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统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攀枝花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条形码区。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医学发展须守正创新 张其成 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稳步提升,达到15.34%。在全国15—69岁人群中,具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人数据推算超过1.58亿。这一结果说明,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普及度越来越高,中医药在群众日常健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守正,意味着坚守正道,坚持按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核心,就在于中医学思维的规律。中医学思维的特征可用一个“和”字概括。这既包括形神中和、气血中和、脏腑中和,也包括天人中和、人我中和、人物中和。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发端于中国古老的经典《易经》,后为儒家、道家和医家所继承并发展。中医学讲究调和致中,如果失调就会生病,治病就是把失调的状态调到中和、平衡的状态。 中医学的传统中,有“医源于易”的说法,是指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思维方式源于“易”。易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包容创新,既表示自强不息、变易创新,也意味着厚德载物、包容广大。中医学历史上,从元代前后出现了不同学术流派,各学派在思维方式上借鉴了宋儒对易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近代,中医学也经历过这样那样的冲击。当时一批中医学家以中西医汇通的方式应对变化,另一方面仍坚持发扬传统,从未丢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根基和精神实质,挺起了中医药的脊梁。 - 28 - 可见,中医学之所以能历尽千年而不衰,能够世代传承并不断发展,就是因为守住了中医学调和致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这既是中医学经千百年发展的智慧选择,也是中医学发扬光大的守正要义。只有守正,中医学才能实现文化自信、创新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如果说守正是固本,创新则决定着未来。中医学如何创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是核心要义所在。当前,中医学的创新大致可分为两个思路。一是主张继承就是创新,强调完全按照传统中医来治病、授徒。二是主张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和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等,强调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两种思路都有可取之处,综合起来,就是要走一条守正创新的路子。中医学的守正创新强调以中医为主导和本体,以西医及现代科学为支持,推动中医药实现真正的创新发展。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中医学的历史就是一部守正创新的历史。正因为受到不同时代哲学成果、科技成果的滋养,中医药才能不断发展进步。当代中医学绝不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否则不仅无法实现创新,甚至可能在自我封闭中变得更加脆弱。我们相信,中医学只要守住最核心的思维精华和价值观念,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大胆创新,不断开拓,就一定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更好造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01月06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是根据我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相关数据推算得出的。 B. “和”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发源于《易经》,成为了儒家、道家和医家思想的源头。 C. 元代前后,中医虽然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但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根基和精神实质并没有改变。 D.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是中医药创新的核心,这句话阐明了传承、创新和传统之间的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了一系列的数字,意在表明中医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下文引出中心论点蓄势。 B. 文章第二自然段引用了习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精辟论述,意在提出文章中心论点“中医学发展必须守正创新”。 C. 文章分析中医学与易学 - 28 - 关系、思维方式、近代遭受的冲击以及当前中医学界的分歧,归纳出了中医学不衰的原因。 D. 文章总体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为中医学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认为人生病的原因是身体失调,治病讲究调理人的身体状态。这是中医理论上比西医先进的地方。 B. 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思维方式源于“易”,当今中医吸收借鉴西医的优点,与中医学的发展并不冲突。 C. 只要我们做到坚守正道,坚持按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中医学就能为人类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D. 如果当代中医学画地为牢、固步自封,那么就可能无法实现创新,甚至在自我封闭中变得更加脆弱。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发源于《易经》”错。据原文“和”“发端于中国古老的经典《易经》,后为儒家、道家和医家所继承并发展”,可见“和”这种思维方式并不是唯一被继承和发展的,所以不能推断为源头。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当前中医学界的分歧”错,据原文“当前,中医学的创新大致可分为两个思路。一是主张继承就是创新,强调完全按照传统中医来治病、授徒。二是主张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和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等……”可见,“当前中医学的分歧”围绕的是“如何创新”,分析的是中医学之所以能历尽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是“守正”。 - 28 -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A项,“中医理论上比西医先进”文中没有根据。 C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坚守正道,坚持按事物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规律办事”,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D项,“可能无法实现创新”错。如果“当代中医学画地为牢、固步自封”,那么“无法实现创新”是“必然”不是“可能”。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区块链,至少应该听说过比特币,它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那什么是区块链呢?其实它是一种特殊的“账本”,这个账本是以分布式的方式存储在整个网络上,通过密码学的原理,保证它不会被篡改,也不会被伪造。区块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甲需要向乙发起一笔交易,于是甲先发起请求,创建一个新的区块,然后这个区块就会被广播给网络里的所有用户,当所有用户验证同意之后,这个新创建的区块就会被添加到主链上,而在这条链上所有的交易记录都是永久和透明可查的。 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极其广泛,甚至被很多人称为“下一代互联网”,但是非常复杂,我们只需要知道区块链的三个核心特点: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全程追溯。 - 28 - 目前,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快布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习近平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最前沿”“制高点”“新优势”,三个词无疑说明中国在区块链竞争领域的目标确定而唯一:就是争夺第一。 (摘编自《当区块链遇上汽车,会发生什么?》中研网) 材料二: (资料来源《:清华区块链技术应用白皮书》) 材料三: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建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想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不同行业,相关人员既需要深入理解底层技术,又要懂应用场景的具体业务逻辑。但是,现在的矛盾在于,懂技术的人不一定懂产业,懂产业的人不一定懂技术。高端区块链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朱建明介绍,随着区块链上升到国家层面,面对区块链人才的供求不平衡状态,培训教育也将被重视起来。高校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计算机和信息安全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增设区块链研究方向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在金融、管理等其他专业普及区块链知识,才能各方配合一起完成应用落地。 (摘编自《区块链人才“虚假繁荣”背后》新京报) 材料四: - 28 - “截至2018年1月初,比特币、以太坊和莱特币等区块链数字资产的总市值已经超越了我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谈到今年提案的背景,全国政协委员王鹏杰如是诠释。 “但是,由于我国区块链领域发力较晚,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成熟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被市场广泛接受的数字资产,长期来看不利于我国金融安全;国内一批互联网企业如迅雷、暴风影音、中网在线等虽然也在积极布局区块链数字资产领域,却因为这种数字资产在法律上的地位并不明晰,导致上述企业不能放开手脚,影响了自身的创新活力;一般消费者对区块链数字资产的认识不足,不能准确认知区块链资产的优劣,容易被不法分子披着‘区块链'外衣进行诈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此,王鹏杰提出开展区块链数字资产项目“核准制”监管,推行个人区块链账户“实名制”认证,做好区块链数字资产投资者教育工作等建议。 还要探索建立国家层面的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王鹏杰建议,在健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后,在央行和证监会等部门的统一协作下,成立受监管的、高效廉洁的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为企业募资和投资者资产增值提供正规渠道。 (摘编自人民政协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区块链以分布式的方式存储于网络上,密码学原理保证了它不会被篡改和伪造,其交易记录公开透明,从技术层面建立了发布者与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 B. 甲向乙发起交易的请求,会创建为区块并广播到网络里的所有用户,经所有用户验证同意后添加到主链,过程中所有用户参与,具备“去中心化”的特点。 C. 2019年1月至6月,从全球各国区块链项目融资数量及金额情况来看,中国和美国的区块链融资市场非常活跃,遥遥领先,中国融资数量和金额均高于美国。 D. 我国区块链领域发力较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些消费者由于认识不足而蒙受经济损失,一些企业的创新活力受到影响,国家金融安全也受到威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极其广泛,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技术革新,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且确定了“争夺第一”的目标。 B. 2017年和2018年,我国区块链行业相关技术获得的专利数量,大幅度领先美国,全球领先,这体现了中国在区块链竞争领域的优势。 C. 高校加强计算机和信息安全等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金融、管理等其他专业普及区块链知识,才可能解决区块链人才匮乏的难题。 - 28 - D. 针对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王鹏杰提出了开展区块链数字资产项目监管,推行个人区块链账户认证,做好区块链数字投资者教育工作等建议。 6.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国家、企业和个人应该如何应对区块链的变革浪潮? 【答案】4. C 5. D 6. ①国家层面:以开放的姿态和优惠的政策吸引区块链融资,鼓励个人和企业创新发展区块链技术和产业;重视区块链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改变相关人才短缺的状况;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推行认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 ②企业层面:敏锐把握业界信息,增强自身创新活力,拓展被市场认可的区块链数字资产领域;吸纳专业人才,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技术,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务实推广。 ③个人层面:加强对区块链数字资产的认识,慎重投资或使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中国融资数量和金额均高于美国”错误。从材料二图表中看,中国融资金额是25.6亿元,美国是118.1亿元,中国融资金额比美国少。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针对不法分子的诈骗行为, 王鹏杰提出了……”错,根据材料四第三段“对此,王鹏杰提出开展……等建议”,这个“此”是指的材料四第二段的内容,因此王鹏杰的建议是针对材料四第二段的所有内容提出的。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 28 - 国家层面,结合材料二世界各国的区块链的融资数量和融资情况可以总结出“以开放的姿态和优惠的政策吸引区块链融资”;结合材料一“习近平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可总结出“鼓励个人和企业创新发展区块链技术和产业”;结合材料三“现在的矛盾在于,懂技术的人不一定懂产业,懂产业的人不一定懂技术。高端区块链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随着区块链上升到国家层面,面对区块链人才的供求不平衡状态,培训教育也将被重视起来……才能各方配合一起完成应用落地”可总结出“重视区块链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改变相关人才短缺的状况”;结合材料四“王鹏杰建议,在健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后,在央行和证监会等部门的统一协作下,成立受监管的、高效廉洁的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为企业募资和投资者资产增值提供正规渠道”可总结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推行认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 企业层面,结合材料一“习近平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要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让我国在区块链这个新兴领域走在理论最前沿、占据创新制高点、取得产业新优势”可概括出“敏锐把握业界信息,增强自身创新活力,拓展被市场认可的区块链数字资产领域”;结合材料三“现在的矛盾在于,懂技术的人不一定懂产业,懂产业的人不一定懂技术。高端区块链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可概括出“吸纳专业人才,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技术,加强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务实推广”。 个人层面,结合材料四“一般消费者对区块链数字资产的认识不足,不能准确认知区块链资产的优劣,容易被不法分子披着‘区块链'外衣进行诈骗,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可概括出“加强对区块链数字资产的认识,慎重投资或使用”。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苦恼 - 28 -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车夫约纳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约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约纳抖动了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军人坐上雪橇车。 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车夫就又伸长脖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二十戈比的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 - 28 -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快点跑!”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 “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约纳的胸腔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回到大车店。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约纳瞧着那些睡熟的人,后悔不该这么早就回来……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去看一看马吧,”约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 28 - “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约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马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文本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描绘了一篇黄昏车马图,渲染寒冷悲苦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折射当时社会环境,烘托主人公约纳的形象。 B. 作者在选用句子方面,短句多、不完全句多,句子结构简单、短小精悍,显示出了语言简洁的特点,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格,达到了精炼生动的表达效果。 C. 马车夫约纳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竟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这和鲁迅《祝福》的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掉时的遭遇是一致的。 D. 作者善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态,约纳和乘客的对话不仅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性格逻辑,而且能恰当地映射出此时此景下人物的内心活动。 8. 有人说《苦恼》这篇小说是以冷静的笔调、富有深刻内涵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9. 小说的结尾,约纳终于找到了倾诉苦恼的对象。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答案】7. C 8. ①冷静的笔调;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写作,运用现实客观的叙事角度,去展现马车夫有苦无处诉的遭遇,笔调客观冷静,引人深思。 ②富有深刻内涵的细节描写,以小见大,以小人物的遭遇表现主题。小说以马车夫想找人倾诉“儿子死了”这一细节描写贯穿整个故事。约纳作为普通的小人物,在遭遇不幸时,连个诉苦的人都找不到。这一细节描写,显出环境的冷漠和主人公命运的酸楚悲凉,由此来表现底层人民的无声悲哀和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显示出深刻的内涵。例如,小说以三个青年用二十个戈比坐一趟车这一细节既写出了三个青年的无赖,又刻画出约纳为想倾诉而不得的苦恼压倒而无心讲价钱,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内涵深刻,凸显主题。 9. - 28 - ①首尾互相呼应并形成对照。结尾约纳向马倾吐内心的苦恼成功呼应开头“我拿我的烦恼向谁去诉说”,并将“人与马”的关系与前文“人与人”的关系相对比,更突出约纳的悲哀与痛苦。全文结构紧密、中心突出,如行云流水,浑然一体。 ②深化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昏聩和人与人关系中的自私、冷漠,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用小母马“听着,闻闻主人的手”反衬出人的自私、不耐烦和冷漠,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具有强烈的震憾人心的力量和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③人物形象刻画更丰满,揭示出黑暗现实中的小人物约纳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通过这场只有倾听却没有回复的倾诉,反映了地位低下、苦苦挣扎的小人物约纳的悲惨命运,让人读来更感心酸伤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这和鲁迅《祝福》的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掉时的遭遇是一致的”错误,《祝福》的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掉时,周围人一开始看起来热心,“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时间长了人们就冷漠麻木,不愿再听了。故本文和《祝福》中祥林嫂的遭遇不一致。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的叙述手法以及表现主题的写作手法。高考常考的是情节的叙述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包含小说的叙事观点(叙述视角)、叙述人称和叙述方法。表现主题的方法很多,包括塑造人物的方法、情节设置的方法等。 本题题干中说“这篇小说是以冷静的笔调、富有深刻内涵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这就给了考生思考的方向,考生只要找出体现“冷静的笔调”和“富有深刻内涵的细节描写”的地方即可。 小说是以第三人称来叙述的,它的视角是比较客观的,将情感隐藏在冷静的、似乎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就形成了“冷静的笔调”。这样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社会的冷漠和麻木,约纳的痛苦无人倾听,无人关注。 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含义深刻。比如“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 - 28 -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军人、三个青年,甚至约纳的同行——那个青年车夫,没有人愿意倾听约纳的痛苦,这些细节说明这个社会是多么冷漠,底层人物的悲哀是多么微不足道;“‘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二十戈比的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这个细节更是体现出三个青年的无赖,又刻画出约纳被想倾诉而不得的苦恼压倒而无心讲价钱,借此揭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作用。解答时先概括结尾的内容,然后判断属于哪种结尾;无论哪种结尾都是为塑造人物、深化主题服务的,有时也要从情节设置的角度去分析其特点和效果。 这篇小说的结尾,约纳在痛苦、孤独中无法入睡,于是他到马房里去看马,不知不觉中将内心的痛苦和感受都倾吐给了小母马。这个结尾呼应了文章开头“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转了一圈,在无人倾听约纳的痛苦之后,他终于找到了倾诉的对象——小母马。这样写达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使情节首尾圆合,体现出作者构思的精巧。 本来是向人倾诉,变成了向马倾诉;人不耐烦听他的悲惨故事,他们有的“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有的说“大家都要死的……”,表现得漠不关心;有的听约纳说儿子死了,“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一点反应都没有;而马却“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马比人更有情感,这样的结尾更反衬出人的自私、不耐烦和冷漠,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痛苦无处诉说,无人理会,只能向马倾诉,这样的结尾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和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向马倾诉”虽然有了倾诉对象,但读者却更加为约纳感到悲哀,像他这样生活在最底层、只能靠拉车维持生计的小人物,在当时的社会中比比皆是。儿子死了,这样的人生悲剧更加剧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没人关心他,更不会有人帮助他,甚至连听一听他的苦恼都不愿意,逼得他只能向马倾诉,这样写更反映了地位低下、苦苦挣扎的小人物约纳的悲惨命运,让人读来更感心酸伤感。 - 28 - 【点睛】小说结尾的设题方式有如下几种: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从如下几个角度分析理由。情节角度:①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②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的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为人忍暴,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胡母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母生,公孙弘亦颇受焉。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摘编自《史记》,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B.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C.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D.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 28 - B. 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今指一个人具备相应能力或学力的学位“ C. 四夷是中国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 卒,古时称大夫之死为卒。在古代死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其“死”的叫法也各不相同。 12.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董仲舒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博士“他讲究礼仪,出入仪容举止无不合礼度,学生很尊重他” B. 董仲舒担任中大夫后,在家写了《灾异记》“主父偃曾取其书上奏天子,说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言” C. 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因此就憎恨董仲舒,故意推荐他担当狠毒暴戾的胶西王之相” D. 董仲舒弟子成就非凡者为相为长史;官运通达者为命大夫;担任郎官、谒者、掌故者,则数以百计 13. 翻译下列文言文语句。 (1)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2)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 【答案】10. A 11. A 12. B 13. (1)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是自己老师的著作,认为它愚蠢至极,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降诏赦免了他。 (2)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决断淮南王罪案,对诸侯王敢于自行裁决,而不加请示。他根据《春秋》大义公正断案。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 28 - 句子大意是: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 “下帷讲诵”意思是“居家教书”,意思已经完整,后面断开;“弟子”是“传以久次相受业”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项;“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意思是“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三年”是强调他长时间专注教学无暇游玩,不要与后面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史书”错,“国别体”应为“编年体”。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根据原文“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可见“说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言”的不是“主父偃”,是“诸生”。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下愚,愚蠢至极;下……吏,交给……官吏;当,论罪;诏,下诏书。(2)决,决断;狱,案件;报,请示;正,使……公正。 - 28 -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当今皇上即位后,他出任江都国相。他依据《春秋》记载的自然灾害和特异现象的变化来推求阴阳之道交替运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时关闭种种阳气,放出种种阴气,止雨时则方法与之相反。这种做法在江都国实行,无不实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他被贬为中大夫,居家写作了《灾异之记》。这时辽东高帝庙发生火灾,主父偃嫉妒他,就窃取了他的书上奏天子。天子召集众儒生把书拿给他们看,儒生们认为其中含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是自己老师的著作,认为它愚蠢至极,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降诏赦免了他。于是董仲舒始终不敢再讲论灾异之说。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憎恨他,就对皇上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当胶西王的国相。”胶西王为人狠毒暴戾,但是一向听说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礼遇他。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会惹祸上身,就称病辞官回家。直至逝世,他始终不曾营治私产,而一心以研究学问写作论著为本职。所以自汉朝开国以来历经五朝,期间只有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名望甚高,他师承传授的是《春秋》公羊学。 胡母生,是齐地的人。孝景帝时担任博士,因为年老回家教授弟子。齐地讲说《春秋》的人大多是出自胡母生的传授,公孙弘也从胡母生哪里学到不少关于《春秋》的知识。瑕丘人江生研究《春秋》谷粱学。自从公孙弘受到重用,他曾收集比较了谷粱学和公羊学的经义,最后采用了董仲舒所传授的公羊氏的学说。董仲舒的弟子中有成就的人是:兰陵人褚大,广川人殷忠,温人吕步舒。褚大官至粱王国相。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决断淮南王刘安谋反的罪案,对诸侯王敢于自行裁决,而不加请示。他根据《春秋》大义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他做得正确。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 28 - 见鹦鹉戏作四句 王安石 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 直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 咏鹦鹉 僧定渚 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 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 14.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诗前两句用虚写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鹦鹉不能翻翅、憋屈烦闷的现实处境。 B. 僧诗前两句赞鹦鹉,流露出了诗人对鹦鹉优越生活条件和稀有才干的艳羡之意。 C. 这两首诗都是咏鹦鹉的绝句,前两句都摹写鹦鹉,后两句转为议论,暗含寄托。 D. 这两首诗塑造的鹦鹉形象鲜明,诗人笔力峻峭,感情厚重,言简而又意蕴丰富。 15. 试比较两首诗中,鹦鹉形象的异同之处。 【答案】14. B 15. ①同:锁金笼,失去自由,都善言语;都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对象。 ②异:王诗中的鹦鹉向往自由,希望在林中飞翔,因为不被世人了解,学人间语希望人懂。寄托了诗人不被理解的苦闷。僧诗中的鹦鹉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口才好,善随人语。寄托了诗人警示世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是非判断,不要人云亦云。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流露出了诗人对鹦鹉优越生活环境和稀有才干的艳羡之意”错误。此诗的前两句是对鹦鹉形象的描摹。鹦鹉罩在美丽的饰金的笼里,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容易引起人的好感。它还有喉舌,可把各种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叫人非听非信不可。“羽仪”也好,“喉舌”也罢,全都是它迷人的手段。针对这情况,后两句提出劝戒,强调随人语的祸害。并非选项说的意思。 - 28 -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分为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此题考查的是物象。鉴赏时找出文中关于这个物的描写,翻译大意,概括出物象的特征。然后分析作者借用这个物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先看王诗中的鹦鹉形象。“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这只鹦鹉虽有两翅,却不能翻飞;虽身处华贵的“金笼”之中,但却是“只烦冤”,憋屈烦闷;“直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这只鹦鹉能说会道,会学人说话,可惜却无人能懂。可见鹦鹉的形象是:被锁金笼,失去自由,善言语。再看僧诗的鹦鹉形象。“罩向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这只鹦鹉罩在美丽的饰金的笼里,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它还有喉舌,可把各种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叫人非听非信不可。由此可见,这只鹦鹉的形象也是:被锁金笼,失去自由,善言语。 再看两首诗借鹦鹉表达的感情。王诗,“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只烦冤”,这只鹦鹉向往自由,希望在林中飞翔;“直须强学人间语”,因为不被世人了解,学人间语希望人懂。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表面上咏鹦鹉,实际是自咏。说人们不懂鸟语,可信;说人们不懂人言,不可信。诗人如此说,实为愤激之词。王安石实施变法困难重重,无法施展。他有一种知音难觅的孤独感。这首诗就是表达了这种孤愤之情。而僧诗,鹦鹉罩在美丽的饰金的笼里,有着一身漂亮的羽衣和仪容,容易引起人的好感。它还有喉舌,可把各种事情说得天花乱坠,叫人非听非信不可。“羽仪”也好,“喉舌”也罢,全都是它迷人的手段。针对这情况,后两句提出劝戒,“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强调随人语的祸害,警示世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和是非判断,不要人云亦云。话是对鹦鹉说的,实际上是在对人说的。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 - 28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如果人人都像《论语》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两句说的那样,不强求别人做连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情,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2)杜牧《阿房宫赋》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讽喻唐朝统治者,如果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3)(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 ____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答案】 (1). 己所不欲, (2). 勿施于人 (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 轻拢慢捻抹复挑, (6). 曲终收拨当心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哀”“拨”“捻”“画”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 的历史长河面前,每个观赏者都是年轻人。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传递厚重历史的同时,又能让每个人 。到养心殿品鉴乾隆手书“福”字,行至慈宁宫花园庙会尝尝老字号小吃,听着悠扬的中和韶乐迎接新春这样的场景,不是在电视剧里, 在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上。展览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将原本“可远观不可近玩”的文物重又赋予了鲜活模样,令历史的呈现活色生香,给参观者一种代入感。 近些年,营造代入感成为博物馆策划展览、开发IP衍生品的关键词。《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综艺节目采用场景式的讲述方式,带动了一轮又一轮文物热;翻开故宫出版社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读者能走进一段进宫寻宝的文化冒险之旅;用故宫彩妆描眉梳妆时,还能近距离 包装上的《千里江山图》……(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浩瀚 感同身受 而是 欣赏 B. 漫长 身临其境 而是 鉴赏 C. 浩瀚 身临其境 就是 欣赏 - 28 - D. 漫长 感同身受 就是 鉴赏 18. 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B.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 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D. 今天报纸的头条新闻标题是“飞向太平洋——我国运载火箭发射目击记”。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博物馆不但展出内涵丰厚的文物,还在成为普通人文化生活链条中的一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需求,提供了可亲可感的文化服务。 B. 博物馆不光在成为普通人文化生活链条中的一环,还展出内涵丰厚的文物,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需求,提供可亲可感的文化服务。 C. 博物馆不是展出内涵丰厚的文物,而是成为普通人文化生活链条中的一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需求,提供可亲可感的文化服务。 D. 博物馆不光展出内涵丰厚的文物,还在成为普通人文化生活链条中的一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需求,提供可亲可感的文化服务。 【答案】17. A 18. D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浩瀚,本意为水势浩大的样子,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漫长,绵延得很长(多指道路、时间等)。第一处语境有“长河”,前面不能再用漫长,应选“浩瀚”。 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身临其境,意思指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第二处强调的是感受,应选“感同身受”。 第三处跟前面的“不是”搭配,“不是……就是”表选择;“不是……而是”表并列,且表肯定语气。根据语境,听着悠扬的中和韶乐迎接新春就是在故宫博物院推出的展览上,因此不能用表选择的 “就是”,应该用表明确肯定的“而是”。 - 28 - 鉴赏,鉴别欣赏。欣赏,意思是指领略观赏。据文意,此处是近距离看包装上的《千里江山图》,应用“欣赏”。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自己的识记,浏览选项,排除有错误的句子即可。 文中“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引号作用为,用于正副标题之间。 A项,歇后语前后连接,解释说明; B项,解释说明; C项,话题转换; D项,用于正副标题之间。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据文意,“展出内涵丰厚的文物”“成为普通人文化生活链条中的一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需求,提供可亲可感的文化服务”两句之间是递进关系,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故而排除C;B项关联词前后内容的顺序不当,应当调换,排除B;A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需求,提供可亲可感的文化服务”缺少介词“为”,排除A。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字。 ① ___,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而且,不爱运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数据显示,不爱运动的学生,②____ ,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因此,不爱运动且体育较差的学生③________。 【答案】 (1). ①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 (2). ②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 - 28 - (3). ③应多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境补写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第一处是一句总括性的语句,根据后文“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而且,不爱运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可见这是说对于孩子来说,“运动”对“快乐”的影响,因此可填写“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 第二处,也是处于一个总括性的位置,根据后文“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可总结出“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 第三处,根据前文“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和“因此,不爱运动且体育较差的学生”,可见此处的内容与“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相呼应即可。故可填写“应多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 21.将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组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句通顺,不超过60字。 ①华为是目前国内智能手机的领导者,在5G技术研发上更是领先一步。 ②随着2019年5G元年的到来,各大手机品牌相继宣布5G手机的发布时间。 ③华为在MWC2019大会上抢先发布了全球第一台5G折叠手机——华为MateX。 ④作为全新概念的折叠手机,华为MateX引来不少关注。 ⑤据新闻报道,华为MateX在国内的发售时间于2019年6月份。 【答案】国内智能手机领导者、5G技术研发领先者华为全球抢先发布的全新概念5G折叠手机华为MateX于2019年6月份在国内发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能力。具体考查短句变长句。短句变为长单句,要根据一组句子的中心语,以其中的一个句子为主干,把其余的短句作并列的修饰成分插入主干句中即可。 - 28 - 分析这段话,中心事件是华为MateX的预售时间,也就是第⑤句是句子的主干句。可以这样思考,谁研发的、什么样的华为MateX在什么时间发售。根据这个思路,将其余几个句子变成华为MateX的定语插入主干句。比如“国内智能手机的领导者”“5G技术研发领先者”这连个定语修饰“华为”;“在MWC2019大会上抢先发布了全球第一台5G折叠手机”删除不必要的信息变成华为MateX的定语,改成“全球抢先发布的全新概念5G折叠手机”。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抗击非典时,她率团队研发的光谱抗病毒物发挥了关键作用;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她率团队研发了世界首个基因疫苗;2020年1月,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汹涌来袭,她奋战在战“抗疫”一线。29年来,她始终冲锋在前,于危难之际挺身担当,她说“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 材料二:被誉为“大地之星”的宁津生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第二届“感动测绘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评价:“地球重力场,天地大舞台。满腹经纶,国之栋梁。一生相许,矢志不渝”。 青年的择业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专业选择和随之而来的社会职业选择,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痴于一业,矢志报国 七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在新中国的发展史册上,在立国、富国、强国的征途中,镌刻着无数先行者坚实的足迹。黄旭华少怀科学救国壮志,终成“中国核潜艇之父”;袁隆平不改让全中国人都吃饱饭的情怀,终成“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南仁东率先投身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终成“中国天眼之父”。三位前辈学问各有专长,术业各有专攻,但综观其人生轨迹和奋斗历程,他们都痴于一业,志在高远,最终成就伟业,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铸造国家强盛之基业。 古人云:“人必有痴,而后有成。”古往今来,有所成就之人往往也都是痴迷于一事,沉潜于一业。古有司马相如痴于汉赋创作,方成蜀地大赋家;今有叶嘉莹痴于诗词研究,方成诗词传灯人。古有鲁班痴于工艺制作,方成土木工匠始祖;今有焊接工高凤林痴于航天零部件研制,方铸大国重器……在中华文明发展,正是一代一代痴于一业的人各施其力,各尽其才,伟大的祖国才有今日蓬勃发展之气势,才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正中央。 - 28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时代的接力棒已然传至我辈手中,站在历史长河的新坐标上,即将走向大学投身专业学习、走向社会投身职业发展之我辈,自当承先辈之风,痴于一业,矢志报国! 首先,在人生的新起点,我们应该向先辈学习,找准人生航向,定位人生坐标。青年人有的是一腔热血,但更应有沉潜修炼之痴心。当下,不乏青年人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时,热衷于“热门”,考虑的是收入和面子,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一时之需和一己之利。这种不问初心、只图名利的选择必不能释放生命的潜能,焕发生命的斗志;这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的状态,必不能担纲作则,承担时代责任,成就时代大业。此之种种,岂能是我辈所为? 其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在步入成年的新阶段,在痴于自己的事业之时,我们还需向先辈学习,怀一份报国的初心,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这一份最炽热的爱国情和报国志,将引领我们“遇水架桥,逢山开路”,一路前行,所谓“志之所趋,虽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北大中文系毕业生宗立冬选择扎根基层,在贺兰山下、黄河岸边播种梦想,只因怀揣“为国戍边,为民解难”的初心;北大物理专才颜学庆,举十年之功,专注于激光加速器研制,打破国际有关专家的质疑,让研究成果服务于国计民生。无论选择何种专业、职业,只要能为国添砖加瓦,献出绵薄之力,皆可为良业。 “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我们这一代人生逢盛世,重任在身,于人生定向之时,当立鸿鹄之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你我志业初心不变,爱国情怀不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场接力跑中,跑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好成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关于青年择业的作文题目。材料列举了两个人的事例作为引导和启发材料。第一个是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的,关键句是“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这就告诉考生,“热爱”是择业的一条原则,只有“热爱”才甘于吃苦,才可能会取得成就。第二则是关于“大地之星”宁津生的,关键句是“满腹经纶,国之栋梁。一生相许,矢志不渝”。可见,“爱国”也是择业的一条准则,只有有了崇高的爱国精神的指引,才可能激发出投身职业的巨大能量。要求部分明确提出“青年的择业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引导青年对即将到来的大学专业选择和随之而来的社会职业选择做出正确的思考。据此分析立意即可。 参考立意: 1.追逐职业理想,成就卓越人生; 2.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 3.痴于一业,矢志报国。 - 28 - 参考素材: 1. 在陈薇看来,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在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奉献、为民解难中,陈薇和她的战友们竭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倍放大自己的价值。即便需要承受高度的危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辞、在所不惜。如果到了“为了守护生命而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也决不后退,因为他们深信,生命会因使命而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 2.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痴”意味着一种崇高爱业精神,一种宽广的爱国情怀。爱业与爱国两者兼而有之,方能立不朽功业,筑现代强国。这启示我们:在进行大学专业、社会职业选择时,不妨做个“痴人”。 3. 所选领域,亦要供奉人民回报祖国,此为“痴”之升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怀着怎样一种感恩社会与反哺人民之心从业,才铸就崭新的东方神话?谁又能说这种一心为民的浪漫情怀不“痴”得让人感动呢!爱国是涌动在每位中华儿女体内的文化血脉,将青春安放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结合国情选择就业,一直是历青年无声的宣誓。五四运动时弃医从文的鲁迅,建设祖国时分别为哲学、地质学、美学筑基的金岳霖、李四光、朱光潜,改革开放时筚路蓝缕的深圳企业家们、开创承包先河的鲁冠球……无怪乎孙中山说:“一个人生来的事,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以实践回报祖国人民,痴心于为国争光彩为民增福祉,大抵是的爱国宣言。在各个痴心儿女的手下,社会如龙舟竞渡,时代有百舸争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都是追梦人。”中华民族更多丰功伟业,是群众匿名而宏大的痴心“滚雪球”滚出来的。正是民之涓流,造就国之壮阔。 4. 两弹元勋”邓稼先同样对工作有着无限的热爱,为了工作,他毅然告别妻子儿女,隐姓埋名进入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常常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因为热爱工作,即使身患病症,他也坚持参加会议。对此,邓稼先并未觉得苦累,反而因自己的工作能为国家作贡献百骄傲。 因为热爱文学,鲁迅先生坚持写作至凌晨,并将这种习惯保持至生命的终结;因为热爱舞台,邰丽华用异于常毅力通过老师的手势听拍,舞出了《千手观音》的唯美。虽然吃过苦,受过累,但是他们心怀对工作的热爱,即使再大的苦也会被工作带来的欢乐代替。 - 28 - 参考结构:题目是《痴于一业,矢志报国》。开头列举黄旭华、袁隆平、南仁东三位科学巨匠的事例,得出这样的结论:学问各有专长,术业各有专攻,他们都痴于一业,志在高远,最终成就伟业。然后拓展开去,从司马相如到叶嘉莹,从鲁班到高凤林,再次阐明正是一代一代痴于一业的人各施其力,各尽其才,伟大的祖国才有今日蓬勃发展之气势。接着自然过渡到青年择业观上来,从两方面给青年以建议。一是在人生的新起点,我们应该向先辈学习,找准人生航向,定位人生坐标;二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在步入成年的新阶段,在痴于自己的事业之时,我们还需向先辈学习,怀一份报国的初心,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紧密相连。并采用对比论证,再次举例论证的方式增强说服力。结尾发出号召,愿你我志业初心不变,爱国情怀不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场接力跑中,跑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好成绩。 【点睛】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平时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呢?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 ③数量与质量分析; 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 ⑩纵向与横向分析。 - 28 - - 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