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科学复习第一篇生命科学综合测试卷
第一篇《生命科学》综合测试卷 [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图中初步消化蛋白质和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的器官分别是(B) ,(第1题)) A. ①和③ B. ④和⑥ C. ⑤和⑦ D. ②和③ 【解析】 初步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是胃,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图中④为胃,⑥为小肠。 2.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蒸腾作用强时韧皮部中的导管生理功能增强 B. “大树底下好乘凉”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C. 果农每年为果树修剪枝条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 D. 移栽树苗时,带土移植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 【解析】 蒸腾作用强时,输送水和无机盐的速度加快,但导管存在于木质部。果农每年修剪枝条,是为了将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更有效地集中到开花结果的枝条上,从而提高产量。带土移植是为了减少对根毛及幼根的损伤,提高移栽成活率。 3.利用孢子进行繁殖,并且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B)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解析】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但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 4.十二生肖是华夏先民图腾崇拜和早期天文学的结晶,让每个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属相,代表着全中国所有人的精神风貌。下列属于丑牛、巳蛇、酉鸡的共同特征的是(B) A. 体温恒定 B. 用肺呼吸 C. 胎生、哺乳 D. 卵生 【解析】 牛属于哺乳类,蛇属于爬行类,鸡属于鸟类,三者的共同特征是用肺呼吸。 5.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Ⅰ代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A) (第5题)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养料 D. 废物 【解析】 图中该物质在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含量上升,在组织处的毛细血管含量下降,可知该物质是氧气。 6.茉莉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如图是茉莉的一种繁殖方法,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B) ,(第6题)) A. 这种方法称为嫁接 B. 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 C. 繁殖出的植株性状差异很大 D. 这种繁殖方法常用于培育新品种 【解析】 图示的方法为扦插,属于无性繁殖,繁殖出的植株性状差异很小,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而培育新品种需要较多的变异性,因此该方法不能用于培育新品种。 7.如图是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第7题) A.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C. 血液通过③后,尿酸、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 D. 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解析】 ③是肾小球,血液通过肾小球进行滤过作用,使代谢废物减少,但氧气并没有消耗,所以仍然是动脉血。 8.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第8题)) A. 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C. 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 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解析】 由图中的信息易发现原始哺乳动物是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主动进化。变异都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才能生存下来;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不会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在内因方面,现在的原始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与古代的原始哺乳动物不完全相同,在外因方面,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原始哺乳动物进化时的自然条件不同,也就是说,现在不具备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的条件。 9.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表中各概念间关系与之相符的是(B) ,(第9题)) 选项 1 2 3 4 A 种 目 科 纲 B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C 昆虫 节肢动物 无脊椎动物 动物 D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 【解析】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错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属于动物界,C错误;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无从属关系,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也无从属关系,D错误。 10.同学们利用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俗语进行了下列解读,你不认同的是(B) A.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是遗传现象 B. “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 C. “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强调了韧皮部的重要性 D. “无心插柳柳成荫”是植物克隆,属于无性生殖 【解析】 “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描述的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结果。 11.下列实验操作与其目的对应错误的是(D) A. 使用显微镜时,选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获得明亮视野 B.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时,37 ℃水浴——模拟人体温度 C.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时,滴加碘液——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D. 制作临时装片,将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防止损坏盖玻片 【解析】 制作临时装片时,要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盖上,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12.下列关于“禁毒”“预防艾滋病”的认识正确的是(B) A. 吸食毒品对身体没有伤害,是一种时尚 B. 作为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拒绝不良诱惑 C. 艾滋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我们要与艾滋病患者隔离 D. 静脉注射毒品没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解析】 吸食毒品对人体有伤害;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静脉注射毒品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故选B。 13.据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C) A. 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 B. “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 “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 听到“喝水”声时,叶片气孔排出的气体中必定有水蒸气、CO2和O2 【解析】 树木“喝水”的部位指的是吸水的区域,应为根毛区;水分由根、茎、叶中的导管输送而不是筛管;土壤中的无机盐溶于水,随着水分的吸收而被植物吸收和运输;植物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听到树木“喝水”声时,说明正在吸水,此时也正在进行蒸腾作用,气孔必定正排出水蒸气,而此时如果无光,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14.一位同学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 A. 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因此不需要通过神经系统就能完成 B.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C. 松手是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就进行了 D. 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解析】 缩手反射是低级反射,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但是需要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 15.下列实验操作中,预期结果合理的是(B)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结果 A 将一根新鲜的萝卜条放入清水中 萝卜条质量变小 B 制成洋葱鳞片内表皮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低倍镜观察 可观察到植物细胞 C 用黑纸片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光照几小时后取下,脱色漂洗,往叶片上滴加碘液 照光处呈碘液的颜色,遮光处呈蓝色 D 解剖桃花雌蕊时,用刀片将子房纵切,并用放大镜观察 子房内能观察到种子 【解析】 A选项萝卜细胞吸水,萝卜条质量变大;C选项照光处呈蓝色,因为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色,遮光处呈碘液的颜色;D选项子房内能观察到胚珠,而非种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6.如图表示人的个体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第16题)) (1)丁由甲细胞发育而来,则甲细胞的名称是受精卵。 (2)由乙形成丙,细胞需要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的变化。 (3)甲到丁的过程,其同化作用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异化作用。 (4)丁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实现。 【解析】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系统构成人体,各系统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7.皮肤是人体重要的防卫屏障,也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第17题)) (1)如图是皮肤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2)生活中,意外烫伤会引起强烈的疼痛,随后就会出现“炎症反应”,白细胞聚集在伤口吞噬入侵的细菌,这种保护性生理功能属于人体的_非特异性免疫。 (3)当烫伤深度达到医学Ⅲ度时,病人反而感觉不到伤处的疼痛,这是因为真皮中的痛感神经末梢被破坏。 【解析】 (1)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皮肤最外面的表皮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属于上皮组织。 (2)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这种免疫功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皮肤内的真皮有感觉神经末梢,能感知冷、热、疼、触、压等感觉,当烫伤深度达到医学Ⅲ度时,病人的痛感反而不明显,原因是真皮中的痛感神经末梢被破坏。 18.茭白古代称“菰草”,如图甲所示。资料表明,菰草在生长过程中感染的黑粉菌能分泌生长素,导致菰草既不开花也不结果,反而形成了肥大的纺锤形肉质茎,这就是“茭白”。 (第18题) (1)菰草在古代被列为“稻、黍、稷、麦、粱、菰”六谷之一,用它的籽粒煮饭,既软又糯,香味扑鼻。菰草与水稻、小麦的形态和结构很相似,它们都属于单子叶(填“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 (2)黑粉菌是一种真菌,它分泌的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生长。 (3)茭农常采用分根方法进行繁殖,来扩大种植面积,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营养繁殖);由此获得的茭白,其基因和亲代(母本)完全相同。 (4)过晚收割的茭白,其内部因有大量的黑粉菌菌丝而出现黑点,如图乙所示,这些黑点可能是B(填字母)。 A. 种子 B. 孢子(囊) C. 花粉 【解析】 (1)菰草与水稻、小麦的种子一样,胚中均只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 (2)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的分裂、生长。 (3)根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利用分根方式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参与,故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遗传物质与上一代相比没有变化。 (4)黑粉菌属于真菌,真菌利用孢子繁殖,黑点是孢子囊。 19.花生被称为“长生果”,除了脂肪外,蛋白质含量也高,被誉为“植物肉”。它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的种皮有红色、黑色等。 ,(第19题)) (1)不同的花生种皮的颜色不同,这种生物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2)花生中的蛋白质主要在人体的④(填序号,下同)中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⑤。 【解析】 (1)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蛋白质在②胃内被初步消化,在④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氨基酸,被小肠壁上的毛细血管吸收后随着体循环由下腔静脉进入⑤右心房。 20.如图甲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0题)) (1)淀粉经过①过程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随着②过程的进行,健康人体内胰岛素(填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将增多,从而使血糖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2)图乙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结合图甲分析,下列生理活动过程中物质含量的变化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有Ⅰ、Ⅳ(填序号)。 Ⅰ. 血液流经肺部时B含量的变化 Ⅱ. 血液流经小肠时C含量的变化 Ⅲ. 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B含量的变化 Ⅳ. 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解析】 (1)胰岛素能降低人体中血糖含量。 (2)根据图甲,B物质是从血液进入肺泡,则B为CO2,CO2从血液扩散到肺泡,血液中CO2减少;C是淀粉的消化产物,即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入血液,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时,组织细胞产生的CO2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CO2含量会上升;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通过尿液排出而减少。因此能用图乙曲线表示的是Ⅰ、Ⅳ。 2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1题)) (1)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图中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者是鹰。 (2)图中未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3)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流入该生态系统,在“草→鼠→蛇→鹰”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组成生物体的碳、氮等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食物网共有7条食物链:①草→食草昆虫→食虫鸟→蛇→鹰;②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③草→鼠→蛇→鹰;④草→鼠→鹰;⑤草→鼠→狐→虎;⑥草→兔→狐→虎;⑦草→鹿→狐→虎。直接食物来源只有两种的消费者是鹰。 (2)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未表示出的是分解者。 (3)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组成生物体的碳、氮等基本化学元素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反复地出现和循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30分) 22.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编号 种子的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A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20 ℃ B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10 ℃ C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 20 ℃ D 50 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 20 ℃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A、C两组培养皿进行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 ℃)。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没有(填“没有”或“有”)影响。 【解析】 (1)A和B的唯一变量是温度。 (2)A和C的唯一变量是水分。 (3)A和D的唯一变量是空气。 (4)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将一组放在光照环境中,另一组放在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一致,若两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23.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适宜且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分别测得金鱼藻1分钟内放出的气泡数(如表)。 ,(第23题)) 灯与烧杯的距离/厘米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气泡数/个 18 15 10 8 6 4 2 0 (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是_改变灯离烧杯的距离。 (2)当灯与烧杯的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时,能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是灯与烧杯的距离越大,烧杯受到的光照强度越小。 【解析】 (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可以通过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来实现控制光照强度,距离越大,光照强度越小。 (2)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这是因为:灯与烧杯的距离越大,烧杯受到的光照强度越小。 24.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3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B、C,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二:同时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37_℃的水中,恒温水浴。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获取实验证据 【问题与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解析】 【实验设计】除探究因素不同外,应控制其他变量相同,所以C试管要加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37 ℃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所以将三支试管放在37 ℃的水中。 【问题与分析】当碘液或淀粉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后,就不会出现变蓝的现象。 四、解答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3分,共25分)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际微生物学界有一个科赫法则,主要包括:Ⅰ.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Ⅱ.要从宿主中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该微生物;Ⅲ.上述培养出的微生物接种到健康宿主中,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Ⅳ.从试验发病的宿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如果进行上述4个步骤,并得到确实的证明,就可以确认该微生物即为该病害的病原体。 材料二 沃伦和马歇尔猜想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引起胃溃疡的原因。为此,他们进行探究:①在100例胃溃疡患者中,都找到了幽门螺杆菌;②从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③无胃溃疡症状的马歇尔当众吞下从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出现胃溃疡症状,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恢复健康;④招募1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将从患胃溃疡病人中分离培养的幽门螺杆菌接种到部分志愿者,出现了胃溃疡症状。 (1)马歇尔用自己吞下幽门螺杆菌培养液,出现胃溃疡症状的行为,想证明科赫法则的第Ⅲ步骤,体现了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 (2)当时医学界有很多人都不认同马歇尔自己喝培养液的行为与观点。推测他们的理由是样本数量太少,结论不具有说服力,具有偶然性。 (3)要证明胃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是从接种后患胃溃疡的志愿者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最终,沃伦和马歇尔证明了胃溃疡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由此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析】 (1)科赫法则Ⅲ要求将培养出的微生物接种到健康宿主中并出现同样的疾病。马歇尔吞下幽门螺杆菌培养液,且出现胃溃疡症状,符合科赫法则的第Ⅲ步骤。 (2)马歇尔只利用自己做实验,样本数量太少。 (3)根据科赫法则Ⅳ,应该从接种幽门螺杆菌的患病志愿者体内重新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26.红萍是太空舱中提供O2和吸收CO2的一种水生植物。当初我国科研人员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建立了受控密闭试验舱并放置18.9米2的红萍立体培养装置,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多次的地面模拟实验。密闭舱全天保持稳定充足的光照强度,其他条件适宜。2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中生活,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舱内O2和CO2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sdo5((第26题))) (1)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组的密闭舱内生活着2名志愿者和18.9米2的红萍,则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该设置为生活着2名志愿者,没有培养红萍。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否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并说明理由。能,密闭舱内O2和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红萍产生的O2量约等于红萍和人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 【解析】 (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因此红萍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O2。 (2)实验是为了研究与人共存情况下红萍的供氧能力,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红萍,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根据实验组的设置,对照组的密闭舱内应生活2名志愿者,没有培养红萍。 (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密闭舱内O2和C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红萍产生的O2量约等于红萍和人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因此密闭舱内18.9米2红萍产生的O2能满足2名志愿者的呼吸消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