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同步练习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马克思说,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没有物质,人类将不能生存。 这里的物质应当指( ) A.营养物质 B.空气 C.水 D.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2.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肉动物 4.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5.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 B.铁皮生锈 C.雨后春笋 D.葵花向阳 6.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7.观察下图,葵花朵朵向太阳,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明( ) A.葵花受阳光限制,粮食受水的限制 B.葵花仅仅需要阳光,粮食仅仅需要水 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阳光,也需要水 D.阳光.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8.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9.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热时人会出汗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 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中的鲤鱼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泰山林区 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2.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鼠妇如图所示。他 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 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 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3.在没有使用 DDT 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有 DDT 存在,企鹅体 内的 DDT 是通过( ) A.气候的变化引起的 B.食物链积累的 C.鸟类的迁徙带来的 D.鱼类的洄游带来的 14.在测量裸地.草地.灌丛温度的过程中,下列哪些数据能够横比 ( ) A.裸地的早上湿度和草地的中午湿度 B.草地的早、中、晚湿度 C.裸地的早晚湿度和草地的晚、早湿度 D.裸地的中、晚湿度和灌丛的中、晚湿度 1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 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B.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C.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D.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不稳定的成分是( ) A.高大乔木 B.低矮灌木 C.细菌.真菌 D.大型动物 17.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本身的呼吸作用 C.各种草食性动物 D.各种肉食性动物 18.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 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9.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 原因( )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在大量的气孔 20.2003 年 10 月 15 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 5 号”飞 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A.食物、氧气、水 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C.食物、氧气、水、香烟 D.食物、饮料、啤酒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人出汗、呼气和排尿,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2.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生态系统,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 生 态系统。 3.在进一步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时,若提出的问题是“潮湿 环境会影响鼠妇生活吗”,那么该实验中就应当使设计两种环境中除 以外, 、 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在这个 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 。 4.生物 圈是 指地 球上 适合 生存 的地 方。 它的 范围包 括 、 和 。 5.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 、 、 、 。 6.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 内, 与 所形成 的统一的整体。在生态系统中, 是生产者,能通过 制造有机物; 是消费者, 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以 为 食; 是分解者;这三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 部分。 7.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 DDT 的浓度为 0.00005ppm(注:DDT 降 解极慢),检测发现湖泊中生存的 A.B.C.D.E 五种生物体内均含 有不同浓度的 DDT,结果如下表: 受检生物 A B C D E DDT 的浓度 (ppm) 0.005 5.0 0.5 75.5 0.04 请根据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 确表示出来: 。 8.进入秋冬季我们很少能看见蛇.青蛙等动物,它们都进入了昏睡 状态,这种现象叫 ,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9.在沙漠里限制生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 。 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在裸地测量三次后求平均 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三、识图分析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 者。 ②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 , 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 ③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 这样就形成了 。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它们相 互关联,形成 。 ④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 ⑤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 ⑥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 ,对 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 。 四、材料分析(共 10 分) 1.金钱豹常常隐伏于大树上,藏在浓密的叶荫之下。它身上有许多 环状斑纹,很像古钱币。它身上这种特殊的体色和形态是怎么形成 的?(2 分) 2.植物世界中,数地衣的生命力最顽强。据试验,地衣在零下 273 摄氏度的低温下还能生长,在真空条件下放置 6 年还保持活力,在比 沸水温度高一倍的温度下也能生存。因此无论沙漠.南极.北极,甚 至在大海龟的背上它都能生长。地衣为什么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人 们经过长期研究,终于找到了“迷底”。原来地衣不是一种单纯的植 物,它是由两类生物“合伙” 组成,一类是真菌,另一类是藻类。 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物的本领很大,藻类具有叶绿素,它以真菌吸收 的水分.无机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原料,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制成养料,与真菌共同享受。这种紧密的合作,就是地衣有如此顽强 生命力的秘密。 (1)地衣是由 和 组成的。(4 分) (2)“地衣”所体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什么关系 (2 分) ?生物之间还有哪些关系?请举例(2 分)。 五、尝试探究(8 分) 桃花鱼为腔肠动物门水螅纲的一个小类群,栖息于淡水中,因其 形状酷似桃花而得名,其中文名是桃花水母。生长于三峡库区姊归县 归州镇鸭子滩的桃花水母是极为稀有的物种,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 观赏价值。随着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临近,桃花水母的栖息地将沉入 江底,桃花水母将失去生存的空间。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我们要采 取措施进行保护。在制定保护桃花水母的行动方案之前,你需要先进 行广泛的调查。那么你打算怎样去做这个调查呢? 我的调查目的: 。 我的调查对象: 。 我的调查范围: 。 我的调查方案: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D 2.D 3.A 4.B 5.C 6.D 7.A 8.D 9.D 10.D 11.A 12.B 13.B 14.D 15.D 16.D 17.A 18.D 19.D 20.B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30 分) 1.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森林 湿地 3.湿度 光照 温度 湿度 4.生物 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5.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地域 生物 环境 植物 光合作用 动物 植物 细菌. 真菌 生物部分 7.A→E→C→B→D 8.冬眠 适应 9.水 10.减少误差 三、识图分析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①非生物 分解 ②多 多 ③吃与被吃 食物链 5 食物网 ④草→鼠→蛇→鹰 ⑤增多 ⑥蛇.狐.鹰.草 兔 四、材料分析(共 10 分) 1.(2 分)金钱豹的这种体色和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是它适 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2.真菌(2 分);藻类(2 分) 共生关系(2 分); 生物之间还有竞争 关系(1 分),如水稻与稗草(1 分),(生物之间除以上两种关系还有其 他关系如捕食.合作等只要答对并正确举例同样给分)。 五、尝试探究(8 分) 目的:了解桃花水母的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及如何保护桃 花水母。 对象:桃花水母 范围:网上.书籍资料.询问老师和家长.实地考查。 方案:查资料归纳整理,最后制订方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