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13-2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邓 拓 不 求 甚 解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 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 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 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 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 义。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 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国 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 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 即遭迫害,1966年5月18日含冤 去世,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 史》、《燕山夜话》、《论中 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 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 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 部《毛泽东选集》。 邓拓 (1912~1966)福 建闽侯(今福州) 人 整体感知,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摆出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 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 甚解”的意思。 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 论析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 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 整体阅读思考: 1、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树靶子(对方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从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来分析他 的读书方法. 陶渊明的读书观: 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1、虚心,别骄傲自负 2、不咬文嚼字,前后贯通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 从态度上说明 从方法上说明 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 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 3、引陆家山的话 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 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 进一步证明 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 呢? 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 觉得开卷有益。 结论 总结一下! 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 本文的论证思路: 《不求甚解》 一(1)提出对方论点—树立靶子 二(2-4))阐明“不求甚 解”“的正真含义。 三(5-7)用事实和名言证明“不求甚 解”的读书方法是可取的。 四(9)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 反复读。 驳论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 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 义;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 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引用陆象山的 语录补充论证 “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可取的。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练一练: 1、找出本文中5、6、8自然段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摘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3句,试一试,自拟一条读书名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