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2018届一轮复习附加题训练(江苏)(六)
2018届一轮复习 附加题 训练(江苏) 一、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题目。(10分) 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①。由是唐贤诸诗集几废而不行。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注】 昆体: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1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答案 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 18.根据内容分析,这段文字最可能出现的典籍是( )(3分) A.《文心雕龙》 B.《诗品》 C.《六一诗话》 D.《人间词话》 解析 《文心雕龙》《诗品》是南北朝的作品,《人间词话》是品词的作品。 答案 C 19.陈公为什么叹服“过”字,请简要回答。(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陈公诗风类似白乐天,崇尚平实、自然,“过”字与其他几个字相比,平实但生动。 【参考译文】 陈从易,在时文正盛行的时候,独自因为醇儒古学被称道,他的诗多与白乐天的诗相似。大概从杨亿和刘筠以诗歌互相酬答开始,《西昆集》开始盛行,诗歌风格开始变化,叫做西昆体。因此唐代贤人的诗集几乎被废而不流行。陈从易当时偶然得到杜甫诗集的旧本,文字有很多脱漏和错误,《送蔡都尉》一诗中说 “身轻一鸟”,它的后面脱漏了一个字。陈从易就与多个客人各用一个字来补充,有人说是“疾”字,有人说是“落”字,有人说是“起”字,有人说是“下”字,没能最后确定。后来得到一个善本,却是“身轻一鸟过”。陈从易赞叹佩服,认为虽然是一个字,各位也不能达到杜甫的水平。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0.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边城》描绘了一幅颇具古风的桃源四季图,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表现出沈从文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性格。 B.《呐喊》共收录了鲁迅14个短篇小说,其中的《一件小事》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 C.《子夜》中,彻底失败后的吴荪甫回到了家中,他倒在沙发上,直瞪眼,喘粗气,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旁,拉开抽屉,抓起一只手枪来。但他最终没有勇气自杀。 D.《茶馆》的语言既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比如第二幕中,报童向王利发推销报纸,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句话反映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现实。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临终遗言:“幸福只有在天上。”表明她向往天国的幸福,并希望天国的光辉也能照亮葛朗台罪恶的灵魂。 解析 A项,“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错,应为“作品意在表现美好的人性总是令人忧伤的”。E项,“希望天国的光辉也能照亮葛朗台罪恶的灵魂”说法有误,遗言表明她对人世间生活的否定。 答案 AE 21.简答题(10分) (1)简述尤三姐的性格和殉情经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请说出这副对联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对联中所写的事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尤三姐虽被人看作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怀疑尤三姐也是个不干净之人,就生出毁约的意思并向贾琏索要定礼。尤三姐听说这事,在奉还定礼鸳鸯剑时拔剑自刎而亡。柳湘莲追悔莫及,遁入空门。 (2)对联所写人物为关羽。上联说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的故事。下联说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2~24题。 中国人丑陋吗? 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揭示;柏杨先生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激烈批评的也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他们都不是进行严谨而具逻辑的理性剖析,而是凭着敏感与尖锐,随感式却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鲁迅用这种国民集体性格的元素塑造出中国小说人物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阿Q。当然,鲁迅也把这种批判写在他许多杂文中。柏杨则认为杂文更可以像“匕首一样”直插问题的“心脏”。故而柏杨没有将国民性写入小说。 这使我想起从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传教士文学”。传教士出于对异文化的好奇,热衷于对中国文化形态进行描述。他们笔下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相当复杂的。有善意的批评,有文化误解,也有轻蔑和贬损。特别是后者,与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相关。由于人们对鸦片战争以后屈辱的历史刻骨铭心,所以很少有人直面这些出自西方人笔下的批评。 然而我们对自我的批评为什么也不能接收呢?是鲁迅和柏杨所言荒谬,还是揭疤揭得太狠?不狠不痛,焉能触动。其实任何国家和地域的集体性格中都有劣根。指出劣根,并不等于否定优根。应该说,揭示劣根,剪除劣根,正是要保存自己民族特有的优良的根性。 从文化视角观察与解析国民性需要非凡的眼光,用批评精神将国民性格的痼疾揭示出来需要勇气。尤其是柏杨先生这个充满自责和自警的题目——丑陋的中国人——多容易被误解呀!但是只要我们在这些激烈的自责中能够体会一位作家对民族的爱意,其所言之“丑陋”便会开始悄悄地转化。 如今,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走向繁荣。繁荣带来的自信使我们难免内心膨胀。似乎我们不再需要自省什么“丑陋不丑陋”了。然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为此,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 (有改动) 22.作者所论及的“传教士文学”是怎样的一种文学?试作简要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传教士文学”是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来华传教士写中国的文化形态的文学。这种文学注重揭示中国人的相当复杂的劣根性。这种文学有善意的批评,也有与善意的批评相对的轻蔑和贬损,表现了西方殖民者傲慢的心态。 23.从全文来看,鲁迅和柏杨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及其效果有何异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的是:都带有非凡的眼光、强烈的批判性和勇气;虽非严谨而具逻辑的理性剖析,但凭着敏感与尖锐一针见血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批判得又狠又痛,让有些人无法接受。不同的是:鲁迅在小说和杂文中都有所批判,而柏杨主要用杂文进行批判。 24.为什么说“柏杨先生这本令人深省的书该重新放在我们的案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我们的国民性中有劣根需要揭示和剪除,《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有助于保存优良的根性;有助于惊醒一些因国家快速繁荣而内心膨胀的人;中华民族需要这样的有助于自警自醒的书籍不断地自我批评和完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