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寒假学情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长安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监测 高一语文 第Ⅰ卷 阅读与鉴赏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期,电视剧《延禧攻略》让传统工艺美术重新火了一把。剧中,“颜值”极高的绒花头饰、缂丝团扇、京绣服饰……这些原本作为点缀的手工艺品道具,意外引发公众探讨,成为网络热点话题。几乎同时,第四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和“首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相继开幕。从线上到线下,从社会层面到专业学术领域,工艺美术正在掀起复苏浪潮。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可以说,一部美术史半部是工艺美术史。然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在当下智慧生活中,似乎难有一席之地。受创作耗时、材料稀缺、不实用等因素影响,一些工艺品始终很难为广大民众所享有。但这不应成为传统手工艺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理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民族学、民俗学、美学等内涵,还在于其作为人类造物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不断寻求自我创新的物质载体,因此一件小小的手工制品,也能够反映时代变化,传递文化精神。电视剧、展览可以通过展示传统手工艺,使其得到社会关注,但是相关领域的良性发展不能仅满足于这种昙花一现式的露面,工艺终归要还给生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数千年文明,使竹编、陶瓷、织锦等手工艺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早在18世纪就已盛行欧洲,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图样曾被世界各地工匠大量模仿借鉴。今日,仍不乏国际品牌将中国元素移植到产品、服饰设计中,试图重新诠释中国风。这虽是工艺回归生活的创新尝试,然而对中国传统工艺精神的阐释还需本土视角方能言尽其意。追本溯源是中国当代工艺美术不应摒弃的传统,在文化根土的滋养浸润中创新活化,才能重现造物之美。 当代工艺美术回归生活,还需要引领生活美学。纵观时下工艺美术展览,依然是精美宏大的陈列、装饰类作品多,具备实用价值的工艺品少。局限于传统样式的手工艺,注定无法走入当代生活。日常生活美学的兴起,成为工艺美术重寻现代生活价值的突破口,已有一些领域开始尝试将技术化为艺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着力提升民众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新中式生活方式。比如,有建筑师将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融入现代特色小镇建设。传统工艺智慧不仅可以使经典文化基因在现代生活中得到继承,还可以被用来解决当下设计所遇难题。 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手工艺不应成为历史车轮下即将消散的辙痕,不应成为电视剧中一闪而过的道具,更不应成为展览中仅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传统手工艺需要活态保护,也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创新教学、传承体系,更需要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真正还生活以诗意雅致,还工艺美术以独特风貌。 (马苏薇《工美,回归生活更美》,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9月23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处境不容乐观。 B. 电视剧、展览等展示,虽可一度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工艺美术终究要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C. 一些手工艺品难以被广大百姓享用,是因为传统手工艺受到创作耗时、不能使用等因素制约。 D. 中国传统工艺智慧可以使经典文化基因在现代生活中得到继承,还可用来解决当下设计中的难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延禧攻略》的手工艺品道具引发公众热议,顺势探讨工艺美术的复苏。 B. 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由传统手工艺的式微谈到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等问题。 C. 文章在阐述道理时穿插事实论证等方法,使文章观点更加鲜明,更具有说服力。 D. 文章主要从继承发展和引领创新两个方面阐述当代工艺美术回归生活的具体途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工艺美术不能做影视里的道具,也不能当展览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它只能回归生活。 B. 传统手工艺如果要进行活态保护,就要教育部门创新教学,从而回应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C. 只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实现转化发展,弘扬传统精神,就能让工艺美术富有独特风貌。 D. 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诠释不能仅靠外国品牌的模仿借鉴,而应该从本土视角去追本溯源。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不能使用”说法有误,应为“不够实用”,原文说的是:受创作耗时、材料稀缺、不实用等因素影响,一些工艺品始终很难为广大民众所享有。故答案选C。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考生要认真理解文本内容的前后层次,要认真辨识选项的说法。选项.B,分析不当。“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分析有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本文应为“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故答案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分析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曲解文意。“不能……也不能……只能”的说法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一致。原文说的是: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手工艺不应成为历史车轮下即将消散的辙痕,不应成为电视剧中一闪而过的道具,更不应成为展览中仅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选项B,强加关系。原文最后段中的表述是“传统手工艺需要活态保护,也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创新教学、传承体系,更需要回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选项C,说法绝对。“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关系,不合文意,原文采用的是“只有……才种必要条件关系。故答案选D。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树 陈忠实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 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镢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一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如长在梯田塄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 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灞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 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 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生机勃勃,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 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嘤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 (选自《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把在城里的很多丧气的烦乱事统统抛掉,不必去想。 B. 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表明他们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 C. 从文中看,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 D. 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描写了椿树迷人的花香,但“我”却因事而错过,没能看到这美好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惋惜之情。 5. 综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 6. 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见解。 【答案】4. C 5. ①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树有关;②椿树象征着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③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 6. (示例一)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①文章中叙述的父亲的确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和千千万万的父亲一样,既勤劳又善良淳朴;②文章选取的事例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一一父亲种树。父亲种树的原因一是业余爱好,二是卖钱养家,;③在这些平凡的小事的叙述中,不仅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更深沉的人文关怀,让人感同身受。 (示例二)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①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淡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实浓。②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③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深的爱。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一项”,B项,“文中‘我’和哥哥拔草和闲聊的情景是一闲笔”说法错误,不是闲笔,是要表明他们兄弟间关系平淡又真实,同时还有引出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与倒数第二段构成照应的关系。C项,“父亲栽树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可以通过种树卖钱来补贴家用,二是能够供给哥哥和‘我’上学的费用”说法错误,从原文看,父亲栽树出于爱好,之外还可补贴家用。D项,作者没能回老家不免惋惜,但“悔恨”一词太重。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物象作用能力。首先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物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进行整合、提炼和概括。同时还要结合文中写作背景,适当拓展。本题要求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注意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从内容观看,椿树象征着生勤劳朴素善良无私的父亲,椿树成为回忆父亲的切入点;从结构看,椿树是全文的线索,文章所写的内容均与椿树有关。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所谓“探究”,就是有“我”有“思”,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本题要求探究的内容是有人认为这篇散文叙述的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有人认为,这简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见解。答题时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明理由,如,我认为这篇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富,然后分析情感真挚和意蕴丰富的理由,意蕴注意从手法和语言的角度分析,从情感上看,作者对父亲的爱似谈实浓,兄弟之间的情似淡文浓;从手法上看,以树象征人,树人结合意蕴深刻;从语言上看,看似平实,实则富有表现力,在淡淡的叙述中表达深深的爱。如果认为只是作为平凡父亲的平凡小事,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从父亲是一个平凡的父亲,和世间的所有的父亲都一样,文中所写的关于父亲的事情——种树,也是平凡小事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作答,答题时一定要先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阐述理由时,注意一定要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 【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巨川,字下己,陇右人。国初十八学士道玄之后,故相逢吉之侄曾孙。父循,大中八年登进士第。 巨川乾符中应进士,属天下大乱,流离奔播,切于禄位,乃以刀笔从诸侯府。王重荣镇河中,辟为掌书记。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籓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籓邻无不耸动,重荣收复功,巨川之助也。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时杨守亮帅兴元,素知之,闻巨川至,喜谓客曰:“天以李书记遗我也!”即命管记室,累迁幕职。 景福中,守亮为李茂贞所攻,城陷,以部下数百人欲投太原。入秦,为华军所擒。巨川时从守亮,亦被械系。在途,巨川题诗于树叶以遗华帅韩建,词情哀鸣,建欣然解缚。守亮诛,即命为掌书记。俄而李茂贞犯京师,天子驻跸于华。韩建以一州之力,供亿万乘,虑其不济,遣巨川传檄天下,请助转饷,同匡王室,完葺京城。四方书檄,酬报辐凑。巨川洒翰陈叙,文理俱惬,昭宗深重之,即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昭宗还京,特授谏议大夫,仍留佐建。 光化初,朱全忠陷河中,进兵入潼关。建惧,令巨川见全忠送款,至河中,从容言事。巨川指陈利害,全忠方图问鼎,闻巨川所陈,心恶之。判官敬翔,亦以文笔见知于全忠,虑得巨川减落名价,谓全忠曰:“李谏议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是日为全忠所害。 (选自《旧唐书·文苑》) 7.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B. 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C. 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D. 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诛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 8.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和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刀笔:古时书写于竹简,有错讹则刀削笔改重写;这里借指文职官员。 B. 记室:中国古代官名,指掌管文书之官,掌章表书记文檄,又称记室参军。 C. 驻跸:帝王外出途中暂停小住;这里指皇帝逃离京师,暂住华州。 D. 书檄:书是指书简,檄是指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书檄泛指文书。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巨川凭自己的文才为王重荣所器重,尤其是在王重荣收复京师过程中,巨川草成文书,传播四方,产生极大的影响力,从而帮助重荣立下不世之功。 B. 巨川依附守亮后,守亮因李茂贞进犯而逃亡,终为韩建所杀,巨川以树叶题诗呈韩建而获释,后任其掌书记,因起草檄文之功被皇帝特授谏议大夫之职。 C. 敬翔言“李谏议文章信美,但不利主人”,意为李巨川所写的精美文章对主人朱全忠的确不吉利,使朱全忠感到恐惧,这是李巨川被害的主要原因。 D. 这篇传记主要选取了李巨川与地方藩镇主帅之间的故事,注重事件的叙述以及主次人物的结合,勾勒出李巨川才华横溢、为文精美的才子形象。 10.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及重荣为部下所害,朝议罪参佐,贬为汉中掾。 (2)巨川指陈利害,全忠方图问鼎,闻巨川所陈,心恶之。 【答案】7. C 8. A 9. C 10. (1)等到王重荣被部下杀害,朝廷决议归罪于王重荣的部属,李巨川被贬官担任汉中掾。(2)巨川指明陈述利弊,(而)朱全忠正图谋夺取天下(取代唐王朝),听到巨川陈述的内容,内心憎恶他。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本题中,“贼”“重荣”“巨川”都是名词,为句中主语,前面都要断开。“文思敏速“翰动如飞”同是谓语,陈述巨川的写作能力,因此中间要断开。“传之藩邻”省略的主语是巨川写好的文章,“无不耸动”省略的主语是人们,因此中间要断开。所以选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项,这里的“刀笔”借指文章。“以刀笔”译为“凭借文章或文才”。历代主办文书的官吏因刀笔并用,被称作“刀笔吏”。 【9题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李巨川被杀的主要原因是朱全忠恶之,以及敬翔嫉妒李巨川的才华。句意也不是“文章不吉利”,而是所谓“李巨川个人命运对其先后的主人不吉利”。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为……所,表被动;罪,名词作动词,归罪于;方,正;问鼎,取天下;之,代他(巨川)。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 李巨川,字下己,陇右人。唐朝建国之初“十八学士”李道玄的后人,前宰相李逢吉的侄曾孙,其父亲李循在大中八年考中进士。 李巨川在乾符年间应进士试,适逢天下大乱,百姓流亡转徙。李巨川急切于获得官位,于是凭借文章依从地方诸侯幕府。王重荣镇守河中,李巨川被征召担任掌书记。当时皇帝流亡在蜀地,贼寇占据京师,重荣纠合各藩镇的力量,协力诛杀贼寇。军中信件与奏章堆积满案。巨川文思敏捷,笔动如飞,传递到邻藩,无不震惊,重荣立下收复京师的功勋,是得到了巨川的帮助。等到王重荣被部下杀害,朝廷决议归罪于王重荣的部属,李巨川被贬官担任汉中掾。当时杨守亮担任兴元主帅,向来了解他,听说 巨川到来,高兴地对客人说:“这是上天把李掌书记赠送给我啊!”立即任命巨川主管记室,多次升迁担任幕府中的职务。 景福年间,杨守亮被李茂贞攻击,城池陷落,杨守亮率领部下数百人想投奔太原。进入秦地,被华州军队擒获。巨川当时跟随杨守亮,也被戴上镣铐拘禁起来。在路途中,巨川在树叶上题写诗句来送给华州主帅韩建,诗句情感悲痛哀伤,韩建高兴地解开他的捆绑。杨守亮被诛杀后,(李巨川)立即(被韩建)任命为掌书记。不久李茂贞进犯京师,天子逃难到华州,韩建凭借二州的力量,供给无数人马,考虑到自己难以供给下去,派遣巨川向天下发布公告,请求帮助遥送军粮,一同匡护王室,修复(或收复)京城。四方的文书、回报的财物像车辐一样集中而来。巨川挥笔陈说,文采事理都能使皇帝满意,唐昭宗非常看重他,巨川的名声立刻在天下闻名。昭宗返回京城,特地授予李巨川谏议大夫之职,仍然留下辅佐韩建。 光化初年,朱全忠攻陷河中,派遣军队向前推进,进入潼关。韩建恐惧,命令巨川拜见朱全忠表示真心归顺。(巨川)到了诃中,镇定地谈论时事。巨川指明陈述利弊,(而)朱全忠正图谋夺取天下(取代唐王朝),听到巨川陈述的内容,内心憎恶他。判官敬翔,也凭借文章被朱全忠赏识,想到朱全忠得到李巨川后自己的名声价值会降低,对朱全忠说:“李谏议文章的确好,只是对他主人不吉利。”这天李巨川被朱全忠杀害。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步出城东门 (汉)无名氏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愿为双黄鹄[注],高飞还故乡。 【注】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B. 开头两句写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抒情主人公的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为下文抒发思想情感作铺垫。 C. 这首诗前后一气呵成,笔墨似乎凝聚在一点上,始终透露着一股惆怅和无奈,直到最后一句才直抒胸臆,营造出一种要高飞于千里之外的开阔之感。 D.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自己的朋友分明前日沿此路而去,今日却说河水无梁可渡,暗含对世事不如人意的感慨。 E. 在风雪中送别友人归去,诗中此处通过实写友人离去的场景,渲染凄伤的氛围,衬托出抒情主人公不能和友人一样回返故乡的自伤自怜之意。 12. 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1. CE 12. (1)“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友人顶风冒雪离去,抒情主人公遥望朋友离去的方向,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以及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之感;(2)“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欲渡而不得,表现出现实中有让人无可奈何的阻碍,产生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和不能与友人同回的惆怅之情;(3)“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想化身黄鹄高飞还故乡,抒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愿望。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C项,这首诗可前后分为两层。前四句似乎是一直凝聚在一点上;后四句却忽然开展,高飞于千里之外;给人一泻千里,略无沾滞之感。E项,三四句的场景描写是虚写。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写出了抒情主人公对离去友人的思念、担忧和羡慕之情,更有友人离去后自己陡生的孤独感。颈联“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写出了诗人因河水阻隔,想归家而不得的怅恨之情。最后一联更是发挥了想象,想化身为鸟飞回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愿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的想法。 名篇名句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雪景过渡到别情。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 (5)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谈笑有鸿儒 (2). 往来无白丁 (3). 瀚海阑干百丈冰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5). 诵明月之诗 (6). 歌窈窕之章 (7). 明明如月 (8). 何时可掇 (9).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10). 謇朝谇而夕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由雪景过渡到别情”“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曹操《短歌行》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瀚”“窈窕”“鞿”。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是灌溉大国,也是灌溉古国,灌溉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同样 。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使灌溉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历史上产生的灌溉工程 ,它们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近年来,灌溉工程遗产的影响力 ,已经成为水利文化面向社会传播的主要载体。历史灌溉水系是许多古城、古村镇的重要环境保障和文化基因,科学保护灌溉工程体系、挖掘传承区域特色水利历史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环节。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都是生态水利工程的 ,研究挖掘其科学技术价值和历史经验,对当前水利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国际灌排委员会是以国际灌溉、排水防洪前沿科技交流及应用推广为宗旨的专业类国际组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世界遗产,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是为了推广保护和挖掘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为目的,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中国前四批申报成功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还有四川夹江东风堰、浙江丽水通济堰等13个项目。( ),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已达17处,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经成为中国水利文化走出去的主要载体。 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以推广、保护和挖掘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为目的。 B. 目的是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 C. 是为了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为目的。 D. 目的是为了推广、保护和挖掘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加上本次公布的第五批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 B. 第五批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在本次公布 C. 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在本次公布的第五批里 D. 本次公布了第五批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天长地久 不胜枚举 如日中天 旷世杰作 B. 源远流长 琳琅满目 如日中天 千古绝唱 C. 源远流长 不胜枚举 与日俱增 旷世杰作 D. 天长地久 琳琅满目 与日俱增 千古绝唱 【答案】14. B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本题原句病灶:“推广、保护和挖掘”语序不当,改为“保护挖掘和推广”;“是为了……为目的”句式杂糅,改为“目的是……”或“以……为目的”。只有B项的修改最恰当。故答案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的连贯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根据上文,开头应用“加上”;根据下文,最后应是四处遗产项目。根据对选项语句的辨识,符合上下文衔接的只有选项A。故答案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天长地久: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水久不变(多指爱情)。第一处“天长地久”对象不符,选择“源远流长”;不胜枚举: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第二处“琳琅满目”不合语境,选择“不胜枚举”;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第三处“如日中天”望文生义,选择“与日俱增”;旷世杰作:空前绝后的,罕见的杰作,千古绝唱:指从来少有的绝妙佳作。第四处“千古绝唱”对象不符,选择“旷世杰作”。故选C。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比如告诉你的父母,陪他们一起逛街感觉非常开心 ②如果只是将快乐私藏,积极的情绪便会很快消失 ③它不仅有助于快乐感的延续,还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④告诉你的朋友,很怀念在一起时开心的时光,并开始筹划新的聚会等等 ⑤传递快乐其实很简单 ⑥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 A. ⑤⑥①②④③ B. ⑤③②⑥①④ C. ⑥③②⑤①④ D. ⑥⑤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读6个句子可知,语段说的是放大快乐感的最佳方法。⑥是总说。③中的代词“它“指的是⑥中的“积极与他人分享快乐的记忆和经历”,应紧跟⑥,论说分享快乐的好处,②是对⑥的反面论证,应接在③后,⑤①④说的是传递快乐的方法,衔接紧密,①④列举两个事例,论证⑤,说明放大快乐感的具体方法。其中,①句中有“比如”提示性词语,④句中有等等提示性词语,所以这三句的顺序是⑤①④。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此题注意⑥③②、⑤①④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C。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18.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一则通知正文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为了表达对金庸先生的追思,进一步了解金庸先生及其侠义精神,贵校将于11月30日9时在图书馆403室举办“金庸武侠小说研究”的知识讲座,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孔教授,他将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文学资料,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盛宴。拜托所有文学社成员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倾听孔教授的精彩讲座。 【答案】“贵校”改为“本校”;“应邀”改为“邀请”:“拜托”改为“希望”:“莅临”改为“到达”;“倾听”改为“聆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应用文用词的准确和得体,文段中“贵校”是别人称自己的学校,属于主客的不得体。“应邀”是自己受到别人的要求,此处应该改为“邀请”。“拜托”属于谦敬失当。“莅临”属于身份的不得体。“倾听”属于用词不当。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语言的形式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所以①____。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②____。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③____,声音和谐了就美,不和谐就不美。整齐、抑扬、回环,都是为了达到和谐的美。 【答案】 (1). 语言的形式美也是语言的音乐美。 (2). 也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3). 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注意前文“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第②空注意后面的“音乐和语言”,第③空注意后文“声音和谐了就美”。 四、写作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心观众对陈更并不陌生:一脸微笑,一身优雅,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理工科女学霸。连续四年,每一季赛场上都有她的身影,这个1992年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女孩,不仅是诗词爱好者,还是北京大学研究机器人的女博士。 对于陈更夺冠,很多人发出的最多感慨是“不容易”。 作为参赛四季、上台14次的中国诗词大会选手,陈更的存在感特别高,她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温柔、谦逊、好学。陈更每次亮相《中国诗词大会》都有惊喜:第一季,民国装扮的她令人眼前一亮;第二季,她三度成为擂主;第三季,她继续践行与诗词的约会。可惜每一次都与奖杯失之交臂。 从第二季开始,就有观众质疑,怎么又是你?“我是带着参加《吐槽大会》的勇气来到诗词大会的。”这位清秀的北京大学工科博士生说,“只要诗词大会需要我,我会克服任何困难去参加。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不太关注输赢,但也不能丢人。诗词大会在进步,我也要进步,和诗词大会一起成长。”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最后一场对决,是两个工科博士的“神仙打架”。最终,陈更以5比2的比分毫无争议地战胜了来自中科院的在读博士生孙晓婧。作为唯一一个参加了四季诗词大会的选手,陈更对诗词大会的变化,还是有发言权的。 比如,本以为是文科生占优势的比赛,最后成了工科人的主场,“放眼望去,核电站高级操作员、航天工程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师、导弹工艺员、海洋采油工程师、程序员……” “选手的整体水平越来越高,以前常有返场选手,这一季返场次数屈指可数,因为大家都能答对,差的就是那几秒甚至零点几秒的时间,所以随机性很高。我经常感叹,他们的外表已经很出众,还有如此有趣的灵魂。” 让陈更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选手带着一本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集《外物静默如谜》,在录制间隙翻看。“他没有拿唐诗宋词,显然不是为了比赛才看的。我问他为什么看这本?他说因为最近在看这本,不想因为比赛打乱了阅读计划。这是真正的爱诗人,只有赤子心,没有胜负心,所以诗词大会是我的人间净土,让我一次次得到净化。” 要求:这些文字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诗词香韵,千古流芳 千年历史,悠悠古国,乃我中华!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灿烂文明、是世界文化殿堂中的瑰宝。有古代文明,也含有这现代科技。回望原始时期,我们早已领悟了钻木取火;憧憬未来,我们也可以上天遁地。 古诗是中国文化之独特魅力的代表,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轻柔和谐,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勃勃生机,更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浪漫雄奇。这些美妙的乐章,一句句,一行行,读来朗朗上口,意味深长,读来获益匪浅,荡气回肠。 人生自有诗意,每个诗人所写的每一首诗,基本在反映着自己在那个时刻的心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青春时代的杜甫,豪情万丈、傲视群雄,登高一览、江山尽在怀抱。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青春,也是整个大唐的青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天宝年间,李白官场失意,心情孤寂苦闷,但他面对现实,没有沉沦、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最新播出的一档节目,场面震憾,参与人数众多,参与者年龄跨度大,从事各行各业。记得有一位小朋友只有7岁,在台上非但没有胆怯,而是落落大方,举手投足充满俏皮,说吟诵古诗词可以使其瞬间获得宁静,我想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这是一种独品独酌的清静淡雅。选手中也不乏外国友人,他们有的对答对流,有的一知半解,只为诵读中国古诗词,感受诗词文化带来的意境。 节目中邀请的嘉宾,如康震教授、王立群教授,无不博学多采,引古论今,语言诙谐,都在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上有着很深的造诣。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录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重温,赏析,带动全民感受诗词的美和趣,给人带来视角及心灵的享受。 读史、读诗、有才情,人生情怀、借诗言志,无穷意韵中、显美丽画面。有金戈铁马、琴棋书画,有茫茫大漠、水墨江南,更有国破山河、忠肝义胆。韵在字里行间洋溢,吐露出耐人寻味的情感。翰墨书简,讲述着悠悠历史;丝帛纸卷,承载着泱泱文明;采一缕墨香,获一份感动,奏一曲民族盛世赞,吟一首文化笔墨浓。 中国古诗词浩瀚如烟,能够传递思想,抒发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今时今日,我们还能读到流传于世的千古名句,仿佛是跨越时空与诗人遥隔千年的相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此题是一篇现实性很强的材料作文,材料中主要陈述的内容是《中国诗词大会》,材料中主要的人物是陈更。考生要注意把握住材料的关键语句:对于陈更夺冠,很多人发出的最多感慨是“不容易”。陈更的存在感特别高,她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温柔、谦逊、好学。“只要诗词大会需要我,我会克服任何困难去参加。我只是在做我喜欢的事情,不太关注输赢,但也不能丢人。诗词大会在进步,我也要进步,和诗词大会一起成长。”这是真正的爱诗人,只有赤子心,没有胜负心,所以诗词大会是我的人间净土,让我一次次得到净化。根据对以上关键语句的把握,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如科学技术和人文艺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坚持的价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看淡胜负,重在参与;做灵魂有趣的人;进步与成长;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等。 适合本篇作文的素材: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人们被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明星绯闻、商家炒作所淹没,众声喧哗,人心浮躁。一百年前,美国评论家福科纳曾预言:二十世纪将是一个浅薄的世纪,因为你们即将进入电视时代。但依然有人在积极探索着,他们一方面顺应历史潮流,合理利用现代科技和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又有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以电视节目为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火爆让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传统诗词文化,开始再次拿起书本;《朗读者》更像是一股清流,促使人们阅读和思考。 余秋雨说:“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 人可以平凡,但要拒绝平庸。 俗话说得好:“胸无城府人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看来,这句话告诉的是,无论处在怎样的环境,只要与书相伴,你必是如同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如果你处在一个人人都想平步青云,趋炎附势的社会。不用担心,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书会将心中那些世俗之事洗净,使人散发出一种非凡的气度。纳兰性德虽出身于贵族家庭,但是他:“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宝贵而以贫贱可安者。”正是因为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非凡气度。也正是这个让他的作品流传千古,在无数的心灵中引起共鸣。 如果你家境贫困,别因为衣衫褴褛,地位低下而难过,要记住,腹有诗书气自华。东晋的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放弃了仕途而隐居山间,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虽然生活贫困,“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是,他朴实的诗文中无不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散发着一种我们无法形容的魅力,令人流连忘返。皆因他腹有诗书千百篇,书籍使他的心乃至灵魂都得以升华。尽管他穷困潦倒,但他的气质却是千金也无法得到。 当你不被他人相信,遭到他人怀疑时,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会给你坚持下去的勇气。在牛顿生活的时代,人们对于世界,对于宇宙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当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后,质疑,嘲笑就如同海啸一般,翻天覆地席卷而来。但是,牛顿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念。经过了多少年的时间,人们才认识到他的理论的正确,也佩服他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如既往的坚持的气质与品质。 所以,无论你处于什么境遇,请别忘记腹有诗书气自华。 适合本篇作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中心论点从:执着读书、读书使人增长阅读、读书造就人的气质等角度去充分说明读书的意义,在文章的最后可以借助诗词大会陈更的成功,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收束。 【点睛】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写作时注意 1、扎实而评(事实性),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 2、应时而作(时效性),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 3 、凭理而断(评析性),凭理而断,指的是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形式可采取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此题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