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导学案

‎19.谈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设问的作用,学习在作文中运用设问的技巧。 ‎ 过程与方法 理清作者的论述思路,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创造意识,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习 重点 学习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 学习 难点 培养创造意识,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法 指导 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2+1=?3+4=?(生答)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2(月)+1(月)=1(季度),3(天)+4(天)=1(周),从这个小练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面对生活里中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谈创造性思维》。‎ 环节二 自 主 一、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学 习 汲取(jí) 渊博(yuān) 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 ‎ 孜孜不倦(zī) 不言而喻(yù) 持之以恒(héng)‎ ‎2.理解词语。‎ 推敲: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锲而不舍:不断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镂刻。舍,停止。‎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一事无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用费力。‎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三、整体感知 ‎1.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梳理文章结构。‎ 提出问题(1-3):设立问题,分析答案,引出观点。‎ 分析问题(4-12):举例子、讲道理,论证观点。‎ 解决问题(13):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深层探究 ‎(一)提出论点:‎ ‎1.作者是怎样提出观点的?‎ 作者以一个问题开头,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我们要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观点。‎ ‎2.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有什么好处? ‎ 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生动有趣,吸引读者读下去;为后面做了很好的铺垫,显得自然顺畅。 ‎ ‎3.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 ‎(二)论证观点:‎ ‎1.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①渊博的知识。‎ ‎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 ‎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举例论证 ‎ A.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 B.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 ‎(2)道理论证:第5段和第10段。‎ ‎3.请模仿文中举例论证的方法为作者再补充几个论据。 ‎ 牛顿:苹果砸头的故事,发现了万有引力。‎ 鲁班:发明锯子,是受小草割手的启发。 ‎ 伽利略:摆的定律 ‎ 黄道婆:纺织 ‎ 瓦特:蒸气机的发明。 ‎ ‎(三)得出结论:‎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1)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2)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二、语言赏析 找出文中的设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1)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若选择的是B……”“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 ‎(2)第4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3)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表达效果:引发读者思考,后两例还起着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三、探究写法 说说本文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充分利用了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事实是证明论点的最有力的武器。‎ ‎(2)引用的成语、典故颇多,增加了文章的语言气势——议论文的语言在该简练处简练,该生动处生动,逻辑严密。原则是始终为论点服务。‎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文章由一个选择题入手,告诉人们探求事物不要满足于一个答案,一种方法。并通过阐述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及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的特点,号召人们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探求新思路,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 教 学 板 书 谈创造性思维 提出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要不放弃探求 使自己学识渊博 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条件 灵活运用新知识 持之以恒的毅力 不断积累知识 总结全文 探求新思路 发展小灵感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作者认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还要锲而不舍地发展灵感。做到这些,每个人都会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你对这段话中的哪一个观点最感兴趣?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两个事例来证明它吗?‎ 示例:我对“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这个观点比较认同。生活中,有许多普通人甚至是残疾人,他们就有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如南京盲童学校的学生肖毅,刻苦练习写诗,终于出版了诗集《我听见花开的声音》。张海迪、史铁生都是截瘫病人,他们长期坐在轮椅上,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和创造力,都成为了著名作家。他们正是坚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而成功的。‎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不长,内容也不是很深,学生可以读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参与的时间、参与的状态。注意课堂上随机生成的东西,把握新的教学资源,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