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备战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赏析-表现方式(含解析)
2019备战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赏析-表现方式(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比金钱更重要 老张拖着衰弱的身躯,独自去医院看病。 车站上,蜂拥的人群将他裹进了公共汽车,容不得站稳脚跟, 上车的人们又似潮水般涌来。老张抵挡不住人流的冲撞,被挤倒在一个坐着的宽肩膀的小伙子身上。 “嗨,您挺直点腰好不好?”小伙子冲他嚷了一嗓子。当看清他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人时,小伙子脸红了。赶紧站起来让座。老人一边坐下,一边连声道谢。小伙子好像从来没有这么回事,早和别人聊起天来了。 “喂,这月你迟到几次了?”一个围着粉红色拉毛围巾的姑娘问。 “两次了。唉,我出来得挺早,可这汽车没准点儿呀。”宽肩膀的小伙子沮丧地回答。 “再迟到一次,奖金可就吹了。” “今儿个我提前半个钟头就出来了。” 唉,又是奖金,又是钱。生活中,难道就没有比钱更珍贵的?老张眯缝着眼,细听着年轻人的聊天,又想起那桩惹人不痛快的事。 今天早晨。他感到胸口堵得慌,想让儿子陪他去医院看病。谁知儿媳妇绷着脸开了腔:“要请事假呀,那奖金可就没了。”他看不惯儿媳妇冰冷的脸,说了句“ 你就认得钱。”“没钱行吗?到商店买东西,欠一分钱也不卖。”儿媳妇嘟嚷着,小两口竟自走了……正想到这里,仿佛有一团火烧灼着胸口,老张感到异常的气愤、憋闷和疼痛,“呵”了一声,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老张醒来一看:怎么四周一片雪白呀?宽肩膀的小伙子怎么还在自己身边呀?一个护士走过来,轻声对他说:“多亏您儿子把您及时送来,要不,真危险,他守候您两个多钟头了,都快急坏了。” 儿子?老张苦笑地摇了摇头。提起儿子,倒使他想起了什么。 “你又迟到了吧?”老张感激地望着小伙子。“ 没关系,耽误的我能补回来。”小伙子憨厚地一笑。“可奖金补不回来罗!”老张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五十元人民币,手颤抖着递给小伙子,“太谢谢你了,我给你补发奖金吧!” 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个通红:“我不是为了钱……您留着好好补养身体吧。”说罢,推开门撒腿走了。 望着小伙子匆匆离去的身影,老张眼圈一红,他感到有一股暖流在心头涌动,自言自语地说:“生活中,有比钱更珍贵的!”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品味下列句子,揣摩人物的心情。 ①小伙子脸红了…… ②小伙子一愣,脸腾地涨个通红…… (3)有读者认为:小说写小伙子与姑娘闲聊是闲笔,请谈谈你的看法。 (4)在老张的心目中,比金钱更珍贵的是什么? (5)这篇小说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请你举一例分析说明。 2.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手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将第一段中“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一句改为“那是费城七月里的一天”好不好?为什么? (2)请你结合文章,试着说说作者是怎么写出自己在悬崖上的紧张和害怕的,至少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请你用文章中的话说说,作者从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是什么。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嘚嘚”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应是银杏吧。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在香山,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刻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壮举,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吧。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找到的。那就待来生吧,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的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有改动) (1)第①段中,哪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 (2)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⑥段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一种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具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4.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突然觉得对生命充满了希望。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2)层次梳理。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 悚然一惊 →( )→(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3)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4)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5.阅读厉彦林的《享受春雨》一文,完成小题。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却滋润着乡间万物,悄然改变了山乡的颜色,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图画,点燃了生命的期待与呼唤!……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土地松软了,生命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在繁衍、传承、轮回。前两天还光秃秃的山冈,奇迹般地罩上了新绿。真可谓浓妆淡抹总相宜。大地是藏梦、长梦的地方!萌生绿色的地方就舒展生命,就有开花的渴望,就有歌声在酝酿!每人都种植一份鲜嫩的心境,收获一缕成长的愿望。 ⑤春雨是会说会笑的精灵,是律动生命的音乐。春雨会跟随着气候幻化不同姿态、不同神情,也会随听雨者心情演绎不同的内涵。或嫣然,或惆怅,或温柔,或冷寂,或清丽,或婉约……可谓千种心情,万种雨境。 (1)本文是以________ 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2)请根据示例分析春雨的其他特点。 示例:第②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朦胧,多姿,无私奉献。 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 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 (3)选文中的“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和朱自清的《春》一文中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一句?请说出理由。 (4)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感受,请运用排比写一段话,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你对“夏雨”或“秋雨”的感受,60字左右。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昏断想 ①城市的喧嚣被客车甩在身后,返乡的心情急迫里带着轻松。 ②走进村头,天已近晚。秋树婆娑,月影在望。有炊烟,有晚露,伴着月的清辉,在不经意间触发了诗兴,原来诗歌就在这乡村近晚的炊烟里,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似乎到了浓得化不开的程度。我在村头下车,想体验久违的乡野暮景。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笔下多次出现的故乡小村依旧,静得像一幅画。四野平旷,蛩声入耳。西天最后一抹晚霞把色彩随意在天幕上挥洒,似是倾尽一日的力量试图留给我渲染极致的印象。浓墨重彩的大写意在乡人匆匆的行色中不讨巧不媚人地铺排着。放羊归来的老汉,披一身晚霞,鞭声吆喝与羊咩犬吠相应和,处处自然,时时有趣。我仿佛天外来客,与这些真正的自然之子格格不入。 ③放下行李,在奶奶的捶布石上小憩,凉意袭人,心中却备感温暖,那是对家的渴望,是温馨的怀旧,是历经沧桑又长久疏离的感慨。摸摸平滑的纹路,嗅嗅苍翠的青苔,满怀情意。他们像故交等待着我的到访和归来,不嫌弃我的仆仆风尘,不聒噪我长时间的音讯不通。河边柳是上了年纪的时光记录者,应该存有我曾经水中摸鱼、河岸照影、树顶掏鸟蛋的儿时印记,也不会忘记我清明时给他留的伤痕,春来为他吹奏的柳笛音,夏夜在他怀里听到的乡情野闻。站起身,摸一摸粗糙的树皮,为他的隐忍无语叹服良久。手栽的白杨高耸入云。他的身下有我捉蚂蚱和蟋蟀时跌跤的印痕,也有割草时用镰 刀在他身上刻下的符号,那一年高考落榜和父亲怄气时的泪珠似乎也还在。飘舞的叶片似是声声召唤,唤醒我的记忆,带我回味那青涩的过往。奶奶的笑声、妈妈的唤归声在空气里酝酿,跟清风应和。沉浸在玩乐里、投身于游戏中、迷失在熔金落日和迷蒙烟树里的我不舍离去,而她们的呼唤化成了线,我变成了恋家的风筝身不由己地飞回来了。 ④掌灯了,家成了温馨的壳,这壳里,爷爷的旱烟光、爸爸收工归来的疲惫身影、妈妈为爸爸拂尘时的小怒、奶奶灯下纺线时墙上的留影,变成清晰的画,在脑海里映过,在田野的寂寞和夜幕的纯净里放大。我告诉自己,于这一切,这一刻,我不是过客,也不是看客,我是个归人。 ⑤老迈的爸爸早已经铺好了炕,躺上去,阳光的味道似与城市里的截然不同,那里面,有我舍不掉的亲情和化不开的乡情。菜已上桌,酒瓶已开启,茶也正浓,推杯与换盏间放开了束缚良久的心胸。这时候,肝胆相照,心底无私,那是在牢笼般的钢筋水泥和豪奢霓虹下体验不到的,那是放纵了身心投入天地宽阔里的惬意和自适。 ⑥几个月来,渴念在这一刻得以慰藉,但相见也预示着告别。我不知道,一旦离开,谁能为 我梳理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让我在这宁谧的时空里永安我的魂灵。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中心。 (2)文中的小村具有怎样的特点? (3)品析文章第②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既描绘眼前景物,又回想往日美好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从小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里,他的父亲老莫扎特是国家剧院乐队的首席作曲家和指挥师,非常受人敬重。 ②在父亲的熏陶下,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也日益成熟,经常为学校的一些活动创作曲谱,深得师生们喜爱,然而他所做的这些在老莫扎特看来完全不值一提。所以尽管莫扎特经常请求父亲向国家剧院推荐自己的作品,但父亲每次都这样拒绝他:“你还很小,你的创作能力只适合在你们那所小学里发挥,根本不能走进国家剧院!” ③父亲是国家剧院的作曲家和指挥师,按说莫扎特的作品有的是机会进入国家剧院,可是父亲却偏偏不答应。莫扎特伤心极了,他非常希望能有另外一个机会帮自己实现愿望。 ④在莫扎特12岁的时候,国家剧院的院长请求老莫扎特为他的女儿创作一首小步舞曲,因为他的女儿要在国家剧院开个人演奏会。老莫扎特当然不会拒绝,他花了三天的时间写好曲子后,就让莫扎特送到院长家。当时莫扎特正在创作自己的乐谱,接过父亲递过来的乐谱后就连忙跑出了家门,希望能快去快回接着自己的创作。 ⑤【甲】那天刮着大风,当莫扎特走到一座小桥上的时候,风力突然增大,就在这一瞬间,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突然把莫扎特手中的乐谱夺走了,乐谱被卷到天上翻了几个跟斗,然后就落进了河中。如果就这样回去,免不了要挨父亲的一顿责骂,莫扎特坐在桥上害怕得哭了起来。哭着哭着,他突然灵机一动:自己一直希望能有机会让自己的作品进入国家剧院,现在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⑥【乙】想到这里,莫扎特飞快地跑到附近的一个教堂里,他向牧师借了笔和纸,在教堂里续写起了在家已经写了一半的曲谱,结果没用三个小时就写完了全稿。随后他又细细地检查了一遍,确定满意后,这才告别了牧师向院长家跑去,并把这份曲子以父亲的名义交给了院长。院长太熟悉老莫扎特的音乐风格了,当这首曲子出现在院长面前时,因为和以前的风格有很大的出入,顿时觉得耳目一新,非常开心,他立刻让女儿把这首曲子用小提琴练习。 ⑦在演奏会的前一天,院长特意带着女儿来拜谢,他握着老莫扎特的手高兴地说:“非常感谢,你这首舞曲实在是写得太妙了!”说完,便让女儿把那首小步舞曲演奏给老莫扎特听。 ⑧老莫扎特听着听着,心里狐疑开了,这根本不是自己写的曲子啊!当院长确定这是莫扎特送过来的乐谱时,老莫扎特严肃地看着儿子,莫扎特只能说出实话。听了莫扎特的话,院长和他的女儿都惊讶得连连点头称赞,老莫扎特则欣慰地拍拍儿子的头说:“我终于相信你是一个有才华的孩子了,但是你的勇敢比你的才华更可贵!” ⑨经此一次,莫扎特在奥地利乐坛上声名鹊起,为他日后的音乐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读书文摘·经典》) (1)梳理主要情节,在下面括号处填上合适的四字短语。 拒绝推荐→( )→乐谱入河→( )→院长感谢→父亲称赞 (2)仔细阅读划线句【甲】,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仔细研读划线句【乙】,简述其主要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与表达作用。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8.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琴王 游睿 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 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A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 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 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 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 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B 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 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 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C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 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 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 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 糟了,还有他!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 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 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 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 (1)读完全文,你认为他被人们称为“琴王”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B处画线的句子。 (3)这篇小说中,A处和C处的语句完全相同,却不显得啰嗦,这是为什么? (4)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仅有一句话,完全可以删去。你觉得这种看法有道理吗?请亮出观点,陈述理由。 9.阅读《松坊溪的冬天》(节选),完成小题。 松坊溪的冬天(节选) 郭风 我曾经在松坊村住过好些日子。这是南方的高山地带的一个小小山村。 四面是山,是树林,是岩石。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垅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南流。这便是松坊溪。 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溪上有一条石桥。溪中有好多大溪石。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两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山上的松树林,还是青翠的。山上的竹林子,还是碧绿的。天是蓝的。日光是金色的。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蒲公英,他们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飘,在风中飞扬。蒲公英在向秋天告别么? 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雏菊,她们还在开放蓝色的花。而山上的枫树,在前些日子里,满树全是花般的红叶,全是火焰般在燃烧的红叶,忽地全都飘落了。 看啊,看啊,在高大的枫树上,在枫树的赤裸的高枝间,挂着好多带刺的褐色果实,在枫树和枫树的中间,看啊,看啊,还有几棵高大的树,在赤裸的高枝间,挂着那么多的橙色果实,那么多小红灯般的果实,这是山上的野柿成熟了。我忽地想到,这是枫树、野柿树携带满枝的果实,在迎接冬的到来。 下雪了。 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 雪降落下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 , 雪降落下来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像芦花一般的雪,降落在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那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了,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到覆雪的溪岸上了。 雪降落在松坊溪的石桥上了。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飞起来的种子般的雪,纷纷落在石桥上。桥上都覆盖着白雪了: 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从石桥上走过时,我停住了。我听见桥下的溪水,正在淙淙地流着。我看见溪中照耀着远山的雪影,照耀着石桥和溪石的雪影,我看见溪中有一个水中的、发亮的白雪世界。 当我要从桥上走开时,我看见桥下溪中的白雪世界间,有一群彩色的溪鱼,接着又有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桥洞,正在游来游去。 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一下子都散开了,向溪石的洞隙间游去,都看不见了。忽地,彩色的溪鱼又都游出来了,又集合起来,我又看见一群又一群彩色的溪鱼,穿过一个照耀在溪水中间的、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1)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文中划线的“告别”和“迎接”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2)文中两次写蒲公英带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看到“雪降落下来了,像柳絮一般的雪”,你也许会想起东晋才女谢道韫咏雪的那句“_____________ _______”。 (4)作者是怎样描绘雪中松坊溪的溪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___ _ (2)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3)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4)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 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 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 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 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 ⑪段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5)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突出了母亲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1.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血 ①那天下午,正躺在床上闭目假寐,不料,放在床头柜上的一头瓷器公鸡,竟坠了下来,猛力砸在我额头上。我只感到一疼,仿佛晕了过去似的一片空白;等到恢复知觉,阵痛的感觉又浮了上来,一抽一抽的,好像神经在发颤。 ②倚在我身旁的四岁的孩子,一骨碌爬起来,望着我失声惊叫:“爸爸,流血了,好多好多!” ③我一愣,伸手摸了一把,赫然是鲜红的血。孩子爬下床去,跌跌撞撞地拿了一面小镜来,我接过一看,只见左眉中间陷了一个小洞,那血就从洞口溢出。 ④孩子伸手打那瓷公鸡,嘴里喃喃骂道:“打死你!打死你!这么黑心,打伤爸爸!” ⑤看到他稚气的动作,我不禁笑了起来,心里却暗自庆幸,好在是打在我的眉头,假如打正眼睛,那该如何是好?转念一想,又不免捏了一把汗:假如它砸在小孩的头上,不更糟糕?我怎么说都是成人,受一点伤,也算不了什么;但我的孩子呢,毕竟皮脆肉嫩,那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孩子并不知道我在沉思,他把小脸凑了过来,朝我的伤口吹气,还频频问道:“疼不疼?疼不疼?”一会又爬下床去,拿来药水胶布,命令我道:“贴胶布啦!我都说过啦,要小心嘛,你都不听的!” ⑥我依言让他贴上胶布,心想,现在的孩子机灵多了。我四岁的时候如何,实在没有印象了,但我总以为我一定比较迟钝。 ⑦我的眉头渗出的血,又红又稠。多少年没有这样出血了,我怎么也记不清楚。但有几次,我却印象深刻,那流出来的血水,至今仿佛仍汩汩在眼前。 ⑧那年,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我们上课用的是铅笔和刀片,我在削铅笔时,不慎将食指削破,一时之间鲜血直冒,我手忙脚乱地撕了许多纸张,拼命去擦那血水。下了课,妈妈来接我,一眼看到破损的手指,惊问:“你怎么不用手巾包起来?”我讪讪地答道:“忘了。”其实哪里是忘记?舍不得那条白手巾才是真的。我总以为,雪白的手巾一旦沾上斑斑的血迹,那就再也还不了我的清白了。 ⑨那时,也还没有纸巾,不像我那四岁的孩子,一见我流血,便献计献策:“拿纸巾啦,用纸巾包住,就不会痛了,知道吗?” ⑩我记忆中流血较多的一次,大约是在十岁左右。那天下午,我们赤足下水去摸鱼。起先只是在河畔用竹网捕,后来越走越深,水已及膝,犹不知回头。我一脚踩下去,蓦地一阵剧痛,低头仔细一瞧,鲜红的血水缓缓从水底冒出,我连忙一脚高一脚低地奔回岸上,这才看到,右脚的大脚趾给拉破了很深的一道口子,血流了一地。 ⑪孩子这次装成一副老成的模样,眼波一横,用教训的语气:“我都说过了,要小心一点,你就是不听话!”孩子,这回实在是飞来横祸,与我是否大意无关;我想这样对他说,但怕他无法理解,只好苦笑着不言不语。那时下水去捞鱼,倒真是不听话的后果,我强忍着疼痛,一拐一拐地往家赶去,沿路留下斑斑的血迹;想要瞒住妈妈,偏偏妈妈眼睛锐利,立刻惊呼:“怎么搞的呀你?那么多血!”但她并没有责骂我的淘气,只是一味找红药水找纱布找剪刀,为我包扎创口。如今也是有人替我歪歪斜斜地涂上药水贴上胶布,但这孩子已经老气横秋地向我训话了。 ⑫回想起流血的往事,感觉到时光的流逝,心里微微泛起惆怅之情。孩子见我泪光闪烁,也许竟以为我痛得受不住,奶声奶气地安慰我:“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⑬说起来,我记忆中有关血的故事,还是我儿时生活在赤道山城的经历;年深日久,渐渐也就湮没在人事倥偬之中。假如不是这件偶发事件的牵引,我哪里还会忆起? ⑭而那鲜红的热血,竟在顷刻之间使我体味了亲情的温暖,那过去了的,是妈妈的关切;在眼前的,是稚子的天真。 (1)文中第⑧段和第⑩段,分别写了两件什么事?作者是用什么记叙顺序来写这两件事? (2)本文几次写作者流血的经历,为什么当中要交代他的母亲及孩子对他流血的反应? (3)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分析一下这一处描写的作用。 (4)文章以“血”为标题,令人印象深刻。请你说说以此为标题的好处。 12.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老舍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笔下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冬天,请写出6个表示色彩的词语。 (2)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请找出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从文段看“妙”在何处? 答案解析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1)老张独自去医院看病,因途中昏迷,被一个小伙子送医院救治。 (2)①反映了小伙子无意冲撞老人后羞愧不安的心情。 ②写出了小伙子腼腆,不好意思的心理。 (3)不是闲笔,自然引出老张的心理活动,为下文埋下伏笔。 (4)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帮助。 (5)示例一:开头设置悬念,能吸引读者兴趣,使行文有起伏。 示例二:运用对比,突出小伙子的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示例三:运用插叙,交代老张独自去医院的原因,衬托出小伙子的美好心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挖掘小说主题,文章过渡及其作用,描写 【解析】【分析】 (1)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3)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这里不是闲笔,自然引出老张的心理活动,为下文埋下伏笔。 (4)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此处围绕“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帮助”来谈即可。 (5)了解常用的对比等写作手法,明确每一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一般用这里运用了……写作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2.【答案】(1)不好。因为“闷热”一词不仅写出了天气闷热 ,还体现了“我”对此事记忆深刻 。 (2)点明写法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对比描写、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等,要求具备角度不同的两点,并能结合语句进行简要的分析即可。 (3)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描写 【解析】【分析】 (1)比较两句表述的不同之处,从原句交代环境特点更具体细致而突出了天气的特点以及表明“我”印象深刻方面说明原句的作用。 (2)根据问题,在文中找到有关表现“我”内心紧张的语句,从人物的描写方法方面来点明作者的写作方法,如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烘托等。 (3)阅读最后几段文字,从表达“我”内心感受和感想的语句中摘选富一有定含义的句子。 3.【答案】(1)丰富、幽静。 (2)一方面增加了文章的波澜,使文章曲折有致;另一方面以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萧索与小湖的秋色做对比,突出作者对后者的喜爱。 (3)①运用了对比。如“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更加突出了红叶滋润、鲜亮、耀眼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红叶的喜爱。②运用了比喻。如“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多、密、艳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秋天红叶的喜爱之情。 (4)不仅仅是自然界中作为丰收季节的“绚烂多彩”“肃穆庄严”“朦胧”“清明”等丰富的景色,更是对人生大彻大悟的思考,包括对人生的价值,把握现在和当下,珍惜美好和欢乐等感情。 【考点】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废墟的召唤,文章线索,描写,对比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细读第①段,找到重点句子“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即可回答。(2)此题考查重点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细读第②段可知,这一段主要写了香山的嘈杂、万安山的寥落和萧索。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考虑其在全文中的作用即可。(3)此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找到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其在写景抒情中所起的作用即可。(4)此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把握。在细读第⑧段的基础上,结合全文进行思考,即可回答。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4.【答案】(1)两层含义,一是指蚊子发出的声音;二是指在死亡临近时,矿工从蚊子的声音里所感受到的生命的呼唤。 (2)宁静极了(宁静) 充满希望(期待、希望、盼望) 原因:因听到了蚊子的声音给了鼓励 (3)相濡以沫”的意思: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指在患难中相互关心,相互支撑,相互扶持。) 具体表现:文中蚊子吸矿工血以活命(物质上),矿工听着蚊子的声音重拾生命信念(精神上),以此来相互救助。 (4)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在死寂环境中的细小声音对矿工心灵的震撼。②“惊天动地”一词写出了矿工在绝望中听到声音后“悚然一惊”的心理状态。③从对 比的角度来看,“声音很小”与“如巨雷”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这细小的声音对矿工的震撼力之大。 (5)本文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坚持信念,互相支撑,相互扶持等。学生的人生态度:可从“学会珍惜”、“居安思危”等方面来谈。 【考点】梳理、概括故事情节,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抒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一般从表层、深层来理解。表层从蚊子这个角度来考虑,深层从矿工这个角度来理解。 (2)本题考查学生梳理人物心理活动的能力。根据“蚊子”的出现来梳理矿工的心理变化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语境义的能力。根据“矿工与蚊子”在绝境中“互相扶持、互相支撑”来理解“相濡以沫”的语境义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可以从修辞、表现手法、词语的运用等角度来赏析语句,但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分析效果。 (5)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矿工”成功获救来谈文章传达的人生态度,然后联系自身实际来谈自己在“平安”时应持的人生态度。 5.【答案】(1)“享受春雨”或“喜爱春雨”等。 (2)第③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第④语段让我们感受到春雨的宝贵,对乡间万物的滋润,生命的律动。 (3)不设统一答案,示例一:我更喜欢选文的这个句子,它不仅形象地说出了春雨的轻柔细,并给人朦胧的梦幻感,有诗一般的意趣;示例二:我更喜欢《春》里的这个句子,因为它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春雨的“细、密、多、闪亮”等特点。 (4)示例一: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奋斗的畅快;激越的夏雨,让我感受到胜利的喜悦;示例二:在瑟瑟的秋雨中,我回味那春雨的轻盈飘逸,夏雨的激越豪迈,冬雨的冷冽凄清。 【考点】文章线索,文章脉络,抒情,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作为文章的线索一般有:①人②物③事④情感,本文是以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为线索。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以及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结合②③两段对春雨的描写概括出春雨的特点即可。 (3)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词语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无论选择那一句,都要说出理由才行。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只要符合题意、符合季节的特点、语句通顺即可。 6.【答案】(1)本文通过写久居城市的“我”黄昏返乡时的所见所想,表达“我”对城市生活的厌弃,抒发“我”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2)景色宜人(优美)、宁静、和谐、温馨。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天晚霞的灵动与色彩艳丽,进而写出了故乡黄昏的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4)虚实结合,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具体(丰富文章内容)能更好地表现“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突出文章主旨。 【考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议论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旨的题目,注意联系文章的内容,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聚,首先要对相对散乱的形式进行整理,最后到一点,这样就要对文章进行简单的段落划分,看文章都描述了哪些事情或精致,分析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找到文章的神,文章的神一般集中在开头、结尾和中间行文中表情达意的句子中,找到这些就找到神。本文通过写久居城市的“我”黄昏返乡时的所见所想,表达“我”对城市生活的厌弃,抒发“我”对故乡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2)城市的喧嚣与宁静的故乡对照着写,有助于突出故乡的特点。此题要从中间几个段落去找答案,甚至可以用文中词语来回答:景色宜人(优美)、宁静、和谐、温馨。 (3)把“西天最后一抹晚霞”人格化,“晚霞”竟能“把色彩随意在天幕上挥洒”,这是明显的拟人手法。答作用时不妨与文章中心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天晚霞的灵动与色彩艳丽,进而写出了故乡黄昏的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4)题干“既描绘眼前景物,又回想往日美好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现实与未来交相辉映,是虚实相生的写法,这样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充实具体,并能更好地表现“我”对故乡的深厚感情,突出文章主旨。答第三和第四题的时候,都要联系到中心,这样就跑不了偏了。 7.【答案】(1)拒绝推荐→(替父送曲)→乐谱入河→(自编乐曲)→院长感谢→父亲称赞 (2)比喻、拟人(1分)写出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为后文莫扎特自编乐曲做铺垫,突出了莫扎特勇于抓住机会。 (3)动作描写表现了莫扎特勇敢、认真以及出众的音乐才华。 (4)我们要鼓起勇气去抓住机会,不能让机会白白溜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描写 【解析】【分析】 (1)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变换概括出另两个情节,依照所示情节的表述方式概括,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2)点明修辞方法,说明其突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具体说明环境描写对下文的铺垫关系。 (3)首先要了解描写人物的四种方法,根据句子判断是哪一种方法,从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方面来概括其作用。 (4)阅读全文,了解文中的中心事件,从人物表现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据此结合现实从要抓住机会展现自己这个方面谈感想。 8.【答案】(1)①演奏水平高,有很强的感染力,让听者感到幸福和充实;②精神境界高,面临洪水不慌不忙,用琴声唤醒人们的良知,用身体的死亡完成精神的升华;③他是个聋子,却有着比常人完美的表现;普通人在他面前会感到万分惭愧。(写出两点即可) (2)比喻,把洪水比作蟒蛇、死神,生动形象,突出环境,同时为下文表现琴王的精神作铺垫。 (3)两处的具体作用不同。前一处重在表现他的演奏水平高;后一处重在表现他的琴技对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影响,同时也表现了他的精神境界。 (4)示例一:没道理,不可以删去。“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说明琴王已经遇难,更能烘托出小说的悲壮气氛。同时有助于塑造琴王这一形象,演奏到生命的最后一秒才停止,这正是不同于普通人,不同于普通琴家的精神境界。 示例二:有道理,可以删去。删去结尾,就等于设置了一个悬念,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显示了小说艺术东西美丽,同时也使行文更简洁。 【考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叙述 【解析】【分析】(1)阅读全文,找到主要情节,根据人物言行表现从其“技艺”“精神品质”和“特别的身份”来概括其被称为“琴王”的原因。 (2)赏析句子,一要指出句子主要说了什么,二要提出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好在哪里,有时还要抓住关键字词分析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什么情感。本题是环境描写,首先要点明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然后再根据句中关键的字词分析其表现事物的特点和对塑造人物的铺垫作用。要使用评价语,比如“突出”“形象生动”等。 (3)找到两句话的位置,根据前后内容,从表现人物“技艺”和“精神品质”来理解不同的作用。 (4)可从此句对突出故事气氛、人物形象和情节对读者的影响等方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9.【答案】(1)“告别”“迎接”使用拟人手法, 生动地表现了冬天临近时,蒲公英种子飞舞,枫树、野柿树果实挂满枝头的景象。 (2)第一处写蒲公英飞扬,是写秋天真实的景象,形象地表现冬天一天比一天走近来了。 第二处是把雪花比作飞舞的蒲公英,生动地表现了雪花缓缓降落的美妙景象。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作者把雪中松坊溪的溪石比作一群溪中饮水的白色小牛和几只正准备从溪中上岸的白熊,这样写把静态的溪石写出动感,表现了雪中溪石的可爱形态。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语言特点,描写 【解析】【分析】(1)“告别秋天”“迎接冬天”,说明其修辞手法,从语言的生动性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角度来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 (2)这是实与虚的写法,实写,为了表现秋天的景象,虚写,把雪比拟成蒲公英,是表现冬天的景象,写法不同,描写的景物不同,但作者表达的情感是相通的。 (3)“未若柳絮因风起”是东晋女诗人《咏雪》中的句子,将雪比作飘飞的柳絮。古诗文中这样比拟的写法比较多,比如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4)本句描写含有修辞手法,那就从修辞手法方面来考虑,说明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表现了景物特点。 10.【答案】(1)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 (2)①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②母亲跪在田中插秧。(意对即可) (3)①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 称”则突出了母亲插秧技术之高;“嫩绿”突出了秧苗的生机,“像块绿色的地毯”用比喻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②用“双膝跪在 泥水里”“艰难地爬行”等动作描写,写出母亲插秧的艰辛,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意对即可) (4)D (5)“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描写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文章中“母亲夜晚敲盆赶老鼠”和“母亲在田间跪插秧苗”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母亲。从文章中“母亲承担着家中的一切却从来没有抱怨过,总是微笑着面对我们”可以分析出母亲是一个坚强、乐观、慈祥的母亲。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本文围绕“母亲的白发”,写了两件让人心痛的事。一件是作者回家,在田野里见到敲盆赶鼠的母亲;另一件是母亲插秧累到在地里。 (3)分析此类句子,要从写作方法、内容、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分析。首先说明此句为景物描写,说明其突出景物的特点,点明修辞手法,同时要理解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联系与之相关的人物形象,从作者表达对人物情感方面分析概括。 (4)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抓住选项中表述的要点一一比照。D项理解错误,本文第一段即表明全文的情感:“让我们感到心痛”,因此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不是思乡,而是思念母亲之情。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通过文章的具体事件和作者的情感表露的句子和前面已经做过的小题的分析,可分析出“白发”所表达出的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11.【答案】(1)六七岁时削铅笔削破手指。十岁时摸鱼割伤右脚大脚趾;插叙。 (2)写出母亲对他的关切和孩子对他天真的爱意,反映三代人的亲情。 (3)心理描写;我暗自庆幸瓷公鸡砸在自己的头上而不是孩子身上,表现作为父亲的我对孩子的爱。 (4)本文几件小事都是写我流血的经历,一个“血”字串起了全文;我流血的经历又表现出家人血浓于水的亲情。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挖掘小说主题,描写 【解析】【分析】 (1)阅读所示两段文字,根据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合这个方面简要概括。了解“记叙顺序”有哪几种及其特点,再根据两段的情节发生与全文情节在时间上的关系来判断为“插叙”。 (2)根据情节内容,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从母亲、孩子、“他”三人之间的情感方面来理解。 (3)首先了解描写人物有哪四种方法,再根据文字判断,从表现有关人物的情感方面来分析其作用。 (4)阅读全文,了解标题“血”与全文情节的关系,从其贯穿全文内容与表现文章思想情感方面分析概括。 12.【答案】(1)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红 (2)按空间顺序描写。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①体现在雪后的矮松更青黑,如日本看护妇。②雪后山尖全白了,仿佛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③山坡上草色与薄雪交错,如水纹花衣。④山腰薄雪在夕阳下更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描写 【解析】【分析】(1)直接从文段中找到描写色彩的词语作答即可。 (2)阅读文段,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位置的变化,抓住“山尖”“山坡”“山腰”等词即可判断作者写景的顺序。 (3)阅读文段,从作者描写小雪之下的山和城的形象特点方面来概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