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吆 喝 (13)_鲁教版
qián 1、体会作者在写“吆喝”时的内 在情感。 2、学习文章合理安排结构、注意 语言的衔接过渡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的能力。 请大家欣赏表演! (渲染现场气氛) 认识作者 萧乾 (1910年1月27日――1999 年2月10日) 原名萧炳乾,蒙古 族,北京人。记者、作家、翻译 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唯一 的战地记者。他又是唯一在大 陆落叶归根者。在战火纷飞的 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 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 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的大量通讯和特写。 主要著译作有《梦之谷》、 《人生百味》、《莎士比亚戏 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 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了解本文写的是什 么内容? 作者儿时北京街头巷 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 的吆喝声。 思考: 作者将北京街头 的声音分为哪两类? 器乐 声乐 器乐讲究: (包括管乐、弦乐、 打击乐)每一乐器 代表一种行当 理发师的钳形铁铉 布贩子:拨浪鼓 珠宝玉石收购商:小鼓 磨剪子磨刀:长号 好处: 坐在家里的主妇 一听,就准知道街上 过的什么商贩。 返回 声乐讲究: (各种商贩的吆喝) 要求: 气力足, 嗓子脆,口齿 伶俐,咬字清 楚,会现编词 儿,脑子快, 能随机应变。 阅读课文,圈画出文中 提到的吆喝声 商贩: 1.“馄饨喂——开锅!” 2.“硬面——饽饽” 3.“树熟的秋海棠” 4.“喝了蜜的大柿子” 5.“葫芦儿——刚蘸得” 6.“烤白薯哇真热乎” 7.“小玩艺儿赛活的” 8.“蒸而又炸呀……蒸而又炸” 9.“卤煮喂,炸豆腐哟” 10.“栗子味的白薯” 11.“萝卜赛过梨” 12.“葫芦儿,冰塔儿” 13.“就剩两挂啦” 14.“一包糖来,荷叶糕” 15.“哟,荞麦皮哟” 16.“冰棍儿——三分嘞” 17. “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 算命盲人:“算灵卦” 乞丐: 1.“行好的——老爷……赏我点吃吧!” 2.“老太太(那个)真行好……没有饽饽赏碗饭。” 作者如何把这些散 乱的吆喝声组织起 来的? 吆 喝 种 类 从早到晚 (4-9) 大清早:大米粥、油炸果、 青菜、花儿 白天: 百货商店、修理行业展销 夜晚: 馄饨、硬面饽饽、要饭 一年四季 (10) 春:金鱼、蛤蟆骨朵儿 夏:雪花酪 秋:海棠、 柿子 冬:葫芦儿、烤白薯 主要内容(11) 声调变化(12) 音韵节奏(13) 对吆喝 评价品 析 重点写夜晚,四季略写夏天。 好处:详略得当 1.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 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 种商贩的叫卖。 2. 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 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3. 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 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 分精彩。 4. 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 5. 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6.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 • 划分文章结 §1—3总写旧北京城街头商贩为招徕顾客 而发出的种种音响。 引出话题 §4—10 介绍吆喝声 §5—9 从早到晚 §10 一年四季 §11—14 对吆喝声进行评价品析 把握文章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1. 有儿化音 2. 方言词语 3. 运用轻声 4. 词用得妙 课文中的哪一种吆喝声最 吸引你,为什么? 请找出来并演一演。 秀北京吆喝: *体会作者感情 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 的是愉悦和怀想,那种对往事 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 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 行间。 寄托了作者对传统习俗和 民族文化的热爱眷恋之情. 其实,不仅北京有吆喝,我 国各地都有。而且由于各地 语言、风土人情不同,吆喝 也各有不同。下面请欣赏我 们老广州的一个吆喝<大排 档小唱> 赏老广州吆喝: 我们家乡有哪些熟悉的 吆喝声,请放开喉咙吆 喝一下。 要求: 请同学挑选一种吆喝,编 个调子,唱一唱。(注意语气、 语速、语调、重音等) 秀家乡吆喝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美,只 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用 来评价《吆喝》一文再恰当 不过。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 的商贩的吆喝声,在无心人 听来,或许顿生厌烦。但在 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 优美动人的音律,是一种应 当被记载在史册中的文化遗 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 切都将深深地烙进心灵深处 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结语: 再 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