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II卷生物试题评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全国II卷生物试题评析

‎2009年高考全国II卷生物试题评析 ‎2009年高考的试题难度不高,基本上实现了由传统的“一本(教本)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纲要)”向“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平稳过渡。试题的结构较为理想,难度系数估计较2008年高考难度系数有所降低,试题更加体现了对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察,是一份以学生为本,以素质为主的良好的试卷。  ‎ 下面根据我的个人理解情况,对试题加以简单的评析,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有不当之处请指教。  ‎ 一、试题分值:  ‎ ‎2009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II生物部分包括5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共计75分,比2008年所占分值增加3分。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非选择题共计4题,共45分。  ‎ 二、试题考点:  ‎ 各题所考知识分布如下:  ‎ 题号  ‎ 所考知识点  ‎ ‎1  ‎ 第一册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七节 细胞呼吸)  ‎ ‎2  ‎ 第一册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二节 一、体液调节)  ‎ ‎3  ‎ 第一册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 二、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 ‎4  ‎ 全一册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二节 一、特异性免疫)  ‎ ‎5  ‎ 第二册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第一节 生态因素——生物因素)  ‎ ‎31  ‎ 全一册第二章 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第一节 二、C3植物和C4植物)  ‎ ‎32  ‎ 第一册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  ‎ ‎33  ‎ 全一册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第三章 遗传与基因工程(第二节 基因的结构)  ‎ ‎34  ‎ 第二册第六章 关于人类遗传病、遗传系谱图的一些内容的考查  ‎ 三、试题解析及评价:  ‎ ‎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 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 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 答案:D  ‎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活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释放能量并且生成ATP的过程。当然也包括叶肉细胞,虽然叶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释放出氧气,只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故表现出来的是放出氧气。  ‎ 评价:这道题更像是一道会考试题,试题的难度不大,保持了生物题“打头阵”的简单的特点,应该可以给考生一个增强信心的作用。  ‎ ‎   ‎ ‎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甲状腺C 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肌肉抽搐  ‎ 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  ‎ 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  ‎ 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 答案:B  ‎ 解析:当血钙降低时,动物会出现抽搐现象。而钙的来源主要是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而进入血液。根据题的内容,可以很容易联想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的作用。两种激素共同维持了一个平衡,并且两种激素对血钙的浓度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如下图:‎ 评价:难度适中。本题考查的是两种激素间的作用关系,没有直接使用书上已有的一些激素,而是通过题中的信息给出一对书上没有的激素,从而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 ‎   ‎ ‎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  ‎ 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  ‎ 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  ‎ 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  ‎ 答案:B  ‎ 解析:幼鹿经过发育长出角并不属于变态发育。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纲与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  ‎ 评价:难度适中。本题的考察点集中于高等动物个体发育这部分,而且D选项对书上小字部分有所涉及。  ‎ ‎   ‎ ‎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 答案:C  ‎ 解析:用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使机体通过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防治某种传染病的能力称之为免疫接种。如果让机体通过接种人流感疫苗达到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目的,则两种流感病毒应该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 评价:难度一般。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总会注意到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复习中就反复强调:太空育种、病毒&免疫(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热点问题,看来本次高考生物又一次“赶流行”。生物热点问题还是要成为高三复习的一个必要条件。  ‎ ‎   ‎ ‎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 答案:D  ‎ 解析:蚂蚁和蚜虫的关系比较特殊,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因此我们经常称这种关系为“互利共生”而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种间竞争。细菌与噬菌体应该属于寄生关系,虽然都使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但是并不构成竞争。而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一定不能使捕食关系,而且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所以属于竞争关系,应该是竞争阳光、养料等。  ‎ 评价:较难。这道题在B和D的选择上可能会让学生犹豫,因此要求学生对种间竞争的定义要十分熟悉。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的许多个体,对食物和空间等生活的必需资源有共同的要求,因此当需求量超过供应量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就称为种间竞争。  ‎ ‎   ‎ ‎31.(8分)‎ ‎                                        (1)右图表示A、B两种植物的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对环境中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据图判断在CO2浓度为300μL·L-1 (接近大气CO2浓度)时,光合作用强度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_____。  ‎ ‎(2)若将上述两种植物幼苗置于同一密闭的玻璃罩中,在光照等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内,生长首先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 ‎(3)当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表明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  ‎  ‎ 答案:(1)A;(2)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对CO2浓度变化的响应特性不同,在低浓度CO2条件下,B植物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能力弱,积累光合产物少,故随着玻璃罩中CO2浓度的降低,B植物生长首先受影响;(3)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等于呼吸释放CO2量  ‎ 解析:响应特性是指确定条件下,激励与对应响应之间的关系。根据图可以看出,A为C4植物,B为C3植物。而植物净固定CO2量为0时即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为0。  ‎ 评价:这个图有点熟悉,因为在2007年高考全国II卷中有一个类似的图,但是又有点不一样,就是图所代表的意义,以及曲线的起点等有一些区别。同时本题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响应特性,虽然对理解题没有太大影响,但是仍然会扰乱考生的思维,所以本题的难度应该归于较难的行列。同时本题的答案描述我只能说自叹不如呀!  ‎ ‎   ‎ ‎32.(17分)  ‎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四种溶液,菲林试剂、试管、 37℃ 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 ‎(1)若“+”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甲、乙等代表试管标号,请用这些符号完成下表实验设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 ‎ 溶液  ‎ 试管  ‎ 蔗糖溶液  ‎ 淀粉溶液  ‎ 蔗糖酶溶液  ‎ 唾液淀粉酶溶液  ‎ 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实验步骤:  ‎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  ‎ ‎②  ‎ ‎③  ‎ ‎④  ‎ ‎(3)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上述试验中,如果仅将 37℃ 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 20℃ 。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 37℃ 时的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 ‎ 溶液  ‎ 试管  ‎ 蔗糖溶液  ‎ 淀粉溶液  ‎ 蔗糖酶溶液  ‎ 唾液淀粉酶溶液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  ‎ ‎—  ‎ ‎+  ‎ 丁  ‎ ‎—  ‎ ‎+  ‎ ‎+  ‎ ‎—  ‎ ‎(2)②混匀, 37℃ 恒温水浴一段时间;③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匀,沸水浴一段时间;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 ‎(3)含有蔗糖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试管甲),以及含有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试管(试管乙)中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4)(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5) 20℃ 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  ‎ 解析:本题可参照生物第二册实验五的内容进行回答。最后一问考察了酶的催化作用与温度的关系。  ‎ 评价:来源于书上的实验,但是又不同于书上的实验,根绝已给的材料及步骤,完成实验设计的试题已经有3年没有在全国II中见到了,在很多老师都以为不会考实验设计的时候再次考察了实验设计。不过本次的考察要简单很多。  ‎ ‎   ‎ ‎33.(10分)  ‎ 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淀粉生产糖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现有野生菌株对淀粉的转化效率低,某同学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以获得高效菌株。  ‎ ‎(1)实验步骤:  ‎ ‎①配置________(固体、半固体、液体)培养基,该培养基的碳源应为________。  ‎ ‎②将_____________接入已灭菌的培养基平板上。  ‎ ‎③立即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④菌落形成后,加入碘液,观察菌落周围培养基的颜色变化和变化范围的大小。周围出现_______________现象的菌落即为初选菌落,经分离、纯化后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 ‎(2)若已得到二株变异菌株I和II,其淀粉转化率较高,经测定菌株I淀粉酶的催化活性高,菌株II的淀粉酶蛋白含量高,经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发生在淀粉酶基因的编码区或非编码区,可推测出菌株I的突变发生在__________区,菌株II的突变发生在____________区。  ‎ 答案:(1)①固体、玉米淀粉;②野生菌株;③(诱发野生菌株发生基因突变)对野生菌株进行诱变;④(透明圈)浅色范围大;(2)编码区、非编码区  ‎ 解析: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应选择固体培养基。本题主要考察了诱变育种的内容,而且是微生物的诱变育种,所以可以参照相关内容填写。而最后考察了基因的结构的内容,更是对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进行了一次检阅。  ‎ 评价:不知道各位老师对这道题是否熟悉呀?好为了便于大家对这道题的理解,我将《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生物部分转给大家看看:  ‎ ‎                                            ‎ ‎31.(20分)  ‎ ‎(1)人们不会在热泉中发现活着的嗜冷海藻,而经常可以在冷水环境中分离出嗜热微生物。请根据酶的特性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2)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②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  ‎ 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其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 ‎【答案】  ‎ ‎31.(20分)  ‎ ‎(1)嗜冷海藻体内的酶遇到高温后,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海藻很快会死亡;而嗜热微生物体内的酶遇到低温环境,酶的性降低,但酶分子结构没有被破坏,遇到合适的温度又可以恢复活性。  ‎ ‎(2)①主要实验步骤:  ‎ ‎ 第一步:将养好的生产菌株分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 ‎ 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 ‎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 ‎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 ‎ ②预期实验结果:  ‎ ‎ a.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 ‎ b.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 ‎          ‎ 可以看到,本题与2004年天津卷有一些相似,但是本次考试中却没有提示学生什么叫做透明圈,因此我认为在答题的时候学生可以用同意的词语来表达这个内容。  ‎ ‎   ‎ ‎34.(10分)  ‎ ‎(1)人类遗传病一般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____________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与___________有关,所以一般不表现典型的___________分离比例。  ‎ ‎(2)系谱法是进行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传统方法。通常系谱图中必须给出的信息包括:性别、性状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每一个体在世代中的位置。如果不考虑细胞质中和Y染色体上的基因,单基因遗传病可分成4类,原因是致病基因有_____________之分,还有位于_____________上之分。  ‎ ‎(3‎ ‎)在系谱图记录无误的情况下,应用系谱法对某些系谱图进行分析时,有时得不到确切结论,因为系谱法是在表现型的水平上进行分析,而且这些系谱图记录的家系中_____________少和____________少。因此,为了确定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需要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合并分析。  ‎ 答案:(1)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孟德尔;(2)亲子关系、世代数、显性和隐性、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3)世代数、后代个体数、多个具有该遗传病家系的系谱图  ‎ 解析:围绕遗传系谱图,对遗传和变异的整体考查。  ‎ 评价:本题看似在考察一些概念,但是这些概念要想都回答正确,需要对生物的遗传及变异的只是有全面的了解,难度不小!试题中涉及的内容更多的是教师在上课时所讲授的方法,而并非考察实际问题,所以学生答起来会相对困难。  ‎ ‎   ‎ 四、试题总评:  ‎ 试题紧扣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所考知识点虽然有略微超出考试大纲或教材的内容的嫌疑,但是都能用其它知识来解答,因此总体来说符合考试出题要求。但本次考试的知识范围较为集中,第一册书的知识出了3道选择题及1道大题。  ‎ 本次高考试题总体来说较为简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