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专题13中国外交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资料专题13中国外交

‎ 专题13 中国外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外交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知识。‎ ‎2、对中国外交由古至今的整体发展情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 ‎3、掌握并应用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相关知识去分析时政热点问题(主要是中美关系)。‎ ‎4、对中国的兴衰经历形成规律性认知,为中国今天的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形成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并愿意为此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情况、背景分析。‎ ‎2、难点:⑴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转变。‎ ⑵结合时政热点分析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情况(中美关系为例)。‎ 三、教学设计:‎ ‎1、导入:限时训练,中国外交的12道选择题。 ‎ 答案:1-12略 ‎2、明确考纲要求:落实重点复习的内容。‎ 考纲考点说明 近三年高考命题实况 考纲 考点 ‎2015全国 ‎2014全国 ‎2013全国 自主命题地区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三大方针;‎ ‎2、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全国Ⅱ,31,4分 ‎2015上海,30,2分;2014江苏,9,3分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及意义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中美关系改善的史实;2、中日建交的史实 ‎2013江苏,11,3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 ‎2015浙江,38,26分;2014浙江,39,9分。‎ 命题分析预测 ‎1、命题特点:围绕现代中国外交作为重点命题点。选择题、非选择题均有涉及。‎ ‎2、命题趋势:中国现代外交专题知识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热点问,题密切相关。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外交成就是常考点,尤其是中美、中日、中俄、中非、中印关系等都与事实结合紧密,考查可能性大。可能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受国际局势影响而作出的灵活调整。‎ ‎3、结合《三维设计》补充中国古代、近代部分的外交知识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以便学生复习查缺补漏:‎ ‎1、中国古代——主动外交:‎ ‎⑴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 ‎①秦汉—明初:主动开放。‎ 汉朝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洲和非洲。隋唐经济文化繁荣实行全方位开放。明初:一方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郑和下西洋);另一方面中外矛盾尖锐甚至发展为侵略反侵略斗争。‎ ‎②明后期—清前期(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 原因: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缺乏广泛的外贸需求(主要原因);也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侵扰(葡萄牙殖民者强占澳门、戚继光抗倭、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康熙帝时,在雅克萨大败俄军)和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 ‎2、相关知识:‎ ‎①朝贡体系(概念):中国作为宗主国,在周边的小国拥有一批藩属国,这些藩属国一方面按照规定的贡期向中国进贡,另一方面要接受中国对他们的赦封。清政府实行这种朝贡制度就是把封建的等级观念引进到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中,是上下、尊卑这个不可动摇的封建原则在清政府对外关系中的表现。 ‎ ‎②常识:清政府初设立时凡涉及外国的事务分别由礼部和理藩院来处理。 ‎ ‎③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 主要目的:①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的形象。②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补互利。③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条件: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发达,对外交通畅通,政府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等。‎ 途径:一是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伴随着文化交流。二是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三是宗教传播,如佛教徒鉴真、玄奘,意大利教士利玛窦等。四是战争。如成吉思汗的西征。(和平手段为主)‎ 启示:‎ ‎⑴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 ‎⑵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潮流者亡。‎ ‎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 ‎⑷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往地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2、中国近代外交——被动开放:‎ 时期 特点 表现 晚清 ‎(鸦片战争后)‎ 屈辱外交(被动打开大门,逐渐半殖民地化)‎ ‎1、在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基础上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开始了中国近代清政府的被动外交。‎ ‎2、1861年,总理衙门的设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3、中国政府逐渐从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平等的近代外交的观念。‎ ‎4、《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该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南京临时政府 幻想外交 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北洋政府 卖国外交 ‎1、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2、1919年初,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中国五四运动。‎ ‎3、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并进行了北伐。‎ ‎4、1927年,湖北、江西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南京国民政府 卖国外交(但是取得部分外交成就)‎ ‎1、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2、1943年,抗战时期,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4、1931年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19377.7-1945.8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5、解放战争,蒋介石为了争取美国的援助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3.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过渡时期): “一边倒”‎ ‎(2)(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探索时期:“一大片”,中国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3)(20世纪60年代)文革时期:“两只拳头打人”(同时对付美苏)。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此时中国取得的另两项重大外交成果是,‎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关系正常化。‎ ‎(4)(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行“无敌国外交”,不结盟政策。‎ 结合时政热点:‎ ‎1、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2月1日在北京召开。张高丽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3月28日上午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3、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受阅部队。‎ ‎4、中国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 四、难点突破:常考热点——中美关系 二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敌对状态 主要原因: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②支持蒋介石反共内战、侵略朝鲜、入侵台湾海峡。‎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 原因:①美国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 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 ③美国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主要原因:①美国“和平演变”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 ‎②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增长;‎ ‎③再加上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经济摩擦等分歧和矛盾的存在。‎ 五、课堂练习:‎ ‎1、(2014·江苏单科·5)右侧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2、(2013新课标全国Ⅱ,4分)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3、(2012大纲全国卷)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2015新课标全国Ⅱ,4分]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5、[2015广东文综,4分]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 ‎ ‎ ‎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巾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6、[2015山东文综,4分]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7、[2013广东文综,4分]下面材料说明当时 ( )‎ ‎ 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 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 ‎ 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 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8、[2014四川文综,4分]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9.[2015安徽文综,4分]联合同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 ( )‎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同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10、[2013江苏,3分]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80多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促局 ‎11、[2013安徽文综,4分]1972年2月,美周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12、[2014江苏,3分]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米。杜勒斯针对的是 ( )‎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同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五、课后练习:‎ ‎1、课后总结归纳:中日、中非、中欧、中俄的相关国际关系的知识。‎ ‎2、(2015天津文综.18分)(1)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2)屈辱的服从地位。19 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贞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4)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新中国经历了;革命外交、战争外交、和平建设外交三个阶段。这种频繁的转型过程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每个阶段都以国内思想、政治和经济任务而改变。‎ ‎ ‎ 课外补充:长效热点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中国传统的和谐理念:孔子提倡“仁”,并将其解释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这些理念用于处理对外关系,就是强调和平与友好交往。)‎ 长效热点问题:世界主要大国崛起,——影响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这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前提和基础。‎ ‎2、要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的经济政策。‎ ‎3、要重视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4、要勇于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 ‎5、一个国家的崛起与本国的文化建设也是密不可分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