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牛和鹅》教案 (10)
18 牛和鹅 《牛和鹅》讲述了“我”原本非常怕鹅,在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还被鹅欺负,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我”不再怕鹅,也不再欺负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站在正确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眼光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畏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的道理。 课文第1~4自然段写由于牛和鹅看人的视角不同,所以“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做法也不同——不怕牛、怕鹅。第5~12自然段详细讲述了“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的全过程,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以及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将鹅的神气十足和“我”的狼狈不堪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金奎叔的话也揭示了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第13~15自然段写“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改变了对牛和鹅的态度及看法,表明了童年的这次经历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 课文旁边呈现了编者示范的五个批注。有对课文内容的疑问,有对课文内容的体会,有对写法的点评,还有读了课文后获得的启发,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给文章作批注的角度。 1.通过自主认读、小组合作互相正音的方式认读“谓、拳”等生字;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正确书写“摸、甚”等生字和“甚至、顽皮”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式理解“无所谓、神气”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通过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4.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感受“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1.字词教学 学生自主识字为主。在预习和自读课文时,提出识字要求:借助字典和拼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词,并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词语的意思。生字教学时,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学“脖”字时,可以结合图片;教学“摸、捶、脱、昏、握、摔”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教学“甚、跪、顽、凭、掐”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教学“虽”时,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 生字书写教学时,注意“脖”的右上部不要写成“士”;注意“概”结构紧凑,末笔竖弯钩不要写得过大;注意“摔”的右上部笔画较多,要向中心聚拢,写得紧凑;注意“掐”的右下是“臼”不是“白”。 词语理解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自主理解词义,教师对重点词语、难词进行强调。 2.阅读教学 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再抓住词句段进行深入理解。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时,可从课题切人,让学生谈谈对牛和鹅的认识,再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些什么,梳理出课文各部分主要内容。然后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有这样的变化?最后引导学生说说“我”对待牛和鹅的前后态度及改变的原因,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词句段理解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五处批注示例,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再借助批注理解课文,并自主批注。最后完成课后第二题,强化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3.表达运用 这篇课文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将人物的心情变化写得很真实。教学时,要注意抓住这些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形象,感受人物心理,从而初步了解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2.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谓、拳”等生字,会写“摸、甚”等生字,能读懂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一 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大家认识这两种动物吗?大家对它们又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发言) 2.引入: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牛是勤劳憨厚的,而鹅是美丽高贵的,那么在作家任大霖儿时,他眼中的牛和鹅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叫作《牛和鹅》的课文。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1)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捶、摔”为翘舌音,“虽”为平舌音,“凭、胸”为后鼻音。 (3)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字。 口在上边,虫居下边。与然相伴,但是一转。(谜底:虽) (4)引导学生迁移思考,联系形近字对比记忆。 甚(甚至)——其(其实)——真(真正) 顽(顽皮)——烦(烦躁)——顺(顺利) 掐(掐算)——陷(沦陷)——馅(肉馅) (5)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2.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跪”的“危”竖撇往左下伸,竖弯钩不宜过大。 “顽”的“元”竖弯钩要变成竖提。 “概”结构紧凑,末笔竖弯钩不要写得过大。 “昏”上部斜钩宜伸展,下部“日”要居中。 “凭”上下比例匀称,横折弯钩圆润有力。 “脖”的右上部不要写成“士”。 3.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指名读,交流识记方法,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警示。 甚至 顽皮 故意 脖子 扑打 忙乱 大概 助威 昏乱 结实 汉子 可笑 无缘无故 平白 4.齐读词语,强化记忆。 5.小组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除了牛和鹅以外,写到的主要人物还有谁? 6.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1)课文主要讲述了“我”原本非常怕鹅,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还被鹅欺负,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从此“我”不再怕鹅,也不再欺负牛的故事。 (2)“我”和金奎叔。 板块三 感受变化,提出质疑 1.过渡:据说牛和鹅这两种动物对人有不同的态度,而“我”对于牛和鹅,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对待牛和鹅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1)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反馈。 牛和鹅对人的态度:牛怕人,鹅不怕人。原因:因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对牛——欺负,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触它的屁股、扳牛角、骑牛背、捶牛背。对鹅——害怕,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绕个大圈子。 (3)引导学生明确第1自然段的作用:写出人们对牛和鹅的认识,为下文写“我们”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做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过渡:到后来,“我”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学生发言,教师明确) 后来“我”不再怕鹅,也不再欺负牛。 3.过渡:面对“我”态度的变化,你有哪些疑惑?仿照第1自然段旁的批注,在课文旁边写上批注,提出质疑。 质疑示例:(1)“我”经历了什么事才会发生态度的转变? (2)这件事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4.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原本是个怕鹅不怕牛的人,那“我”后来又是怎么变得不怕鹅了呢?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课文。 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 1.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文中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学习课文的批注示范,掌握批注的基本方法,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3.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我”从不怕牛、害怕鹅,到不怕鹅、也不敢欺负牛,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呢?今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一下这篇课文。 板块二 体味经历,理解变化 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第5~12自然段,概括“我”发生了什么事? “我”被鹅追赶,被鹅欺负,后来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 2.学习第5~7自然段,感受“我”的狼狈不堪和鹅的神气十足。 (1)指名学生分段读第5~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①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②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 (2)交流反馈,找出句子并结合批注体会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教师适时指导并明确。 ①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怕鹅? 句段1: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理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们”极力地躲避鹅,生怕被它看到的紧张心情。 句段2: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 被鹅追赶时的惊慌失措、狼狈不堪。两个“!”写出了“我”被鹅咬住之后的极度恐惧,感到自己就要命丧鹅口的绝望。 ②从哪些句子能看出鹅的神气? 句段3: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嘎嘎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鹅看到人后趾高气扬、神气自大的样子。 句段4: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嘎嘎,它赶上了我,嘎嘎,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运用了动作描写,“跑、赶、张、咬”这些动词写出了老公鹅对我一阵乱赶乱咬的嚣张气焰,两个“嘎嘎”写出了老公鹅动作的迅速,表现出当时情势的紧张。 句段5: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 运用了动作描写,“拖”“啄”“扇动”“扑打”这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老公鹅因为我的胆怯而变本加厉地欺负“我”的样子。 (3)课件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体会并明确破折号的作用。 句段6: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嘎嘎大叫着助威。 写出了“我”被鹅拖倒时狼狈不堪的样子。 此处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我”几乎被鹅拖倒的原因,一是那时“我”还小,二是“我”被鹅吓坏了,根本就没有反抗的意识。 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1)表示解释说明。如: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 (2)表示声音的延长。如:“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 (3)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如:“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4)用于歇后语后面,引出语底。如: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 (5)用于引文之后,交代引文的作者或者节选的文章名称。如: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6)表示声音有较大的停顿或者中断。如: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个半块上咬了一口。 (4)指导朗读第5~7自然段,读出害怕的心理。 3.学习第8~12自然段,体会金奎叔对“我”的教育。 (1)过渡:这时,“我”的救命英雄——金奎叔出现了!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鹅又有什么表现?读一读第8~12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 (2)同桌交流,反馈,教师引导体会。 句段7: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公鹅摔到了半空中。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这几句话写出了金奎叔的勇敢果断,收拾鹅干脆利索;也表现了鹅其实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凶悍,实际上它们不堪一击。 (3)过渡: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看到鹅落荒而逃,“我”有什么表现? “我”挂着泪笑了,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4)指名分角色朗读第9~12自然段“我”和金奎叔的对话,引导体会金奎叔的话在文中的作用。 金奎叔的话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他教育“我”要站在正确的角度,以实事求是的眼光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畏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4.学习第13~15自然段,感受金奎叔对“我”的影响。 (1)过渡:金奎叔的话使“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自己读一读第13~15自然段,结合批注思考这个问题。 (2)指名答,教师明确。 “我”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鹅,不再怕它;对牛,也不再无缘无故地欺负它。 (3)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前半句以鹅的角度看人,后半句从人的角度看鹅,角度一变换,事情的结果就不同了,说明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4)引导学生思考:在“我”的这段经历中对牛只字未提,为什么现在却再也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 (5)学生思考,交流,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并明确。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这句话表明“我”明白了不要站在鹅和牛的角度去看待人,而应该站在事实的角度去看待牛和鹅。 (6)思考: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 这句话表现了金奎叔意味深长的一番话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教会了“我”如何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解决矛盾。 板块三 拓展阅读,示范批注 1.出示课后阅读链接,引导学生自读《牛的写意》,发表感受。 2.出示教师作的《牛的写意》批注,引导学生结合《牛与鹅》总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1)对课文内容的疑问。 (2)对课文内容的体会 (3)对写法的点评。 (4)读了课文后获得的启发。 …… 3.结合批注,体会情感。 《牛的写意》这篇文章赞美了牛正直善良、勤恳踏实、率真朴实的品质。 板块四 课文回顾,拓展延伸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牛和鹅正确角度看自己全面看待问题正确认识生活 2.小结: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8000多次,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8000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正如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一样,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正确地认识事物,全面地、多角度地看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完成《教材1+1·优化创新精练》对应训练。 1.通过反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中加深感受,同时在朗读中比较金奎叔与“我”对鹅的不同态度、鹅对金奎叔与“我” 的不同态度、“我”对牛和鹅前后不同态度,引导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理解课文。 2.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浏览课文时的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时的质疑问难,分层理解,在对比中品味与朗读,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自然流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