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4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考点06大气环境-备战2020年浙江新高考地理考点一遍过学案
考点06 大气环境 知识点 考试内容及要求 能力要求 加试要求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①大气的垂直分层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④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a b b b 1.分析常见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2.分析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①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 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风的形成过程 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c a b c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①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②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 ③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b b b b 常见的天气系统 ①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②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b b 知识点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a)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运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该层,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 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能见度好,适合飞机飞行;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人造卫星等在此层运行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 特点 具体表现 环境意义 吸收 选择性 对流层大气中的CO2、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红外光;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可以降低白天的最高温度,使地球温度在适度的范围内波动 散射 选择性 微尘、空气分子能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便是大气散射的结果 反射 无选择性 水汽、云和浮尘等可阻挡、反射(及吸收)部分可见光,绝大部分可见光能够直接到达地面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b) (1)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其中的大气逆辐射会使地面增温。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1)纬度因素:由于不同纬度地区的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导致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不同,使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一般而言,新雪的反射率高,而海洋的反射率较低。 (3)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同纬度地区,晴天越多的地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就越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就越多。 突破01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应用 1.大气热力作用原理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主要集中在红外线波段),其中,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结合上图理解如下: 3.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及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 4.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 (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 热力作用 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 散射作用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反射作用 冬天阴沉的黑夜不太冷 保温作用强 晴朗的天空蔚蓝色,阴沉的天空灰白色 散射作用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 (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 (3)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4)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个角度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5)阳伞效应原理 悬浮在大气中的烟尘,一方面将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使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另一方面吸湿性的微尘又作为凝结核,促使周围水汽在它上面凝结,导致低云、雾增多。这种现象类似于遮阳伞,因而称为“阳伞效应”。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等方面。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甲)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乙),回答1—2题。 1.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对越冬农作物造成危害。霜冻的出现与图甲中的哪个箭头密切相关 A.① B.② C.③ D.④ 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②环节的散失 B.增强了③环节 C.增强了①环节 D.增强了④环节 【答案】1.C 2.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 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华北平原的早春时节有时会出现霜冻是因为该季节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气温较低。 2.地膜覆盖主要是减少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散失。 突破02 逆温 1.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上冷下暖。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2.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 类型 发生的条件 出现的地区 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温度迅速下降,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明前 地形逆温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盆地和谷地中夜间 锋面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 锋面活动地区 无论哪种条件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等聚集,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的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l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下图是12月22日我国某地午夜时所测得的地面到空中某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①—④段中发生逆温现象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该地可能为 A.杭州 B.天津 C.广州 D.海口 3.该地冬季常出现逆温,原因主要是 A.大气保温作用弱 B.沿海海陆温差大 C.受准静止锋影响 D.夜长地面散热快 【答案】1.B 2.A 3.B 【解析】1.据图示可知,①②两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③处随海拔升高降温小于0.6℃/100米,所以这三处有逆温现象。故选B。 2.该地冬至日午夜时分地面温度为3℃,据此可排除天津,广州、海口位置偏南,冬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图中只有杭州位于30°N左右,离秦岭—淮河一线较近,故此地应为杭州。故选A。 3.冬季,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因海陆温差大,当海上暖湿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常出现较强的平流逆温,该地大致为30°N的杭州附近,位于沿海地区。故选B。 知识点2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一、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c)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 2.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必考) 1.水平气压梯度力(a)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是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2.风的形成过程(b) 一般来说,风就是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平气压差异产生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除水平气压梯度力外,风的大小与方向还受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具体如下: 影响风的三种力 方向 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图示(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地转偏向力 始终垂直于实际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只改变风的方向,不直接影响风速的大小 地面摩擦力 始终与空气运动的方向相反 有减小风速的作用。高空风基本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受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之间成夹角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突破01 热力环流 1.理解热力环流应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2)两个方向 ①垂直方向: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降 ②水平方向: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三个关系 ①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②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2.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类型 示意图 应用 山谷风 由于夜晚吹山风,谷底气流上升,出现著名的“巴山夜雨”现象;夜晚,当冷空气在谷底集聚时,容易出现上热下冷的稳定空气结构,即逆温现象 海陆风 海陆风加速海陆间水分和热量的交换,白天的海风使近海岸湿润,夜晚的陆风使陆地凉爽 热岛 效应 热岛效应强弱反映城乡温差大小,如冬季城郊温差大,热岛效应最显著,热力环流最强。有污染的企业要远离居民区,并布局在绿化带以外,避免热力环流中污染物进入市区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两个不同的等压面。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值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C 2.D 【解析】1.丁地位于地面,气压高,(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丙三点,乙处上空的等压面向高处凸出,说明乙处的气压高于甲、丙两处,故丙处气压最低。 2.依据图示可知,因甲、乙、丙三处位于高空,气温低,丁地位于地面,气温最高。 突破02 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 1.等压线图上的风向判断 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可用“左右手法则”来判断,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具体方法是:伸出右(左)手,手心向上,让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拇指指向就是气流偏转方向。高空的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成一夹角。如图(单位:hPa): 2.运用作图法判断风向 利用作图法判断风向,是风向判断的最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图所示(北半球): 等压面图的判读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由于同一高度,各地气压不相等,等压面在空间上不是平面,而是像地形一样起伏不平。 (1)常考图识 (2)判读气压高低 同一等压面上各点气压相等; 同一地点下高上低,即气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同一高度,高高低低,即等压面凸向高处对应的点气压高,凸向低处对应的点气压低; 如上面图1中的③⑤是同一地点上空气压③>⑤,①④也是同一地点上空气压④>①,④⑤是同一高度气压④>⑤,①②③是同一等压面,气压相等,最终为④>①=②=③>⑤。 (3)判读气流流向: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如图1中,气流由④流向⑤。 (4)判断下垫面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5)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地区,多阴雨天气,日较差小;等压面上凸地区,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近地面等压面下凹地区气温高,等压面上凸地区气温低。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① B. C.③ D.④ 【答案】1.C 2.C 【解析】1.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风向应右偏,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故③正确。 2.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突破03 三圈环流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把握该知识点应注意“三突破”。 1.突破成因 从气压带的形成来看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符合“热低压、冷高压”的规律,说明其是因热力作用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不符合上述规律,这是因为它们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六个风带的风向均符合风的受力规律,即由高气压带指向低气压带,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所示: 2.突破分布和性质 (1)分布位置和性质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0°附近) 热力因素 上升 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因素 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因素 上升 温和多雨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极地地区 热力因素 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分布 风向 对气候 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 东南 干燥少雨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 西北 温暖湿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 东南 寒冷干燥 (2)分布的变式图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图形表现形式,如图中三种类型: 3.突破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图所示: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盛行西北风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 D.30°~40°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 B.乙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 C.甲表示9月份、北半球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北半球冬季 【答案】1.D 2.B 【解析】1.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同,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甲图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从图中可知,该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所以北半球30°~40°位于盛行西风的控制之下,其风向为西南风,故D项正确;0°~10°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A错;10°~20°为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信风,B错;20°~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错。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表示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乙图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份,B正确。 知识点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必考+加试)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 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 ①北半球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北半球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7月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①地中海气候分布: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最典型的是地中海沿岸。 ②成因和气候特点:夏季因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控制该区域,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因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西风带向南移控制该区域,西风带来丰富降水,气候温和湿润。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必考+加试) 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b+加试) (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热量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 非洲中部、南美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雨季集中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冷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西欧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寒带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很弱 全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很弱 全年酷寒,降水少 高原和高山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水热条件随高度变化 突破0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旱季时受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控制,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影响着地面获取太阳辐射的多少,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不同纬度,气候不同。主要影响气温。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主要影响降水。 (3)海陆位置:同纬度陆地夏季气温比海洋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同纬度海洋冬季气温比陆地高,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 (4)洋流:暖流经过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寒流经过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5)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也可调节局部气候。 (6)地形地势: ①山地由于地势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异,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3.形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 (1)纬度: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距海远近: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 (3)地形: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一般考虑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4)洋流: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5)风:受冬季风(或高纬吹来的风)影响气温低,受夏季风(或低纬吹来的风)影响气温高。 4.形成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 (2)地形: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3)洋流: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大气环流因素外,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4)距海远近:海陆位置是一般情况下都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风带为 A.东南信风带 B.中纬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 2.图中所示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1.B 2.C 【解析】1.通过纬度数值的变化,可以确定为北半球;30~40度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高的交替控制,该风带应该为中纬西风带。 2.30~40度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高的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 突破02 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1)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以形定位”:由于南北半球热量分配不均,南北半球的季节刚好相反,所以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根据气温最高月和最低月以及气温曲线的形状可以确定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 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月~8月 1月~2月 峰形(凸形) 南半球 1月~2月 7月~8月 谷形(凹形) (2)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该地温度带(即气候带)—“以温定带”: 热量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最冷月 均温值 >15℃ 0℃~15℃ <0℃ <0℃ 最热月 均温值 >25℃ >18℃ >15℃ <10℃ 5℃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3)根据降水量的多少与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根据降水量柱状图中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中各月降水量相加)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是雨季)来确定气候类型。 下图a为某地气候资料图,曲线代表各月平均气温变化,柱状图代表各月降水量。图b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乙、丙、丁、戊为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a所示气候类型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6月下旬,影响该地的气压带或风带分布状况和图b大致相同 B.该地夏季受丙控制,冬季受乙控制 C.该地夏季受乙控制,冬季受丙控制 D.该气候类型的成因和黄赤交角无关 2.下列关于图a所示气候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西岸 B.该气候类型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C.雨热不同期是该气候类型的显著特点 D.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20°~30°的纬度范围内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图a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丙)控制,冬季受西风带(乙)控制;气压带、风带移动是因太阳直射点移动,与黄赤交角有关。 2.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的西岸,故选D项。 知识点4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热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b+加试) 锋面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主要区别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气团势力 冷气团强,暖气团弱 暖气团强,冷气团弱 势均力敌 移动方向 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暖气团的移动方向 来回摆动 锋前锋后 暖气团在前,冷气团在后 冷气团在前,暖气团在后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小 雨区位置 锋前锋后均有,锋后为主 锋前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 雨区范围 小 较大 大 示意图 雨区 符号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云雨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 在我国出现得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二、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必考+加试) 1.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以北半球为例)(b十加试)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垂直气流与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2.锋面气旋系统与天气 (1)概念:气旋常常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在等压线转折比较显著的地方常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突破 锋面气旋与天气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 1.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1)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2)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3.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 A.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 B.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 C.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 D.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 2.此时 A.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 B.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 C.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 D.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 【答案】1.A 2.C 【解析】1.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据图中信息可知,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压线分布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较小;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气旋(北半球)的西部,吹西北风。 2.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据图中信息可知,黄河下游地区处于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由于台风出现的季节为夏秋季,所以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描述错误;金沙江河段因处于低气压控制之下,为阴雨天气;福建沿海地区为台风影响地区,狂风暴雨天气描述正确。 (2019年4月选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1—2题。 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辅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2.易形成这种大物理状况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 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2018年11月选考)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3—4题。 3.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4.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 (2018年4月选考)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5—6题。 5.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6.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7年11月选考)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题。 7.图中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A.甲:动力原因 上升 B.乙:动力原因 上升 C.甲:热力原因 下沉 D.乙:热力原因 下沉 (2017年11月选考)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此时戊地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017年4月选考)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11.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A.甲地电闪雷鸣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风雨交加 D.丁地阴雨连绵 12.(2017年4月选考)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2016年10月选考)下图为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7月,控制澳大利亚中南部的气压系统属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016年4月选考)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2016年1月21~25日的天气变化。完成15—16题。 15.该地21日出现暴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气压低,暖湿气流强烈上升 B.冷空气强烈抬升暖湿空气 C.气压高,干冷气流强烈下沉 D.暖空气强烈抬升干冷空气 16.该地24日风力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 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 C.雪过天晴,天气转好 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17.(2016年4月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中 A.①③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B.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C.③⑥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D.⑤⑥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18.(2018年4月选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 图示地区冬季寒冷,主要因_____高,白昼时间_____(填“长”或“短”),且受冬季风影响大等。 19.(2018年4月选考)【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I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咯图 图III为图I中甲、丙两地不同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比重图。 分析甲、丙两地降雨较多三个月降水成因的异同。 20.(2017年4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右图为做图中A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图中A城市冬夏季节的气温特征是_____;该城市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主要成因是_____。 21.(2017年4月选考)【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右图为左图中①、②、③地的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下表为图1中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统计资料。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6—9月占全年比重(%) 540.0 901.0 273.0 90.9 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22.(2016年10月选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 ,水汽不易到达。 23.(2016年4月选考)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图1)及图中②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其形成原因是终年受______控制。 (2)比较图1中③地和④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1.“月夜苦寒”是因为月夜 A.①大 B.②大 C.③小 D.④小 2.夏季,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经常白天“晒水”以解决晚上洗澡的热水问题。下列现象或应用于“晒水”原理一致的是 A.A B.B C.C D.D 近几年,美国洛杉矶市夏季干旱程度加剧。下图是美国本土简图和2015年8月洛杉矶市水电局工作人员向水库投放黑色遮阳球。读图完成3—4题。 3.与甲城市相比,洛杉矶夏季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 B.距海较近 C.寒流流经 D.西风盛行 4.该城市向水库投放数千万个黑色塑料遮阳球,主要是为了 ①减少水源蒸发 ②提高水源品质 ③控制藻类繁殖 ④营造水库景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图为某地区某一时刻的温压场分布,实线为925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单位。m),虚线为近地面气温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图示时刻,下列近地面各点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未来几天,若该天气系统均速向东移动,则风向改变最为明显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气压带的成因及其控制下的降水特征分别为 A.动力原因 少雨 B.动力原因 多雨 C.热力原因 少雨 D.热力原因 多雨 8.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山林此时落叶满地 B.乙地是热带草原景观 C.乙附近海域洋流是暖流 D.甲乙两地年温差均小 2018年11月27日,杭州市气象台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早晨到上午杭州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强浓雾。下图为该日浙江省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大气能见度(单位:米)示意图。完成9—10题。 9.大雾多发生在清晨主要原因是清晨 A.水汽充足 B.气温低 C.出行车辆多 D.上升气流强烈 10.图中显示浙江沿海地区大气能见度较高,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 A.地形平坦 B.水汽充沛 C.风力较大 D.人口稠密 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11—12题。 11.下列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A.甲地晴空万里 B.乙地秋高气爽 C.丙地风雨交加 D.丁地阴雨连绵 12.图中戊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示意图,完成15—16题。 13.此时 A.雨区在甲、丁,甲为锋前雨 B.乙、丙两地都受暖气团控制 C.①地风力大于②地 D.③地昼夜温差小于④地 14.②地风向为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15.叙利亚是阿拉伯地区五大粮食出口国之一,首都大马士革意为 “浇灌的家园”,周边地区农产品丰富,以麦、棉、水果 (柑橘和橄榄)、玫瑰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叙利亚及周边地区图 (左图)。 材料二:塔尔图斯和巴尔米拉两地气候比较图 (右图) 根据材料分析塔尔图斯和巴尔米拉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并说明原因。 16.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埃塞俄比亚高原大多位于图中国界线内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该高原平均海拔2500—300米,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火山山峰。覆盖广大玄武岩,有非洲“屋脊”之称,东非大裂谷以东北—西南向纵切中部,将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该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甲:9°N,38.5°E)位于海拔2400米的高原上,是非洲海拔最高的城市,右图为该市气候资料。 描述该地气温日较差的年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直通高考 【答案】1.B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热力环流原理的掌握情况,总体难度不大。 1.读图可知,该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选B。 2.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冬季岩石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B错。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下沉气流,C错。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D对。故选D。 【答案】3.B 4.D 【解析】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 4.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答案】5.B 6.B 【解析】5.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500米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大雾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首先近地面层水汽比较充沛,也就是空气中湿度很大。其次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要达到过饱和,就会有小水滴的形成。第三是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故答案选B项。 6.乙处等压线比较密集,丙处等压线稀疏,因此丙处风力较小,③对;乙处为冷锋,空气被迫抬升,上升气流较强,丙处为暖锋,暖空气徐徐爬升,上升气流较弱,因此②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答案】7.A 【解析】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和气压带的分布可知,甲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乙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中来自赤道的气流在北纬30°附近不断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属于动力原因,B、D错。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而轻的气流与来自极地高气压的冷而重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了一个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较低,形成副极地低压带,属于动力原因,A对、C错。 【答案】8.D 9.D 【解析】8.高压地区不会产生锋面,甲乙没有暖锋;按照气旋水平旋转的方向可以判断丙处暖气团推动冷气团为暖锋,丁处冷气团推动暖气团为冷锋,选择D。 9.先从高压到低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按照北半球向右偏画出风向,此时戊地的风向是东北风,选择D。 【答案】10.C 11.C 【解析】10.甲地中间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等压线闭合,属于高气压,从经纬度可以判断属于南半球,南半球的反气旋呈逆时针辐散,选择C。 11.甲地为反气旋天气以晴朗为主,A错;根据等压线判断 乙地吹西南风,B错; 丙地为低压槽,易形成锋面,风雨交加 ,C对 ;丁地等压线平直,没有锋面、气旋活动,不会出现阴雨连绵天气,D错。 【答案】12.D 【解析】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反之,则年平均气温高,故D正确。 【答案】13.A 14.D 【解析】13.读图,根据图中风向,气流向中心辐合的,是低压中心,在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呈现上升运动。①、②是低压中心,A对。③④气流向外辐散,是高压中心,中心气流下沉,B、C、D错。 14.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是冬季,控制澳大利亚中南部的气压系统是副热带高压,①、②是低压中心,A、B错。南半球的高压中心气流呈逆时针辐散,③错,④对,即C错,D对。 【答案】15.B 16.D 【解析】15.造成浙江某地出现暴雪的天气系统是冷锋,产生冷锋雨雪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提升暖湿气流,导致暖湿气流上升过程气温降低,其中的水汽凝结成为雨雪。 16.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该地24日是冷锋过境后,被单一冷气团控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少,故风力减小。 【答案】17.A 【解析】图中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其成因是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③ 地为地中海气候,其成因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二者都是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A正确。②地为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草原气候,因其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也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成因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因位于信风带的背风坡,信风带控制时炎热干燥,二者成因不同,B错误。⑥地为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和③地的成因不同,C错误。⑤地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与⑥地气候成因不同,D错误。 18.【答案】纬度 短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图示地区为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昼长较短,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而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冬季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冬季温度较低。 19.【答案】同:地处迎风坡,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异:甲地受东北风影响,丙地受西北风(或北风)影响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丙两地位于赤道附近,都会受到赤道低压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降水。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甲丙两地会分别受到所在半球的信风的影响,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为信风带,由于地形对来自海洋东北信风的抬升,降水较多;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丙地处于东南信风带,由于地形抬升,降水增多。 20.【答案】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 【解析】图中A城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从大西洋大量丰富水汽,温和多雨。 21.【答案】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为西南风 【解析】受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南北移动。①地1月受南移的东北信风带控制;7月受西南风控制,因为7月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22.【答案】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解析】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不易到达。 23.【答案】(1)终年温和多雨 西风带 (2)③地气温高;③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④地距海远,地势高。 【解析】(1)②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属于终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 (2)③地位于英国的西海岸,沿岸有暖流经过,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气温高;④地位于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且地势高,冬季气温低。 考点冲关 【答案】1.C 【解析】月夜苦寒,是因为月球无大气,缺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减(反射、吸收、散射)作用和大气逆辐射对月面的保温作用,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而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故选C。 【答案】2.D 【解析】题文“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在白天太阳辐射最强时,强烈吸收太阳辐射。当太阳辐射变弱时,薄膜把吸收的热量以逆辐射的方式又还给水桶,提高了水的而温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符合原理的只有D。 【答案】3.C 4.A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洛杉矶西部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 4.本题可以利用排除法。根据洛杉矶夏季干旱加剧,向水库投放数千万个黑色塑料遮阳球,不可能是为了营造水库景观,故④可排除。当地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气温高,黑色遮阳球漂浮在水库表面,可有效拦截太阳辐射,从而减少湖水蒸发量,达到保水抗旱的目的。水库中投放黑色遮阳球后,黑色遮阳球漂浮在水库表面,由于光照条件变差,水体活力不足会导致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 黑色遮阳球可以将水与尘埃、雨水、鸟类、野生动物隔绝,也可以减少阻止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致癌物质的产生,提高饮水品质,据此选A。 【答案】5.C 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5.根据气压垂直方向变化规律,925百帕高度较高处与低处相比,同一高度处的气压更高,即“高高低低”规律。所以甲为高压中心,乙位于低压槽(冷锋锋前),丙位于低压中心,丁处大气没有明显上升,所以丙处降水可能性最大,故选C。 6.天气系统向东移动过程中,乙跨越了低压槽,所以风向变化最大,故选B。 【答案】7.A 8.D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 7.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是大气堆积下沉形成,属于动力原因,在其控制下,少雨,A正确。 8.副热带高压带位于30度以北,北半球为夏季,由风向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故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乙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故甲乙两地年温差均小,D 正确。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山林郁郁葱葱,A错误;乙地为热带荒漠景观,B错误;乙附近海域为寒流,C错误。 【答案】9.B 10.C 【解析】9.大雾形成的条件是水汽充足且有降温水汽饱和。大雾多发生于晴天的清晨,主要是由于晴朗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减弱,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现象。故选B。 10.大风、对流运动有利于雾的扩散,沿海地区风力较大,有利于雾扩散,因此大气能见度较高。故选C。 【答案】11.A 12.D 【解析】11.据图可知,甲地和丁地均位于高压脊部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A正确D错误;乙地位于低压槽部位,多阴雨天气,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晴朗干燥,C错误。故选A。 12.据图可知,戊地位于低压中心,即气旋天气系统,BC排除;就区域轮廓可判断为北半球,水平方向大气呈逆时针辐合,A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13.B 14.D 【解析】13.根据等压线分布形态,图示为北半球锋面气旋图,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此时雨区在甲、丁,甲为锋后雨,A错。乙在冷锋锋前,丙在暖锋锋后,两地都受暖气团控制,B对。①地等高线产稀疏,风力大于②地,C对。 ③地是高压中心控制,④地受气旋控制,昼夜温差小于,④地,D错。 14.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气旋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②地风向为西南风,D对。A、B、C错。 15.【答案】降水差异:塔尔图斯冬季降水量远大于巴尔米拉,全年降水总量大;原因是从塔尔图斯到巴尔米拉冬季受西风影响减弱,降水减少。 气温差异:巴尔米拉比塔尔图斯气温年较差大;原因是从塔尔图斯到巴尔米拉受海洋影响减小,气候大陆性逐渐增强。 【解析】气候特征主要从降水、气温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成因主要从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气候资料图的数据分析两地的气候差异、两地的降水差异:塔尔图斯冬季降水量远大于巴尔米拉,全年降水总量大;原因是从塔尔图斯到巴尔米拉,冬季受西风影响减弱,降水减少。气温差异:巴尔米拉比塔尔图斯气温年较差大;原因是从塔尔图斯到巴尔米拉受海洋影响逐渐减小,气候大陆性逐渐增强。 16.【答案】全年气温日较差变化较小;11、12、1月份(冬半年)气温日较差较大(8、9月份(夏半年)气温日较差较小)。 【解析】描述地理事物的时间变化特征:第一看整体变化情况,第二看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和数值。该题描述的地理事物为气温日变化,所以应观察图中的实线和虚线的间距大小,在一年内的变化情况及间距最大值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全年气温日较差变化较小;11、12、1月份(冬半年)气温日较差较大(8、9月份(夏半年)气温日较差较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