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教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古人谈读书教案新人教版

第八单元 本组课文以“读书”为主题,包含《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以及“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推荐一本书”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以“我会阅读”为主题,其目的是: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学到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古人谈读书 ‎2‎ 摘录了古人谈读书的经典名句,告诉我们常用的读书方法,并教育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 ‎1.会认32个生字及6个多音字,会写19个字,会写相应词语。‎ ‎2.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3.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4.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忆读书 ‎2‎ 本文主要写冰心奶奶回忆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的体会,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 我的“长生果”‎ ‎1‎ 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作者读书的独特感受及读书对其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 口语交际 ‎1‎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1.分条讲述,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 ‎2.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习作 ‎2‎ 推荐一本书 ‎1.写清楚推荐理由。‎ ‎2.推荐的重要理由要写具体。‎ 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 ‎1.交流读过的书和读书方法。‎ ‎2.学会仿写比喻句;能根据句子的层次梳理段落内容。‎ ‎3.书写提示注意点画的写法。‎ ‎4.读懂并背诵《观书有感》,理解这两首诗的大致意思。‎ 9‎ ‎25 古人谈读书 ‎1.认识“耻、矣”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5个字。 ‎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l 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l 难点 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1.预习提纲 ‎(1)认读本课生字。‎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 ‎2.多媒体课件 l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生字“耻”,会读多音字“识”,会写“耻、诲”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一、单元导入,引出课题。‎ ‎1.诵读经典,引入主题。‎ 课件出示:(生接读诗文的后半句)‎ 9‎ 书山有路勤为径,( )。‎ 书读百遍,( )。‎ 读万卷书,( )。‎ 发奋识遍天下字,( )。‎ 同学们,这些名言都和读书有关。我国古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对读书也有自己的感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指名读,说意思。师加以引导和评价)‎ 古人喜欢读书,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一课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 作者是朱熹。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两则文言文片段,从中获取营养。‎ 谈话导入,用孩子们熟知的故事引入课文,拉近了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资料:‎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 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十分重视学习,《论 语》中不止一处讲到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2.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 ‎3.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节奏。注意读好“识”的读音“zhì”。‎ ‎4.出示会认字,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5.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耻:“耳”要窄、第二个竖要长、与下提交叉,“止”右竖要长、中间有一短横。‎ 诲:“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 ‎6.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 ‎7.引导思考: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预设:本文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在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指导画出朗读的节奏,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1.引导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大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小组内互相交流。‎ ‎2.小组汇报:‎ ‎【示例一】出示课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1)理解词语。‎ 知:同“智”,智慧。‎ ‎(2)理解句义: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 ‎(3)教师指导:《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预设: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可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蒙混过去。当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地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白了这道题的全过程。‎ ‎(5)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随机指导朗读)‎ ‎【示例二】出示课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1)结合注释理解词语。‎ 敏:此处指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2)理解句义: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教师指导:《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同学们,你们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们的理解吗?‎ 预设: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5)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指导朗读)‎ 9‎ ‎【示例三】出示课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1)理解词语。‎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2)理解句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点拨:这里的“默”是“默默”的意思,“识”在这里读“zhì”,是记住的意思。‎ ‎(3)知识拓展:《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它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4)表演读这一句。‎ ‎3.总结方法学习后面三句。‎ ‎(1)学生交流理解方法。‎ 主要通过注释、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句子含义。然后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提示:注意文言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读音和常用义不太一样。这就需要读注释或查阅相 关资料。‎ ‎(2)交流剩下三句话的理解。‎ 示例: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教师适时补充:没有天生就知晓知识的圣人,像孔子之所以能达到多知多智的境界,也是由 于多听多记、勤奋好学。孔子之所以这样公开自己的“成功秘诀”,估计是因为当时社会上有一些 流行观点,认为孔子生而知之,是天生而降的圣人,为此,孔子不得不作此回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教师适时点拨:在本句中,孔子讲到了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 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不如去学习。(教师点 拨:这一段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实践的重要性)‎ ‎4.读出对这三句话的理解,思考: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古人读书的?‎ 预设: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相机板书)‎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方法和态度,使学生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9‎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拓展:同学们,《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句子还有很多。‎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希望同学们能积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文言名句,在以后的学习中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学习。‎ ‎3.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1)自由背诵;(2)同桌互背;(3)男女生比赛背;(4)小组比赛背;(5)师生合作背;(6)全班齐背。‎ ‎4.教师小结:同学们,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向别人请教;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拓展延伸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中加强记忆,达到熟能成诵,落实教学目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生字“矣、岂”,会写“谓、诵、岂”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教育家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几则文言文。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古人朱熹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 ‎2.走近作者。‎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中国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他31岁正式拜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继承二程(程颢、程颐)思想,又 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 注》《周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易学启蒙》《诗集传》等。‎ 9‎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2.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用“/”画出停顿。‎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指导读出节奏。‎ 例: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5.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谓:“田”要扁、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折的折都稍向里收,“月”稍窄、首笔是竖。‎ 诵:“甬”横撇要小、末端有一点,“冂”稍宽、里边是两横。‎ 岂:“山”要扁宽,“己”稍扁,起笔横折要小,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 在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三、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1.出示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2.借助注释,交流课文的大意。‎ 理解词语:(1)谓:说。 (2)漫浪:随意。 (3)急:要紧,重要。‎ 理解句义: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3.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预设1: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预设2: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 9‎ 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中“心到”最重要。‎ 教师相机指导:“急”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而我们现在的“急”大部分是着急的意思。‎ ‎4.教师指导: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 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降低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引导交流:同学们,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们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收获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指导。‎ ‎2.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3.资料拓展。‎ 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指要认真思考。‎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古人谈读书的方法,让我们要从小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希望同学们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作为自己以后读书的准则。‎ 资料拓展环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学习收获,促使学生领悟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9‎ ‎1.抓重点词句,体会古文大意。‎ 在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论语》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是由两则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3.联系生活,谈启发感受。‎ 本文两则文言文,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每一则的学习我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感受,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学到古人的读书方法,用以指导自己以后的阅读。‎ 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