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考6月模拟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东莞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考6月模拟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东莞市 2020 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统考(6 月)高考冲刺试题 (最后一卷)语文 2020.6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而通过与其他学科交 叉形成的各种专门考古也有很大的进展。儒学考古就是其中之一。儒、佛、道是中国古代的 三大思想文化体系,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无疑是儒学。考古学界素有以石窟寺研究为主流的 中国佛教考古,其集大成者为宿白先生的《中国石窟寺研究》;而道教考古则是自张勋燎/白 彬先生写成《中国道教考古》后,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考古体系。在中国佛教考古、中国 道教考古的映照之下,“中国儒学考古”的提法已呼之欲出。 近 30 年来中国儒学研究进展神速,《儒藏》和《中国儒学史》代表着儒学研究的最高成 就。不断出土的战国楚简为早期儒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也刺激了学界对儒学的 关注。目前,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意义日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作为传统文化主要组成 部分的儒学,自然不应被忽略。在中国儒学和中国考古均有很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很有必要 提出“中国儒学考古”,以填补学科空白。 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是对儒 学研究的必要补充。中国儒学考古的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例如孔子肖像、 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曲阜鲁城及各种文化遗物、孔庙、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元代祭孔 礼器的发现也对儒学考古颇有助益。包头市曾出土一件西周风格的元代青铜豆,器内刻有“雪 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字样。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 王”,所以宣圣庙即孔庙。用佛教禅师管理孔庙,反映了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 的关系。 - 2 - 根据儒学发展的历史,可将中国儒学考古划分为五个时代:前儒期、形成期、发展期、 革新期和后儒期。前儒期为孔子之前,主要是探索礼、仁等核心理念的历史渊源。形成期为 孔子至董仲舒之前,重心是孔子及其弟子之学。发展期为董仲舒至朱熹之前,重心是两汉经 学。革新期为朱熹至清末,重心是理学与三教合一。清亡之后儒学失去主导地位,但仍在社 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与儒学相关的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儒学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主流,但与其相关的遗迹、遗物远没有佛、道两类特征明显,因此人们很容易熟视无睹; 而且与佛、道两种出世宗教不同,儒学是入世的政治、伦理之学,有些话题不易处理。中国 儒学考古的提出必将有力推动中国儒学史的研究。夏鼐与王仲殊先生认为,仅限于文献研究 的儒学史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而考古学的加入很重要,它为儒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域。有 了考古学的支撑,中国儒学史研究才会更加丰富,就不仅仅只是历代儒生的论说,还会有反 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 作为新提出的一种专门考古,儒学考古目前的主要任务仍是提请政、学等方面的重视。具 体包括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设立专项基金,组织学术研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招收研究生, 编辑出版专门的系列出版物,建设专题的“中国儒学博物馆”,以“通史”或“专题”的形 式向全社会展示最新的学术成果等等。 “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旨在引起儒学、考古两方面学者的注意,以促进各个学科对儒 学文化遗产的研究。相信,呼之欲出的中国儒学考古前景光明。 (摘编自张立东《“中国儒学考古”呼之欲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宿白、张勋燎/白彬等人著作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和道教建成了完整的考古体系。 B. 中国儒学考古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学科分支,是儒学研究和考古研究的交叉学科。 C. 中国儒学考古按时间脉络可分五个时代,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 D. 与佛、道考古相比,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相关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头两段介绍了“中国儒学考古”的社会背景及学术环境,并以此推论出开展儒学考古的 必要性。 B. 文章探讨了中国儒学考古和儒学文化的相关内容,得出了儒学考古是儒学发展的必要补充 的观点。 C. 学者们认为儒学考古可以丰富儒学研究的内容,开阔视域,进一步证明了儒学考古研究的 - 3 - 重要性。 D. 文章就儒学考古研究的提出、必要性、研究对象、现状及发展等问题展开论述,把论证推 向深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古代儒、佛、道三大思想文化体系三足鼎立,使得儒学研究有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B. 相关专著的问世,简牍的出土,社会的重视,使得中国儒学考古在近 30 年来进展神速。 C. 包头市出土的元代祭孔礼器,其铭文反映出元代对孔子的礼敬,和对儒学最高的推崇。 D. 文章提出儒学考古应从政、学两方面入手,多方努力,并对其发展前景表达了乐观的预判。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A 项,主观臆断,原文没有说佛教考古也建成了完整的体系,道教考古也只是“初步建成了比 较完整的考古体系”。 【2 题详解】 B 项,“儒学考古是儒学发展的必要补充”偷换概念,中国儒学考古应该是儒学研究的必要补 充。 【3 题详解】 A 项,强加因果,儒、佛、道三大思想体系三足鼎立,并不能说这就使得儒学研究有了快速发 展的条件。B 项,偷换概念,近 30 年来进展神速的是“中国儒学研究”,不是“中国儒学考 古”。C 项,“元代……对儒学最高的推崇”错误,由原文“用佛教禅师管理孔庙”可知,元 朝时期是以佛教为主要宗教流派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 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它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 提供远超 4G 的网络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人机深度交互、万物 广泛互联的新时代。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定义了 5G 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让超 高清视频、无线宽带等大流量业务成为可能或体验更好;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可满足远程医疗、 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精准、可靠时延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可承载大规模、高密度的物联网 业务,每平方公里支持 100 万个设备连接。 - 4 - (摘编自林振辉《5G 关你什么事?》) 材料二: (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 材料三: 5G 将至,机遇与挑战并存。5G 是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通过与工业、交通、农业 等行业的广泛、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从支撑移动互联网向支撑各行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 智能化的全新转型。比如对于健康医疗行业,5G 可用于实时传输医疗数据、远程控制照料病 人的云机器人,还可用于急救无人机、智能注射器等。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它将真 正帮助整个社会构建“万物互联”。然而 5G 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现实并不乐观。2017 年 7 月,中国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围绕 5G 通信技术在频率的标准方面达成一致,计划在 2020 年左右统一通信标准。不过为争夺通信行业,以及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5G 标准在统一过程 中,必将引起一场不小的角逐战。哪个国家都想在 5G 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通信标准的 统一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5G 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应用终端要适配各 行各业,这对终端测试提出了极大挑战。有的应用模组在普通环境中测试尚可,但运用到实 际场景中,性能变化很大。因此,终端开发需要在产业链中与各类企业合作,推出适合各行 业的 5G 终端。随着 4G 不限量流量的普及,5G 流量将加速贬值,流量资费红利逐渐消失。和 其他几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一样,电信运营商 5G 网络的建设也不会一蹴而就。在 4G 建设成 本尚未收回的情况下启动 5G,运营商将面临巨大的高额投资与缓慢回报的成本压力。 (摘编自康双勇《5G 通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四: - 5 - 关于世界通信技术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中国历经“2G 跟随、3G 突 破”,实现了“4G 同步、5G 引领”的历史性跨越。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 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再次提醒需正视 5G 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比如 5G 的“万物互联”,让智 慧城市成为可能。城市的管网、电力、能源、交通、社区等基础设施都有无数的传感器、摄 像头进行监测和通过网络进行智能控制。一方面,精准的数据采集和细粒度的管控使得城市 的管理更加科学,但另一方面,也将风险暴露在黑客的视野中。如果这些重要基础设施对外 部的攻击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话,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代价将非常大。“但我们不能因担 心安全而放弃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需要同步发展。”邬贺铨说。 (摘编自《“万物互联”还是“万物泄露”,5G 时代网络安全怎么办》) 4. 下列不属于 5G 三大应用场景的一项是( ) A. 综合三维激光扫描、高解析度视频图像等技术,实现考古现场全方位、多角度数据采集, 最大程度保持数据完整和文物安全。 B. 通过在各大城市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中安装无线设备和实现网络覆盖,乘客使用智能手机可 在车上观看电视视频或上网浏览。 C. 无人驾驶汽车上的智能平台仅需瞬间即可对传感器监测到的海量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执行 减速、刹车、加油、转向等动作。 D. 通过布满农场的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远程在线采集土壤酸碱度、养分、气象变化等信 息,实现灌溉用水量的智能决策。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G 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可使社会生活日益智能化,但它的网络安全不容 忽视,5G 发展需要安全体系来护航。 B. 在各大手机厂商纷纷争夺 5G 标准必要专利权之际,中国 5G 建设摆脱了落后面貌,实现跨 越发展,使我国迈入通信技术强国行列。 C. 5G 开启了万物广泛互联的新时代,通过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可催生更多的创新应用及业态, 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 D. 全球 5G 标准必要专利申请被中、韩、美、芬、瑞、日六国瓜分,我国占比位居榜首,其 中华为达 15.05%,中兴通讯紧随其后。 6. 为什么说我国的 5G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还面临着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B 6. ①5G 通信标准尚难统一。5G 必要专利申请角逐激烈,中国企业尚未形成绝对领先优势。 - 6 - ②5G 与各行业融合存在较大难度。5G 应用终端要适配各行各业,应用终端测试面临巨大压力。 ③5G 成本压力大。运营商面临建设周期长投资额高与回报缓慢等多重压力。④5G 网络安全面 临巨大挑战。网络数据管理存在巨大风险。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不属于 5G 三大应用场景的一项”,然后浏览材料,找到属于 5G 三大应用场景的 内容,再分析四个选项,选出不属于 5G 三大应用场景的一项。 材料一中给出 5G 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让超高清视频、无线宽带等大流量业务成为可 能或体验更好;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可满足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精准、可靠时延需 求;海量机器类通信可承载大规模、高密度的物联网业务,每平方公里支持 100 万个设备连 接”,由此可知,5G 应用的特点是“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 B 项,“乘客使用智能手机可在车上观看电视视频或上网浏览”错误,在公交车上利用智能手 机观看电视节目和快速上网浏览,属 4G 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另外三项都体现 5G 应用“高速 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 进行比对。 B 项,“中国的 5G 建设摆脱落后面貌”错误,文本中没有这样表述,材料三中仅仅提到“中 国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围绕 5G 通信技术在频率的标准方面达成一致,计划在 2020 年 左右统一通信标准。不过为争夺通信行业,以及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5G 标准在统一过程中, 必将引起一场不小的角逐战。哪个国家都想在 5G 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通信标准的统一 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并没有说“中国的 5G 建设摆脱落后面貌”。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为什么说我国的 5G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还面临着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然后浏览材 - 7 - 料,圈出 5G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如材料三中说“然而 5G 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现实并不乐观”,可见下面应该是说存在的问 题,“2017 年 7 月,中国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不过为争夺通信行业,以及出于国 家利益的考虑,5G 标准在统一过程中,必将引起一场不小的角逐战。哪个国家都想在 5G 市场 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通信标准的统一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此可以看出 5G 通信的 标准喊难以统一,所以统一的过程中必然要有一场角逐站,而中国企业还没有绝对的优势, 这是第一个挑战。如“5G 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应用终端要适配各行各业, 这对终端测试提出了极大挑战”,这又是一个提示,由此可以找到“有的应用模组在普通环 境中测试尚可,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性能变化很大。因此,终端开发需要在产业链中与各 类企业合作,推出适合各行业的 5G 终端”,由此可知,5G 与各行业融合存在较大难度。 如“在 4G 建设成本尚未收回的情况下启动 5G,运营商将面临巨大的高额投资与缓慢回报的成 本压力”,这是成本上的压力。如材料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再次提醒需正视 5G 时 代网络安全问题”,这又是一个提示,即可找到“但另一方面,也将风险暴露在黑客的视野 中。如果这些重要基础设施对外部的攻击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话,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代 价将非常大”,这是网络安全上的挑战。考生可以根据这些进行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第一个上级 马烽 去年夏天,我被分配到县防汛指挥部工作,农建局田副局长是我们的领导。他走路总是 低着头,背着手,慢慢地迈着八字步;讲话也是少气无力,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动。 我来的第九天夜里,山洪暴发了。接到电话,我一口气跑到农建局,撞开田副局长的房 门:“老田,永安河发洪水!安乐庄决口了!”他一只手支起半个身子问道:“安乐庄什么地方 决口了?”我说:“在汽车路东。”他听完,竟又躺下了,不紧不慢地说: “没甚要紧。”我 我又急又气:“你知道有多么大流量?一百多个!”“那更没办法!” “三岔河也发洪了!”小秦急慌跑进来。他的话音刚落,老田就像中了电似地“呼”一下 坐了起来问道:“多大流量?”小秦说:“水漫到龙王庙背后了。”老田说:“那至少有九十 个。” 他一面急忙穿衣服,一面说:“赶快通知海门村、田家庄,全体上堤。快!” 我跑回办公室刚把电话打完,老田就大踏步跑进来,抓起电话:“马上接杜村,上舍…… 听着,把三支渠的闸拔开一孔……什么?已经全拔开了?我就怕你们来这么一手,马上闸住两 - 8 - 孔……”他放下这个耳机,马上又抓起另一个,详细地指示:要防守哪段河堤,开哪个支渠 闸,闭哪个支渠闸……我忙把河流渠道图铺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没看一眼,继续讲他 的。 老田打完电话,回头对我说:“咱俩到海门去,恐怕那里南堤要出问题。”在车上,我问 他,两条河都发了洪水,安乐庄还决了口,一点都不着急;而三岔河只有九十多个流量,为 什么就急成那个样子?他说:“永安河坡度大,洪水来源少。别看来势猛,顶多四个钟头水就 退了;再说,汽车路东种的都是高秆作物,过一下水也淹不死。三岔河不一样,洪水来源多, 同时愈往下游坡度愈小。你想想,水量大,泄洪慢,这不要命?” 下了车,他走得飞快,我气喘吁吁地跟着他奔跑。爬上南堤的时候,只见河里的水已经 漫到平台上来了。走到了防汛指挥部。老田扫了一眼说:“怎么老姜头没来?”“刚才觉得不 要紧,就没叫他。”老田生气地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马上把他请来。”不多一会,有 人扶着个白胡子老汉进来了,是堵决口的行家老姜头。 过了一会儿,堤坝决口了。堤上灯火通明,人们奔跑着,喊叫着,来来往往运送沙袋。 老 姜头吆着号子,指挥人们打桩;老田领着一些人填沙袋。决口慢慢在缩小,夜里三点多钟, 眼看很快就可合拢了,可这时水更猛更急。木桩刚打下去一半,就被冲走了。 老姜头哆嗦着爬上堤堰,气喘吁吁地对老田说:“堵不住啦!我是没有这个本事了!”老田 对老姜头吼道:“非堵住不可!要真的决了口,南边这七个树,都得灌了老鼠窝!你再胡说八道 惑乱人心,我先把你填到水里!” 老田一面叫喊赶快往前运沙袋、木桩,一面转身向众人喊道:“会水的,跟着我来!”只 听人群中说:“老田下水了!”“咱们还愣着干吗? ”马上就有五六个壮小伙子跑到他身边, 接着又跑出来个……老田领着头下水了,拉着长长的队伍往前走,湍急的河水冲得人们东倒 西歪,人们仍然不顾一切地往前走。乡党委翟书记挽着一串人在对面下到河里,挣扎着往这 边移动。老田和翟书记一次又一次想靠拢拉起手来,但一次又一次被巨浪打开了。堤上的人 都急得要命,都替他们提心吊胆。 蹲在地上的老姜头,猛一下站了起来,向堤上的人喊道:“快! 抬一根长电线杆来!”电 线杆很快抬来了,老田和翟书记靠着电线杆,终于挽到一起了。水里的人也都一个个紧挨着, 靠在了电线杆上。这时,堤上又有很多人呼喊着手挽着手下到水里。转眼间,决口上就排满 了一层又一层的人,结成了一条冲不断的堤。 大股的洪水终于被拦住了。可是风浪也更加凶猛起来,一个巨浪接着一个巨浪,照他们 劈头盖顶反扑。当巨浪扑上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被吞没了;当巨浪退下去的时候,无数的 - 9 - 头才又露出水面……岸上的人们继续打桩,填沙袋,决口逐渐在缩小,沙袋是逐渐在增高…… 黎明时候, 决口终于合拢了。人们欢呼起来,水里的人叫喊着爬上堤岸。 大家七手八 脚把老田拉上堤岸,他两条腿弯曲得像两张弓,鼻子里只有一点微弱的气息。老姜头含着两 眶热泪,脱下自己的夹袄,轻轻地盖在老田身上。 过了半个多小时,老田渐渐缓过气来了,慢慢睁开眼看着老姜头说道:“大叔,我骂你了, 我……”老姜头哭着说:“孩子,别说这话,你骂得对……” 两个月之后,老田出院了,步子迈得更慢了,背更驼了。后来我才知道,他有关节炎, 腿常年疼得要命。那还是 1954 年秋天,他淋着雨渡着水指挥各村防汛排涝,一连在水里泡了 七天七夜,从此落下了这病。 (选自《人民文学》1959 年第 6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田根本不看“我”铺在桌子上的河流渠道图,这一细节描写着重渲染了洪水来袭时的紧 张气氛,突出了时间的紧迫、形势的危急。 B. 决堤时洪水滔天,人们奋力抢险,小说中这一场面描写一方面表现出险情的严重,另一方 面显示了干部群众抗洪抢险的勇气和决心。 C. 小说结尾处的补叙部分回应了开篇田副局长走路慢、讲话“少气无力”的描写,交代了老 田落下病痛的原因,使小说情节更加合理。 D. 小说的语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没甚要紧”“不怕万,只怕方一”“灌了老鼠窝” 等语句的使用通俗易懂而又精练质朴。 8. 小说从“我”的视角来塑造老田的形象,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9. 小说既刻画了老田这一典型形象,又塑造了抗洪民众的群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 处理的作用。 【答案】7. A 8. ①作为抗洪事件的参与者,“我”见证了老田超强的治洪能力,使老的 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作为故事的叙述者,“我”既参与了抗洪事件的始终,还从旁了解到 老田在 1954 年防汛中受伤的情况,在小说结尾处补叙出来,使老田形象更加丰满感人;③作 为老田的下级,“我”在最初认识老田时觉得他疲沓散漫,后来才发现实际上他精通业务、 果敢有魄力,叙述上先抑后扬,使老田的形象更加鲜明高大。 9. ①既叙写了老田抗洪经验丰富,也写到了村民面对洪灾群策群力,点面结合,描绘了惊心 动魄的抗洪斗争场景,使小说的内容更丰富;②既刻画了老田等基层干部形象,又塑造老姜 头等普通村民抗击洪灾的群像,两者互相烘托,充分展现了中国劳动者的整体形象;③既有 - 10 - 基层于部身体力行,也有人民群众全员参与,反映了中国劳动者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深化 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 项,“这一细节描写着重渲染了洪水来袭时的紧张气氛,突出了时间的紧迫、形势的危急” 错。这一细节描写是为了突出老田非常熟悉县域内各河流渠道,根本不用看地图。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叙述视角的问题。叙述视角包括“作者参与”的叙事观点(有限视角)、 “作者观察”的叙事观点(纯叙述视角)、“作者全知”的叙事观点(全知视角)。本题属于作 者既参与其中又通过作者观察来展示故事的视角。视角的选择与塑造人物、展示主题有关。 “我”是此次抗洪事件的参与者,通过“我”的眼睛,看到了老田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 如“我跑回办公室刚把电话打完,老田就大踏步跑进来,抓起电话:‘马上接杜村,上舍…… 听着,把三支渠的闸拔开一孔……什么?已经全拔开了?我就怕你们来这么一手,马上闸住两 孔……’”“我忙把河流渠道图铺在他面前的桌子上。他根本没看一眼,继续讲他的”,这 说明老田对所管辖的区域的水域情况了如指掌;“老田一面叫喊赶快往前运沙袋、木桩,一 面转身向众人喊道:‘会水的,跟着我来! ’”“大家七手八脚把老田拉上堤岸,他两条腿 弯曲得像两张弓,鼻子里只有一点微弱的气息”,这些描写写出了老田的以身作则、舍已为 人。这些都是通过“我”的眼睛亲眼看到的,使老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后面补充了“我”听到的关于老田的故事,“后来我才知道,他有 关节炎,腿常年疼得要命。那还是 1954 年秋天,他淋着雨渡着水指挥各村防汛排涝,一连在 水里泡了七天七夜,从此落下了这病”,这个补叙使老田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我”作为老田的下级,通过“我”对他的认识的改变来塑造形象。如开头“他走路总是低 着头,背着手,慢慢地迈着八字步;讲话也是少气无力,好像什么事都不能使他激动”,感 觉他很疲沓散漫;到来“下了车,他走得飞快,我气喘吁吁地跟着他奔跑”,“老田生气地 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马上把他请来。’”“老田领着一些人填沙袋。决口慢慢在缩 小”,再到后来他不顾病痛亲自下水等,逐步发现他精通业务、果敢有魄力。这样叙述上先 - 11 - 抑后扬,使老田的形象更加鲜明高大。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设置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他们都各自代 表这一类人,因此首先应考虑这些形象的特点及代表性;其次设置人物无非是为内容和主题 服务,因此可以考虑对内容和主题的作用。 本文塑造了老田的形象,他是“农建局田副局长”,从身份上看是干部,本文塑造了他抗洪 经验丰富、舍己为人等优秀品格,在抗洪事件上他领导有方,展现了一个优秀干部的风采。 而对群众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如“不多一会,有人扶着个白胡子老汉进来了,是堵决口的 行家老姜头”“只听人群中说:‘老田下水了!’‘咱们还愣着干吗? ’马上就有五六个壮小 伙子跑到他身边,接着又跑出来个……”等描写,可以看出,此次抗洪群众们也是群策群力, 共同奋斗,才取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这样写点面结合,描绘了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场景, 使小说的内容更丰富。老田是干部代表,老姜头是群众代表,加上群众群像,两者互相烘托, 充分展现了中国劳动者的整体形象。干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舍已为人,群众全员参与、 指哪打哪,这样写也表现了中国劳动者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点睛】小说的叙述问题,包含小说的叙事观点,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的关系,叙述 人称,叙述线索,叙述时间,叙述节奏,叙述密度,叙述基调,叙述距离,叙述语言等。高 考常考的是情节的叙述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包含小说的叙事 观点(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和叙述方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临川烈武王道规,字道则,武帝少弟也。倜傥有大志,预谋诛桓玄。时桓弘镇广陵,以 为征虏中兵参军。武帝克京城,道规亦以其日与刘毅、孟昶斩弘。玄败走,道规与刘毅、何 无忌追破之。无忌欲乘胜追玄直造江陵..。道规曰:“诸桓世居西楚,群小皆为竭力;桓振勇冠 三军。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摩之,不忧不克也。”无忌不从,果为振败。乃退还寻阳, 缮舟甲复进,遂平巴陵。江陵之平,道规推毅为元功..,无忌为次,自居其末。累迁领护南蛮 校尉、荆州刺史。善于刑政,士庶畏而爱之。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遠玉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 党苟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已克建邺而桓谦自长安入蜀,谯纵以谦为荆州刺史,与 其大将谯道福俱寇荆州。道规乃会将士告之日:“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 - 12 - 开城门。众咸惮服,莫有去者。雍州刺史鲁宗之自襄阳来赴,或谓宗之未可测。道规乃单车.. 迎之,众咸感悦。众议欲使檀道济、到彦之共击荀林等。道规日:“非吾自行不决。”乃使宗 之居守,委以心腹,率诸将大败谦,斩之。谘议刘遵追荀林,斩之巴陵。初,谦至枝江,江陵 士庶皆与谦书,言城内虚实。道规一皆焚烧,众乃大安。徐道覆奄至破冢,鲁宗之已还襄阳, 人情大震。或传循已克都,遣道覆上为刺史。江汉士庶感其焚书之恩,无复二志。道规使刘 遵为游军,自拒道覆。前驱失利,道规壮气愈厉,遵自外橫击,大破之。初使遵为游军,众 咸言不宜割见力,置无用之地。及破道覆,果得游军之力,众乃服焉。道规进号征西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改授豫州,以疾不拜。义熙八年薨.于都,赠司徒,谥日烈武,进封南郡公。 (节选自《宋书·刘道规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 已克建邺/ B. 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 已克建邺/ C. 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 覆已克建邺/ D. 卢循寇逼/建邺道规遣王镇之等赴援/至寻阳/为循党荀林所破/林乘胜伐江陵/声言徐道覆 已克建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陵,又名荆州,是“七省通衢”之地,具有独特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B. 元功,即首功,原指战时凭斩获敌方首级多少论功的制度,后指战时立下最大功劳者。 C. 单车,中国古代战斗用的马车,以马匹数量命名,如文中“单车”即驾一匹马的战车。 D. 薨,古代对诸侯、封王的贵族亡故委婉的描述,也可用于大官,文中即指刘道规去世。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道规卓有大志,屡建奇功。自参与讨伐桓玄的谋划后,作为武帝军中重要将领,他还在 平定桓玄之乱和卢循之乱的战斗中,作了关键性的贡献。 B. 刘道规领军有方,布置得当。在追击桓玄时,他指出应当先看清形势再制订战略;在征伐 徐道覆时,他将鲁宗之当作心腹来委托,使后方得到了安定。 C. 刘道规管治有道,深孚众望。他任荆州刺史时,刑罚得当、政令清明,深得当地百姓敬畏 和拥戴;后来又在江陵焚书安众,使江汉士庶无复二心。 - 13 - D. 刘道规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在力破徐道覆战役中,他先以壮气激励因失利而低沉的军心; 后又在战前巧设的游军协助下,内外合击,一举破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可顿兵养锐,徐以计策縻之,不忧不克也。 (2)“吾东来文武足以济事,欲去者不禁。”因夜开城门。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我们最好暂且安顿军队,养精蓄锐,慢慢用计策来牵制他们,不必担心不能打败他们。 (2)“我们从东边来的文官和武将足以成就大事,想要走的人,我不制止。”于是晚上打开城 门。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卢循侵逼建邺,道规派遣王镇之等奔赴前线。至寻阳,援军被卢循的党羽荀林 打败。荀林乘胜攻伐江陵,声称徐道覆已经攻下了建邺。 其中,“卢循寇逼建邺”主谓宾都全,为一个整体,不能断开,排除 D 项;“王镇之等赴援” 是“遣”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为循党荀林所破”是被动句,为一个整体, 不能断开,排除 C 项。 故选 B。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文中‘单车’即驾一匹马的战车”错,文中的“单车”是指独自乘车或驾车。 故选 C。 【12 题详解】 - 14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 项,“因失利而低沉的军心”错,根据原文“徐道覆奄至破冢,鲁宗之已还襄阳,人情大 震”,军心是否低沉,原文没有表述。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顿”,安顿;“縻”,牵制;“克”,打败。(2)“文武”, 文官和武将;“济”,成就;“去”,离开;“因”,于是。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临川烈武王刘道规,字道则,是武帝最小的弟弟。卓越不凡,有远大志向,曹参与谋划诛 灭桓玄。当时桓弘镇守广陵,用他任征虏中兵参军。武帝收复京城,道境也就在那一天同刘 毅、孟昶斩杀了桓弘。桓玄战败逃走,道规与刘毅、何无忌追赶前去并打败了他。无忌想乘 胜进军,一直打到江陵。道规说:“桓氏诸人世代居住在西楚,一帮小人都替他尽力:桓振的 勇猛冠绝三军。我们最好暂且安顿军队,养精蓄锐,慢慢用许策来牵制他们,不必担心不能 打败他们。”无忌没有听从,果然被桓振打败。于是全军退回寻阳,修缮好战船和兵器后, 再次进军,终于平定了巴陵。江陵的平定,道规推举刘毅为功劳最大的人,其次是何无忌, 自己则居于最末。道规经历多次升迁,至任职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道规善于运用刑罚 和政令,士大夫和百姓既敬畏他又喜欢他。卢循侵逼建邺,道规派遣王镇之等奔赴前线。至寻 阳,援军被卢循的党羽荀林打败。荀林乘胜攻伐江陵,声称徐道覆已经攻下了建邺。而桓谦 自长安入蜀以后,谯纵用桓谦任荆州刺史,与其大将谯道福一起率军侵犯荆州。道規就会集 - 15 - 将士,告诉他们说:“我们从东边来的文富和武将足以成就大事,想要走的人,我不制止。” 于是晚上打开城门。众人都畏服,没有人离去。雍州刺史鲁宗之从襄阳赶来参战,有人认为 宗之此来的真心难以猜测,道规却独自驾车前去迎接他,众人都为之感动诚服。众人商议想 派遣檀道济、到彦之共同抗击荀林等,道规说:“不是我亲自前去,大事难以了决。”于是让 宗之在州里留實,把他当作心腹来委托,自己率领诸将大败桓谦军,并斩杀桓谦。谘议刘遵 追击荀林,在巴陵将他斩杀。当初,桓谦到达枝江时,江陵官民都给桓谦去信,报告城内的 虚实情况。道规将缴获的书信全部烧掉,于是人心大定。徐道覆忽然来到破冢,此时鲁宗之 已返回襄阳,人心大为震动。有人又传言卢循已经攻下了京城,如今是派遣徐道覆来江陵任 刺史,但江汉一带的士民都感激道规烧信的恩德,不再有二心。道规派刘遵带兵流动作战,自 己率主力抵挡道覆。先头部队失利后,道规豪迈的气概更加高昂,刘遵从外面拦腰冲杀,大 败徐道覆。起先派刘遵流动作战时,众人都说不能割裂现有军力,放到没用的地方。等到打 败了徐道覆,果然得力于流动作战部队,众人这才服了道规。道規进号为征西大将军、开府 仪同三司,改授豫州刺史,因为生病而没有上任。义熙八年在都城去世,追赠为司徒,谥号 为烈武,进封南郡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① 杜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②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①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家到江陵所作。 蓝田,今属陕西西安。江陵,今属湖北荆州。②如意,用来搔背痒的工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的牵挂。 B. 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情深。 C. 颈联先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后写他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 D. 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 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 16 - 【答案】14. C 15. ①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和他一起欢笑, 而那些疏枝上的梅花,也真有很多忍不住笑了起来。②诗歌最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移情入 境,借花的欢笑更加突出表达了诗人因弟弟携家迁至江陵,兄弟即将团圆的喜悦和兴奋。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 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 “写他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错误。白头吟,在杜诗中有两种含义,一指古曲名, 传为卓文君所作,如“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更多的时候即泛指歌吟,白头为杜甫自 指。这里是后一种用法,指歌吟。行坐白头吟,是指行也歌吟,坐也歌吟。颈联两句叙写诗 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或持如意起舞,或行坐都吟唱诗歌,并无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白发悲 吟之意。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 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 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首先理解最后两句的含义,末联说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希望梅花也一起和他欢笑,梅 花果然善解人意,也一起欢笑起来。然后结合注释中创作的背景,可知此诗作于诗人晚年, 听到长久分离的兄弟即将到来,喜不自禁,抒写兄弟相煦相濡之情,表达了兄弟即将团圆的 喜悦和兴奋。 【点睛】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 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 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有: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名句默写。 (1)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___________”,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 - 17 - “___________”,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2)杜牧《阿房宫赋》在描写阿房宫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后,紧接着分别用比喻、夸张 的修辞手法写宫殿之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典故来表明自 己希望能像先贤一样辅佐君主,实现远大抱负。 【答案】 (1). 其出人也远矣 (2).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3). 蜂房水涡 (4). 矗不知乎(其)几千万落 (5). 闲来垂钓碧溪上 (6).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矣、蜂、涡、矗、钓、碧、复。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17 )。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 限,需要一个_____18_____的过程。 但灾情的肆虐蔓延,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 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需要我们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突发性灾害往往暴露出我国个别地区治 理体系的问题, 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_____19_____,个别地方政府措施不当,导 致局部区域灾情控制不力,事后当然会被上级部门追责。 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 不可能_____20_____,更不可能_____21_____。灾情当前,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 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部署和研究。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不断发展 B. 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因为国家治理面临 新的形势和挑战 C.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 力不断增强 D. 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因为国家治理面临 新的形势和挑战 - 18 -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按部就班 良莠不齐 一蹴而就 一举千里 B. 由浅入深 良莠不齐 一挥而就 一劳永逸 C. 由浅入深 参差不齐 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 D. 按部就班 参差不齐 一挥而就 一举千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 备的制度进行部署和研究。 B. 我们应抓紧对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 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C.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 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D.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 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 【答案】17. C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 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 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承接“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因此排除 B、D 两项。文 段中心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问题,且“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是前提, 是因,“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是果。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 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 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 19 - “由浅入深”:从浅显到深奥,循序渐进。 “按部就班”:部,门类、类别;班,次序。原指写文章按类别安排文义,按顺序组织文辞。 后指做事依照一定的道理和顺序。照应前面“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用“由浅入深”更 能符合认识的发展“过程”。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良莠不齐”:莠,一种类似谷子的野草。好苗和野草混杂不齐。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 起, 不整齐。文本说的是“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因此用“参差不齐”更为合适。 “一蹴而就”:一蹴,一步,一举足;就,成功。一拍脚就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一下 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挥,挥笔;就,完成。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 “一举千里”: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语境是“治理能力现代化 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因此应选“一劳永逸” 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 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 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 示例: (1)“就”缺少与之搭配的“进行”; (2)“部署和研究”中,“部署” “研究”两者的顺序颠倒。 A 项,存在错误(2); B 项,应把“就”改为“对”,但仍然存在错误(1); C 项,存在错误(1)。 故选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 20 -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医生也时常会建议, ①______。 但运动是否会带来“幸福”或“满足”之类的积极心理影响,却少有相关研究。最近有科学 家就这个问题检视了 23 份运动与快乐幸福相关的研究文献。其中 15 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 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 52%,而 ②_______,又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 这表明,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其他 8 份研究文献则认为由于缺乏理论支 撑,最多只能证明运动与“快乐幸福”可能存在间接关联。根据 23 份研究文献,科学家认为, 尽管仍然缺乏理论支撑, ③_______。 【答案】 (1). ①有精神压力的人应该多运动 (2). ②“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 (3). ③但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 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 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 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第一处,结合“很多人都知道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分析,此处主要讲医 生也时常会建议有精神压力的人应该多运动; 第二处,结合“其中 15 份研究文献显示,经常运动者会比‘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多出 52%”“又比全不运动者高出两成”分析,主要讲“‘肢体不勤’者的快乐感”,比全不运动 者高出两成; 第三处,结合“运动与‘快乐幸福’有着直接关联”“最多只能证明运动与‘快乐幸福’可 能存在间接关联”等分析,尽管缺乏理论支撑,但运动与“快乐幸福”间存在关联。 21.下图是某医院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请根据该图说明废气和污泥是如何产生及处理的,不 超过 100 字。 【答案】①废水经过 MBBR 生化池处理产生了废气,废气通过活性炭+紫外光催化净化后排出。 - 21 - ②废水经过 MBBR 生化池和混凝沉淀池,在处理过程中产生了污泥,污泥排入污泥贮存池,经 污泥叠螺脱水机脱水消毒后被定期清运处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流程图。解答此类题目,先确定叙述顺序,方 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 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注意题干要求“请根 据该图说明废气和污泥是如何产生及处理的,不超过 100 字”,按照要求作答。 从图上来看,废气是废水经过 MBBR 生化池处理产生的;废气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活性炭+紫外 光催化净化后排出。而污泥是废水经过 MBBR 生化池和混凝沉淀池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 处理分三步,排入污泥贮存池,经污泥叠螺脱水机脱水消毒、定期清运处理。考生围绕这些 拟写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拼图游戏中,完成整幅拼图需要一个个拼图单片的恰当拼接。而这些小小的拼图单片, 如果视自己为孤立的个体,就难以确认自己的位置与价值;只有嵌在恰当的位置上,它们才 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其实,每一天,每个人,都应成为某个宏大图景中的一块拼图单片,既独特又相融。当 然,一幅完美的宏大图景,也会让每一块拼图单片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我们正在创造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图景,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对此有怎样的思考? 又 应该有怎样的行动?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参考范文: 新时代新青年 “为天下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我们应当思索,作为中 国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当立何志向,有何理想。 中国之崛起,中国之日强,亦代表着国民的自强,我们迎难而上的背影,我们手拉手顶 起千斤巨石的力量,一切的一切,都在表现着:今日之中国正积赞着新鲜的血液,东方巨龙 正在蓄势腾飞。 新时代的我们要敢拼搏。跳水名将伏明霞在位亚特兰大奥运会做准备时,大大小小的伤 - 22 - 痛不断发生。但是,顽强的拼搏精神驱使着她,坚强的斗志激励着她,因此,她把一切伤痛 抛诸脑后,带伤上场。正是这种拼搏精神,才让她走向了成功的彼岸。拼搏精神是成功的前 提。拼搏精神是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走在中国的富强之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 新时代的我们要勇于创新。创新是追求、是信念、是无畏,是一种越过冷漠荒原后,看 到绿洲的快乐。“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先后用了六年时间,做了三千多个杂交组合,历经 千次失败,终于找到了他心中最满意的成果。他凭借着这份执着与追求,一次次挑战奇迹, 在连野草都无法正常生长的沙漠,养出了世界又一奇迹沙漠水稻。他开创了一次又一次震惊 世界的绿色革命。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无法前进 没有创新,国家也无法发展。”纵观古今,凡有成者,无不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振兴、 国家富强的动力。 新时代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世上有三样东西是追不回来的:一是说出的话,而是泼出去 的水,三是错过的机遇。机会,往往是被善于发现的人抓住。2015 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奖委员会对屠呦呦的出高度评价: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能极大地降低疟疾 患者的死亡率,为人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武器,以对抗每年困扰着亿万人的疾病,这在提升 人类健康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 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善于发现即在平静中发 现波澜,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善于发现是建筑祖国高塔的材料。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行动展现新时代。在新的 时代里,中学生要具备新的形象:勇于拼搏,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为新中国补一块砖,天 一片瓦。在新时代做与祖国同步发展的新青年。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由三段话组成: (1)第一段从“拼图游戏”切入,阐明一个事物的哲理:拼图单片与完整拼图的关 系——既独立(特征)又不可替代(价值),前提是“恰当的位置”。可见,一个事物只有在 恰当的位置上才能发挥其个体的价值,才能成为整体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关键词是:孤立的 个体、恰当的位置、不可替代的存在。 (2)第二段谈到“人”这一个体与“宏大图景”的关系。人,个体个性独立,但又与时 代图景紧密相连,只有成为“宏大图景”中一块“拼图单片”,才能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考生在前文物理寓意的基础上,读出本段的比喻含意,才能对命题含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 23 - 即:人是宏大图景的一部分,只有与宏大图景“相融”,才能发挥其个体的“独特”作用, 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关键词:每个人、宏大图景、独特又相融,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3)第三段对写作意图进一步限制,即“宏大图景”指向“中华民族复兴”,人限制为 “新时代的青年人”,并提出写作指向:思考与行动。 (4)综合以上三段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个体 整体 条件 价值 拼图单片 完整拼图 恰当位置 不可替代 每个人 时代图景 独特又相融 各得其所 各尽所能 新时代青年 中华民族复兴 -- --- 参考立意: 1、从个体与整体的角度,可立意为“新时代青年的位置与价值”; 2、从人才的品质的角度,可立意为“时代青年需要独立自由,又需要胸怀家国理想“; 3、从人才的价值的角度,可立意为 “只有把自我放到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才是让自 身的价值最大化”; 4、从人才的意识的角度,可立意为“新时代青年要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时代洪流”; 5、从人才的多元发展角度,可立意为“新时代青年要有独立个性、自由思想、社会理想、 国家情怀、世界视野”; 素材积累: 1、与国偕行,强国有我。青年兴则国兴。青年一代,有梦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 有希望。前有投笔从戎的五四青年,后有投笔下基层的大学生村官;前敢为人先高举“科学、 民主、进步”大旗的青年,后有 90、00 后青年投身科研领域前沿;:前有为国流血牺性的五 四青年,后有为国守边疆的北大青年……新的时代,青年们与国同行,奋斗不止,复兴祖国。 2、青年有为,奋斗无悔。复兴路犹长,奋斗正当时。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奋斗是青春最 美的颜色。无论是在广阔东北黑土地上奔走的秦玥飞,还是在病床上坚持自主创新研发的邹 勇飞;无论是海南“最美”村官张译尹,还是壮烈牺牲的歼 15 飞行员张超,他们都以自己青 春的奋斗姿态,在祖国的复兴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时代同心同向,为祖国的复兴贡献 - 24 - 自己的力量。 3、最高领导人说过,“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 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 章!”青年科学家摘得学科“王冠上的明珠”,年轻的奥运冠军能够让国歌响彻寰宇,技术 工人可以锻造分毫不差的“匠心”……每一个创新的成果,每一次目标的实现,哪怕是跨越 一个小小的障碍,都留下我们向上的印迹,焕发璀璨的光芒,给人以自信的力量,照亮前行 的路程。 层次分析: 本文由张载名言引出话题:作为中国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当立何志向,有何理想。然 后从三个角度进行论证分析:第一,新时代的我们要敢拼搏;第二,新时代的我们要勇于创 新;第三,新时代的我们要善于发现。最后总结全文。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