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怀疑与学问 (5)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怀疑与学问 (5)_鲁教版

顾 颉 刚 顾颉刚(1893- 1980),我国当代史学 家 ,江苏苏州人。 长 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 研究,对于怀疑和辨伪, 有不少创见。著有《汉 代学术史略》、《史林 杂识初编》等。 议论文的定义 :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 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 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即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 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论据(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 点的材料): ①事实论据: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 事实,c. 统计数字, ②道理论据: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 名言,b. 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 规律等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1.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 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话、以及人们公认 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 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 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 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 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 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第一、二段 1、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 2、引用名言作为道理论据; 3、吸引读者兴趣。 1、(2)(3)(4)句同第(1)句之间 有什么关系? 第(2)(3)(4)句是用道理去论证第 (1)句提出的论点。 第(2)(3)是第一层:从反面说理, 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第(4)是第二层:从正面说理,指出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 才会起来。 第 六 段 2、第(5)、(6)、(7)三句同第 (1)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5)(6)(7)三句是用事例去论证 第(1)句提出的论点。 第(5)句是第一层:提出一个小论点。 第(6)(7)句是第二层:用大学问家 戴震的事例来论证第(5)句的小论点和 第(1)句的全段论点。 Ø阅读提纲 A、程颐的话(道理论据) 中心论点(1-2):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B、张载的话(道理论据) 1、对于传说的话,应当 a、 国难危急时的口头消息(事)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 b、三皇五帝(事实论据) 怀 A、 怀疑是 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c、腐草为萤(事实论据) 疑 从消极 与 方面辨 学 伪主要 2、不论对于哪一本书, 问 步骤。 哪一种学问,都要 “尽信书不如无书” 经过自己的怀疑, (道理论据) 分论点 B、怀疑是 辨别是非。 (3-6) 从积极 方面建 设新学 戴震治学善疑(事实论据) 说,启 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3/24/2021 9 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准确、精炼而又严密, 读结尾一段,找出相应的语句,朗读 体会。 3、第(8)句“一切”和“四个常常” 能删去吗?为什么?句中的冒号为什 么不宜改为句号? 不能。用这些词,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 问家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 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学者的学说。 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句中的冒号表示后面的一句是前几句 的总括。所以不能改为句号。 4、第(10)句中的“学术”和“文化” 这两个词能互换吗? (10)句中的“学术”和“文化”这两个 词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 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一切 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 进步了”,是从部分说到整体,互换 位置后就讲不通了。 下列 关于怀疑的材料,你认为它们可用来作为 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1 毛泽东说:“多想出智慧。” 2 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 这才是缺点。 (鲁迅) 3 牛顿看见苹果落地,产生疑问,发明了万有 引力。 4 李时珍发现古医药书籍中的谬误,发愤编写 出当时最完备的医药宝典《本草纲目》。 5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道理论据) (道理论据) (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 由本文我们知道,议论文在提 出论点后,往往用道理和事例相结 合的方式展开论证,这样才有说服 力。 小结 再读思考 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分析举例论证的作用,首先明确作者 列举了一个……(什么)典型事例, 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分论 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分析道理论证的作用,应弄清引用 了……(谁)的言论,充分有力地证 明了……论点(分论点),具有权威 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即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 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分析对比论证方法的作用,首先要分辨是 先从 面摆事实(讲道理),再从 面摆事 实(讲道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分论点),论证分明,给人印象深刻,使论 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 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 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生动形象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分论点) 思考 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有哪几处? 各有什么作用? 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一、第四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 ’;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 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 就信了”之因; 二、第五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 思索’‘辨别’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 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 重要性; 三、第六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 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 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 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 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第六段“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理论,美术上新 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 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 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 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没有怀疑就没有新知 • 无论哪一门学科都要有合理 的、大胆的怀疑,有目的的寻求解 决,那么我们的学习成绩就会有所 提高,有了这种精神,我们会受益 一生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