠C=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个. 【答案】3 3.(2010江苏无锡)如图,△ABC中,DE垂直平分AC交AB于E,∠A=30°, ∠ACB=80°,则∠BCE= ▲ °. (第16题) 【答案】50° 4.(2010江苏泰州)等腰△ABC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第三边长为 . 【答案】5 5.(2010四川眉山)如图,将第一个图(图①)所示的正三角形连结各边中点进行分割,得到第二个图(图②);再将第二个图中最中间的小正三角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得到第三个图(图③);再将第三个图中最中间的小正三角形按同样的方式进行分割,……,则得到的第五个图中,共有________个正三角形. …… 【答案】17 6.(2010浙江绍兴)做如下操作: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 AC,AD平分∠BAC, 交BC于点D.将△ABD作关于直线AD的轴对称变换,所得的 像与△ACD重合. 第15题图 对于下列结论:①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②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 和高互相重合. 由上述操作可得出的是 (将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②③ 7.(2010江苏淮安)已知周长为8的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腰长为3,则最短的一条串位线长为 . 【答案】1.5 8.(2010 山东滨州)如图,等边△ ABC的边长为6,AD是BC边上的中线,M是AD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EM+CM的最小值为 . 【答案】 9.(2010四川内江)下面的方格图案中的正方形顶点叫做格点,图1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4个,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 个,图3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 个,图4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 个. 图2 图1 图4 图3 【答案】10,28,50 10.(2010 湖南湘潭)△ABC中,若∠A=80o, ∠B=50o,AC=5,则AB= . 【答案】5 11.(2010广西桂林)如图:已知AB=10,点C、D在线段AB上且AC=DB=2; P是线段CD上的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AEP和等边△PFB,连结EF,设EF的中点为G;当点P从点C运动到点D时,则点G移动路径的长是________. 【答案】3 12.(2010 广西钦州市)如图,△ABC是一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D0⊥BC,垂足为点D0.过点D0作D0D1⊥AB,垂足为点D1;再过点D1作D1D2⊥AD0,垂足为点D2;又过点D2作D2D3⊥AB,垂足为点D3;……;这样一直作下去,得到一组线段:D0D1,D1D2,D2D3,……,则线段Dn-1Dn的长为_ ▲ _(n为正整数). 第10题 D1 D5 D2 D3 D4 D0 全品中考网 【答案】 13.(2010年山西)如图,在△ABC中,AB=AC=13,BC=10,D是AB的中点,过点D作DE⊥AC于点E,则DE的长是 。 【答案】 14.(2010天门、潜江、仙桃)从一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顶点出发,能将其剪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则原等腰三角形纸片的底角等于 . 【答案】72°,()° 15.(2010四川攀枝花)如图8,在△ABC中,AB=AC=2,∠BAC=90, 直角∠EPF的顶点P是BC的中点,两边PE,PF分别交AB,AC于点E,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BE=AF,②S△EPF的最小值为,③tan∠PEF=,④S四边形AEPF=1.当∠EPF在△ABC内绕顶点P旋转时(点E不与A,B重合),上述结论始终正确是 .(将正确的命题序号全部写上) C A 图8 P E F B 【答案】①②④ 16.(2010湖北黄石) 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AC,∠A=3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则∠CBD的度数为 . 【答案】 三、解答题 1.(2010辽宁丹东市)如图,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F分别为边AB,AC,BC的中点,M为直线BC上一动点,△DMN为等边三角形(点M的位置改变时, △DMN也随之整体移动) . (1)如图①,当点M在点B左侧时,请你判断EN与M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点F是否在直线NE上?都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2)如图②,当点M在BC上时,其它条件不变,(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利用图②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点M在点C右侧时,请你在图③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的结论中EN与M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不必证明或说明理由. 图① 图② 图③ 第25题图 A · B C D E F · · · 【答案】(1)判断:EN与MF相等 (或EN=MF),点F在直线NE上, 3分 (说明:答对一个给2分) (2)成立. 4分 证明: 法一:连结DE,DF. 5分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 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DE,DF,E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E=DF=EF,∠FDE=60°. 又∠MDF+∠FDN=60°, ∠NDE+∠FDN=60°, ∴∠MDF=∠NDE. 7分 在△DMF和△DNE中,DF=DE,DM=DN, ∠MDF=∠NDE, ∴△DMF≌△DNE. 8分 N C A B F M D E N C A B F M D E ∴MF=NE. 9分 法二: 延长EN,则EN过点F. 5分 ∵△ABC是等边三角形, ∴AB=AC=BC. 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EF=DF=BF. ∵∠BDM+∠MDF=60°, ∠FDN+∠MDF=60°, ∴∠BDM=∠FDN. 7分 又∵DM=DN, ∠ABM=∠DFN=60°, ∴△DBM≌△DFN. 8分 ∴BM=FN. ∵BF=EF, ∴MF=EN. 9分 法三: 连结DF,NF. 5分 ∵△ABC是等边三角形, ∴AC=BC=AC. 又∵D,E,F是三边的中点, ∴DF为三角形的中位线,∴DF=AC=AB=DB. 又∠BDM+∠MDF=60°, ∠NDF+∠MDF=60°, ∴∠BDM=∠FDN. 7分 在△DBM和△DFN中,DF=DB, DM=DN, ∠BDM=∠NDF,∴△DBM≌△DFN. ∴∠B=∠DFN=60°. 8分 又∵△DEF是△ABC各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 ∴∠DFE=60°. ∴可得点N在EF上, ∴MF=EN. 9分 (3)画出图形(连出线段NE), 11分 MF与EN相等的结论仍然成立(或MF=NE成立). 12分 2.(2010 福建晋江)(13分)如图,在等边中,线段为边上的中线. 动点在直线上时,以为一边且在的下方作等边,连结. (1) 填空:度; (2) 当点在线段上(点不运动到点)时,试求出的值; (3)若,以点为圆心,以5为半径作⊙与直线相交于点、两点,在点运动的过程中(点与点重合除外),试求的长. A B C 备用图(1) A B C 备用图(2) 【答案】26.(本小题13分) (1)60;…………………………………………(3分) (2)∵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 ∴……………………………(5分) ∴≌ ∴,∴.………………………(7分) (3)①当点在线段上(不与点重合)时,由(2)可知≌,则,作于点,则,连结,则. 在中,,,则. 在中,由勾股定理得:,则.………………………(9分) ②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 ∴,同理可得:.…………………………(11分) ③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 ∵与都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 同理可得:. 综上,的长是6. ………………………(13分) 3.(2010 山东济南)(1)如图,已知.求证. A C E D B 【答案】证明:∵AB=AC ∴∠B=∠C ∵AD=AE ∴∠ADE=∠AEC ∴180O -∠ADE=180O -∠AEC 即∠ADB=∠AEC 在△ABD和△ACE中 ∵AB=AC ∠B=∠C ∠ADB=∠AEC ∴△ABD≌△ACE ∴BD=CE 4.(2010湖南衡阳)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取中点D,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 CE = CD.求证:BD = DE. 、【答案】∵△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D为AC中点,∴∠DBC=30°,∵CE = CD,∴∠E=30°,∴∠DBC=∠E,∴BD = DE. 5.(2010 山东省德州)如图,点E,F在BC上,BE=CF,∠A=∠D,∠B=∠C,AF与DE交于点O. (1)求证:AB=DC; (2)试判断△O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A D B E F C O 第18题图 A D B E F C O 【答案】证明:(1)∵BE=CF, ∴BE+EF=CF+EF, 即BF=CE. 又∵∠A=∠D,∠B=∠C, ∴△ABF≌△DCE(AAS), ∴AB=DC. (2)△OEF为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ABF≌△DCE, ∴∠AFB=∠DEC. ∴OE=OF. ∴△OEF为等腰三角形. 6.(2010江苏常州)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CE, ∠DBC=∠ECB。 求证:AB=AC。 【答案】 7.(2010四川内江)如图,△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BCE=90°,AE交DC于F,BD分别交CE,AE于点G、H. 试猜测线段AE和BD的位置和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F G H 【答案】解:猜测 AE=BD,AE⊥BD. 2分 理由如下: ∵∠ACD=∠BCE=90°, ∴∠ACD+∠DCE=∠BCE+∠DCE,即∠ACE=∠DCB. 3分 ∵△ACD和△B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CD,CE=CB. 4分 ∴△ACE≌△DCB(S.A.S.) 5分 ∴AE=BD, 6分 ∠CAE=∠CDB,. 7分 ∵∠AFC=∠DFH, ∴∠DHF=∠ACD=90°, 8分 ∴AE⊥BD. 9分 8.(2010 福建三明)如图,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 全品中考网 (1)求证:△ACE≌△BCD;(5分) (2)若AD=5,BD=12,求DE的长。(5分) 【答案】(1)证明: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C,EC=DC …………2分 …………3分 在中,AC=BC EC=DC ≌ …………3分 (2)解:由(1)可得AE=BD, 又 ,即是直角三角形…………8分 …………10分 9.(2010湖北襄樊) 如图5,点E、C在BF上,BF=FC,∠ABC=∠DEF=45°,∠A=∠D=90°. (1)求证:AB=DE; (2)若AC交DE于M,且AB=,ME=,将线段CE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点E旋转到AB上的G处,求旋转角∠ECG的度数. 图5 【答案】(1)∵BE=FC,∴BC=EF. 又∵∠ABC=∠DEF,∠A=∠D, ∴△ABC≌△DEF. ∴AB=DE. (2)∵∠DEF=∠B=45°,∴DE//AB.∴∠CME=∠A=90°. ∴AC=AB=,MC=ME=. ∴CG=CE=2. 在Rt△CAG中,cos∠ACG=,∴∠ACG=30°. ∴∠ECG=∠ACB-∠ACG=45°-30°=15°. 10.(2010 内蒙古包头)如图,已知中,厘米,厘米,点为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与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与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的哪条边上相遇? A Q C D B P 【答案】A Q C D B P 解:(1)①∵秒, ∴厘米, ∵厘米,点为的中点, ∴厘米. 又∵厘米, ∴厘米, ∴. 又∵, ∴, ∴. (4分) ②∵, ∴, 又∵,,则, ∴点,点运动的时间秒, ∴厘米/秒. (7分) (2)设经过秒后点与点第一次相遇, 由题意,得, 解得秒. ∴点共运动了厘米. ∵, ∴点、点在边上相遇, ∴经过秒点与点第一次在边上相遇. (12分) 11.(2010湖北十堰)如图,△ABC中,AB=AC,BD⊥AC, CE⊥AB. 求证:BD=CE. A B C D E (第19题) 【答案】证明:∵BD⊥AC,CE⊥AB ∴∠ADB=∠AEC=90° 在△ABD和△AEC中,∠ADB=∠AEC=90°,∠A=∠A,AB=AC ∴△ABD≌△AEC ∴BD=CE. 12.(2010广东深圳)如图8,△AOB和△COD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OB=∠COD=90°,D在AB上。 (1)求证:△AOC≌△BOD;(4分) (2)若AD=1,BD=2,求CD的长。(3分) 【答案】(1)证明:如右图, 图8 , 又, (2)由有:,, ,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