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 古诗三首》课件 (10)
古诗三首 4 夜书所见 [ 宋 ] 叶绍翁 第三课时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助读资料 当堂检测 课堂拓展 《 夜书所见 》 作者:叶绍翁 叶绍翁: 南宋中期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品: 《 游园不值 》《 嘉兴界 》《 访隐者 》《 四朝闻见录 》 等。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1. 背诵课文。 2. 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重点) 3. 学习一组写秋景的古诗,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体会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 (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自读提示 旅客思乡之情。 【 夜书 】 【 萧萧 】 【 梧 】 【 客情 】 【 知 】 【 挑 】 【 促织 】 【 篱落 】 晚上写。 风声。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猜想。 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梧桐树。 读作“ tiǎo ” ,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篱笆。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送 来 书写指导: “辶”的捺要长;“关”下横稍长,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送 sòng 结构: 半包围 组词: 欢送 雪中送炭 造句: 妈妈给我送来了书包。 音序: S 部首: 辶 挑 逗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左边是“扌”不是“木”,“儿” 左右各有两笔,居中间位置。 挑 tiǎo 结构: 左右 组词: 挑开 挑拨离间 造句: 小明正在挑逗着小猫玩呢。 音序: T 部首: 扌 挑 tiǎo (挑促织) tiāo (挑选)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读一读 :小孩们精心挑( tiāo )选了两只看上去很勇猛的蟋蟀,用竹竿挑( tiǎo )逗它们斗起来,吸引了很多大人围观。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诗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 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夜书所见 [ 宋 ]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的前两句 :“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秋风的寒凉逼人,更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不如意。一“送”一“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梧叶摇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写出了秋意的清冷,表达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得凄凉之感。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后两句 :这两句描写了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作者的联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想起家乡得温馨美好。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得举动,巧妙地反衬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得思念之情。 《 夜书所见 》 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串珠问题 3 ) 《 夜书所见 》 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近处 夜书所见 思乡怀亲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远处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 夜书所见 》 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 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概念: 借景抒情(诗人写景物是为了把自己的想法、感情表达出来)是古诗的主要写法,由于古诗离我们的生活已经很遥远了,要想准确把握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作者写诗时的背景资料,会容易很多。 运用: 比如 《 赠刘景文 》 这首诗的情感把握,就要读一读刘景文、苏轼写诗的背景资料,才会把握得 准确。 借助资料理解古诗 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想象是我们写好作文的一种必备能力,读词语想画面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举例: 比如读古诗 《 山行 》“ 停车坐爱枫林晚”,看到“枫林”脑海中就出现这样的画面:秋天来了,一丝微凉的秋风拂过,有点丝丝的寒意!也带来漫天的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着飘飘而下。我看看这儿,看看那儿。突然,一片“火光”,不对,是一片片红云映入眼帘。我走近一看,原来不是火光也不是红云,而是一片枫树林,那枫树林格外动人,一层层、一段段、红的鲜艳、红的可爱 …… 衬着白云蓝天格外的艳丽,我心中不由发出感叹:我爱这如诗如画般的枫林之季! 练一练: 读古诗 《 夜书所见 》“ 萧萧梧叶送寒声”中“萧萧梧叶”会想到什么景象? 《 夜书所见 》 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在体会古诗感情的同时,我还学习了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的方法。 课堂小结 这三首诗都是写秋天的景物的,学完后我们组织一次“秋天的诗歌诵读会”吧!建议如下: 拓展延伸 1. 自己收集不少于 3 首写秋景的诗; 2. 先自己练习朗读,再读给家人听,听听他们的建议; 3. 做好朗诵的准备,形式多样:可以诗配画、可以表演 ( 跳舞、歌唱 ) 、也可以做成 PPT 配上音乐诵读 …… 和杜录事题红叶 【 唐 】 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思考: 背诵这首诗,借助资料思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 1. 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 从“冷”“凉”读出诗人要表达什么感情? 秋 夕 【 唐 】 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yíng píng 石径斜 ( ) 赠刘景文 ( ) 寒山 ( ) 挑促织 ( ) 橙 ( ) 黄橘 ( ) 绿 霜叶 ( ) hán shuāng 一、给加点字注音。 • • • • • • xié zèng tiǎo chéng jú • 1. 远上寒山石径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停车坐爱枫林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正是橙黄橘绿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上秋风动客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知有儿童挑促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秋时节的山。 因为。 橙子将黄,橘子犹绿。 挑动旅客思乡之情。 用细长的物件逗引蟋蟀。 二、解释加点的字或词。 • • • • • • • • • • •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