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双凤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合肥双凤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合肥双凤高级中学2019-2020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o ‎1. 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 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 C.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发生联系 D. 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 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 区域面积的大小 B. 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 C. 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 D.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1题详解】‎ 据区域的含义和特征可知,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但不是所有的区域大小、形状都相同,A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边界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B错误;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C错误;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D正确。故本题选择D。‎ ‎【2题详解】‎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综合地形和气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划分成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B正确。三大自然区的面积、降水量、经济发展水平都不是划分的依据,ACD错误。故本题选择B。‎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区域的含义及特征。可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读“我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3.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 ‎ ‎①盆地边缘地区 ‎ ‎②河流头地区 ‎ ‎③盆地中央 ‎ ‎④绿洲地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 近几十年,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C.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D. 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 ‎5. 针对该地荒漠化问题,下列治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控制人口增加,少数地区可以进行生态移民 ‎ ‎②控制农业规模,合理用水 ‎③在荒漠化土地上,大量种植需水量大的树木,防风固沙 ‎ ‎④对已经严重荒漠化的土地进行封沙禁牧  ‎ ‎⑤扩大水田面积,利用水田等人工湿地调节当地气候 A. ①②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3. D 4. B 5. B ‎【解析】‎ 考查荒漠化的防治。‎ ‎【3题详解】‎ 读图中阴影位置,主要位于盆地的边缘地区,绿洲地区,故D正确。‎ ‎【4题详解】‎ 荒漠化速度加快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包括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荒漠化速度加快,故B正确。‎ ‎【5题详解】‎ 治理荒漠化的措施针对未荒漠化地区加以保护,控制农业规模、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增加、合理利用土地;对已荒漠化地区严重的进行封沙禁牧,少数地区进行生态移民,故B正确。‎ 如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正确的是:()‎ A. 甲—土地盐碱化 B. 乙—水土流失 C. 丙—森林破坏严重 D. 丁—大气污染严重 ‎7. 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体现了区域的:()‎ A. 整体性 B. 开放性 C. 差异性 D. 联系性 ‎8. 目前治理乙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A. 植树种草蓄水保土 B. 打坝淤地贮水拦沙 C. 深耕改土提高肥力 D. 调水扩大棉花种植 ‎【答案】6. B 7. C 8.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生态环境问题,从图中可以判断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布和防治措施。‎ ‎【6题详解】‎ 甲地区为广西省,植被破坏会产生土地石漠化,A错误,乙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B正确;丙地区为我国新疆,主要是干旱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C错误;丁地区是长江沿岸,降水多,属于湿润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D错误;选择B。‎ ‎【7题详解】‎ 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不尽相同,说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选择C。‎ ‎【8题详解】‎ 乙地区属于黄土高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植树种草蓄水保土,打坝淤地贮水拦沙,深耕改土提高肥力都是有效措施,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破坏自然植被,加大水土流失,故选D。‎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其下游的扎龙湿地,是丹顸鹤等鸟类繁殖和栖息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9. 扎龙湿地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 )‎ A. 全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B. 下游河道消失,河水漫溢而成 C. 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 D. 植被覆盖率高,利于涵养水源 ‎10. 近年来,图中湿地水域盐度增加原因是( ) ‎ ‎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②太阳高度角增大,蒸发增强,水体盐度增加 ‎ ‎③地表水渗漏,水域缩小,盐度增加 ④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1. 近年来扎龙湿地萎缩,将会导致( )‎ A. 乌裕尔河水位上升 B. 地下水位上升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当地温差变小 ‎【答案】9. B 10. A 11.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湿地,学生要熟悉湿地的主要功能和主要的生态意义。利用水循环的原理进行解释盐度的变化。‎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乌裕尔河流到扎龙就没有河道,所以说扎龙湿地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下游河道消失,河水漫溢而成,B对;本区全年降水并不是很多,河流水量大也不是积水的主要原因,A错误;冬季寒冷漫长,冻土广布影响下渗,但不是直接原因,C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低不形成湿地的主要原因,本区植被覆盖率也不是很高,D错误。‎ ‎【10题详解】‎ 河水中溶解盐类物质,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湿地水域盐度增加,①对;太阳高度角不可能增大,②错误;地表水渗漏,水中的盐分也会随之流走,盐度不会增加,③错误;湿地水分蒸发,蒸发的纯水,盐分会留在湿地,盐分(矿物质)富集,盐度增加,④对。选择A。‎ ‎【11题详解】‎ 湿地是鸟类繁殖和栖息地,是生物生存的场所,近年来扎龙湿地萎缩,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对其上游水位没有影响,A错误;湿地萎缩,地下水位下降,B错误;湿地萎缩,对气候的调节能力减弱,当地温差变大,D错误。‎ ‎【点睛】湿地生态功能主要有蓄水调洪,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净化天然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盐分(矿物质)富集主要从盐类物质的来源和水的减少方面进行分析。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观点是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 ‎12. 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省份是( )‎ A. 江苏 B. 河北 C. 福建 D. 辽宁 ‎13.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A. 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B.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C. 缩短生产链,提高附加值 D. 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答案】12. D 13.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资源丰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过分依赖资源,会影响可持续发展。‎ ‎【1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辽宁、四川矿产资源丰富度比较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选择AD。‎ ‎【13题详解】‎ 只是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不进行深加工,获得的经济价值比较小,A错;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可以摆脱“资源诅咒”,B对; 延长生产链,提高附加值,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以摆脱“资源诅咒”,C对; 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也会限制经济发展,D错。‎ 在《2015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IEA预计2040年油价将由目前的37美元/桶回涨到85美元/桶。下图示意“2040年相对2014年世界不同能源技术成本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以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 )‎ A. 陆地风电产业 B. 油气开采业 C. 光伏制造业 D. 节能照明产业 ‎15. 图示油气开采技术成本发生了明显变化,对其直接影响程度最小的因素是( )‎ A. 环境 B. 市场 C. 资源 D. 科技 ‎【答案】14. D 15. B ‎【解析】‎ 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4题详解】‎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能源利用问题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读图,由2040年相对2014年世界不同能源技术成本的变化可知,节能照明的成本下降幅度最大,因此如果仅从能源技术成本的角度看,以下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是节能照明产业,故答案选D。‎ ‎【15题详解】‎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石油开采成本的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油的开采成本主要来自于勘探过程中的成本、开发过程的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油田不同,所埋藏的地质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在勘探的投资成本也不相同,因此地理环境会影响油气的成本,A错误;资源的埋藏状况和储量大小等条件都会影响开采过程中的成本,C 错误;技术发展水平越高,生产率就会越高高,从而会使生产成本降低,D错误;市场条件的变化会对石油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不会对开采成本产生影响,B正确。‎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 ‎ ‎16.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流域内地势起伏小,航运作用突出 B. 河流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 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末春初降水较多 ‎17. 为了雨季蓄洪,甲地区防洪水库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 9~10月 B. 11~12月 C. 1~2月 D. 4~5月 ‎18.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 便利的航运条件 D. 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答案】16. D 17. A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美国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主要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区,流域内地势起伏大,航运作用不突出,A错;‎ 田纳西河上游以山地为主(主要为阿巴拉契亚山地),B错;‎ 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C错;‎ 田纳西河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部,夏、秋季节,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难以抵达,即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冬、春季节,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中部是平原,无山脉阻挡),遇到阿巴拉契亚山脉,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降水(地形雨);冬春季节,60°N附近的大西洋洋面多温带气旋,为冬季风提供了充足水汽。其次,冬季风南下过程中,经过五大湖区,也为冬季风提供了水汽。因此田纳西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较大,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D对。‎ 故选D ‎【17题详解】‎ 据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可知,田纳西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在12月至次年4月,所以在9-10月时就要留出库容,为12月到来的雨季做好储水的准备,A对,BCD错。‎ 故选A ‎【18题详解】‎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以水能资源的梯级开发,结合核电和火电的发展,形成了全美最大的能源基地,适宜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由于田纳西河流域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使得许多高耗能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集中在田纳西河两岸,于是形成了一条“工业走廊”,D对;“工业走廊”的形成与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业的带动、便利的航运关系不大。ABC错。‎ 故选D 读图中甲、乙两国,回答下面小题。‎ ‎19. 图示国家均为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两国农业的对比符合实际的是( )‎ A. 耕地都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 B. 甲国农业劳动力素质高于乙国 C. 甲国机械化水平远低于乙国 D. 甲国粮食大量出口而乙国大量进口 ‎20. 两国地形对气候影响都很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国东北地区降水量大 B. 甲国冬季受寒潮影响大 C. 乙国降水自东西两岸向内陆减少 D. 乙国中北部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显著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甲是印度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及德干高原及半岛两侧的沿海平原,乙是美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密西西比河平原和中央大平原,A错;印度是发展中国家,其劳动力素质、机械化水平都低于美国,B错、C正确;印度人口众多,粮食商品率低,主要是自给,美国粮食大量出口,D错。故选C。‎ ‎【20题详解】‎ 印度东北部是喜马拉雅山南侧,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A正确;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山地和高原阻挡了冬季风,受寒潮影响小,B错,符合题意;美国东西两侧临大洋,受海洋影响降水自东西两岸向内陆减少,C正确;美国中北部地区纬度高,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正确。故选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读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布局示意图”、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发展的精华区域,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分工。‎ 资料2: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的粮仓。而如今,其“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1)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粮仓主要自然区位条件有 、 等。‎ ‎(2)如今,长江中下游平原“粮仓”的地位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耕地破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占用较多耕地 C.受市场影响,农业种植结构顺势调整 D.人口密度大,粮食产量不能自给自足 ‎(3)皖江城市带得以全面融入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分工,是由于该区域具有 、 、 等优势条件。‎ ‎(4)简述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产生影响。‎ ‎【答案】(1)雨热同期 水源充足(或地形平坦等)‎ ‎(2)ABC ‎(3)地理位置邻近、水陆运输便利、劳动力成本较低(或土地租金较低、政策支持等)‎ ‎(4)从利弊两方面作答,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如: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 弊——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增加社会治安压力等。‎ ‎【解析】‎ ‎(1)农业社会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粮仓,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且灌溉水源充足,平原地形地形平坦等。‎ ‎(2)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密布,河湖众多,耕地破碎,块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同时该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占用较多耕地,受市场影响,农业种植结构顺势调整,不再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 所以农业地位下降。故选ABC。‎ ‎(3)据图可知,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经济带地理位置临近,水陆运输便利;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租金较低,生产成本低,因此承接了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 ‎(4)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产生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对转入区有利的影响应从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随着产业的转入,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不利影响应从生态效益方面考虑。随着大量产业的转入,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可能增加社会治安压力等。‎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青铜峡又被称为“九渠之首”,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青铜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设的以灌溉为主的水利枢纽,自1960年发挥灌溉效益,结束了宁夏平原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实现灌面积达25万公顷。材料二青铜峡地理位置示意图 ‎ ‎ ‎ ‎(1)银川平原有“被贺兰山护的,黄河爱的”称号,试分析原因。‎ ‎(2)每年初冬和早春,黄河在该河段会发生河水暴涨,漫过大堤的现象,甚至决堤泛滥。试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分析青铜峡引黄灌溉得天独厚的条件。‎ ‎(4)简述青铜峡水利枢纽对银川平原农业发展意义。‎ ‎【答案】(1)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黄河流经提供灌溉水源;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 ‎(2)河流有结冰期;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形成凌汛。‎ ‎(3)位于平原地形,便于开挖渠道;黄河流经距离长,过境水量丰富,引水水量足;地势比灌溉区高,可以实现自流。‎ ‎(4)增加电能,为农业提供充足电力资源;调控黄河流量,保障灌溉水源;减轻旱涝灾害。‎ ‎【解析】‎ ‎【分析】‎ 该题立足银川平原的区域图,考查区域特征的分析,重点对四大解题能力进行考查。‎ ‎【详解】(1)根据材料,本题主要考查贺兰山和黄河对银川平原带来的影响。影响类问题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该区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贺兰山能够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同时阻止沙漠入侵;贺兰山的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增加降水补给。同时该区有黄河流经提供灌溉水源;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肥沃的土壤。因此说被贺兰山护着,被黄河爱着。‎ ‎(2)本题考查河流的凌汛现象,凌汛一般出现在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有结冰期的河流。由于黄河有结冰期,且该河段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形成凌汛;每年初冬,上游河水尚未封冻,而下游河水已经封冻;每年早春,上游河水率先解冻,而下游河水尚未解冻;由此导致黄河在该河段会发生河水暴涨,漫过大堤的现象,甚至决堤泛滥。‎ ‎(3)本题考查青铜峡引黄灌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要从地形地势、水量等方面分析。由材料可知,该区位于平原,地形平坦,便于开挖渠道;黄河流经距离长,过境水量丰富,引水水量足;黄河河床地势比灌溉区高,引水灌溉可以实现自流。‎ ‎(4)本题考查青铜峡水利枢纽对银川平原农业发展的意义,主要从发电、灌溉、防洪等方面分析。水电站具有发电的效益,增加电能,为农业提供充足电力资源;同时,水电站具有调蓄洪水的作用,能够调控黄河流量,同时在干旱时期保障灌溉水源,减轻旱涝灾害。‎ ‎【点睛】1.凌汛:凌汛,由于下段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塞河道,使河道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有时冰凌聚集,形成冰塞或冰坝,大幅度地抬高水位,轻则漫滩,重则决堤成灾。凌汛的产生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有冰期的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且较明显的南北流向易发生凌汛现象。‎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体种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制约鱼类资源的数量。位于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是中国内陆最大淡水湖,盛产胖头鱼、鲤鱼、鲢鱼等68种鱼类。胖头鱼生活在水的上层,性情比较温和,主要食水中的浮游动物,也食浮游植物,有冬眠习惯,适宜于大型湖泊、水库放养。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该湖西北芦苇(水生植物)高大茂密,春季发芽,秋季枯黄,落叶进入湖中。沙漠与湖泊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每年博斯腾湖冬捕活动从1月中旬持续到春节前后。一支冬捕队在湖泊南部捕捞收获甚微,而在湖泊西北部收获颇丰。该地区也是全球西红柿种植和加工的三大中心之一。下图为博斯腾湖及周边地区图及冬捕情景图 ‎(1)分析博斯腾湖大规模捕鱼在冬季的原因。‎ ‎(2)冬季捕鱼不可天天连续作业,一般每隔3~5天捕捞一次为宜,捕大放小。说明理由。‎ ‎(3)分析冬捕队在博斯腾湖西北捕捞量大,而在南部捕捞量极少的原因.‎ ‎(4)有人提出把西北大面积的芦苇种植区开垦为西红柿种植区,你是否赞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冬季鱼冬眠,较好捕捞;冬眠时,鱼不需进食,使鱼肥肉鲜无腥味;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 (2)冬季水温低,鱼体新陈代谢慢、抵抗力差,如果接连捕捞,短时间内易使未起水的鱼反复受伤,伤口难愈,感染病菌,引起来年发病,减产减收;小鱼如果捕捞过多易使来年渔业产量减少 (3)西北芦苇面积广,落叶进入湖中;河流从西北注入湖泊,营养物质多(有机质多)浮游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沙漠与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水草少,鱼类饵料贫乏,鱼类很少 (4)赞同 理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能够满足大面积种植;品质好市场广阔;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的发展;不赞同 理由: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资源紧张,荒漠化扩张;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减弱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博斯腾湖鱼有冬眠习惯,好捕捞,而且肉肥,冬季气温低,鱼易于储藏。(2)冬季如果接连捕捞,短时间内易使未起水的鱼反复受伤,伤口难愈,感染病菌,引起来年发病,减产减收;小鱼如果捕捞过多易使来年渔业产量减少。‎ ‎(3)从材料中可知,博斯腾湖西北芦苇面积广,落叶进入湖中,河流从西北注入湖泊,营养物质多(有机质多)浮游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有大规模鱼群沙漠与南岸相连,并延伸到水下,水草少,鱼类饵料贫乏,鱼类很少。‎ ‎(4)赞同或不赞同,给出相应理由即可。赞同主要从当地西红柿种植的条件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角度考虑。适宜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水源、市场。从气候看,降水少,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品质好且市场广阔,可以促进就业及经济收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不赞同主要从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及负面影响考虑。从生产条件看,当地水资源短缺,大规模发展西红柿种植,导致水资源紧张,荒漠化扩大,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湿地萎缩会导致生态效益下降,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及对于气候的调节能力降低等不利影响。‎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