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茂名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试卷类型:A 茂名市2009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 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 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秣马/蓦然 莞尔/管理 附和/豁免 B.奈何/按捺 汲取/吸取 殷实/殷红 C.熨帖/底蕴 瑰丽/规矩 造诣/对弈 D.酗酒/虚笔 刊载/载体 决堤/矍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B.第一次月考取得了好成绩,同学们要得陇望蜀,希望下一次月考有更大的进步。 C.三鹿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消息一传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 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D.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 年“夸父计划”…中国太空探测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进,真是令人心花怒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展出的我国研制的直—9型武装直升机,较强的对地 攻击能力,主要担负地面火力支援任务。 B.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青年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成为衡 量我们的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C.有些作物品种,虽然能够抗病,是体内缺少侵入的病菌所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因此 病菌侵入后无法生存。 D.外交部发言人秦刚11月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不仅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也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4.把下面的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 ②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 ③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④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 ⑤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⑥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 ⑦一个弹子上天,随即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⑧正在缭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A.④⑥⑦③①⑤②⑧ B.④⑦⑤②③①⑥⑧ C.⑦⑧④⑥⑤②①③ D.③②⑥⑦⑤⑧④①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郭躬字仲孙,颖州阳翟人也。家世衣冠。父弘,习《小杜律》。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断 狱至三十年,用法平。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郡内比之东海于公。年九十五卒。 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后为郡吏,辟公府。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 躬以明法律,召入议。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且汉制柴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帝从躬议。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帝复召躬问之,躬对曰:“帝应罚金。”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帝曰:“善。”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以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 《后汉书·郭陈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躬字仲孙,颍州阳翟人也。家世衣冠 衣冠:借指士大夫、官绅 B.兵事呼吸,不容先关督帅 关:关押 C.伏惟天恩莫不荡宥 伏惟:伏着想 D.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 无虑:不少于 6.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太守寇恂以弘为决曹掾 ②皆以美于徐公 B.①事皆施行,著于令 ②以全人命,有益于边 C.①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 ②乃条诸重文可以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D.①诸为弘所决者,退无怨情 ②且汉制棨戟即为斧钺,于法不合罪 7.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躬掌法宽平的一组是(3分) ①于法,彭得斩之 ②躬以明法律,召人议 ③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 ④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 ⑤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 ⑥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 A.③⑤⑥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躬家族世代为官,父亲郭弘是当年著名的断案专家,郭躬年轻时继承父业,精通法律,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 B.郭躬认为,按照法律,秦彭应该斩首,但是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况不一样。 C.郭躬认为,犯罪有故意与过失两种,对过失犯罪应比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D.郭躬认为皇恩虽然浩荡宽宏,在押死刑犯在大赦时都获得了新生,但大赦令还没恩及那些已逃亡的死刑犯。 9.断句和翻译。(共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又 有 兄 弟 共 杀 人 者 而 罪 未 有 所 归 帝 以 兄 不 训 弟 故 报 兄 重 而 减 弟 死 中 常 侍 孙 章 宣 诏 误 言 两 报 重 尚 书 奏 章 矫 制 罪 当 腰 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躬以明法律,召入议。(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乃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问题。(7分)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禾 熟 孙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1)这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所不同,李诗通过____抒情,孙诗通过____抒情。(2分) (2)这两首诗显示“牛”的各自不同的思想境界,请各用一句话阐明。(5分)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6分)(四小题任选三小题作答)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绝如缕。(苏轼《赤壁赋》)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_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谐调。在古代中国人看来,自然过程、历史过程、人生过程、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这一思想特征贯穿了“天人合一”观念源起与演变的基本过程,贯穿于古代的哲学、科学和艺术中。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认为宇宙间有四大,人居其一,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从一个侧面确立了人与天的相互关联。庄子提倡“与天为一”,《庄子·达生》云:“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抛弃世事,忘怀生命,使形体健全,精神饱满,从而达到与天合为一体的自然无为境界。《周易·文言》明确提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时,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顺应自然的“与天地合德”的思想。汉代董仲舒甚至以“人副天数”的观念为基础建立起天人感应的谶纬神学体系。《春秋繁露·阴阳义》即云:“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在宋代理学中,“天人合一”思想更趋成熟、精致、完善。张载直接提出“天人合一”命题;《正蒙·诚明》云:“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可以成圣。” 中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则提出“天人相应”的命题,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与天地如一。天人同构,人体的小宇宙与天地的大宇宙相对应。书中列举了诸如“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等等。 在美学上,与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渍了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其次,“和合”文化中和谐化辩证法的普遍运用,使得中国美学智慧特别注意以对应性、相融性、辩证性、和谐性来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的展开与构架。有人指出,纵观中国古代美学基本特征(如强调真善统一、情理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认知与直觉的统一等)和中国古代审美理想(如儒家对“和”、道家对“妙”、佛禅对“圆”的追求),无不是“和合”文化在审美层面的诗性展开和逻辑延伸。这表明,中国诗性智慧和审美意识与“和合”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和性和关联性。“和合”文化,是中国古代诗性智慧之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之一。 B.自然过程、历史过程、人生过程、思维过程,是“天人合一”观念的四个基本过程。 C.“天人合一”的思想特征贯穿于我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中。 D.因为天有日月,所以人有两目;因为地有九州,所以人有九窍。也正因如此,《黄帝内经》提出“天人相应”的命题。 E.在中国古代审美理想中,有儒家的“和”、道家的“妙”、佛家的“圆”等。 13.下面对“和合”一词的解说,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和合”文化,深刻地浸渍了中国审美境界论,它特别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 B.“和合”文化,使得中国美学特别注意理解和处理一系列审美范畴的展开与构架。 C.“和合”文化,是中国古代诗性智慧的根源。 D.“和合”文化,表明了中国诗性智慧和审美意识,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亲和性和关联性。 14.文中第二自然段提到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你是怎样理解庄子这一思想的?请联系文段与现实生活实际分点说明。(4分) 15.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分层论述中心论点的?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 行说明。(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有杯咖啡永远热 刘心武 因为城里家事繁冗,多日未到乡间书房,那天抽空去了,还没走拢,就发现书房外的小花园呈现荒芜状态,灌木长疯了,玉兰树被牵牛花藤缠绕,野草丛生,仿佛提醒我今夏雨水是如何丰沛。 走拢栅栏,吃惊不小。实际是我让里面的一个生命吃一大惊。那是一只猫。它吃惊,是因为不曾想我的出现。我吃惊,倒不是因为在意野猫进入我的小花园,而是瞬间以为那是一种灵异现象——难道,狸狸竟然复活了吗? 我家两只爱猫,一只纯白蓝眼长毛波斯猫,一只脸部和前后身花狸其余部分纯白的短毛 猫,前者名睛睛,后者名狸狸,前些年相继去世后,都以锦匣葬在了这小花园里。眼前的这只警惕地趴伏着瞪视我的花狸猫,酷似狸狸啊!它怎么不马上跑开呢?啊,明白了——我发现它身后有四只小猫,显然,那是它的子女,大概还没断奶,作为一个母亲,它不能丢下小猫自己逃开。我更加吃惊,因为那几只小猫,两只纯白,一只浑身花狸毛,一只与母亲相同是身上除了花狸毛还有纯白部分,这就说明,它们的父亲,应该是一只纯白的公猫,呀,难道睛睛和狸狸全都复活,而且婚配,在此产下了后代吗? 我蹑手蹑脚离开小花园,绕到另一面进入书房,立即往城里打电话,告诉老伴所看到的异像,她激动不已:“你怎么光看到狸狸?睛睛呢?”我跟她说:“我们的睛睛狸狸应该还都在地下安息,你别忘了,它们都是公猫。一定是有只酷似睛睛的公猫,跟这酷似狸狸的雌猫,生下了四个宝宝,而公猫对小猫不负责任,早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只剩下猫妈妈带着猫宝宝在那小花园里安家。不过,巧合得实在神秘!”老伴感叹之余,立即给我几条指示:“不要吓走它们!不要清理花园!立刻去给它们准备猫窝、猫粮和饮水盆!”我很快一一落实,可喜的是猫妈妈看出我的善意,没有带着猫宝宝转移。 入夜,我从窗隙朝外望,不见小猫,但猫妈妈在吃猫粮,心中祈盼它们能长久在花园中定居。用音响放送出柔曼的曲调,我在落地灯光圈里翻阅女作家苏葵寄给我的散文集。苏葵多次到世界各地“自由行”,我非常羡慕,“自由行”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以及兴致和体力自不必说,最好还具有外语对话的能力,苏葵不仅这几个条件全都具备,还有一颗敏感的心和一支绣花针似的笔,我最欣赏她抛开一般游记介绍名胜古迹或做些中外对比的套路,而从“凡景”“琐事”里勾勒出人情之美的那些细腻舒缓的文字,比如她写到佛罗伦萨小巷中一对老人牵手同行停下轻吻的场景,感悟人生中“相依”的易与不易。苏葵把这个集子命名为《咖啡凉了》,在最后一篇文章里对世道速变发出惆怅的喟叹,我虽有所共鸣,却不由得产生了逆向思维。 我在灯下想到窗外“复活的狸狸”,想到狸狸的来历。二十一年前,我遭遇人生中最大挫折,这挫折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一条“刚刚收到的消息”向全世界昭示,并且刊登在第二天所有报纸的头版【注】。我作为主编为杂志惹的祸理应担负全责。确实有许多杯咖啡立马凉了,甚至凉咖啡也拿走了。这很正常,不应抱怨。但就在这样的时刻,有杯热咖啡送到了我的眼前:同事带来一个纸盒,说是杨学仪师傅送给我的,纸盒里是一只幼猫,后来被取名狸狸。杨师傅知道我爱猫,知道我在遭遇挫折后因为心烦意乱,家里走失了爱猫,他就用送猫来表达他那热辣辣的安慰。 那时杨师傅已因病休养。他在杂志社为主编开车,几年里是越开主编年龄越小,先是接送李季,那时候六十多岁,比他大,后来是王蒙,五十出头,比他小,到我坐进车里时,他奔六十而我只有四十四岁,开始我们俩都感到尴尬。他为王蒙开车时,西服革履十分气派,而那时的王蒙穿着还很随便,有时到了某场合,他下了车,人家就簇拥上去把他当主编往里迎,他忙摆手指向王蒙,竟还有人坚持觉得他就是王蒙而在幽默。我不记得是在哪一天,经过我们双方努力,杨师傅跟我说:“咱爷俩可以交朋友了。”他竟为惹了祸的朋友送来了无言的温暖。那以后没几年杨师傅因病去世。 世事多变,咖啡会凉,但有一杯咖啡永远是热的,那里面满盛超越世态炎凉的宽厚与善意。 选自《新民晚报》2008年10月27日 【注】:1987年,刘心武担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时发表了一篇名叫《伸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的有问题的作品,刘被停职。 16.文章通过叙议方式把材料串连在一起以表达主旨的,试对文中叙述的主要事件分条加以概括。(4分) 17. 结合文本,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叙述与猫有关的片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 18.请说说文章题目蕴含着怎样的生活感悟?你是怎样看的?(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贾植芳先生的最后时刻 张业松 贾植芳先生不喜欢住医院,但好像很喜欢上医院。不记得有多少次,我主动要求或被叫去陪他上医院,“检查”或“拿药”。他总是兴致勃勃,穿好平时不穿的外套,戴上平时不戴的呢帽或遮阳软帽,拿上在家不怎么用的STICK,叫上出租车,用现在的孩子们的话来说,很“拉风”地出门,一路上指点街巷,劲头十足地讲述他当年在其中的冒险经历。而且基本上,不论是否实际需要,他这样出一次门,总要在外面找个馆子吃顿饭,——多数时候是吃面,在我想来,很有点想方设法延长“进城”的时间和快乐的嫌疑。师母不在以后,先生的体力和精力衰退得很明显,这样的“找乐”的机会少了,偶尔有之,他沿路的谈兴尽管仍在,毕竟有些谈不动,对场所和事迹的指点限于点到为止了。 真的需要住院了,先生很不耐烦,总是在病情稍有好转的时候,就嚷着要回家。他把住院叫做“坐监”,我想不是因为耐不住性子,而是不喜欢这种受约束的生活。受约束倒也不是说真的像坐监一样丧失了人身自由,而是,这种生活打乱了他原有的生活秩序,影响了他熟识的与生活发生关联的渠道和方式。 对于一位教授,或一个知识分子来说,什么才是他最不乐意放弃的与生活发生关联的渠道和方式?贾先生的行为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读和写。 哪怕只是在医院里住两天,哪怕是在多至六床的普通病房,只要病情许可,他也会要求把家里的书报和纸笔带来,而且蚂蚁衔草似的,今天二本明天两本,不多久病房就会呈现出临时书房的模样。2007年11月11日,贾植芳先生因肺炎迹象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干部门诊求诊,随即确诊,入住该院国际部特需病房,至12月8日,在他自己的反复要求下出院。但随即,因停止用药而复现的症状再次把他赶回了病房。2007年12月11日,贾植芳先生最后一次入院,在医院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长的一段住院时光,至2008年4月24日18:45分、,因肺炎并发心衰、肠梗阻(指标显示高度恶性肿瘤可能),最后导致呼吸衰竭,终于抢救无效。据近十年来负责照料他的生活起居的内侄女任桂芙女士介绍,先生约在临终前5小时陷入昏迷、前5天放弃读写。他的最后二篇日记写于4月18日,记述了“大晴天”里几位学生的来访,及重温收在《贾植芳文集》第二卷里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序》,因为前一天来访的郜元宝透露这部书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版。 先生临终的时刻,我在学校授课。复旦大学课表第9节18:30分开始,等我匆匆讲究该讲的内容提前下课,得到的是这样的信息:先生18:46分走了。赶到医院,出现在我眼前的先生,盛装仰卧,面色舒展,平和如生。我站在他的左面,伸手到被单底下握住他的左手,温软如昨。他外套的衣领被被单压住一只角,我伸出另一只手为他理好,手背贴近面颊时,仿佛感受到他的体温。我的下巴忍不住抖动起来,在咬合不住的时候,鼻翼也跟着翕动起来。我终于崩溃,再一次在先生面前彻底暴露了自己的软弱。令我难以自制的是,就在昨天,就在同一个位置,以同一种姿势,我还一如往常在聆听着先生学术上的关怀,答应着会跟进他的关心;先生尽管呼吸困难,说话费力,全身插满管子,头部转侧一下也不很容易,却是眼神清亮,头脑清晰,面色充满生气,也还在一如往昔地与他尚不熟悉的我的学生们做着快乐的约定:等我病好了,请你们来家里做客!… 选自《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30日 注:贾植芳先生,复旦大学教授,著名作家、翻译家。 19.文章第一段为什么说贾植芳先生“不喜欢住医院,但好像很喜欢上医院”的往事?(4分) 20.文章第四段为什么不厌其烦地使用大量数字?(5分) 21.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动情地叙述与贾植芳先生“最后一面”时的情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请你根据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林秀贞的主要事迹介绍写一段话,向她表达你的敬意。 要求言简意赅,事、理、情结合,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6分) 林秀贞,60岁,汉族,初中,中共党员,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 林秀贞用母爱精心呵护儿女成长,力助儿女成为国家栋梁。30多年来,使与自己没有 任何血缘关系的社会困难群众,圆了求生、求学、养老、就业梦:使1名外地遗弃病婴重新找回了“母爱”;使14名贫困学子不再为无钱上学而发愁;赡养6位孤寡老人,使他们不再为生活而悲伤;招收8名残疾农民在自办的企业上班,使他们不再为无处就业而备受煎熬。 1999年至2006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日前公布报告说,科学家最近在北极圈内发现数千头海象的尸体,死亡地点主要集中在白令海峡俄罗斯一侧。报告援引俄罗斯专家科奇涅夫的话说,今年夏季,在白令海峡俄罗斯一侧生活的约20万头海象中,有3000头到4000头海象因为生存环境变化而死亡,死亡数字是往年的2倍到3倍,其中很多是春季才出生的弱小海象。 专家说,肥硕的海象不能长时间不停歇地在海上漂游,它们要不时爬上海冰休息。但受夏季当地气温上升影响,北冰洋边缘的楚科奇海大片冰面融化,海象失去了休息场所,不得不大批涌上海岸线。有时数万头海象挤在一起,不少海象因拥挤和踩踏而死亡。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的海象研究专家乔尔·米勒说:“对海象来说,今年是令 人伤心的残酷的一年。”专家警告说,如果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持续下去,北极一些地区海冰融化速度将会加快,在这些地区活动的海象处境将越发艰难。 根据研究,导致大批海象死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请以“过程(或结果)是重要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B(分别读nài、nà;jī、xī;yīn、yān。A“秣、蓦”都读mò;C“瑰、规”读guī,相同,“诣、弈”读yì,相同;D“决、矍”读jué,相同) 2.D(A“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并夹杂在一起;用来指电子产品质量,不当;B“得陇望蜀”望文生义;C“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此处不能评述社会舆论哗然的局面) 3.B(A成分残缺,在“较强”前应加“具有”;C关联词语使用累赘,可以去掉“虽然”。D表递进关系的两个句子位置应互换。) 4.A(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语段出自《明湖居听书》)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B(关:禀告) 6.C(乃:均为连词,便,就、于是。A以:介词,“以……为……”连用,把,让/动词,认为。B介词,在/介词,对。D为:介词,表被动,被/动词,相当于“是”) 7.A(①与郭躬掌法无关,②④句表现郭躬通晓法律,掌法严明) 8.B(根据原文“于法,彭得斩之”的“之”代“那些人”,不是斩秦彭。) 9.(1)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每对两处得1分,答对6-7处得3分) (2)①郭躬因为通晓法律,也被召见参与审理 ②于是写了条陈,对可以从轻论处却量刑过重的四十一条条文进行了修改,上奏皇帝, 都得到施行,并写到了法律文件中。 10.(1)议论、描写(或抓住两诗最后一联的内容进行分析,酌情给分) (2)第一首“病牛”,心有不平但无怨无悔。第二首“老牛”在了结了耕耘之后的轻松与满足之中,追求平和淡泊的生活情趣(或无争无求的自足)(各占2.5分,共5分) 11.(1)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参考译文: 郭躬字仲孙,颍川郡阳翟县人。其家族世代为官。父亲郭弘,研习《小杜律》。太守寇恂让郭弘做决曹椽,断案达三十年,执法公平。那些被郭弘判罪的人,回去后没有怨恨之情。郡内的人都把他比作东海郡善于断案的于大人。郭弘活到95岁去世。 郭躬年轻时继承父业,讲授法律,学生常达数百人。后来做了郡吏,被公府征召。永平年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做他的副将。秦彭带兵驻扎在另外的地方,有时不经请示就依法杀人,窦固上奏皇帝说秦彭专权,擅自杀人,请求诛杀秦彭。显宗于是请公卿朝臣评判秦彭的罪行。郭躬因为通晓法律,也被召见参与审理。大家都认为窦固的上奏是对的,惟独郭躬说:“从法律角度看,秦彭该杀那些人。”皇帝说:“军队出征,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秦彭既然没有斧钺,怎么能专权杀人呢?”郭躬回答说:“校尉要一律受制于主将,那是说校尉与主将驻扎在一起,现今秦彭另率一支军队驻扎于别处,情况不一样,军情瞬息万变,有时不容许先禀告主将后再作处置。况且按汉朝制度,戟就是斧钺,这样,判秦彭死罪不符合法律。”皇上听从了郭躬的意见。又有一案,兄弟两人一起杀了人,但罪责还没有分清。皇帝认为做兄长的没有尽到教育弟弟的责任,所以判了哥哥的重刑而免除了弟弟的死罪。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时,误说两人判的都是重刑,尚书上奏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罪当腰斩。皇帝又召见郭躬询问他的看法,郭躬回答:“孙章应处罚款”。皇帝说:“孙章假传圣旨杀人,怎么处以罚款呢?”郭躬说:“ 法律上有故意犯罪和失误犯罪的区别,孙章传达诏书出现错误,事属失误,对失误者法律量刑要轻。”皇帝说:“好。” 后来三次升迁,元和三年,被任命为廷尉。郭躬一家世代掌管法律,务求宽容公平,等到做了法官,审案判刑,大多喜欢同情宽恕,于是写了条陈,上奏皇帝,对四十多条量刑过重可以从轻论处的条文进行了修改,都得到施行,并写在法律文件中。章和元年,大赦天下,对四月丙子日以前的在押犯减轻死罪,不加鞭笞,发配金城(守边),但大赦令没涉及那些没抓到的逃犯。郭躬上奏皇帝说:“皇上施恩给死囚犯减刑使其戍边,原因是重视人的生命。现在犯了死罪的逃犯总数不下万人,自从大赦天下以来,抓捕的逃犯很多,但赦罪的诏书没有涉及这些人,都判了重罪。我私下想皇上福恩应该浩荡宽宏,但现今死罪已下的人都获得新生,惟独被捕的逃犯却未能享受皇上的恩泽。我认为大赦令之前犯了死罪又在大赦令之后被抓捕的罪犯,都应不加鞭笞,发配金城,这样既保全了人命,又有益于边防。”肃宗认为很对,就下诏赦免了那些抓回来的逃犯的死罪。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B、D。分析:“自然过程、历史过程、人生过程、思维过程”,不是相对独立的过程,而是融合在一起的,它们不是“‘天人合一’的四个基本过程”;“天有日月”与“人有两目”之间,“地有九州”与“人有九窍”之间,均没有因果关系。 13.C。分析:A项,“特别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的是古代中国人,而不是“和合文化”;B项,对比原文得知,“使得”之前少了“和谐化辩证法的普遍运用”这个关键性词语;D项,有“特殊的关系”的是“和合文化”与“中国诗性智慧和审美意识”,并不是中国诗性智慧和审美意识之间的关系。 14.参考答案: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质是“自然无为”。(占2分)它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教人不为外物所役,不为外物所累,要逍遥自在地做人。(1分)同时,它也有消极的影响,可能会误导人们不愿为学业、事业等作主观努力,最终使人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枉度人生. (1分) 分析:此题答案宜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肯定庄子“自然无为”思想的积极意义, 其次要指出庄子这种思想的消极成分。如果考生只答一个方面内容,最多得2分,意思合 情合理即可。 15.参考答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1分)。文章先从哲学、科学(医学)和艺术(美学)三大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分层论述(1分),然后就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较为具体的分层论述(1分)。例如,在哲学方面进行论述时,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周易》的易学思想、董仲舒的理学、张载的儒学等方面进行论述;又如,在美学方面进行论述时,从和谐化诗意和和谐化辩证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1分)。 分析:关于此题的中心论点,允许考生用自己的文字进行表述,但必须符合原文中心论点的意思。关于分层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如果考生能正确地罗列出文章的三个分论点,又从各分论点中进行分类说明。也可以酌情给分,甚至满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4分) 野猫带着四只小猫在我的乡间小花园安家;夜晚我翻阅女作家苏葵寄给我的散文集; 回忆自己二十一年前遭遇的人生最大挫折;杨师傅在我最失意时送给我一只幼猫。(主要 事件答对一条给1分,共4分) 17.(5分) 第一问:作者如此详细叙述与猫有关的片断,是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能引出与猫有 关的人、事、情,由猫及事,由猫及人,由猫生情。写猫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感情,引发对世事多变的感慨。写猫是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服务。(3分)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美好事物的追忆和留恋;相信人世间还有超越世态炎凉的 宽厚、善良和温暖,表达了心存感激之情。(2分) (或者:作者如此详细叙述与猫有关的片断,是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猫在花园里出 现,引发了作者对已故的心爱的猫的怀念,这些怀念又引发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对世事多变的感慨。 表达了作者相信世间还有超越世态炎凉的宽厚与善良的思想感情。) 18.(6分) 第一问:蕴含着:纵然世事多变,但坚信人间依然充满温情,还有超越世态炎凉的宽厚与善良;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宽厚与善意。(3分) 第二问“怎样看”:可以结合文章中的作者的人生际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一些真实事例,说出自己的人生感悟(是由文本生发出来的)即可。(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4分) 因为贾植芳先生的“最后时刻”是从到医院就医写起的,也能突出贾植芳先生的性格特征(写法上)。①作者写贾植芳先生平时“不喜欢住医院”:突出他不喜欢这种受约束的生活,影响了他熟识的生活方式和秩序,为下文写他的最后时刻不得不住院,即使住院了, 同样没有停止读与写,通过对比,表现了贾植芳先生不知疲倦的学习态度。②写贾植芳先 生“好像很喜欢上医院”:表现贾植芳先生喜欢在路上“找乐”,突出了他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鲜明个性。(答对上面三方面内容的两点给4分,视大意给分) 20.(5分) 作者不厌其烦地使用大量数字,一是真实地写出了贾植芳先生生命的最后时刻是怎样 度过的,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二是照应了题目,呼应题目的“最后时刻”;三是突出了贾植芳先生病情的危急;四是表现出贾植芳先生在病危时仍孜孜不倦工作、乐于读写的生活态 度。(答对三点给满分,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1.(6分) 通过动情地叙述与贾植芳先生“最后一面”时的情景,写出贾植芳先生的病情牵动人 心,我对贾植芳先生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2分);从侧面写出了贾先生的人品与学识都 值得人们去尊重,表达我对贾先生的尊敬(2分)。 写与贾植芳先生“最后一面”时的情景,表现了贾植芳先生拥有一颗平和、安详的心, 积极、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2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6分)林秀贞,你是一棵参天大树,使无数小苗得到荫护。30多年来,您使孤儿得到养育,贫困学子上学无忧,孤寡老人安度余生,残疾人得到帮助,您奉献给世界最大的爱,您是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或“30多年来,您用爱心使很多困难群众,圆了求生、求学、养老、就业梦。您扶贫济困,广施善行,用一位平凡母亲的爱温暖世界。您身上所体现的中华美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彰显精神,言简意丰,事、理、情有机融合,3分;自然流畅,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23.全球变暖(2分),使得作为海象休息场所的冰面融化(2分),(语句通畅2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