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2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专项限时练(二十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 (建议用时:45 分钟) 一、对点题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54012122】 ①迩来入山赏鸟时,逐渐地脱离森林的核心地带,转而喜爱沿溪跋涉了。 ②可能是年近三十吧!我想自己已变得容易感受孤独。而溪涧似乎存藏着一股山中最旺 盛的生命力,能够给予我强烈的安全感。因溪涧向下流出,最后势必汇入平野的河川,便莫 名地依赖这种源起的亲密,进而支持自己到山里继续活动的欲望。几经思虑,为求观察的方 便,调适这种情绪,我抵临的所在直指山谷,位于八百公尺上下的溪涧。那里是溪鸟永远的 家乡。我所逗留的溪涧世界,不是坐落于浓荫密林的瀑布地带,也非切穿两座高耸山峡下的 急流,而是横陈两岸较平坦、开阔的森林,同时短距离即微有起伏的溪道。这种溪道长则一 两公里,短则一两百公尺时便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天地,每一个山回溪转以后,就出现另一个 类似的溪涧王国。 ③为了观察溪鸟,连续两三个钟头枯坐..在岸石后,我已习以为常,溪鸟们多半没有这种 镇静功夫。在这个王国里,枯坐..等于毁灭。食物不会自己送上门来的,每隔一段时候,溪鸟 们都靠着不停地移动位置,巡行于自己认定的领域里寻找食物。溪鸟的种类虽少,觅食的花 招却百出,各有各的特色。 (节选自刘克襄《溪涧的旅次》) 1.第③段中,两个加点词“枯坐”的含义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两个“枯坐”从文段或全文来看,具体语 境不同,第一个“枯坐”,是贬词褒用,如同道家静坐悟道一般,突出的是静静地观察;第 二个“枯坐”,是拟人手法,体现的是溪鸟不去主动捕食带来的危害。 【答案】 不同。第一个为镇静等候以便更好地观察水鸟;第二个为不主动出击寻找食 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芥子之中的灯 李敬泽 在此之前,我不知道木垒。那天乘飞机到了乌鲁木齐,问:菜籽沟在哪里?答:在木垒。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再问:木垒有多远?人家说,不远。这个不远的地方开车跑了三百公里。 菜籽沟,新疆的一个山村,刘亮程在此为农,还办了一个木垒书院。我看见“木垒书院” 四个字刻在门口石头上。端详这几个字,觉得“垒”字有意思,如果写成繁体字,上面是三 个“田”,下面是“土”。木垒,人们在荒芜的地上开出田来,然后在上面耕作,田上长 “木”,生长草木和作物。 在木垒,刘亮程办了“木垒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今年,贾平凹就获得了这个奖。有朋 友问,这个奖是什么样的奖?我说,应该是中国最高的文学艺术奖。其实,菜籽沟的这个奖 是中国最低的文学艺术奖,它低到了泥土里,低到了田地上,低到了村庄里。这泥土,这田 地,这村庄,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乡。 钱穆曾把中国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相比较。他说古罗马文明也很伟大,辉煌宏阔,好比一 盏巨大的灯。但是古罗马的灯只有一盏,照耀着广大的帝国。而中国文明就不一样,不只有 一盏灯,是四壁皆灯,满堂皆灯。大地上星星点点,密布着文明灯火。所以,中国文明气运 绵长,有顽强的生命力。蛮族入侵古罗马,铁蹄把那巨灯踏灭,古罗马文明就终结了。而中 国文明五千年,几经危难,向死而复生。长安的灯灭了,洛阳、汴梁的灯灭了,其他地方的 灯还亮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菜籽沟,是天山余脉的一条山沟,据说当年逃难的人躲到此地,种了漫山遍野的油菜, 收获菜籽,由此得名。佛经中,形容事物极微小,喻为“芥子”。菜籽沟,也是芥子之微。 佛经中说:须弥高广,纳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指大千世界,芥子可包容大千世界。中国 之灯,也在这芥子之中。古中国,很多村庄是明亮的芥子,村庄不仅是生活场域、经济聚落, 也是文化保存、传承和生长的地方。 可到了现代,村庄正在塌陷,文化的灯也在次第熄灭。村庄正在变成无机的村庄,它是 世界大棚里的植物、世界工厂的偏远部门,它装不下须弥,自身也不能发光。村庄正在失去 公共生活,失去记忆,也没有自己的想象。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 刘亮程带我们在村里走,他说这里原来有庙,那里原来有祠,现在都没有了。神祇从村庄远 去了,或者说,庙变成了家家屋里的电视,诸神住在电视机里。 还可以欣慰的是有亮程这样的人。他长住在菜籽沟,让乌鲁木齐的家空着。他在菜籽沟 种地、办书院,天天和老乡打交道。他想把消失的庙重新盖起来,他还把画家、摄影家、诗 人带到这里,他还办了“菜籽沟文学艺术奖”。他的所为,可能使村庄重新成为有机村庄, 一个活的、有文化生命的地方。古时,村庄成为一盏灯,重要的是它和外界有效的文化交换。 读书人,从村里走出去,天远地远,回来时携带着一份增值的文化资本,这是文化循环。现 在,远处的巨灯召唤着游子,他们一去不复返,村庄成为出发之地,流失了文化。 现在,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他写过 《一个人的村庄》,现在他在写“一个村庄的灯”,未必写在纸上,而是写在田地里、村庄里。 这里是菜籽沟,小如芥子。中国不在别处,就在此处。照此说来,这个奖是菜籽沟的,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是中国的,是最低的,其实也是最高的。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2.简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想起钱穆的话,难免有黍离麦秀....、铜驼荆棘....之感。 (2)刘亮程挽起袖子,干起来,摸着石头过河......,这本身就是努力在点一盏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分析词语的含义,要结合 语境,分析其语境义。(1)“黍离麦秀”指哀伤亡国之辞,“铜驼荆棘”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 的景象。二者连用,代指昔盛今衰。饱含着作者对如今乡村文化衰落感到痛心的情感。(2) 这里“摸着石头过河”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用在这里,说明从事乡村文化工作 无经验可借鉴,刘亮程却勇于尝试、积极行动。 【答案】 (1)指昔盛今衰。表达了作者对如今乡村文化衰落感到痛心的情感。 (2)比喻边行动边探索。刘亮程从事乡村文化工作无经验可借鉴,却勇于尝试、积极行 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54012123】 女 织 王开岭 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 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组合与温饱 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 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 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务公式, 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 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我指的不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 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 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画、一 个字眼,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这比花要美,比甜言蜜 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为此,她的手可能会磨茧,但她不在乎,心里甜。 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在我青 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会儿,机器造羊毛衫已铺天盖地,但她们仍不放弃这事业。 那是个不嫌“慢”的时代。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 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她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 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 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如果说, 上天派给男性的差事是果腹,那女人的角色则是暖身。除了生育,“织”即成了古代女子最 大的事业。乃社会事业、生计事业,亦是婚姻事业、情感事业。 ⑤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 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迢迢牵 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 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 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那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 缝、绣——乃天下女子的技能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 之灵则不可少。 ⑥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织的衣、 纳的袜、绣的巾,可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的线脚、纤巧灵 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 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 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当然有 用。 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是母 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 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⑧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逢搬家或整 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织得真好,像工艺品! 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母亲很聪明,儿时总变着花 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 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几年前, 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说再织几件。 ⑨有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那是 2006 年一则新闻,题目是《骨癌妈妈临 终为儿子织好 25 岁前所有毛裤》。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为生的母亲,得知自己 患绝症后,15 个月里与死神赛跑,终于为 9 岁儿子织完了 25 岁前需要的所有毛裤。看着那 幅照片,一个小小的孩子守着遗像,床上一排排长短不一的毛裤,我流泪了。也许,这位母 亲想的是,等儿子 25 岁时,就能穿上另一个女人织的衣物了吧? ⑩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 (选自 2013 年第 7 期《散文》,有删改)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 (2)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是 一道分析句子含意的题目,句子含意要注意区分句子的类型,这两句分别为修辞句和情感句, 答题时找到本体和情感,要结合上下文和全文的主旨作答。 【答案】 (1)运用比喻,表现了作者对男耕女织的朴素生活突然消匿的惋惜与留恋。 (2)对于善感的心灵,消失的“女织”让人感觉不到温馨和幸福,让人遗憾。 4.结合全文,探究“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的内涵。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探究的句子在文章的结尾, 所以答题时要结合作者的看法和文章主旨进行探究。 【答案】 ①表现了作者对绝症母亲美好人性的赞扬;②暗示了绝症母亲的美好愿望很 可能会落空;③对“女织”时代以女织为载体的手工抒情的认同;④对现代女性心灵手不巧 的遗憾。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修鞋的 筱 敏 火车站喘息着吞吐人群,浓烟般的人群从甬道里喷出来,在广场上骤然散开。他便是一 星尘末,随着气流的裹挟,被喷吐到城里来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他在广场张目一望,就失了方向。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 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阳光是一种陌生的气味,它不是沁进去烘暖人和庄稼, 却是在表皮上白晃晃贴着,镀银一样只管四处制造白晃晃的反光。方砖是这种反光,路面是 这种反光,楼墙、街衢、汽车,每一扇门和每一页窗都是这种推拒人的反光。 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他没能把自己做 颗种子种进那些光里,到底还是途中的流沙,在虚拟的目的地茫然地流徙。 于是,他蹲在路旁看见许多流徙的脚,于是,他成了一个修鞋的。 鞋摊占地一平方米,但这一平方米是城里人的,不是他的。他只是个非法闯入者,非法 逗留者,他必须随时提防那些身着制服手提棍棒的管着这儿每一平方米的主人,他必须能在 眨眼之间卷起他的摊子消失。在梦境之城里,他是一个必须以不断的逃亡证明自己不存在的 非人。 这会儿修鞋的栖在一株路树下面。这树据说叫榕,大叶榕还是菩提榕,他不大认识,然 而树荫倒是密密的结实。他的修鞋摊子张开,没有一点儿声响,他半蹲半蜷的坐态,更没有 一点儿声响,唯独发出一点儿声响的,是那晨露一样的目光,在浑浊的街市里,以一种清澈 的期待盯视着路人。 最好听的是鞋钉敲进鞋跟的声音,还有麻线纳过鞋帮的声音,还有黏合胶的小罐扑地一 下撬开盖子的声音,还有卖烤红薯的女子的胶轮车吱吱呀呀来而复去的声音…… 土地的气味从他体内散发出来,很浓郁,让他瞌睡,但土地这件事他是不想的,他就是 被冲走了的土地。关于土地,如果说他也曾有过,他所能记起的就是荒旱,一颗汗珠子滴下 去,溅起来的不是青苗,而是黄扑扑的浮尘。好容易有一场雨,却不是滋养土地的,而是毁 坏土地的,他看见一片一片土地被冲走了,剩下一棱棱干枯的不长东西的沟壑,接着又是荒 旱,接着又是一片土地被冲走了,最后他也被冲走了。不会再有一道水流反转过来,把他重 新带回去。 他的腿屈起成一个作坊台面,在那里侍弄各色鞋子,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 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土地对于他永远是个神话。他的卑贱不可以耕耘神话, 唯愿能平平安安侍弄那些游走在神话之上的鞋子。(有删节) 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 (2)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 【答案】 (1)修鞋者怀抱着梦想和对城市的美好想象来到这里,可冷酷的现实使他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慌张皇。 (2)修鞋者希望不断能有活做,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并用忙碌来摆脱自己对家乡和土 地的思念。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54012124】 草有千千结 周 伟 春属木。地性生草。 草是春天最早生长的植物,是大地上的精灵。 大地生草木,世上有乾坤。 草不管,小孩儿般,睡醒了,揉揉眼,蹬蹬腿,伸了个懒腰,探出了头。一夜之间,发 芽,冒尖,露了青,生了色,疯了长。风一吹,草就动,雨洗春来,大地生动了,一片、一 片、又一片。 田野里、山坡上、菜园子、路边、田埂、塘坎上、沟壑旁、溪涧……甚至墙角、石缝间、 瓦楞上,小草随处可见。草色青青,春光皎皎,野草遍地。伸手摘下一两茎青草,淡淡的草 的清香,扑面而来。握在手中,把玩不已,久久不肯弃之。不经意间,把嫩白的草茎含在嘴 里咀嚼,丝丝的甜味立马在口里蔓延开来,溶化一片。咦,好个春天的味道! 有月光的夜晚,草垛是我们的好去处。爬上高高的草垛,双手叉腰,俯瞰一切,幸福和 威武教我们立马长高,霎时真实。从草垛上时不时跳下来,向下飞翔,向着大地飞翔,一次 又一次,无比踏实、稳健和安全。我们一个个,像一粒粒滚落一地的果实,饱满而又欢畅。 向下的飞翔,向上的生长,是我们一生真实和坚定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尽管也进入到这 个浮泛的尘世,却一直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草垛高高,幸福的草垛高高在上,谁都想把它高高地垛起来。也许,只有在垛草的过程 中,只有在草的密集里,只有在童年深处的秘密中,才能瞬间明白:没有那来自低处的一根 根的青草,高处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温暖的怀抱只会虚空和无着无落。 风吹草低见牛羊,我一生都无法走出我的村庄。牛羊的村庄,在青草的饲养中,变得壮 壮实实,敦敦厚厚,憨态可掬。小草默默,牛羊默默,村庄也默默。村子里一辈一辈的人, 平淡如水,缄默是金,冬去春来,默默地忙日忙夜,总是离不开草的怀抱。草色青青,绿水 悠悠,春风荡漾,明月飞扬,山高水长。情无声,心有梦,路不尽。草民,是对他们最贴切 的称呼,也是他们最本质的特征,融合了他们最朴素的感情:春天,你好!小草,你早!草 草草,早早早;草草草,宝宝宝;草草草,好好好。你草,你草,你草草草;我熬,我造, 我劳劳劳。草民一生勤劳艰辛,草民的劲儿使也使不完,草民的力量无比强大,内心无比宽 广和美好。小草是卑微的,也是坚韧的。小草常被人践踏,它却总是向上地生长。小草不计 得失,平实无华,真实简单,快乐幸福。风起绿洲,草随风动,梦随心动。万物生,万物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光辉,万物由人生。 草根深深,草绳长长,人生路漫漫。搓得紧些再紧些,拴在村口的桃树上,拴在老宅的 门环上,拴住善良无私的心,一辈子才不会走失人生。草绳似的黄土路,牵引着我们一回回 回到故乡,回到我们的童年,回到我们的本真。 我家乡的地理形状,犹如一口讨吃的天锅,一日一日地,煎熬着生活。在那荒年难月苦 日里,家乡的天空里常常萦绕着阵阵药香。马边草,菊花根,黄善草,灯笼梗,艾蒿,鱼鳅 蒜,鱼腥草,桉树叶,车前草,地达虫……草药遍地皆是。扯回来,洗净,往鼎罐里浸水煎 熬。一把把柴火塞进灶膛,老半天老半天细火慢炆,火苗一股一股欢笑,和着鼎罐里咕嘟咕 嘟的歌声。草药味顺着弥散的蒸躯飘出来,飘荡在村庄的上空,久久不散。谁家有个头痛脑 热、胸闷气喘、疮毒肿痛、跌打损伤、伤筋断骨,甚至病蔫蔫、卧床不起、奄奄一息,端起 热气腾腾地溢满溢满的一大碗,咕嘟咕嘟一口气把药汤喝个底朝天。然后,袖口一擦,脸上 立马由阴转晴,杂症疑难全跑了。有道是:大地生草木,性用各不同。民间有《草药歌》为 证:贴地沾泥退肿红,方枝生毛能消风,尖叶生刺除积痛,枝红肉黄活血通。奶奶也常说: 草药就是灵,草药就是好!这些俯拾即是的是幸运草,幸福安康还真是少不了。当然,奶奶 并不晓得我们今天时尚的说法:苦并生活着,痛并快乐着!我忽然想起一句话:时间是最好 的良药。看看,草药能够安神补心,时光适宜养性修身。 当我们像草籽一样四处飘散的时候,当我们像草灰一样成堆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还记得 什么。也许,我只能沃土;也许,我还会生长。不过,这一切,都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像 小草一般来过这个世界,草根深深扎进泥土里,贴土沾泥在大地上生长一遭,草一般地生活 一生。 草嘛,有太多的人记得,又有太多的人正草一般地生活着。草光阴,药生活。也许,这 就是他们的全部。 (选自 2013 年《散文百家》,有改动) 6.结合上下文,谈谈下列句子的含意。 (1)没有那来自低处的一根根的青草,高处的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温暖的怀抱只会虚空 和无着无落。 (2)草民,是对他们最贴切的称呼,也是他们最本质的特征,融合了他们最朴素的感情。 【答案】 (1)没有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之根,就没有日后踏实、稳健、安全的生活之 花,否则只能堕入空虚之中。 (2)农民就像草一样,虽然出身低微,但他们无欲无求,生生不息,有着旺盛的生命,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有着充沛的力量,有着朴素的情怀:勤劳艰辛、胸怀宽广、平实无华、真实快乐。 7.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探究“草光阴,药生活。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全部”这句 话的内涵,并谈谈你对这种生活的认识。 【答案】 (示例一)同意作者的看法。中国的老百姓像草一样,一日复一日,过着平凡 的日子,朴素低调,不为人们所重视,却有着草药一样的功用,既生生不息,为世界装扮绿 色,又默默奉献,为人类祛除百病。作者通过对草的赞美,表达了落地生根的意愿。 (示例二)不同意作者的看法。中国老百姓有着虽卑微但勤劳艰辛、虽平凡但坚忍不拔的 美德。可是,这毕竟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表现,我们固然要像小草那样不避平凡,但我 们更应该像大树那样不甘平庸。(自圆其说即可) 二、综合题组 (2017·扬州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8~11 题。 菩提本无树 熊召政 ①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当阳玉泉寺,略欠恢宏。但其在 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要说放在湖北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 ②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这个 过程经历了数百年,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出路。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③禅僧们依汉土的文化习惯,称自家门派的开创者为祖。依其传承的谱系,则初祖达摩 来自西土印度,而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则都是大别山人。前二位在山 北,后二位在山南。我的家乡在大别山主峰之下,我每以此为骄傲。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大别 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支英雄的山。却不了解它同时也是一座拈花示笑、见鸟忘机的佛 国禅峰,不但产生了四位禅宗领袖,而且还培植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的宗教智慧与情怀。 ④慧可、僧璨、道信与弘忍,四位禅宗的道场分别在太湖的司空山、潜山的天柱山、黄 梅的双峰山与东山。这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我都专程拜谒过。观其风树从容、丹青开于空际 的景象;听其泉流漱石、钟磬飞而远闻的韵致,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 ⑤老实说,这四处祖庭,东山的风景不算最好。禅是静谧的、安宁的,它的生机如枝头 开放的鲜花,虽然灿烂,却无声无息。东山喧闹了一些,过多的俗声,使满月莲花境界稍受 影响,也侵扰了诸佛的庄严。但是,专程前来拜谒的旅人,若有参透了般若智慧的禅风禅骨, 一定能够剔去嚣杂,在寺中曲折的廊庑间以及生着青苔的石阶上,听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 舂米的和尚吟诵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⑥这个舂米的和尚释名慧能,他目不识丁,曾被五祖弘忍称作“獦狚”,这含了一点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贬损的意思。慧能千里迢迢到五祖寺来,本意是探究佛法,但他只能到厨房做苦力。三年后, 他却因这首偈,得到了弘忍的完全肯定,把象征着禅宗正脉的袈裟传给了他。 ⑦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有两件事在历史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一是刘备看中二十七岁的 诸葛亮,拔擢为“军师”;二是弘忍看中慧能,让其成为接班人。若按各自当时的情况看, 刘备麾下,不但有关羽、张飞与赵云,还有大谋士徐庶。诸葛亮寸功未建,只凭一个《隆中 对》就立即受到重用,用现在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连城市户口都没有。而慧 能呢,只是一个厨房里的杂役,弘忍门下,一千多个弟子可谓众星灿烂,特别是以神秀为首 的十大弟子,个个都是“博士后”,与他们比,慧能只能算是一个“农民工”了。但仅凭二 十字偈,他就成了禅宗的第六代领袖。尽管事后看,诸葛亮与慧能的选拔都是正确的,但在 当时,这种选拔难免遭到世人的非议。中国用人,历来论资排辈。若刘备与弘忍两人,不敢 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起用新人,则诸葛亮与慧能,恐怕就会混迹于众生,终老江湖了。 ⑧基于此,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⑨我个人认为,政治领域中诸葛亮的《隆中对》,佛教领域中慧能的《菩提偈》,都具有 石破天惊的意义。慧能之前的五祖,规定了禅宗的方向,但尚未让禅宗走向民间。让佛教走 向大众,用智慧启迪人心,慧能是第一人。 ⑩凡是智慧的,必是大众愉悦的;凡是众生愉悦的,必是简便的。有《六祖坛经》传世 的慧能,早成了令人景仰的智慧大师。弘忍毕生做了很多功德,然而他最大的功德,莫过于 发现了慧能。 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多次到五祖寺参谒。前不久,我再次去到那里。在五祖传衣 钵处,新盖了一座祖师殿。殿角有一棵参天古树。导游小姐说那是菩提树。一位年轻的游客 茫然地问:“不是说‘菩提本无树’吗?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树呢?” ⑫导游小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微笑着。我看到这一幕,忖道: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这样的对话,便是禅家活泼泼的机锋了。 (有删改) 8.请简要赏析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 运用、分析句子、理解文章几个方面考虑,“观”是视觉,“听”则是听觉,从视听两个角度 分别描写峰头秀美的风景和独特的风貌。“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表达了作者 的向往之意、喜爱之情。 【答案】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秀美的风景和独特的风 貌,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向往之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9.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 (2)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由第②段“大家都知道,佛教传 自印度。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可知,“这种皈依是双向的”是 指禅宗既包含了印度文化,又包含了中国本土文化;“因此也是有趣的”是指值得研究。“五 祖寺”在“世间”和“山中”各代指世俗人间和佛教,“卓尔不群”意为优秀卓越。 【答案】 (1)禅宗既包含了印度文化,又包含了中国本土文化,值得研究。 (2)无论是从世俗看还是从佛教看,五祖寺都有非凡的意义。 10.简析第⑦段写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和弘忍看中慧能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应从内容和结 构两方面回答。内容: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和弘忍看中慧能都是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识别人 才的典型,具有历史意义。结构:引起下文,为下文议论做铺垫,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答案】 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和弘忍看中慧能都是敢于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识别人才的 典型,具有历史意义,同时又对现实具有启发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引出了下文对五祖 寺的赞美,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 11.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两段可以删去,这样使文章更简洁,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和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先亮明观点不赞同,再从内 容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文末两段导游和游客的对话充满禅意,“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 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深化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题目,使文章 结构严谨。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答案】 不赞同。理由:①文末两段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导游小姐和一个年轻人的 对话充满禅意,给人启示,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②文末两段写作者游五祖寺时看 到的菩提树,回到现实,照应标题,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