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6课-人教部编版(共24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6课-人教部编版(共24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二年级下册 第 26 课 内容一 大学 · 治国章 内容二 诗经 · 召南 · 鹊巢 诗经 · 召南 · 采蘩 内容一 大学 · 治国章 一、 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正心修身章》《齐家章》。 (二)背诵《诗经·邶风·凯风》。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治国章》,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弟(tì)者、虽不中(zhònɡ)、偾(fèn)、蓁(zhēn)、忒(tè)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 学习 第一自然段。 1. 文白对读。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 , 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 弟 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 , 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 译文 所谓治理国家必先管理好家族,是指自己的家人都管教不好,就不可能管教他人。所以君子不走出家族就能在国中成就教化:在家中能行孝,便可以侍奉君王;敬爱兄长,便能侍奉尊长;对子女慈爱,就能遣使民众。《康诰》说:“像爱护婴儿那样。”内心真诚去追求,即使做不到,也会相差不远。从来都没有先学会养育孩子而后才能嫁人的女子!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弟:同“悌”,指弟弟尊重兄长。 ②慈:慈爱。 ③中:达到目标。 点拨: 这一章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对晚辈慈爱,他就懂得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所以,如果让他管理国家,他就可以忠于君主、尊敬长辈、爱护大众,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链接: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文白对读。 原文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 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 桀纣 率 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君王的家族仁爱,整个国家都会仁爱;君王的家族礼让,一国都会礼让;君王一人贪暴,整个国家都会发生动乱;事情的关键就是这样的。这就叫“一句话就能败坏事情,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尧、舜用仁爱来治理天下,民众随之仁爱;桀、纣用贪暴统治天下,民众随之贪暴。如果他们的命令违背自己所倡导的东西,民众就不会跟从了。因此,君子自己做得好,才能去要求他人。自己没沾染恶习,才能禁止他人。自己内心不遵从恕道,却能教育好他人的,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治理国家要先管好家族。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戾:乖张,暴躁。②尧舜:尧帝和舜帝,都是中国古代的帝王,儒家认为他们是圣君的代表。③桀纣:夏桀王和商纣王,分别是夏朝和商朝的亡国之君,二人是暴君的代表。④喻:教导。 链 接: ①《重华大孝》 ②《纣王无道》 拓展: 拓展二 积累儒家关于“恕道”的言论: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三) 学习 第三自然段。 1. 文白对读。 原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 译文 《诗》说:“桃花鲜艳,桃叶茂盛。这个女子出嫁,定会和顺家庭。”和顺家庭,才能教好国人。《诗》说:“兄弟相和睦。”兄弟之间和睦了,才能教育国人。《诗》说:“举止没有过失,领导四方各国。”自身在家庭中足以被效法,而后才能被民众效法。这就是治国要先齐家的意思。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桃之夭夭”句:出自《诗经·周南·桃夭》。 ②“宜兄宜弟”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萧》。 ③“其仪不忒”句:出自《诗经·曹风·鸤鸠》。 ④仪:仪表,礼仪。 链接: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小雅·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冲冲。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曹风·鸤鸠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3. 多形式熟读文本。 4. 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召南 · 鹊巢 召南 · 采蘩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大学·治国章》。 二、学习《诗经·召南·鹊巢》 (一)解诗题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诗歌描写了婚嫁的盛大场面。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诗中用“鸠”代指新妇,“鹊”代指弃妇。 (二)正诗音 1.初读《诗经·召南·鹊巢》,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召(shào)南、鸠(jiū)、百两(liànɡ)御(yà)之 3.标注入声字: 维 鹊 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 百 两御之。 维 鹊 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 百 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 百 两成之。 4.学生读一句,老师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一) 文白对读 原句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译文 喜鹊搭好巢, 八哥来居住。 这位女子要出嫁,百辆马车来接她。 喜鹊搭好巢,八哥同来住。 这位女子要出嫁,百辆马车护送她。 喜鹊搭好巢,八哥来住满。 这位女子要出嫁,马车迎送来成婚。 (二)字词释义。 释义: ①召:古地名,在岐山南。 ②于归:指女子出嫁。 (四)品诗味 品味: 诗歌的三章都以鹊、鸠起兴,由鹊巢鸠居过渡到婚礼场景。第一章讲“居”“御”,是说“居住”“迎亲”;第二章讲“方”“将”,是说“占有”“送亲”;第三章讲“盈”“成”,是说“住满”“成亲”,三章随时间推进而更换词语,层层递进。 (五)背诗句 1. 复沓式读诗。 2.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 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 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解读就会有差异,因此这首诗历来存在多种阐释。我们不妨试着站在新郎、新娘、新郎的家人、新娘的家人、被抛弃的夫人,甚至是旁观者的角度,来吟诵、品味这首诗,并从中感受不一样的心情。 二、学习《诗经 · 召南 · 采蘩》 (一)解诗题 “蘩”即白蒿,这是一首有关劳动的诗歌。在西周至春秋时期,白蒿常用于祭祀仪式和养蚕时孵化蚕卵,所以一般认为采蘩是用于公侯祭祀或宫室养蚕。 (二)正诗音 1. 初读《诗经·召南·采蘩》,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 标注易读错字词:被(bì)、僮(tónɡ)、祁(qí)、还(huán) 3. 标注入声字: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 夙 夜在公。被之祁祁, 薄 言还归。 4. 学生读一句,老师读一句。 5. 师生拍手齐读。 6. 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 文白对读。 原句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译文 到哪里采蘩?去那池塘水边。 采来做什么用?公侯祭祀要用它。 到哪里采蘩?在那山涧之中。 用在什么地方?在公侯的宫庙中。 发髻高高耸,日夜采蘩为公。 发髻祁祁如云,采完蘩后相伴还。 2. 素解诗意。 释义: 于以:在什么地方。 沼:池塘。沚:小洲。 被:妇女头饰,假鬓。 僮僮:高耸的样子。 祁祁:众多的样子。 (四)品诗味 品味: 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开篇,介绍了采蘩的地点、原因等信息。战国之前,“事”通常指祭祀、战争之类的大事。最后一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戴着高高头饰、日夜为公侯忙碌的采蘩女的形象。 链接: 本诗诗旨 拓展: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魏风·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豳风·七月(节选)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五)背诗句 1. 复沓式读诗。 2.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 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 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 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本诗描写了采蘩人为了公事往来采蘩的忙碌情形,也流露出因辛苦劳作而产生的不满和无奈之情。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诗经·召南·鹊巢》和《诗经·召南·采蘩》。 (二)有感情地背诵《诗经·召南·鹊巢》和《诗经·召南·采蘩》。 五、本课总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