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2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7古代诗歌鉴赏第2节考点1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 ——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 考点 1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角度 1__思想内容类 ☞明常识 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 1.忧国伤时 具体内容 举 例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 具体内容 举 例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从军行》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具体内容 举 例 羁旅愁思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4.生活杂感 具体内容 举 例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 昔盛今衰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5.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举 例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贬谪失意 具体内容 举 例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 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定考向 常见设问方式 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 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5.请概括诗人情感。 ☞熟技巧 1.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 2 大思维方式 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材就是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 这里的关键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依据诗中情感词,析明示的情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诗歌中一两个字往往直接揭示情感,这样的字往往就是诗中的情感语言。如刘长卿《重 送裴郎中贬吉州》“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伤心”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的“孤”,很 明显的透露着凄伤孤寂之情。 二是依据诗中人、事、景(意象),析暗示的情感。 人、事、景均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揣摩诗歌的思想情感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 事、景背后蕴含的感情,从而全面把握。值得注意的是在逐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写人的 重在分析人所蕴含的情感,写事的重在分析事所蕴含的情感,写景的重在分析景所蕴含的情 感。 2.概括分析情感内容题的 2 步答题规范 步骤一:准确概括思想情感及志向。 步骤二: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 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 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 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分) [尝试解答]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懂诗歌】 长江延绵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波涛汹涌迅疾奔流。六代的帝王沉寂沦亡之后,三吴已没有了昔日之盛,无足称赏。我朝圣 明之君统一天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今天的任公子,已无须沧海垂钓而罢竿了。 【解题思维】 第一步:通读这首诗,将其切分为三个层次。诗歌的前四句写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铺 垫出一派雄壮气象;中间两句起过渡作用;后四句既有对盛世的歌颂,同时也透露出英雄无 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 第二步:结合整首诗歌,重点分析最后两句的情感。前四句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 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中间两句写“六帝沦亡”继续为下 文作铺垫;最后借任公子的典故,直接歌颂大唐的盛世伟绩,并流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 慨。 第三步:通过分析,最后概括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歌颂大唐开创盛世伟绩,流露英 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答案】 (步骤一)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同时也流 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步骤二)诗歌的尾联诗人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直接歌颂大唐一统天下的盛世伟 绩;“今日任公子”一句中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流露出对 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的失落之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 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 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 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鹂:一种鸟。 这首诗抒发了什么情感?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解析】 由注释可知,这是白居易遭贬后在江州时所留下的作品。前六句描写南湖早 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此前不久,被贬江州, 现在冬去春回,创伤渐复,江南春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阴云未散,不能奋飞的白 雁,学语未成的黄鹂,莫不带有他自身的影子,他在它们身上寄寓了自己的情感。在谪居之 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 【答案】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苹争绿,白雁 低飞,黄鹂语涩。描绘的是多彩多姿、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忧闷心 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诗人正是以乐景反衬忧闷的情绪。 (2017·黄冈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①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②近,日暮空闻钟。 【注】 ①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②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 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胜地。 通读全诗,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样 1:前两联中的“几千 里”“始见”表达出诗人见到香 炉峰的无限惊喜之情;第三联 “永怀尘外踪”,写出了诗人向 往归隐的情感。 阅卷点评 抽样 1:对这首诗的层次切分不到位,只抓住 了前三联,归纳出了“惊喜之情”和“向往归隐的 情感”两点,只能给 4 分。 抽样 2:对诗歌内容把握不准,对诗人情感的表达 理解有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意”准确,只能 给 2 分。 抽样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纵情山 水的闲适之情、对隐逸生活的向 往之意和日暮“闻钟”后的无奈 之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规范答案:①诗人初见香炉峰的愉悦欣喜之情;②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倾慕;③不见 高人,只闻晚钟的怅然。 增分指导:解答此类题,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诗句进行具体分 析,从中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诗是诗人“晚泊浔阳望庐山”所见所闻所感,诗歌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 “始见香炉峰”,可见出诗人的欣喜之情;“永怀尘外踪”写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 向往;尾联中的“空”字,又表达出不见高人的惆怅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寒食江州满塘驿① [唐]宋之问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②树花应满,复见吴州③草新绿。 吴州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 【注】 ①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驻的地方。②巩 县在洛水西岸,为洛阳近畿之地。③吴州:指江州,江州古属吴地,故诗中称江州为吴州。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上巳节为农历三月三日,这一天按古风要去水 边祓除修禊,驱除鬼魅。寒食节为清明节后一日,在这一天须禁烟火,只吃冷食。 B.首联中,“去年”“今年”,对比鲜明。一年之隔,诗人处境大不相同,诗中虽只字 未提遭贬之事,但通过地名“洛桥边”与“庐山曲”的对照,失意之态清晰可见。 C.颔联中,作者极力描绘盎然春意。京洛之地此时己然满树繁花,作者不禁触景生情, 心生怜爱。吴州也是春草吐绿,“新”字写足了春回大地的那份清新与生机。 D.颈联先重复“吴州春草”以承上启下,吴州此时兰花和杜若正吐露芬芳,春光无限, 作者身在吴州,却“感物思归怀故乡”,直抒胸臆,感情深沉痛楚。 E. 前四句运用反衬、对比手法,抚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沧桑,语言质朴自然,流露出 诗人遭贬南行的惆怅落寞情怀。 BD [A 项,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天。C 项,颔联中,“应”字有推测之意,诗人身为逐 臣,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繁茂,所以“触景生情”表述错误。E 项, 应是“语言清丽自然”。] 2.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答案】 ①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身为逐臣,漂泊异乡,明朝骑马上路,不知前途 在何方,今夜听到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②诗歌表达了孤独寂寞之情、思归怀乡之情以 及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 角度 2__观点态度类 ☞明常识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对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它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 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体现。 ☞定考向 常见的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词)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样,有人认为那样,也有人认为两者都有,你 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这首诗(词)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 ☞熟技巧 1.评价观点态度三要求 (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 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 (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诗(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 原因。 (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 2.规范答题——三步骤 步骤一 观点:表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步骤二 分析:抓住诗句具体分析。 步骤三 总结: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评价要点。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2017·衡水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剪梅·袁州解印 [南宋]刘克庄[注]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 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注】 刘克庄,南宋词人,心怀天下却一生仕途曲折。嘉熙元年(1237)春,出守袁州, 数月后即因火灾被劾罢官,于是写下这首词。 有人认为,词人对自己的遭遇持一种超脱的态度;有人则持相反的观点。你是怎么理解 的?(6 分) [尝试解答]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懂诗歌】 田间路上的行人惊怪地看着词人,是诗使人穷、还是文使人穷?从上任到解职时间匆匆, 春天到袁州就任,刚到秋天就被免职。罢官以后不用再带兵、农,那就从早玩到黑,从天黑 睡到吃饭。不用跻身仕途,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山翁”“溪翁”。 【解题思维】 第一步:明确题干中提出的两种观点,抓住关键词“遭遇”“超脱”。 第二步:认真分析这首词,概括出词人“自己的遭遇”,找出原文中可支持自己观点的 词句,可参考注释进行鉴赏。 第三步:先说出观点,然后结合这首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要注意点面结合。 【答案】 (示例一)(步骤一)认同第一种观点。 (步骤二)下阕作者写出了被罢官后既不带兵又不劝农的清闲,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戏谑、 闲适的轻松之感。 (示例二)(步骤一)认同第二种观点。 (步骤二)词中表现出的轻松之感是一种幽默的说法,是用反语发泄牢骚,本质上是一种 愤懑不平之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76082058】 雨 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凄凉心酸之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表明自己的观 点,然后结合诗句阐释理由。 【答案】 (示例一)同意。这首诗以乐景衬哀情。诗歌前三联描写了夏天傍晚雨过天晴 之后秀美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留下我孤单 一人看这良辰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内心的凄凉与心酸。 (示例二)不同意。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前三联描写夏天傍晚雨过天晴之后秀美 的田园风光和宁静且充满生趣的村居生活,尾联希望“鸬鹚不要飞走,与我一起分享这良辰 美景”,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热爱田园生活)的淡淡喜悦。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独 坐① 李 贽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②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晚霞。 【注】 ①此诗是诗人晚年之作。②翻:反而。 有人认为,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既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叹和感伤,又 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豪情。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概括分析。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样 1:同意。这首诗的首联写的是诗人卜居山林的日 常生活状态。有客人的时候就兴高采烈,欢喜不已;无 人来访之时,没有人可以与之排遣寂寞、交流思想心得, 就只能与落花对话,寂寞之情油然而生。这里既有乐观 豪情,也有哀叹和感伤。 阅卷点评 抽样 1:对观点的分析只 局限于诗歌的首联,不能从 全诗出发多角度来赏评,可 给 4 分。 抽样 2:观点的分析只局限于 诗歌的尾联,没有从全诗出 发去概括分析,观点有失偏 颇,只能给 2 分。 抽样 2:不同意。这首诗的尾联写一天在疏懒遐思中过 去,准备收拾琴和书回去,不经意回头,看见天边绚丽 的晚霞,竟然不觉陶醉其中。对晚霞的喜爱,正是诗人 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自然流露,只有乐观,没有感伤。 规范答案:同意。颈联点出了独坐的原因,表面看,亲朋好友来了,就不思念家乡了, 实则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只是朋友来了,诗人才暂时中断无穷无尽的哀叹和感伤; 尾联展现了诗人以琴娱情、以书励志的晚年客居生活。“送”字表现出诗人对红透天边 的晚霞含有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对晚霞的喜爱,不正是对晚年客居生活充满信心的自然 流露吗?诗人独坐黄昏,表现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豪情。 增分指导:本诗表现了作者晚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之感,回想其坎坷的一 生,顿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慨叹,是其晚年真切感情的流露。 回答此题应该先答出观点,再结合全诗进行多角度阐释,分析时,还要注意概括作 者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① 李 纲②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 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 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 庇烝民,周雅③何曾专美! 【注】 ①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 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②李纲:北宋末、南宋初 的抗金名臣。③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B.“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C.“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D.“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唐·崔颢《黄鹤楼》)中的“鹤”相同。 E.“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CD [C 项,“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 从容指挥的样子。D 项,意境不同。本首词中描绘了敌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情景;《黄 鹤楼》中指仙人乘鹤登仙一事。] 2.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 战”有何用意。 【答案】 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 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借此劝谕南宋统治 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 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