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08地壳运动与湖泊演变-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08地壳运动与湖泊演变-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08 地壳运动与湖泊演变 ‎【母题来源】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7题 ‎【母题题文】‎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试题解析】‎ ‎(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命题意图】‎ 本题以里海所在区域为背景材料,通过其自然环境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地壳运动、河湖演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以里海演化过程中,地壳、地形、水文、气候等要素共同发生变化为核心,充分体现自然要素具有统一演化过程和地理事物具备时空变化特征。本题地理特色明显,对地理事物动态变化过程描述透彻,强调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 ‎【得分要点】‎ 本题以里海的演化历史为背景,考查地壳、气候、湖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同时需要学生结合世界地理区域定位,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第(1)问尤其需要注意审题,抓住各自然要素对里海的影响而不是板块运动对自然特征的影响。地壳运动、山脉隆起引起地貌变化,导致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山脉形成分水岭,导致里海汇水面积减小,汇入水量减少进而导致湖泊面积减小;山脉隆起后,里海位于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局部气候变得干旱,水量减少、蒸发加剧,湖泊水量减少、面积缩小,向内陆湖演化。‎ 第(2)问考查特定时期内里海盐度变化的原因,要抓住特定时期这个关键词精准答题;第(3)问从湖泊的补给类型角度分析湖泊盐度变化的原因,(2)(3)问看似相似,实则出发点不同,需要学生区别作答。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第(4)问用里海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根据板块运动趋势判断黑海和地中海可能发生的变化,由此获得黑海和地中海将相继成湖的依据。‎ ‎(2019届山东省实验中学、淄博实验中学、烟台一中、莱芜一中四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河流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湖中盛产湟鱼。下图是我国青海湖的湖盆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岩层形成于断层发生后 B.海心山由火山活动形成 C.湖盆因断裂陷落而成 D.乙处是一个背斜谷地 ‎2.据材料试推断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B.外泄河流被阻断 C.湖水蒸发加剧 D.入湖径流减少 ‎3.当地特产“湟鱼”生长极慢,有“一年长一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 A.气候高寒,水温低,冰期长 B.流域封闭,周边无河流,少天敌 C.水量大,盐度低,饵料丰富 D.水位季节变化大,且含沙量较大 ‎【答案】1.C 2.B 3.A ‎【解析】1.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并不在同一水平面分布,也发生了断裂,所以应形成在断层前,A错;海心山是由花岗岩组成的,花岗岩为侵入岩,而火山岩为喷出岩,B错;图中青海湖地区为湖盆,是岩层发生断裂下陷形成的,C对;乙处岩层中心部位向下弯曲,为向斜,D错。故选C。‎ ‎2.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原来通过河流与黄河水系相通,青海湖水有进有出,水体能够与外界交换,因此,此时的青海湖为淡水湖,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河流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此时青海湖与黄河水系不再相同,青海湖外泄的通道阻断,湖水不再与外界水体进行交换,湖水排泄的方式主要靠蒸发,常年积累,导致湖水的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由此可以判断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故选B。‎ ‎3.湟鱼生长缓慢,是由于该地海拔高,水温低,生长慢,A对;青海湖周边地区有河流注入,B错;水量大,盐度低,饵料丰富,有利于湟鱼生长,不会生长慢,C错;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与鱼类生长快慢无关,D错。故选A。‎ ‎4.(2019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鲁克湖和托素湖(图甲)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地区,被称为“情人湖”,它们一大一小,靠一条小小的淡水河紧紧相连。这两个湖泊虽然相距很近,有着相同的生态环境和变迁历史(图乙),但湖水性质却迥然不同。‎ ‎(1)指出巴音河的流向及其该河的流域类型。‎ ‎(2)结合图示信息,描述由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 ‎(3)说明托素湖成为咸水湖的主要原因。‎ ‎(4)有专家认为,随时间推移可鲁克湖很有可能变成咸水湖,请你为该专家提供合理的解释。‎ ‎4.【答案】(1)流向:自东南向西北。流域类型:内流区。‎ ‎(2)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 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托素湖(地处盆地)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可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排入其中,随着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而成咸水湖。‎ ‎(4)(全球变暖背景下,)流域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排泄;流域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解析】(1)通过周边的海拔高度,可以判断,湖泊位置海拔低,所以河流都流入湖泊,因此巴音河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因为河流注入湖泊,并未流向海洋,所以该河的流域类型为内流区。‎ ‎(2)莲湖演变为可鲁克湖和托素湖的形成过程,即要求学生把图片显示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 阶段I至阶段II:莲湖中部地下岩浆开始侵入。‎ 阶段II至阶段III:湖底中部岩浆侵入规模加大、乃至喷出,导致湖床抬升(包括喷发物堆积),莲湖最终一分为二形成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3)该地为内流区,托素湖为内流湖,可鲁克湖水中的盐分通过相连的淡水河流入其中,而无河流流出,随着湖水蒸发,盐分逐渐积累,最终逐渐形成咸水湖。‎ ‎(4)自然原因: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该地区降水减少而蒸发加剧;两湖之间的地壳如果继续抬升,可鲁克湖水可能无法通过河流向外流出,盐分累积,湖水盐度越来越大。‎ 人为原因:流域内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达里湖曾为辽河上游的一段支流,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熔岩堰塞湖。水中盐分以碳酸盐为主。pH值在9.4~9.6之间,盐度约5.5%左右,湖中生长着一般在淡水中才能生存的鲤鱼和华子鱼,成为生物界的奇迹,但产卵期需要洄游到各入湖河流的上游。达里湖北岸不远处的砧子山地形陡峻、峰顶平坦,下半部的古代岩画刘造了外面包裹的白色石灰岩外衣,露出了深褐色的玄式岩。下图为达里湖及周边地形图。‎ ‎(1)简述达里湖的自然演变过程。‎ ‎(2)推测砧子山上石灰岩外衣的形成过程。‎ ‎(3)分析鲤鱼、华子鱼需要洄游产卵的原因。‎ ‎(4)为保护达里湖中的鱼类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5.【答案】(1)火山喷发,熔岩阻断辽河支流,形成熔岩堰塞湖;湖水无法流出,依赖蒸发排泄,逐渐变咸、变碱;气候逐渐变干,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面逐渐缩小,湖水盐碱度进一步升高。‎ ‎(2)砧子山曾是湖中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由于湖水中碳酸盐含量高,水下岩石上沉积了一层石灰岩;后来湖泊水位下降,小岛成山,山腰以下包裹着一层石灰岩外衣。‎ ‎(3)湖中鲤鱼、华子鱼属于淡水鱼种,逐渐适应了盐碱环境;但由于湖水盐碱度过高,幼鱼不能在潮中生存,需要洄游产卵。‎ ‎(4)严格控制捕捞规模;加强湖区生产、生活及旅游活动的管理,防治污染;保护上游河流环境,保障鱼类正常繁衍。‎ ‎【解析】(1)达里湖曾为辽河上游的一段支流,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熔岩堰塞湖,说明是火山喷发,熔岩阻断辽河支流,形成熔岩堰塞湖;湖水无法流出,依赖蒸发排泄,逐渐变成咸水湖;气候逐渐变干,蒸发量大于补给量,湖面逐渐缩小,湖水盐碱度进一步升高。‎ ‎(2)砧子山曾是湖中火山喷发形成的小岛,水中盐分以碳酸盐为主。由于湖水中碳酸盐含量高,水下岩石上沉积了一层石灰岩。小岛成山,山腰以下包裹着一层石灰岩外衣,是湖水沉积形成的。‎ ‎(3)湖中生长着一般在淡水中才能生存的鲤鱼和华子鱼,产卵期需要洄游到各入湖河流的上游。湖中鲤鱼、华子鱼属于淡水鱼种,逐渐适应了盐碱环境,但幼鱼不能在咸水中生存,所以要到河流上游去产卵。‎ ‎(4)保护达里湖中鱼类,措施主要从加强捕捞管理、防治环境污染角度分析。应严格控制捕捞规模,加强湖区生产、生活及旅游活动的管理,防治污染;保护上游河流环境,保护水质不被污染,保障鱼类正常繁衍。‎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的的喀喀湖位于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构造淡水湖,通过德瓜德罗河与波波湖相通,潮水主要来自安第斯山的冰雪融水;该湖与波波湖近在咫尺又同为内陆湖但却形成一淡一咸的奇观。马铃薯性喜凉,地下块生长偏好深厚疏松、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环境。的的喀喀湖流域是印第安人培植马铃薯的原产地,印安人发明的“台田”技术(在湖畔平原修筑沟渠、水塘与高台)使马铃薯产量得到显著的高。图A示意的的喀喀湖和波波湖的位置。图B为“台田”技术示意图 ‎(1)说明的的喀喀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的的喀喀湖与波波湖形成一淡一咸的原因。‎ ‎(3)说明“台田”技术在马铃薯保产增产中的作用。‎ ‎6.【答案】(l)板块相互挤压,地表褶皱隆起断裂形成构造盆地;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的汇入,积水形成湖泊。‎ ‎(2)的的喀喀湖不断得到山地大最冰雪融水和雨水的淡水补给(冲淡);海拔比波波湖高,湖中盐分通过河流排入波波湖中,盐分在湖中积累少。‎ 波波湖是个海拔较(的的喀喀湖)低的内陆湖,从的的喀喀湖输入的盐分不断在湖中积累,湖水盐度升高变咸。‎ ‎(3)修筑台田抬高了农田的地势,方便排除土壤中多余的水分,同时使土壤变得深厚疏松,利于地下薯块生长;该地气候干湿分明,修建沟渠、水塘,利于雨季排蓄洪水,旱季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灾害发生。‎ ‎【解析】(l)根据材料,的的喀喀湖是构造湖,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形成过程先是板块相互挤压,地表褶皱隆起断裂形成构造盆地;然后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的汇入,积水形成湖泊。‎ ‎(2)的的喀喀湖有大量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也有一定的雨水补给,这些都是淡水补给;‎ 的的喀喀湖海拔比波波湖高,有河流流出,湖中盐分通过河流排入波波湖中,盐分在湖中积累少,所以湖水是淡水。波波湖海拔比的的喀喀湖低,是内陆湖,湖泊没有外泄河流,从的的喀喀湖输入的盐分不断在湖中积累,湖水盐度升高变咸,湖水是咸水。‎ ‎(3)土壤肥力决定于土壤的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修筑台田抬高了农田的地势,土壤中多余的水分便于下渗,排入沟渠中,避免土壤水分含量太高;同时使土壤变得深厚疏松,利于地下薯块生长;该地气候干湿分明,修建沟渠、水塘,雨季利于排放洪水,旱季利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灾害发生。‎ ‎7.(2019届山东省微山县一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加拉瓜湖位于尼加拉瓜国境内,西班牙人称之淡水海,是中美洲最大的湖泊,平均水深约在2370米之间,湖中有大小岛屿300多个,湖水由40多条大小河流补给。数万年前,尼加拉瓜湖曾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后因某种地质作用形成湖。现在湖里仍然有成千上万尾鲨鱼、箭鱼和大海鲢等海鱼,渔业资源丰富,尼加拉瓜湖是世界上唯一的繁殖生息海水鱼的淡水湖。下图为尼加拉瓜潮流域示意图和降水资料图。‎ ‎(1)简析尼加拉瓜湖由咸水湖变为淡水湖的形成过程。‎ ‎(2)推断尼加拉瓜湖水位年变化规律,并说出推断依据。‎ ‎(3)分析尼加拉瓜湖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4)分析尼加拉瓜湖繁殖生息海水鱼的原因。‎ ‎7.【答案】(1)海湾受火山喷发影响,将海湾封闭,形成咸水湖;咸水湖受河流及降水补给,由圣胡安河流入到加勒比海,使湖水的盐度降低,逐渐变成淡水湖。‎ ‎(2)尼加拉瓜湖水位年变化明显,5—10月水位高,12月到次年4月水位低。依据:湖区周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5—10月为雨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12月到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 ‎(3)火山喷发时含有大量火山灰,火山灰为藻类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促进藻类生长;纬度位置低,热量充足,藻类及鱼类生长快;湖域面积大,为鱼类生长提供了生存空间。‎ ‎(4)尼加拉瓜湖曾是太平洋的一个海湾,海水盐度较高,适合海鱼生长,后因地质作用成湖,且湖水逐渐变淡,海鱼适应了淡水的生活。‎ ‎【解析】(1)尼加拉瓜湖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差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因火山喷发,火山熔岩流堵截,而与外海隔绝而成湖;地表径流不断汇入湖泊,湖水上涨不断外泄入海,湖水盐度降低,日渐淡化,变成淡水湖。‎ ‎(2)尼加拉瓜湖的补给主要来自降水,故其水位年变化规律与当地气候关联度高。由气候资料图可知,尼加拉瓜湖周边为热带草原气候,故该湖的水位年变化明显,5—10月水位高,12月到次年4月水位低。这是因为湖区周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5—10月为雨季,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12月到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 ‎(3)尼加拉瓜湖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主要与湖区气候适宜、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多、湖区面积大有关。该湖所处纬度位置低,热量充足,藻类及鱼类生长快;该湖是火山湖,火山喷发时含有大量火山灰,为藻类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湖中藻类多,鱼类饵料丰富;湖域面积大,为鱼类生长提供了生存空间。‎ ‎(4)大型海鱼需要大面积生存空间,尼加拉瓜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海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尼加拉瓜湖湖水由海水逐渐变成淡水,在湖水日渐淡化过程中,海鱼也适应了水的淡化存活下来。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