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开启,也是当代文学一个新的起点。对民族精神的眷恋与对家国前途的忧思重新迸发,化作“归来者”笔下一行行鲜活的文字和一个个生动可感的人物。作家们成了普通民众个体情绪与家国思虑的代笔人,受到社会的高度青睐。他们内心蕴含的崇高感与家国使命感再次被激发,纷纷以极大的激情与勇气去直面现实人生、干预现实生活。前三十年过度宏大的国家叙事造成的个体压抑与精神“伤痕”需要作家们去抚慰,也促使他们再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日常生活与非英雄式的普通人物。新崛起的诗人们在反思历史的同时,虽然也延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但其视角开始更多地转向个体化的生命体验。当代文学家国情怀的面向由此开始走向多元,“人”又一次出现在家国同构体系的重要位置。“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等新的文学现象无不建构在“人”的意义复苏之上,宏大的国家叙事逐渐与幽微的个人体验靠拢并置。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西方现代文化与思想进入中国变得快速而便捷,直接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的萌发。先锋文学和探索戏剧更加强调个体的舒展与极度个性化的表达,试图打破之前三十年累积的过度宏大的家国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压抑。它们不标榜家国情怀,也并非摒弃家国情怀,而是从最细微的个体体验入手,提供另外一个思考个体与家国关系的维度。 当然,不断更新并迅速失宠的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进入,有时候也会让中国作家们应接不暇而变得茫然,以王蒙、韩少功、阿城等为代表的作家干脆返身,到中国悠久传统寻求寄托与解决问题的路径。“寻根文学”的兴起,意味着当代文学的民族审美自觉的开启。与现代文学主要以揭露与批判传统文化的基调不同,这些作家的作品,在强调现代意识渗透的同时,也开始有意识地追求民族化的审美方式,着力表现独特的民族文化表征。 - 27 - 正如陈思和教授所言:“文化寻根派作家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或反省,都投射在他们那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特别富于想象力的艺术风格中。”阿城的“三王”系列、韩少功的《爸爸爸》等作品,都在试图从民间与乡土的关怀中,寻求传统文化的病症与潜在的顽强生命力。这直接影响到后来者莫言基于民间立场讲述家国故事的一系列小说作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急速向前,改革开放的大潮总是在瞬息之间改变各个领域的存在方式,以致个体的生命体验也从原先被规约化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变得零碎而尖锐。商品社会的来临,使民众的焦点从精神层面迅速转向了物质层面。与此相呼应的,是直接促成当代文学从精英化叙事转向对个人生存空间的理解与表达。但是,当代文学的家国情怀并没有也不会就此消隐,只是变得更加多元而复杂,也更加去关注国家发展过程中个体的现代性问题。 现代中国的建构依然是进行时,当代文学也不例外。家国情怀的文学表达在这个时代非但不会消隐,反而会更加饱满。面对急遽的社会形态变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文学的当代书写者们,依然需要立足民族文化的根基,根据不同的生命体验与擅长的表达路径,去描摹此时中国的情感底色,与这个伟大的时代同呼吸、共成长。 (摘编自林清华《艺术地描摹时代的情感底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再次激发当代作家的崇高感和家国使命感,促使他们关注普通民众。 B.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是建构在“人”的复苏之上,仅书写幽微的个人体验。 C. 由于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兴盛,中国当代作家有时感到应接不暇而变得茫然。 D. 家国情怀直接促成当代文学从精英化叙事转向对个人生存空间理解与表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分析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聚焦于家国情怀从未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缺席。 B. 文章以例证法、引证法展开论证,阐明了作家应如何艺术地描摹时代的情感底色。 C. 文章在分析当代文学追求民族化审美方式时,将“寻根文学”与现代文学进行对比。 D. 文章论证严密,主要体现在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分析当代文学各阶段的发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新的起点,作家创作的作品虽然注重每个个体的现代生命体验,但家国情怀蕴含其中。 B. 当代文学受西方现代文化与思想的影响,曾探索个体的舒展与极度个性化的表达,这使家国情怀的文学表达更趋多元。 - 27 - C. “寻根文学”拒绝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影响,并与现代文学揭露与批判传统文化的基调相反,对传统文化极为认同和推崇。 D. 当代中国作家根据不同的生命体验与自己擅长的表达路径,去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一定要立足于民族文化的根基。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以偏概全,“仅书写个人体验”错,是“大的国家叙事逐渐与幽微的个人体验靠拢并置”,是“更多地转向个体化的生命体验”; C项,偷换概念,不是“兴盛”而是“不断更新并迅速失宠的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进入”让作家有时感到“应接不暇而变得茫然”; D项,因果关系不当,“促成”的直接原因是“商品社会的来临,使民众的焦点从精神层面迅速转向了物质层面”。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析”“当代文学各阶段的发展”错,文章主要分析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过去三十年”的当代文学只是在比较中提到,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阶段先加以分析。并且论证是否严密主要看是否紧扣中心论点展开,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当代文学作家应“艺术地描摹时代的情感底色”。“底色”主要是体现时代脉搏的“家国情怀”。改革开放四十年已由“过去三十年”的单一变得多元,未来应多元地描摹时代的情感底色。 故选D。 【3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性句子等。三是综合分析,比较鉴别。 C项,“拒绝”“相反”与原文论述有差别,推论“对传统文化极为认同和推崇”不准确,寻根文学对传统文化有认同也有反省,也“寻求传统文化的病症”。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8日,世界银行发布《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报告,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向世界展示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总和;相比全球各国,中国高铁票价最低;建设成本约为其他国家建设成本的2/3。同一个项目,中国建设高铁的国际报价为每公里0.3亿美元,日本则为每公里0.5亿美元……报告中提到,长期全面的规划和设计标准化是中国高铁成功的关键要素。 另据交通运输部统计,2019年40天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达29.8亿人次。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人口分布广,这让我国在交通运输上存在很大的市场需求。 放眼全球,能集政策支持、经济发展、人口红利多种优势条件于一体的国家屈指可数,中国就是其中一个!正如习近平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9月25日《为什么中国高铁能领跑世界?》) 材料二: 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今天(12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京张高铁起点位于北京北站,终点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另一举办地张家口。线路全程174公里,最快运行时间由过去的3小时7分钟压缩至47分钟。 - 27 - 京张高铁上运行的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究竟有何不同?作为复兴号动车组的升级版,它应用北斗导航、防灾预警等技术,实现自动驾驶;同时拥有电子客票、一证通行、刷脸进站、站内导航系统和自助服务等功能,为旅客出行提供智能服务。还增加了智能模块来减少司机的劳动强度,实现司机按一个钮就能实现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停车自动开门、车门和站台联动。智能列车车身安装有数千个传感器,像带着随车医生一样,随时自体检,保障运行安全。列车供电系统也首次采用了轮轨式机器人巡检,打破了以前人工检测的局限性。 京张高铁智能列车分为标准版和奥运版两种。奥运版智能列车,车厢内饰随处可见奥运元素。在车厢连接处专门设计了滑雪器材存放处,旅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存取滑雪板。还安装了移动的新闻中心,方便中外记者报道冬奥会,旅客坐在列车上也能随时收看奥运直播节目。京张高铁的开通开启了世界智能铁路新篇。 (摘编自央视新闻:2019年12月30日《世界首条智能高铁京张高铁今日开通运营》 材料三: 1999年9月27日,“大白鲨”正式在广深铁路载客试运营,标志着我国跨入准高速铁路运输时代。2002年11月,动力集中式动车组“中华之星”在冲刺试验中跑出了321.5公里的时速,标志着中国列车首次迈过时速300公里门槛! 2008 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我国正式迈入“高铁社会”。 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的高铁不仅速度世界最快,并且内部的环境舒适度和防噪音都是世界榜样,尤其是我国高铁的稳定性让很多外国人都惊叹不已,有很多在我国高铁上立硬币的视频红遍全球。 至今为止我国不但拥有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并且在实际营运速度上我国的高铁已经达到350公里/小时,但我国在技术发展上并没有停下脚步。从轮轨到磁悬浮是铁路技术迈向新突破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磁悬浮列车已经超过了400公里/小时,超过了法国和日本两大高铁技术强国。据报道,2019年5月23日,我国时速600公里磁悬浮试验样车已在青岛下线。同时我国还在研制人类另一种交通工具“超导磁悬浮列车”。这种列车是利用高科技超导材料和液氮在真空管道实现悬浮,超导磁悬浮列车一旦实现,运行速度可以超过1000公里/小时,这一速度已经超过了民航客机。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10月21日《20 年“跑”出来的“国家名片”》) 4. 下列对我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原因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策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B. 长期全面的发展规划和设计标准化,引领技术不断创新。 C. 国土面积大,且人口众多、分布广,交通运输的市场需求大。 D. 高铁营业里程长、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得到国际高度认可。 - 27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高铁建设成本约为其他国家建设成本的2/3,以致票价低而广受青睐,所以营业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的总和。 B. 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无论是标准版还是奥运版都使用了多项智能技术,只是奥运版突出了奥运特色及其相应的服务功能。 C. 我国高铁至今已能“领跑世界”,在标志着铁路技术新突破的磁悬浮技术方面优势明显,但仍然不断进取,有后续长远的发展规划。 D.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高铁社会”;2019年京张高铁的开通运营又开启了世界智能铁路的新篇。 6. 高铁是我国的“国家名片”。假若请你去迎接一批外国游客,建议他们乘坐高铁旅游,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推介高铁的优势?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条作答。 【答案】4. D 5. A 6. ①高铁安全性很高。它采用最高标准、先进的技术确保列车安全运行;②高铁非常智能。可以使用电子客票,一证通行、刷脸进站,还有站内导航和自助服务等多项智能服务功能;③高铁又快又稳,乘坐体验一流。它内部的环境舒适度和防噪音都是世界榜样,它稳定到甚至能在高铁上立硬币;④高铁票价也不高,经济实惠。所以,乘坐高铁是又安全又便捷又舒服又省时省钱的出行旅游方式。(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我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原因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 D项,“营业里程长、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是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表现,描述的不是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其表现。 故选D。 【5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强加因果。结合“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向世界展示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营业里程总和;相比全球各国,中国高铁票价最低;建设成本约为其他国家建设成本的2/3”分析,建设成本低与票价低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与“营业历程”也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至今为止我国不但拥有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并且在实际营运速度上我国的高铁已经达到350公里/小时,但我国在技术发展上并没有停下脚步。从轮轨到磁悬浮是铁路技术迈向新突破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磁悬浮列车已经超过了400公里/小时,超过了法国和日本两大高铁技术强国”分析,高铁安全性很高。 结合“它应用北斗导航、防灾预警等技术,实现自动驾驶;同时拥有电子客票、一证通行、刷脸进站、站内导航系统和自助服务等功能,为旅客出行提供智能服务。还增加了智能模块来减少司机的劳动强度,实现司机按一个钮就能实现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停车、停车自动开门、车门和站台联动。智能列车车身安装有数千个传感器,像带着随车医生一样,随时自体检,保障运行安全。列车供电系统也首次采用了轮轨式机器人巡检,打破了以前人工检测的局限性”分析,高铁非常智能。 结合“我国的高铁不仅速度世界最快,并且内部的环境舒适度和防噪音都是世界榜样,尤其是我国高铁的稳定性让很多外国人都惊叹不已,有很多在我国高铁上立硬币的视频红遍全球”分析,高铁又快又稳,乘坐体验一流。 结合“相比全球各国,中国高铁票价最低”分析,高铁票价也不高,经济实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士与魔鬼 [埃及]陶菲克·哈基姆 - 27 - 一群拜物教徒把一棵树当作神灵来崇拜。信奉神灵的一位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他拿起一把斧头,要去把这棵树砍掉。当他刚一走近这棵树,突然一个魔鬼出现在他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对他喝道:“喂,站住!你为什么要砍树?” “因为它蛊惑人心。” “这碍你什么事?让他们去上当受骗好了。” “这怎么成呢?我有责任引导他们。” “你应该让人们拥有充分的自由,他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们现在并不自由,因为他们正听着妖魔的咒语。” “那么你要他们听你的声音?” “我要他们听神灵的声音。” “我绝不让你砍这棵树!” “我非要砍这棵树!” 于是,魔鬼卡住隐士的脖子,隐士掀住魔鬼的角,好一场惊天动地的搏斗。最后,这场恶战以隐士得胜告终。魔鬼被打翻在地,隐士骑在他身上说:“你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吃了败仗的魔鬼气喘吁吁地回答:“我没有想到你这么有劲。放开我吧,你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去吧!”隐士放了魔鬼,可是这一场恶战已经使他精疲力竭,无力砍树,所以他就返回自己隐居的茅庵,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他又带上斧头去砍树。突然魔鬼又出现在他身后,喊道:“今天你又来砍树了吗?” “我早就对你说了,一定要把这棵树砍掉。” “你以为今天还能打过我吗?” “我将奉陪,直到你知道我的厉害。” “那好,把你的本事使出来吧。” 魔鬼扼住隐士的脖子,隐士抓住魔鬼的角,又一场恶战开始了。最后,魔鬼倒在隐士脚下,隐士压在他身上说:“现在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是的,你有惊人的力量。放开我吧,你愿怎么干就怎么干去吧。”魔鬼有气无力地回答。 于是,隐士又放了他,回到茅庵。他实在疲惫不堪,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夜。当东方破晓的时候,隐士又拿起斧头要去砍树。这一次,魔鬼还是出来阻止:“喂,你还没有回心转意吗?” “是的,我一定要刨除这个祸根。” - 27 - “你以为我会放手让你这么干吗?” “假如你还想较量一下,那么我就再次打败你。” 这时魔鬼心中暗自思量:和这个人搏斗看来是没有获胜希望的。看来战胜这个人的唯一办法就是“计谋”。 于是,他马上面带一副笑容,假惺惺推心置腹地对隐士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反对你砍树吗?我这是为你着想,为你好啊!假如你砍倒了这棵树,那么,那些崇拜你的人就会怨恨你,反对你,你何苦给自己找麻烦呢?别再砍树了吧,我每天给你变两个第纳尔金币,用它开销,你足可以安逸舒服地生活了。” “两个第纳尔?” “是的,每天两个。你会在枕头底下拿到。” 隐士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抬头对魔鬼说:“谁能担保呢?” “我可以起誓。你会发现我是信守诺言的。” “好吧,我将考验考验你。” “是的,你等着瞧吧。” “一言为定。” 魔鬼把一只手放在隐士的手上,两人击掌达成协议,然后隐士回家去了。 以后,每天早上,当隐士醒来伸手到枕头底下一摸,总能摸到两个第纳尔,这样持续了整整一个月。一天早上,当他伸手到枕头底下去摸时,却什么也没有,因为魔鬼不再发给他金币了。 隐士勃然大怒,一跃而起,抓起一把斧头又要去砍树。然而魔鬼在半道上拦住了他,对他喊道:“站住,你到哪儿去?” “去砍树。” 魔鬼讥讽地哈哈大笑:“砍树?是因为我切断了你的财源?” “不,是为了除掉这个孽障,点燃指路的明灯。” “你?” “你是在挖苦我?你这个讨厌鬼!” “请原谅,你的模样太可笑了。” “这是你说的?你这个狡猾的骗子。” - 27 - 隐士扑向魔鬼,握住他的角,搏斗又开始了。不过这一次打了没多久,战斗却以隐士败在魔鬼的手下而告终。魔鬼取得了胜利,骑在隐士身上,讥讽地对他说:“喂,你的力量到哪儿去啦?” 战败的隐士气急败坏地吐出一句话:“告诉我,你怎么会战胜我的,魔鬼?” 魔鬼笑答道:“这,你比我还明白。” (选自《中外百年微型小说经典大系·哲理篇》,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采用单刀直人的形式,迅速地推动故事的发展,使人物一出场就卷入到激烈的冲突中去。 B. 隐士想砍掉拜物教徒崇拜的一棵树,魔鬼来阻拦,虽两次战胜魔鬼,但因力气不足而未成功。 C. 魔鬼在发现无法战胜隐士时,就转变了策略,使用反间计和金钱诱惑的方式劝说隐士不要砍树。 D. 小说运用工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渲染了隐士与魔鬼三次搏斗的激烈场面,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8. 请分别概括隐士和魔鬼的形象特征。 9. 隐士与魔鬼的前两次搏斗和最后一次搏斗有什么不同?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何启发?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D 8. (1)隐士:①冲动,蛮干,缺乏智慧;②意志不坚定,缺乏坚强的信念,容易被诱惑。 (2)魔鬼:狡猾,诡计多端。 9. 不同:隐士与魔鬼的前两次搏斗是出于公心,为信仰和理想而战。结果是战胜了魔鬼。第三次搏斗是为自己,为魔鬼没有给金币而生气,为一己之私利——金币而战斗,以失败而告终。 启发:①隐士的失败是必然的。失去了信仰也就失去了力量;贪欲不能给他带来力量,只有为信仰战斗才能有用之不竭的力量,才能战胜魔鬼。②故事说明了失去了信仰就失去了力量的道理,提醒我们要抵制金钱和物质的诱惑,坚持为理想而奋斗。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 27 - D项,“工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渲染了……”错,作者对于搏斗场面的描写没有运用工笔细描,而是用白描的手法,简笔勾勒搏斗的场面和结果。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魔鬼卡住隐士的脖子,隐士掀住魔鬼的角,好一场惊天动地的搏斗。最后,这场恶战以隐士得胜告终”“魔鬼扼住隐士的脖子,隐士抓住魔鬼的角,又一场恶战开始了”“隐士勃然大怒,一跃而起,抓起一把斧头又要去砍树”“隐士扑向魔鬼,握住他的角,搏斗又开始了”等分析,隐士冲动,缺乏智慧。结合“‘两个第纳尔?’……‘好吧,我将考验考验你。’‘是的,你等着瞧吧。’‘一言为定。’”及三次砍树内容分析,隐士意志不坚定,容易被诱惑。 结合“‘是的,你有惊人的力量。放开我吧,你愿怎么干就怎么干去吧。’魔鬼有气无力地回答”“这时魔鬼心中暗自思量:和这个人搏斗看来是没有获胜希望的。看来战胜这个人的唯一办法就是‘计谋’”“于是,他马上面带一副笑容,假惺惺推心置腹地对隐士说”“魔鬼笑答道:‘这,你比我还明白’”等分析,魔鬼狡猾,诡计多端。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隐士与魔鬼的前两次搏斗和最后一次搏斗有什么不同?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何启发?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需要立足文本,分析分析概括三次搏斗,比较不同。启发,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 结合“一群拜物教徒把一棵树当作神灵来崇拜。信奉神灵的一位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他拿起一把斧头,要去把这棵树砍掉”“因为它蛊惑人心”“这怎么成呢?我有责任引导他们”“他们现在并不自由,因为他们正听着妖魔的咒语”“第二天,他又带上斧头去砍树”“是的,我一定要刨除这个祸根”等分析,隐士与魔鬼的前两次搏斗是出于公心,为信仰和理想而战。 结合“一天早上,当他伸手到枕头底下去摸时,却什么也没有,因为魔鬼不再发给他金币了”“隐士勃然大怒,一跃而起,抓起一把斧头又要去砍树”分析,第三次搏斗是为自己,为魔鬼没有给金币而生气,为一己之私利——金币而战斗,以失败而告终。 - 27 - 隐士前两次有信仰,在金钱面前失去了信仰,对金钱的贪恋,失去了自己的信仰,注定带来失败。所以,我们要自觉抵制诱惑,坚守信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恩县知县。征授南京御史。负气敢言。尝疏陈时政,谓:“今内自宰执,外至郡守县令,无一人得尽其职。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帝不省。诚意伯刘世延屡犯重辟,废为庶人,锢原籍。不奉诏,久居南京,益不法。居相疏发其奸,并及南京勋臣子弟暴横状。税使杨荣激变云南,守太和山中官黄勋嗾道士殴辱知府,居相皆极论其罪。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连遭内外艰。服阕,起官,出巡漕运,还发汤宾尹、韩敬科场事。廷议当褫官,其党为营护,旨下法司覆勘。居相复发敬通贿状,敬遂不振。居相再疏劾尚书赵焕,焕引退。及郑继之代焕,复以私意出宋梨、潘之祥于外,居相亦据法力争。当是时,朋党势成。言路不肖者率附吏部,以驱除异已,势张甚。居相挺身与抗,气不少沮。至四十五年,以年例出居相江西参政,引疾不就。天启改元,起光禄少卿。改太仆,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四年春,召拜兵部右侍郎。其冬,魏忠贤盗柄,复引疾归。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以户部尚书总督仓场。转漕多雇民舟,民惫甚,以居相言获苏。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赃二万有奇。淳家京师,乞移法司覆讯。时化方忧居,通书居相,报书有“国事日非,邪氛益恶”语,为侦事者所得,闻于朝。帝大怒,下居相狱,谪戍边。七年,卒于戍所。 (节选自《明史·孙居相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 B. 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 C. 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 D - 27 - 时中外多缺官/居相兼摄/七差事皆办治/大学士沈一贯数被人言/居相力诋其奸贪植党/一贯乃去居相/亦夺禄一-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内外艰,即连丁内外艰。丁内艰就是为母去世守丧,丁外艰就是为父去世守丧。 B. 改元,指古代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新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 右侍郎,明清时设左右二侍郎,都是中央六部的副长官,但右侍郎职位更高。 D. 户部,我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主要职能是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居相为人耿直敢言。他曾经上疏发表对时事的看法,直言当今朝廷内外官员无人尽职尽责,可是皇帝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 B. 孙居相为官嫉恶如仇。他揭发了很多官员的罪行,对不合法和不公平的事情也能依法力争。他还对气焰嚣张的朋党势力挺身抗争。 C. 孙居相非常体恤百姓。朝廷漕运大多雇佣百姓的船只,百姓深感疲惫。因为孙居相替他们说话,使得百姓的状况得以缓解。 D. 孙居相言辞鲁莽偏激。孙居相回信给杨时化,因“国事日非,邪氛益恶”偏激话语而触怒皇上,以致被贬成边七年后“卒于戍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事日废,天变人怨,纵珠玉金宝亘地弥天,何救危乱? (2)高平知县乔淳贪虐,为给事中杨时化所劾,坐赃二万有奇。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政事日渐荒废,天怒人怨,即使珠玉金银铺天盖地,朝廷拿什么拯救国家的危难呢? (2)高平知县乔淳贪婪暴虐,被给事中杨时化弹劾,因贪污赃款二万多两而获罪。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摄”有代理的意思,“七差”为“摄”的宾语,不应该断开,排除C项、D项。 - 27 - “居相”是“力诋”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 句意:当时朝廷内外空缺很多官员,孙居相一人身兼七职,事事都能办好。大学士沈一贯多次被人议论,孙居相极力揭发他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罪行,沈一贯才被撤职,孙居相也被夺去了一年的俸禄。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右侍郎职位更高”错,左侍郎职位在右侍郎之上,相当于第一副职,下文“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可以得到提示。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项,“孙居相言辞鲁莽偏激”错误,评价孙居相言辞偏激不妥当,从文章内容看,“国事日非,邪氛益恶”一语本是事实,表现了他对国事的忧心;并且“七年”应为“崇祯七年”,段首有“崇祯元年”,其后叙述了很多事情,他曾下狱等,戍边是否有七年于文无据。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日废”,日渐荒弃或一天天地荒废;“亘地弥天”,铺天盖地,极言财物富足;“何救”,可理解为“以何救”,用什么来拯救。(2)“贪虐”,贪婪暴虐;“为……所”,被动句式;“坐”,因……获罪;“奇”,多,余。 - 27 -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人。万历二十年中进士。授予恩县知县的官职。又被征召授予南京御史。他凭借意气敢于发表言论。曾经上疏发表对时政的看法,说:“当今朝廷内从宰相开始的官员,到各地郡守县令,没有一个人能尽心职守。政事日渐废弃,天怒人怨,即使朝廷拥有铺天盖地的金银珠宝,用什么来拯救国家的危难呢?”皇帝不省察。诚意伯刘世延多次犯重罪,贬为庶人,监禁于原籍。他不奉诏,长期待在南京,更加无法无天,不遵守法令。孙居相上疏揭发他的罪行,以及南京功勋子弟们暴虐蛮横的情况。税使杨荣在云南叛乱,守太和山的官员黄勋唆使道士殴打辱骂知府,孙居相都极力揭发他们的罪过。当时朝廷内外空缺很多官员,孙居相一人身兼七职,事事都能办好。大学士沈一贯多次被人议论,孙居相极力揭发他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的罪行,沈一贯才被撤职,孙居相也被夺去了一年的俸禄。接连遭受父母亲去世。守丧完毕后,再次被起用,外放担任漕运官,回京后揭发汤宾尹、韩敬在科场考试作弊的事情。朝廷当场判定应当剥夺他们二人的官职,但是他们的同党多方营救,圣旨最后下令交给法律部门重新审讯。孙居相又揭发韩敬收受贿赂的事,韩敬于是不再起用。孙居相两次上疏弹劾尚书赵焕,赵焕引咎退职。等到郑继之代替赵焕担任尚书,郑继之又因个人心意放宋槃、潘之祥到外地做官,孙居相据法力争。当时,朋党势力强大,谏官不正派的大都依附于吏部,来驱除异己力量,势力非常嚣张。孙居相挺身而出与他们对抗,志气没有一点点沮丧。到了四十五年,按照旧例,孙居相出京担任江西参政,他声称身体患病没有就任。天启元年,他被起用为光禄少卿。改任太仆,提拔为右佥都御史,任陕西巡抚。四年春,朝廷下诏授予他兵部右侍郎。这年冬,奸臣魏忠贤夺取治国实权,孙居相又称病辞职回到老家。崇祯元年,他被起用为户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升为左侍郎,凭借户部尚书总督仓场。漕运大多雇佣百姓的船只,百姓深感疲惫,因孙居相的建议,百姓的状况得以缓解。高平知县乔淳贪婪暴虐,被给事中杨时化所弹劾,因贪污赃款二万多两而获罪。乔淳家住京师祈求将自己交给法律部门重新审讯。杨时化正居家服丧,通信给孙居相,孙居相的回信中有“国家政治越来越差,邪恶的气氛更加猖狂”的言论,被监察官得知,报告给朝廷。皇帝大怒,将孙居相下到监狱,贬谪他去戍守边防。崇祯七年,他死在了戍守任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 27 -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① 严羽 日近觚棱②,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裾玉珮鹚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③。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①本词是作者送友人廖叔仁去京城(南宋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朝廷中担任官职时所作。②觚棱(gū léng):宫殿的屋角瓦脊。③唾壶歌缺:用东晋王敦的典故。《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词写得气势豪迈,风格雄壮,如描写宫殿巍峨,衬以钱塘怒潮,境界开阔。 B. 上片以叙事为主,开篇点明节令,“秋渐满”又为全词奠定慷慨悲壮的基调。 C. 下片开头一句,说自己虽然能论说天下的时事,但是已经年迈,壮志空绝。 D. 本词用典自然妥帖,如“富贵等浮云”“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等。 15. 词中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概括说明。 【答案】14. C 15. ①勉励廖叔仁为官,要轻富贵而重名节;②慨叹自己关心国事,有政治抱负,虽年老不变,但仕途失意;③抒发与廖叔仁分别的伤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壮志空绝”错,“天下事,吾能说”,是说自己也能谈论国家大事,表明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有见识,有主张。“今老矣,空凝绝”,是说自己政治抱负和才能不能施展,如今垂垂老去,留下的只是满怀愁绪了。凝绝,非常忧伤的意思。从后文“唾壶歌缺”典故看,“壮志空绝”也不正确。 故选C。 【15题详解】 - 27 -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上片描绘临安宫殿雄伟,并以钱塘怒潮作陪衬,众臣整齐肃穆,显得形象雄伟,境界开阔。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丈夫儿”两句,劝友人砥砺名节,言辞慷慨。 下片先诉说自己有政治见识和才能,志不伸,但雄心未已。词中连用的四个简短的三字句,在语气上形成短促顿挫,从而更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这种矛盾、焦急的心情。“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对西风”两句,借典抒情,壮怀激烈,是这首词豪迈雄健格调的最激越处。 末尾仍回到送别的本题上来,表现了送别的伤感,但仍然气豪笔健。“不洒”两句,是对偶句,化用成语典故而不露斧凿痕迹。抒发与廖叔仁分别的伤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进行了一番比较:聪明才智远远超出一般人的“古之圣人”,“_________”;聪明才智远远不及古代圣人的“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的两句,抒写了美好事物或情感总是让人不胜怅恨.不胜回忆的无奈心情。 【答案】 (1). (1)黑云压城城欲摧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3). (2)犹且从师而问焉 (4). 而耻学于师 (5). (3)此情可待成追忆 (6). 只是当时已惘然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摧”“鳞”“焉”“惘”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当今社交媒体上,表情符号的使用越来越_____。上世纪80年代初,在计算机还没有图形化、还只能输入输出文字的时期,就有人开始用“:一)”表示微笑,用“_”表示高兴,用“T_T”表示流泪。计算机具备处理图形的能力后,出现的符号语言更是_______ ,并且不限于表情,“大拇指”表示赞赏、“红心”表示喜爱、“握手”表示友谊“拳头”表示努力——形形色色、丰富多彩。这种符号语言已经成为文字语言的极大补充。据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显示看,一个“呲牙”的表情一年就使用了303亿次。另一个统计表明:00后用的最多的是“捂脸”的表情;90后用的最多的是“边哭边笑”的表情;80后用的最多的是“笑脸”的表情;70后用的最多的是“偷着乐”的表情;而55后最爱点赞。表情符号比文字表达更加直观、更加_________、更加有趣味,没有了文字表达的枯燥,回避了有些场合文字表达的尴尬,让交流变得更加简单和频繁,也能更好地展示个性。这种表情符号已经是社交媒体______使用的交流方式,提升了语言与交流的美。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习以为常 不胜枚举 简洁 普遍 B. 司空见惯 不胜枚举 简捷 普遍 C. 司空见惯 不计其数 简捷 普通 D. 习以为常 不计其数 简洁 普通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显示看,一个“呲牙”的表情一年就使用了303亿次。 B. 据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显示,一年就使用了303亿次“呲牙”的表情。 C. 据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呲牙”的-一个表情一年就使用了303亿次。 D. 一家社交平台公布的表情符号使用统计数据显示,一个“吡牙”的表情一年就被使用了303亿次。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27 - ) A.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B. 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C.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 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司空见惯”和“习以为常”都可用来形容经常见到,不感到奇怪。“司空见惯”一般指客体,从客体的角度出发;“习以为常”一般指从主体出发。结合“表情符号的使用越来越”分析,选用“司空见惯”。 “不胜枚举”和“不计其数”都形容数量多,“不胜枚举”指不能一个个列举出来,“不计其数”指没法计算数目。根据上下文,此处用“不胜枚举”。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多指文章写作等。简捷:简单又快捷,指方式方法等,此处应用“简捷”。 普遍:指存在的面很广泛。普通:指平常、一般。结合“社交媒体”“使用的交流方式”分析,选用“普遍”。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 27 - 原句中,上半句“据……数据显示看”,句式杂糅,要么改成“据……数据”,要么改成“……数据显示”,排除B项。 下句是表被动的,加一个“被”字比较好,排除A项、C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结合语境内容分析。破折号作用:1.表示解释说明。2.表示语音的延长。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4.表示插说。5.加强重点。6.分行举例。7.用在副标题前。8.标明作者。9.补充说明。10.引出下文。11.表示意思的递进。12.表示总结上文。13.表示话未说完。 原文中的破折号表示对上文的总结概括。 A项,表示意思的转换。 B项,表示强调 C项,表示对上文的总结概括。 D项,表示引出补充说明的话。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食用碘盐真的可以防辐射吗?①_____。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碘盐中的碘含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对放射性碘防护作用所需要的剂量水平。若想通过食用碘盐达到防治核污染造成的放射性碘危害需要的剂量,一个成人一次性至少需要服用2~3公斤,②____。 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对身体有害无益,无故服用碘片,还会造成碘超标以及碘甲亢等疾病。必须要注意的是,是否需要服用碘片,③_____。 【答案】 (1). 示例:①答案是否定的 (2). ②这是超过人体所能接受的程度的(或“这远远超过人的正常食盐摄入量”) (3). ③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 27 - 第一处,结合“市面上出售的碘盐中的碘含量是非常低的,达不到对放射性碘防护作用所需要的剂量水平”分析,此处应该是对前面问题的回答,答案为否定的。 第二处,结合“若想通过食用碘盐达到防治核污染造成的放射性碘危害需要的剂量,一个成人一次性至少需要服用2~3公斤”分析,此处主要讲这远远超过人的正常食盐摄入量。 第三处,结合“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过量吃碘盐或碘片,对身体有害无益,无故服用碘片,还会造成碘超标以及碘甲亢等疾病”分析,此处主要讲不能盲目服用碘片,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1.请对下面的一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语句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随着经济发展规模和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中国举办的艺术节日益繁荣活跃。中国艺术节格外关注年轻的艺术品味,如2019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在新锐演出领域大胆突破,推出VR音乐体验等新形式,探索为古典音乐赋予新内涵。中国艺术节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如乌镇戏剧节充分发挥江南水乡、古镇风韵的特色景观优势,成功实现了艺术与旅游共同打造地方品牌的双贏战略。中国艺术节正在往基层拓展,内容、模式和承办主体也变得更加多样,许多小微型艺术节开始出现,像“毛细血管”,将艺术养分输送到各个角落。 【答案】中国举办的艺术节日益繁荣活跃,特征突出。关注年轻人艺术品味,大胆创新;突出地域特色,与旅游深度融合;往基层拓展,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缩。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段的中心意思,从中筛选出最关键的信息。其中人们最关心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也可找出语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再进行翻新改造。要确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质特征。学会删除无关的内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叶削枝,把多余的枝叶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选定的词语,要能大体表达出主要内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关键词。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优点、充满正能量的关键词,摄取其精髓。 结合“随着经济发展规模和文化消费方式的变化,中国举办的艺术节日益繁荣活跃”分析,中国举办的艺术节日益繁荣活跃,特征突出。 结合“中国艺术节格外关注年轻的艺术品味,如2019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在新锐演出领域大胆突破,推出VR音乐体验等新形式,探索为古典音乐赋予新内涵”分析,可以概括为关注年轻人艺术品味,大胆创新; - 27 - 结合“中国艺术节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如乌镇戏剧节充分发挥江南水乡、古镇风韵的特色景观优势,成功实现了艺术与旅游共同打造地方品牌的双贏战略”分析,可以概括为突出地域特色,与旅游深度融合; 结合“中国艺术节正在往基层拓展,内容、模式和承办主体也变得更加多样,许多小微型艺术节开始出现,像‘毛细血管’,将艺术养分输送到各个角落”分析,往基层拓展,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喜欢热闹的民族,亲朋好友,大家围坐一桌,美酒佳肴,谈笑风生,是表达幸福生活的重要仪式。合餐的饮食文化加深了我们的情谊,却存在着传染病毒细菌的极大隐患。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关于传统“合餐制”“合食制”弊病的讨论。不少人疾呼,有必要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循序渐进地推行“公筷制”或“分餐制”。还有专家学者建议将“公筷制”“分餐制”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视野,可仿效厕所革命和垃圾分类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场餐桌革命。其实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但伴随着“非典”的退却,分餐制便鲜有人提及。不少专家指出,“算上这次疫情,我们已经太多次提倡分餐制,又太少去思考为何难落实了。” 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以“李明”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学校要举办一场演讲会,主题是:“文明就餐,健康饮食”,请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 ②学校要举办一场辩论会,辩题是:“‘合餐制’好还是‘分餐制’好?”请你选择一个持方,写一篇辩论稿,表达你的立场并反驳对方的立场。 ③你的家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家人也要分餐,用公筷”,请你选择一位家 人,就此给他/她写一封信。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赞同分餐制 尊敬的各位辩友: 你们好。我方的观点是赞同分餐制。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分餐制再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 27 - 事实上,早在中国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分餐制。那时候贵族们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古代的分餐更多地是为了合乎礼的要求,区分地位的尊卑,并不是为了卫生。不过,相较于“击钟列鼎而食”的贵族,底层庶民就不太可能有机会分餐而食了。由于个体食量存在差异,分餐制又需要更多餐具,因此在物质贫乏的古代社会,“分餐”显然是一种奢侈的用餐方式。 后来随着家具的演变,社会的变迁,中国由贵族社会转型为平民社会,流行于寒族的合餐制必然取代昔日的贵族分餐制,一并消亡的还有各种贵族礼仪和贵族精神,合餐制逐渐被广泛接受。这种扎堆聚餐的方式带有浓郁的社交意味,一群人围在一起吃饭,互相夹菜,觥筹交错,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这次分餐制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事实上,倡导分餐制早已有之,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就被很多餐厅采用,但很快又销声匿迹。很多人呼吁分餐而食,因为分餐或公筷更加卫生,可以有效防止飞沫传播疾病。 分餐制的好处大致有以下几点:首先,分餐制可以预防甲肝、幽门螺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传播。第二,有利于保存食物,避免将口腔内的细菌带入到肉类食品中,从而不会影响未食用完的肉类食品保质期。第三,节约粮食,减少浪费。 但也有人指出,疫情的传播其实和合餐制关系不大,而是和集会以及封闭环境关系更密切。如果合餐都不被允许,那么是不是也不能握手了?情侣之间牵手、接吻是不是也要禁止?西方倒是实行分餐制,新冠肺炎疫情怎么比中国还要严重?因此,不要随便和陌生人一起吃饭就行,没必要因为疫情就违背早已习惯的饮食方式。 移风易俗一开始总是会有各种不习惯,不适应的,过去中国人还喝生水呢,现在不也都喝开水了,总会有个适应的过程。不能因为一直是合餐制就排斥分餐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要传承,比如现在上坟就逐渐被网上祭祀取代,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问题嘛。 分餐制对预防病毒可能用处不大,但对于防止幽门螺杆菌等的传播作用却是很大的。比如过去很多家长怕孩子咀嚼不动食物,就帮孩子把食物嚼碎,再喂给孩子吃,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就很不卫生,孩子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 所以,我方的观点为赞成分餐制。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分餐制”“合餐制”,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 27 - 【审题】材料主要讲“合餐制”“合食制”。题干要求“结合以上材料,请你以‘李明’的身份,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需要从任务中选取一个自己有积累的,根据题干要求来分析立意。 如学校要举办一场演讲会,主题是:“文明就餐,健康饮食”,请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文明就餐,健康饮食”,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这自古为礼仪之邦,讲究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饮食礼仪自然成为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餐桌,大文明,餐桌文明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如学校要举办一场辩论会,辩题是:“‘合餐制’好还是‘分餐制’好?”请你选择一个持方,写一篇辩论稿,表达你的立场并反驳对方的立场。“合餐制”,是合用餐具的吃饭方式。其主要优点是节省餐具,大家可以在一起分享很多菜肴,现场气氛热烈,因而特别适合庆典场合;缺点是会传染疾病,易造成食物浪费且很难分清责任等。“分餐制”,即分用餐具的吃饭方式。分餐制的主要优点是卫生,不易传播疾病,浪费饭菜者很容易被发现,利于节约;缺点是餐具使用量大,不能分享很多菜肴,吃饭气氛不够热烈等。 如你的家人不理解“为什么一家人也要分餐,用公筷”,请你选择一位家人,就此给他/她写一封信。家庭用餐鼓励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在家用餐尽量采用分餐制,或者实行一菜一筷、一汤一勺。在外用餐倡导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在酒店、餐馆、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公共场所用餐时,自觉使用公勺公筷、双勺双筷,具备条件的提倡分餐。餐饮单位推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行分餐制;不具备分餐条件的推行公勺公筷、双勺双筷制,配齐公勺公筷,并通过温馨提示卡等方式友善引导提醒客人使用公勺公筷,倡导文明风尚。餐饮单位在公勺公筷的标识或外形制作上创新设计,方便消费者辨别使用公勺公筷、私勺私筷。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指向比较明确,提倡分餐制、公筷制,写作应基于该立场。也可分析合餐文化的渊源,难以改变的原因等。注意符合演讲稿、辩论词和书信的文体格式。 参考立意:文明就餐,健康饮食;文明用餐是个人素质的体现;用行动展现自己的风采,让身心得到升华;注意饮食卫生;两种餐饮制式相互取长补短,衍生出介于两者之间的方式;公筷、分餐制度能很大程度避免食物交叉污染、减少病从口入;公筷布菜,关系不坏,分餐吃饭,情感不淡等。 - 27 - 行文结构:如选择赞成分餐制。先明确自方的观点,然后结合对方的辩论内容一一辩驳。如可以讲分餐制的由来,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分餐制的好处,可以结合此次疫情分析,如首先,分餐制可以预防甲肝、幽门螺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传播。第二,有利于保存食物,避免将口腔内的细菌带入到肉类食品中,从而不会影响未食用完的肉类食品保质期。第三,节约粮食,减少浪费。最后可以发出自己的呼吁,总结观点等。 【素材】有段时间,关于分餐制和合餐制的利弊优劣,各大媒体讨论得沸沸扬扬。更有分餐制的拥护者,宣称合餐制是一种落后的进食方式,需要尽快革除。其实,何为先进、何为落后,并不能一概而论。恰恰在中国,国人的饮食习惯就是一个从分餐制到合餐制的演变过程。 事实上,早在中国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分餐制。那时候贵族们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古代的分餐更多地是为了合乎礼的要求,区分地位的尊卑,并不是为了卫生。不过,相较于“击钟列鼎而食”的贵族,底层庶民就不太可能有机会分餐而食了。由于个体食量存在差异,分餐制又需要更多餐具,因此在物质贫乏的古代社会,“分餐”显然是一种奢侈的用餐方式。 普遍的看法,合餐制从唐朝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合餐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椅子从西域被引进,人们有条件坐在椅子上,合围一个大桌吃饭;另一个因素,则是受到当时盛行的游牧民族影响。游牧民族由于烹饪和进食条件有限,一般都是采用合餐制。敦煌的唐代壁画中,已经有人们合餐的场景。元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推广,合餐制渐渐取代分餐制,成为了主流。 文明用餐是个人素质的体现,自觉收拾餐具,则是个人素质的提高。文明就餐体现一个人的美德与个人魅力,当代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事无巨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用行动展现自己的风采,让身心得到升华! 家庭内部成员暂不采取公筷和分餐制度,但有客人到来,或外出就餐时自带餐具,并主动使用公筷。家庭成员分餐,先从老人和小孩分餐做起,老人可能会产生自己被歧视对待的误解,但老人、小孩适合吃清淡、耙软的食物,可以从菜肴烹调的口味、手法入手。在现有的餐具基础上做记号,也可以购入更加精美的餐具、长筷、分格餐盘等“神器”,激发家庭成员分餐的兴趣。强化节约粮食、饮食均衡的观念,通过分餐的方式,进一步纠正挑食、浪费的陋习。 表面上看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少了点“人情味”,但俗话说病从口入,这样的做法有利于防范和减少用餐时的交叉感染和传播疾病。“分餐制只关注吃不行,还应该以此为契机改良我们的餐桌文化。” - 27 -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27 - - 2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