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语言艺术的鉴赏
语言艺术的鉴赏 高效演练·稳达标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12 分) 山丹有群兵 徐长顺 ①对于这群兵来说,今天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他们要完成最后一次打靶任务,两个多 月的辛劳就是为了这一刻。上山时是 9 月份,是甘肃省山丹县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各种无名 的小野花在荒野中顽强地盛开着,给戈壁带来了点点生机。然而几天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 雪,气温骤降到零下 20 度,令单衣薄被的兵们措手不及。 ②天刚蒙蒙亮,营区角落两顶饭堂帐篷里早早亮起了灯光。帐篷外,朔风夹杂雪花在空 中肆虐,被雪水打湿的红旗吃力地翻动着。几十顶帐篷被吹得嘭嘭作响,不远处几只迷路的 骆驼紧紧地挤在一起,哆嗦着抖落身上的积雪。 ③帐篷里钻出两名衣服单薄的兵,呼啸的北风夹杂着沙子打在脸上,他们不约而同打了 个冷战。内地原本简单的“埋锅造饭”在高原竟然成了一种挑战。由于缺水和低温,淘米、 洗菜等稀松平常的小活儿,在这也成为一种考验,再加上海拔高,水不好烧开、饭不好蒸熟, 做饭成了一项辛苦活儿,更是一项技术活儿。 ④第三个走出帐篷的是一个脚步蹒跚的兵,同样也是单薄的迷彩军装。外面的风依然像 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兵却纹丝不动,目光坚毅地盯着远处。走近前去,肩上粗粗的两道杠告 诉我他是一名老兵。 ⑤老兵告诉我,他原是主战专业的二号手。一个月前的一次训练中膝盖不慎受伤,医生 要求他必须离开靶场,下山治疗。老兵说什么也要留在山上保守治疗,他说,就算站不起来, 躺着也要看完打靶。大家拗不过他,只好安排他到炊事班帮厨。 ⑥悠长的起床号响起,沙漠中的几十顶帐篷几乎在同一时间亮起了灯。起床,洗漱,集 合,出操,嘹亮的歌声、整齐的口号,借着呼啸的北风在连绵沙丘之间此起彼伏,瞬间驱散 了高原的落寞和沉寂。高原沸腾了。 ⑦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长长的车队在戈壁滩上朝着远山的阵地蜿蜒向前。 ⑧风突然停了,雪也止了。兵们的心情突然也晴了。 ⑨送我上山的司机小孙是位山东小伙,是全团年龄最大、技术最好的司机兼修理工,当 了快 20 年的兵,却还是个兵头。一路上,小孙双手紧紧握着方向盘,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 车轮轧在沙砾和积雪上发出“吱吱”的声响。 ⑩海拔越来越高,植被越来越少,空气越来越稀薄,云朵仿佛压到了头顶,车辆吃力地 爬行着。 ⑪对讲机里突然传来命令:小孙,油机牵引车故障,请迅速前往抢修! ⑫军情就是命令。小孙一把打开车门,跳到路边,从车队队尾一口气飞奔 500 多米来到 故障车前,完全忘记这是海拔 3 600 多米的高原山路。凭着多年的经验,小孙知道这是驻车 制动“抱死”,属气路故障,按常理应立即更换气阀,但耗时需两个多小时,会延误整个部 队行动。 ⑬怎么办?领导心急如焚。小孙知道,应急的办法只有解除制动,但翻山后还有十几公 里的下坡路,再加上积雪路滑,随时都有翻车的危险。“车辆由你驾驶,有困难吗?”领导 急切地问。小孙坚定地回答:“请领导放心,坚决完成任务!” ⑭整个车队再次出发。凭借多年的驾驶经验,借助山体的摩擦停车和抢坡停车,一路总 算有惊无险,按时到达演习阵地。 ⑮时间已近中午,车辆迅速占领阵地完成伪装,与荒漠几近一体。伪装网下骆驼刺旁, 小小蜥蜴不时“嗖”地滑过,消失在沙凹里。 ⑯试射前一切都很宁静,静得让人发慌。太阳洒在高原上,兵们感到丝丝暖意,洁白的 雪在阳光映照下分外地刺眼,整齐列阵的兵器冷冷泛着寒光。 ⑰十余分钟后,敌方机群低空突防,一声凄厉的警报撕破高原的宁静,顿时油机轰鸣, 导弹高竖,腾空而起。导弹划过长空,尾随靶机而去,几架敌机被打得粉碎。 ⑱首发命中!兵们疯了! ⑲返回驻地时,高原已是冰冷的夜。 ⑳渐渐地,庆功宴上的欢笑归于宁静,帐篷里传出熟睡的鼾声和兴奋的呢喃……明天这 群兵就要离开戈壁执行新的任务,又有一群兵将来到这里。 ㉑“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山丹, 这个征服匈奴的古战场,如今虽然没有金戈铁马的壮怀激烈,没有醉卧沙场的悲壮辉煌,但 在这里每年都会有一群兵,不畏困苦,默默坚守,苦练能打仗打胜仗的本领。相信,戈壁滩 的每块石头都会铭记。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通讯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两段中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戈壁植被稀少、气候变化无常、环境恶劣的特点,反衬 出训练的艰苦和士兵们的勇敢顽强精神。 B.第④段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和神态描写,用戈壁天寒风冷的特点反衬出兵的坚毅,暗示出 老兵的身份。 C.第⑥段运用短句,富有节奏感,写出了训练的严格和紧张有序,突出了军队军纪严整和高 昂士气,为下文小孙出场埋下伏笔。 D.人物通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一个人物或一组人物新近的行动来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 面貌,本文的新闻人物是小孙,属于一个人物。 【解析】选 A。B 项,“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喻为刀子; C 项,“为下文小孙出场埋下伏笔”错,是为下文打靶胜利埋下伏笔;D 项,“本文的新闻人 物是小孙,属于一个人物”错,本文的新闻人物是一个群体。 2.下列对这篇通讯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第③④段分别写了两个新兵和一个老兵,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这样一个道理:经历艰苦 环境考验的士兵才能成为合格的士兵。 B.第⑯段极力突出宁静的氛围,这是为了与下文的凄厉的警报、油机的轰鸣、导弹的腾空而 起形成对比,使文章显得有张有弛。 C.文章围绕部队的最后一次打靶塑造人物形象,详写了打靶前的各种情况,略写打靶过程, 这样处理主要是因为打靶的过程实在没有什么写头。 D.从文中看,小孙是一个不畏牺牲、无私奉献、忠于职守、技术过硬、责任心强、视命令高 于一切的军人形象。 E.这篇通讯的细节描写非常生动,如第⑮段对伪装网旁小蜥蜴的描写,烘托出试射前宁静而 紧张的氛围,也衬托出战士伪装得逼真。 【解析】选 AC。A 项,主要是为了塑造不同类型的士兵形象。C 项,“主要是因为打靶的过 程实在没有什么写头”错,主要是从塑造人物形象考虑的。 ★3.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和表达效果?请谈一谈你的理解。(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引用诗句,抒发了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使全文笼罩在一种高昂激越的情感 基调之中,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②古今对比,表现出古今一致的爱国精神,表达出捍卫祖国领土的决心和信心,升华文章主 旨。 ③表达出作者对战士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 二、(2017·开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人的眼睛——无与伦比的精密相机 当神创论者挑战进化论时,人眼的进化是他们常常瞄准的好靶子,这个足以令高端相机 望尘莫及的人体构造,精密得令进化论鼻祖达尔文“直打冷战”。它拥有可自动调节光圈(瞳 孔)和自动对焦系统(晶状体),内面(脉络膜)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光线四处散射,不仅如此, 它的底片(视网膜)灵敏度超高,不论在白天和夜晚都能捕捉影像,无需临时更改感光度,也 不用外加滤镜;它还自带 Photoshop 功能(神经网络),成像之后迅速增强图像反差、调整颜 色……奇特的是,不论视网膜还是角膜,单独看来都没有任何作用,达尔文理论中那碰运气 似的突变和自然选择是如何将这些七零八碎的部件同时拼凑在一起的?今天的这套人眼精 密仪器同万年前相比又做了哪些微调呢? 地球上生命痕迹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不见天光的日子。后来单个感光细胞 在生物体表面出现了,于是世界变明亮了。有的科学家说,这件事大约发生在 5 亿 4 千万年 前的寒武纪。 在进化路上,生物相当随遇而安,不需最好,只要够用。这种知足的性格使得眼睛若干 中间产物得以作为不同生物的终点保留下来。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将各种生物的眼睛从 简单到复杂排成一列,便大致推测出眼睛进化的历程。例如,某些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些可以 感受光的蛋白,它们见到光就心满意足;有的生物只有一洼小小的眼窝,然而你已经能从这 个简单的聚光工具看出高级眼睛的端倪,这些生物只要不撞上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就能高兴活 着;高等生物的生存却容不得它们将猎物与敌手看混,于是各自进化出一系列结构,来将世 界看清楚,鹦鹉螺和人眼便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策略。前者将眼睛的开口缩小,使它变成一架 “针孔照相机”,从而让光准确到达感光细胞,眼前的物体就能边界清晰,在它们这个群体 内,估计该是“眼小为美”;但是人类并不甘心采取这种舍弃光强获取清晰度的措施,却另 走了一条迂回之道,我们这一进化分支的祖先在眼窝前塞进一个透镜——晶状体,它同样能 把光线汇聚到视网膜,却赋予了我们一个比鹦鹉螺明亮许多的世界。 这样,大自然中不同眼睛的集合就如同一个活化石库,我们可以将这些化石理解为人眼 进化之路上留下的一串脚印。于是,那个令达尔文困惑了一下的问题至少是有解的。十几年 前,两位瑞典科学家甚至将这一过程量化,他们将鱼眼进化拆分为近 2 000 个步骤,并用计 算机模拟了整个过程,经保守计算,他们结论说,这一过程的实现理论上只需 36 万年。现 在许多科学家都相信,从一个感光细胞到我们的眼睛,最关键的变化就发生在最初几百万年 之内。 值得一提的是,人眼已如此适应陆地生活,要将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不光需要可变焦 透镜(晶状体)的作用,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也至关重要。角膜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泪膜, 光线接触人眼之后,只有 1/3 折射依赖后边的晶状体,2/3 的折射都在空气及这层泪膜之间 发生,这里相当于一个固定焦距的透镜。这便是为什么当你潜入水中视线就变得模糊,那个 时候这层泪膜和周围的水环境混为一体,在空气中可以发生的折射便不会发生,于是光线就 不会恰到好处地投射到视网膜上了。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人眼在陆地上感知周围的世界,需要晶状体、空气和角膜,而在水里感知世界,就只需要 晶状体和角膜。 B.空气与角膜之间的界面对人眼将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也至关重要,当人潜入水中视线就变 得模糊就是证明。 C.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认为,约 5 亿 4 千万年前的寒武纪,出现了单个感光细胞的生物 体。 D.瑞典科学家通过将眼睛进化的过程量化,并用计算机进行模拟测试,得出眼睛的进化理论 上只用了 36 万年时间。 【解析】选 B。A 项,在水里因为缺少空气,光线不会恰到好处地投射到视网膜上。C 项, 不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看法,而是有的科学家的看法;是“单个感光细胞在生物体 表面出现了”,而不是“出现了单个感光细胞的生物体”。D 项,去掉原文的“经保守计算”, 表述就变得不严谨。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人眼功能强大,令高端相机也望尘莫及,是人眼拥有瞳孔和晶状体、脉络膜、视网膜的主 因。 B.人眼的进化经历了由感光蛋白到出现眼窝、出现能将猎物与敌手分清的晶状体的过程。 C.文中“过着不见天光的日子”通俗形象、生动活泼地说明地球上生命刚出现时没有眼睛看 清世界,增添了文学性与趣味性。 D.文章中运用“1/3”“2/3”等数字加以准确说明,体现了科学严谨性,完整体现了科普文 的语言特色。 E.本文中,作者运用比喻,把人眼的构造比喻成照相机的构件名称,把人眼不同部分的功能 形象、易懂地表达出来。 【解析】选 CE。A 项,因果倒置,是人眼的构造决定了其功能。B 项,过程表述不全,最初 的“出现单个感光细胞”遗漏。D 项,“完整体现了科普文的语言特色”不准确,科普文具 备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严谨与趣味相结合的特点。 ★6.科普文的语言特色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严谨与趣味相结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地球上生命痕迹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过着不见天光的日子”,“过着不见 天光的日子”本来表现人的生活过程昏暗,用在这里,通俗形象、生动活泼地说明地球上生 命刚出现的时候没有眼睛看清世界;在科普文的语言准确严谨之余,更添其文学性与趣味性。 ②“角膜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泪膜,光线接触人眼之后,只有 1/3 折射依赖后边的晶状体, 2/3 的折射都在空气及这层泪膜之间发生,这里相当于一个固定焦距的透镜”,“1/3”“2/3”, 用数字准确说明,体现科学的严谨性。③“它拥有可自动调节光圈(瞳孔)和自动对焦系统(晶 状体)……它的底片(视网膜)灵敏度超高”,把人体眼睛的构造比喻成照相机的构件名称,把 人体眼睛的不同部分的功能形象、易懂地表达出来。(文中还有很多例子,分析正确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