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1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从高考阅卷反思高三生物备考教学
从2006年高考阅卷反思高三生物备考教学 广州市第一中学 郭倩文 本人经历了2006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卷的阅卷工作,完善了对高中生物备考教学实践过程的认识,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并启发我反思近年来高中生物教学的得失。本文主要根据2006年广东省高考生物试卷的38-42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非选择题的评分标准的把握及备考策略。 一、阅卷的基本程序介绍 今年广东省高考再次采用了网上阅卷的形式,阅卷的基本流程大致如下: 1、试评 试评是由阅卷小组的组长、教研员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分组针对每题的答案进行试评、讨论、补充丰富评分细则。 2、正评 每位老师只负责一条题目的评阅,因此每个老师的电脑上只能调出你所评阅的试题,学生答错位置的题目作为问题卷提交。每条题目发给两个不同的人评阅,称为一评、二评,若两人的评分有不同,则该试卷会被提交给小组长评阅,称为三评,四评试卷会被抽查提交给大组长评阅。 值得一提的是,每位阅卷人的情况被网管和小组长随时监控,包括:速度、吻合度、自评率、有效度等,所以没有人可以随心所欲的评分,再加上生物阅卷的评分标准比较明确,各小组的组长是由华师的正教授或研究员担当,治学严谨,阅卷也是公正严明,因此生物阅卷的各项指标都比较高。 二、非选择题评分标准的把握 1.本次阅卷对非生物学专有名词的错别字还不算很苛刻,但是对生物学专有名词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却要求比较高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非常强调(例38题)。 2.心灵手巧、刻苦耐劳的研究生是阅卷的主力军,他们阅卷并非如传说般的刻板,只认标准答案,遇到学生个性化的回答,也会与组长、中学老师磋商问题,避免主观误差。 3.试评和正评都补充了科学合理的答案,并明确了不给分的答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型思维能力的培养,又能使阅卷公平准确。 例:39.(8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 ;② 参考答案; (1)下降(l分),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1分)。 (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1分)。 (3)减少(1分),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l分)。 (4)①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1.5分); 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1.5分)。 其中(4) ①小题的补充答案有:光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光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非生物因素;光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l分);若要生态瓶稳定,就必须有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 ②小题的补充答案有:生态系统的成分、种类和数量必须合理(l分),生态瓶中的消费者不宜过多;生态瓶中的分解者不宜过少(0.5分)等 。(4) ②小题还明确列出不给分的答法:生态瓶的消费者,有浮游动物或小鱼一类就够了。 三、38-42题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题号 数据 试题立意 试题特点 各小题典型错误 38 (6分) 平均分3.72 难度 0.62 标准差1.56 考查考生对有丝分裂间期时细胞内DNA、蛋白质分子以及某些特征结构变化的掌握情况。 将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知识放在有丝分裂条件下考查,使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1)第1空:DNA水解酶;水解酶:解螺酶。第2空:碱基互补配对;半保留半复制。 (2)回答各种遗传密码; 一酪氨酸—谷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谷氨酸一; 一异亮氨酸一亮氨酸一缬氨酸一异亮氨酸(或组氨酸)—亮氨酸一。 (3)第l空:染色质;细胞膜; 第2空:中心体(粒);星射线;纺锤线。 39 (8分) 平均分4.87, 难度0.609,标准差 1.57 考查了学生生态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 通过表的形式考查考生对生态系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结果(数据)的分析能力。 (1)乙瓶中缺乏光照,藻类不能生长。 (2)丙瓶缺少泥沙,没有(缺乏)分解者。因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除了存在于泥沙中,在水中也有,部分考生不知道水中有分解者。 (3)绝大多数能答对。 (4)很多考生能答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但绝大多数考生答不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的要点上。 40 (10分) 平均分2.96, 难度0.296,标准差1.74 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高中生物的教学难点) 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考查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考查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1)单向:双向;电流;电位差;电讯号;电位变化;电位信号等。 (2) 第l空:轴突;突触前膜;神经末梢;树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第2空:间隙;突触间膜;细胞间隙; 自身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第3空:产生兴奋;兴奋;兴奋或压抑;持续兴奋或收缩;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 (3)肌细胞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肌肉持续收缩;舒张;肌细胞持续处于扩张状态;肌细胞持续处于松弛。 (4)、运动区:中央前回运动区;中央前回;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运动区;躯体运动中枢;运动神经中枢;效应器。 (5)改用仔母鸡做实验, 给仔母鸡注射雄激素,观察其有没有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求偶行为。 41题(6分) 平均分1.65, 难度0.275,标准差1.63 考查概率论中的加法定理和乘法定理;常染色体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性染色体上遗传病的遗传规律。 要求综合运用遗传变异的知识进行家系分析,以计算后代 患遗传病的概率。 (1)l/16;1/32;1/2, (2)3/16;l/8;3/4, (3)第1空:1/32:1/8;1/96;1/24 第2空:3/8;1/2:3/16;1/16。 42题(10分) 平均分5.21, 难度0.521,标准差2.70 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和表达的能力,以及正确作图的能力。 以生物科学史 上的经典试验为线索,考查了对光合作用和矿质元素代谢的综合理解;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绘图能力、根据坐标图作答的能力。 (1)不知道植物重量的增加根本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只知道植物需要吸收C02或进行光合作用。(2)不知道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而且有部分考生认为矿质元素参加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光合作用有机物质的合成。 (3)作图时不知道自变量画在横轴,没有按题意用表中数字(波长nm,吸收率%)来画图,刻度不会正确表示等。 (4)不知道应该是呼吸作用放出的C02,不明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等。 总体上看,许多考生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出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理解植物生长的本质。 四、非选择题答题考生常见错误归纳 1对课本知识理解不清、表述不准确; ①专有名词的错别字比较多,如38题的“纺锤体”;②专有名词表达不准确,如“解旋酶”写成“旋解酶”;“纺锤体”写成“锤纺体”、中心体(粒)、星射线、纺锤线;分裂前期出现的“染色体”混作“染色质”;第2空错答为碱基互补配对、半保留半复制。 2 审题能力的欠缺。如38题第2小题题干问的是氨基酸序列,相当多考生回答成密码子。 3 知识缺陷:如38题不懂得先把基因序列转录为密码子,再进行翻译。39题部分考生不知道水中有分解者。 41题对遗传分析中需要的概率知识掌握得不好,运用概率原理进行谱系分析的能力不足。 4 不能用专业术语解决问题; 5 不能用语言正确表达出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等 五、06年高考卷试非选择题部分的命题特点: 1、试题结构和题型保持稳定 从题型、各种题型的题数和每一个题型的分数都与2004和2005年完全一样, 题目情景和题型考生都比较熟悉,没有偏题和怪题。 2、难度适中,难度比例恰当 2006年高考生物试卷非选择题的难度系数统计分析列于下表。非选择题总体难度系数0.531,难度适中,平均分42.51。与2005年相比,难度系数升高,总分下降2.92分(2005年非选择题难度系数0.57,平均分45.43),特别是非选择题的难度比例有很大的改进(2005年非选择题全为中等难度题)。既让考生普遍感觉题目大多数是不难,有较稳定的心理争取多做题多得分,又有利于区分不同程度的考生,选择优秀生。 2005年广东生物高考试卷非选择题难度分布 难度系数范围 P<0。3(难) 0.3≤P≤0.7(适中) P>0.7(易) 题号 40,41 34,36,37,38,39,42 33,35 分值(比例%) 16(20%) 47(59%) 17(21%) 3、注重考核生物学核心知识 从各知识点所占分值来看,“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与环境’’和“细胞”等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分值高达107分,占总分的70.33%。“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的生殖与发育”和“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等其他知识的分值仅为13分,占总分的8.6796,主干知识重点突出。可见,2006年高考生物延续了2005年注重考核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命题思路。 4、立足基础,侧重能力,注重学科内不同章节知识的综合 试卷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同时又,考查综合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如第38题“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第39题‘有关生态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第40题“有关兴奋的传导及传递过程”, 这些试题大多来源于教材内容,体现了回归教材,重视基础知识。 非选择题中多试题有很强的综合性,注重考察考生的能力。如33题是将植物矿质营养和氮代谢及生产应用(施氮肥)进行综合,35题考查了遗传规律、组织培养和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知识,36题将生态生物防治、害虫抗药性产生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综合,4l题综合了常染色体上遗传病和性染色体上遗传病的传递规律进行家系分析。 42题将光合作用和矿质营养进行综合。 5、突出生物学图表的分析和应用 今年生物试卷非常强调对考生生物学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考查,非选择题中第33、35、38、39、42题共5题,考查了生物学图表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分值高达21分,超过非选择题中总分的25%。 6、注重对综合实验能力的考核 试卷中考查有关实验方面的内容,非选择题中37、39、40(5)和42,有4题,约有30分,占总分的20%, 考查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有第39题8分,内容为“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查实验设计能力的题目第37题,4分。 考查根据研究目的设计探究实验,并对可能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的综合能力有37题,共9分,内容为“探究有机污染物对水生软体动物雌性个体的致畸作用”。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实验设计题,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只有平时亲自做实验,真正参与了研究性课题的具体实验设计和操作,才能在较短的考试时间内答好试题,可以引导高中生物教学重视开展探究性实验和研究性课题。 7、重视开放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非选择题的部分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是合理答案就可以得分,可以考查考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有33题的第3小题(2分)、36题的第1小题(1分)、37题(9分)、42题的第2小题(1分),共13分.体现了从实验教材向新课标的过渡要求 8、针对教学的薄弱环节而设计题目 随着命题经验的丰富,命题者已相当熟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能针对教学的薄弱环节而设计题目,从而增大了试题的区分度。如38题不懂得先把基因序列转录为密码子,再进行翻译。40题考查神经调节中突触的结构名称和功能;41题对遗传分析中需要的概率知识掌握得不好,运用概率原理进行谱系分析的能力不足。42(1)题中等知识坐标图的画法等是平时教学中的难点。42(1)题中分析问题的“不确切”等表达技巧更是平时测试中的盲点。 总之2006年的试题验证了对《2006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分析》之“能力要求作了重新调整 能力共分为 “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四个方面,并进行了分层次的阐述,如将实验能力与探究能力概括为4条,分别从4个角度明确了这一能力的考查要求,其中包括增加了“并能将这些实验(指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的要求,将“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具体化为“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 六、备考建议: 对2006年的试题得分情况分析可见:“基础重点保平均;图表分析得高分,实验设计创佳绩,遗传计算出精英”,启示高三备考教学应在新课标得教学理念指导下,重视以下策略: 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 简答题的规范答题应从平常作业和练习抓起,强化“三要”规范训练:要全面,准确、精简; 3 模拟训练中注意制订详尽的评分标准,并严格按评分标准阅卷,尽量与高考阅卷接轨。 4 创设条件,切实地让学生开展实验和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并重视原理、过程,结果分析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