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五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田家炳中学、五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创新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必要条件。但创新性的文化也是历史性生成的,并不具有自然的或天赋的性质。创新性文化的生成既受客观的历史进程的制约,也与人们的主观自觉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处于农耕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较之处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上的民族,就其一般性与总体性的文化性质而言,前者呈现出保守性,后者呈现出创新性。中外不少从事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常得出的结论是,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中国人看重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文化的传承,西方人看重的是知识的批判与文化的创新。这种看法如果仅就中西方文化国的近代史的比较而言,的确是有道理的,但若从全部中面文化史的比较而言,这种着法难以成立。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与代表的西方文化,不仅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时期,而且在文化运行的方式上,儒学与基督教也遵循着相似的轨迹,尊经重典、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是其主要特征,学者的主要使命是对经典的诠释与论证。 所有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都具有保守性,无论东西方,概无例外。深刻的原因是,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中,“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西方文化,尤其是自然科学在西方文艺复兴与18世纪工业革命后之所以发生了深刻性的质变,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以及中国在自然科学发展上的明显落后,根本性的原因在于,以机器为生产基础的商品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取代了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其基本特征。正是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才使得西方文化取得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 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但不是唯一性的因素。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这样的现象,处在大致相同发展阶段与相同发展水平的民族,在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创新性的文化是生成的,它既受自发性因素的影响,但也需要人们自觉地倡导与培育。首先是倡导,应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鼓励人们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创造出与时俱进的新的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的创新是一项群众的事业,只有当全体国民都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才有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其次创新性文化的形成也需要培育。创新文化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只要我们放弃文化保守主义,持续不断地推进创新性文化的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再一次辉煌,再创造出一座新的文化高峰。 (节选自林剑《论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B. 不少从事中西方文化研究的学者认为,中国人注重文化传承,西方人重视文化创新。 C. 在生产方式不断要求变革的驱动下,西方文化才得以从长达千年的文化冰冻期突围而出。 D. 如果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始终不移地建设创新性文化,定能为中华民族文化再谱新篇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化创新与创新性文化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了创新性文化是如何生成的。 B. 文章从大历史观的角度论证了“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富于张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C. 文章能够由表及里,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的对立与冲突形成的深层原因。 D. 文章先论述创新性文化的生成受客观因素驱动,再论述创新性文化与人们的主观自觉有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创新性的文化能孕育出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 B. 儒学与基督教尽管在文化运行的内容上各不相同,但就文化运行的方式来看是基本一致的。 C.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是导致农耕文明时代的文化具有保守性的根本原因。 D. 如果在全社会的范围营造出一种文化创新的氛围,全体国民就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答案】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A项,“对文化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错,依据文意“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中是否蕴含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方对与交换方式的性质”,应为“对文化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深层原因并非“从历史的文化现象的角度分析”,原文末段“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可见是从生产方式与交接方式的角度分析的。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选项内容,找准原文区间,然后仔细比对,看是否有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复句关系不成立的情况,看“结论”能否由“原因”“条件”推出,看选项中趋势预测是否合理。注意提防因果倒置、推不出、条件不充分等常见错误。A项,“文化创新又会促进创新性的文化诞生,二者相辅相成”属于无中生有;B项,原文指的是“在西方近代以前的中世纪”,而不是所有时期;D项,说法片面且绝对,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不是光靠营造氛围就能实现的,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オ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4.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 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 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 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 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6.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答案】4. A 5. C 6.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A项,“最终成就自己”无中生有。原文说“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但没有说最终成就自己;再根据材料二“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等内容可知,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本质上是奉献的,强调社会意义。故选A。 【5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是因果倒置,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C 项,“为了维护共享秩序的建立”错误。原文表述为“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行为客观上维护了共享秩序的建立,这是结果,而不是他们的目的。文中也说“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出现。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理解材料内容要点能力。解答这类题型,首先要通读材料,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抓准问题的本质进行筛选。本题要寻找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的依据,其实就是在寻找单车猎人和志愿者之间的契合点,这又要从“打猎”行为的意义上去寻找。通过前两则材料可筛选志愿服务的实质和意义,通过材料三可以寻找单车猎人的行为和意义。最后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新型”,主要体现在单车猎人是促进时代发展的新力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 玉 盅 林清玄 ①在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 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 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 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这使我 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 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 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 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8. 作者在第②段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苦瓜之美的?请结合文本简析。 9. 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要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写苦瓜白玉般的色彩,疣状突起部分长得细致。②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苦瓜触摸起来清凉滑润。③运用衬托手法,用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来衬托苦瓜的颜色质地,衬托之中既突出了苦瓜的颜色质地之美,又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④运用比喻,把苦瓜比作白玉,表现对苦瓜的喜爱。⑤联想,由苦瓜联想到了清朝的玉雕“白玉苦瓜”。 9. 作者通过写看苦瓜树,表现了自己在田里看到颗颗白玉般苦瓜的喜悦激动之情;通过对买苦瓜的描述,表明了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的观点。与第②段照应(与前文的“白玉苦瓜”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D项,“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错误。作者并没有劝诫世人,这只是他的一些生活感悟,选项说法牵强附会,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故选D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答出“作者在第②段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苦瓜之美”,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能力。解答时可通读第②段,筛选出描写苦瓜之美的句子,进行分析。第②段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直接描写苦瓜之美,“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卵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其中,“晶润透明”“卵形的疣状”都是看到的,是从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的;“仿佛是白玉一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则是从触觉的角度进行描写的。第二层是侧面描写苦瓜之美,先是由苦瓜联想到“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接着又联想到“翠玉白菜”,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苦瓜的质地。 【9题详解】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要写看苦瓜树和买苦瓜的经历”,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上来看,第⑨段写了看苦瓜树,作者写从树上摘下苦瓜“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表达出看到苦瓜时的喜悦激动之情。第⑩段写了买苦瓜,写苦瓜放置几天后再吃,已经没有苦味了,于是作者得到感悟:“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从结构上来看,这两段写作者眼见从树上摘下的苦瓜像“一颗颗白玉”,与上文写到的“仿佛是白玉一般”形成了呼应,起到了使结构严谨的作用。 【点睛】第1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语言和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通读全文,关注细节。(1)快速通读全篇,依据写作顺序理解思路;(2)找出议论性的段落和语句,快速把握作者情感及全文思想主旨;(3)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品味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4)分析写作手法;(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 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 ①信宿: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 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 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 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 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 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 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 (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 (2)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前来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了解,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首先把句子放回文本,理解其大意。“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他呢?然后依据标志性的词进行排除。画线句子中,“令宰”是名词,指县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藩维”是一个词,是指边防要地,这里指藩镇,在句中做“守”的宾语,故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中,B项,“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不正确。“出”是京官外任,也特指出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中,B项,“他酒量很好”错。从文中“素不能饮”“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可看出他酒量不好。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本题中,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宴射苑中”,状语后置;“嘉”, 称赞;“赏赍”赏赐;“俄”,不久;“领”,兼任。(2)“暴疾”,突患重病;“语”,说话;“幸”,皇帝到某处;“其”,代词,他的;“第”,宅第;“之”,代词,他;“恸”,哀痛。 【点睛】参考译文: 王审琦字仲宝,他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把家迁到洛阳。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太祖帐下,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跟从太祖平定李守贞,因功暂任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皇帝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加固营垒攻不下来,下诏让郭令图兼任刺史,命王审琦率精锐的骑兵攻城,一晚上攻了下来,擒获舒州刺史,获得铠甲武器军需储备数十万。郭令图入城后,王审琦等人就去救援黄州,几天后,郭令图被舒人驱逐。王审琦挑选轻装的骑兵连夜衔枚出发,两夜行军到达舒州城下,大败舒人,郭令图得以又回到治所。王审琦跟从皇帝征讨李筠,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被飞石击伤,皇帝亲自前来探视。建隆二年,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在地方做官八年,为政宽和简明。辖区内县令因犯罪而停了王审琦的录事吏的职,幕僚报告说县令不先征求府官意见,请求查办县令。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他呢?”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赞叹佩服。王审琦为人稳重温厚有谋略,尤其擅长骑射。镇守寿春时,每年收得的租税,量入为出,从未有过额外索求。王审琦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侍皇帝用宴,太祖酒酣后仰天祷告道:“酒,是天赐好礼;审琦,是我的布衣之交。正与我共享富贵,为什么吝惜不让他饮酒呢?”祷告完毕,回头对王审琦说:“上天一定会赐给你酒量,试着喝,不要怕。”王审琦接受诏命,喝下十杯酒也不感到痛苦。从此陪宴常常斟满酒杯,等到回到家里就不能喝了,有时勉强喝了就会生病。开宝二年,跟从宋太祖征讨太原,任御营四面都巡检。开宝三年,改为镇守许州,皇上赐给他豪宅,留在京师。太祖曾经召王审琦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皇上赐给他御马和黄金装饰的马具。开宝六年,与高怀德一同加任同平章事。开宝七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赐钱办丧事待遇加等。下葬那天,又为他取消朝会。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 遇赦北归,诗人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C. 诗人被贬海南蛮荒之地,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 D. 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5. 诗的颔联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乌云散去,明月高悬,不需点缀;青天碧海,本就澄澈清明。②意在表明人生的磨难终将结束,自己原本就是清白的。③表达了诗人遇赦北还时的欣喜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选项“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之情。”错误,由注释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可知,表达了遇赦北归时的喜悦心情。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的能力。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重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赏析;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颔联中“海色本澄清”体现了作者的清白,“云散月明” 表明人生的磨难终将结束,从而表达了诗人遇赦北还时的欣喜之情。 【点睛】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 (三)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叠词”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李密《陈情表》中,以“ ______,______ ”两句形象的写出祖母呼吸微弱、时日无多的情形,哀婉动人。 (2)《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吸取秦人灭亡的教训,勿使后人再为此哀叹。 【答案】 (1). 气息奄奄 (2). 人命危浅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答题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1)“叠词”“写出祖母呼吸微弱、时日无多的情形”是提示,同时注意“奄奄”的书写;(2)“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是提示,同时注意“作客”的书写;(3)“吸取秦人灭亡的教训,勿使后人再为此哀叹”是提示,同时注意“鉴”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应让学生不但有美的感受,而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因此,思政课应 ,长于寓理于例。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盛,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泛泛的论述,而希望听到强有力的例证。就事论理,多讲生动活泼的内容,寓道理于事例之中,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是增强感染力的必由之路。( )新,就是新颖,应尽量避免 地举一些老例子;近,就是贴近,不妨多用学生平时 的事例,这样的例子看得见、摸得着,可望可即,有亲近感和现实感;精,就是精当,许多事例本身就含有很深的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例子举了,道理也便在其中了;实,就是真实,切忌道听途说、 。“思政课就像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融入到各种食物中,让学生自然健康地吸收。”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应让学生不但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华,而且有美的感受。 B. 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学生不但应有美的感受,而且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 C. 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不但让学生应有美的感受,而且应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华。 D. 听一堂成功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看一场益于身心的优秀电影,学生不但应有知识的增益、思想的熏陶、真和善的升华,而且应有美的感受。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近”,也应求“新”;既要求“精”,也应求“实”。 B. 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精”,也应求“实”。 C. 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精”,也应求“实”;既要求“新”,也应求“近”。 D. 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案例,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实”,也应求“精”。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滋有味 翻来覆去 耳闻目睹 捕风捉影 B. 津津有味 呶呶不休 耳濡目染 浮光掠影 C. 津津有味 呶呶不休 耳濡目染 捕风捉影 D. 有滋有味 翻来覆去 耳闻目睹 浮光掠影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结构混乱,前面主语应为“学生”,后面“应让学生”主语为“一堂成功的思政课”,可以把“应让”去掉。 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一本”前面加上“读”,“一场”前面加上“看”;语序不当,“不但”“而且”后面的内容应该互换位置。 C项,成份残缺,“一堂”前面需要加上“听”;语序不当,“不但”“而且”后面的内容应该互换位置。 故选D。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后面内容“新,就是新颖,应尽量避免”“近,就是贴近”“精,就是精当”“实,就是真实”等分析,B项,“既要求‘新’,也应求‘近’;既要求‘精’,也应求‘实’”分析,与后面解说“新”“近”“精”“实”相承接。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空:有滋有味:指十分有味道,生动。津津有味:形容吃东西有滋味或讲话特别有兴趣。此处结合前面内容“让学生不但有美的感受,而且有思想的熏陶、知识的增益、真和善的升华”分析,主要讲思政课应该生动,选用“有滋有味”。 第二空: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呶呶不休:唠唠叨叨,说个不停。此处结合“新颖”“避免”“举一些老例子”分析,主要讲避免多次重复举一些老例子,选用“翻来覆去”。 第三空:耳闻目睹:亲耳听到,亲眼看见。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结合“这样的例子看得见、摸得着,可望可即”分析,此处修饰“事例”,选用“耳闻目睹”。 第四空:捕风捉影: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结合“真实”“切忌道听途说”等分析,此处主要讲不应该用一些没有事实根据的故事或例子,选用“捕风捉影”。 故选A。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某中学将于2019年11月8日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某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五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不得体,请分别指出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9年11月8日早8时在大礼堂举行2020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某班班委会 2019年11月6日 【答案】(1)“家父家母”,改为“家长”或“您”(2)“实属是”,删去“实属”或删去“是”(3)“惠赠”改为“敬赠”(4)“抽出时间拨冗”删去“抽出时间”或删去“拨冗”(5)“敬谢不敏”改为“深表谢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运用能力。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本题中,“实属”就是“实际是”,和后面的“是”重复;“拨冗”意思是“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和“抽出时间”重复;“家父家母”是称自己的父母;“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此处是赠给别人;“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此处表示感谢错误。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答案】表例: 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课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仿写的句子涉及到内容、句式、修辞、衔接,不仅要综合运用语法、修辞的知识,还要分析所给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仿写时,每句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具有的某种精神。根据材料所给定的内容,可以确定要表达的精神内容,将相关的内容和精神划分为一组,按照给定的句式,写出完整的句子即可。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今年高考,最后一门考试结束后,某中学考点外,一个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男孩,走到母亲跟前,突然跪下来,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反应不及的母亲一下子被这幸福懵住了,双手抱住孩子的头哭了出来。原来为了儿子,母亲李女士停掉了服装生意,专门陪读陪考…… 此事对即将步入高三的你一定有所触动,请给你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感恩父母 爸爸妈妈: 你们好! 第一次给你们写信,此时的我,心中激动万分。今年高考后,一名考生下跪感谢母亲辛苦付出的图片感动了许多人,而事实上,他说出的也是我长久以来羞于出口,但却在心中说了无数遍的话:“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你们辛苦了!” 打开记忆的阀门,一件件往事不由“涌”出来,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生活中所有的第一次都是你们教的:第一次吃饭进食,第一次发音说话,第一次站立学步……你们给予我很多很多东西,有的使我开心,有的给我感悟,有的让我奋进。 你们还记得有次期中考试,我得到了有生以来最糟糕的成绩吗?当时我拿着试卷,想象了无数次你们“暴跳如雷”的情景,越想越害怕,可又不得不去面对。可是你们的表现却出乎我的意料,让我倍感温暖。妈妈说:“先把你的试卷拿给我们看看。”我立刻照做,不敢有丝毫犹豫。你们仔细看着试卷,脸上有些愠怒,但妈妈还是和颜悦色地说:“XX,爸爸妈妈不会要求你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有的题不会没关系,但有的题是粗心造成的,可是不应该啊……”听着妈妈循循善诱的分析和“批评”,我羞愧极了,更感动极了。我永远忘不了回屋时候你们对我宽容和鼓励的笑容,这让我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我很喜欢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每当我彷徨不知所措时,每当我因为学习的辛苦而抱怨时,每当我受到表扬、得到奖励时,我都会来听听这首歌,然后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养育我十几年的你们,静静地聆听着、欣赏着、感悟着,从中我明白了,你们才是我最温暖的依靠,最幸福的动力。 如果你们是蓝天,那我就是在天空中翱翔的小鸟;如果你们是大树,那我就是在大树保护下生长的花朵……你们无时无刻、无微不至的鼓励、安慰和挚爱,让我增强信心、获得动力,勇敢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天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为我插上理想的翅膀、撑起幸福的蓝天,我会把你们的关爱永记在心,并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你们!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孩子 ×年×月×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任务十分明确,即借助所给材料,从提供的任务中选取一个完成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一共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属于说理性文字,“教育的幸福,首先在于能够培育出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第二段文字截取今年高考结束考生跪谢母亲的画面来展现考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显而易见,这两段文字都是指向“感恩”“珍惜”。然后看材料所给的任务:请给你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选择其一,以书信的形式写作即可。 参考立意: (一)什么是感恩。 宽泛的说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它的情感比感谢要深切、要厚重、要丰沛。 (二)对谁感恩。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就本题而言,有老师、父亲、母亲、父母四种选择。 (三)感恩的原因。 这是这篇作文的写作缘由。感恩,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感恩,塑造着我们的心灵;感恩,使世界变得美丽;感恩,使我们拥有爱心。天天拥有感恩之心是多么幸福、清净的境界,但现代社会中有很多缺乏感恩的表现,比如对父母辛苦的无动于衷,对老师付出的漠然置之,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展现自己与写作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交往、情感交流和独特体悟。 (四)怎样感恩。感恩需要真诚,它应该来自心灵的深处;感恩需要爱,它是幸福的另一种表达;感恩需要细心呵护,它应该来自平凡的生活;感恩需要提升境界,它应该来自博大的胸怀;感恩应该远离冷漠,拒绝自私,对心胸狭窄勇敢地说“不”。 素材: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3)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点温暖。 ——巴金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曾有一个佛陀,乘船渡江,不想风大浪高,把船打翻了。佛陀像一片树叶般的在江中沉浮了许久,才筋疲力尽爬上岸来。到了岸上的第一件事,它不是责骂船家的无能让他丢失随身携带的一切,也不是诅咒恶风险浪差点要了他的命,而是跪在沙滩上遥拜师傅:“谢谢师傅!”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谢谢菩萨?” 佛陀说:“原来我并不喜欢游泳的,都是师父每次强把我拉入水中,教我学会的。不是师父,我命今日休矣!” (6)有些人说:“我讨厌我的生活,我必须做一点改变。”这些人必须改变的是他们不知感恩的心。如果我们不懂得感恩我已有的,那么,我们很难获得更多的,即使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那时我们也不会享受真正的乐趣。 (7)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命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的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是一种唱歌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结构层次:文章题目“感恩父母”揭示主题;开篇从分析材料出发,亮明观点: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你们辛苦了!接下来以回忆的形式叙写父母对自己的养育,详略结合。之后进一步感悟父母之爱,明确父母才是自己最温暖的依靠,最幸福的动力,并使用比喻的修辞,使得这一感受更加生动形象。最后以名言结尾,表达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愿望。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并按照任务指令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包括一个好的标题、引述材料并表明观点、阐述理由进行剖析材料,最后联系实际进行写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