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大气知识点总结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 ‎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 ‎ ‎ ‎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三、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四、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季风环流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 ‎ ‎ ‎ ‎ ‎ ‎ ‎ ‎ ‎ 五、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 ‎ ‎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 ‎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 ‎ ‎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六、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º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 ‎ ‎ ‎ ‎ ‎ 最冷月均温 ‎ ‎ ‎ ‎ ‎ ‎ ‎ ‎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 热带季风气候 ‎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七、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