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

2015 年中考数学压轴题训练 1.(北京模拟)已知抛物线 y=-x 2+2x+m-2 与 y 轴交于点 A(0,2m-7),与直线 y= 2x 交于点 B、C(B 在 C 的右侧).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 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F,使得∠BFE=∠CFE,若存 在,求出点 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动点 P、Q 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以每秒 5 个单位长度、每秒 2 5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 沿射线 OC 运动,以 PQ 为斜边在直线 BC 的上方作直角三角形 PMQ(直角边分别平行于坐标 轴),设运动时间为 t 秒.若△PMQ 与抛物线 y=-x 2+2x+m-2 有公共点,求 t 的取值范 围. 解:(1)把点 A(0,2m-7)代入 y=-x 2+2x+m-2,得 m=5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 2+2x+3 (2)由 y=-x 2+2x+3 y=2x 解得 x1= 3 y1=2 3 x2=- 3 y2=-2 3 ∴B( 3,2 3),C(- 3,-2 3) ∵y=-x 2+2x+3=-( x-1 )2+4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1 设 F(1,y) ∵∠BFE=∠CFE,∴tan∠BFE=tan∠CFE 当点 F 在点 B 上方时, 3-1 y-2 3 = 3+1 y+2 3 解得 y=6,∴F(1,6) 当点 F 在点 B 下方时, 3-1 2 3-y = 3+1 -y-2 3 解得 y=6(舍去) ∴满足条件的点 F 的坐标是 F(1,6) (3)由题意,OP= 5t,OQ=2 5t,∴PQ= 5t ∵P、Q 在直线直线 y=2x 上 ∴设 P(x,2x),则 Q(2x,4x)(x <0) ∴ x 2+4x 2 = 5t,∴x=-t xO y A B C P Q M xO y A B C F E xO y A B C P Q M ∴P(-t,-2t),Q(-2t,-4t) ∴M(-2t,-2t) 当 M(-2t,-2t)在抛物线上时,有-2t=-4t 2-4t+3 解得 t= 13-1 4 (舍去负值) 当 P(-t,-2t)在抛物线上时,有-2t=-t 2-2t+3 解得 t= 3(舍去负值) ∴t 的取值范围是: 13-1 4 ≤t ≤ 3 2.(北京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y1=ax 2+3x+c 经过原点及点 A(1,2),与 x 轴相交于另一点 B. (1)求抛物线 y1 的解析式及 B 点坐标; (2)若将抛物线 y1 以 x=3 为对称轴向右翻折后,得到一条新的抛物线 y2,已知抛物线 y2 与 x 轴交于两点,其中右边的交点为 C 点.动点 P 从 O 点出发,沿线段 OC 向 C 点运动,过 P 点作 x 轴的垂线,交直线 OA 于 D 点,以 PD 为边在 PD 的右侧作正方形 PDEF. ①当点 E 落在抛物线 y1 上时,求 OP 的长; ②若点 P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同时线段 OC 上另一点 Q 从 C 点出发向 O 点运动, 速度为每秒 2 个单位长度,当 Q 点到达 O 点时 P、Q 两点停止运动.过 Q 点作 x 轴的垂线, 与直线 AC 交于 G 点,以 QG 为边在 QG 的左侧作正方形 QGMN.当这两个正方形分别有一条边 恰好落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求 t 的值.(正方形在 x 轴上的边除外) 解:(1)∵抛物线 y1=ax 2+3x+c 经过原点及点 A(1,2) ∴ c=2 a+3+c=2 解得 a=-1 c=0 ∴抛物线 y1 的解析式为 y1=-x 2+3x 令 y1=0,得-x 2+3x=0,解得 x1=0,x2=3 ∴B(3,0) (2)①由题意,可得 C(6,0) 过 A 作 AH⊥x 轴于 H,设 OP=a 可得△ODP∽△OAH,∴ DP OP = AH OH =2 ∴DP=2OP=2a ∵正方形 PDEF,∴E(3a,2a) ∵E(3a,2a)在抛物线 y1=-x 2+3x 上 x A y O B CP F ED Q G N M x A y O B CP F ED Q G N M H O P N Q C x y D A E F M G ∴2a=-9a 2+9a,解得 a1=0(舍去),a2= 7 9 ∴OP 的长为 7 9 ②设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kx+b ∴ 2=k+b 0=6k+b 解得 k=- 2 5 ,b= 12 5 ∴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 2 5 x+ 12 5 由题意,OP=t,PF=2t,QC=2t,GQ= 4 5 t 当 EF 与 MN 重合时,则 OF+CN=6 ∴3t+2t+ 4 5 t=6,∴t= 30 29 当 EF 与 GQ 重合时,则 OF+QC=6 ∴3t+2t=6,∴t= 6 5 当 DP 与 MN 重合时,则 OP+CN=6 ∴t+2t+ 4 5 t=6,∴t= 30 19 当 DP 与 GQ 重合时,则 OP+CQ=6 ∴t+2t=6,∴t=2 3.(北京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y=ax 2+bx+4 经过 A(-3,0)、B (4,0)两点,且与 y 轴交于点 C,点 D 在 x 轴的负半轴上,且 BD=BC.动点 P 从点 A 出发, 沿线段 AB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B 移动,同时动点 Q 从点 C 出发,沿线段 CA 以某 一速度向点 A 移动.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经过 t 秒的移动,线段 PQ 被 CD 垂直平分,求此时 t 的值; (3)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M,使 MQ+MA 的值最小?若存在,求出点 M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抛物线 y=ax 2+bx+4 经过 A(-3,0)、B(4,0)两点 ∴ 9a-3b+4=0 16a+4b+4=0 解得 a=- 1 3 ,b= 1 3 xA y O C BD P Q O P N Q C x y D A E F M G O PN Q C x y D A E F M G O PN Q C x y D A E F M G xA y O C BD P Q ∴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1 3 x 2+ 1 3 x+4 (2)连接 DQ,依题意知 AP=t ∵抛物线 y=- 1 3 x 2+ 1 3 x+4 与 y 轴交于点 C ∴C(0,4) 又 A(-3,0,B(4,0) 可得 AC=5,BC=4 2,AB=7 ∵BD=BC,∴AD=AB-BD=7-4 2 ∵CD 垂直平分 PQ,∴QD=DP,∠CDQ=∠CDP ∵BD=BC,∴∠DCB=∠CDB ∴∠CDQ=∠DCB,∴DQ∥BC ∴△ADQ∽△ABC,∴ AD AB = DQ BC ∴ AD AB = DP BC ,∴ 7-4 2 7 = DP 4 2 解得 DP=4 2- 32 7 ,∴AP=AD+DP= 17 7 ∴线段 PQ 被 CD 垂直平分时,t 的值为 17 7 (3)设抛物线 y=- 1 3 x 2+ 1 3 x+4 的对称轴 x= 1 2 与 x 轴交于点 E 由于点 A、B 关于对称轴 x= 1 2 对称,连接 BQ 交对称轴于点 M 则 MQ+MA=MQ+MB,即 MQ+MA=BQ 当 BQ⊥AC 时,BQ 最小,此时∠EBM=∠ACO ∴tan∠EBM=tan∠ACO= 3 4 ∴ ME BE = 3 4 ,即 ME 4- 1 2 = 3 4 ,解得 ME= 21 8 ∴M( 1 2 ,21 8 )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存在一点 M( 1 2 ,21 8 ),使得 MQ+MA 的值最小 4.(北京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C=90°,AC=6,BC=8.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C→CB→BA 边运动,点 P 在 AC、CB、BA 边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每秒 3、4、5 个单位.直线 l 从与 AC 重合的位置开始,以每秒 4 3 个单位的速度沿 CB 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保持 l∥AC, 且分别与 CB、AB 边交于点 E、F.点 P 与直线 l 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当点 P 第 xA y O C BE Q M x= 1 2 一次回到点 A 时,点 P 和直线 l 同时停止运动. (1)当 t=_________秒时,点 P 与点 E 重合;当 t=_________秒时,点 P 与点 F 重合; (2)当点 P 在 AC 边上运动时,将△PEF 绕点 E 逆时针旋转,使得点 P 的对应点 P′ 落在 EF 上,点 F 的对应点为 F′ ,当 EF′⊥AB 时,求 t 的值; (3)作点 P 关于直线 EF 的对称点 Q,在运动过程中,若形成的四边形 PEQF 为菱形,求 t 的值; (4)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PEF 的面积为 S,直接写出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及 S 的最大 值. 解:(1)3;4.5 提示:在 Rt△ABC 中,∠C=90°,AC=6,BC=8 ∴AB= 6 2+8 2 =10,∴sinB= AC AB = 3 5 ,cosB= BC AB = 4 5 ,tanB= AC BC = 3 4 当点 P 与点 E 重合时,点 P 在 CB 边上,CP=CE ∵AC=6,点 P 在 AC、CB 边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每秒 3、4 个单位 ∴点 P 在 AC 边上运动的时间为 2 秒,CP=4( t-2 ) ∵CE= 4 3 t,∴4( t-2 )= 4 3 t,解得 t=3 当点 P 与点 F 重合时,点 P 在 BA 边上,BP=BF ∵AC=6,BC=8,点 P 在 AC、CB、BA 边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每秒 3、4、5 个单位 ∴点 P 在 AC、CB 边上运动的时间共为 4 秒,BF=BP=5( t-4 ) ∵CE= 4 3 t,∴BE=8- 4 3 t 在 Rt△BEF 中, BE BF =cosB ∴ 8- 4 3 t 5( t-4 ) = 4 5 ,解得 t=4.5 (2)由题意,∠PEF=∠MEN ∵EF∥AC,∠C=90°,∴∠BEF=90°,∠CPE=∠PEF ∵EN⊥AB,∴∠B=∠MEN ∴∠CPE=∠B,∴tan∠CPE=tanB ∵tan∠CPE= CE CP ,tanB= AC BC = 3 4 ∴ CE CP = 3 4 ,∴CP= 4 3 CE ∵AP=3t(0<t <2),CE= 4 3 t,∴CP=6-3t B C A P l F E B C A 备用图 E B O C A P l F Q E B M C A P l F N B C A l F E (P) B C A l F E (P) ∴6-3t= 4 3 × 4 3 t,解得 t= 54 43 (3)连接 PQ 交 EF 于 O ∵P、Q 关于直线 EF 对称,∴EF 垂直平分 PQ 若四边形 PEQF 为菱形,则 OE=OF= 1 2 EF ①当点 P 在 AC 边上运动时 易知四边形 POEC 为矩形,∴OE=PC∴PC= 1 2 EF ∵CE= 4 3 t,∴BE=8- 4 3 t,EF=BE·tanB= 3 4 ( 8- 4 3 t )=6-t ∴6-3t= 1 2 ( 6-t ),解得 t= 6 5 ②当点 P 在 CB 边上运动时,P、E、Q 三点共线,不存在四边形 PEQF ③当点 P 在 BA 边上运动时,则点 P 在点 B、F 之间 ∵BE=8- 4 3 t,∴BF= BE cosB = 5 4 ( 8- 4 3 t )=10- 5 3 t ∵BP=5( t-4 ),∴PF=BF-BP=10- 5 3 t-5( t-4 )=30- 20 3 t ∵∠POF=∠BEF=90°,∴PO∥BE,∴∠OPF=∠B 在 Rt△POF 中, OF PF =sinB ∴ 1 2 ( 6-t ) 30- 20 3 t = 3 5 ,解得 t= 30 7 ∴当 t= 6 5 或 t= 30 7 时,四边形 PEQF 为菱形 (4)S= - 2 3 t 2+4t(0≤t ≤2) 4 3 t 2-12t+24(2<t ≤3) - 4 3 t 2+12t-24(3<t ≤4) 8 3 t 2-28t+72(4<t ≤4.5) - 8 3 t 2+28t-72(4.5<t ≤6) S 的最大值为 16 3 5.(北京模拟)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CD,AB=10,CD=6,AD=BC=4.点 P 从点 B 出 发,沿线段 BA 向点 A 匀速运动,速度为每秒 2 个单位,过点 P 作直线 BC 的垂线 PE,垂足 为 E.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秒). (1)∠A=___________°; (2)将△PBE 沿直线 PE 翻折,得到△PB′E,记△PB′E 与梯形 A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 E B C A P l F Q O 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S 的最大值; (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 D、P、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 角形?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60° (2)∵∠A=∠B=60°,PB=PB′ ∴△PB′B 是等边三角形 ∴PB=PB′=BB′=2t,BE=B′E=t,PE= 3t 当 0<t ≤2 时 S=S△PB′E = 1 2 B′E·PE= 1 2 t· 3t= 3 2 t 2 当 2<t ≤4 时 S=S△PB′E - S△FB′C = 3 2 t 2- 3 4 ( 2t-4 )2=- 3 2 t 2+4 3t-4 3 当 4<t ≤5 时 设 PB′、PE 分别交 DC 于点 G、H,作 GK⊥PH 于 K ∵△PB′B 是等边三角形,∴∠B′PB=60°=∠A ∴PG∥AD,又 DG∥AP ∴四边形 APGD 是平行四边形 ∴PG=AD=4 ∵AB∥CD,∴∠GHP=∠BPH ∵∠GPH=∠BPH= 1 2 ∠B′PB=30° ∴∠GHP=∠GPH=30°,∴PG=GH=4 ∴GK= 1 2 PG=2,PK=KH=PG·cos30°=2 3 ∴PH=2PK=4 3 ∴S=S△PGH = 1 2 PH·GK= 1 2 ×4 3×2=4 3 综上得,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S= 3 2 t 2(0<t ≤2) - 3 2 t 2+4 3t-4 3(2<t ≤4) 4 3(4<t ≤5) (3)①若∠DPB′=90° A C B D P E B′ A C B D 备用图 A C B D P E B′ F A C B D P E B′ A C B D P E B′ G H K A C B D P E B′ CD E B′ N ∵∠B′PB=60°,∴∠DPA=30° 又∠A=60°,∴∠ADP=90° ∴AP=2AD,∴10-2t=8,∴t=1 若∠PDB′=90° 作 DM⊥AB 于 M,DN⊥B′B 于 N 则 AM=2,DM=2 3,NC=3,DN=3 3 PM=|10-2-2t|=|8-2t| NB′=|3+4-2t|=|7-2t| DP 2=DM 2+PM 2=( 2 3 )2+( 8-2t )2=( 8-2t )2+12 DB′ 2=DN 2+NB′=( 3 3 )2+( 7-2t )2=( 7-2t )2+27 ∵DP 2+DB′ 2=B′P 2 ∴( 8-2t )2+12+( 7-2t )2+27=( 2t )2 解得 t1= 15+ 73 2 >5(舍去),t2= 15- 73 2 若∠DB′P=90°,则 DB′ 2+B′P 2=DP 2 ∴( 7-2t )2+27+( 2t )2=( 8-2t )2+12 解得 t1=-1(舍去),t2=0(舍去) ∴存在以点 D、P、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此时 t=1 或 t= 15- 73 2 ②若 DP=B′P,则( 8-2t )2+12=( 2t )2 解得 t= 19 8 若 B′D=B′P,则( 7-2t )2+27=( 2t )2 解得 t= 19 7 若 DP=DB′,则( 8-2t )2+12=( 7-2t )2+27 解得 t=0(舍去) ∴存在以点 D、P、B′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此时 t= 19 8 或 t= 19 7 6.(北京模拟)已知二次函数 y=- 3 3 mx 2+3mx-2 的图象与 x 轴交于点 A(2 3,0)、点 B,与 y 轴交于点 C. (1)求点 B 坐标; (2)点 P 从点 C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 CO 向 O 点运动,到达点 O 后停止运动, 过点 P 作 PQ∥AC 交 OA 于点 Q,将四边形 PQAC 沿 PQ 翻折,得到四边形 PQA′C′,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A C B D P E B′ A C B D P B′ E ①当 t 为何值时,点 A′ 恰好落在二次函数 y=- 3 3 mx 2+3mx-2 图象的对称轴上; ②设四边形 PQA′C′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面积为 S,求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S 的最大值. 解:(1)将 A(2 3,0)代入 y=- 3 3 mx 2+3mx-2 得 0=- 3 3 m×( 2 3 )2+3m×2 3-2,解得 m= 3 3 ∴y=- 1 3 x 2+ 3x-2 令 y=0,得- 1 3 x 2+ 3x-2=0,解得:x1= 3,x2=2 3 ∴B( 3,0) (2)①由 y=- 1 3 x 2+ 3x-2,令 x=0,得 y=-2 ∴C(0,-2) ∵y=- 1 3 x 2+ 3x-2=- 1 3 ( x- 3 2 3 )2+ 1 4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 x= 3 2 3 过 A′ 作 A′H⊥OA 于 H 在 Rt△AOC 中,∵OC=2,OA=2 3 ∴∠OAC=30°,∠OCA=60° ∴∠PQA=150°,∠A′QH=60°,AQ=A′Q=2QH ∵点 A′ 在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上 ∴ OQ+QH= 3 2 3 OQ+2QH=2 3 解得 QH= 3 2 ∴AQ= 3,CP=1 ∴t=1 ②分两种情况: ⅰ)当 0<t ≤1 时,四边形 PQA′C′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为等腰三角形 QA′D DQ=A′Q= 3t A′H=AQ·sin60°= 3t· 3 2 = 3 2 t S=S△A′DQ = 1 2 · 3t· 3 2 t= 3 3 4 t 2 ∵当 0<t ≤1 时,S 随 t 的增大而增大 ∴当 t=1 时,S 有最大值 3 3 4 ⅱ)当 1<t <2 时,四边形 PQA′C′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为四边形 EOQA′ S 四边形 EOQA′ =S 梯形 PQA′C′ - S△OPQ - S△PC′E A B C O A′ x P HC′ y (Q) AB C O A′ x P Q H D C′ y =[2 3- 3 2 ( 2-t )2]- 3 2 ( 2-t )2- 3 4 t 2 =- 5 3 4 t 2+4 3t-2 3 ∵- 5 3 4 t 2+4 3t-2 3=- 5 3 4 ( t- 8 5 )2+ 6 3 5 且 1< 8 5 <2,∴当 t= 8 5 时,S 有最大值 6 3 5 ∵ 6 3 5 > 3 3 4 ,∴S 的最大值是 6 3 5 7.(北京模拟)已知梯形 ABCD 中,AD∥BC,∠A=120°,E 是 AB 的中点,过 E 点作射线 EF ∥BC,交 CD 于点 G,AB、AD 的长恰好是方程 x 2-4x+a 2+2a+5=0 的两个相等实数根,动 点 P、Q 分别从点 A、E 出发,点 P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AB 由 A 向 B 运动,点 Q 以 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EF 由 E 向 F 运动,设点 P、Q 运动的时间为 t(秒). (1)求线段 AB、AD 的长; (2)当 t >1 时,求△DPQ 的面积 S 与时间 t 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 (3)是否存在△DPQ 是直角三角形的情况,如果存在,求出 时间 t;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4 2-4( a 2+2a+5 )=-4( a+1 )2=0 ∴a=-1 原方程可化为 x 2-4+4=0,解得∴x1=x2=2 ∴AB=AD=2 (2)作 AH⊥BC 于 H,交 EG 于 O,DK⊥EF 于 K,PM⊥DA 交 DA 的延长线于 M ∵AD∥BC,∠A=120°,AB=AD=2 ∴∠B=60°,AH= 3 ∵E 是 AB 中点,且 EF∥BC,∴AO=DK= 3 2 ∵AP=t,∴PM= 3 2 t ∵t >1,∴点 P 在点 E 下方 延长 FE 交 PM 于 S,设 DP 与 EF 交于点 N 则 PS= 3 2 t- 3 2 ∵AD∥BC,EF∥BC,∴EF∥AD ∴ EN AD = PE PA ,∴ EN 2 = t-1 t ∴EN= 2( t-1 ) t ,∴QN=2t- 2( t-1 ) t A B D Q C P E F A B D Q C P E FG AB C O A′ x P Q H E C′ y A B D Q C P E FN GS O K H M ∴S= 1 2 ( 2t- 2( t-1 ) t )( 3 2 t- 3 2 + 3 2 ) = 3 2 t 2- 3 2 t+ 3 2 即 S= 3 2 t 2- 3 2 t+ 3 2 (t >1) (3)由题意,AM= 1 2 t,∴DM=2+ 1 2 t ∴DP 2=DM 2+PM 2=( 2+ 1 2 t )2+( 3 2 t )2=t 2+2t+4 又 DQ 2=DK 2+KQ 2=( 3 2 )2+( 2t- 1 2 -2 )2=4t 2-10t+7 PQ 2=PS 2+SQ 2=( 3 2 t- 3 2 )2+( 2t+ t-1 2 )2=7t 2-4t+1 ①若∠PDQ=90°,则 DP 2+DQ 2=PQ 2 ∴t 2+2t+4+4t 2-10t+7=7t 2-4t+1 解得 t= 6-1(舍去负值) ②若∠DPQ=90°,则 PD 2+PQ 2=DQ 2 ∴t 2+2t+4+7t 2-4t+1=4t 2-10t+7 解得 t= 6 2 -1(舍去负值) ③若∠DQP=90°,则 DQ 2+PQ 2=PD 2 ∴4t 2-10t+7+7t 2-4t+1=t 2+2t+4 解得 t= 4± 6 5 综上所述,存在△DPQ 是直角三角形的情况,此时 t= 6-1,t= 6 2 -1,t= 4± 6 5 8.(天津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 y=-x+4 2 交 x 轴于点 A,交 y 轴于点 B.在 线段 OA 上有一动点 P,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 O 向点 A 匀速运动,以 OP 为边作 正方形 OPQM 交 y 轴于点 M,连接 QA 和 QB,并从 QA 和 QB 的中点 C 和 D 向 AB 作垂线,垂足 分别为点 F 和点 E.设 P 点运动的时间为 t 秒,四边形 CDEF 的面积为 S1,正方形 OPQM 与四 边形 C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2. (1)直接写出 A 点和 B 点坐标及 t 的取值范围; (2)当 t=1 时,求 S1 的值; y P A Q xO D C F B M E (3)试求 S2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4)直接写出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点 C 和点 D 所走过的路程之和. 解:(1)A(4 2,0)、B(0,4 2),0≤t ≤4 (2)过 Q 作 QH⊥AB 于 H ∵C、D 分别是 QA 和 QB 的中点 ∴CD∥AB,CD= 1 2 AB= 1 2 ×4 2× 2=4 ∵CF⊥AB,DE⊥AB,∴CF∥DE ∴四边形 CDEF 是平行四边形 又∵CF⊥AB,∴四边形 CDEF 是矩形 ∵CF⊥AB,QH⊥AB,∴CF∥QH 又∵C 是 QA 中点,∴CF= 1 2 QH 连接 OQ ∵正方形 OPQM,∴∠1=∠2,OP=PQ=QM=MO ∵OA=OB,∴PA=MB ∴Rt△QPA≌Rt△QMB,∴QA=QB,∠PQA=∠MQB ∵QH⊥AB,∴∠3=∠4 ∴∠1+∠MQB+∠3=180°,∴O、Q、H 三点共线 ∴QH=OH-OQ ∵t=1,点 P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 2 个单位长度 ∴OP= 2,∴OQ=2 又∵OA=4 2,∴OH=4 ∴QH=OH-OQ=4-2=2,∴CF=1 ∴S1=CD·CF=4×1=4 (3)当点 Q 落在 AB 上时,OQ⊥AB,△QO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t=2 2÷ 2=2 当 0≤t ≤2 时,S2=0 当点 E 落在 QM 上,点 F 落在 PQ 上时, △CFK 和△DEG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过 C 作 CT⊥PQ 于 T 则 CT= 1 2 AP= 1 2 ( 4 2- 2t )= 2 2 ( 4-t ) ∴CF= 2CT=4-t 连接 OQ,分别交 AB、CD 于 N、R 则 ON= 2 2 OA= 2 2 ×4 2=4 ∵OP= 2t,∴OQ=2t,∴QN=2t-4 y P A Q xO D C F B M E H 1 2 3 4 y P A Q xO D C F B M E G H I K N R y P A Q xO D C F B M E G KN R T ∴CF= 1 2 QN=t-2 ∴4-t=t-2,∴t=3 当 2<t ≤3 时,重叠部分为等腰梯形 GHIK △QGK 和△QHI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QN=2t-4,RN=CF=t-2,∴QR=t-2 ∴GK=2QR=2t-4,HI=2QN=4t-8 ∴S2= 1 2 ( GK+HI )·RN= 1 2 ( 2t-4+4t-8 )( t-2 )=3( t-2 )2 当 3<t ≤4 时,重叠部分为六边形 GHEFIK 易知 Rt△CIK≌Rt△DHG,∴GH=KI=2CT= 2( 4-t ) ∴S2=S 矩形 CDEF -2S△CIK =CD·CF-KI·CT =4( t-2 )- 2( 4-t )· 2 2 ( 4-t )=-t 2+12t-24 综上得 S2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为: S2= 0(0≤t ≤2) 3( t-2 )2(2<t ≤3) -t 2+12t-24(3<t ≤4) (4)8 提示:点 C 和点 D 走过的路程分别为以 OP 为边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一半 9.(上海模拟)如图,正方形 ABCD 中,AB=5,点 E 是 BC 延长线上一点,CE=BC,连接 BD.动 点 M 从 B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BD 向 D 运动;动点 N 从 E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EB 向 B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后另一点也停止运 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过 M 作 BD 的垂线 MP 交 BE 于 P. (1)当 PN=2 时,求运动时间 t; (2)是否存在这样的 t,使△MP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y P A Q xO D C F B M E GH I K N R T (3)设△MPN 与△BCD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直接写出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和函数的定义域. 解:(1)∵正方形 ABCD,∴∠DBC=45° ∵MP⊥DB,∴△BM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M= 2t,∴BP= 2BM=2t 又 PN=2,NE=2t 当 0<t <2.5 时,BP+PN+NE=BE ∴2t+2+2t=10,∴t=2 当 2.5<t <5 时,BP-PN+NE=BE ∴2t-2+2t=10,∴t=3 (2)过 M 作 MH⊥BC 于 H 则△NQC∽△NMH,∴ QC CN = MH HN ∴ QC 5-2t = t 10-t-2t ,∴QC= 5t-2t 2 10-3t 令 QC=y,则 y= 5t-2t 2 10-3t 整理得 2t 2-( 3y+5 )t+10y=0 ∵t 为实数,∴[-( 3y+5 )]2-4×2×10y ≥0 即 9y 2-50y+25≥0,解得 y ≥5(舍去)或 y ≤ 5 9 ∴线段 QC 长度的最大值为 5 9 (3)当 0<t <2.5 时 ∵∠MPN=∠DBC+∠BMP=45°+90°=135° ∴∠MPN 为钝角,∴MN >MP,MN >PN 若 PM=PN,则 2t=10-4t 解得 t= 5 7 ( 4- 2 ) 当 2.5<t <5 时 ∵∠MNP>∠MBP=∠MPB,∴MP >MN 若 MN=PN,则∠PMN=∠MPN=45° ∴∠MNP=90°,即 MN⊥BP ∴BN=NP,BP=2BN ∴2t=2( 10-2t ),解得 t= 10 3 若 PM=PN A B D NCP M E A B D NCP M E Q H A B D PCN E M A B D NCP E M A B D PCN M E A D B PCN M E ∵PN=BP-BN=BP-( BE-NE )=BP+NE-BE ∴ 2t=2t+2t-10,解得 t= 5 7 ( 4+ 2 ) ∴当 t= 5 7 ( 4- 2 ),t= 10 3 ,t= 5 7 ( 4+ 2 )时,△MPN 为等腰三角形 (4)S= 8t 3-50t 2+75t 20-6t (0<t <2.5) 5t- 25 2 (2.5<t <5) 10.(重庆模拟)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 O 是 AC 的中点,OB=12,动点 P 在线 段 AB 上从点 A 向点 B 以每秒 3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以点 P 为顶点, 作等边△PMN,点 M,N 在直线 OB 上,取 OB 的中点 D,以 OD 为边在△AOB 内部作如图所示的 矩形 ODEF,点 E 在线段 AB 上. (1)求当等边△PMN 的顶点 M 运动到与点 O 重合时 t 的值; (2)求等边△PMN 的边长(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3)设等边△PMN 和矩形 ODEF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请直接写出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及自 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4)点 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 M,使得△EFM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当点 M 与点 O 重合时 ∵△ABC、△PMN 是等边三角形,O 为 AC 中点 ∴∠AOP=30°,∠APO=90° ∵OB=12,∴AO=4 3=2AP=2 3t 解得 t=2 ∴当 t=2 时,点 M 与点 O 重合 (2)由题设知∠ABM=30°,AB=8 3,AP= 3t ∴PB=8 3- 3t,PM=PB·tan30°=8-t 即等边△PMN 的边长为 8-t A O D C B F E 备用图 A O D C B P N F M E A O D C B F E 备用图 A D B PCN M E R A D B NCP M E Q A O D C B P F E (N)(M) A O D C B P N F M E (3)S= 2 3t+6 3(0≤t ≤1) -2 3t 2+6 3t+4 3(1<t ≤2) - 3 2 t 2+10 3(2<t ≤4) 2 3t 2-20 3t+50 3(4<t ≤5) 0(5<t ≤8) 提示: ①当 0≤t ≤1 时,PM 经过线段 AF 设 PM 交 AF 于点 J,PN 交 EF 于点 G,则重叠部分为直角梯形 FONG ∵AP= 3t,∴AJ=2 3t,JO=4 3-2 3t MO=4-2t,ON=8-t-( 4-2t )=4+t 作 GH⊥ON 于 H 则 GH=FO=2 3,HN=2,FG=OH=4+t-2=2+t ∴S=S 梯形 FONG = 1 2 ( FG+ON )·FO = 1 2 ( 2+t+4+t )·2 3=2 3t+6 3 ②当 1<t ≤2 时,PM 经过线段 FO 设 PM 交 EF 于点 I,则重叠部分为五边形 IJONG FJ=AJ-AF=2 3t-2 3,FI=2t-2 ∴S=S 梯形 FONG -S△FIJ =2 3t+6 3- 1 2 ( 2 3t-2 3 )( 2t-2 ) =-2 3t 2+6 3t+4 3 ③当 2<t ≤4 时,PN 经过线段 ED 设 PN 交 ED 于点 K,则重叠部分为五边形 IMDKG ∵AP= 3t,∴PE=4 3- 3t ∴IG=GE=4-t,EK=4 3- 3t ∴KD=2 3-( 4 3- 3t )= 3t-2 3,DN=t-2 ∴S=S 梯形 IMNG -S△KDN = 1 2 ( 4-t+8-t )·2 3- 1 2 ( 3t-2 3 )( t-2 ) =- 3 2 t 2+10 3 ④当 4<t ≤5 时,PM 经过线段 ED 设 PM 交 ED 于点 R,则重叠部分为△RMD ∵AP= 3t,∴EP= 3t-4 3 ∴ER=2EP=2 3t-8 3 ∴RD=2 3-( 2 3t-8 3 )=10 3-2 3t MD=10-2t ∴S=S△RMD = 1 2 ( 10-2t )( 10 3-2 3t ) =2 3t 2-20 3t+50 3 ⑤当 5<t ≤8 时,S=0 A O D B P N F M E A O D C B P N F M EGJ H A O D C B P N I M EGF J A O D C B P N F M E G I K A O D C B P N F M E R (4)∵MN=BN=PN=8-t,∴MB=16-2t ①若 FM=EM,则 M 为 OD 中点 ∴OM=3 ∵OM+MB=OB,∴3+16-2t=12 ∴t=3.5 ②若 FM=FE=6,则 OM= 6 2-( 2 3 )2 =2 6 ∵OM+MB=OB,∴2 6+16-2t=12 ∴t=2+ 6 ③若 EF=EM=6,点 M 在 OD 或 DB 上 则 DM= 6 2-( 2 3 )2 =2 6 ∴DB+DM=MB 或者 DB-DM=MB ∴6+2 6=16-2t 或 6-2 6=16-2t ∴t=5- 6或 t=5+ 6 综上所述,当 t=3.5、2+ 6、5- 6、5+ 6时,△MEF 是等腰三角形 11.(浙江某校自主招生)如图,正方形 OABC 的顶点 O 在坐标原点,且 OA 边和 AB 边所在直 线的解析式分别为 y= 3 4 x 和 y=- 4 3 x+ 25 3 . (1)求正方形 OABC 的边长; A O D C B P N F M E A O D C B P N F M E A O D C B P N F M E (2)现有动点 P、Q 分别从 C、A 同时出发,点 P 沿线段 CB 向终点 B 运动,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点 Q 沿折线 A→O→C 向终点 C 运动,速度为每秒 k 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 2 秒.当 k 为何值时,将△CPQ 沿它的一边翻折,使得翻折前后的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四边形为菱形? (3)若正方形以每秒 5 3 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 AO 下滑,直至顶点 B 落在 x 轴上时停止下滑.设 正方形在 x 轴下方部分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滑行时间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解:(1)联立 y= 3 4 x y=- 4 3 x+ 25 3 解得 x=4 y=3 ∴A(4,3),∴OA= 4 2+3 2 =5 ∴正方形 OABC 的边长为 5 (2)要使△CPQ 沿它的一边翻折,翻折前后的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四边形为菱形,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只需△CPQ 为等腰三角形即可 当 t=2 秒时 ∵点 P 的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CP=2 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 Q 在 OA 上时,∵PQ≥BA>PC,∴只存在一点 Q,使 QC=QP 作 QN⊥CP 于 N,则 CN= 1 2 CP=OQ=1 ∴QA=5-1=4,∴k= 4 2 =2 ②当点 Q 在 OC 上时,同理只存在一点 Q,使 CP=CQ=2 ∴OQ+OA=10-2=8,∴k= 8 2 =4 综上所述,当 t=2 秒时,以所得的等腰三角形 CPQ 沿底边翻折, 翻折后得到菱形的 k 值为 2 或 4 (3)①当点 A 运动到点 O 时,t=3 当 0<t ≤3 时,设 O′C′ 交 x 轴于点 D C B xO A y C B xO A y Q P C B xO A y Q PN xO y A′ B′ D C′ O′ 则 tan∠DOO′= 3 4 ,即 DO′ OO′ = DO′ 5 3 t = 3 4 ,∴DO′= 5 4 t ∴S= 1 2 DO′·OO′= 1 2 · 5 4 t· 5 3 t= 25 24 t 2 ②当点 C 运动到 x 轴上时,t=( 5× 4 3 )÷ 5 3 =4 当 3<t ≤4 时,设 A′B′ 交 x 轴于点 E ∵A′O= 5 3 t-5,∴A′E= 3 4 A′O= 5t-15 4 ∴S= 1 2 ( A′E+O′D)·A′O′= 1 2 ( 5t-15 4 + 5 4 t )·5= 50t-75 8 ③当点 B 运动到 x 轴上时,t=( 5+5× 4 3 )÷ 5 3 =7 当 4<t ≤7 时,设 B′C′ 交 x 轴于点 F ∵A′E= 5t-15 4 ,∴B′E=5- 5t-15 4 = 35-5t 4 ∴B′F= 4 3 B′E= 35-5t 3 ∴S=5 2- 1 2 · 35-5t 4 · 35-5t 3 =- 25 24 t 2+ 175 12 t- 625 24 综上所述,S 关于滑行时间 t 的函数关系式为: S= 25 24 t 2(0<t ≤3) 50t-75 8 (3<t ≤4) - 25 24 t 2+ 175 12 t- 625 24 (4<t ≤7) 12.(浙江某校自主招生)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8cm,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 边以 1cm/秒的速度向点 B 匀速移动(点 P 不与点 A、B 重合),动点 Q 从点 B 出发沿折线 BC-CD 以 2cm/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 P、Q 同时出发,当点 P 停止时,点 Q 也随之停止.连接 AQ 交 BD 于点 E.设点 P 运动时间为 t(秒). (1)当点 Q 在线段 BC 上运动时,点 P 出发多少时间后,∠BEP=∠BEQ? (2)设△APE 的面积为 S(cm2),求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3)当 4<t<8 时,求△APE 的面积为 S 的变化范围. A B D E C P Q xO y A′ B′ F C′ O′ E xO y A′ B′ D C′ O′ E 解(1)AP=xcm,BQ=2xcm ∵∠BEP=∠BEQ,BE=BE,∠PBE=∠QBE=45° ∴△PBE≌△QBE,∴PB=BQ 即 8-x=2x,∴x= 8 3 ∴点 P 出发 8 3 秒后,∠BEP=∠BEQ (2)①当 0<x ≤4 时,点 Q 在 BC 上,作 EN⊥AB 于 N,EM⊥BC 于 M ∵AD∥BC,∴ AE EQ = AD BQ = 8 2x = 4 x 即 AE EQ = 4 x ,∴ AE AQ = 4 x+4 ∴ NE BQ = AE AQ ,∴NE= AE·BQ AQ = 8x x+4 ∴S= 1 2 AP·NE= 1 2 x· 8x x+4 = 4x 2 x+4 即 S= 4x 2 x+4 (0<x ≤4) ②当 4<x <8 时,点 Q 在 CD 上,作 QF⊥AB 于 F,交 BD 于 H 则 AE EQ = AD HQ = 8 16-2x = 4 8-x 即 AE EQ = 4 8-x ,∴ AE AQ = 4 8-x+4 = 4 12-x 作 EN⊥AB 于 N,则 NE FQ = AE AQ ∴NE= AE·FQ FQ = 32 12-x ∴S= 1 2 AP·NE= 1 2 x· 32 12-x = 16x 12-x 即 S= 16x 12-x (4<x <8) (3)当 4<x <8 时,由 S= 16x 12-x ,得 x= 12S 16+S ∵4<x <8,∴4< 12S 16+S <8 ∵S >0,∴16+S >0,∴4( 16+S )<12S <8( 16+S ) 解得 8<S <32 13.(浙江模拟)如图,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6 且∠DAB=60°,以点 A 为原点、边 AB 所在 A B D E C P Q N M A B D E C P Q N F H 直线为 x 轴且顶点 D 在第一象限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动点 P 从点 D 出发沿折线 D-C-B 向终点 B 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 Q 从点 A 出发沿 x 轴负半轴以每秒 1 个单位 的速度运动,当点 P 到达终点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直线 PQ 交边 AD 于点 E. (1)求出经过 A、D、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 (2)是否存在时刻 t,使得 PQ⊥BD?若存在,求出 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 AE 长为 y,试求 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若 F、G 为 DC 边上两点,且点 DF=FG=1,试在对角线 DB 上找一点 M、抛物线对称轴 上找一点 N,使得四边形 FMNG 周长最小并求出周长最小值. 解:(1)由题意得:D(3,3 3)、C(9,3 3) 设经过 A、D、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为 y=ax 2+bx 把 D、C 两点坐标代入上式,得: 9a+3b=3 3 81a+9b=3 3 解得:a=- 3 9 ,b= 4 3 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3 9 x 2+ 4 3 3 x (2)连接 AC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AC⊥BD 若 PQ⊥BD,则 PQ∥AC 当点 P 在 DC 上时 ∵PC∥AQ,PQ∥AC,∴四边形 PQAC 是平行四边形 ∴PC=AQ,即 6-2t=t, ∴t=2 当点 P 在 CB 上时,PQ 与 AC 相交,此时不存在符合要求的 t 值 (3)①当点 P 在 DC 上,即 0≤t ≤3 时 ∵DP∥AQ,∴△DEP∽△AEQ ∴ DE y = DP AQ = 2t t =2,∴y= 1 3 AD=2 ②当点 P 在 CB 上,即 3<t ≤6 时 ∵AE∥BP,∴△QEA∽△QPB ∴ AE BP = QA QB ,即 y 12-2t = t 6+t ∴y= 12-2t 6+t 综上所述,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xA y E D C B F G Q P xA y F′ D C B F G M N G′H xA y E D C B F G Q P xA y E D C B F G Q P y= 2 (0≤t ≤3) 12-2t 6+t (3<t ≤6) (4)作点 F 关于直线 BD 的对称点 F′,由菱形对称性知 F′ 在 DA 上,且 DF′=DF=1 作点 G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 G′,易求 DG′=4 连接 F′G′ 交 DB 于点 M、交对称轴于点 N,则点 M、N 即为所求的两点 过 F′ 作 F′H⊥DG′ 于 H,可得 HD= 1 2 ,F′H= 3 2 ,HG′= 9 2 ∴F′G′= F′H 2+HG′ 2 = 21 ∴四边形 FMNG 周长最小值为 F′G′+FG= 21+1 14.(浙江模拟)如图,直线 y=-x+5 和直线 y=kx-4 交于点 C(3,m),两直线分别交 y 轴于点 A 和点 B,一平行于 y 轴的直线 l 从点 C 出发水平向左平移,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 运动时间为 t,且分别交 AC、BC 于点 P、Q,以 PQ 为一边向左侧作正方形 PQDE. (1)求 m 和 k 的值; (2)当 t 为何值时,正方形的边 DE 刚好在 y 轴上? (3)当直线 l 从点 C 出发开始运动的同时,点 M 也同时在线段 AB 上由点 A 向点 B 以每秒 4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问点 M 从进入正方形 PQDE 到离开正方形持续的时间有多长? 解:(1)把 C(3,m)代入 y=-x+5 得 m=2 ∴C(3,2),代入 y=kx-4 得 k=2 (2)由题意,点 P 横坐标为 3-t 当 x=3-t 时,y=-x+5=t+2,∴P(3-t,t+2) ∵PQ∥y 轴,∴点 Q 横坐标为 3-t 当 x=3-t 时,y=2x-4=2-2t,∴Q(3-t,2-2t) ∴PQ=t+2-( 2-2t )=3t ∵正方形 PQDE,∴PQ=PE 当正方形的边 DE 刚好在 y 轴上时,3t=3-t,∴t= 3 4 A O C B y x l P QD E A O C B y x l P QD E (3)∵直线 y=-x+5 交 y 轴于点 A,∴A(0,5) ∴点 M 坐标为(0,5-4t) 当点 M 和点 P 的纵坐标相等时,5-4t=t+2,∴t= 3 5 ∵ 3 5 < 3 4 ,∴点 M 进入正方形 PQDE 时,t= 3 4 当点 M 和点 Q 的纵坐标相等时,5-4t=2-2t,∴t= 3 2 ∴点 M 从进入正方形 PQDE 到离开正方形持续的时间为:t= 3 2 - 3 4 = 3 4 15.(浙江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Rt△OAB 的直角边 OA 在 x 轴 的正半轴上,点 B 坐标为( 3,1),以 OB 所在直线为对称轴将△OAB 作轴对称变换得△OCB.动 点 P 从点 O 出发,沿线段 OA 向点 A 运动,动点 Q 从点 C 出发,沿线段 CO 向点 O 运动.P、Q 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 1 个单位长度.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秒). (1)求∠AOC 的度数; (2)记四边形 BCQP 的面积为 S(平方单位),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设 PQ 与 OB 交于点 M. ①当△OMQ 为等腰三角形时,求 t 的值. ②探究线段 OM 长度的最大值,说明理由. 解:(1)∵点 B 坐标为( 3,1),∴OA= 3,AB=1 ∴在 Rt△OAB 中,tan∠AOB= AB OA = 1 3 = 3 3 ∴∠AOB=30° ∵将△OAB 作轴对称变换得△OCB ∴△OCB≌△OAB,∴∠COB=∠AOB=30° ∴∠AOC=60° (2)∵OP=CQ=t,AB=1,OC=OA= 3 ∴AP=OQ= 3-t ∴S=2S△OAB - S△OPQ - S△PAB =OA·AB- 1 2 OP·OQ·sin∠AOC- 1 2 PA·AB = 3×1- 1 2 ×t×( 3-t )× 3 2 - 1 2 ×( 3-t )×1 = 3 4 t 2- 1 4 t+ 3 2 (3)①若△OMQ 为等腰三角形,则可能有三种情况: (i)若 OM=MQ,则∠MQO=∠MOQ=30° ∵∠AOC=60°,∴∠OPQ=90° ∴OP= 1 2 OQ,即 t= 1 2 ( 3-t ) 解得:t= 3 3 B P A C O Q x y M B P A C O Q x y M B P A C O Q x y M (ii)若 OM=OQ,则∠OMQ=∠OQM=75° ∵∠AOC=60°,∴∠OPQ=45° 过点 Q 作 QD⊥OA 于 D,则 QD=DP 即 3 2 ( 3-t )=t- 1 2 ( 3-t ) 解得:t=1 (iii)若 MQ=OQ,则∠OMQ=∠MOQ=∠MOP 得 PQ∥OA,显然不符合题意 ②分别过点 P、Q 作 OB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E、F ∵OP=t,OQ= 3-t,∠MOP=∠MOQ=30° ∴S△OPQ =S△OPM + S△OOM = 1 2 OM·PE+ 1 2 OM·QF = 1 4 OM·OP+ 1 4 OM·OQ= 1 4 OM( OP+OQ ) = 1 4 OM( t+ 3-t )= 3 4 OM 过点 Q 作 QG⊥OA 于 G 则 S△OPQ = 1 2 OP·QG = 1 2 OP·OQ·sin60° = 3 4 t( 3-t )=- 3 4 ( t 2- 3t ) ∴ 3 4 OM=- 3 4 ( t 2- 3t ) ∴OM=-( t 2- 3t )=-( t- 3 2 )2+ 3 4 ∴当 t= 3 2 时,线段 OM 的长度取得最大值 3 4 16.(浙江模拟)已知直线 y= 4 3 x+4 与 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 A、B,点 C 从 O 点出 发沿射线 OA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点 D 从 A 点出发沿 AB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 B 点匀速运动,当点 D 到达 B 点时 C、D 都停止运动.点 E 是 CD 的 中点,直线 EF⊥CD 交 y 轴于点 F,点 E′ 与 E 点关于 y 轴对称.点 C、D 的运动时间为 t B P A C O Q x y M D B P A C O Q x y ME F G (秒). (1)当 t=________秒时,点 F 经过原点 O; (2)设四边形 BDCO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3)当直线 EF 与△AOB 的一边垂直时,求 t 的值; (4)以 CD 为一边,在 CD 的右侧作菱形 CDMN,其中 DM∥x 轴. 当点 N 在直线 E′F 左侧时,直接写出菱形 CDMN 与△EFE′ 重叠部分 为轴对称图形时 t 的取值范围. 解:(1) 5 2 提示: ∵直线 y= 4 3 x+4 与 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 A、B ∴A(-3,0),B(0,4),∴AO=3,BO=4 ∴AB= AO 2+BO 2 = 3 2+4 2 =5 当点 F 经过原点时,连接 OD 由题意,EF 是 CD 的垂直平分线 ∴OD=OC=t ∵AD=t,∴AD=OD,∴∠DAO=∠DOA ∵∠DBO+∠DAO=90°,∠DOB+∠DOA=90° ∴∠DBO=∠DOB,∴OD=BD ∴AD=BD,∴AD= 1 2 AB= 5 2 (2)∵AO=3,BO=4,AB=5 ∴sin∠BAO= BO AB = 4 5 ,cos∠BAO= AO AB = 3 5 过 D 作 DH⊥AC 于 H 当 0≤t ≤3 时 ∵CO=t,AD=t,∴AC=3-t,DH=AD·sin∠BAO= 4 5 t ∴S=S△ABO - S△ADC = 1 2 ×3×4- 1 2 ·( 3-t )· 4 5 t= 2 5 t 2- 6 5 t+6 当 3<t ≤5 时,AC=t-3 ∴S=S△ABO + S△ADC = 1 2 ×3×4+ 1 2 ·( t-3 )· 4 5 t= 2 5 t 2- 6 5 t+6 综合得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为: S= 2 5 t 2- 6 5 t+6(0≤t ≤5) (3)当 EF⊥BO 时 ∵EF⊥CD,∴CD∥BO,∴∠ACD=90° 在 Rt△ADC 中, AC AD =cos∠BAO B A C O D x y F E E′ B A C O D x y F E E′ H B AC O D y F E E′ H x B A O D y F E E′ xC F O y B D CA x E E′ (F) ∴ 3-t t = 3 5 ,∴t= 15 8 当 EF⊥AB 时 ∵EF⊥CD,∴直线 CD 与直线 AB 重合 ∴点 C 与点 A 重合,∴t=3 (4)t= 5 4 或 t= 15 4 提示:①当 0<t < 15 8 ,且重叠部分为等腰梯形 PEQM 时 则∠PEQ=∠MQE ∵菱形 CDMN,∴CD∥MN ∴∠MQE=∠CEQ,∴∠PEQ=∠CEQ ∵EF⊥CD,即∠CEF=90°,∴∠CEQ=45° ∴∠ACD=∠CEQ=45° 过 D 作 DH⊥AC 于 H,则△DH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H=HC,∴ 4 5 t=3-t- 3 5 t,∴t= 5 4 ②当 15 8 <t <5,且重叠部分为等腰梯形 EHNK 时 同理可得∠CHE=45° 连接 DH ∵EF 垂直平分 CD,∴CH=DH,∠DHE=∠CHE=45° ∴∠DHC=90°,∴DH= 4 5 t 而 CH=CO-HO=CO-( AO-AH )=t-( 3- 3 5 t ) ∴t-( 3- 3 5 t )= 4 5 t,∴t= 15 4 17.(浙江模拟)如图 1,矩形 ABCD 中,AB=21,AD=12,E 是 CD 边上的一点,DE=16,M 是 BC 边的中点,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边 AB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 B 运动.设 动点 P 的运动时间是 t 秒. (1)求线段 AE 的长; (2)当△ADE 与△PBM 相似时,求 t 的值; (3)如图 2,连接 EP,过点 P 作 PH⊥AE 于 H. B A O D y E′ xF (C) E O y B D CA F x E E′ M N P Q H O y B D C A F x E E′ M N H K ①当 EP 平分四边形 PMEH 的面积时,求 t 的值; ②以 PE 为对称轴作线段 BC 的轴对称图形 B′C′,当线段 B′C′ 与线段 AE 有公共点时, 写出 t 的取值范围(直接写出答案). 解:(1)∵ABCD 是矩形,∴∠D=90° ∴AE= AD 2+DE 2 = 12 2+16 2 =20 (2)∵∠D=∠B=90° ∴△ADE 与△PBM 相似时,有两种情况: 当∠DAE=∠PMB 时,有 DE PB = AD BM 即 16 21-t = 12 6 ,解得 t=13 当∠DAE=∠BPM 时,有 DE BM = AD PB 即 16 6 = 12 21-t ,解得 t= 33 2 (3)①由题意得:S△EHP =S△EMP ∵DC∥AB,∴∠DEA=∠HAP 又∵∠D=∠AHP=90°,∴△ADE∽△PHA ∴ AH DE = PH AD = AP AE ,即 AH 16 = PH 12 = t 20 ∴AH= 4 5 t,PH= 3 5 t,EH=20- 4 5 t ∴S△EHP = 1 2 × 3 5 t×( 20- 4 5 t ) ∵DC=21,DE=16,∴EC=5 ∴S△EMP =S 梯形 EPBC - S△ECM - S△PBM = 1 2 ( 5+21-t )×12- 1 2 ×5×6- 1 2 ×( 21-t )×6 ∴ 1 2 × 3 5 t×( 20- 4 5 t )= 1 2 ( 5+21-t )×12- 1 2 ×5×6- 1 2 ×( 21-t )×6 解得 t= 75±5 17 4 ∵0<t <21,∴t= 75-5 17 4 D A CE B M P 图 1 D A CE B M P H 图 2 D A CE B M 备用图 D A CE B M P H C′ B′ N D A CE B M P H D A CE B M P H ② 140 11 ≤t ≤20 提示:当点 B′ 落在线段 AE 上时 连接 B′P、EB,∵B′C′ 和 BC 关于 PE 对称 ∴B′P=BP=21-t,B′E=BE= BC 2+EC 2 = 12 2+5 2 =13 ∴AB′=AE-B′E=20-13=7,B′H=AH-AB′= 4 5 t-7 在 Rt△B′HP 中,B′H 2+PH 2=B′P 2 ∴( 4 5 t-7 )2+( 3 5 t )2=( 21-t )2,解得 t= 140 11 当点 C′ 落在线段 AE 上时 连接 C′P、CP,∵B′C′ 和 BC 关于 PE 对称 C′P 2=CP 2=12 2+( 21-t )2,C′E=CE=5 ∴AC′=AE-C′E=20-5=15,C′H=AH-AC′= 4 5 t-15 在 Rt△C′HP 中,C′H 2+PH 2=C′P 2 ∴( 4 5 t-15 )2+( 3 5 t )2=12 2+( 21-t )2,解得 t=20 18.(浙江模拟)如图,抛物线与 x 轴交于 A(6,0)、B(19,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0, 8),直线 CD∥x 轴交抛物线于另一点 D.动点 P、Q 分别从 C、D 两点同时出发,速度均为每 秒 1 个单位,点 P 向射线 DC 方向运动,点 Q 向射线 BD 方向运动,设 P、Q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AQ 交 CD 于 E.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APQ 的面积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3)连接 BE.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使得∠AEB=∠BDC?若 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抛物线与 x 轴交于 A(6,0)、B(19,0)两点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 x-6 )( x-19 ) ∵抛物线与 y 轴交于点 C(0,8) ∴8=a( 0-6 )( 0-19 ),∴a= 4 57 ∴y= 4 57 ( x-6 )( x-19 ) (2)作 PF⊥x 轴于 F,QG⊥x 轴于 G,DH⊥x 轴于 H, ∵CD∥x 轴,∴PF=DH=OC=8 当 y=8 时, 4 57 ( x-6 )( x-19 )=8 O B y xA C P QE D D A CE B M P H B C O B y xA C P QE D F H G 解得 x1=0,x2=25 ∴D(25,8),OH=CD=25 ∵B(19,0),∴BH=25-19=6 ∴BD= BH 2+DH 2 = 6 2+8 2 =10 ∵△BDH∽△BQG,∴ BD BQ = DH QG = BH BG ∴ 10 10+t = 8 QG = 6 BG ∴QG= 4 5 t+8,BG= 3 5 t+6 ∴FG=t+19+ 3 5 t+6= 8 5 t+25,AG= 3 5 t+19 ∴S=S 梯形 PFGQ - S△PAF - S△QAG = 1 2 ( PF+QG )·FG- 1 2 AF·PF- 1 2 AG·QG = 1 2 ( 8+ 4 5 t+8 )( 8 5 t+25 )- 1 2 ( t+6 )·8- 1 2 ( 3 5 t+19 )( 4 5 t+8 ) = 2 5 t 2+ 44 5 t+100 (3)∵AC=BD=10,∴四边形 ABDC 是等腰梯形 ∴∠ACD=∠BDC 若∠AEB=∠BDC,则∠AEC+∠BED=∠BED+∠EBD ∴∠AEC=∠EBD,∴△AEC∽△EBD ∴ AC ED = CE DB ,即 10 ED = 25-ED 10 解得 ED=5 或 ED=20(>AB,舍去) ∵△QED∽△QAB,∴ ED AB = QD QB 即 5 13 = t t+10 ,∴t= 25 4 ∴存在某一时刻 t,使得∠AEB=∠BDC,t= 25 4 19.(浙江模拟)如图,抛物线 y=ax 2+bx+c(a>0)交 x 轴于 A、B 两点(A 在 B 的左侧), 交 y 轴于 C 点,已知 B 点坐标为(8,0),tan∠ABC= 1 2 ,△ABC 的面积为 8.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直线 EF(EF∥x 轴,且分别交 y 轴、线段 CB 于 E、F 两点)从 C 点开始,以每秒 1 个 单位的速度向下运动,与 x 轴重合时停止运动;同时动点 P 从 B 点出发沿线段 BO 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 O 运动,连接 FP,设运动时间为 t 秒.是否存在 t 的值,使以 P、B、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连接 AC 交 EF 于点 G.当 t 为何值时,A、P、F、G 所围成的图形是 y C F E G 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1)∵B(8,0),∴OB=8 ∵ OC OB =tan∠ABC= 1 2 ,∴OC=4,∴C(0,4) ∵S△ABC =8,∴ 1 2 AB·OC=8 ∴AB=4,∴OA=4,∴A(4,0) 把 A、B、C 三点坐标代入 y=ax 2+bx+c,得 16a+4b+c=0 64a+8b+c=0 c=4 解得 a= 1 8 ,b=- 3 2 ,c=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1 8 x 2- 3 2 x+4 (2)存在 ∵AB=OC=4,OB=8,∴AC=4 2,BC=4 5 由题意,BP=2t,BF=4 5- 5t 若△PBF∽△ABC,则 PB AB = BF BC 即 2t 4 = 4 5- 5t 4 5 ,∴t= 4 3 若△FBP∽△ABC,则 BF AB = BP BC 即 4 5- 5t 4 = 2t 4 5 ,∴t= 20 7 ∴当 t= 4 3 或 t= 20 7 时,以 P、B、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3)t= 4 3 时,A、P、F、G 所围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t=2 时,A、P、F、G 所围成的图形是等腰梯形 t= 24 5 时,A、P、F、G 所围成的图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0.(浙江模拟)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为等腰三角形,直线 AC 的解析 式为 y=-2x+6,将△AOC 沿直线 AC 折叠,点 O 落在平面内的点 E 处,直线 AE 交 x 轴于点 D. (1)求直线 AD 解析式; (2)动点 P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 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 Q 是射线 CE 上的点,且∠PAQ=∠BAC.设点 P 运动时间为 t 秒,△POQ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 (3)在(2)的条件下,直线 CE 上是否存在一点 F,使以点 F、A、D、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 t 值及 Q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直线 AC 解析式为 y=-2x+6 ∴A(0,6),C(3,0),∴OA=6,OC=3 由题意,∠AEC=∠AOC=90°,AE=AO=6,CE=CO=3 设 CD=x,则 OD=x+3 易证△CED∽△AOD,∵AO=2CE ∴OD=2DE,即 DE= x+3 2 在 Rt△CED 中,3 2+( x+3 2 )2=x 2 解得 x=5(舍去负值),∴CD=5 ∴OD=8,D(8,0) 设直线 AD 解析式为 y=kx+6,则有: 8k+6=0,∴k=- 3 4 ∴y=- 3 4 x+6 (2)①当 P 在线段 BO 上时,即 0<t <3 时 ∵∠PAQ=∠BAC,∴∠BAP=∠CAQ 又∵∠ABP=∠ACQ=∠ACO,AB=AC ∴△ABP≌△ACQ,∴BP=CQ=t,OP=3-t 作 QH⊥OD 于 H,则 QH=CQ·sin∠ECD= 4 5 t ∴S= 1 2 OP·QH= 1 2 ( 3-t )· 4 5 t=- 2 5 t 2+ 6 5 t 即 S=- 2 5 t 2+ 6 5 t ②当 P 在 x 轴正半轴上时,即 t >3 时 同①可得:BP=CQ=t,OP=t-3 ∴S= 1 2 OP·QH= 1 2 ( t-3 )· 4 5 t= 2 5 t 2- 6 5 t 即 S= 2 5 t 2- 6 5 t OB y x A C E D OB y x A C E D OB y x A C E DP Q H OB y x A C E DP Q H 综上可知:S= - 2 5 t 2+ 6 5 t(0<t <3) S= 2 5 t 2- 6 5 t(t >3) (3)以点 F、A、D、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则 AF∥PD,AF=PD 易得直线 CE 解析式为 y= 4 3 x-4 当 y=6 时, 4 3 x-4=6,∴x= 15 2 即 AF= 15 2 ,∴PD= 15 2 ∴t=BP=BD-PD=3+8- 15 2 = 7 2 ∴CQ=BP= 7 2 ,∴CH=CQ·cos∠ECD= 7 2 × 3 5 = 21 10 OH=OC+CH=3+ 21 10 = 51 10 QH=CQ·sin∠ECD= 7 2 × 4 5 = 14 5 ∴Q( 51 10 ,14 5 ) 或 t=BP=BD+PD=3+8+ 15 2 = 37 2 ∴CQ=BP= 37 2 ,∴CH=CQ·cos∠ECD= 37 2 × 3 5 = 111 10 OH=OC+CH=3+ 111 10 = 141 10 QH=CQ·sin∠ECD= 37 2 × 4 5 = 74 5 ∴Q(141 10 ,74 5 ) 综上所述,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F,此时 t= 7 2 ,Q( 51 10 ,14 5 );或 t= 37 2 ,Q(141 10 ,74 5 ) 21.(江苏无锡)如图,菱形 ABCD 的边长为 2cm,∠DAB=60°.点 P 从 A 点出发,以 3 cm/s 的速度,沿 AC 向 C 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点 Q 也从 A 点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射线 AB 作匀速运动.当 P 运动到 C 点时,P、Q 都停止运动.设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 s. (1)当 P 异于 A、C 时,请说明 PQ∥BC; (2)以 P 为圆心、PQ 长为半径作圆,请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t 为怎样的值时,⊙P 与 边 BC 分别有 1 个公共点和 2 个公共点? OB y x A C E D P F OB y x A C E DP F 解:(1)∵四边形 ABCD 为菱形,∴AB=BC=2,∠BAC= 1 2 ∠DAB 又∵∠DAB=60°,∴∠BAC=∠BCA=30° 如图 1,连接 BD 交 AC 于点 O ∵四边形 ABCD 为菱形,∴AC⊥BD,OA= 1 2 AC ∴OB= 1 2 AB=1,∴OA= 3,AC=2 3 运动 t 秒时,AP= 3t,AQ=t,∴ AP AQ = AC AB = 3 又∵∠PAQ=∠CAB,∴△PAQ∽△CAB ∴∠APQ=∠ACB,∴PQ∥BC (2)如图 2,设⊙P 与 BC 切于点 M,连接 PM,则 PM⊥BC 在 Rt△CPM 中,∵∠PCM=30°,∴PM= 1 2 PC= 3- 3 2 t 由 PQ=AQ=t,即 3- 3 2 t=t 解得 t=4 3-6,此时⊙P 与边 BC 有一个公共点 如图 3,⊙P 过点 B,此时 PQ=PB ∵∠PQB=∠PAQ+∠APQ=60° ∴△PQB 为等边三角形 ∴QB=PQ=AQ=t,∴t=1 ∴当 4 3-6<t ≤1 时,⊙P 与边 BC 有 2 个公共点 如图 4,⊙P 过点 C,此时 PC=PQ 即 2 3- 3t=t,∴t=3- 3 ∴当 1<t ≤3- 3 时,⊙P 与边 BC 有一个公共点 当点 P 运动到点 C,即 t=2 时,⊙P 过点 B 此时⊙P 与边 BC 有一个公共点 ∴当 t=4 3-6 或 1<t ≤3- 3 或 t=2 时,⊙P 与菱形 ABCD 的边 BC 有 1 个公共点 当 4 3-6<t ≤1 时,⊙P 与边 BC 有 2 个公共点 22.(江苏苏州)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 AD 与矩形 EFGH 的边 FG 重合,将正方形 ABCD 以 lcm/s 的速度沿 FG 方向移动,移动开始前点 A 与点 F 重合.在移动过程中,边 AD 始终与边 FG 重合,连接 CG,过点 A 作 CG 的平行线交线段 GH 于点 P,连接 PD.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 长为 lcm,矩形 EFGH 的边 FG、GH 的长分别为 4cm、3cm.设正方形移动时间为 x(s),线段 GP 的长为 y(cm),其中 0≤x ≤2.5. B P A D C Q A BQ D C P 图 1 O A BQ D C P 图 2 M A BQ D C P 图 3 A BQ D C P 图 4 (1)试求出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 y=3 时相应 x 的值; (2)记△DGP 的面积为 S1,△CDG 的面积为 S2,试说明 S1-S2 是常数; (3)当线段 PD 所在直线与正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垂直时,求线段 PD 的长. 解:(1)∵CG∥AP,∴∠CGD=∠PAG ∴tan∠CGD=tan∠PAG,∴ CD GD = PG AG ∵GF=4,CD=DA=1,AF=x,∴GD=3-x,AG=4-x ∴ 1 3-x = y 4-x ,即 y= 4-x 3-x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y= 4-x 3-x 当 y=3 时, 4-x 3-x =3,解得 x=2.5 (2)∵S1= 1 2 GP·GD= 1 2 ·4-x 3-x ·( 3-x )= 4-x 2 S2= 1 2 GD·CD= 1 2 ( 3-x )·1= 3-x 2 ∴S1-S2= 4-x 2 - 3-x 2 = 1 2 ,即为常数 (3)延长 PD 交 AC 于点 Q ∵正方形 ABCD 中,AC 为对角线,∴∠CAD=45° ∵PQ⊥AC,∴∠ADQ=45° ∴∠GDP=∠ADQ=45° ∴△DG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D=GP ∴3-x= 4-x 3-x ,解得 x= 5± 5 2 ∵0≤x ≤2.5,∴x= 5- 5 2 在 Rt△DGP 中,PD= GD cos45° = 2( 3-x )= 2+ 10 2 23.(江苏连云港)如图,甲、乙两人分别从 A(1, 3)、B(6,0)两点同时出发,点 O 为 坐标原点.甲沿 AO 方向、乙沿 BO 方向均以 4km/h 的速度行走,t h 后,甲到达 M 点,乙到 达 N 点. (1)请说明甲、乙两人到达 O 点前,MN 与 AB 不可能平行. (2)当 t 为何值时,△OMN∽△OBA? A H C B FD E P G A H C B FD E P G Q (3)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 MN 的长,设 s=MN 2,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甲、 乙两人之间距离的最小值. 解:(1)∵A(1, 3),∴OA=2,∠AOB=60° 假设 MN∥AB,则有 OM OA = ON OB ∵OM=2-4t,ON=6-4t,∴2-4t 2 = 6-4t 6 解得 t=0 即在甲、乙两人到达 O 点前,只有当 t=0 时,△OMN∽△OAB ∴MN 与 AB 不可能平行 (2)∵甲达到 O 点时间为 t= 2 4 = 1 2 ,乙达到 O 点时间为 t= 6 4 = 3 2 ∴甲先到达 O 点,∴t= 1 2 或 t= 3 2 时,O、M、N 三点不能构成三角形 ①当 t < 1 2 时,若△OMN∽△OBA,则有 2-4t 6 = 6-4t 2 解得 t=2> 1 2 ,∴△OMN 与△OBA 不相似 ②当 1 2 <t < 3 2 时,∠MON>∠OAB,显然△OMN 与△OBA 不相似 ③当 t > 3 2 时,4t-2 6 = 4t-6 2 ,解得 t=2> 3 2 ∴当 t=2 时,△OMN∽△OBA (3)①当 t ≤ 1 2 时,如图 1,过点 M 作 MH⊥x 轴,垂足为 H 在 Rt△MOH 中,∵∠AOB=60° ∴MH=OM·sin60°=( 2-4t )× 3 2 = 3( 1-2t ) ∴NH= 1 2 ( 4t-2 )+( 6-4t )=5-2t ∴s=[ 3( 1-2t )]2+( 5-2t )2=16t 2-32t+28 ②当 1 2 <t ≤ 3 2 时,如图 2,作 MH⊥x 轴,垂足为 H 在 Rt△MNH 中,MH= 3 2 ( 4t-2 )= 3( 2t-1 ) O B y x A O B y x A M H 图 1 N O B y x A M H 图 2 N NH= 1 2 ( 4t-2 )+( 6-4t )=5-2t ∴s=[ 3( 1-2t )]2+( 5-2t )2=16t 2-32t+28 ③当 t > 3 2 时,同理可得 s=[ 3( 1-2t )]2+( 5-2t )2=16t 2-32t+28 综上所述,s=16t 2-32t+28 ∵s=16t 2-32t+28=16( t-1 )2+12 ∴当 t=1 时,s 有最小值为 12 ∴甲、乙两人距离的最小值为 2 3km 24.(江苏南通)如图,在△ABC 中,AB=AC=10 厘米,BC=12 厘米,D 是 BC 的中点.点 P 从 B 出发,以 a 厘米/秒(a>0)的速度沿 BA 匀速向点 A 运动,点 Q 同时以 1 厘米/秒的速 度从 D 出发,沿 DB 匀速向点 B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 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1)若 a=2,△BPQ∽△BDA,求 t 的值; (2)设点 M 在 AC 上,四边形 PQCM 为平行四边形. ①若 a= 5 2 ,求 PQ 的长; ②是否存在实数 a,使得点 P 在∠ACB 的平分线上?若存在,请求出 a 的值;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解:(1)∵BC=12,D 是 BC 的中点 ∴BD=CD=6 ∵a=2,∴BP=2t,DQ=t,BQ=6-t ∵△BPQ∽△BDA,∴ BP BD = BQ BA ∴ 2t 6 = 6-t 10 ,∴t= 18 13 (2)①∵a= 5 2 ,∴BP= 5 2 t ∵四边形 PQCM 为平行四边形,∴PQ∥AC ∴△BPQ∽△BAC,∴ BP BA = BQ BC ∴ 5 2 t 10 = 6-t 12 ,∴t= 3 2 ,∴BP= 15 4 CB D A Q P CB D A Q P M ∵AB=AC,∴PQ=BP= 15 4 ②不存在 理由:假设存在实数 a,使得点 P 在∠ACB 的角平分线上 则四边形 PQCM 为菱形,∴BP=PQ=CQ=6+t 由①知, BP BA = BQ BC ,∴ 6+t 10 = 6-t 12 ∴t=- 6 11 <0 ∴不存在实数 a,使得点 P 在 ACB 的角平分线上 25.(江苏宿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已知直线 l1:y= 1 2 x 与直线 l2:y=- x+6 相交于点 M,直线 l2 与 x 轴相交于点 N. (1)求 M、N 的坐标; (2)在矩形 ABCD 中,已知 AB=1,BC=2,边 AB 在 x 轴上,矩形 ABCD 沿 x 轴自左向右以 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移动.设矩形 ABCD 与△OMN 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S,移动的时间为 t(从点 B 与点 O 重合时开始计时,到点 A 与点 N 重合时计时结束).直接写出 S 与自变量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给出解答过程); (3)在(2)的条件下,当 t 为何值时,S 的值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解:(1)对于 y=-x+6,令 y=0,得 x=6 ∴点 N 的坐标为(6,0) 由题意,得 y= 1 2 x y=-x+6 解得 x=4 y=2 ∴点 M 的坐标为(4,2) (2)当 0≤t ≤1 时,S= 1 4 t 2 当 1<t ≤4 时,S= 1 2 t- 1 4 当 4<t <5 时,S=- 3 4 t 2+ 13 2 t- 49 4 A B l1 N M x l2 CD y O A B l1 N M x l2 CD y O A l1 N M x l2 CD y O B A l1 N M x l2 CD y O B 当 5≤t <6 时,S=-t+ 13 2 当 6≤t ≤7 时,S= 1 2 ( 7-t )2 (3)解法一:当 0≤t ≤1 时,S 最大= 1 4 当 1<t ≤4 时,S 最大= 7 4 当 4<t <5 时,S=- 3 4 ( t- 13 3 )2+ 11 6 ∴当 t= 13 3 时,S 最大= 11 6 当 5≤t <6 时,S 最大= 3 2 当 6≤t ≤7 时,S 最大= 1 2 综上可知,当 t= 13 3 时,S 的值最大,且最大值是 11 6 解法二:由(2)中的函数关系式可知, S 的最大值一定在 4<t <5 时取得 当 4<t <5 时,S=- 3 4 ( t- 13 3 )2+ 11 6 ∴当 t= 13 3 时,S 的值最大,且最大值是 11 6 26.(江苏模拟)已知抛物线与 x 轴交于 B、C(1,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A,顶点坐标为 ( 5 2 ,- 27 16 ).P、Q 分别是线段 AB、OB 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分别从点 A、O 向 B 点匀速运 动,速度均为每秒 1 个单位,设 P、Q 运动时间为 t(0≤t≤4).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出 P 点的坐标(用 t 表示); (2)当△OPQ 面积最大时求△OBP 的面积; (3)当 t 为何值时,△OPQ 为直角三角形? (4)△OPQ 是否可能为等边三角形?若可能请求出 t 的值;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并改变 Q 点的运动速度,使△OPQ 为等边三角形,求出 Q 点运动的速度和此时 t 的值. 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 x- 5 2 )2- 27 16 ∵抛物线过点 C(1,0) y O x A BC Q P A l1 N M x l2 CD y O B A l1 N M x l2 CD y O B ∴0=a( 1- 5 2 )2- 27 16 ,∴a= 3 4 ∴y= 3 4 ( x- 5 2 )2- 27 16 令 y=0,得 x1=1,x2=4,∴B(4,0) 令 x=0,得 y=3,∴A(0,3) ∴AB= 3 2+4 2 =5 过点 P 作 PM⊥y 轴于 M 则△AMP∽△AOB,∴ AM AO = PM OB = AP AB 即 AM 3 = PM 4 = t 5 ,∴AM= 3 5 t,PM= 4 5 t ∴P( 4 5 t,3- 3 5 t) (2)过点 P 作 PN⊥x 轴于 N ∴S△OPQ = 1 2 OQ·PN= 1 2 ·t·( 3- 3 5 t ) =- 3 10 t 2+ 3 2 t=- 3 10 ( t- 5 2 )2+ 15 8 ∴当 t= 5 2 时,△OPQ 面积最大 此时 OP 为 AB 边上的中线 ∴S△OBP = 1 2 S△AOB = 1 2 × 1 2 ×3×4=3 (3)若∠OPQ=90°,则 OP 2+PQ 2=OQ 2 ∴( 4 5 t )2+( 3- 3 5 t )2+( t- 4 5 t )2+( 3- 3 5 t )2=t 2 解得 t1=3,t2=15(舍去) 若∠OQP=90°,则 PM=OQ∴ 4 5 t=t,∴t=0(舍去) ∴当 t=3 时,△OPQ 为直角三角形 (4)∵OP 2=( 4 5 t )2+( 3- 3 5 t )2,PQ 2=( t- 4 5 t )2+( 3- 3 5 t )2 ∴OP≠PQ,∴△OPQ 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 设 Q 的速度为每秒 k 个单位时,△OPQ 为等边三角形 则 OQ=2PM,∴kt=2· 4 5 t,得 k= 8 5 PN= 3 2 OP= 3 2 OQ,∴3- 3 5 t= 3 2 · 8 5 t ∴t= 20 3-15 13 27.(江苏模拟)如图,在梯形纸片 ABCD 中,BC∥AD,∠A+∠D=90°,tanA=2,过点 B 作 BH⊥AD 于 H,BC=BH=2.动点 F 从点 D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 DH 运动到点 H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 F 作 FE⊥AD 交折线 D-C-B 于点 E,将纸片沿直线 EF 折叠,点 O x A BC Q P y M N C、D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 C1、D1.设 F 点运动的时间是 t(秒). (1)当点 E 和点 C 重合时,求 t 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设△EFD1 或四边形 EFD1C1 与梯形 ABCD 重叠部分面积为 S,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和相应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平移线段 CD,交线段 BH 于点 G,交线段 AD 于点 P.在直线 BC 上是否存在点 Q,使△ PG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线段 BQ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1)过点 C 作 CK⊥AD 于 K 则四边形 BHKC 是矩形,∴HK=BC=2,CK=BH=2 在 Rt△CKD 中,∠DCK+∠D=90° ∵∠A+∠D=90°,∴∠DCK=∠A ∴tan∠DCK=tanA=2,即 DK CK =2 ∴DK=4,即 t=4 (2)∵ BH AH =tanA=2,BH=2,∴AH=1 ∴AD=AH+HK+DK=1+2+4=7 ①当 0<t ≤3.5 时,重叠部分为△EFD1 由题意,D1F=DF=t 在 Rt△EFD 中,∠DEF+∠D=90° ∵∠A+∠D=90°,∴∠DEF=∠A ∴tan∠DEF=tanA=2,即 DF EF =2,∴EF= 1 2 t ∴S=S△EFD1 = 1 2 D1F·EF= 1 2 t· 1 2 t= 1 4 t 2 ②当 3.5<t ≤4 时,重叠部分为四边形 AFEM 过点 M 作 MN⊥AD 于 N 则 tanA=D1A=2t-7, MN AN =tanA=2,得 AN= 1 2 MN MN D1A+AN =tanD1=tanD=cotA= 1 2 即 MN 2t-7+ 1 2 MN = 1 2 ,得 MN= 2 3 ( 2t-7 ) ∴S=S△EFD1 - S△MD1A = 1 4 t 2- 1 2 ( 2t-7 )· 2 3 ( 2t-7 ) =- 13 12 t 2+ 28 3 t- 49 3 D1A B C F E DH A B C DH 备用图 A B C DH K D1A B C F E DH D1 A B C F E DHN M D1 A B C F E DHN M C1 D1 A B C F E DH C1 ③当 4<t ≤5 时,重叠部分为五边形 AFEC1M S=S△C1D1FE - S△MD1A = 1 2 ( t-4+t )·2- 1 2 ( 2t-7 )· 2 3 ( 2t-7 ) =- 4 3 t 2+ 34 3 t- 61 3 ④当 5<t ≤6 时,重叠部分为梯形 AFEB S=S 梯形 AFEB = 1 2 ( 6-t+7-t )·2=-2t+13 (3)①当点 P 为直角顶点时 作 QO⊥AD 于 O,则∠GPH+∠QPO=90° ∵∠GPH+∠PGH=90°,∴∠PGH=∠QPO 又∵PG=PQ,∠GHP=∠POQ=90° ∴△GHP≌△POQ,∴HP=OQ=2,PO= 1 2 OQ=1 ∴BQ=HO=3 ②当点 Q 为直角顶点时 同①可证△BQG≌△OQP,∴BQ=OQ=2 ③当点 G 为直角顶点时 同①可证△BQG≌△HGP,∴BG=HP=2GH=2BQ ∵BG+GH=BH,∴2BQ+BQ=2,∴BQ= 2 3 ∴在直线 BC 上存在点 Q,使△PG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线段 BQ 的长为 3,2, 2 3 28.(江苏模拟)如图 1,直线 l:y=- 3 4 x+3 分别交 x 轴、y 轴于 B、A 两点,等腰 Rt△ CDE 的斜边 C D 在 x 轴上,且 C D=6.若直线 l 以每秒 3 个单位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同时 点 C 从(6,0)开始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如图 2),设运动后直线 l 分别 交 x 轴、y 轴于 N、M 两点,以 OM、ON 为边作如图所示的矩形 OMPN.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运动 t 秒后点 E 坐标为______________,点 N 坐标为______________(用含 t 的代数 式表示); (2)设矩形 OMPN 与运动后的△CDE 的重叠部分面积为 S,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 相应的 t 的取值范围; (3)若直线 l 和△CDE 运动后,直线 l 上存在点 Q 使∠OQC=90°,则当在线段 MN 上符合 条件的点 Q 有且只有两个时,求 t 的取值范围; (4)连接 PC、PE,当△PCE 是等腰三角形时,直接写出 t 的值. A B xC D y O E l 图 1 N M xC y O P Dl E 图 2 A B C DH P O Q G A B C DH PO G (Q) A B C DH P G Q 解:(1)E(9+2t,3),N(4+4t,0) (2)运动 t 秒时,ON=4+4t,OC=6+2t,OD=12+2t 当点 N 与点 C 重合时,4+4t=6+2t,得 t=1 当点 E 在边 PN 上时,4+4t=9+2t,得 t=2.5 当点 N 与点 D 重合时,4+4t=12+2t,得 t=4 ①当 1<t ≤2.5 时,重叠部分为等腰 Rt△CFN CN=FN=4+4t-( 6+2t )=2t-2 ∴S= 1 2 ( 2t-2 )2=2t 2-4t+2 ②当 2.5<t <4 时,重叠部分为四边形 CEGN ND=12+2t-( 4+4t )=8-2t ∴S=S△CDE - S△NGD = 1 2 ×6×3- 1 2 ( 8-2t )2=-2t 2+16t-23 ③当 t ≥4 时,重叠部分为△CDE ∴S= 1 2 ×6×3=9 (3)①当直线 l 过点 C,即 C、N 重合时,则线段 MN 上只存在一点 Q 使∠OQC=90° 由(2)知,此时 t=1 ②以 OC 为直径作⊙O′,当直线 l 切⊙O′ 于点 Q 时,则线段 MN 上只存在一点 Q 使∠OQC= 90° OO′=O′Q= 1 2 OC=3+t O′N=ON-OO′=4+4t-(3+t )=1+3t 由 O′Q O′N =sin∠O′NQ=sin∠MNO= 3 5 得 3+t 1+3t = 3 5 ,解得 t=3 所以当在线段 MN 上符合条件的点 Q 有且只有两个时,t 的取值范围是 1<t <3 (4)t= 3 10-5 13 ,t= 2 5 ,t= 7 13 ,t=1 N xD y O E l M (C) Q xC D y O E lN M F P N M xC y O P D l E G 提示:∵P(4+4t,3+3t),C(6+2t,0),E(9+2t,3) ∴PC 2=( 2t-2 )2+( 3+3t )2 PE 2=( 2t-5 )2+( 3t )2,CE 2=18 若 PC=PE,则( 2t-2 )2+( 3+3t )2=( 2t-5 )2+( 3t )2 解得 t= 2 5 若 PC=CE,则( 2t-2 )2+( 3+3t )2=18 解得 t= 3 10-5 13 (舍去负值) 若 PE=CE,则( 2t-5 )2+( 3t )2=18 解得 t=1 或 t= 7 13 29.(江苏模拟)如图,抛物线 y=ax 2+bx+c 的顶点为 C(0,- 3),与 x 轴交于点 A、B (A 在 B 的左侧),连接 AC、BC,得等边△ABC.点 P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 点 A 运动,同时点 Q 从点 C 出发,以每秒 3 个单位的速度向 y 轴负方向运动,连接 PQ 交 射线 BC 于点 D,当点 P 到达点 A 时,点 Q 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PQC 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 (3)以点 P 为圆心,PB 为半径的圆与射线 BC 交于点 E,试说明:在点 P 运动的过程中,线 段 DE 的长是一定值,并求出该定值. 解:(1)∵抛物线 y=ax 2+bx+c 的顶点为 C(0,- 3)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y 轴,∴b=0 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 2- 3 ∵△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 CO⊥AB,CO= 3 ∴AO=1,∴A(-1,0) A C O B x y 备用图 A C O B Q x y P C xD y O E l M Q NO′ A C O B D x H Q P E y 把 A(-1,0)代入 y=ax 2- 3,得 a= 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3x 2- 3 (2)当 0<t <1 时,OP=1-t,CQ= 3t ∴S= 1 2 CQ·OP= 1 2 · 3t·( 1-t )=- 3 2 t 2+ 3 2 t 当 1<t <2,OP=t-1,CQ= 3t ∴S= 1 2 CQ·OP= 1 2 · 3t·( t-1 )= 3 2 t 2- 3 2 t (3)连接 PE,过 D 作 DH⊥y 轴于 H,设 DH=a ①当 0<t <1 时 ∵PB=PE,∠PBE=60° ∴△PBE 为等边三角形∴BE=PB=t ∵△QDH∽△QPO ∴ DH PO = QH QO ,即 a 1-t = 3a+ 3t 3t+ 3 ∴a= 1-t 2 ,∴DC=1-t ∴DE=CB-EB-DC=2-t-( 1-t )=1 ②当 1<t <2 时 同理,△QDH∽△QPO,得 DH PO = QH QO ∴ a t-1 = 3t- 3a 3t+ 3 ∴a= t-1 2 ,∴DC=t-1∴DE=DC+CE=t-1+( 2-t )=1 综上所述,在点 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 DE 的长是定值 2 30.(河北)如图,点 A(-5,0),B(-3,0),点 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CBO=45°, CD∥AB,∠CDA=90°.点 P 从点 Q(4,0)出发,沿 x 轴向左以每秒 1 个单位长的速度运 动,运动时间为 t 秒. (1)求点 C 的坐标; (2)当∠BCP=15°,求 t 的值; (3)以点 P 为圆心,PC 为半径的⊙P 随点 P 的运动而变化,当⊙P 与四边形 ABCD 的边(或 边所在的直线)相切时,求 t 的值. 解:(1)∵∠BCO=∠CBO=45°,∴OC=OB=3 又∵点 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点 C 的坐标为(0,3) (2)当点 P 在点 B 右侧时,如图 2 若∠BCP=15°,得∠PCO=30° 故 OP=OC·tan30°= 3 此时 t=4+ 3 当点 P 在点 B 左侧时,如图 3 BA Q xP O y CD A C O B H x D Q P E y 由∠BCP=15°,得∠PCO=60° 故 OP=OC·tan60°=3 3 此时 t=4+3 3 ∴t 的值为 4+ 3 或 4+3 3 (3)由题意知,若⊙P 与四边形 ABCD 的边相切,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当⊙P 与 BC 相切于点 C 时,有∠BCP=90° 从而∠OCP=45°,得到 OP=3,此时 t=1 ②当⊙P 与 CD 相切于点 C 时,有 PC⊥CD 即点 P 与点 O 重合,此时 t=4 ③当⊙P 与 AD 相切时,由题意,∠DAO=90° ∴点 A 为切点,如图 4 PC 2=PA 2=( 9-t )2,PO 2=( t-4 )2 于是( 9-t )2=( t-4 )2+32,解得:t=5.6 ∴t 的值为 1 或 4 或 5.6 31.(河北模拟)如图,在 Rt△ABC 中,∠C=90°,AB=10,AC=6.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 B 匀速运动;点 Q 从点 C 出发沿 CA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的速度 向点 A 匀速运动.运动过程中 DE 保持垂直平分 PQ,且交 PQ 于点 D,交折线 PB-BC 于点 E.点 P、Q 同时出发,当点 P 到达点 B 时停止运动,点 Q 也随之停止.设点 P、Q 运动的时间是 t 秒. (1)当 t=______________秒,直线 DE 经过点 B;当 t=______________秒,直线 DE 经过 点 A; (2)四边形 DPBE 能否成为直角梯形?若能,求 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当 t 为何值时,点 E 是 BC 的中点? (4)以 E 为圆心,EC 长为半径的圆能否与 AB、AC、PQ 同时相切?若能,直接写出 t 的值; 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20-2 73 3 ;2 提示:在 Rt△ABC 中,∠C=90°,AB=10,AC=6 ∴BC= AB 2-AC 2 = 10 2-6 2 =8 当直线 DE 经过点 B 时,连接 QB,则 PB=QB B Q A D C E P B Q A D C P (E) BA Q xP O y CD 图 2 BA Q xP O y CD 图 4 BA Q xP O y CD 图 3 ∴(10-2t )2=t 2+8 2,解得 t= 20+2 73 3 (舍去)或 t= 20-2 73 3 当直线 DE 经过点 A 时,AP=AQ ∴2t=6-t,即 t=2 (2)①当 DE∥PB 时,四边形 DPBE 是直角梯形 此时∠APQ=90°,由△AQP∽△ABC,得 AP AC = AQ AB 即 2t 6 = 6-t 10 ,解得 t= 18 13 ②当 PQ∥BC 时,四边形 DPBE 是直角梯形 此时∠AQP=90°,由△APQ∽△ABC,得 AQ AC = AP AB 即 6-t 6 = 2t 10 ,解得 t= 30 11 (3)连接 QE、PE,作 EG⊥PB 于 G,则 QE=PE ∵QE 2=t 2+4 2 PE 2=PG 2+EG 2=(10-2t- 4 5 ×4)2+( 3 5 ×4)2 ∴t 2+4 2=(10-2t- 4 5 ×4)2+( 3 5 ×4)2 解得 t= 68+2 481 15 (舍去)或 t= 68-2 481 15 (4)不能 设⊙E 与 AB 相切于 F 点,连接 EF、EP、EQ 则 EC=EF,EQ=EP,∠ECQ=∠EFP=90° ∴△ECQ≌△EFP,∴QC=PF ∵∠C=90°,∴⊙E 与 AC 相切于 C 点 ∴AC=AF,∴AQ=AP 又 AD=AD,DQ=DP ∴△ADQ≌△ADP,∴∠ADQ=∠ADP=90° 又∠QDE=90°,∴A、D、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由(1)知,此时 t=2,AQ=6-t=4 ∵AB=10,AC=6,∴sinB= AC AB = 6 10 = 3 5 设 EC=EF=x,则 EB= EF sinB = 5 3 x ∵EC+EB=BC,∴x+ 5 3 x=8 ∴x=3,∴EC=EF=3 ∴AE= AC 2+EC 2 = 6 2+3 2 =3 5 易知△ADQ∽△ACE,∴ AD AC = AQ AE B Q A D C P E B Q A D C P E B Q A D C P E B Q A D C E P G B Q A D C P E F ∴ AD 6 = 4 3 5 ,∴AD= 8 5 5 ∴ED=AE-AD=3 5- 8 5 5= 7 5 5= 49 5 而 EC=3= 45 5 ,∴ED>EC ∴此时⊙E 与 PQ 相离 ∴⊙E 不能与 AB、AC、PQ 同时相切 32.(山东青岛)如图,在 Rt△ABC 中,∠C=90º,AC=6cm,BC=8cm,D、E 分别是 AC、AB 的中点,连接 DE.点 P 从点 D 出发,沿 DE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同时,点 Q 从点 B 出发,沿 BA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2cm/s,当点 P 停止运动时,点 Q 也停止运动.连接 PQ,设运动时间为 t(s)(0<t <4).解答下列问题: (1)当 t 为何值时,PQ⊥AB? (2)当点 Q 在 B、E 之间运动时,设五边形 PQBCD 的面积为 y(cm2),求 y 与 t 之间的函数 关系式; (3)在(2)的情况下,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使 PQ 分四边形 BCDE 两部分的面积之比为 S△PQE : S 五边形 PQBCD =1 : 29?若存在,求出此时 t 的值以及点 E 到 PQ 的距离 h;若不存在,请说明理 由. 解:(1)如图①,在 Rt△ABC 中,∠C=90º,AC=6,BC=8 ∴AB= 6 2+8 2 =10 ∵D、E 分别是 AC、AB 的中点 AD=DC=3,AE=EB=5,DE∥BC 且 DE= 1 2 BC=4 ∵PQ⊥AB,∴∠PQB=∠C=90° 又∵DE∥BC,∴∠AED=∠B ∴△PQE∽△ACB,∴ PE AB = QE BC 由题意得:PE=4-t,QE=2t-5 ∴ 4-t 10 = 2t-5 8 ,解得 t= 41 14 (2)如图②,过点 P 作 PM⊥AB 于 M 由△PME∽△ACB,得 PM AC = PE AB A BC 备用图 ED A P Q BC ED A P Q BC ED ① A P Q BC ED ② M ∴ PM 6 = 4-t 10 ,得 PM= 3 5 ( 4-t ) ∴S△PQE = 1 2 EQ·PM= 1 2 ( 2t-5 )· 3 5 ( 4-t )= 3 5 t 2- 39 10 t+6 S 梯形 DCBE = 1 2 ×( 4+8 )×3=18 ∴y=18-( 3 5 t 2- 39 10 t+6)=- 3 5 t 2+ 39 10 t+12 (3)假设存在时刻 t,使 S△PQE : S 五边形 PQBCD =1 : 29 此时 S△PQE = 1 30 S 梯形 DCBE ∴ 3 5 t 2- 39 10 t+6= 1 30 ×18,解得 t1=2,t2= 9 2 (舍去) 当 t=2 时,PM= 3 5 ( 4-2 )= 6 5 ,ME= 4 5 ( 4-2 )= 8 5 EQ=5-2×2=1,MQ=ME+EQ= 8 5 +1= 13 5 PQ= PM 2+MQ 2 = 205 5 ∵ 1 2 PQ·h= 3 5 ,∴h= 6 5 × 5 205 = 6 205 205 33.(山东烟台)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 ABCD 的三个顶点 B(1,0),C(3, 0),D(3,4),以 A 为顶点的抛物线 y=ax 2+bx+c 过点 C.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线段 AB 向点 B 运动,同时动点 Q 从点 C 出发,沿线段 CD 向点 D 运动.点 P,Q 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 1 个单位,运动时间为 t 秒.过点 P 作 PE⊥AB 交 AC 于点 E. (1)直接写出点 A 的坐标,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过点 E 作 EF⊥AD 于 F,交抛物线于点 G.当 t 为何值时,△ACG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 为多少? (3)在动点 P,Q 运动的过程中,当 t 为何值时,在矩形 ABCD 内(包括边界)存在点 H, 使以 C,Q,E,H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请直接写出 t 的值. 解:(1)A(1,4) 由题意,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y=a( x-1 )2+4 ∵抛物线过点 C(3,0) ∴0=a( 3-1 )2+4,∴a=-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x-1 )2+4 即 y=-x 2+2x+3 xO y A D C B F G EP Q xO y A D C B F G EP Q (2)∵A(1,4),C(3,0) ∴可求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2x+6 P(1,4-t) 将 y=4-t 代入 y=-2x+6 中,解得点 E 的横坐标为 x=1+ t 2 ∴点 G 的横坐标为 1+ t 2 ,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可求点 G 的纵坐标为 4- t 2 4 ∴GE=( 4- t 2 4 )-( 4-t )=t- t 2 4 又点 A 到 GE 的距离为 t 2 ,C 到 GE 的距离为 2- t 2 即 S△ACG =S△AEG + S△CEG = 1 2 EG· t 2 + 1 2 EG( 2- t 2 )= 1 2 ·2( t- t 2 4 )=- 1 4 ( t-2 )2+1 当 t=2 时,S△ACG 的最大值为 1 (3)t= 20 13 或 t=20-8 5 提示:∵A(1,4),C(3,0),∴AB=4,BC=2 ∴AC= 2 2+4 2 =2 5,∴cos∠BAC= AB AC = 4 2 5 = 2 5 5 ∵PE⊥AB,AP=t,∴AE= AP cos∠BAC = 5 2 t ∴CE=2 5- 5 2 t 若 EQ=CQ,则在矩形 ABCD 内存在点 H,使四边形 CQEH 为菱形 过点 Q 作 QN⊥EC 于 N,则 CE=2CN 在 Rt△QNC 中,CN=CQ·cos∠ACD=CQ·cos∠BAC= 2 5 5 t ∴2 5- 5 2 t= 4 5 5 t,解得 t= 20 13 若 CE=CQ,则在矩形 ABCD 的 AD 边上存在点 H,使四边形 CQHE 为菱形 ∴2 5- 5 2 t=t,解得 t=20-8 5 34.(山东模拟)把 Rt△ABC 和 Rt△DEF 按图 1 摆放(点 C 与点 E 重合),点 B、C(E)、F 在同一条直线上.∠BAC=∠DEF=90°,∠ABC=45°,BC=9,DE=6,EF=8.如图 2, △DEF 从图 1 的位置出发,以 1 个单位/秒的速度沿 CB 向△ABC 匀速移动,在△DEF 移动的 同时,点 P 从△DEF 的顶点 F 出发,以 3 个单位/秒的速度沿 FD 向点 D 匀速移动.当点 P 移 动到点 D 时,P 点停止移动,△DEF 也随之停止移动.DE 与 AC 相交于点 Q,连接 BQ、PQ, 设移动时间为 t(s). (1)设△BQE 的面积为 y,求 y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2)当 t 为何值时,三角形 DPQ 为等腰三角形?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使 P、Q、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存在,求出此时 t 的值;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E) A B D C F 图 1 A B D E F 图 2 P Q C xO y A D C B EP Q H N xO y A D C B EP Q H 解:(1)∵∠ACB=45°,∠DEF=90°,∴∠EQC=45° ∴EC=EQ=t,∴BE=9-t ∴y= 1 2 BE·EQ= 1 2 ( 9-t )t 即 y=- 1 2 t 2+ 9 2 t(0<t ≤ 10 3 ) (2)在 Rt△DEF 中,∵∠DEF=90°,DE=6,EF=8 ∴DF= DE 2+EF 2 = 6 2+8 2 =10 ①当 DQ=DP 时,则 6-t=10-3t,解得 t=2 ②当 PQ=PD 时,过 P 作 PG⊥DQ 于 G 则 DH=HQ= 1 2 ( 6-t ) ∵HP∥EF,∴△DHP∽△DEF ∴ DH DE = DP DF ,即 1 2 ( 6-t ) 6 = 10-3t 10 ,解得 t= 30 13 ③当 QP=QD 时,过 Q 作 QH⊥DP 于 H 则 DH=HP= 1 2 ( 10-3t ) 可得△DHQ∽△DEF,∴ DH DE = DQ DF 即 1 2 ( 10-3t ) 6 = 6-t 10 ,解得 t= 14 9 (3)假设存在某一时刻 t,使 P、Q、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过 P 作 PK⊥BF 于 K,则△PKF∽△DEF ∴ PK DE = KF EF = PF DF ,即 PK 6 = KF 8 = 3t 10 ∴PK= 9 5 t,KF= 12 5 t ∵P、Q、B 三点共线,∴△BQE∽△BPK ∴ BE QE = BK PK ,即 9-t t = 9-t+8- 12 5 t 9 5 t ,解得 t= 1 2 即当 t= 1 2 秒时,P、Q、B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A B D E F PQ C K A B D E F P Q C G A B D E F H Q C P A B D E F P Q C 35.(山东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10cm,BD⊥AC 于 D,且 BD=8cm.点 M 从点 A 出发,沿 AC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2cm/s;同时直线 PQ 由点 B 出发沿 BA 方向匀速运动, 速度为 1cm/s,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 PQ∥AC,直线 PQ 交 AB 于 P,交 BC 于 Q,连接 PM,设 运动时间为 t(s). (1)当四边形 PQCM 是等腰梯形时,求 t 的值; (2)当点 M 在线段 PC 的垂直平分线上时,求 t 的值; (3)当 t 为何值时,①△PQM 是等腰三角形;②△PQM 是直角三角形; (4)是否存在时刻 t,使以 PM 为直径的圆与 BC 相切?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1)作 PE⊥AC 于 E,作 QF⊥AC 于 F 若四边形 PQCM 是等腰梯形,则 ME=CF 易知四边形 PQFE 是矩形,∴EF=PQ ∵PQ∥AC,∴△PBQ∽△ABC ∵AB=AC,∴PQ=PB=t,∴EF=t ∵AB=10,BD=8,∴AD= 10 2-8 2 =6 易证△APE∽△ABD,∴ AE AD = AP AB 即 AE 6 = 10-t 10 ,∴AE=6- 3 5 t ∴ME=AE-AM=6- 3 5 t-2 t=6- 13 5 t CF=AC-( AE+EF )=10-( 6- 3 5 t+t )=4- 2 5 t 由 ME=CF,得 6- 13 5 t=4- 2 5 t,解得 t= 10 11 ∴当 t= 10 11 s 时,四边形 PQCM 是等腰梯形 (2)若点 M 在线段 PC 的垂直平分线上,则 MP=MC 作 MG⊥AB 于 G,则△AMG∽△ABD ∴ AG AD = MG BD = AM AB ,∴ AG 6 = MG 8 = 2t 10 ∴AG= 6 5 t,MG= 8 5 t E A C F B D P Q M A CB D P Q MG A CB D P Q M ∴PG=10-t- 6 5 t=10- 11 5 t 在 Rt△GPM 中,MP 2=( 8 5 t )2+( 10- 11 5 t )2= 37 5 t 2-44t+100 又∵MC 2=( 10-2t )2=4t 2-40t+100 由 MP=MC,得 37 5 t 2-44t+100=4t 2-40t+100 解得 t1= 20 17 ,t2=0(舍去) ∴当 t= 20 17 s 时,点 M 在线段 PC 的垂直平分线上 (3)①若 PQ=PM,则 t 2= 37 5 t 2-44t+100 即 8t 2-55t+125=0 △=(-55) 2-4×8×125=-975<0,方程无实数解 若 MP=MQ,则点 M 在线段 PQ 的垂直平分线上 作 PE⊥AC 于 E,∴EM= 1 2 PQ= 1 2 t 由(1)知,AE=6- 3 5 t ∵AE+EM=AM,∴6- 3 5 t+ 1 2 t=2t 解得 t= 20 7 若 PQ=MQ,作 PE⊥AC 于 E,作 QF⊥AC 于 F 由(1)知,QF=PE ∵△APE∽△ABD,∴ PE BD = AP AB 即 PE 8 = 10-t 10 ,∴QF=PE=8- 4 5 t 又 FM=AM-( AE+EF )=2t-( 6- 3 5 t+t )= 8 5 t-6 ∴MQ 2=(8- 4 5 t )2+( 8 5 t-6)2= 16 5 t 2-32t+100 由 PQ=MQ,得 t 2= 16 5 t 2-32t+100 解得 t1= 50 11 ,t2=10(舍去) ∴当 t= 20 7 s 或 t= 50 11 s 时,△PQM 是等腰三角形 ②若∠MPQ=90°,则 AM=6- 3 5 t ∴2t=6- 3 5 t,∴t= 30 13 若∠PMQ=90°,则 PM 2+QM 2=PQ 2 E A CB D P Q M E A CB DP Q M F A CB D P Q M ∴37 5 t 2-44t+100+ 16 5 t 2-32t+100=t 2 即 12t 2-95t+250=0 △=(-55) 2-4×8×125=-2975<0,方程无实数解 若∠PQM=90°,作 PE⊥AC 于 E 则 AE=6- 3 5 t,EM=PQ=t ∵AE+EM=AM,∴6- 3 5 t+t=2t ∴t= 15 4 ∴当 t= 30 13 s 或 t= 15 4 s 时,△PQM 是直角三角形 (4)设 PM 的中点为 N,分别过 P、N、M 作 BC 的垂线,垂足为 G、K、H 易证△PBG∽△BCD,△MCH∽△BCD ∴ PG BD = PB BC , MH BD = MC BC ∵AC=10,AD=6,∴DC=4 ∴BC= 8 2+4 2 =4 5 ∴ PG 8 = t 4 5 , MH 8 = 10-2t 4 5 ∴PG= 2 5 t,MH= 2 5 (10-2t ) ∴NK= 1 2 ( PG+MH )= 1 5 (10-t ) 若以 PM 为直径的圆与 BC 相切,则 PM=2NK ∴PM 2=4NK 2 ∴37 5 t 2-44t+100= 4 5 (10-t )2 解得 t1= 10 11 ,t2= 10 3 ∴当 t= 10 11 s 或 t= 10 3 s 时,以 PM 为直径的圆与 BC 相切 36.(内蒙古包头、乌兰察布)如图,在 Rt△ABC 中,∠C=90°,AC=4cm,BC=5cm,点 D 在 BC 上,且 CD=3cm.现有两个动点 P、Q 分别从点 A 和点 B 同时出发,其中点 P 以 l cm/ 秒的速度沿 AC 向终点 C 运动;点 Q 以 1.25cm/秒的速度沿 BC 向终点 C 运动.过点 P 作 PE∥BC 交 AD 于点 E,连接 EQ.设动点运动时间为 t 秒(t>0). (1)连接 DP,经过 1 秒后,四边形 EQDP 能够成为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2)连接 PQ,在运动过程中,不论 t 取何值时,总有线段 PQ 与线段 AB 平行,为什么? (3)当 t 为何值时,△EDQ 为直角三角形. A DQ C P B E E A CB DP Q M A CB D P Q M G HK N 解:(1)能. ∵点 P 的速度为 l cm/秒,点 Q 的速度为 1.25 cm/秒,t=1 秒 ∴AP=1,BQ=1.25 ∴QD=BC-CD-BQ=5-3-1.25=0.75 ∵PE∥BC,∴△APE∽△ACD ∴ PE CD = AP AC ,即 PE 3 = 1 4 ∴PE=0.75,∴PE=QD ∴四边形 EQDP 是平行四边形 (2)∵AC=4,BC=5,AP=t,BQ=1.25t ∴CP=4-t,CQ=5-1.25t ∴ CP CA = 4-t 4 , CQ CB = 5-1.25t 5 = 4-t 4 ∴ CP CA = CQ CB ,∴PQ∥AB (3)①当∠EQD=90°时 易证△EDQ∽△ADC,∴ DQ DC = EQ AC 显然点 Q 在点 D 右侧,DQ=1.25t-2,EQ=PC=4-t ∴ 1.25t-2 3 = 4-t 4 ,解得 t=2.5 ②当∠DEQ=90°时易证△DEQ∽△DCA,∴ DE DC = DQ DA ∵PE∥BC,∴△APE∽△ACD,∴ AE AD = AP AC ∵AC=4,CD=3,∴AD=5 ∴ AE 5 = t 4 ,∴AE=1.25t,DE=5-1.25t 显然点 Q 在点 D 右侧,DQ=1.25t-2 ∴ 5-1.25t 3 = 1.25t-2 5 ,解得 t=3.1 ∴当 t=2.5 秒或 t=3.1 秒时,△EDQ 为直角三角形 37.(内蒙古呼伦贝尔)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Rt△ABC≌Rt△FED,点 C、D 与原点 O 重合,点 A、F 在 y 轴上重合,∠B=∠E=30°,AC=FD= 3.△FED 不动,△ABC 沿直线 BE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右平移,直到点 B 与点 E 重合为止.设平移时间为 x(秒),平 移过程中 AB 与 EF 的交点为 M. (1)求出图①中点 B 的坐标; (2)如图②,当 x=4 秒时,求出过 F、M、A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此抛物线上有一动点 P,以点 P 为圆心,以 2 为半径的⊙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与 y 轴相切的情况,若存在, 直接写出 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移动 x 秒后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求出整个运动过程中 S 与 x 的函数关 系式. A DQ C P B E A D Q C P B E A D Q C P B E A B C E (F) (D)O x y F BD EO x y C A M 解:(1)如图①,在 Rt△ABC 中,AC= 3,∠B=30° ∴BC= 3AC=3,∴B(-3,0) (2)如图②,∵x=4,∴A(4, 3),B(1,0) 过 M 作 MH⊥BE 于 H 由题意,OE=BC=3,∴BE=2 ∵∠B=∠E,∴MB=ME ∴BH= 1 2 BE=1,∴OH=2,MH= 3 3 ∴M(2, 3 3 )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 2+bx+c,把 F、M、A 三点坐标代入 c= 3 4a+2b+c= 3 3 16a+4b+c= 3 解得 a= 3 6 b=- 2 3 3 c= 3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3 6 x 2- 2 3 3 x+ 3 P1(2, 3 3 )或 P2(-2,3 3) 提示:若半径为 2 的⊙P 与 y 轴相切,那么点 P 的横坐标为 2 或-2 当 x=2 时,y= 3 6 x 2- 2 3 3 x+ 3= 3 3 当 x=-2 时,y= 3 6 x 2- 2 3 3 x+ 3=3 3 ∴存在符合条件的点 P,坐标为 P1(2, 3 3 )或 P2(-2,3 3) (3)当点 B、O 重合时,x=3,所以整个运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当 0≤x <3 时,如图③ BO=3-x,CD=x,OG=CH= 3 3 BO= 3 3 ( 3-x ) FG= 3- 3 3 ( 3-x )= 3 3 x ∴S=S 梯形 FDCH - S△FGM A B C E (F) (D)O x y 图① F B D EO x y 图③ C AM HG F BD EO x y 图② C A M H = 1 2 [ 3+ 3 3 ( 3-x )]·x- 1 2 · 3 3 x· 3 2 · 3 3 x =- 3 4 x 2+ 3x ②当 3≤x ≤6 时,如图④,BE=3-( x-3 )=6-x ∴S=S△BME = 1 2 ( 6-x )· 1 2 ( 6-x )· 3 3 = 3 12 x 2- 3x+3 3 综上所述,S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为: S= - 3 4 x 2+ 3x(0≤x <3) 3 12 x 2- 3x+3 3(3≤x ≤6) 38.(哈尔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Rt△OAB 的直角边 OA 在 x 轴正半轴上,且 OA=4,AB=2,将△OAB 沿某条直线翻折,使 OA 与 y 轴正半轴的 OC 重合.点 B 的对应点为点 D,连接 AD 交 OB 于点 E. (1)求 AD 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连接 BD,若动点 M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 AO 运动,线段 AM 的垂 直平分线交直线 AD 于点 N,交直线 BD 于点 Q.设线段 QN 的长为 y(y≠0),点 M 的运动时 间为 t 秒,求 y 与 t 之问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 MN,当 t 为何值时,直线 MN 与过 D、E、O 三点的圆相切,并 求出此时切点的坐标. 解:(1)由题意,△OAB≌△OCD ∴OC=OA=4,CD=AB=2 ∴D(2,4) 设直线 AD 的解析式为 y=kx+b,把 A(4,0),D(2,4)代入 0=4k+b 4=2k+b 解得 k=-2 b=8 ∴y=-2x+8 (2)由 B(4,2),D(2,4),可得直线 BD 的解析式为 y=-x+6 ∵直线 NQ 垂直平分线段 AM ∴NH⊥AM,AH=MH= 1 2 AM= 1 2 ×2t=t ∴OH=4-t,∴H(4-t,0)∴点 Q、N 的横坐标为为 4-t AO C x E B D y 备用图 AO C x E B D y F BD EO x y 图④ C A M AO C x N B D y E Q HM AO C x N B D y E Q HM ∴QH=-( 4-t )+6=t+2,NH=-2( 4-t )+8=2t 当 0<t <2 时,点 Q 在点 N 上方 y=QN=t+2-2t=-t+2 当 t >2 时,点 Q 在点 N 下方 y=QN=2t-( t+2 )=t-2 (3)过点 D 作 DF⊥OA 于 F,则 CD∥OF,CD=OF=2 ∵OA=4,∴AF=OF=2 ∵DF⊥OA,∴OD=AD,∠ODC=∠DOF=∠DAF ∵△OAB≌△OCD,∴∠COD=∠AOB ∵∠COD+∠AOD=90°,∴∠OED=∠AOB+∠OAD=90° ∴OD 为经过 D、E、O 三点的圆的直径,OD 的中点 O′ 为圆心 在 Rt△OCD 中,OD= OC 2+CD 2 =2 5 tan∠COD= CD OC = 1 2 ,tan∠ODC= OC CD =2 ∵NH 垂直平分线段 AM,∴∠NMA=∠NAM ∵∠DOA=∠NAM,∠NMA=∠DOA,∴MN∥OD 设直线 MN 与⊙O′ 相切于 G 点,连接 O′G,作 GK⊥OA 于 K,MI⊥OD 于 I 则∠OO′G=∠O′GM=90° ∵MI⊥OD,∴四边形 O′IMG 为矩形 ∴IM=O′G= 5,MG=O′I ∴OI= 5 2 ,OM= 5 2 ,∴MG=O′I= 5 2 ∴KG=1,MK= 1 2 ,∴OK=3,∴G(3,1) ∵OM+AM=OA,∴ 5 2 +2t=4,∴t= 3 4 同理可求当 t= 13 4 时,切点 G(-1,3) ∴当 t= 3 4 或 t= 13 4 时,直线 MN 与过 D、E、O 三点的圆相切,切点分别为 G(3,1)或 G (-1,3) 39.(哈尔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x+b 与 x 轴交于点 A,与正比例 函数 y=- 4 3 x 的图象交于点 B,过 B 点作 BC⊥y 轴,点 C 为垂足,C(0,8). (1)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 (2)动点 M 从点 A 出发沿线段 AO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终点 O 匀速移动,过点 M 作 x 轴的垂线交折线 A-B-O 于点 P.设 M 点移动的时间为 t 秒,线段 BP 的长为 d,求 d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动点 Q 同时从原点 O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 O-C-B 向点 B 移动,当动点 M 停止移动时,点 Q 同时停止移动.当 t 为何值时,△BPQ 是等腰三角 形? CB y A O CB y x A O CB y x AO C x E B D y F K GI M O′ N AO C x E B D y FK G I M O′ N 解:(1)∵BC⊥y 轴,点 C 为垂足,C(0,8) ∴点 B 的纵坐标为 8 ∵y=- 4 3 x,当 y=8 时,x=-6,∴B(-6,8) 把(-6,8)代入 y=x+b,得 8=-6+b,∴b=14 ∴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x+14 (2)由题意得 AM=t ∵直线 AB:y=x+14 交 x 轴于点 A ∴A(-14,0),∴OA=14 过点 B 作 BD⊥x 轴于点 D ∵B(-6,8),∴BD=8,OD=6 ∴AD=14-6=8,∴AB= 8 2+8 2 =8 2 OB= 8 2+6 2 =10,∴∠BAD=45°,cos∠DOB= 3 5 ①当点 M 在 AD 上时 ∵PM⊥x 轴,∴∠PMA=90°,∴AP= 2t ∴d=BP=AB-AP=8 2- 2t(0≤t <8) ②当点 M 在 OD 上时,OM=14-t ∵∠PMO=90°,cos∠DOB= 3 5 ,∴OP= 5 3 ( 14-t ) ∴d=BP=OB-OP=10- 5 3 ( 14-t )= 5 3 t- 40 3 (8<t ≤14) 综上,d= 8 2- 2t(0≤t <8) 5 3 t- 40 3 (8<t ≤14) (3)①当点 P 在 AB 上时(0≤t <8),Q 在 OC 上 BQ 2=BC 2+CQ 2=6 2+( 8-t )2 ∵PM=OQ=t,∠PMO=∠MOQ=90° ∴四边形 PMOQ 为矩形,∴PQ=OM=14-t ∵PM=OQ=t,∴PQ∥AO ∴∠BPQ=∠BAO=∠ABD ∵∠PBQ>∠ABD,∴∠PBQ>∠BPQ,∴PQ≠BQ 当 BP=BQ 时,( 8 2- 2t )2=6 2+( 8-t )2 A O CB y x P MD A O CB y x P M D A O CB y x P M D Q 解得 t1=2 或 t2=14 ∵0≤t <8,∴t2=2 当 PB=PQ 时,( 8 2- 2t )2=( 14-t )2,解得 t=2±6 2 ∵0≤t <8,∴t=2±6 2 不合题意,舍去 ②当点 P 在 BO 上时(8<t ≤14),Q 在 BC 上 BQ=6+8-t=14-t 当 BP=BQ 时, 5 3 t- 40 3 =14-t,解得 t= 41 4 当 PB=PQ 时,过点 P 作 PH⊥BC 于 H ∴BQ=2BH ∵BH=DM=t-8,∴14-t=2( t-8 ),解得 t=10 当 QB=QP 时,过点 Q 作 QK⊥BC 于 K ∴BP=2BK ∵BP= 5 3 ( t-8 ),BK= 3 5 ( 14-t ) ∴ 5 3 ( t-8 )= 6 5 ( 14-t ),解得 t= 452 43 综上,当 t=2 或 t=10 或 t= 41 4 或 t= 452 43 时,△BPQ 是等腰三角形 40.(哈尔滨模拟)如图,直线 y= 4 3 x+12 分别与 x 轴、y 轴交于点 A、B,直线 BC 交 x 轴于点 C,且 AB=AC. (1)求直线 BC 的解析式; (2)点 P 从点 C 出发沿线段 CO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O 运动,过点 P 作 y 轴的平行线, 分别交直线 BC、直线 AB 于点 Q、M,过点 Q 作 QN⊥AB 于点 N.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秒), 线段 MN 的长为 d,求 d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若经过 A、N、Q 三点的圆与直线 BC 交于另一点 K,当 t 为何值时,KQ:AQ= 10 :10? A O C N y xP Q B M K A O CB y x P MD QH A O CB y x P MD Q K 解:(1)∵直线 y= 4 3 x+12 分别与 x 轴、y 轴交于点 A、B ∴A(-9,0),B(0,12),∴OA=9,OB=12 ∴AB= 9 2+12 2 =15,∴sin∠BAO= OB AB = 4 5 ∵AB=AC,∴AC=15,∴C(6,0) 设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kx+b ∴ c=12 6k+b=0 解得 k=-2 b=12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2x+12 (2)由题意,PC=t,∴OP=6-t ∴点 P 的横坐标为 6-t ∴PM= 4 3 ( 6-t )+12,PQ=-2( 6-t )+12 ∴MQ=PM-PQ=20- 10 3 t ∵∠AMP+∠MAP=∠AMP+∠MQN=90° ∴∠MQN=∠MAP=∠BAO ∴sin∠MQN=sin∠BAO= 4 5 ∴MN=MQ·sin∠MQN= 4 5 ( 20- 10 3 t )=16- 8 3 t ∴d=16- 8 3 t(0≤t <6) (3)连接 AK、AQ ∵∠ANQ=90°,∴AQ 为经过 A、N、Q 三点的圆的直径 ∴∠AKQ=90° ∵OB=12,OC=6,∴BC= 6 2+12 2 =6 5 由 S△ABC = 1 2 AC·OB= 1 2 BC·AK,得 AK=6 5 ∵KQ : AQ= 10 : 10,∴设 KQ=m,则 AQ= 10m 在 Rt△AKQ 中,AK 2+KQ 2=AQ 2 ∴( 6 5)2+m 2=( 10m )2,m=2 5 ∴AQ= 10m=10 2 ∵tan∠BCO= OB OC =2,∴PQ=PC·tan∠BCO=2t A O C N y xP Q B M K 在 Rt△AQP 中,AP 2+PQ 2=AQ 2 ∴( 15-t )2+( 2t )2=( 10 2 )2 解得 t1=1,t2=5 ∴当 t=1 或 t=5 时,KQ : AQ= 10 : 10 41.(哈尔滨模拟)如图,直线 y=-kx+6k(k >0)与 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 A、B,且 △AOB 的面积是 24. (1)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 (2)点 P 从点 O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 OA-AB 运动;同时点 E 从点 O 出发,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 y 轴正半轴运动,过点 E 作与 x 轴平行的直线 l,与线段 AB 相交 于点 F,当点 P 与点 F 重合时,点 P、E 均停止运动.连接 PE、PF,设△PEF 的面积为 S,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过 P 作 x 轴的垂线,与直线 l 相交于点 M,连接 AM,当 tan∠MAB = 1 2 时,求 t 的值. 解:(1)∵y=-kx+6k,当 x=0 时,y=6k;当 y=0 时,x=6 ∴OA=6,OB=6k ∵S△AOB =24,∴ 1 2 ×6×6k=24,∴k= 4 3 ∴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 4 3 x+8 (2)根据题意,OE=t,EF∥OA,∴△BEF∽△BOA ∴ EF OA = BE BO ,即 EF 6 = 8-t 8 ,∴EF= 3 4 ( 8-t ) ①当 0<t ≤3 时,点 P 在 OA 上运动 过点 P 作 PH⊥EF 于 H,则 PH=OE=t ∴S= 1 2 EF·PH= 1 2 · 3 4 ( 8-t )·t=- 3 8 t 2+3t ②当点 P 在 AB 上运动时 过点 P 作 PG⊥OA 于 G,设直线 PG 与 EF 相交于点 M,则 MG=OE=t 易知△APG∽△ABO,∴ PG BO = AP AB ∵OA=6,OB=8,∴AB= 6 2+8 2 =10 B O y xA 备用图 B O y x E A F P l B O y x E A F P lH B O y x E A F P l G M ∴ PG 8 = 2t-6 10 ,∴PG= 4 5 ( 2t-6 ) 当点 P 与点 F 重合时,有 PG=OE ∴ 4 5 ( 2t-6 )=t,解得 t=8,即 PG=8 点 P 与点 F 重合前,MP=MG-PG=t- 4 5 ( 2t-6 )=- 3 5 t+ 24 5 ∴S= 1 2 EF·MP= 1 2 · 3 4 ( 8-t )(- 3 5 t+ 24 5 )= 9 40 t 2- 18 5 t+ 72 5 综上,S= - 3 8 t 2+3t(0<t ≤3) 9 40 t 2- 18 5 t+ 72 5 (3<t <8) (3)①当点 P 在 OA 上,点 M 在点 F 左侧时 作 MC⊥AB 于 C,FD⊥OA 于 D 则 FD=OE=t,EM=OP=2t,MF=EF-EM= 3 4 ( 8-t )-2t 在 Rt△CMF 中, CM CF =tan∠MFC=tan∠BAO= OB OA = 4 3 设 CM=4k,则 CF=3k,MF= ( 4k )2+( 3k )2 =5k 在 Rt△MAC 中, CM AC =tan∠MAC=tan∠MAB= 1 2 ∴AC=2CM=8k,∴AF=5k,∴MF=AF 在 Rt△AFD 中, FD AF = t AF =sin∠FAD=sin∠BAO= 4 5 ∴AF= 5 4 t,∴ 3 4 ( 8-t )-2t= 5 4 t,解得 t= 3 2 当点 P 在 OA 上,点 M 在点 F 右侧时,可求得 t= 11 4 ②当点 P 在 AB 上时,过点 M 作 MK⊥AB 于 K 在 Rt△PMK 中, MK PK =tan∠MPK=tan∠ABO= 3 4 设 MK=3m,则 PK=4m,MP=5m,AK=6m ∴AP=AK-PK=2m,∴2t-6=2m ∵MP=t- 4 5 ( 2t-6 ),∴t- 4 5 ( 2t-6 )=5m ∴t- 4 5 ( 2t-6 )= 5 2 ( 2t-6 ),解得 t= 99 28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 t 值是 3 2 或 11 4 或 99 28 42.(哈尔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点 A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 △AOB 为等腰三角形,且 OA=OB=10,过点 B 作 y 轴的垂线,垂足为 D,直线 AB 的解析式 B O y x E A F P l CM D B O y x E A F P l G M K 为 y=-3x+30,点 C 在线段 BD 上,点 D 关于直线 OC 的对称点在腰 OB 上. (1)求点 B 坐标; (2)点 P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 BC-CO 运动;同时点 Q 从点 O 出发,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对角线 OB 向终点 B 运动,当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 运动.设△PQC 的面积为 S,运动时间为 t,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 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 PQ,设 PQ 与 OB 所成的锐角为α,当α=90°-∠AOB 时,求 t 的值. 解:(1)过点 B 作 BF⊥OA 于 F,设 B(a,-3a+30) 在 Rt△OBF 中,a 2+( -3a+30 )2=10 2 解得 a1=10(舍去),a2=8 当 a=8 时,-3a+30=6 ∴B(8,6) (2)设点 D 关于直线 OC 的对称点为 D′,连接 CD′ ∵D′ 在腰 OB 上,∴OD=OD′,∠DOC=∠D′OC 又 OC=OC,∴△DOC≌△D′OC ∴CD′=CD,∠CDO′=∠CDO=90° ∴S△POQ = 1 2 OD·BD = 1 2 OD·CD + 1 2 OB·CD′ ∴CD= OD·BD OD+OB = 6×8 6+10 =3,∴BC=5 ①当 0≤t <5 时,点 P 在线段 BC 上 过点 Q 作 QE⊥BD 于 E,则△BQE∽△BOD ∴ QE OD = BQ BO ,即 QE 6 = 10-t 10 ,∴QE=6- 3 5 t ∴S= 1 2 PC·QE= 1 2 ( 5-t )( 6- 3 5 t ) 即 S= 3 10 t 2- 9 2 t+15 ②当 5<t ≤10 时,点 P 在线段 CO 上 过点 Q 作 QF⊥OC 于 F ∵COQ=∠COD,∠QFO=∠CDO=90° ∴△QFO∽△CDO,∴ QF CD = OQ OC C O y x D A B C O y x D A B 备用图 C O y x D A BE P Q C O y x D A B F D′ C O y x D A B QP F 即 QF 3 = t 3 5 ,∴QF= 5 5 t ∴S= 1 2 PC·QF= 1 2 ( t-5 )· 5 5 t 即 S= 5 10 t 2- 5 2 t (3)①当 0≤t <5 时 ∵α=90°-∠AOB=∠BOD,即∠PQB=∠DOB ∴PQ∥DO,∴△BPQ∽△BDO ∴ BP BD = BQ BO ,即 t 8 = 10-t 10 ,∴t= 40 9 ②当 5<t ≤10 时,过点 P 作 PH⊥OB 于 H ∵∠PQO=∠BOD,∴tan∠PQO=∠BOD= 4 3 设 PH=4k,则 QH=3k,OH=8k,OP=4 5k ∴OQ=11k,∴11k=t,∴k= t 11 ∴OP=4 5k= 4 5 11 t 又∵OP=3 5-( t-5 )=3 5+5-t ∴4 5 11 t=3 5+5-t,∴t= 143 5-55 41 ∴当α=90°-∠AOB 时,t 的值为 40 9 或 143 5-55 41 43.(哈尔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25 6 ,0),点 B(3,4),将△OAB 沿 直线 OB 翻折,点 A 落在第二象限内的点 C 处. (1)求点 C 的坐标; (2)动点 P 从点 O 出发,以每秒 5 个单位的速度沿 OB 向终点 B 运动,连接 AP,将射线 AP 绕着点 A 逆时针旋转与 y 轴交于一点 Q,且旋转角α= 1 2 ∠OAB.设线段 OQ 的长为 d,点 P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求 d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时间 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连接 CP.点 P 在运动的过程中,是否存在 CP∥AQ,若存在,求此 时 t 的值,并辨断点 B 与以点 P 为圆心,OQ 长为半径的⊙P 的位置关系;若不存在,请说明 理由. B O C xA y 备用图 B O C xA y C O y x D A B P Q H C O y x D A BP Q 解:(1)过点 B 作 BG⊥x 轴于 G,过点 C 作 CH⊥x 轴于 H ∵A(25 6 ,0),B(3,4),∴OA= 25 6 ,OG=3,BG=4 ∴AG= 7 6 ,∴AB= AG 2+BG 2 = 25 6 ,∴AB=OA ∵△OAB 沿直线 OB 翻折得到△OCB ∴△OAB≌△OCB,∴AB=OA=BC=CO ∴四边形 ABCO 是菱形 ∴CO∥AB,∴∠COH=∠BAG ∴Rt△CHO≌Rt△BGA,∴CH=BG=4,OH=AG= 7 6 ∴C(- 7 6 ,4) (2)连接 AC 交 BO 于点 E ∵菱形 ABCO,∴AC⊥BO,∠OAE= 1 2 ∠OAB ∵α= 1 2 ∠OAB,∴∠OAP=∠OAE,∴∠OAQ=∠EAP ∵∠AOQ=∠AEP=90°,∴△AOQ≌△AEP ∴ PE OQ = AE AO 由(1)知,CH=4,AH= 16 3 ∴AC= AH 2+CH 2 = 20 3 ,∴AE= 10 3 ,同理 OE= 5 2 ①当 0≤t < 1 2 时 ∵OP=5t,∴PE= 5 2 -5t,∴ 5 2 -5t d = 10 3 25 6 ∴d=- 25 4 t+ 25 8 ②当 1 2 <t ≤1 时,同理可求 d= 25 4 t- 25 8 (3)过点 P 作 PK⊥AB 于 K ∵AQ∥CP,∴∠PCE=∠QAE ∵AE=CE,AC⊥BO,∴PC=PA B O C xA y E P Q B O C xA y GH B O C xA y E P Q F K ∴∠PAE=∠PCE=∠QAE= 1 2 ∠PAQ ∴∠PAB=∠QAE,∴∠PAE=∠PAB,∴PE=PK ∵菱形 ABCO,∴∠PBK=∠OBF ∴sin∠PBK=sin∠OBF= OF OB = PK PB = 4 5 ∵OP=5t,OB=5,∴PE=5t- 5 2 ,PB=5-5t ∴ 5t- 5 2 5-5t = 4 5 ,解得 t= 13 18 ∴存在 CP∥AQ,此时 t= 13 18 ∵ 1 2 < 13 18 <1,∴当 t= 13 18 时,OQ=d= 25 4 t- 25 8 = 25 18 BP=OB-OP=5-5t= 25 18 ∴BP=OQ,即点 B 与圆心 P 的距离等于⊙P 的半径,点 B 在⊙P 上 ∴存在 CP∥AQ,此时 t= 13 18 ,且点 B 在⊙P 上 44.(黑龙江大庆)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 3 个单位,若点 P 由 A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 的速度在三角形的边上沿 A→B→C→A 方向运动,第一次回到点 A 处停止运动,设 AP=S, 用 t 表示运动时间. (1)当点 P 由 B 到 C 运动的过程中,用 t 表示 S; (2)当 t 取何值时,S 等于 7(求出所有的 t 值); (3)根据(2)中 t 的取值,直接写出在哪些时段 AP< 7? 解:(1)当点 P 在 BC 上时,有 3≤t ≤6 作 PM⊥AB,垂足为 M 由 PB=t-3,∠B=60°,得 PM= 3 2 ( t-3 ),BM= 1 2 ( t-3 ) ∴AM=3- 1 2 ( t-3 ) 于是 S=AP= AM 2+BM 2 = ( t-3 )2-3( t-3 )+9 (3≤t ≤6) A C B (2)当 S= 7 时 (i)当点 P 在 AB 上时,有 t= 7 (ii)当点 P 在 CA 上时,有 t=9- 7 (iii)当点 P 在 BC 上时,S= ( t-3 )2-3( t-3 )+9 = 7 解得 t=4 或 t=5 综上 t= 7 或 t=9- 7 或 t=4 或 t=5 (3)根据(2)可知 0<t < 7,4<t <5,9- 7<t ≤9 这三个时间段内 AP< 7 45.(黑龙江大兴安岭、鸡西、齐齐哈尔、黑河、七台河)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 知 Rt△AOB 的两条直角边 OA、OB 分别在 y 轴和 x 轴上,并且 OA、OB 的长分别是方程 x 2- 7x+12=0 的两根(OA<OB),动点 P 从点 A 开始在线段 AO 上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 点 O 运动;同时,动点 Q 从点 B 开始在线段 BA 上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A 运动, 设点 P、Q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1)求 A、B 两点的坐标. (2)求当 t 为何值时,△APQ 与△AOB 相似,并直接写出此时点 Q 的坐标. (3)当 t=2 时,在坐标平面内找一点 M,使以 A、P、Q、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求 M 点的坐标; (4)在 P、Q 运动过程中,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 N,使以 A、P、Q、N 为顶点的四边形 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N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解方程 x 2-7x+12=0,得 x1=3,x2=4 ∵OA<OB,∴OA=3,OB=4 ∴A(0,3),B(4,0) (2)由题意得,AP=t,AQ=5-2t 可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APQ=∠AOB 时,△APQ∽△AOB 如图 1, t 3 = 5-2t 5 ,解得 t= 15 11 ∴Q( 20 11 ,18 11 ) ②当∠AQP=∠AOB 时,△APQ∽△ABO 如图 2, t 5 = 5-2t 3 ,解得 t= 25 13 ∴Q( 12 13 ,30 13 ) B Q x P O y A 图 1 B Q x P O y A 图 2 B Q x P O y A (3)当 t=2 时,AP=2,AQ=5-2t=1 ∴PO=1,∴P(0,1), 点 Q 的横坐标为:1×cos∠ABO= 4 5 ,纵坐标为:3-1×sin∠ABO= 12 5 ∴Q( 4 5 ,12 5 ) 若 AP 是平行四边形的边,则 MQ∥AP,MQ=AP=2,如图 3、图 4 ∴点 M 的横坐标为 4 5 ,纵坐标为:12 5 +2= 22 5 或 12 5 - 2= 2 5 ∴M1( 4 5 ,22 5 ),M2( 4 5 ,2 5 ) 若 AP 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则△AMP≌PQA,如图 5 ∵点 Q 的横坐标为 4 5 ,∴点 M 的横坐标为- 4 5 ∵点 A 的纵坐标比点 Q 的纵坐标大 3 5 ∴点 M 的纵坐标比点 P 的纵坐标大 3 5 即点 M 的纵坐标为:1+ 3 5 = 8 5 ∴M3(- 4 5 ,8 5 ) (4)存在.N1( 4 3 ,1 3 ),N2( 3 2 ,55 16 ),N3(- 20 17 ,36 17 ) 提示:有三种情况 若 AP=AQ,则在坐标平面内存在点 N, 使四边形 APNQ 是菱形,如图 6 ∴t=5-2t,解得 t= 5 3 ,∴AQ= 5 3 ∴Q( 4 3 ,2),∴N1( 4 3 ,1 3 ) 若 AP=PQ,则在坐标平面内存在点 N, 使四边形 APQN 是菱形,如图 7 由题意,P(0,3-t),Q(4- 8 5 t, 6 5 t) ∴PQ 2=( 4- 8 5 t )2+( 3-t- 6 5 t )2 ∴t 2=( 4- 8 5 t )2+( 3-t- 6 5 t )2,解得 t= 25 16 或 t= 5 2 当 t= 5 2 时,点 Q 与点 A 重合,不合题意,舍去 ∴t= 25 16 ,∴Q( 3 2 ,15 8 ) B Q x P O y A 图 4 M B Q x P O y A 图 3 M B Q x P O y A 图 5 M B Q x P O y A 图 6 N B Q x P O y A 图 7 N ∴N2( 3 2 ,55 16 ) 若 AQ=PQ,则在坐标平面内存在点 N, 使四边形 ANPQ 是菱形,如图 8 连接 NQ 交 AP 于 O′,则 NQ⊥AP,AO′=O′P ∴AP=2AO′,∴t= 6 5 ( 5-2t ) 解得 t= 30 17 ,∴Q( 20 17 ,36 17 ) ∴N3(- 20 17 ,36 17 ) 46.(吉林)如图,在△ABC 中,∠A=90°,AB=2cm,AC=4cm.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 AB 方向以 1cm/s 的速度向点 B 运动,动点 Q 从点 B 同时出发,沿 BA 方向以 1cm/s 的速度向点 A 运动.当点 P 到达点 B 时,P,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以 AP 为一边向上作正方形 APDE,过 点 Q 作 QF∥BC,交 AC 于点 F.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s,正方形 APDE 和梯形 BCFQ 重合部 分的面积为 S cm2. (1)当 t=_________s 时,点 P 与点 Q 重合; (2)当 t=_________s 时,点 D 在 QF 上; (3)当点 P 在 Q,B 两点之间(不包括 Q,B 两点)时,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1)1 (2) 4 5 提示:点 D 在 QF 上时 ∵QF∥BC,∠DPQ=CAB=90° ∴△PQD∽△ABC,∴ PD PQ = AC AB 即 t 2-2t = 4 2 ,解得 t= 4 5 (3)如图①,当点 D 在 BC 上时 由四边形 APDE 是正方形,得 DP∥AC ∴△BDP∽△BCA,∴ PB DP = AB CA = 2 4 = 1 2 BQ D P C A E F B C A (备用图) B Q x P O y A 图 8 N O′ BQ D P C A E(F) ∴PB= 1 2 DP= 1 2 t 由 AP+PB=AB,得 t+ 1 2 t=2,解得 t= 4 3 此时点 E 与点 F 重合 当 1<t ≤ 4 3 时 解法 1: 如图②,设 DE 交 FQ 于点 H,则重合部分为梯形 DHQP PQ=AP+QB-AB=t+t-2=2t-2 过点 Q 作 QG⊥DE 于点 G,则 DG=PQ=2t-2 由△HGQ∽△BAC,得 HG= 1 2 ∴HD=HG+GD= 1 2 t+2t-2= 5 2 t-2 ∴S= 1 2 ( PQ+HD )·DP= 1 2 ( 2t-2+ 5 2 t-2 )·t= 9 4 t 2-2t 解法 2: 如图②,设 DE 交 FQ 于点 H 由△FAQ∽△CAB,得 AF=2AQ=2( 2-t )=4-2t ∴EF=AF-AE=4-2t-t=4-3t 由△FEH∽△CAB,得 EH= 1 2 EF=2- 3 2 t ∴S 梯形 AQHE = 1 2 ( AQ+EH )·AE= 1 2 ( 2-t+2- 3 2 t )·t=- 5 4 t 2+2t ∴S=S 正方形 APDE - S 梯形 AQHE =t 2-( - 5 4 t 2+2t )= 9 4 t 2-2t 由题意,当 t=2 时,点 P 到达点 B 当 4 3 <t <2 时 如图③,设 DE 交 BC 于点 M,DP 交 BC 于点 N 则重合部分为六边形 EFQPNM 由△FAQ∽△CAB,得 AF=4-2t ∴S△FAQ = 1 2 AQ·AF= 1 2 ( 2-t )( 4-2t )=( 2-t )2 由△NPB∽△CAB,得 PN=4-2t ∴DN=DP-NP=t-( 4-2t )=3t-4 由△DMN∽△ABC,得 DM= 1 2 ( 3t-4 ) ∴S△DMN = 1 2 DM·DN= 1 2 · 1 2 ( 3t-4 )( 3t-4 )= 1 4 ( 3t-4 )2 ∴S=S 正方形 APDE - S△DMN - S△FAQ =t 2- 1 4 ( 3t-4 )2-( 2-t )2=- 9 4 t 2+10t-8 BQ D P C A E F 图② GH BQ D P C A E 图③ F M N 综上所述,S= 9 4 t 2-2t(1<t ≤ 4 3 ) - 9 4 t 2+10t-8( 4 3 <t <2) 47.(吉林模拟)如图,梯形 OABC 中,OA 在 x 轴上,CB∥OA,∠OAB=90°,B(4,4),BC =2.动点 E 从点 O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 OA 运动,到点 A 停止,过点 E 作 ED⊥x 轴交折线 O-C-B 于点 D,以 DE 为一边向右作正方形 DEFG.设运动时间为 t(秒), 正方形 DEFG 与梯形 OABC 重叠面积为 S(平方单位). (1)求 tan∠AOC 的值; (2)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 S 的最大值; (3)连接 AC,AC 的中点为 M,t 为何值时,△DMG 为等腰三角形? 解:(1)过 C 作 CD⊥x 轴于 H ∵B(4,4),BC=2,∴OH=2,CH=4 ∴tan∠AOC= CH OH = 4 2 =2, (2)当点F 与点A 重合时,OE=t,AE=DE=4-t ∴tan∠AOC= DE OE = 4-t t =2,解得 t= 4 3 当0<t ≤ 4 3 时,S=DE 2=( 2OE )2=( 2t )2=4t 2 当 4 3 ≤t ≤2 时,S=DE·AE=2t·( 4-t )=-2t 2+8t 当2≤t ≤4 时,S=4AE=4( 4-t )=-4t+16 当0<t ≤ 4 3 时,t= 4 3 时,S 最大= 64 9 当 4 3 ≤t ≤2 时,t=2 时,S 最大=8 当2≤t ≤4 时,t=2 时,S 最大=8 综上,t=2 时,S 的最大值为 8 (3)t1= 13-2 13 9 ,t2= 3 2 ,t3=2 3-1 提示:由题意,A(4,0),C(2,4) ∴M(3,2) D A BC G O E F xH y D A BC G O E x(F) y D A BC G O E F x y D A BC G O E F x y D A BC G O E F x M y D A BC G O E F x y D A BC G O E F x 备用图 y 当0<t ≤2 时,D(t,2t),G(3t,2t) ∴DM 2=( t-3 )2+( 2t-2 )2,DG 2=4t 2 MG 2=( 3t-3 )2+( 2t-2 )2 若 DG=MG,则 4t 2=( 3t-3 )2+( 2t-2 )2 解得 t= 13+2 13 9 >2(舍去)或 t= 13-2 13 9 若 MD=MG,则( t-3 )2+( 2t-2 )2=( 3t-3 )2+( 2t-2 )2 解得 t=0(舍去)或 t= 3 2 若 DM=DG,则( t-3 )2+( 2t-2 )2=4t 2,无实数解 当 2<t ≤4 时,D(t,4),G(t+4,4) ∴DM 2=( t-3 )2+ 2 2,DG 2=4 2 MG 2=( t+1 )2+ 2 2 若 DG=MG,则 4 2=( t+1 )2+ 2 2 解得 t=2 3-1 或 t=-2 3-1(舍去) 若 MD=MG,则( t-3 )2+ 2 2=( t+1 )2+ 2 2 解得 t=1(舍去) 若 DM=DG,则( t-3 )2+ 2 2=4 2 解得 t=3±2 3(舍去) 48.(吉林长春)如图,在 Rt△ABC 中,∠ACB=90°,AC=8cm,BC=4cm.D、E 分别为边 AB、BC 的中点,连接 DE.点 P 从点 A 出发,沿折线 AD-DE-EB 运动,到点 B 停止.点 P 在线段 AD 上以 5cm/s 的速度运动,在折线 DE-EB 上以 1cm/s 的速度运动.当点 P 与点 A 不重合时,过点 P 作 PQ⊥AC 于点 Q,以 PQ 为边作正方形 PQMN,使点 M 落在线段 AQ 上.设 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s). (1)当点 P 在线段 DE 上运动时,线段 DP 的长为______________cm(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点 N 落在 AB 边上时,求 t 的值. (3)当正方形 PQMN 与△ABC 重叠部分图形为五边形时,设五边形的面积为 S(cm2),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4)连接 CD.当点 N 与点 D 重合时,有一点 H 从点 M 出发,在线段 MN 上以 2.5cm/s 的速 度沿 M-N-M 连续做往返运动,直至点 P 与点 E 重合时,点 H 停止往返运动;当点 P 在线段 EB 上运动时,点 H 始终在线段 MN 的中心处.直接写出在点 P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点 H 落在 线段 CD 上时 t 的取值范围. D A BC G O E F x M y D A BC G O E F x M (1)( t-2 ) (2)①当点 P 在线段 DE 上时,如图① PD=PN=PQ=2,∴t-2=2 ∴t=4 ②当点 P 在线段 EB 上时,如图② PN=2PB ∵PN=PC=( t-6 )+2=t-4 PB=2-( t-6 )=8-t ∴t-4=2( 8-t ),解得 t= 20 3 ∴当点 N 落在 AB 边上时,t 的值为 4 或 20 3 (3)①当 2<t <4 时,如图③ S=2 2- 1 4 ( 4-t )2 即 S=- 1 4 t 2+2t ②当 20 3 <t <8 时,如图④ S=( t-4 )2- 1 4 ( 3t-20 )2 即 S=- 5 4 t 2+22t-84 (4)t= 14 3 或 t=5 或 6≤t ≤8 提示:当点 H 第一次落在线段 CD 上时 2.5( t-4 )+ 1 2 ( t-4 )=2,解得t= 14 3 当点 H 第二次落在线段 CD 上时 2.5( t-4 )-2= 1 2 ( t-4 ),解得t=5 当点 H 第三次落在线段 CD 上时 6-2.5( t-4 )= 1 2 ( t-4 ),解得t=6 当 6≤t ≤8 时,点 H 恒在线段 CD 上 49.(长春模拟)如图,在△AOB 中,∠AOB=90°,OA=OB=6,C 为 OB 上一点,射线 CD⊥ M CA B Q PN D E M CA B Q PD E 图① (N) M CA B N D E 图② P (Q) M CA B N D E 图③ P Q M CA B N D E 图④ P (Q) OB 交 AB 于点 D,OC=2.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AB 方向运动,点 Q 从点 C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CD 方向运动,P,Q 两点同时出发,当点 P 到达点 B 时停止运动,点 Q 也随之停止.过点 P 作 PE⊥OA 于点 E,PF⊥OB 于点 F,得到矩形 PEOF, 以点 Q 为直角顶点向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 QMN,斜边 MN∥OB,且 MN=QC.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求 t=1 时 FC 的长度. (2)求 MN=PF 时 t 的值. (3)当△QMN 和矩形 PEOF 有重叠部分时,求重叠(阴影)部分图形 面积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4)直接写出△QMN 和矩形 PEOF 的边有三个公共点时 t 的值. 解:(1)根据题意,△AOB、△AEP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P= 2t,∴OF=EP=t ∵OC=2,∴FC=|2-t | ∴当 t=1 时,FC=1 (2)∵AP= 2t,∴AE=t,PF=OE=6-t ∵MN=QC=2t,MN=PF ∴2t=6-t,∴t=2 (3)当点 F 在点 C 左侧时,设 MQ、MN 分别与 PF 交于点 G、H 当△QMN 和矩形 PEOF 有重叠部分时 则 MH=GH=t-( 2-t )=2t-2≥0,得 t ≥1 当点 F 与点 C 重合时,t=2 当 1≤t ≤2 时,重叠部分为△MGH,如图① ∵MH=GH=t-( 2-t )=2t-2 ∴S = 1 2 ( 2t-2 )2=2t 2-4t+2 当点 E 落在 MQ 上时,如图② ∵AE=t,EK=MK=t-2,AK=6-t,AE+EK=AK ∴t+( t-2 )=6-t,∴t= 8 3 当 2<t ≤ 8 3 时,重叠部分为五边形 IJKLP,如图③ ∵JK=MK=t-2,AK=6-t,∴AJ=6-t-( t-2 )=8-2t ∴EK=6-t-t=6-2t,EI=EJ=8-2t-t=8-3t ∴S =S 矩形 EKLP - S△EJI=t( 6-2t )- 1 2 ( 8-3t )2=- 13 2 t 2+30t-32 当 MN 与 EP 重合时,t=3 当 8 3 <t ≤3 时,重叠部分为矩形 EKLP,如图④ ∴S =t( 6-2t )=-2t 2+6t P A BC M O F DE N Q P A C M O F DE N Q B 图① G H P A F M O C D E N Q B 图③ I J K L P A F M O C D E N Q B 图④ K L P A C M O F D E N Q B 图② K A C M O DE N Q B 图⑤ (F) (P) (F) (4)t=2 或 t= 8 3 提示:如图⑤、图② 50.(长春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梯形 ABCD 的顶点 A、B、D 的坐标分别为 A(- 3,0),B(15,0),D(0,4),且 CD=10.一条抛物线经过 C、D 两点,其顶点 M 在 x 轴上.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5 个单位的速度沿 AD 向点 D 运动,到点 D 后又以每秒 3 个单位的速度 沿 DC 向点 C 运动,到点 C 停止;同时,点 E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5 个单位的速度沿 BO 运动, 到点 O 停止.过点 E 作 y 轴的平行线,交边 BC 或 CD 于点 Q,交抛物线于点 R.设 P、E 两点 运动的时间为 t(秒). (1)写出点 M 的坐标,并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点 Q 和点 R 之间的距离为 8 时,求 t 的值; (3)直接写出使△MPQ 成为直角三角形时 t 值的个数; (4)设 P、Q 两点直径的距离为 d,当 2≤d≤7 时,求 t 的取值范围. 解:(1)M(5,0)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 x-5)2 ∵抛物线经过点 D(0,4),∴25a=4,∴a= 4 25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4 25 ( x-5 )2 或 y= 4 25 x 2- 8 5 x+4 (2)作 CN⊥AB 于 N,则 CN=4,BN=5 ①当 0≤t ≤1 时,由△BQE∽△BCN 得: BE QE = BN CN = 5 4 ∵BE=5t,∴QE=4t ∵RQ=8,∴RE=4t+8 ∴R(15-5t,4t+8) ∵点 R 在抛物线 y= 4 25 ( x-5 )2 上,∴ 4 25 ( 15-5t-5 )2=4t+8 解得 t1= 5+ 17 2 >1(舍去) ,t2= 5- 17 2 ②当 1≤t ≤3 时,QR≤CN=4 ∴当 t= 5- 17 2 时,点 Q 和点 R 之间的距离为 8 (3)4 提示: 当 0≤t ≤1 时,P 在线段 AD 上,Q 在线段 BC 上,∠PMQ ≥∠DMC >90° 当 1<t ≤ 13 3 时(P 到达 C 时,t=1+ 10 3 =13 3 ),P、Q 均在 CD 上 A B R xE C Q D P MO y A B R xE C Q D P MO y N 若∠PMQ=90°,则由射影定理得:(8-3t )(10-5t )=4 2 解得 t1= 35- 265 15 ,t2= 35+ 265 15 若∠PQM=90°,则 Q 到达 M 的正上方,t= 10 5 =2 若∠QPM=90°,则 P 到达 M 的正上方,t=1+ 5 3 = 8 3 所以使△MPQ 成为直角三角形时的 t 值有 4 个 (4)∵当 t=1 时,P、Q 分别到达 D、C 两点,CD=10 ∴当 2≤d ≤7 时,P、Q 均在 CD 上 当点 P 和点 Q 相遇前,d=PQ=3+15-( 3t+5t )=18-8t ∴2≤18-8t ≤7,解得 11 8 ≤t ≤2 当点 P 和点 Q 相遇后,d=PQ=8t-18 ∴2≤8t-18≤7,解得 5 2 ≤t ≤ 25 8 ∵25 8 >3,而 3t-3=7 时,t= 10 3 ∴ 5 2 ≤t ≤ 10 3 综上所述,当 2≤d ≤7 时,t 的取值范围为 11 8 ≤t ≤2 或 5 2 ≤t ≤ 10 3 51.(辽宁大连)如图,△ABC 中,∠C=90°,AC=8cm,BC=6cm,点 P、Q 同时从点 C 出 发,以 1cm/s 的速度分别沿 CA、CB 匀速运动,当点 Q 到达点 B 时,点 P、Q 同时停止运动.过 点 P 作 AC 的垂线 l 交 AB 于点 R,连接 PQ、RQ,并作△PQR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图形,得到 △PQ′R.设点 Q 的运动时间为 t(s),△PQ′R 与△PAR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cm2). (1)t 为何值时,点 Q′ 恰好落在 AB 上? (2)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3)S 能否为 9 8 cm2?若能,求出此时的 t 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B l AC Q P R Q′ B A 备用图 C B A 备用图 C 解:(1)过点 Q′ 作 Q′H⊥AC,垂足为 H(如图 1) ∴∠Q′HA=90°=∠C,Q′H∥BC ∴AQ′H△∽△ABC,∴ Q′H BC = AH AC 由题意知 QC=CP=PH=Q′H=t ∴ t 6 = AH 8 ,即 AH= 4 3 t ∵CP+PH+HA=CA,即 t+t+ 4 3 t=8 ∴t= 12 5 ,即 t 为 12 5 s 时,点 Q′ 恰好落在 AB 上 (2)①当 0<t ≤ 12 5 时(如图 2) 同理 RP BC = AP AC ,即 RP 6 = 8-t 8 ∴RP= 3 4 ( 8-t ) ∴S=S△PQ′R =S△PQR = 1 2 RP·CP= 1 2 × 3 4 ( 8-t )×t=- 3 8 t 2+3t ②当 12 5 <t ≤6 时(如图 3) 设 PQ′ 与 AB 相交于点 M,过点 M 作 MH⊥AC,垂足为 H 设 MH=a,由对称性知,∠MPH=∠QPC=45°,则 PH=MH=a 同理 MH BC = AH AC ,即 a 6 = AH 8 ,∴AH= 4 3 a ∵CP+PH+HA=CA,即 t+a+ 4 3 a=8 ∴a= 3 7 ( 8-t ) ∴S= 1 2 RP·PH= 1 2 × 3 4 ( 8-t )× 3 7 ( 8-t )= 9 56 ( 8-t )2=- 9 56 t 2- 18 7 t+ 72 7 综上,S= - 3 8 t 2+3t(0<t ≤ 12 5 ) - 9 56 t 2- 18 7 t+ 72 7 (12 5 <t ≤6) (3)若 S= 9 8 ,则 ①当 0<t ≤ 12 5 时,- 3 8 t 2+3t= 9 8 ,解得 t1=4+ 13(舍去),t2=4- 13 ②当 12 5 <t ≤6 时, 9 56 ( 8-t )2= 9 8 ,解得 t1=8+ 7(舍去),t2=8- 7 即 S 能为 9 8 cm2,此时 t 为( 4- 13 )s 或( 8- 7 )s B l AC Q P R Q′ 图 1 H B l AC Q P R Q′ 图 2 B l AC Q P R Q′ 图 3 M H 52.(辽宁葫芦岛)△ABC 中,BC=AC=5,AB=8,CD 为 AB 边的高,如图 1,A 在原点处, 点 B 在 y 轴正半轴上,点 C 在第一象限.若 A 从原点出发,沿 x 轴向右以每秒 1 个单位长的 速度运动,则点 B 随之沿 y 轴下滑,并带动△ABC 在平面内滑动,如图 2.设运动时间为 t 秒,当 B 到达原点时停止运动. (1)当 t=0 时,求点 C 的坐标; (2)当 t=4 时,求 OD 的长及∠BAO 的大小; (3)求从 t=0 到 t=4 这一时段点 D 运动路线的长; (4)当以点 C 为圆心,CA 为半径的圆与坐标轴相切时,求 t 的值. 解:(1)∵BC=AC,CD⊥AB ∴D 为 AB 的中点,∴AD= 1 2 AB=4 在 Rt△CAD 中,CD= 5 2-4 2 =3 ∴点 C 的坐标为(3,4) (2)如图 2,当 t=4 时,AO=4 在 Rt△ABO 中,D 为 AB 的中点 ∴OD= 1 2 AB=4 ∴△AOD 为等边三角形,∴∠BAO=60° (3)如图 3,从 t=0 到 t=4 这一时段点 D 的运动路线是DD′︵ 其中 OD=OD′=4,又∠D′OD=90°-60°=30° ∴DD′︵ 的长为 30π×4 180 = 2π 3 (4)由题意,AO=t 当⊙C 与 x 轴相切时,A 为切点,如图 4 ∴CA⊥OA,∴CA∥y 轴 ∴∠CAD=∠ABO,∴Rt△CAD∽Rt△ABO ∴ AB CA = AO CD ,即 8 5 = t 3 ∴t= 24 5 y B C D xO 图 2 A y B CD xO (A) 图 1 y B C D xO 图 2 A y B C D′ xO 图 3 A D y B C xO 图 5 A D y B C xO 图 4 A D 当⊙C 与 y 轴相切时,B 为切点,如图 5 同理可得 t= 32 5 ∴t 的值为 24 5 或 32 5 53.(辽宁丹东)已知抛物线 y=ax 2-2ax+c 与 y 轴交于 C 点,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点 A 的坐标是(-1,0),O 是坐标原点,且|OC|=3|OA|.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直接写出直线 BC 的函数表达式; (3)如图 1,D 为 y 轴负半轴上的一点,且 OD=2,以 OD 为边向左作正方形 ODEF.将正方 形 ODEF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 x 轴的正方向移动,当点 F 与点 B 重合时停止移动.在移 动过程中,设正方形 O′DEF 与△O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运动时间为 t 秒. ①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在运动过程中,S 是否存在最大值?如果存在,直接写出这个最大值;如果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4)如图 2,点 P(1,k)在直线 BC 上,点 M 在 x 轴上,点 N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以 A、 M、N、P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 M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A(-1,0),|OC|=3|OA|,∴C(0,-3) ∵抛物线 y=ax 2-2ax+c 经过 A、C 两点 ∴ a+2a+c=0 c=-3 解得 a=1 b=-3 ∴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y=x 2-2x-3 (2)直线 BC 的函数表达式为 y=x-3 (3)①设 D(m,-2),则 E(m-2,-2) 当正方形 ODEF 的顶点 D 运动到直线 BC 上时 有-2=m-3,∴m=1 正方形 ODEF 的边 EF 运动到与 OC 重合时 m=2 当正方形 ODEF 的顶点 E 运动到直线 BC 上时 有-2=( m-2 )-3,∴m=3 BO C A x y P 图 2 BO C A x y DE F 图 1 B O′ C A x y DE F O G B O′ C A x y DE F O G H I 在 y=x-3 中,当 y=0 时,x=3,∴B(3,0) 当正方形 ODEF 的顶点 F 运动到与点 B 重合时 有 m=3+2=5 当 0<t ≤1 时,重叠部分为矩形 OGDO′ S=2t 当 1<t ≤2 时,重叠部分为五边形 OGHIO′ HD=ID=t-1 S=S 矩形 OGDO′ - S△HID =2t- 1 2 ( t-1 )2=- 1 2 t 2+3t- 1 2 当 2<t ≤3 时,重叠部分为五边形 FEHIO′ S=S 正方形 O′DEF - S△HID =2 2- 1 2 ( t-1 )2=- 1 2 t 2+t+ 7 2 当 3<t ≤5 时,重叠部分为△FKB FB=FK=2-( t-3 )=5-t S= 1 2 ( 5-t )2= 1 2 t 2-5t+ 25 2 ②当 t=2 秒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7 2 (4)存在. M1(- 2-1,0),M2( 2-1,0) M3(3- 6,0),M4(3+ 6,0) 提示:如图 54.(辽宁本溪)如图,已知抛物线 y=ax 2+bx+3 经过点 B(-1,0)、C(3,0),交 y 轴 于点 A,将线段 OB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 90°,点 B 的对应点为点 M,过点 A 的直线与 x 轴交 于点 D(4,0).直角梯形 EFGH 的上底 EF 与线段 CD 重合,∠FEH=90°,EF∥HG,EF=EH =1.直角梯形 EFGH 从点 D 开始,沿射线 DA 方向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 1 个长度单位/ 秒,在运动过程中腰 FG 与直线 AD 始终..重合,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 t 为何值时,以 M、O、H、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作点 A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 A′,直线 HG 与对称轴交于点 K.当 t 为何值时, 以 A、A′、G、K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 t 值. B A C O (E) D(F) H G x y A′ K B A C O M (E) D(F) H G x y B O′ C A x y DE F O H I B O′ C A x y DE F O K BO C A x y P M3M1 N1 N2 N3 M4 N4 解:(1)∵抛物线 y=ax 2+bx+3 经过点 B(-1,0)、C(3,0) ∴ a-b+3=0 9a+3b+3=0 解得 a=-1 b=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 2+2x+3 (2)过点 F′ 作 F′N⊥OD 轴于点 N,延长 E′H′ 交 x 轴于点 P ∵点 M 是点 B 绕 O 点顺时针旋转 90° 后得到的 ∴点 M 的坐标为(0,1) ∵点 A 是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 ∴A 点坐标为(0,3),∴OA=3 ∵D(4,0),∴OD=4 ∴AD= 3 2+4 2 =5 ∵E′H′∥OM,E′H′=OM=1 ∴四边形 MOH′E′ 是平行四边形(当 EH 不与 y 轴重合时) ∵F′N∥OA,∴△F′ND∽△AOD,∴ F′N AO = ND OD = F′D AD ∵直角梯形 E′F′G′H′ 是直角梯形 EFGH 沿射线 DA 方向平移得到的 ∴F′D=t,∴ F′N 3 = ND 4 = t 5 ,∴F′N= 3 5 t,ND= 4 5 t ∵E′F′=PN=1,∴OP=OD-ND-PN=4- 4 5 t-1=3- 4 5 t ∵E′P=F′N= 3 5 t,E′H′=1,∴H′P= 3 5 t-1 若平行四边形 MOH′E′ 是矩形,则∠MOH′=90° 此时 H′G′ 与 x 轴重合,∴F′N=1 ∵ 3 5 t=1,∴t= 5 3 B A C O M D x y 备用图 B A C O M D x y E′ F′ G′ H′ P N B A C O M D x y E′ F′ H′ N (G′) B A C M D y A′ E H G F K 即当 t= 5 3 秒时平行四边形 MOH′E′ 是矩形 若平行四边形 MOH′E′ 是菱形,则 OH′=E′H′=1 在 Rt△H′OP 中,( 3- 4 5 t )2+( 3 5 t-1 )2=1 2 解得 t=3 即当 t=3 秒时平行四边形 MOH′E′ 是菱形 综上:当 t= 5 3 秒时平行四边形 MOH′E′ 是矩形; 当 t=3 秒时平行四边形 MOH′E′ 是菱形 (3)t1= 35 12 秒,t2= 95 12 秒 提示:∵KG∥AA′,∴当 KG=AA′=2 时, 以 A、A′、G、K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当点 E 与点 C 重合、点 F 与点 D 重合时 KG=KH+HG=KH+CD+ CH tan∠ADO =2+1+ 4 3 = 13 3 ∴移动 t 秒时,KG= 13 3 - 4 5 t(直线 HG 在 AA′ 下方) 或 KG= 4 5 t- 13 3 (直线 HG 在 AA′ 上方) 由 13 3 - 4 5 t=2,得 t= 35 12 由 4 5 t- 13 3 =2,得 t= 95 12 55.(辽宁模拟)将 Rt△ABC 和 Rt△DEF 按图 1 摆放(点 F 与点 A 重合),点 A、E、F、B 在 同一直线上。∠ACB=∠DEF=90°,∠BAC=∠D=30°,BC=8cm,EF=6cm. 如图 2,△DEF 从图 1 位置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射线 AB 下滑,DE 与 AC 相交于点 H,DF 与 AC 相交于点 G,设下滑时间为 t(s)(0<t ≤6). (1)当 t=___________s 时,△GHD 经过旋转后与△AFG 能够组成菱形; (2)当 t 为何值时,点 G 在线段 AE 的垂直平分线上?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使 B、C、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 存在,请说明理由; (4)设△DEF 与△ABC 的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S,直接写出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 S 的 最大值(不需要给出解答过程). A B D C E (F) A B D G C E H F A B C B A C O M D x y A′ K E F H G 解:(1)6 3-6 提示:由题意,∠A=∠AGF=∠DGH=∠D=30° 若△GHD 经过旋转后与△AFG 能够组成菱形 则 AG=DG,即 3t=12-t ∴t=6 3-6 (2)连接 EG ∵点 G 在线段 AE 的垂直平分线上 ∴AG=EG,∴AE=2AG·cos30°= 3AG=3AF ∴t+6=3t,∴t=3 (3)假设存在存在某一时刻 t,使 B、C、D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BFD=∠B=60°,∴△BFD 是等边三角形 ∵DE⊥BF,∴BE=EF,BF=2EF=12 ∵AF+BF=AB=2BC ∴t+12=16,∴t=4 (4)S= - 3 12 t 2+2 3t+6 3(0<t ≤6) - 3 3 4 t 2+10 3t-18 3(6<t ≤8) - 3 4 t 2+2 3t+14 3(8<t ≤10) 3 4 t 2-8 3t+64 3(10<t ≤16) 0(t >16) S 的最大值为 46 3 3 56.(辽宁模拟)如图,抛物线 y=ax 2+bx+ 15 2 (a≠0)经过 A(-3,0),B(5,0)两点, 点 C 为抛物线顶点,抛物线的对称轴与 x 轴交于点 D.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动点 P 从点 C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 CD 向终点 D 匀速运动,过点 P 作 PM⊥CD,交 BC 于点 M,以 PM 为一边向上作 正方形 PMNQ,边 QN 交 BC 于点 R,延长 NM 交 x 轴于点 E.设运动时 O N y xA D E B C RQ P M A B C E D F G H A B C E D F G H A B C E D F G H A B C E D F G H A B C E D F G K A B C E D F G K L A B CE D F G L 间为 t(秒). ①当 t 为何值时,点 N 落在抛物线上; ②在点 P 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四边形 QEBR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 此时刻的 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抛物线 y=ax 2+bx+ 15 2 (a≠0)经过 A(-3,0),B(5,0)两点 ∴ 9a-3b+ 15 2 =0 25a+5b+ 15 2 =0 解得: a=- 1 2 b=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1 2 x 2+x+ 15 2 (2)①∵y=- 1 2 x 2+x+ 15 2 =- 1 2 ( x-1)2+8,∴C(1,8) ∴CD=8,OD=1,BD=4 又∵PM⊥CD,CD⊥AB,∴PM∥AB ∴Rt△CPM∽Rt△CDB ∴ PM DB = CP CD ,即 PM 4 = t 8 ,∴PM= 1 2 t ∵四边形 PDEM 为矩形,∴DE=PM= 1 2 t ∴OE=1+ 1 2 t,即点 E 的横坐标为 1+ 1 2 t ∴点 N 的横坐标为 1+ 1 2 t 若点 N 落在抛物线上,则点 N 的纵坐标为- 1 2 (1+ 1 2 t ) 2 +(1+ 1 2 t )+ 15 2 ∴NE=- 1 2 (1+ 1 2 t ) 2 +(1+ 1 2 t )+ 15 2 =- 1 8 t 2+8 ∵CP=t,PD=ME,∴ME=8-t ∴NM=NE-ME=- 1 8 t 2+8-( 8-t )=- 1 8 t 2+t ∵四边形 PMNQ 是正方形,∴PM=NM ∴ 1 2 t=- 1 8 t 2+t,即 t1=0(舍去),t2=4 ∴当 t=4 秒时,点 N 落在抛物线上 ②由于 QR∥EB,要使四边形 QEBR 为平行四边形,只需 QR=EB ∵Rt△CQR∽Rt△CDB,∴ QR DB = CQ CD N y C RQ P M O N y xA D E B C RQ P M ∵CQ=CP-QP=CP-PM=t- 1 2 t= 1 2 t ∴ QR 4 = 1 2 t 8 ,∴QR= 1 4 t 而 EB=5-(1+ 1 2 t )=4- 1 2 t ∴ 1 4 t=4- 1 2 t,∴t= 16 3 ∴当 t= 16 3 秒时,四边形 QEBR 为平行四边形 57.(辽宁模拟)如图 1,已知点 A(8,4),点 B(0,4),线段 CD 的长为 3,点 C 与原点 O 重合,点 D 在 x 轴正半轴上.线段 CD 沿 x 轴正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 过点 D 作 x 轴的垂线交线段 AB 于点 E,交 OA 于点 G,连接 CE 交 OA 于点 F(如图 2),设运 动时间为 t.当 E 点与 A 点重合时停止运动. (1)求线段 CE 的长; (2)记△CDE 与△ABO 公共部分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 2,连接 DF. ①当 t 取何值时,以 C、F、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②△CDF 的外接圆能否与 OA 相切?如果能,直接写出此时 t 的值;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解:(1)在 Rt△CDE 中,CD=3,DE=4 ∴CE= 3 2+4 2 =5 C AB O E xD y GF 图 2 AB O E xD y G 图 1 (C) (2)作 FH⊥CD 于 H ∵AB∥OD,∴△OCF∽△AEF,△ODG∽△AEG ∴ CF EF = OC AE = t 8-3-t , DG EG = OD AE = t+3 8-3-t 又∵CF+EF=5,DG+EG=4,∴CF=t,EG= 5-t 2 ∵FH∥ED,∴ HD CD = EF CE ,∴HD= EF CE ·CD= 3 5 (5-t ) ∴S= 1 2 EG·HD= 1 2 ×5-t 2 × 3 5 (5-t )= 3 20 (5-t )2(0≤t≤5) (3)①由(2)知 CF=t (i)当 CF=CD 时,则 t=3 (ii)当 CF=DF 时,则 CH= 1 2 CD ∵FH∥ED,∴CF= 1 2 CE= 5 2 ,∴t= 5 2 (iii)当 DF=CD 时 作 DK⊥CF 于 K,则 CK= 1 2 CF= 1 2 t ∵CK=CD·cos∠ECD,∴ 1 2 t=3× 3 5 ,∴t= 18 5 综上,当 t=3 或 5 2 或 18 5 时,△CDF 为等腰三角形 ②能 t= 15 11 提示: 作 FH⊥CD 于 H,则△FCH∽△ECD ∴ CH CD = FH ED = CF CE ,即 CH 3 = FH 4 = t 5 ∴CH= 3 5 t,FH= 4 5 t,OH=t+ 3 5 t = 8 5 t 若△CDF 的外接圆与 OA 相切,则 F 点为切点 由切割线定理,得:OF 2=OC·OD ∴( 8 5 t ) 2 +( 4 5 t ) 2 =t( t+3 ),解得 t= 15 11 58.(贵州安顺)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矩形 OABC 的边长 OA、OC 分别为 12cm、 6cm,点 A、C 分别在 y 轴的负半轴和 x 轴的正半轴上,抛物线 y=ax 2+bx+c 经过点 A、B, 且 18a+c=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果点 P 由点 A 开始沿 AB 边以 1cm/s 的速度向终点 B 移动,同时点 Q 由点 B 开始沿 BC 边以 2cm/s 的速度向终点 C 移动.移动开始后第 t 秒时,设△PBQ 的面积为 S. ①试写出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②当 S 取得最大值时,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R,使得以 P、B、Q、R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 C Q O x y C AB O E xD y GF H C AB O E xD y GF K C AB O E xD y GF H 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 R 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 2+bx+c 由题意知点 A(0,-12),∴c=-12 又∵18a+c=0,∴a= 2 3 ∵AB∥OC,且 AB=6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x=- b 2a =3,∴b=-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2 3 x 2-4x-12 (2)①S= 1 2 ·2t·( 6-t )=-t 2+6t=-( t-3 )2+9(0<t <6) ②当 t=3 时,S 取得最大值为 9 此时点 P 的坐标(3,-12),点 Q 坐标(6,-6) 若以 P、B、Q、R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有以下三种情况: (Ⅰ)当点 R 在 BQ 左侧,且在 PB 下方时,点 R 的坐标(3,-18) 将(3,-18)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满足解析式 所以存在点 R,点 R 的坐标为(3,-18) (Ⅱ)当点 R 在 BQ 左侧,且在 PB 上方时,点 R 的坐标(3,-6) 将(3,-6)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不满足解析式,所以点 R 不满足条件 (Ⅲ)当点 R 在 BQ 右侧,且在 PB 上方时,点 R 的坐标(9,-6) 将(9,-6)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不满足解析式,所以点 R 不满足条件 综上所述,点 R 坐标为(3,-18) 59.(贵州六盘水)如图 1,已知△ABC 中,AB=10cm,AC=8cm,BC=6cm.如果点 P 由 B 出发沿 BA 方向向点 A 匀速运动,同时点 Q 由 A 出发沿 AC 方向向点 C 匀速运动,它们的速度 均为 2cm/s.连接 PQ,设运动的时间为 t(单位:s)(0≤t ≤4).解答下列问题: (1)当 t 为何值时,PQ∥BC. (2)设△AQP 的面积为 S(单位:cm2),当 t 为何值时,S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3)是否存在某时刻 t,使线段 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 t 的值;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 2,把△AQP 沿 AP 翻折,得到四边形 AQPQ′ .那么是否存在某时刻 t,使四边形 AQPQ′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面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B A C P Q 图 1 B A C P Q 图 2 Q′ 解:(1)若 PQ∥BC,则△APQ∽△ABC ∴ AP AB = AQ AC ,∴ 10-2t 10 = 2t 8 ,解得 t= 20 9 ∴当 t= 20 9 s 时 PQ∥BC (2)∵8 2+6 2=10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C=90° 过 P 作 PH⊥AC 于 H,则 PH∥BC ∴△APH∽△ABC,∴ PH BC = AP AB ∴ PH 6 = 10-2t 10 ,∴PH=- 6 5 t+6 ∴S= 1 2 AQ·PH= 1 2 ×2t(- 6 5 t+6 )=- 6 5 t 2+6t=- 6 5 ( t- 5 2 )2+ 15 2 ∴当 t= 5 2 s 时,S 取最大值为 15 2 cm2 (3)不存在 理由是:若 PQ 把△ABC 的面积平分,即 S△APQ = 1 2 S△ABC 则- 6 5 t 2+6t= 1 2 × 1 2 ×6×8,整理得 t 2-5t+10=0 ∵△=25-40=-15<0,∴此方程无实数解 ∴不存在某时刻 t,使线段 PQ 恰好把△ABC 的面积平分 (4)存在 理由是:连接 QQ′,交 AP 于 E,若四边形 AQPQ′ 是菱形 则 QE⊥AP,AE=PE= 1 2 AP= 1 2 ( 10-2t )=5-t 易知△AQE∽△ABC,∴ AE AC = AQ AB ∴ 5-t 8 = 2t 10 ,解得 t= 25 13 ∵0< 25 13 <4,∴存在 当 t= 25 13 s 时,四边形 AQPQ′ 为菱形 此时 AP=10-2t=10-2× 25 13 = 80 13 ∵△AQE∽△ABC,∴ QE BC = AQ AB ∴ QE 6 = 2t 10 ,∴QE= 6 5 t= 6 5 × 25 13 = 30 13 ,∴QQ′=2QE= 60 13 B A C P Q H B A C P Q Q′ E ∴S 菱形 AQPQ′ = 1 2 AP·QQ′= 1 2 × 80 13 × 60 13 = 2400 169 (cm2) 60.(贵州模拟)如图(1),在 Rt△AOB 中,∠A=90°,AB=6,OB=4 3,∠AOB 的平分线 OC 交 AB 于 C,过 O 点作与 OB 垂直的直线 OF.动点 P 从点 B 出发沿折线 BC→CO 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 O 运动,同时动点 Q 从点 C 出发沿折 CO→OF 方向以相同的速度 运动.设点 P 的运动时间为 t 秒,当点 P 到达点 O 时 P、Q 同时停止运动. (1)求 OC、BC 的长; (2)设△CPQ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2),当点 P 在 OC 上、点 Q 在 OF 上运动时,PQ 与 OA 交于点 E. ①当 t 为何值时,△OPE 为等腰三角形? ②直接写出线段 OE 长度的最大值. 解:(1)在 Rt△AOB 中,∠A=90°,AB=6,OB=4 3 ∴sin∠AOB= OA OB = 6 4 3 = 3 2 ,∴∠AOB=60° ∵OC 平分∠AOB,∴∠AOC=30°,OA= 1 2 OB=2 3 在 Rt△AOC 中,∠A=90°,∠AOC=30°,AC= OA 3 =2 OC=2AC=4 ∴BC=AB-AC=6-2=4 (2)①当 0<t <4 时,点 P 在 BC 上,点 Q 在 OC 上,如图(1) CP=4-t,CQ=t 过点 P 作 PM⊥OC 于 M 在 Rt△CPM 中,∠M=90°,∠MCP=60° ∴CM= 1 2 PC= 1 2 ( 4-t ),PM= 3CM= 3 2 ( 4-t ) ∴S= 1 2 QC·PM= 1 2 t· 3 2 ( 4-t )=- 1 2 t 2+ 3 4 t ②当 t=4 时,点 P 与点 C 重合,点 Q 与点 O 重合,此时不能构成△CPQ ③当 4<t ≤8 时,点 P 在 OC 上,点 Q 在 OQ 上,如图(2) PC=t-4,OQ=t-4 过点 Q 作 QN⊥OC 于 N 在 Rt△OQN 中,∠QNO=90°,∠QON=60°,ON= 1 2 OQ= 1 2 ( t-4 ) QN= 3ON= 3 2 ( t-4 ) A B P O Q F C 图(2) E A B P O Q F C 图(1) A B P O Q F C 图(1) M A B P O Q F C 图(2) N A B P O Q F C 图(3) E H ∴S= 1 2 PC·QN= 1 2 ( t-4 )· 3 2 ( t-4 )= 3 4 ( t-4 )2 (3)①(i)若 OP=OE,则∠OPE=∠OEP=75° ∴∠EQO=∠OEP-∠AOQ=75°-30°=45° 过点 E 作 EH⊥OQ 于 H,如图(3) 则 QH=EH= 1 2 OE,OH= 3 2 OE ∴OQ=QH+OH=( 1 2 + 3 2 )OE ∴OE= 2OQ 1+ 3 = 2( t-4 ) 1+ 3 , 又∵OP=8-t,∴2( t-4 ) 1+ 3 =8-t 解得 t= 12+4 3 3 (ii)若 EP=EO,则∠EPO=∠EOP=30°,如图(4) ∴∠PQO=90°,OQ= 1 2 OP ∴t-4= 1 2 ( 8-t ),解得 t= 16 3 (iii)若 PE=PO,则 PE∥OF,PE 不与 OF 相交,故舍去 综上所述,当 t= 12+4 3 3 或 t= 16 3 时,△OPE 为等腰三角形 ②线段 OE 长的最大值为 3 提示:作 PF⊥OQ 于 F,PG⊥OA 于 G,QH⊥OA 于 H,如图(5) 则 PF= 3 2 OP= 3 2 ( 8-t ),PG= 1 2 OP,QH= 1 2 OQ ∴△POQ = 1 2 OQ·PF= 1 2 ( t-4 )· 3 2 ( 8-t )=- 3 4 t 2+3 3t-8 3 △POQ =S△POE + S△QOE = 1 2 OE·PG+ 1 2 OE·QH = 1 2 OE( PG+QH )= 1 4 OE( OP+OQ )= 1 4 OE( 8-t+t-4 )=OE ∴OE=- 3 4 t 2+3 3t-8 3= - 3 4 ( t-6)2+ 3 ∴当 t=6 时,线段 OE 的长取得最大值 3 61.(四川广元)如图,在矩形 ABCO 中,AO=3,tan∠ACB= 4 3 .以 O 为坐标原点,OC 为 x 轴,OA 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 D,E 分别是线段 AC,OC 上的动点,它们同时出发, 点 D 以每秒 3 个单位的速度从点 A 向点 C 运动,点 E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从点 C 向点 O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秒). (1)求直线 AC 的解析式; (2)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点 D 的坐标; A B P O Q F C 图(4) E A B P O Q F C 图(5) E F H G (3)当 t 为何值时,△ODE 为直角三角形? (4)在什么条件下,以 Rt△ODE 的三个顶点能确定一条对称轴平行于 y 轴的抛物线?并请 选择一种情况,求出所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 解:(1)在 Rt△ABC 中,BC=AO=3,tan∠ACB= AB BC = 4 3 ∴CO=AB=4,∴A(0,3),B(4,3),C(4,0) 设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kx+b ∴ b=3 4k+b=0 解得 k=- 3 4 ,b=3 ∴y=- 3 4 x+3 (2)在 Rt△AOC 中,AO=3,OC=4,∴AC=5 过点 D 作 DF⊥AO 于 F,则△AFD∽△AOC ∴ AF AO = FD OC = AD AC ,∴ AF 3 = FD 4 = 3t 5 ∴AF= 9 5 t,FD= 12 5 t ∴D(12 5 t,3- 9 5 t) (3)①若∠DOE=90°,则点 D 与点 A 重合,点 E 与点 C 重合 此时 t=0 ②若∠ODE=90°,过点 D 作 DG⊥OC 于 G 则△ODG∽△DEG,∴ DG OG = EG DG ∴ 3- 9 5 t 12 5 t = 4- 12 5 t-t 3- 9 5 t ,解得 t= 15 19 或 t=1 ③若∠OED=90°,则△DEC∽△AOC ∴ DE AO = EC OC ,∴ 3- 9 5 t 3 = t 4 ,解得 t= 20 17 综上,当 t=0 或 t= 15 19 或 t=1 或 t= 20 17 时,△ODE 为直角三角形 (4)∵抛物线过 Rt△ODE 的三个顶点,且对称轴平行于 y 轴 ∴∠ODE=90° BA C D EO x y BA C D EO x y F BA C D EO x y F G BA C D EO x y F 选择 t=1 时的情况,则 D(12 5 ,6 5 ),E(3,0) ∵抛物线过 O(0,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 2+bx 将点 D,E 坐标代入,求得 a=- 5 6 ,b= 5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5 6 x 2+ 5 2 x 62.(湖南张家界)如图,抛物线 y=-x 2+ 5 3 3x+2 与 x 轴交于 C、A 两点,与 y 轴交于 点 B,点 O 关于直线 AB 的对称点为 D. (1)分别求出点 A、点 C 的坐标; (2)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 (3)若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经过点 D,求 k 的值; (4)现有两动点 P、Q 同时从点 A 出发,分别沿 AB、AO 方向向 B、O 移动,点 P 每秒移动 1 个单位,点 Q 每秒移动 1 2 个单位,设△POQ 的面积为 S,移动时间为 t.问:在 P、Q 移动 过程中,S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的 t 值;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解:(1)令 y=0,即-x 2+ 5 3 3x+2=0,解得 x1=- 3 3 ,x2=2 3 ∴C(- 3 3 ,0),A(2 3,0) (2)令 x=0,即 y=2,∴B(0,2) 设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k1x+2,把 A(2 3,0)代入 得 0=2 3k1+2,∴k1=- 3 3 ∴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 3 3 x+2 (3)连接 DA ∵OA=2 3,OB=2,∴∠BAO=30° ∵D 点与 O 点关于 AB 对称 1O x y C Q A P B D 1 2 1O x y C Q A P B D 1 2 ∴OD⊥AB,DA=OA,∴∠BAD=∠BAO=30° ∴△DOA 是等边三角形 ∴OD=OA=2 3,∠DOA=60° ∴D 点的横坐标为 3,纵坐标为 3,即 D( 3,3) ∵反比例函数 y= k x 的图象经过点 D ∴3= k 3 ,∴k=3 3 (4)AP=t,AQ= 1 2 t,点 P 到 OQ 的距离为 1 2 t ∴S= 1 2 ( 2 3- 1 2 t )· 1 2 t=- 1 8 t 2+ 3 2 t=- 1 8 ( t-2 3)2+ 3 2 依题意, 0<t ≤4 0< 1 2 t ≤2 3 得 0<t ≤4 ∴当 t=2 3 时,S 有最大值为 3 2 63.(湖北鄂州)已知:如图 1,抛物线 y=ax 2+bx+c 与 x 轴正半轴交于 A、B 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直线 y=x-2 经过 A、C 两点,且 AB=2.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直线 DE 平行于 x 轴并从 C 点开始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 y 轴正方向平移,且分别 交 y 轴、线段 BC 于点 E、D,同时动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O 方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运 动(如图 2),当点 P 运动到原点 O 时,直线 DE 与点 P 都停止运动,连接 DP,若点 P 运动时 间为 t 秒,设 s= ED+OP ED·OP ,当 t 为何值时,s 有最小值,并求出最小值; (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 t 的值,使以 P、B、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 存在,求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直线 y=x-2 与 x 轴正半轴交于点 A,与 y 轴交于点 C ∴A(2,0),C(0,-2) 又 AB=2,∴B(4,0) 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y=a( x-2 )( x-4 ),把 C 点坐标代入,得 a=- 1 4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1 4 ( x-2 )( x-4 )=- 1 4 x 2+ 3 2 x-2 (2)依题意,CE=t,PB=2t,∴OP=4-2t O x y C A B 图 1 O x y C A B 图 2 E D P O x y C A B E D P ∵DE∥BA,∴ ED OB = CE CO 即 ED 4 = CE 2 ,∴ED=2CE=2t 又 s= ED+OP ED·OP = 2t+4-2t 2t( 4-2t ) = 1 -t 2+2t ∵-t 2+2t=-( t-1 )2+1 ∴当 t=1 时,-t 2+2t 有最大值 1 ∴当 t=1 时,s 有最小值= 1 1 =1 (3)由题意可求:CD= 5t,BC=2 5 ∴BD=2 5- 5t ∵∠PBD=∠ABC ∴以 P、B、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有两种情况 ①当 BP BA = BD BC 时,即 2t 2 = 2 5- 5t 2 5 ,解得 t= 2 3 ②当 BP BC = BD BA 时,即 2t 2 5 = 2 5- 5t 2 ,解得 t= 10 7 ∴当 t= 2 3 或 t= 10 7 时,以 P、B、D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64.(湖北咸宁)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C 的坐标为(0,4),动点 A 以每秒 1 个单 位长的速度,从点 O 出发沿 x 轴的正方向运动,M 是线段 AC 的中点.将线段 AM 以点 A 为中 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得到线段 AB.过点 B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为 E,过点 C 作 y 轴的垂线,交直线 BE 于点 D.运动时间为 t 秒. (1)当点 B 与点 D 重合时,求 t 的值; (2)设△BCD 的面积为 S,当 t 为何值时,S= 25 4 ? (3)连接 MB,当 MB∥OA 时,如果抛物线 y=ax 2-10ax 的顶点在△ABM 内部(不包括边), 求 a 的取值范围. 解:(1)当点 B 与点 D 重合时,BE=4 ∵∠CAB=90°,∴∠CAO+∠BAE=90° ∵∠ABE+∠BAE=90°,∴∠CAO=∠ABE ∴Rt△CAO∽Rt△ABE ∴ CA AB = AO BE ,∴ 2AB AB = t 4 ∴t=8 y xO C 备用图 y xO A B C M D E O x y C A B E D P y xO A B C M D E (2)由 Rt△CAO∽Rt△ABE 可知:BE= 1 2 t,AE=2 当 0<t <8 时,S= 1 2 CD·BD= 1 2 ( 2+t )( 4- 1 2 t )= 25 4 ∴t1=t2=3 当 t >8 时,S= 1 2 CD·BD= 1 2 ( 2+t )( 1 2 t- 4 )= 25 4 ∴t1=3+5 2,t1=3-5 2(舍去) ∴当 t=3 或 3+5 2 时,S= 25 4 (3)过 M 作 MN⊥x 轴于 N,则 MN= 1 2 CO=2 当 MB∥OA 时,BE=MN=2,OA=2BE=4 抛物线 y=ax 2-10ax 的顶点坐标为(5,-25a) 它的顶点在直线 x=5 上移动. 直线 x=5 交 MB 于点(5,2),交 AB 于点(5,1) ∴1<-25a <2 ∴=- 2 25 <a <- 1 25 65.(湖北宜昌)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3 3 x+1 分别与两坐标轴交于 B,A 两点,C 为该直线上一动点,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开始..沿直线 BA 向右上移动, 作等边△CDE,点 D 和点 E 都在 x 轴上,以点 C 为顶点的抛物线 y=a(x-m)2+n 经过点 E.⊙M 与 x 轴、直线 AB 都相切,其半径为 3(1- 3)a. (1)求点 A 的坐标和∠ABO 的度数; (2)当点 C 与点 A 重合时,求 a 的值; (3)点 C 移动多少秒时,等边△CDE 的边 CE 第一次与⊙M 相切? 解:(1)当 x=0 时,y=1;当 y=0 时,x=- 3 ∴OA=1,OB= 3 ∴A 的坐标是(0,1),∠ABO=30° (2)∵△CDE 为等边三角形,点 A(0,1) ∴D 的坐标是(- 3 3 ,0),E 的坐标是( 3 3 ,0) 把点 A(0,1),D(- 3 3 ,0),E( 3 3 ,0)代入 y=a( x-m )2+n B A D EO x y (C) (图 1) B A O x y (图 2) M y xO A B C M D EN x=5 y xO A B C M D E 解得:a=-3 (3)如图,设切点分别是 Q,N,P,连接 MQ,MN,MP,ME,过 C 点作 CH⊥x 轴,H 为垂足, 过 A 作 AF⊥CH,F 为垂足 ∵△CDE 为等边三角形,∠ABO=30° ∴∠BCE=90°,∠ECN=90° ∵CE,AB 分别与⊙M 相切,∴∠MPC=∠CNM=90° ∴四边形 MPCN 为矩形 ∵MP=MN,∴四边形 MPCN 为正方形 方法一: ∴MP=MN=CP=CN=3(1- 3)a(a <0) ∵EC 和 x 轴都与⊙M 相切,∴EP=EQ ∵∠NBQ+∠NMQ=180°,∴∠PMQ=60°,∴∠EMQ=30° ∴在 Rt△MEP 中,tan30°= PE PM ,∴PE=( 3-3 )a ∴CE=CP+PE=3(1- 3)a+( 3-3 )a=-2 3a ∴DH=HE=- 3a,CH=-3a,BH=-3 3a ∴OH=-3 3a- 3,OE=-4 3a- 3 ∴C(-3 3a- 3,- 3a),E(-4 3a- 3,0) 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a( x+3 3a+ 3 )2-3a ∵E 在该抛物线上 ∴a(-4 3a- 3+3 3a+ 3 )2-3a=0 得 a 2=1,解得 a1=1,a2=-1 ∵a <0,∴a=-1 ∴AF=2 3,CF=2,∴AC=4 ∴点 C 移动 4 秒时,等边△CDE 的边 CE 第一次与⊙M 相切 方法二: ∵C(m,n)在直线 AB:y= 3 3 x+1 上 ∴n= 3 3 m+1 ① 在 Rt△EPM 中,∠PEM=60°,EP= 3(1- 3)a 3 =( 3-3 )a ∴CE=CP+PE=3(1- 3)a+( 3-3 )a=-2 3a ∵sin∠HEC= CH CE ,∴ 3 2 = n -2 3a 即 n=-3a ② 由①、②两式得 m=-3 3a- 3 ∴C(-3 3a- 3,- 3a),E(-4 3a- 3,0) 以下同方法一 66.(广东珠海)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AB∥DC,AB=3 2,DC= 2,高 CE=2 2,对 角线 AC、BD 交于 H,平行于线段 BD 的两条直线 MN、RQ 同时从点 A 出发沿 AC 方向向点 C 匀 速平移,分别交等腰梯形 ABCD 的边于 M、N 和 R、Q,分别交对角线 AC 于 F、G;当直线 RQ 到达点 C 时,两直线同时停止移动.记等腰梯形 ABCD 被直线 MN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 S1、被直 B A O x y M D H E Q PF C N 线 RQ 扫过的图形面积为 S2,若直线 MN 平移的速度为 1 单位/秒,直线 RQ 平移的速度为 2 单位/秒,设两直线移动的时间为 x 秒. (1)填空:∠AHB=__________;AC=__________; (2)若 S2=3S1,求 x; (3)设 S2=mS1,求 m 的变化范围. (1)90°;4 (2)直线移动有两种情况:0<x < 3 2 及 3 2 ≤x ≤2 ①当 0<x < 3 2 时 ∵MN∥BD,∴△AMN∽△ARQ,△ANF∽△AQG ∴ S2 S1 = ( AG AF ) 2 =4,∴S2=4S1≠3S1 ②当 3 2 ≤x ≤2 时 CG=4-2x,CH=1,S△BCD = 1 2 ×4×1=2,S△CRQ =2×( 4-2x 1 ) 2 =8( 2-x )2 ∴S1= 2 3 x 2,S2=8-8( 2-x )2 由 S2=3S1,得方程 8-8( 2-x )2=3× 2 3 x 2,解得 x1= 6 5 (舍去),x2=2 ∴x 的值为 2 (3)当 0<x < 3 2 时,m=4 当 3 2 ≤x ≤2 时,由 S2=mS1,得 m= 8-8( 2-x )2 2 3 x 2 =- 36 x 2 + 48 x -12=-36( 1 x - 2 3 )2 +4 m 是 1 x 的二次函数,当 3 2 ≤x ≤2 时,即当 1 2 ≤ 1 x ≤ 2 3 时,m 随 1 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x= 3 2 时,m 最大,最大值为 4;当 x=2 时,m 最小,最小值为 3 ∴3≤m≤4 A B M N Q D C H R G F E 备用图A B M N Q D C H R G F E 67.(广东茂名)如图所示,抛物线 y=ax 2+ 3 2 x+c 经过原点 O 和 A(4,2),与 x 轴交于 点 C,点 M、N 同时从原点 O 出发,点 M 以 2 个单位/秒的速度沿 y 轴正方向运动,点 N 以 1 个单位/秒的速度沿 x 轴正方向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 C 的坐标; (2)在点 M、N 运动过程中, ①若线段 MN 与 OA 交于点 G,试判断 MN 与 O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线段 MN 与抛物线相交于点 P,探索: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使得以 O、P、A、C 为顶点 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若存在,请求出 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依题意,得 c=0 16a+ 3 2 ×4+c=2 解得 a=- 1 4 c=0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1 4 x 2+ 3 2 x 令 y=0,则有- 1 4 x 2+ 3 2 x=0 解得 x1=0,x2=6,∴点 C 坐标为(6,0) (2)①MN⊥OA,理由如下: 过点 A 作 AB⊥x 轴于点 B,则 OB=4,AB=2 由已知可得: OM ON = OB AB = 2 1 ,∴Rt△MON∽Rt△OBA ∴∠AOB=∠NMO ∵∠NMO+∠MNO=90°,∴∠AOB+∠MNO=90° O x y C N A M P G O x y C N A M G B ∴∠OGN=90°,∴MN⊥OA ②存在 设点 P 的坐标为(x,y),依题意可得:当点 P 是点 A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时,四边 形 APOC 为等腰梯形 易知点 P 坐标为(2,2) 过点 P 作 PD⊥x 轴于点 D,则 PD=2,OD=2 由 Rt△PDN∽Rt△MON,得 PD DN = OM ON = 2 1 ∴DN=1,∴ON=OD+DN=2+1=3 ∴t= 3 1 =3 ∴当 t=3 秒时,以 O、P、A、C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 68.(广东湛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三角形 AOB 的顶点 A、B 分别落在坐标轴 上,O 为原点,点 A 的坐标为(6,0),点 B 的坐标为(0,8).动点 M 从点 O 出发,沿 OA 向终点 A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 N 从点 A 出发,沿 AB 向终点 B 以每秒 5 3 个 单位的速度运动.当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动点 M、N 运动 的时间为 t 秒(t>0). (1)当 t=3 秒时,直接..写出点 N 的坐标,并求出经过 O、A、N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此运动的过程中,△MNA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最大值;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3)当 t 为何值时,△MNA 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解:(1)N(3,4)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ax 2+bx+c 把 O(0,0),A(6,0),N(3,4)代入,得: c=0 36a+6b+c=0 9a+3b+c=4 解得 a=- 4 9 b= 8 3 c=0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4 9 x 2+ 8 3 x (2)∵A(6,0),B(0,8),∴OA=6,OB=8 ∴AB= 6 2+8 2 =10 过点 N 作 NH⊥OA 于 H,则△ANH∽△ABO ∴ AH AO = NH BO = AN AB ,∴ AH 6 = NH 8 = 5 3 t 10 ∴AH=t,NH= 4 3 t O x y B AM N O x y C N A M P D O x y B AM N H G ∴S△MNA = 1 2 AM·NH= 1 2 ( 6-t )· 4 3 t=- 2 3 t 2+4t=- 2 3 ( t-3 )2+6 ∴当 t=3 秒时△MNA 的面积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 6 (3)①若 AM=AN,则 6-t= 5 3 t,∴t= 9 4 ②若 NM=NA,则 AM=2AH ∴6-t=2t,∴t=2 ③若 MN=MA,过点 M 作 MG⊥AB 于 G 则△AMG∽△ABO,得 AG= 3 5 MA= 3 5 ( 6-t ) ∴AN=2AG,∴ 5 3 t= 6 5 ( 6-t ),∴t= 108 43 ∴当 t=2 或 t= 9 4 或 t= 108 43 时,△MNA 是等腰三角形 69.(广西玉林、防城港)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矩形 AOCD 的顶点 A 的坐标是(0, 4),现有两动点 P、Q,点 P 从点 O 出发沿线段 OC(不包括端点 O,C)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 的速度匀速向点 C 运动,点 Q 从点 C 出发沿线段 CD(不包括端点 C,D)以每秒 1 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匀速向点 D 运动.点 P,Q 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 t(秒),当 t=2 (秒)时,PQ=2 5. (1)求点 D 的坐标,并直接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2)连接 AQ 并延长交 x 轴于点 E,把 AE 沿 AD 翻折交 CD 延长线于点 F,连接 EF,则△AEF 的面积 S 是否随 t 的变化而变化?若变化,求出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若不变化,求出 S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t 为何值时,四边形 APQF 是梯形? 解:(1)当 t=2(秒)时,OP=4,CQ=2 在 Rt△PCQ 中,PC= PQ 2-CQ 2 = ( 2 5)2-2 2 =4 ∴OC=OP+PC=4+4=8,CD=OA=4 ∴D(8,4) 0<t <4 (2)S 值不变化 ∵Rt△QCE∽Rt△QDA,∴ CE CQ = DA DQ 即 CE t = 8 4-t ,∴CE= 8t 4-t 由题意,QF=2QD=2( 4-t ) O x y Q P A D F C E O x y Q P A D F C E ∴S= 1 2 QF( AD+CE )=( 4-t )( 8+ 8t 4-t )=32 ∴S 值不发生变化,S=32 (3)若四边形 APQF 是梯形,则 PQ∥AF ∴△PCQ∽△ADF,∴ PC CQ = AD DF 又 PC=8-2t,DF=DQ=4-t,∴ 8-2t t = 8 4-t 解得 t=6±2 5 ∵0<t <4,∴t=6+2 5不合题意,舍去 ∴当 t=6-2 5(秒)时,四边形 APQF 是梯形 70.(福建福州)如图①,在 Rt△ABC 中,∠C=90°,AC=6,BC=8,动点 P 从点 A 开始沿 边 AC 向点 C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 Q 从点 C 开始沿边 CB 向点 B 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 P 作 PD∥BC,交 AB 于点 D,连接 PQ.点 P、Q 分别从点 A、C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t ≥0). (1)直接用含 t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______________,PD=_______________. (2)是否存在 t 的值,使四边形 PDBQ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 探究如何改变点 Q 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 PDBQ 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 Q 的速度; (3)如图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 PQ 中点 M 所经过的路径长. 34.解:(1)8-2t 4 3 t (2)不存在 在 Rt△ABC 中,∠C=90°,AC=6,BC=8,∴AB=10 ∵PD∥BC,∴△ADP∽△ABC ∴ AD AB = AP AC ,即 AD 10 = t 6 ,∴AD= 5 3 t ∵BQ∥DP,∴当 BQ=DP 时,四边形 PDBQ 是平行四边形 即 8-2t= 4 3 t,解得 t= 12 5 AC B D P Q 图① AC B D P Q 图② M AC B D P Q 图① 当 t= 12 5 时,DP= 4 3 ×12 5 = 16 5 ,BD=10- 5 3 ×12 5 =6 ∴DP≠BD,∴□PDBQ 不能为菱形 设点 Q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 v 个单位长度 则 BQ=8-vt,DP= 4 3 t,BD=10- 5 3 t 要使四边形 PDBQ 为菱形,则 DP=BD=BQ 当 DP=BD 时,即 4 3 t=10- 5 3 t,解得 t= 10 3 当 DP=BQ,t= 10 3 时,即 4 3 ×10 3 =8- 10 3 v,解得 v= 16 15 ∴当点 Q 的运动速度为每秒 16 15 个单位长度时,经过 10 3 秒,四边形 PDBQ 是菱形 (3)解法一: 以 C 为原点,AC 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依题意,可知 0≤t ≤4,当 t=0 时,点 M1 的坐标为(3,0) 当 t=4 时,点 M2 的坐标为(1,4) 设直线 M1M2 的解析式为 y=kx+b,则: 3k+b=0 k+b=4 解得: k=-2 b=6 ∴直线 M1M2 的解析式为 y=-2x+6 ∵P(6-t,0),Q(0,2t)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 PQ 中点 M3 的坐标为(6-t 2 ,t) 把 x= 6-t 2 代入 y=-2x+6,得 y=-2×6-t 2 +6=t ∴点 M3 在直线 M1M2 上 过点 M2 作 M2N⊥x 轴于点 N,则 M2N=4,M1N=2 ∴M1M2= 2 2+4 2 =2 5 ∴线段 PQ 中点 M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2 5 单位长度 解法二: 设 E 是 AC 中点,连接 ME 当 t=4 时,点 Q 与点 B 重合,运动停止 设此时 PQ 中点为 F,连接 EF 过点 M 作 MN⊥AC 于点 N,则 MN∥BC ∴△PMN∽△PQC,∴ MN QC = PN PC = PM PQ 即 MN 2t = PN 6-t = 1 2 ,∴MN=t,PN=3- 1 2 t ∴CN=PC-PN=6-t-(3- 1 2 t )=3- 1 2 t ∴EN=CE-CN=3-(3- 1 2 t )= 1 2 t AC B D P Q 图② N M2 M3 M1 x y AC B D P Q 图③ H N E F M ∴tan∠MEN= MN EN =2 ∵tan∠MEN 的值不变,∴点 M 在直线 EF 上 过点 F 作 FH⊥AC 于点 H,则 EH=2,FH=4 ∴EF= 2 2+4 2 =2 5 当 t=0 时,点 M 与点 E 重合;当 t=4 时,点 M 与点 F 重合 ∴线段 PQ 中点 M 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2 5 单位长度 71.(福建漳州)如图,在□OABC 中,点 A 在 x 轴上,∠AOC=60°,OC=4cm.OA=8cm.动 点 P 从点 O 出发,以 1cm/s 的速度沿线段 OA→AB 运动;动点 Q 同时..从点 O 出发,以 acm/s 的速度沿线段 OC→CB 运动,其中一点先到达终点 B 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 间为 t 秒. (1)填空:点 C 的坐标是(_____,_____),对角线 OB 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当 a=1 时,设△OPQ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当 t 为何值时, S 的值最大? (3)当点 P 在 OA 边上,点 Q 在 CB 边上时,线段 PQ 与对角线 OB 交于点 M.若以 O、M、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 相似,求 a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 t 的取值范围. 解:(1)C(2,2 3),OB=4 7 (2)①当 0<t ≤4 时 过点 Q 作 QD⊥x 轴于点 D,则 QD= 3 2 t ∴S= 1 2 OP·QD= 3 4 t 2 ②当 4≤t ≤8 时 过点 Q 作 QE⊥x 轴于点 E,则 QE=2 3 ∴S= 1 2 OP·QE= 3t ③当 8≤t <12 时 延长 QP 交 x 轴于点 F,过点 P 作 PH⊥AF 于点 H 易证△PBQ 与△PAF 均为等边三角形 ∴OF=OA+AF=OA+AP=t,AP=t-8 O x y Q P BC A O x y Q D BC AP O x y Q E BC AP ∴PH= 3 2 ( t-8 ) ∴S=S△OQF - S△OPF = 1 2 t·2 3- 1 2 t· 3 2 ( t-8 ) =- 3 4 t 2+3 3t 当 t=8 时,S 最大 (3)①当△OPM∽△OAB 时,则 PQ∥AB ∴CQ=OP ∴at-4=t,a=1+ 4 t t 的取值范围是 0<t ≤8 ②当△OPM∽△OBA 时,则 OP OB = OM OA ∴ t 4 7 = OM 8 ,∴OM= 2 7 7 t 又∵QB∥OP,∴△BQM∽△OPM ∴ BQ OP = BM OM ,∴ 12-at t = 4 7- 2 7 7 t 2 7 7 t 整理得 t-at=2,∴a=1- 2 t t 的取值范围是 6≤t ≤8 综上所述:a=1+ 4 t (0<t ≤8)或 a=1- 2 t (6≤t ≤8) 72.(福建模拟)如图,已知在矩形 ABCD 中,AD=12,CD=6,点 E 从点 D 出发,沿线段 DA 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A 方向移动,同时点 F 从点 C 出发,沿射线 CD 方向以每秒 2 个 单位的速度移动,当 B、E、F 三点共线时,两点同时停止移动.设点 E 移动的时间为 t(秒). (1)求当 t 为何值时,E、F 两点同时停止移动; (2)设四边形 BCFE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求当 t 为何值时,以 E、F、C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求当 t 为何值时,∠BEC=∠BFC; (5)在运动过程中 BF、CE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A B D O C E F O x y Q F BC A P H O x y Q M BC AP O x y Q M BC AP A B D C E F 解:(1)当 B、E、F 三点共线时,E、F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由题意,ED=t,BC=12,FD=2t-6,FC=2t ∵ED∥BC,∴△FED∽△FBC.∴ FD FC = ED BC ∴ 2t-6 2t = t 12 ,解得 t=6 ∴当 t=6 秒时,E、F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2)∵ED=t,CF=2t ∴S=S△BCE + S△ECF = 1 2 ×12×6+ 1 2 ×2t×t=t 2+36 即 S=t 2+36(0≤t ≤6) (3)EF 2=( 2t-6 )2+t 2=5t 2-24t+36,FC 2=4t 2 EC 2=6 2+t 2=t 2+36 ①若 EF=EC,则点 F 只能在 CD 的延长线上 ∴5t 2-24t+36=t 2+36,∴t=0(舍去)或 t=6 ②若 CE=CF,则 t 2+36=4t 2,∴t=2 3(舍去负值) ③若 FE=FC,则 5t 2-24t+36=4t 2 ∴t=12+6 3(舍去)或 t=12-6 3 (4)∵∠BCF=∠CDE=90°, BC CD = CF DE =2 ∴△BCF∽△CDE,∴∠BFC=∠CED ∵AD∥BC,∴∠BCE=∠CED 若∠BEC=∠BFC,则∠BEC=∠BCE ∴BE=BC,∴( 12-t )2+6 2=12 2 ∴t=12+6 3(舍去)或 t=12-6 3 ∴当 t=12-6 3 时,∠BEC=∠BFC (5)BF⊥CE ∵△BCF∽△CDE,∴∠BFC=∠CED ∵∠ECD+∠CED=90°,∴∠ECD+∠BFC=90° ∴∠COF=90°,∴BF⊥CE 73.(福建模拟)如图,在△ABC 中,AB=AC=10cm,BC=16cm,长为 4cm 的动线段 DE(端 点 D 从点 B 开始)沿 BC 边以 1cm/s 的速度向点 C 运动,当端点 E 到达点 C 时运动停止.过 点 E 作 EF∥AC 交 AB 于点 F,连接 DF,设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1)当 t 为何值时,△DEF 为等腰三角形; (2)设 M、N 分别是 DF、EF 的中点,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MN 所扫过的面积. 解:(1)∵EF∥AC,∴ EF AC = BE BC A B CD E F 即 EF 10 = t+4 16 ,∴EF= 5 8 ( t+4) ①当 DF=EF 时,则∠EDF=∠DEF=∠B ∴点 B 与点 D 重合,∴t=0 ②当 DE=EF 时,则 4= 5 8 ( t+4),解得 t= 12 5 ③当 DE=DF 时,则∠DFE=∠DEF=∠B=∠C ∴△DEF∽△ABC,∴ DE AB = EF BC 即 4 10 = 5 8 ( t+4) 16 ,解得 t= 156 25 综上所述,当 t=0 或 12 5 或 156 25 秒时,△DEF 为等腰三角形 (2)设 P 是 AC 的中点,连接 BP ∵ EF AC = BE BC ,∴ EN CP = BE BC 又∠BEN=∠C,∴△BNE∽△BPC ∴∠NBE=∠PBC ∴点 N 沿直线 BP 运动,MN 也随之平移 如图,设 MN 从 ST 位置运动到 PQ 位置,则四边形 PQST 是平行四边形 ∵M、N 分别是 DF、EF 的中点 ∴MN∥DE,且 ST=MN= 1 2 DE=2 分别过点 T、P 作 TK⊥BC 于 K,PL⊥BC 于 L,延长 ST 交 PL 于点 R,则四边形 TKLR 是矩形 当 t=0 时,EF= 5 8 ( 0+4)= 5 2 ,TK= 1 2 EF·sin∠DEF= 1 2 × 5 2 × 3 5 = 3 4 当 t=12 时,EF=AC=10,PL= 1 2 AC·sinC= 1 2 ×10× 3 5 =3 ∴PR=PL-RL=PL-TK=3- 3 4 = 9 4 ∴S□PQST =ST·PR=2× 9 4 = 9 2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MN 所扫过的面积为 9 2 cm2 74.(福建模拟)如图,已知 Rt△ABC 中,∠C=90°,AC=8,BC=6,点 P 以每秒 1 个单位 的速度从 A 向 C 运动,同时点 Q 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A→B→C 方向运动,⊙P 和⊙Q 的 半径都为 1.求: (1)求圆心距 PQ 的最大值; (2)设运动时间为 t,求两圆相切时 t 的值; (3)当 t 为何值时,两圆相离. A B CD E F M N P A B C R L S KT PQ A B C Q P 解:(1)在 Rt△ABC 中,∠C=90°,AC=8,BC=6 ∴AB= 8 2+6 2 =10 当点 Q 在 AB 上时, AQ AP = 2t t =2 当点 Q 在 BC 上时, CQ CP = 16-2t 8-t =2 ∴PQ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行 ∴当点 Q 运动到点 B 时,PQ 的值最大 过点 B 作 BE∥PQ 交 AC 于 E,则 AE= 1 2 AB=5 ∴CE=3,∴BE= 3 2+6 2 =3 5 即圆心距 PQ 的最大值为 3 5 (2)∵⊙P 和⊙Q 是等圆,∴两圆相切只能是外切 ①当点 Q 在 AB 上,两圆外切时,PQ=2 ∵PQ∥BE,∴△AQP∽△ABE ∴ AQ AB = PQ BE ,即 2t 10 = 2 3 5 ∴t= 2 5 3 ②当点 Q 在 BC 上,两圆外切时,PQ=2 ∵PQ∥BE,∴△CPQ∽△CAB ∴ CQ CB = PQ BE ,即 16-2t 6 = 2 3 5 ∴t=8- t=8- 2 5 3 ∴当 t= 2 5 3 或 t=8- 2 5 5 时,两圆相切 (3)当2 5 3 <t <8- 2 5 5 时,两圆相离 75.(海南模拟)在平行四边形 ABOC 中,AO⊥BO,且 AO=BO.以 AO、BO 所在直线为坐标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 B(-6,0),直线 y=3x+b 过点 C 且与 x 轴交于点 D. (1)求点 D 的坐标; (2)点 E 为 y 轴正半轴上一点,当∠BED=45°时,求直线 EC 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设直线 EC 与 x 轴交于点 F,ED 与 AC 交于点 G.点 P 从点 O 出发以 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 OF-FE 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直线 PA 交 BE 于 H,设运动时间为 t.当 以 E、H、A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GC 相似时,求 t 的值. A B C Q P E A B C Q PE 解:(1)∵B(-6,0),∴BO=6 ∵AO=BO,∴AO=6 ∵□ABOC,AC∥OB,∴AC=BO=6 ∴C(6,6) ∵直线 y=3x+b 过点 C,∴6=18+b ∴b=-12,∴y=3x-12 令 y=0,得 0=3x-12 ∴x=4,∴D(4,0) (2)过 B 作 BK⊥AD 于 K,交 AO 于 I 则∠1=∠2=90°-∠3 ∵∠BED=45°,∴∠EBK=45° ∴BK=EK,∴Rt△BDK≌Rt△EIK ∴EI=BD=BO+OD=6+4=10 ∵∠1=∠2,∴△BOI∽△EOD ∴ OI OD = BO EO ,∴ OI 4 = 6 10+OI 解得 OI=2(舍去负值) ∴EO=EI+OI=10+2=12 ∴E(0,12) 设直线 EC 的解析式为 y=kx+m ∴ 12=m 6=6k+m 解得 k=-1 m=12 ∴直线 EC 的解析式为 y=-x+12 (3)∵y=-x+12,当 y=0 时,x=12 ∴F(12,0),∴OF=12 ∴OE=OF,∴∠OEF=45° ∵∠BED=45°,∴∠4=∠5 ∵∠OEF=45°,∴∠ECG=45° ①当∠EAH=∠ECG=45°时,△EHA∽△EGC ∴∠OAP=∠EAH=45°,∴OP=OA=6 ∴t=6 ②当∠EHA=∠ECG=45°时,△EAH∽△EGC B A C xO y D B A C O y K D E x I 1 2 3 B A C O y D E G F xP H 4 5 ∴ EH EC = EA EG ∵EA=EO-AO=6,AC=6,∴EC=6 2 ∵EO=12,OD=4,∴ED= 4 2+12 2 =4 10 ∵EA=AO=6,AG∥OD,∴EG= 1 2 ED=2 10 ∴ EH 6 2 = 6 2 10 ,∴EH= 18 5 5 ∵∠EHP=∠EFB=45°,∠PEH=∠BEF ∴△EHP∽△EFB,∴ EP EB = EH EF ∴ EP 6 2+12 2 = 18 5 5 12 2 ,∴EP= 9 2 2 ∴t=12+12 2- 9 2 2 =12+ 15 2 2 ∴当以 E、H、A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GC 相似时,t 的值为 6 或 12+ 15 2 2 76.(哈尔滨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y=x+4 分别交 x 轴、y 轴于点 A、 B,直线 y=-2x+b 分别交 x 轴、y 轴于点 C、D,且 OC=2OB,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E. (1)求直线 CD 的解析式; (2)动点 P 从点 B 出发沿线段 BC 以每秒 5 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C 匀速运动,同时动点 Q 从 点 D 出发沿线段 DC 以每秒 2 5 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C 匀速运动,当 P 到达点 C 时,P、Q 两点 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 秒,线段 PQ 的长为 d(d≠0),求 d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 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在 P、Q 的运动过程中,设直线 PQ 与直线 AB 相交于点 N.当 t 为 何值时, NQ PQ = 2 3 ?并判断此时以点 Q 为圆心,以 3 2 为半径的⊙Q 与直线 AB 位置关系, 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得:A(-4,0),B(0,4),∴OA=OB=4 D O y x B C E A D O y x B C E A 备用图 D O y x B C E A 备用图 B A C O y D E G F x P H 4 5 D y B E Q ∵OC=2OB,∴OC=8,∴C(8,0) 把 C(8,0)代入 y=-2x+b,得 b=16 ∴直线 CD 的解析式为 y=-2x+16 (2)过点 P 作 PG⊥OB 于 G,则△BGP∽△BOC 由题意得:BP= 5t,DQ=2 5t 在 Rt△OBC 中,OB=4,OC=8,∴BC=4 5 ∴ BG BO = GP OC = BP BC ,∴ BG 4 = GP 8 = 5t 4 5 ∴BG=t,GP=2t,∴P(2t,4-t) 同理 Q(2t,16-4t),∴PQ∥y 轴 ∴d=PQ=16-4t-( 4-t )=12-3t(0≤t <4) (3)联立 y=x+4 y=-2x+16 解得 x=4 y=8 ∴E(4,8) ∵PQ∥y 轴,点 N 是直线 PQ 与直线 AB 的交点 ∴N(2t,2t+4) ∵ NQ PQ = 2 3 ,∴3NQ=2PQ 过点 C 作 CH⊥AB 于 H,过点 Q 作 QM⊥AB 于 M ①当点 Q 在 DE 上时,NQ=16-4t-( 2t+4 )=12-6t ∴3( 12-6t )=2( 12-3t ) ∴t=1,∴DQ=2 5 ∵C(8,0),D(16,0),E(4,8),∴DE=CE=4 5 ∴EQ=4 5-2 5=2 5 ∵OA=OB=4,OC=8,∴AC=12,∠BAO=45° ∴CH=AC·sin45°=6 2 由△QEM∽△CEH,得 QM CH = QE CE ,即 QM 6 2 = 2 5 4 5 ,∴QM=3 2 ∴t=1 时,以点 Q 为圆心,以 3 2 为半径的⊙Q 与直线 AB 相切 ②当点 Q 在 EC 上时,NQ=2t+4-( 16-4t )=6t-12 ∴3( 6t-12 )=2( 12-3t ),∴t= 5 2 ∴DQ=5 5,∴EQ=5 5-4 5= 5 由△QEM∽△CEH,得 QM CH = QE CE ,即 QM 6 2 = 5 4 5 ,∴QM= 3 2 2 ∴t= 5 2 时,以点 Q 为圆心,以 3 2 为半径的⊙Q 与直线 AB 相交 综上所述,t=1 或 t= 5 2 时, NQ PQ = 2 3 ;t=1 时,以点 Q 为圆心,以 3 2 为半径的⊙Q 与直线 AB 相切;t= 5 2 时,以点 Q 为圆心,以 3 2 为半径的⊙Q 与直线 AB 相交 D O y x B C E A Q P M N H D O y x B C E A Q P M N H 77.(江苏模拟)如图,抛物线 y=- 1 8 x 2+bx+c 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交 y 轴交于点 C, cos∠ABC= 4 5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x=1.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折线 AB→BC 向终点 C 运动;同时动点 Q 从点 B 出发,沿射线 BC 方向运动.P、Q 两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 1 个单 位长度,当点 P 到达点 C 时,运动停止,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APQ 的面积为 S,求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3)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 t 值,使△APQ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 符合条件的 t 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抛物线 y=- 1 8 x 2+bx+c 的对称轴为直线 x=1 ∴- b 2×( - 1 8 ) =1,∴b= 1 4 ∴y=- 1 8 x 2+ 1 4 x+c,∴C(0,c),∴OC=c 在 Rt△BOC 中,∵cos∠ABC= OB BC = 4 5 ∴设 OB=4k,则 BC=5k,由勾股定理得 OC=3k ∴OB= 4 3 OC= 4 3 c,∴B( 4 3 c,0) 把 B 点坐标代入 y=- 1 8 x 2+ 1 4 x+c,得- 1 8 ×16 9 c 2+ 1 4 × 4 3 c+c=0 ∵c≠0,∴c=6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1 8 x 2+ 1 4 x+6 (2)由(1)知,B(8,0),C(0,6) ∴OB=8,OC=6,∴BC=10 令 y=- 1 8 x 2+ 1 4 x+6=0,解得 x1=-6 或 x2=8 ∴A(-6,0),∴OA=6 O x y C B Q A P O x y C B Q A P D ∴AB=6+8=14,AB+BC=14+10=24 ①当 0<t ≤14 时,点 P 在 AB 上 过点 Q 作 QD⊥AB 于 D 则△BDQ∽△BOC,得 QD= 3 5 t ∴S= 1 2 AP·QD= 1 2 t· 3 5 t= 3 10 t 2 ②当 14≤t ≤24 时,点 P 在 BC 上 过点 A 作 AE⊥PQ 于 E 则 AE= 3 5 AB= 42 5 ,又 PQ=t-( t-14 )=14 ∴S= 1 2 PQ·AE= 1 2 ×14×42 5 = 294 5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为:S= 3 10 t 2(0<t ≤14) 294 5 (14≤t ≤24) (3)①当 0<t ≤14 时 若 AP=AQ,∵AP=BQ,∴AQ=BQ 过点 Q 作 QD⊥AB 于 D 则 AB=2BD= 8 5 t=14,∴t= 35 4 若 PA=PQ,∵AP=BQ,∴PQ=BQ 过点 Q 作 QD⊥AB 于 D 则 AB=AP+2BD=t+ 8 5 t=14,∴t= 70 13 若 QA=QP,过点 Q 作 QD⊥AB 于 D 则 AP=2PD=2[ 4 5 t-( 14-t )]=t,∴t= 140 13 ②当 14≤t ≤24 时 若 AP=AQ,过点 A 作 AE⊥PQ 于 E 则 PE= 1 2 PQ=7,BE= 4 5 AB= 56 5 ,BP=t-14 ∴7+t-14= 56 5 ,∴t= 91 5 若 PA=PQ,则[ 3 5 ( t-14 )]2+[14- 4 5 ( t-14 )]2=14 2 解得 t=14 或 t= 182 5 (舍去) 若 QA=QP,则( 3 5 t )2+( 14- 4 5 t )2=14 2 解得 t=0(舍去)或 t= 112 5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 t 值有 6 个:t1= 70 13 ,t2= 35 4 ,t3= 140 13 ,t4=14,t5= 91 5 ,t6= O x y C B Q A P E 112 5 78.(江苏模拟)已知点 A(2 3,0),直线 y=(2- 3)x-2 与 x 轴交于点 F,与 y 轴交于 点 B,直线 l 从 AB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 y 轴正方向向上平移,平移后的直线交 y 轴于点 C,交 x 轴于点 D,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为 A′,连接 AA′、A′D.过点 C 作直 线 AB 的垂线交直线 y=(2- 3)x-2 于点 E,以点 C 为圆心 CE 为半径作⊙C.设移动时间为 t(秒). (1)求点 A′ 的坐标(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 t 为何值时:①⊙C 经过点 D;②⊙C 与 A′A 相切; (3)探索:⊙C 是否能为△A′DA 的外接圆?请说明理由. 解:(1)∵直线 y=( 2- 3)x-2 与 x 轴交于点 F,与 y 轴交于点 B ∴B(0,-2),F(4+2 3,0) ∴OB=2,OF=4+2 3 由题意 l∥AB,∴∠ODC=∠OAB ∵A(2 3,0),∴OA=2 3 ∴tan∠OAB= OB OA = 2 2 3 = 3 3 ∴∠ODC=∠OAB=30° ∵BC=t ∴当 0<t ≤2 时,OC=2-t,∴OD= 3( 2-t ) ∴AD=2 3- 3( 2-t )= 3t 当 t >2 时,OC=t-2,∴OD= 3( t-2 ) ∴AD=2 3+ 3( t-2 )= 3t 综合得 AD= 3t ∵点 A 和 A′,关于直线 l 对称 ∴A′D=AD= 3t,∠A′DA=60° ∴△A′DA 是等边三角形 过点 A′,作 A′H⊥AD 于 H ∴AH= 3 2 t,A′H= 3 2 t ∴A′(2 3- 3 2 t, 3 2 t) (2)①∵OA=2 3,OF=4+2 3,∴AF=4 O x y C A A′ B D F l O x y A A′ B D F l C E G O x y A A′ B D F l C E O x y C A A′ B D F l H 在 Rt△OAB 中,OB=2,∠OAB=30° ∴∠OBA=60°,AB=2OB=4 ∴AB=AF,∴∠ABF=∠AFB=15° ∴∠CBF=75°,∴∠BCE=30° ∵CE⊥AB,∴∠BCE=30° ∴∠CEB=75°,∴∠CBE=∠CEB ∴CB=CE 当⊙C 经过点 D 时,CD=CE ∴CD=CB=t,∴OC= 1 2 CD= 1 2 t ∵OC+CB=OB,∴ 1 2 t+t=2,∴t= 4 3 ②设⊙C 与 A′A 相切于点 G,则 CG=CB=t ∵CD+CG=DG,CD=2OC=2( t-2 ),DG= 3 2 AD= 3 2 t ∴2( t-2 )+t= 3 2 t,∴t= 8 3 (3)能 理由:∵△A′DA 是等边三角形 ∴当⊙C 是△A′DA 的外接圆时,点 A′,在 y 轴正半轴上 ∴OD=OA=2 3,∴ 3( t-2 )=2 3 ∴t=4 ∴当 t=4 秒时,⊙C 是△A′DA 的外接圆 79.(北京模拟)如图 1,在 Rt△ABC 中,∠C=90°,AC=9,BC=12,在 Rt△DEF 中,∠ DFE=90°,EF=6,DF=8,E、F 两点在 BC 边上,DE、DF 两边分别与 AB 边交于点 G、H.固 定△ABC 不动,△DEF 从点 F 与点 B 重合的位置出发,沿 BC 边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C 运动;同时点 P 从点 F 出发,在折线 FD-DE 上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向点 E 运动.当点 E 到达点 C 时,△DEF 和点 P 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秒). (1)当 t=2 时,PH=_________,DG=_________; (2)当 t 为何值时,△PDE 为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3)当 t 为何值时,点 P 与点 G 重合?写出计算过程; (4)求 tan∠PBF 的值(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A B D G C H E F P A BC 备用图 O xA A′ B D F l C E y 解:(1) 5 2 26 5 提示:当 t=2 时,BF=2,PF=4 由△HBF∽△ABC,得 HF= 3 2 ,∴PH=4- 3 2 = 5 2 ,DH=8- 3 2 = 13 2 由△DHG∽△BAC,得 DG= 26 5 (2)只有点 P 在 DF 边上运动时,△PDE 才能成为等腰三角形,且 PD=PE ∵BF=t,PF=2t,DF=8,∴PD=8-2t 在 Rt△PEF 中,PE 2=PF 2+EF 2=4t 2+36 得(8-2t )2=4t 2+36,解得 t= 7 8 ∴当 t= 7 8 时,△PDE 为等腰三角形 (3)当点 P 与点 G 重合时,点 P 一定在 DE 边上,DP=DG ∵tanB= AC BC = 9 12 = 3 4 ,tanD= EF DF = 6 8 = 3 4 ,∴∠B=∠D ∴∠DGH=∠BFH=90° ∴HF=BF·tanB= 3 4 t,DH=DF-HF=8- 3 4 t DG=DH·cosD=(8- 3 4 t )× 4 5 =- 3 5 t+ 32 5 由 DP=DG 得 2t-8=- 3 5 t+ 32 5 ,解得 t= 72 13 ∵4< 72 13 <6,∴此时点 P 在 DE 边上 ∴当 t= 72 13 时,点 P 与点 G 重合 (4)当 0<t ≤4 时,点 P 在 DF 边上运动,tan∠PBF= EF DF =2 当 4<t ≤6 时,点 P 在 DE 边上运动,作 PM⊥BC 于 M,则 tan∠PBF= PM BM 可得 PE=DE-DP=10-(2t-8)=18-2t PM=PE·cos∠EPM=PE·cosD= 4 5 (18-2t )=- 8 5 t+ 72 5 EM=PE·sin∠EPM=PE·sinD= 3 5 (18-2t )=- 6 5 t+ 54 5 BM=BF+EF-EM=t+6-(- 6 5 t+ 54 5 )= 11 5 t- 24 5 ∴tan∠PBF= PM BM = 72-8t 11t-24 A B D G C H E F P A BC E FM P G H D 综上所述,tan∠PBF= 2(0<t ≤4) 72-8t 11t-24 (4<t ≤6) 80.(浙江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 A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 点 B(-8,0),点 C(8,0).直线 l 从 y 轴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x 轴向右 平移,直线 l 与线段 AC 交于点 D,与直线 y= 3 3 x 交于点 E,与 x 轴交于点 P.以 DE 为边 向左侧作等边△DEF,DF 与 y 轴交于点 G.当点 D 与点 E 重合时,直线 l 停止移动,设直线 l 的移动时间为 t(秒). (1)当 t 为何值时,四边形 OEDG 是菱形; (2)是否存在 t 值,使点 G 恰好落在以 DE 为直径的圆上?若存在,求出 t 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3)设△DEF 与△ABC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 (4)直接写出点(1,2 3)落在△DEF 内部时 t 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E(t, 3 3 t),OP=t,EP= 3 3 t ∴tan∠EOP= EP OP = 3 3 ,∴∠EOP=30°,∴∠OEP=60° ∵△DEF 是等边三角形,∴∠FDE=60° ∴∠OEP=∠FDE,∴GD∥OE 又∵GO∥DE,∴四边形 OEDG 是平行四边形 当 OE=DE 时,四边形 OEDG 是菱形 ∵△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 A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 ∴A(0,8 3) 由 A(0,8 3),C(8,0)可求得直线 AC 的解析式为 y=- 3x+8 3 ∴D(t,- 3t+8 3) ∴DE=- 3t+8 3- 3 3 t=- 4 3 3 t+8 3 ∵OE=2EP= 2 3 3 t,∴- 4 3 3 t+8 3= 2 3 3 t 解得 t=4 y= 3 3 x A B E D CO F y G P x l y= 3 3 x A B E D CO F y G P x l y= 3 3 x A B E D CO F y G P x l ∴当 t=4 秒,四边形 OEDG 是菱形 (2)连接 EG,当∠DGE=90°时,点 G 恰好落在以 DE 为直径的圆上 ∵△DEF 是等边三角形,∴点 G 为 DF 的中点 ∴DG= 1 2 DF= 1 2 DE ∵四边形 OEDG 是平行四边形,∴OE=DG= 1 2 DE ∵DE=- 4 3 3 t+8 3,OE= 2 3 3 t ∴2 3 3 t= 1 2 (- 4 3 3 t+8 3 ),解得 t=3 ∴当 t=3 秒时,点 G 恰好落在以 DE 为直径的圆上 (3)过点 F 作 FH⊥DE 于 H 则 FH= 3 2 DF= 3 2 DE= 3 2 (- 4 3 3 t+8 3)=-2t+12 ∵D(t,- 3t+8 3),E(t, 3 3 t),∴H(t,- 3 3 t+4 3) ∴点 F 横坐标为 t-(-2t+12 )=3t-12 ∴F(3t-12,- 3 3 t+4 3) 由 A(0,8 3),B(-8,0)可求得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 3x+8 3 当点 F 落在 AB 上时,有- 3 3 t+4 3= 3( 3t-12 )+8 3 解得 t= 12 5 当点 D 与点 E 重合时,DE=0 即- 4 3 3 t+8 3=0,解得 t=6 ①当 0≤t ≤ 12 5 时,重叠部分为四边形 DMNE ∵△ABC 是等边三角形,AO⊥BC ∴∠OAC=30°,∴∠ADE=150° ∵∠FDE=60°,∴∠ADG=90° ∴∠FMN=∠AMD=30°,∴∠FNM=90° ∵OP=t,∴AD=2t,∴DM=2 3t ∴FM=- 4 3 3 t+8 3-2 3t=- 10 3 3 t+8 3 ∴FN=- 5 3 3 t+4 3,MN= 3FN=-5t+12 ∴S=S△DEF - S△FMN = 1 2 ( 8 3- 4 3 3 t )(12-2t )- 1 2 ( 8 3- 10 3 3 t )(12-5t ) =-7 3t 2+24 3t y= 3 3 x A B E D CO F y G P x l H M N y= 3 3 x A B E D CO F y G P x l H ②当 12 5 ≤t ≤6 时,重叠部分为△DEF S= 1 2 ( 8 3- 4 3 3 t )(12-2t )= 4 3 3 t 2-16 3t+48 3 综上,S= -7 3t 2+24 3t(0≤t ≤ 12 5 ) 4 3 3 t 2-16 3t+48 3(12 5 ≤t ≤6) (4)1<t < 7 2 提示:∵0≤t ≤6,∴2 3≤- 3 3 t+4 3≤4 3 ∴点(1,2 3)始终在线段 DF 下方 当点(1,2 3)落在线段 DE 上时,t=1 当点(1,2 3)落在线段 EF 上时,则有 - 3 3 t+4 3-2 3 1-( 3t-12 ) = 2 3- 3 3 t t-1 ,解得 t= 7 2 ∵点(1,2 3)落在△DEF 内部 ∴1<t < 7 2 81.(辽宁模拟)如图,梯形 ABCD 中,AB∥CD,AB=10,BC=5,CD=3,∠A=45°,∠B >∠A.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A→B→C→D 向点 D 运动;动点 Q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沿 B→C→D→A 向点 A 运动.P、Q 两点同时出发,当其中一 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秒). (1)当 t 为何值时 PQ∥AD? (2)设△PBQ 的面积为 S,求 S 关于 t 的函数关系式; (3)是否存在实数 t,使△PB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 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作 DE⊥AB 于 E,CF⊥AB 于 F,设 DE=x 则四边形 DEFC 是矩形,∴EF=CD=3,CF=DE=x ∵∠A=45°,∴AE=DE=x ∴BF=AB-AE-EF=10-x-3=7-x 在 Rt△BCF 中,( 7-x )2+x 2=5 2 解得 x1=3,x2=4 ∵∠A=45°,∠B>∠A,∴∠B>45°,∴∠BCF<45° ∴∠B>∠BCF,∴CF>BF 当 x=3 时,CF=3,BF=7-3=4,CF<BF ∴x=3 不合题意,舍去 ∴x=4,即 DE=CF=4,BF=7-4=3 过点 Q 作 QG⊥AB 于 G A BP C Q D A BP C Q D E F G ∵PQ∥AD,∴∠QPG=∠A=45° ∴PG=QG ∵PG=AB-AP-BG=10-2t- 3 5 t,QG= 4 5 t ∴10-2t- 3 5 t= 4 5 t,∴t= 50 17 ∴当 t= 50 17 秒时,PQ∥AD (2)①当 0<t ≤5 时,点 P 在 AB 上,点 Q 在 BC 上 S= 1 2 PB·QG= 1 2 ( 10-2t )× 4 5 t=- 4 5 t 2+4t ②当 5<t ≤7.5 时,点 P 在 BC 上,点 Q 在 CD 上 S= S△BCQ - S△BCQ = 1 2 ( t-5 )×4- 1 2 ( t-5 )× 4 5 ( 15-2t )= 4 5 t 2-10t+30 ③当 7.5<t ≤8 时,点 P、Q 都在 CD 上 S= 1 2 [( t-5 )-( 2t-15 )]×4=-2t+20 ④当 8<t ≤9 时,点 P 在 CD 上,点 Q 在 DA 上 S= S 梯形 ABCD - S△ABQ - S△BCP - S△PDQ = 1 2 ( 3+10 )×4- 1 2 ×10× 2 2 ( 8+4 2-t )- 1 2 ( 2t-15 )×4- 1 2 ( 18-2t )× 2 2 ( t -8 ) =- 2 2 t 2+( 11 2-4 )t+36-56 2 ∴S= - 4 5 t 2+4t(0<t ≤5) 4 5 t 2-10t+30(5<t ≤7.5) -2t+20(7.5<t ≤8) - 2 2 t 2+( 11 2-4 )t+36-56 2(8<t ≤9) (3)①当 0<t ≤5 时,点 P 在 AB 上,点 Q 在 BC 上 若 QP=QB,过点 Q 作 QG⊥AB 于 G 则 BP=2BG,即 10-2t=2× 3 5 t ∴t= 25 8 若 BP=BQ,则 10-2t=t ∴t= 10 3 若 PB=PQ,过点 P 作 PH⊥BC 于 H 则 BQ=2BH,即 t=2× 3 5 ( 10-2t ) A B P CQD H A B PCQD A B P C Q D N M A BP C Q D G A BP C Q D H ∴t= 60 17 ②当 5<t ≤7.5 时,点 P 在 BC 上,点 Q 在 CD 上 ∵∠BPQ>∠C>90°,∴只能 PB=PQ 过点 P 作 PH⊥CD 于 H 则 CH= 3 5 ( 15-2t ),PH= 4 5 ( 15-2t ),QC=t-5 ∴PQ 2=PH 2+QH 2=[ 4 5 ( 15-2t )]2+[ t-5+ 3 5 ( 15-2t )]2 ∴( 2t-10 )2=[ 4 5 ( 15-2t )]2+[ t-5+ 3 5 ( 15-2t )]2 ∴t= 10 21 7 ③当 7.5<t ≤8 时,点 P、Q 都在 CD 上 过点 P 作 PH⊥AB 于 H ∵∠BPQ>∠C>90°,∴BQ>BP 又∵PQ<CD=3,BP>PH=4,∴BP>PQ ∴BQ>BP>PQ 此时△PBQ 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④当 8<t ≤9 时,点 P 在 CD 上,点 Q 在 DA 上 作 PH⊥AB 于 H,QN⊥AB 于 N,交 CD 于 M ∵8<t ≤9,∴0≤DP<2,0<DQ≤1 ∴4 2<BP≤2 13,2 13<BQ≤ 53+2 2,1≤PQ<2 ∴BQ>BP>PQ 此时△PBQ 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 t 值为 25 8 、10 3 、 60 17 、10 21 7 A B P CQD H A B PCQD H A B P C Q D HN 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