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原因分析类高考习题
第三篇 模板二 原因分析类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旅游团春季到内蒙古游玩,某日突遇强沙尘天气,沿主干道路发现M河和N河存在显著的水文差异,同时发现沿路植被也存在明显差别。该日沿途观看不到内蒙古高原美丽的落日景观。下图为内蒙古高原某区域图。 (1)说明主干道路沿线植被差异产生的原因。 (2)说出M、N两河的水文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分析该日旅游团沿主干道路观看不到落日景观的原因。 解析:(1)由图可知,主干道路沿线植被存在垂直差异和东西差异。山地地区主干道路沿线地势起伏大,使植被存在垂直差异;地形对季风的阻挡以及海陆位置的影响,导致植被出现东西差异。(2)河流的水文差异主要表现在流量、流速和含沙量等方面。读图可知,M、N两河流经区域的地形地势、植被覆盖率不同,导致河流流速、含沙量不同。(3)观看落日景观需在能见度较高的晴天,而该日为强沙尘天气,能见度很低,同时该区域易因森林与山地阻挡而观看不到落日景观。 答案:(1)地势高差较大,形成植被的垂直差异;山地对季风的阻挡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导致降水差异,从而形成植被的东西差异。 (2)水文差异:M河含沙量大于N河;M河水流速度小于N河;M河流量小于N河。原因:M河流经浑善达克沙地,含沙量大,而N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M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水流缓慢,N河流经地区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M河途经沙漠区,降水少,水量小,N河春季积雪融水量大,夏季降水较多,水量大。 (3)该日为强沙尘天气,在内蒙古高原路段,能见度很低;冀北山地西侧路段,沙尘的影响依然显著,同时该区域植被覆盖较好,由于植被的遮挡难以欣赏到落日景观,山地东段,受地形的阻挡,难以观看到落日景观。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伦古湖是准噶尔盆地北部的断陷湖,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湖泊。发源于阿尔泰山的乌伦古河流入其中,为该湖主要水源,湖水平均深度为8米,北岸为断崖,湖盆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湖面高程468米。湖面像一个三角形,南北宽约30千米,东西长约35千米,湖水面积827平方千米。湖水矿化度由河道入口处向西逐渐增高到2.7克/升,有咸味。乌伦古湖以产五道黑、红鱼、贝加尔雅罗鱼、河鲈、斜齿鳊、东方真鳊等著称。 材料二:为了保护乌伦古湖,当地政府采取了夏季休渔,按时向湖内投放鱼苗,湖周围禁止设立工厂,禁止向湖内排放污水等多种措施。 (1)轮牧是该地区的特色,推测该地牧民在甲、乙、丙三地轮牧的季节及原因。 (2)分析乌伦古湖鱼类资源丰富、特有物种多的原因。 (3)分析乌伦古湖冬季捕鱼的原因。 解析:第(1)问,该地夏季气温较高,牧民多在海拔较高处放牧;冬季气温较低,牧民一般选择在低地放牧;春秋季一般选择在山麓放牧。第(2)问,应从湖泊面积广阔、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老等方面分析。第(3)问,应主要从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及产品的储藏运输条件入手分析。 答案: (1)夏季在丙地,夏季草场资源丰富,丙地海拔高(位于山上),气候凉爽,适合放牧,并且能保护甲、乙两地的草场。冬季在甲地,甲地海拔低(位于低地),冬季气温较高,夏季保留的草场适合牲畜过冬。春秋季在乙地,乙地海拔和位置位于甲、丙两地之间(位于山麓),适合春秋放牧,充分利用了草场资源。 (2)湖泊面积广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老,湖中众多鱼类经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 (3)冬季气温低,便于储藏;经过夏季的休渔和投放鱼苗,渔业资源丰富。 3.(2018·南昌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R湖区简略图。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湖面海拔300多米,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米。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R湖水温稳定,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冻。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人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 (1)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偏小的原因。 (2)分析R湖日温差小于周边地区的原因。 (3)R湖夏季午后云雨少见,结合R湖水温稳定的特点归纳其原因。 (4)说明R湖湖面平静的原因。 解析: (1)R湖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地处谷地,与周边热量交换少,气温日较差小。高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所以气温年较差小。(2)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与周围热量交换少,气温变化比周边山地慢。所以日温差小。(3)夏季午后周边区域气温高,R湖面积大,湖水稳定,气温偏低。湖陆间形成热力环流,湖面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多晴天。(4)R湖受沉积物阻挡,落差小,流速慢。水量大,河流吐纳对湖水运动影响小。周围山地环抱,风浪小。所以湖面平静。 答案:(1)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高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地处谷地,与周边热量交换少;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 (2)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气温变化比周边山地慢。 (3)夏季午后周边区域气温高,R湖(因湖水稳定)气温偏低,形成热力环流,湖面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 (4)(受沉积物阻挡)落差小,流速慢;水量大,河流吐纳对湖水运动影响小(缓冲作用强);山地环抱,风浪小。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图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上世纪90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沟壑地形,地势起伏大,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沙棘林带与坡面径流方向垂直,能有效拦水拦沙,利于水土保持。 (2)该地区春季降水少,蒸发强,干旱严重;夏季多雨,秋季土壤墒情好(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幼株易成活。 (3)保鲜技术差,储运成本高;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开发不足,销售渠道不畅。 (4)赞同:质优高产,经济效益高;提升产业规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或不赞同:可能破坏本地生物链的稳定,影响生物多样性;引进品种可能不适应本地环境,不宜盲目扩种;规模扩张过快,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受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