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化学各单元中考必背知识点
绪言 1、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潮解性、乳化性等。 3、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 4、闻药品气味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蜡烛燃烧产物检验及组成元素的确定: 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变浑浊,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氢元素。 2、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立即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实 1、药品取用规则: ①三不原则:不闻,不触,不尝。②节约原则: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即可。 ③剩余药品处理: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块状固体用镊子;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3、液体药品取用: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 ①倾倒法取用:瓶塞倒放(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标签放在手心(防止残留液体腐蚀标签),口紧挨,缓慢倒。 ②量筒取用: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则读数偏小,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偏大;俯视则读数偏大,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偏小。 ③滴管取用:竖直悬空,不深入容器内,不接触容器壁。 4、天平:称量时左物右码;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质量偏小);氯化钠纸上称量,氢氧化钠烧杯中称量。 5、酒精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以免失火;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禁止用嘴吹灭,以免失火;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抹布扑盖。加热时,液体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集中加热。 6、简易气体制取装置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过一会儿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证明气密性好。 有长颈漏斗和导管上有弹簧夹的装置:关闭弹簧夹,沿长颈漏斗注水,若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不下降,证明气密性好。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1、拉瓦锡第一次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时,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空气是混合物。 原理:化学方程式: 4P + 5O2 点燃2P2O5 注意事项:(1)红磷必须过量(让瓶内的氧气全部消耗完);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2)不能用硫、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压强变化小),改进方法是集气瓶内预先装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不能用铁丝(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其性质:物性:无色,难溶于水;化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和红磷反应)。 3、空气成分: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体积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4、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分子)组成,如空气,各种水(除蒸馏水),煤、石油、天然气,乙醇汽油,合金,大理石,各种溶液;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如干冰,冰水混合物 5、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2.5);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里昂的排放)、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6、空气成分用途:氮气: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稀有气体:电光源(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氦气:填充气球。 7、绿色化学: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 课题2 氧气 1、氧气性质:木炭在氧气燃烧发出白光;硫粉(淡黄色)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红磷(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烟,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白烟,防止污染空气;降温);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氢气燃烧淡蓝色火焰;一氧化碳、甲烷燃烧蓝色火焰。 2、燃烧和缓慢氧化: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3、化合反应:多变一。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课题3 制取氧气 1、氧气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法:(1)原理:2H2O2 MnO2 2H2O+ O2 ↑;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 2KCl + 3O2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3)收集方法:①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 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4)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5)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6)催化剂: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7)选择装置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3、化合反应:多变一,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分解反应:一变多,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分子性质:(1)质量体积小;(2)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分子间有间隙(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时,分子大小不变);(4)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由原子构成。 2、物质构成:(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结合),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结合或含有原子团的;(3)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由该微粒来保持。 3、分子和原子:(1)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2)化学变化(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3)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1、原子结构:(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2)原子核和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分子、原子和中子不带电;(3)氢原子无中子;(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5)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贡献。 2、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不易得失电子;(2)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3)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4)原子在变为离子时,质子数、元素种类没有改变;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关系:(1)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在离子符号前面加系数表示离子个数;(2)常见离子:锌离子(Zn2+)、钙离子(Ca2+)、钡离子(Ba2+)、钠离子(Na+)、镁离子(Mg2+)、氯离子(Cl-)、铝离子(Al3+)、铁离子(Fe3+)、亚铁离子(Fe2+)、铜离子(Cu2+)、银离子(Ag+)、铵根离子(NH4+)、氢氧根离子(OH-)、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 课题3 元素 1、元素: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地壳元素含量:氧、硅、铝、铁;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元素为碳元素;人体含量最多元素为氧元素;人体含量最多金属元素为钙元素;空气中最多是氮元素。 2、元素符号意义:(1)表示某元素,表示某原子;(2)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可表示多个原子,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只有微观意义。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族数(ⅠA族、ⅡA族、ⅢA族、ⅣA族、ⅤA族、ⅥA族、ⅦA族) 4、周期表结构: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1、爱护水资源途径:一要节约用水,二要防治水体污染。 2、保护水资源的方法:(1)防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2)节约用水:随手关水龙头,淘菜水浇花。 课题2 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1)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2)硬水含较多钙、镁离子(Ca2+、Mg2+)化合物的水,硬水和软化区分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活中用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工业蒸馏法;(3)活性炭吸附杂质,生活中也可用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消毒杀菌方法有生活中煮沸、紫外线照射、通入氯气(Cl2),反应:Cl2+H2O=HCl+HClO,Cl2+2NaOH=NaCl+NaClO+H2O。 2、过滤:(1)玻璃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2) 玻璃棒作用:引流;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课题3 水的组成 1、电解水:(1)加氢氧化钠或硫酸钠作用:增强水的导电性;(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3)结论: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微观: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2、氢气:(1)制法:Zn+H2SO4=ZnSO4+H2;(2)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3)氢能源三大优点:产物是水无污染、放热多、制取原料是水来源广;(4)点燃前检验纯度;(5)未广泛应用原因: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3、化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食盐、纯碱、冰和水;单质: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液氧、液氮、金刚石、红磷、水银等;氧化物: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如水、干冰、氧化铁。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意义:(1)表示某物质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2)表示一个某分子;(3)表示一个某分子是由几个某原子构成的。 2、化合价:(1)单质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通常氢+1价,氧-2价,氯-1价;(2)一价氢铵钠钾银,二价氧钙钡镁锌;(3)原子团:氢氧根(OH-)-1价,硝酸根(NO3-)-1价,碳酸根(CO32-)-2价,硫酸根(SO42-)-2价,铵根(NH4+)+1价,硝酸铵(NH4NO3)氮元素化合价前—3价,后+5价 3、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1)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变,分子数目可能变;(3)守恒原因: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4)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烟,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1、常考化学方程式: 制氧气:2KMnO4△K2MnO4 + MnO2 + O2↑ 2KClO32KCl+3O2 2H2O2 MnO22H2O+O2↑ 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炼铁:Fe2O3+3CO 高温 2Fe+3CO2 电解水:2H2O 通电 2H2↑+ O2↑ 含钙化合物相互转化:CaCO3 高温CaO+CO2 CO2+Ca(OH)2=CaCO3↓+H2O CaO+ H2O= Ca(OH)2 有机物燃烧:CH4+2O2 CO2+ 2H2O C2H5OH+3O22CO2+3H2O 其他:4P + 5O2 点燃 2P2O5 2H2 + O2 点燃2H2O C+CO2 高温 2CO CO2+H2O=H2CO3 H2CO3= CO2+H2O Cu+2AgNO3=2Ag+Cu(NO3)2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2、碳单质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硬度大);石墨(C)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导电性)、电车的电刷(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滑腻感);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物理性质)(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3、碳单质化学性质及用途:(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用途:书写、绘画;(2)可燃性:氧气不足生成CO:2C + O2 点燃2CO ;氧气足量生成CO2:C+O2点燃CO2 用途:作燃料;(3)还原性:C + 2CuO 高温 2Cu + CO2↑ (置换反应) C+CO2 高温2CO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途:冶炼金属。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二氧化碳制法: (1)药品:大理石和稀盐酸;(2)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发生装置选择: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4)收集方法:由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5) 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6)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 (7)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 高温CaO+CO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1)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倒水:塑料瓶变瘪(扁),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3)紫花喷醋酸变红,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紫花喷水不变红,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紫花放到干燥的二氧化碳中不变红,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紫花喷水后放到干燥的二氧化碳中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加热时变红的花又变成紫色,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CO2↑;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这也是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白膜的原因。要除去这白膜,用稀盐酸。其原理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用途:(1)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3)温室肥料(光合作用:CO2+H2O 光C6H12O6+O2)(4)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⑴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甲烷; (3)二氧化碳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燃烧,消耗途径光合作用; (4)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遭到破坏;(5)温室效应危害:土地沙漠化;冰川融化,海面升高,淹没沿海低地;(6)减轻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7)低碳中的碳指二氧化碳,做法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双面纸 4、一氧化碳:毒性是和血红蛋白结合,煤气泄漏时先关闭煤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严禁开一切电器,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5、除杂:①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 ②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2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燃烧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 2、燃烧条件实验:①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②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水中白磷通氧气后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3、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4、爆炸:(1)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2)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3)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4)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5)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5、(1)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2)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3)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放热反应:物质燃烧、生石灰和水反应、金属和酸反应、中和反应;吸热反应:反应条件为加热或高温。 2、化石燃料:(1)煤燃烧会产生SO2、NO2等,会形成酸雨;(2)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措施使用清洁能源;(3)石油不可以直接作燃料,会浪费资源;(4)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CH4+2O2 CO2+ 2H2O ;点燃甲烷前要检验纯度。 3、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如果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检验燃烧的产物(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4、使燃料充分燃烧注意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5、乙醇: C2H5OH+3O22CO2+3H2O ,不完全燃烧还会生成一氧化碳; 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促进农业生产;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常见的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合金是混合物;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但含碳量不同;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划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结论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合金优点: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铝抗腐蚀性强的原因: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使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铝进一步氧化,4Al+3O2=2Al2O3;“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极不活泼。 2、金属化学性质:H2SO4 + Fe == FeSO4 + H2↑ 2HCl + Fe == FeCl2+ H2↑ 现象:反应比较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 + CuSO4 == Cu + FeSO4 (这也是“湿法冶铜”、配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的原理), 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Al + 3CuSO4 == Al2(SO4)3 + 3Cu 现象:铝丝表面有红色物质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现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物质出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注意:①CuSO4溶液:蓝色 ,FeSO4、FeCl2溶液:浅绿色 ②Fe在参加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亚铁盐。 3、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一换一。包括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盐反应、碳还原氧化铜。 4、金属活动顺序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课题3 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3CO + Fe2O3 高温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开始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免CO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会发生爆炸);实验完毕后继续通入CO的目的;防止氧化铁被还原成铁后,在较高的温度下重新被氧化;尾气的处理:用酒精灯燃烧掉,防止污染大气。焦炭作用:燃烧时提供热量和一氧化碳。 2、铁的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铁同时与O2、水接触;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②表面涂保护膜(原理:隔绝氧气和水):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③制成不锈钢。铁锈很疏松,更易吸收氧气和水蒸气,加快铁制品的锈蚀,铁锈应及时除去。 3、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③合理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1、溶液特征: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2、除油污:汽油:溶解作用,洗涤剂、洗洁精、洗衣粉:乳化作用,氢氧化钠:化学反应。 3、溶解吸热: NH4NO3溶解吸热,温度降低;溶解放热: NaOH溶解、浓H2SO4溶解、生石灰(CaO)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 NaCl溶解。 课题2 溶解度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1)Ca(OH)2改变温度时和其他物质相反;(2)转化时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 或 蒸发溶剂 或 加溶质 升温 或 加溶剂 2、结晶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如海水晒盐)。②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物质,如KNO3 。 3、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1)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2)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课题3 溶液的组成 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100%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质量分数就不变。 溶液稀释:稀释前溶液质量×稀释前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质质量分数 2、配制溶液:(1)步骤:计算、称(固体)量(液体)、溶解、装瓶。(2)仪器: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3)偏小原因:左物右码、量水时仰视读数、称量含不溶性杂质的氯化钠;偏大原因:往烧杯加水时有水溅出、量水时俯视读数。 3、饱和石灰水中加生石灰: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恒温)。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碱指示剂:酸使石蕊变红,碱使石蕊变蓝;酸使酚酞不变色,碱使酚酞变红 2、盐酸:(1)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敞口放置产生白雾(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形成盐酸小液滴);(2)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3)用途:金属除锈,人体胃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3、硫酸:(1)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相当于稀释);(2)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3)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水的密度小,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使水立即沸腾,造成硫酸液滴飞溅)。(4)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酸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2HCl + Fe == FeCl2+ H2↑(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除铁锈,FeCl3溶液:黄色)现象: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4)与碱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 (5)与盐反应:HCl+AgNO3=AgCl↓+HNO3 5、氢氧化钠:(1)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2)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而潮解(潮解属于物理变化),同时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3)用途: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4)工业制法:Ca(OH)2+Na2CO3 == CaCO3↓+2NaOH 6、氢氧化钙:(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2)用途: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石灰浆(粉刷墙壁);(3)工业制法:CaO +H2O == Ca(OH)2 7、碱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碱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化学性质:(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氢氧化钠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吸收有害气体)(3)与酸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4)与盐反应:CaCl2+Na2CO3=CaCO3↓+2NaCl 8、氢氧化钠变质: (1)原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2)检验是否变质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变质;或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或氢氧化钡、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变质;检验时不能用酚酞溶液,因为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3)探究部分变质还是全变质: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反应后,再滴加酚酞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变红,说明部分变质,如果产生白色沉淀且溶液呈无色,说明完全变质;探究时不能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因为会生成氢氧化钠,干扰原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的验证。 (4)除去变质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将样品溶于水,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然后过滤,蒸发,得到固体氢氧化钠。 课题2 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 1、中和反应:(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 + 碱== 盐 + 水; (2)实质: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即OH-+H+ == H2O (3)应用: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碳酸水中和,②处理工厂的废水。例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③用于医药。被蚊虫叮咬(分泌出蚁酸)涂上些含有碱性物质(如氨水、肥皂)的药水。 (4)实验探究: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酚酞作用:根据颜色变化来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2、pH值:(1)测酸碱度:取PH试纸于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读数为整数)。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性溶液; (2)改变溶液PH值的方法:①向酸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加碱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PH值大于7。②向碱性溶液中:加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将接近于7(但不能达到7);加酸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PH值小于7。 (3)用PH试纸测PH值时注意:若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会使酸性溶液的PH值增大;使碱性溶液的PH值减小;中性溶液的PH值不变; (4)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CO2+H2O=H2CO3);pH<5.6的雨水为酸雨。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常见的盐 1、常见的盐: (1)氯化钠:俗称食盐,用途:①作调味品;②作防腐剂;③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2)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制馒头;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用途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成分之一,医疗上治胃酸(NaHCO3+HCl=NaCl+CO2↑+H2O) (4)碳酸钙: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用途建筑材料、补钙剂。 2、粗盐提纯:主要为NaCl,并有CaCl2,MgCl2以及Na2SO4等; 加入NaOH溶液可除去 MgCl2:MgCl2 + 2NaOH == Mg(OH)2↓ + 2NaCl; 加入BaCl2溶液可除去Na2SO4:Na2SO4 + BaCl2 == BaSO4↓+2NaCl; 加入Na2CO3溶液可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CaCl2 + Na2CO3 ==CaCO3↓ + 2NaCl,BaCl2 + Na2CO3 ==BaCO3↓ +2NaCl 加入盐酸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HCl+NaOH = NaCl+H2O,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加入稀盐酸,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4、盐的化学性质: (1)盐与金属反应:(条件:盐可溶,K、Ca、Na除外) 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铜”原理) 2Al+ 3CuSO4 == Al2(SO4)3 + 3Cu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2)盐与酸反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2HCl + Na2CO3 == 2NaCl + CO2↑+ H2O 2HCl + CaCO3 == CO2↑+ CaCl2 + H2O HCl + NaHCO3 == H2O + NaCl +CO2↑ (3)盐与碱反应(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现象:出现蓝色沉淀(注:Cu(OH)2沉淀:蓝色)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现象:出现红褐色沉淀 (注:Fe(OH)3沉淀:红褐色)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盐与盐反应(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5、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条件: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课题2 化学肥料 1、化学肥料:(1)氮肥:NH4HCO3含氮量17.7%,硝酸铵NH4NO3 35%,硫酸铵(NH4)2SO4 21.2% ,氯化铵NH4Cl 26.2%,(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如NH4NO3 + NaOH=NaNO3 +NH3↑+H2O)尿素CO(NH2)2 46.7%, (2)钾肥:氯化钾、硫酸钾;(3)磷肥:磷矿粉、钙镁磷肥;(4)复合肥: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胺(NH4) 2HPO4 第十二单元 化学与生活 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其中蛋白质、糖类、油脂能提供能量。光合作用:6CO2+6H2O 酶C6H12O6+6O2 2、常量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除氟外),微量元素:周期表中20号以后的元素,包括氟元素;缺钙:佝偻病、发育不良、骨质疏松;缺铁:贫血;缺氟:龋齿;缺碘:甲状腺肿大;缺维生素A :夜盲症 ; 缺维生素C :坏血症。 3、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4、机高分子材料:天然:棉花、羊毛、蚕丝、麻、天然橡胶;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合成橡胶。 5、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的为羊毛线;无气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为合成纤维线。 6、白色污染:塑料垃圾污染;措施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