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7课-人教部编版(共26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7课-人教部编版(共26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四年级上册 第 7 课 内容一 论语 · 为政篇第二(三) 内容二 《世说新语·言语》一则 内容一 论语 · 为政篇第二(三)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为政篇第二(二)》。 (二)师生合作吟诵《诗经·郑风·将仲子》《诗经·郑风·叔于田》。 二、尝试初读 ( 一)初读《论语·为政篇第二(三) 》, 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 (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愚、省( xǐng )其私、廋、而后从( zòng )之、周而不比( bì )、罔、殆 (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 ( 四)师生拍手齐读 。 (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 2.9 1. 文白对读。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 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足以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2. 素解文意。 链接: 颜回(前521~前481),字渊,一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都城人,是孔子早期弟子颜路之子。他出身贫寒,自幼生活清苦,却能安贫乐道,不慕富贵;性格恬静,聪明过人,长于深思。孔子所讲的许多高深道理,他能完全理解,且能“闻一知十”,最终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还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对于儒家哲学,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悔,以其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 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拓展: 孔子这种强调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教学思想,也就是后来孟子所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任何知识、观点,都不要盲从,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在积极的思考中对知识进行发挥,这样所得到的远远比死记硬背的学习所得要多得多,也有用得多。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2. 10 1. 文白对读。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 : 孔子说:“了解一个人,去看他做事为什么那样做,怎么去做到,了解他心里安于什么,这样这个人还能怎么隐藏得住自己呢?怎么隐藏得住呢?” 2. 素解文意。 点拨: 本章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得了的。 链接: 《曾国藩识人》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2. 11 1. 文白对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2. 素解文意。 点拨: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社会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实用性。学习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建立在过去所学 知识的基础上,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 2.12~2.14 1. 文白对读 2 . 12 子曰:“君子不器。” 2 . 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 . 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 2.12 孔子说:“君子不像某个器物,只有一种用途。” 2.13 子贡问要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2.14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彼此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是团结。” 2. 素解文意。 (1) 子曰:“君子不器。” 点拨: 君子代表着孔子心中的理想人格,他不但应当品行端正,令人敬仰,而且要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对内可以妥善处理各种政务,对外能够应对四方,不辱君命。所以 孔子说,君子不应当像某种器物,只有一种用途,只局限于某方面的才华,否则就不能成为合格的领导者。 (2)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点拨: 孔子进一步提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因为只有先做后说,才可以取信于人。 ( 3 )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点拨: 孔子在这一章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互勾结。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五)学习 2.15 1.文白对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 素解文意。 点拨: 在2 . 9中孔子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死板地接受知识,要有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意识,这一章中孔子所提倡的读书及学习方法可以看成是对29的进一步说明。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不能将知识活 学活用到生活中去,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反过来,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也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孔子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种观点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仍然值得肯定。以上几章是孔子对于教育、学习、待人接物方面的思考。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世说新语·言语》一则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论语· 为政篇第二(三) 》。 二、尝试初读 ( 一)初读 《世说新语·言语》一则 , 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 (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隶、诣、吏、仆、仲、奕、韪、人以其语( yǔ )语( yù )之、踧踖 (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 ( 四)师生拍手齐读 。 (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文白对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译文 : 孔文举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到他家去做客的人,都是那些才华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孔文举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和主人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文举回答说:“先祖仲尼和您的先人伯阳有师徒之份,所以我和您世代交好。”李元礼和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2. 素解文意。 点拨 :小小年纪的孔融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先祖孔子曾向老子李耳问道的故事,称自己和李元礼是世交,他的聪明机智让李元礼和满堂宾客都感到惊奇。古人说话,喜欢引证古代言论、事实或典籍。如果引用恰当,可以增强说服力,也能增添许多情趣,活跃气氛,如果能抓住两个人、物、事之间的类似点来比喻,则会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有时在一些应酬场合,如果比喻得体,就算没有多么深刻,也觉清新可喜。所以孔融说的这番话被认为是能言善辩。 链接: ①孔子一生曾两次拜访老子,老子比孔子大十多岁,也比孔子更早出名。据说老子自幼勤学好问,十三岁就超过了师傅商容并被荐去周太学深造,十六入朝为官,成就日日精进,声名远播。孔子这时在鲁也小有名气,招徒开坛,听说国都里有个大贤人老子,就带弟子南宫敬叔一起去拜见他。老子热情招待并教大道礼乐,孔子受益匪浅。 ②《孔融让梨》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文白对读。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译文 : 太中大夫陈韪来得迟,别人就把孔文举说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才华。”孔文举听后说:“我猜想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说得陈韪非常尴尬。 2. 素解文意。 链接: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行,不仅要求士人的言谈寓意深刻,见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辞简洁得当,声调要抑扬顿挫,举止挥洒自如。受此风影响,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别注重言辞风度的修养,悉心锤炼语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谈本领以保持身份。《世说新语·言语》所记的就是名士们在各种情形下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但一般都得体、巧妙,或哲理深刻,或意境高远,或讽而不露,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针见血,都很值得回味。 拓展: 在《世说新语·言语》的记载中,不光孔融聪明机智,善于言辞,他的儿子也很机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两则记录: (1)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译文:孔文举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文举白天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说:“偷来的,哪能行礼呢!” (2)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译文: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