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全国I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百师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一轮复习联考卷(四)(全国I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百师联盟 2021 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全国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以《人民文学》扬起“非虚构写作”旗帜为起点,“非虚构写作”已走过 10 年的文 学历程。无论概念界定、外延厘析,还是创作实践、批评研究,当下的“非虚构写作”都略 显混乱。那么,“非虚构”应如何“写作”? 首先,应摆正“非虚构”与“写作”的主次关系。“非虚构”在中国作为一个概念或范 畴的提出,有深刻的社会肌理与复杂的文学内因。一是对“后先锋时代”虚构文学个人化创 作现状的反拨;二是对以报告文学、纪实文学日渐偏离“非虛构”轨道而陷入单一化、模式 化与体制化窠臼的匡扶;三是对“底层叙事”日渐显露的表象化、类型化与客体化苦难书写 弊病的矫正;四是对消费主义和娱乐化书写而引发的仿真化、虚幻化与符号化乌托邦图景的 反正。 “非虚构写作”鼓励作家深入现实,以亲历性、反思性与在场性姿态直视虚构文学面临 的困境,打破传统文学秩序,使我们从个人到社会、从现实到历史、从微小到宏大等各种关 切和经验在文学书写中得以呈现。可见,文学书写是内核与目的,而“非虚构”仅是手段或 路径。 其次,应凸显“写作”与虚构、想象间的应然关系。“非虚构写作”在根底上仍体现为 一种文学创作,无论其表现出怎样的具体现实的真实,这种真实都应是文学的真实。而这恰 是在立足于“非虚构”的现实事件基础上,并通过虚构、想象等艺术手法超越这种基础后呈 现的。即作为文学的“非虚构写作”与虚构、想象之间并不对立,而是共同创造出了丰富的 文学世界。 - 2 - “非虚构写作”在文学真实的呈现上不仅不反虚构,反而需借助虚构与想象来深化真实。 因为虚构是对真实生活的高度提炼,是艺术想象的产物。想象是依凭记忆对大脑储存的材料 进行加工而产生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只要不是漫无边际不合逻辑的杜撰、编造与无根无由、 不合情理的空想、幻想,其对文学真实的呈现都是有益和必要的。虚构与想象可使现实的琐 碎、芜杂精细化,条理化,抽象的情感、意志与体验形象化,具象化,从而渲染情感,强化 主题,呈现文学的真实性。 遗憾的是,从“非虚构写作”的创作实践看,大多创作主体停留于记录者、观察者层面, 使作品徘徊在“反”虚构层次。因排斥虚构与想象而将其与“非虚构”对立,致使这些“非 虚构”文本无法与新闻写作、口述实录和社会调查等类型的“非虚构写作”区别开来,虽说 最大限度地呈现了真实,但却丧失了鲜活的艺术意蕴与美学张力。 最后,应厘清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逻辑关联。“非虚构写作”追求的是艺术真实而非 现实真实。实际创作中,无论是关于现实的描摹还是历史的记录,不管作者如何客观冷峻与 零度叙事,都不可避免地掺杂个人想象、情感、认知,甚至是兴趣与爱憎。加之作者的出身、 立场与态度及所处历史时代和社会氛围等因素,又会在创作中隐匿着某种“虚构性”的因子 或回避某种情形以达到特定目的。 “非虚构写作”要将人物性格、情感表达及创作主体的个性才华作为艺术追求,在最大 限度地立足叙述真实、情感真实与历史真实等基础上呈现艺术真实。如此,“非虚构写作” 方可重新激活文学艺术与大众生活的关联,展露时代凡俗质感和个体生命气息,将易被遗忘、 遮蔽的日常瞬间及其潜藏的可能,通过作者亲历亲验的在场性书写予以呈现。 (摘编自高春民文章《非虚构写作:以审美创作反映现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虚构写作”通过虚构、想象创造文学世界,超越了现实基础,艺术地表现了真实。 B. 想象是对大脑存储的加工,虚构是对真实的提炼,二者对“非虚构写作”的作用不同。 C. “非虚构”文本呈现真实,这点与新闻、口述实录等不同,它有艺术意蕴和美学张力。 D. “非虚构写作”实践中,因作品停留在“反”虚构层次,所以作家只是记录、观察者。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分析“非虚构”概念在中国的提出时,采用了并列结构阐述其产生的原因。 B. 文章采用对比手法论证“非虚构”与“写作”的主次关系,体现了先破后立的原则。 C. 文章在论证“虚构”与“想象”的关系时,层层深入,既有理论分析又有现实反思。 D. 文章紧扣“非虚构写作”,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总分结合。 - 3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非虚构”与“写作”的关系中,“写作”为主,“非虚构”为辅,“非虚构”仅仅是 文学书写的手段。 B. 作家只要深入现实,打破传统,在写作时呈现出各种关切和经验,就能实现“非虚构写作”。 C. 在实际创作中,作品反映的“真实”,都带有作者的个体化和主观化倾向,这是艺术的真 实。 D. “非虛构写作”对激活文艺与大众关联,展露时代和个体特质、呈现被遗忘日常等意义重 大。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二者对‘非虚构写作’的作用不同”错误,根据文本“‘非虚构写作’在文学真实的呈现 上不仅不反虚构,反而需借助虚构与想象来深化真实”和“虚构与想象可使现实的琐碎、芜 杂精细化,条理化,抽象的情感、意志与体验形象化、具象化,从而渲染情感,强化主题, 呈现文学的真实性”可知,二者对“非虚构写作”的作用相同。 C.“这点与新闻、口述实录等不同”错误,原文“致使这些‘非虚构’文本无法与新闻写作、 口述实录和社会调查等类型的‘非虚构写作’区别开来”,因此,在呈现真实上,“非虚构” 文本和“新闻、口述实录等”相同。 D.“因作品停留在‘反’虚构层次,所以作家只是记录、观察者”错误,因果倒置,原文为“遗 憾的是,从‘非虚构写作’的创作实践看,大多创作主体停留于记录者、观察者层面,使作 品徘徊在‘反’虚构层次”。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对比”错误,原文并无对比,“先破后立”错误,没有“破”。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只……就”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实现“非虚构写作”有很多条件,这只是其中之一,比 - 4 - 如要实现“非虚构写作”还要摆正“非虚构”与“写作”的关系,借助想象和虚构等。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 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民法典共 7 编 1260 条、10 万多字,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 复杂的一部法律。编纂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 中具有划时代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立法更加系统集成,促进制度体系更加科学严密、更有 效率活力。 (摘编自《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21 日) 材料二 记者 2020 年 9 月 5 日从清华大学法学院获悉,4 日下午,“明理讲坛•民法典的实施系列 讲座”第一讲成功举办,该讲座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邀请著名法 学家,从中观制度和微观规则层面对民法典做出阐释,并以在线会议和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 众开放。首场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以“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亮点与适用”为 题进行讲授。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表示,本次系列讲座既响应“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 育”的要求,也是在民法典颁布数月后进行的冷静思考;既是同学们在疫情之后迎来新学期 的“入学教育”,更是清华大学法学院为同学们提供的“开学第一课”。 (摘编自《清华大学法学院推出<明理讲坛·民法典的实施系列讲座>》,“新华网北京频 道”2020 年 9 月 5 日) 材料三 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围绕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实施好民法典提出的五个“加强”,重点从宣传教育、民事立法、民法典执法、司法 普法等方面入手,确保民法典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及时修改民事法律保证民法典的统一性。我国采取的是先制定 单行法、后制定民法典的思路,民法典的出台,使原来制定的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等单 - 5 - 行法同时废止。有些规范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要依据“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 的原则,及时修正和废止。 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要保障民法典的实施。“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不只是调 整民事主体关系的法律,也是行政机关执法的重要尺度,各级司法机关必须依照民法典进行 民事审判活动,公正司法提高审判水平和效率。各级司法机关要完善民事司法解释,使之同 民法典及有关规范的精神相一致。加强重点领域民事审判和督导工作,加强民事检察工作。 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要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广“泛开展民法 典普法工作,要通过社区、工作单位、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渠道的持续宣传,让大家了 解民法典、遵循民法典、运用民法典,形成全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人民群众只 有掌握民法的基本制度,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合法权益。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尤 其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将民法典基本知识带进课堂书本,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摘编自《多措并举确保民法典得到有效贯彻实施》,“人民网理论频道”2020 年 6 月 18 日) 4. 下列不属于民法典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项是( ) A. 民法典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中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深远的 历史意义。 B. 民法典的编纂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 的先河。 C.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民法典条文最多,共 1260 条;体量最大,10 万多字;编章结构也最 为复杂。 D. 民法典宣传途径多种多样,清华大学法学院以在线会议和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解读具有 开创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华大学法学院组织的系列讲座从中观制度和微观规则层面对民法典做出阐释,是专业学 者进行冷静思考的结果。 B. 全民学法、守法、用法,了解、遵循、运用民法典,要想更好的保证自身合法权益,就需 要掌握民法的基本制度。 C. 材料三引用“徒法不足以自行”来证明只是由民法典来调整民事主体关系还远远不够,需 要其他法律协同发挥作用。 D. 民法典和相关单行法并非并行不悖,有的单行法在民法典颁布时同步废止,有的则要及时 修正,以保持一致性。 - 6 - 6. 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请结合文本分析,如何促进民法典更好地实施? 【答案】4. D 5. C 6. ①及时修改相关民事法律,保证民法典的统-性。②各级司法机关应提高执法、司法水平。 ③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持续宣传,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D.“清华大学法学院以在线会议和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解读具有开创性”,错误,无中生有, 原文“该讲座由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邀请著名法学家,从中观制度 和微观规则层面对民法典做出阐释,并以在线会议和直播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开放”,并未提 及“开创性”。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C.“证明只是由民法典来调整民事主体关系还远远不够,需要其他法律协同发挥作用”,错误, 材料三引用“徒法不足以自行”是用来证明民法典的有效施行还需要提升执法和司法水平。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题干“民法典的生命在于实施”,再根据每则材料的标题,材料三标题为“多措并举确 保民法典得到有效贯彻实施”,因此判断答案在材料三,对材料三进行细读,最后筛选整合 答案。 根据材料三第二段“加强民事立法相关工作要及时修改民事法律保证民法典的统一性”,说 明要修改民事法律来保证统一性;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要保障民法典的实施”“各级司法机关必须依 照民法典进行民事审判活动,公正司法提高审判水平和效率”,说明各级司法机关要加强民 法典执法司法活动,提高执法、司法水平; 根据材料三第四段“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要增强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 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说明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 7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书 李世袭 喇叭筒子也不怕把人的耳朵给震聋了,扯足了劲儿嚷嚷着:“宽叔,你上师大的儿子又 来信了,拿信来呀!”宽叔却不着急,稳稳地坐在家里。让他多喊一会儿吧,要知道,我娃 可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啊! 快晌午了,才见宽叔踱着步,去大队部拿那封家书。管广播的侯仔冲他一笑:“宽叔, 你好福气。”宽叔心里得意,嘴上却说:“有啥福气,你以为供个大学生容易,我都要砸锅 卖铁了!”说着,就找他的信。宽叔虽然斗大的字不识一筐,但自己的名字还是会认会写的。 领粮食补贴啥的时候,宽叔都是自己签字,这也是他的骄傲之一。找到自己的信,宽叔发现 还有一封信上的字和自己这一封差不多,都跟画画似的,便伸手又去拿。侯仔忙拦住他:“宽 叔,这可不是写给你的。”宽叔踱出大队,便急急地往回走,心想,燕子那丫头也该放学了, 我得赶紧让她念给我和她娘听。 燕子已经回来了,正在厨房里给宽婶打下手。桌子上已经放了两碟菜,就差主食了。宽 叔朝厨房喊一嗓子:“燕子她娘,娃来信了!燕子,快来念念。”燕子从厨房里飞出来,接 过信,小心地拆开,抽出薄薄的一张纸。宽婶在围裙上擦擦手,坐在宽叔身边。 “燕子:见信后速寄 100 元购书用。”燕子一字一顿地念出来,脸上的喜悦变成了迷惑。 宽叔有些不高兴:“完了?”燕子小声回答:“完了。”宽叔便不再说话,拿起烟袋锅呱嗒 呱嗒地抽起来。宽婶自己在那嘀咕:“我娃不会这样啊!上回来信不是有好几张吗?问这问 那的。”又转向宽叔:“上次咱回信,你不是还给他讲,刨土坷垃最容易,做学问最难吗? 他可能念书太忙,没工夫多说话。再说我娃要钱不也是买书吗?”宽叔鼻孔里喷出长长的两 股烟,脸上也生动了些:“嗯,先吃饭,要不就凉了。” “宽叔,宽叔,您的信。”一个比燕子大几岁的姑娘跑到宽叔家,还没喘匀气就连忙说 道。宽叔出来一看,是娃原来的同学,现在村小学的教员,连忙迎进来。教员把手里的几张 纸递过来说:“宽叔,您的信。”宽叔接过信看了一眼,递给燕子,疑惑地问教员:“这咋 回事?”教员说:“刚才我去村委会拿信,打开一看,是大鹏写给家里的。我估计是他一马 虎,装错了,所以就赶紧送了过来。” 经教员这么一说,宽叔回过神来:“燕子,把咱家那封信拿来,让教员看看。”教员看 看这张薄纸:“对,这才是写给我的。”宽叔问:“那他咋写的是燕子?”教员脸一红:“宽 - 8 - 叔,您忘了,我小名不也是叫燕子吗?前些日子我写信给他,让他帮我买自学考试的书,现 在估计是找到了。”宽婶禁不住问上一句:“那他给你写信,咋就跟拍电报一样?” 教员脸 又一红:“我也不知道。说完扭头就跑了。宽叔宽婶互看了一眼,不知什么意思,只有燕子 在那偷着乐。 “爹、娘、燕子:见信好”,燕子开始念起教员送来的这封信,“爹还是老抽旱烟吗? 旱烟劲儿太大,以后劝爹少抽点。实在想抽了,让爹买几盒纸烟,那烟劲小点。爹要多保重 身体。娘在家又养猪又养鸡,千万别太累着自己了。我好想吃娘做的饭,不过还有几个月我 才能回去。我打算放假了,先在学校那边找点活干,好挣点钱给爹、娘和小妹买些礼物。妹 妹学习还好吧?……”燕子念不下去了,跑到门外抹眼泪。 宽婶双手在围裙上搓来搓去:“我娃本就是个好娃哩。他跟我说过,毕业了要回来教书 呢。”宽叔握握宽婶的手,笑笑说:“这娃呀!” 却再也说不出话来。又挖了一锅烟,才抽 了两口,想起娃信上的话来,觉得这烟的确不如以前那么好抽了,有点呛人。这不,眼泪都 给呛出来了。宽叔把烟灭了,擦擦眼泪,又喊屋外的闺女:“燕子,进屋吃饭啦。”说完, 夹一口菜放到嘴里, 虽然凉了,却觉得别有滋味。宽婶赶忙劝住他:“娃说什么来着?越大 越不会照顾自己了,给你热热去。”宽叔又笑笑,眼泪又被那已经灭了的烟呛了出来。 (摘编自《语文报教师版》2018 年第 24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喇叭筒子”“粮食补贴”“刨土坷垃”等方言土语的运用,使得小说具有了浓 郁的乡村特点,将读者领入一段历史之中。 B. 宽叔不急着去大队部拿信,不仅因为他家儿子是村里面第一个大学生,他想让全村人多听 几遍,还因为能念信的女儿那时没有放学。 C. “宽叔发现还有一封信上的字和自己这一封差不多,都跟画画似的”这一情节的设置,为 后文中教员燕子跑来换信做了必要的铺垫。 D. 小说在构思上主要运用了“误会法”,通过燕子首次读信、教员换信、燕子再读信,塑造 了宽叔等人和未露面的宽叔儿子的生动形象。 8. 小说运用了多种方式描写宽叔的心理,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方式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9. 作者曾谈起小说的创作缘起是他看到一篇文章写某大学生寄家书回去就一个“钱”字。请 据此简要揣摩本小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答案】7. A 8. ①如“让他多喊一会儿吧,要知道,我娃可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啊!”, 是宽叔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宽叔自得的心理。②如“宽叔踱出大队,便急急地往回走”,是 - 9 - 用动作暗示心理,表现了宽叔急切想知道信中内容的心理。③如“这娃呀!”,是用语言暗 示心理,表现了宽叔对儿子赞许的心理。 9. ①在情节设置上与家书只写一个“钱”字形成相似、反转进而形成对比。②通过对家书故事 的讲述,表现大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小妹、自尊自强、立志投身家乡建设的优秀品质。③宣 扬亲密、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A. “‘粮食补贴’……等方言土语的运用”,错误,“粮食补贴”不属于“方言土语”。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多种方式描写宽叔的心理”,因此先找出“宽叔的心理”的句子,然后细读, 探究是如何描写的。 “宽叔却不着急,稳稳地坐在家里。让他多喊一会儿吧,要知道,我娃可是村里第一个大学 生啊”,描写内心的独白,交代了“我娃”是第一个大学生的身份,表明内心骄傲的心理; “宽叔踱出大队,便急急地往回走,心想,燕子那丫头也该放学了,我得赶紧让她念给我和 她娘听”,这是宽叔拿完信回家时的动作描写,通过“踱”“急急地”表明了此时焦急的心 理,想赶紧回去让燕子读书信; “宽婶双手在围裙上搓来搓去:‘我娃本就是个好娃哩。他跟我说过,毕业了要回来教书呢。’ 宽叔握握宽婶的手,笑笑说:‘这娃呀!’ 却再也说不出话来”,这一情境下,通过语言描 写,写出了认可自己孩子的想法,对他将来想回来教书这一想法的赞许。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读者、主题等角度入手。 从情节上来看,作者看到的“钱”这一书信,内容简短,目的过于赤裸。而本文中刚开始看 到的书信也非常的短,和“钱”这一书信相似,而后看到大学生的带有温情的长篇书信,和 “钱”这一书信相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人物上来看,大学生在信中对父母的嘘寒问暖以及毕业后想回来教书等,都表明了大学生 的优秀品质; - 10 - 从主题上来看,从文中可以感受到宽叔家的家庭氛围比较的和睦,因此本文赞扬了像宽叔家 这样的亲密和谐的家庭关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正域,字美命,江夏人。万历十一年进士。与修撰唐文献同为皇长子讲官。每讲毕, 诸内侍出相揖,惟二人不交一言。出为南京祭酒。诸生纳赀许充贡,正城奏罢之。李成梁孙 以都督就婚魏国徐弘基家,骑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执而抶之。李氏苍头..数十人蹋邸门,弘 基亦至。正域曰:“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 耳学录非扶都督也”令交相谢而罢。三十一年夏,庙飨,会日食,正域言:“《礼》,当祭日 食,牲未杀,则废。朔旦宜专救日,诘朝享庙。”从之。初,正城之入馆也,沈一贯为教习 师。后服阕授编修。不执弟子礼,一贯不能无望。至是,一贯为首辅..,沈鲤次之。正域与鲤 善,而心薄一贯。两淮税监鲁保请给关防,兼督江南、浙江织造,鲤持不可,一贯拟予之, 正域亦力争。秦王以嫡子夭未生,请封其庶长子为世子..,屡诏趣议。前尚书冯琦持不上,正 城亦执不许。王复请封其他子为郡王,又不可。一贯使大珰..以上命胁之,正域榜于门曰:“秦 王以中尉进封,庶子当仍中尉,不得为郡王。妃年未五十,庶子亦不得为世子。”一贯无以 难。及建议欲夺黄光升、许论、吕本谥,一贯与朱赓皆本同乡也,曰:“我辈在,谁敢夺者!” 正域援笔判曰:“黄光升当谥,是海瑞当杀也。许论当谥,是沈炼当杀也。吕本当谥,是鄢 懋卿、赵文华皆名臣,不当削夺也。”议上,举朝韪之,而卒不行。正城博通载籍,勇于任 事,有经济大略,自守介然,故人望归之。扼于权相,家居十年卒。光宗遗诏,加恩旧学, 赠太子少保,谥文毅,官其子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郭正域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扶 都督也/ B. 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扶 都督也/ C. 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人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扶 都督也/ D. 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扶 - 11 - 都督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苍头以青巾裹头得名。战国时是主人战旗下的军队,魏晋以后纯为私家奴仆。 B. 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嘉靖、隆庆和万历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 C. 世子,古代诸侯王嗣子的称号,明清时为亲王嗣子的称号,只能由嫡长子担任。 D. 大珰指当权的宦官。珰,汉代宦官担任武职者的冠饰,后即作为宦官的代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正域小心谨慎,不和内侍结交。他和唐文献每次为皇长子讲解完毕,不和出来作揖相送 的各内侍交谈一句话 。 B. 郭正域任职南京,行事不畏权贵。学录李维极惩罚李成梁的孙子,徐弘基也赶来,郭正域 让李成梁孙认错而罢休。 C. 郭正域交好沈鲤,颇轻视沈一贯。就鲁保求关防一事,沈鲤主张不可以,沈一贯打算发给 他,郭正域也竭力谏诤。 D. 郭正域操守坚定,死后受到追封。他受权臣阻碍仍支持削去吕本等的谥号;光宗下遗诏赠 衔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成梁孙以都督就婚魏国徐弘基家,骑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执而扶之。 (2)后服阕授编修,不执弟子礼,一贯不能无望。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李成梁的孙子凭都督的身份到魏国公徐弘基家中完婚,骑马经过文庙门,学录李维 极抓住并鞭答了他。 (2)后来守孝期满任命为编修,郭正域不再行学生的礼节,沈一贯不能没有埋怨。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中,“拜先圣”动作的发出者是“天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C; “且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中,“入学习礼”是“公侯子弟”的行为,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项。 本句译为:现今天子尚且戴上皮弁来拜见古圣人,臣子却可以在文庙门外骑马吗?况且公侯 子弟入学学习礼节,也是国子监的生员,学录鞭打的并不是都督。 - 12 -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C.“只能由嫡长子担任”错误。文中“秦王以嫡子夭未生……庶子亦不得为世子。”可知,只 是因为不符合规定,庶子才没能做世子,由此可以推出:庶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担任世子。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郭正域让李成梁认错而罢休”错误。原文是“交相谢”,让他们互相认错而罢休。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翻译关键词:“就婚”,完婚;“执”,抓住;“抶”,鞭笞,鞭打。 第二句翻译关键词:“服阕”,守丧期满除服;“执”,施行,执行;“望”,埋怨,怨恨。 参考译文: 郭正域,字美命,江夏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和修撰唐文献同时是皇长子的讲官。每次 讲解完毕,各内侍出来作揖相送,而二人不和他们交谈一句话。出任南京祭酒。各生员捐纳 财物准许充任贡士,郭正域上奏停止了。李成梁的孙子凭都督的身份到魏国公徐弘基家中完 婚,骑马经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抓住并鞭笞了他。李氏的家人几十个人踢官员住所的大门, 徐弘基也来了。郭正域说:“现今天子尚且戴上皮弁来拜见古圣人,臣子却可以在文庙门外 骑马吗?况且公侯子弟入学学习礼节,也是国子监的生员,学录鞭打的并不是都督。”让他 们交相认错而罢休。万历三十一年夏天,祭庙,遇上日食,郭正域说:“依据《礼》,应当祭 日食,牲尚未杀的,就停止。初一早晨应当专门救日,第二天早晨祭庙。”同意他的意见。 当初,郭正域入翰林院,沈一贯是教习老师。后来守孝期满任命为编修,郭正域不再行学生 的礼节,沈一贯不能没有埋怨。到这时,沈一贯是首辅,沈鲤次于他。郭正域跟沈鲤友好, 心里轻视沈一贯。两淮税监鲁保请求发给关防,兼着监督江南、浙江织造,沈鲤主张不可以, 沈一贯打算发给他,郭正域也竭力谏诤。秦王因嫡子长久没有出生,请求封他的庶长子为世 子,多次下诏书催促议定。前尚书冯琦主张不向上呈送,郭正域也主张不准许。王又请求封 - 13 - 他的其它儿子为郡王,又不同意,沈一贯支使大宦官用皇上的命令胁迫他。郭正域在门上贴 着榜文说:“秦王凭中尉进封,庶子应当仍旧是中尉,不能够封为郡王。妃子年龄尚未五十, 庶子也不能够封为世子。”沈一贯没有办法驳难。到了建议准备削去黄光升、许论、吕本的 谥号,沈一贯和朱赓都是吕本的同乡,说:“我们这些人存在,谁敢削夺!”郭正域拿起笔 来写判语说:“黄光升应当加谥,那么海瑞应当被杀。许论应当加谥,那么沈炼应当被杀。 吕本应当加谥,那么鄢懋卿、赵文华都是名臣,不应当被削夺。”意见呈上去,全部朝臣认 为正确, 而最终没有实行。郭正域广博地精通典籍,勇敢地承担任务,有经世济民的远大谋 略,而自己的操守又坚定不移,因此众望所归。由于被权相所压抑,在家闲居十年死去。光 宗遗下诏书,加恩给从前随着学习过的人,赠衔太子少保,谥号文毅,任命他的儿子为中书 舍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① 陆游 渭水岐山不出兵,欲携琴剑锦官城。 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 扪虱②雄豪空自许,屠龙③工巧竟何成。 雅闻崏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④。 【注】①此诗作于乾道八年(1172 年)作者由南郑(当时的抗金前线)赴成都任安抚司参议 官途中。②扪虱:晋代王猛隐居华山,桓温入关,王猛身穿破旧短衣前去求见,一面纵论天 下大事,一面扪虱,旁若无人。③屠龙:出自《庄子·列御寇》,周人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 竭尽千金家财,三年技成,而无所用。④苏轼流放海南,其子苏过曾做芋羹侍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事”即就眼前之境、之景作诗,从体裁上看,这首属于七言律诗。 B. “不出兵”三字点明入蜀原由,但作者仍能看透困厄通达,毁誉得失。 C. 作者善用典故,“扪虱雄豪空自许”与“塞上长城空自许”异曲同工。 D. 崏山下的山芋让作者联想到苏轼,此处欲借东坡的豪放旷达聊以自慰。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B 15. ①朝廷懦弱、苟且偷安的愤懑;②壮志难酬、理想破灭的痛苦;③勉强 豁达、聊以自慰的无奈。④一腔热血、矢志报国的热忱。 - 14 -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B.“作者仍能看透困厄通达,毁誉得失”理解错误。“渭水岐山不出兵”指的是偏安的朝廷不 思收复失地,苟且偷安。诗人仗剑辞南郑,援琴入锦官,透露着对南郑备战、收复失地政治 理想破灭的无奈和悲痛。所以“穷通小”“毁誉轻”都是作者聊以自慰的无奈之语,而不是 “看透”。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渭水岐山不出兵”,指朝廷苟且偏安,不思收复失地。故诗人仗剑辞南郑,援琴入锦官, 其间透露着对朝廷懦弱、苟且偷安的愤懑。 “扪虱雄豪空自许,屠龙工巧竟何成。”作者自许为扪虱而谈的王猛,自比刘宋的檀道济, 自认为胸中有“屠龙”之法的良策,可又能怎么样呢?终究无处施展,蹉跎岁月,壮志难酬, 悲愤苦闷而已。 “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 越是以“醉来”和“老去”写无所谓个人命运的困 厄和通达,以及不把他人对自己的毁谤和赞誉放在心上,越是能看出诗人志不可得而年华老 去的苦痛。 “雅闻崏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诗人的目光落在了岷山下的山芋上,想起了前辈苏 东坡,欲以东坡的旷达聊以自慰,其间无可奈何之情溢于言表。 综合在一起,陆游心中想的还是那“满目山河”,全诗凸显了陆游的满腔热血和矢志报国的 热忱。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________, 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声衬静,渲染了蜀道夜晚凄凉忧愁 空寂的气氛。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秦人对六国宝物的轻视。 【答案】 (1). 锲而不舍 (2). 金石可镂 (3). 又闻子规啼夜月 (4). 愁空山 (5). - 15 - 鼎铛玉石 (6). 金块珠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词语的书写:锲、镂、鼎、铛、砾。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易·系辞传》说“生生之谓易”,_____,变化不止,这是天道。从本质上说,“富 有之谓大业”与“日新之谓盛德”分别属于“道”与“德”的层面。道以明德,德以尊道, 思想指导行动,有对天道运行不已的认识,才更加坚定地奋进革新;也只有 ,不断更新 观念,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周易·系辞传》出于孔子和早期儒家,其思想却渊源有自。 至少从尧舜时代开始,中国人就不断地“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认识天地自 然和人类社会,追寻事物发展规律。商汤盘铭有言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代 《诗》《书》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都是强调创新。儒家经典《大学》又加以引用, 并视之为“克明德”“克明峻德”,体现了对革新观念的高度重视。《周易》强调时变,是关 于“时”的哲学,是中华思想智慧的结晶和代表。无论世间万物还是我们每一个人,______, 都应该看到变化,认识变化,与时俱进,适应变化,只要这样,就能获得进步与发展。 (摘编自杨朝明《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光明日报》2020 年 8 月 24 日 02 版)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绵绵不绝 励精图治 砥砺前行 毫无意外 B. 绵绵不绝 自强不息 砥砺德行 无一例外 C. 生生不息 自强不息 砥砺前行 无一例外 D. 生生不息 励精图治 砥砺德行 毫无意外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都应该看到变化,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与时俱进,只要这样,就能获得进步与发展。 B. 都应该与时俱进,看到变化,认识变化,适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进步与发展。 C. 都应该看到变化,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发展与进步。 D. 都应该看到变化,认识变化,与时俱进,适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发展与进步。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用法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商汤盘铭有言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 周代《诗》《书》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16 - C. 儒家经典《大学》又加以引用,并视之为“克明德”“克明峻德”,体现了对革新观念的 高度重视。 D. 《周易》强调时变,是关于“时”的哲学,是中华思想智慧的结晶和代表。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绵绵不绝”,形容多,连续不断;“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指变化和 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根据后文“变化不止,这是天道”,根据语境强调的是“变化”, 因此选择“生生不息”; 第二空:“励精图治”,指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自强不息”,指自己不懈地 努力向上。根据语境强调的是自身,因此选择“自强不息”; 第三空:“砥砺前行”,指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砥砺德行”,形容对自己要 求严格,奋发向上。根据语境强调的是在前行中要克服困难,因此选择“砥砺前行”; 第四空:“毫无意外”,指意料之中;“无一例外”,都是这样,没有其他特殊的。根据语 境强调的是每个人都应该看到变化,因此选择“无一例外”。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看到变化,认识变化,适应变化,与时俱进”错误,语序不当,“与时俱进”是前提,应 改为“与时俱进,看到变化,认识变化,适应变化”,排除 ACD; “只要……就能”错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只有……才”,排除 A。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是直接引用; B.是间接引用; C.是间接引用; D.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起强调作用。 故选 D。 - 17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雪兔子是雪域高原的精灵,通常生长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营养贫瘠的高山流石滩。高海 拔意味着低温,_________,雪兔子家族进化出了“顶级装备”一绵毛。一些雪兔子的叶片和 头状花序都长满了厚实的绵毛。这种绵毛像是雪兔子穿的“毛大衣”,有利于繁殖器官吸收 热量,降低低温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这“毛大衣”还“防水”,繁殖季节的雪兔子随时 会受到雨水侵袭,绵毛就像“蓑衣”, _______,让花粉免受雨水的冲刷,植株得以正常发 育。雪兔子的花期很短,一般只有半个月,一旦时机成熟,雪兔子便使出洪荒之力尽力绽放。 在裸露的流石滩上,远远看去,一丛丛毛茸茸的植物, _______,雪兔子由此得名。 (改编自陈又生《雪兔子:我不能让你长生不老,放过我吧!》《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原创 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 BOOK》) 【答案】 (1). 为了适应严苛的环境 (2). 能把从天而降的雨水沥走(或者能把这些雨水 沥走) (3). 就像一只只雪白的兔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 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 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第一空:“低温”说明“环境较为恶劣”,“进化出了‘顶级装备’一绵毛”,说明“雪兔 子”为了适应环境而长出了一身的毛,因此可以填写“为了适应严苛的环境”; 第二空:“绵毛就像‘蓑衣’”,“蓑衣”的作用是让雨水顺着“蓑衣”流走,因此可以填 写“能把这些雨水沥走”; 第三空:“一丛丛毛茸茸的植物”像“雪兔子”,此处需填写比喻句,因此可以填写“像一 只只雪白的兔子”。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 适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2020 年 9 月 10 日,北京,“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开幕。时光穿梭,岁月缥缈,故人不在,只剩下宫墙巍峨,故事无数。 故宫博物院此次大展以三大主题、18 个历史节点线索,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 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概况,方便观众理解贯穿于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 - 18 - 感受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改编自《中国青年报》2020 年 09 月 11 日 01 版) 【答案】2020 年 9 月 10 日,北京故宫举办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展览以三大主题、18 个 历史节点为线索,介绍了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及其维修保护情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新闻报道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时间、主体、事件及相关内容等要素。所以采用摘取法较好。摘 取法即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 进行连缀。 文段第一句话可提取出时间“2020 年 9 月 10 日”,主体及事件“北京,‘丹宸永固——紫禁 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开幕”。整合主体事件为“北京故宫举办紫禁城建成六 百年展览”。 第二句话是游离主要内容之外的抒情性语句,删去即可。 第三句话,和主体事件相关的句子为“大展以三大主题、18 个历史节点线索,介绍紫禁城的 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概况”。后面几句“方便观众……”和 主体内容“故宫展览”无关,删去即可。 整合以上提取的信息,注意 60 字的字数限制,可得出“2020 年 9 月 10 日,北京故宫举办紫 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展览以三大主题、18 个历史节点为线索,介绍了紫禁城的规划、布局 及其维修保护情况”的答案。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一些时刻,有一些人和事、景和物,会让我们由衷自豪地说一句:“这很中国!” 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这样的建筑很中国;兵马俑惟妙惟肖,“铜 奔马”飘逸俊美,司母戊鼎形制雄伟,这样的艺术很中国;一道白色闪电穿山而过,向晨光 问好,与晚霞拥抱,这样的速度很中国;小巧玲珑的小笼汤包,皮白肉嫩的盐水鸭,鲜香麻 辣的辣子鸡,这样的美食很中国;若有战,召必回,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的守护很 中国…… 在你心里,什么最能代表中国?什么样的人物或场景,会让你觉得“这很中国”?国庆 期间,恰逢你所在的学校迎来一批前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请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 稿,和他们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 - 19 -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我可爱的中国 ----这些东西“很中国” 亲爱的外国青年朋友们: 我是高三学生李明。欢迎你们来到中国,来到我们的学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作为礼仪之邦的一员,我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向你们介绍我可爱的中国。就让我从几个“很 中国“的“关键词”开聊吧。 来到中国,你们首先关注吃得怎么样,“民以食为天”嘛。“中华美食”,会让你听得 耳热,看得眼馋,吃得陶醉。中华美食风味多样,四季有别。它的口味有着“南甜北咸东辣 西酸”之说,有着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别。 它注重菜肴的色、香、味的完美结合,给人以视觉和食觉的绝妙享受。此外,它还有好 听的名字、耐听的故事,真是趣味十足。更为称奇的是,中华美食讲究“医食同源”,做的 菜既讲究好吃,又对身体有医疗保健之功。这样的美食很中国。 物质丰足的中国,注重了居住环境的建设。听过“美丽乡村”这个词吧?我们党带领人 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建设一个个环境美、生活美、心灵美的美丽乡村,让八亿农 民过上整洁、富裕、文明的生活。这,是全党的愿望,是全民的愿望,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 要部分。这样的乡村“很中国”。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抗疫斗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见证了患难与共 的家国情怀,书写了人类历史上与疾病斗争的伟大奇迹。最刻骨铭心的,是那一次又一次舍 小家为大家的奋不顾身,以及顾全大局、主动担当的人间大爱,14 亿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自觉 为战疫贡献一份力,是无数英雄“小家”的坚守与付出换来了“大家”的平安与健康,是无 数默默无闻、义无反顾的“小我”融入“大我”,与病毒争分夺秒换来了祖国的幸福安康。 这一年,我们全体中国人走过“千山万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荆棘与挑战,各条“战线” 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至深、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同心同德、 共克时艰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中华民族战胜艰难险阻的一大法宝。这样的家国情怀,真的很 中国! 适值我的祖国成立 71 周年之际你们来到我美丽的祖国,很中国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最后 建议你们去看看 “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飞檐翼角,雕梁画栋,很中国的建筑;以及兵 - 20 - 马俑、“铜奔马”、司母戊鼎等很中国的艺术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能力。 【审题】1.找出任务,明确指令 (1)共性的写作任务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个性的写作任务 以中学生李明的身份,写篇发言稿,和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 2.切分任务,逐个击破 分析材料。材料主体内容是五组排比句,谈一些东西“很中国”,由此提取关键词 “建筑很 中国”“艺术很中国”“美食很中国”“速度很中国”“守护很中国”。结合材料内容联系 现实分析,“很中国”即具有中国特色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很有中国范儿,这表示对祖国母 亲的赞叹,是一种自信与豪迈,是对日新月异的祖国的各方面的肯定。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发言稿,和来游学的外国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这是 命题的核心所在,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来游学的外国学生”属于泛指。学生可想象自 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 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你所理解的‘这很中国’”,则是材料中 提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很有中国范儿、能让人自豪的一系列事物。写作时可以用材料里的 内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理解的有代表性的其他事物。比如家国情怀、舍生取义、和而不同 等优秀传统文化。总之选材立意范围都很广。成文时可组合立意,也可以单写一方面。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理解的“很中国”, 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 特征。 【立意】1. 患难与共、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很中国 2. 同气连枝、以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很中国 3. 气势磅礴、“摧锋于正锐,挽澜于极危”的伟大抗疫精神很中国 4. 强的国、富的家,有一种自豪,叫做,这很中国 5.材料中的 5 个关键词“建筑很中国”“艺术很中国”“美食很中国”“速度很中国”“守 护很中国”都可以作为立意方向。 【素材】1. 礼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他们“很中国”。此次战“疫”绝对是值得浓墨重彩书 - 21 - 写的一笔。在 4.2 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 1.2 万多名是“90 后”,其中相当一部 分还是“95 后”甚至“00 后”。那句广为流传的“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 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正是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 奉献的生动写照。从白衣执甲、逆行援鄂的医护人员,到不惧风雨、守护平安的普通民警; 从不辞辛苦、日夜奉献的志愿者,到援建雷神山火神山、彰显中国速度的建筑工人……他们 的勇敢与坚强、担当与尽责,展现出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为国分担的好品质。 2.国产动漫电影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它扎根中国民间故事,运用现代动漫电影形式, 把口耳相传的故事搬上大屏幕,融合新时代青年精神,传递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时代精 神,在广大青少年中引起共鸣,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符合现代世界的精神内核。 《哪吒之魔童降世》“很中国”。 3. 新时代的大国风貌:来,乘上复兴号列车,于“波澜不惊”中领略我国大好河山;瞧,三 十六峰的天险上人头攒动,那是老百姓们富足精神的娱情;看,人民广场上衣袂翩飞,那是 大爷大妈们健康生活的标志;品,那城市里的绿色车浪,是中国企业共享创新的奇思妙…… 暂且休息,我还将带你穿梭繁忙的车间,惊叹于大国工匠的执着;我将带你纵横捭阖,于故宫 中看王希孟的绿水青山;我将带你跋涉塞罕坝林场,飞上九天,一览中国对世界环境之贡献。 然后继续我们的高铁之旅,从连云港出发,横贯中亚,西抵荷兰,中国一带一路给人们带去 欢颜:中国世贸,万国云集,你将看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世界人民带去的红利。远渡重洋,重 走郑和的线路,你将发现一个不一样的生机盎然的中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