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20.07 测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注意: 1.所有选择题在问卷星中作答。 2.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作文写在稿纸上。考试结束后,依照要求将答题纸和稿纸拍照(要求详见PPT中说明),并将照片粘贴在PPT的指定位置上。PPT需要重命名(考号+姓名),最后上交老师。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小题,共7分。 ①纵观中国古代的这场“盖天说”和“浑天说”的旷世学术之争【注】,我们发现,古人在这场争论中,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比如,古人一直认为天地是由阴阳二气生成的,从这个观念出发,如果承认这一前提,就得承认盖天说是正确的,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这样所推出的,必然是盖天说所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但古人在争论中,并不以阴阳学说作为判断依据,他们所关注的,是究竟哪种学说更符合观测结果。对此,南北朝时期著名科学家祖暅的一段话可作代表: “自古论天者多矣,而群氏纠纷,至相非毁。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征。(《隋书·天文志》)” 祖暅比较了浑盖双方的差异,在查阅典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天文观测,并使用仪器进行校验,发现浑天说更符合实际,这才得出了浑天说可信这一结论。浑盖之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视实际校验的这种做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个优秀传统。这一传统与希腊天文学的某些特点有明显的不同。 ② 除了不以先验的哲学信念为依据判断是非之外,浑盖之争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完全符合学术发展规律。政治和宗教等非学术因素没有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南北朝时,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盖天说。对于他的主张,天文学家中不以为然者大有人在,但梁武帝并未采用暴力手段迫害那些不相信盖天说者。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与浑天说亦不一致,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以佛教学说为依据,强行要求人们放弃自己所信奉的字宙结构学说的事例。宗教因素没有成为裁决浑盖是非的依据,也没有人因为信奉某种宇宙理论而受到政治或宗教上的迫害。这些,无疑都是浑盖之争中值得肯定的地方。 ③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贯串于这个时期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之中,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例如,被后人奉为中国古代历法的圭臬的《太初历》,是浑盖之争的直接产物;又如,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儿辩日”问题,是在浑盖之争过程中得到了合理的解答;再如,在中国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以及相关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更如,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是为了解决浑盖之争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得以实施的;还如,中国天文仪器的发展,亦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这表明浑盖之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等特点,它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浑盖之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学术论争之一,将永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史册。 (节选自《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关增建 略有改动) 【注】:盖天说: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像一个圆锅盖在大地之上。天在上,地在下,天圆地方。浑天说: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认为天是一个圆球,把地包在球中,圆球不停转动。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因为阳气轻清,阴气重浊,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所以“盖天说”中“天在上,地在下”的说法是正确的。 B.隋朝的科学家依据实地天文观测,“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得到了“浑天说”可信的结论。 C.政治与宗教也会存在各自主张的宇宙结构模式,但并没有出现这些非学术因素介入“浑盖之争”中的情况。 D.“勾股定理”这类著名的测高望远之术,是在浑盖之争中为发展天文测算方法而形成的。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合理的一项是(2分) A.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在研究宇宙时,极为重视实际校验。这一传统在希腊天文学研究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B.南朝的梁武帝偏爱盖天说,曾集合群臣,公开宣讲。这一举动给当时的天文学家带来巨大的影响,使得一些科学研究以盖天说为依据。 C.“浑盖之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和重要成就的获得。比如:《太初历》的制订;张衡浑天仪的发明;唐代的天文大地的测量等等。 D.像“浑盖之争”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在世界文明史上也不多见,因此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 3.阅读节选文段,概括在“浑盖之争”中,古人秉持的原则有哪些?透过“浑盖之争”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怎样的科学传统?(3分) 二、文言基础知识,共计5小题,共10分。 4.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晒笑 千乘(shèng) 珠砾 剽(piáo)掠 B.草芥 沂(yí)水 锱珠 暴(bào)霜露 C.谗言 喟(kuì)然 逦迤 囷囷(qūn)焉 D.殆尽 赂(lù)秦 娇固 直栏横槛(kǎn)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舍瑟而作 作:起身,站起来 B.始速祸焉 速:加快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确定 D.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吾与点也 B.杳不知其所之也 燕赵之收藏 C.且知方也 方六七十 D.如或知尔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因之以饥馑 B.韩魏之经营 C.思厥先祖父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8.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蜀山兀,阿房出 D.秦人不暇自哀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张九成,字子韶,其先开封人,徙居钱塘。游京师,从杨时学。绍兴二年,上将策进士,诏考官,直言者置高等。九成对策略曰:“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愿陛下以刚大为心,无以忧惊自沮。臣观金人有必亡之势,中国有必兴之理。夫好战必亡,失其故俗必亡,人心不服必亡,金皆有焉。刘豫背叛君亲,委身夷狄,黠雏经营,有同儿戏,何足虑哉。前世中兴之主,大抵以刚德为尚。去谗节欲,远佞防奸,皆中兴之本也。今闾巷之人皆知有父兄妻子之乐,陛下贵为天子,可不思所以还二圣之车乎?”擢置首选。杨时遗九成书曰:“廷对自中兴以来未之有,非刚大之气,不为得丧回屈,不能为也。” 赵鼎荐于朝,遂以太常博士召。既至,改著作佐郎,迁著作郎。未几,召除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法寺以大辟①成案上,九成阅始末得其情,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朝论欲以平反为赏,九成曰:“职在详刑,可邀赏乎?”辞之。 金人议和,九成谓赵鼎曰:“金实厌兵,而张虚声以撼中国。”因言十事,彼诚能从吾所言,则与之和,使权在朝廷。秦桧诱之曰:“且成桧此事。”九成曰:“九成胡为异议,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桧曰:“立朝须优游委曲。”九成曰:“未有枉己而能直人。”上问以和议,九成曰:“敌情多诈,不可不察。” 因在经筵言西汉灾异事,桧甚恶之,谪守邵州。既至,仓库虚乏,僚属请督酒租宿负、苗绢未输者,九成曰:“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是岁,赋入更先他时。中丞何铸言其矫伪欺俗,倾附赵鼎,落职。 丁父忧,既免丧,秦桧取旨,上曰:“自古朋党畏人主知之,此人独无所畏,可与宫观。”先是,径山僧宗杲善谈禅理,从游者众,九成时往来其间。桧恐其议己,令司谏詹大方论其与宗杲谤讪朝政,谪居南安军。在南安十四年,每执书就明,倚立庭砖,岁久双趺②隐然。广帅致籝金③,九成曰:“吾何敢苟取。”悉归之。桧死,起知温州。户部遣吏督军粮,民苦之,九成移书痛陈其弊,户部持之,九成即丐祠归。数月,病卒。宝庆初,特赠太师,封崇国公,谥文忠。 (取材于《宋史·张九成传》) 【注】①大辟:死刑。②趺:这里指脚印。③籝金:泛指财富。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杨时遗九成书曰 遗:给 B.召除宗正少卿 除:任命,授职 C.金实厌兵 厌:满足 D.每执书就明 就:到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祸乱之作,天所以开圣人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皆中兴之本也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C.遂以太常博士召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因言十事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因请覆实,囚果诬服者 于是要求重新核实,囚犯果然是被诬陷服罪的 B.职在详刑,可邀赏乎 我的职责就是审慎地断狱、用刑,能要求奖赏吗 C.特不可轻易以苟安耳 特别不能轻率行事而苟且偷安。 D.纵未能惠民,其敢困民耶 纵然不能使人民得到好处,怎敢困扰人民呢 12.下列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朝廷策试进士,张九成慷慨陈词,直言不讳,透析宋金形势,因得考官赏识,选为廷试第一。 B.金人求和,秦桧劝诱张九成支持和议,张九成严辞拒绝,并在朝堂上劝谏皇上要明察敌情。 C.被贬邵州期间,张九成发现仓库空虚,便督促缴纳各种赋税,使得当年政府税收早于往年。 D.在谪居南安的十四年里,张九成静心读书,常常通宵达旦,并且依然保持着清廉自爱的本性。 1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2分) 未有枉己而能直人。 四、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4.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①长桥卧波,_____?______,不霁何虹? ②_____,_______,舍瑟而作,对曰:“_______。”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 ④_______,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⑤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锄 李锐 ①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②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③“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④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⑤“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⑥六安爷已经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⑦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⑧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⑨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的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⑩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⑪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⑫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晬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⑬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⑭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15.下列关于题目“锄”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锄是一种农具,刘安爷用它锄地翻土,饱含着六安爷对庄稼和土地的热爱。 B.锄是一种劳作行为,文中六安爷最后一次给百亩园锄地,锄喻示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C.西湾村的人用锄头在百亩园这片地上耕种了千百年,锄象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 D.因为百亩园将变成焦炭厂,锄在文中是一个将不再频繁使用的农具,其中凝聚着作者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批判。 16.文章开头写村里人对于六安爷去百亩园锄地不理解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 17.第9段和14段都描写了禾苗生长的景象,请简要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4分) 18.结合文中相关情节,概括分析六安爷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6分。 19.“环境造就人”是指出身地位、家世背景、生活处境等因素会对人的性格形成影响。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把握人物形象时,应该关注人物所处的“环境”。请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这几个人物形象中选择一个,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谈谈环境对该人物性格的影响。 七、语言连贯。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0.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______,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_______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______物种中那些最为______的后代。 A.方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B.方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C.趋向 多种多样 保存 歧异 D.趋向 各种各样 保留 歧义 21.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是(2分) A.经过调查研究,学生会写出了一份详细的关于食堂服务质量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不少改进的意见。现在,他们正责成学校领导进行研究落实。 B.刘潇邀请他的导师王教授去看歌剧,王教授说:我对歌剧的喜好一般,你既然肯赏光,那我就去吧。 C.由于本人的疏忽,日前不慎遗失了支票簿,承蒙你及时送回,我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专程前来致谢,你在家中等候。 D.尊敬的毕淑敏女士,我是您的书迷,有幸购买了您很多本散文集,至今珍藏于家中。我觉得您的文章充满生命的智慧,读来受益匪浅。 八、作文(40分) 2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里的“根本”是指植物的根。根,常常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请以“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故事,情节有波澜;②运用多种叙述和描写的手段,描述情景,刻画人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