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第36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纲要求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课标提示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 ②驱除鞑虏 ③“民权” ④革命 ⑤封建帝制 ⑥国家 ⑦中华民国 ⑧《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⑨民族独立 ⑩1924‎ ‎⑪“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⑫平民 ⑬“耕者有其田” ⑭国共合作 考点二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②无产阶级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④《新民主主义论》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 ⑥七大 ⑦《论人民民主专政》 ⑧社会主义建设 ⑨马克思主义 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⑪承上启下 ⑫真理标准 ⑬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⑭十三大 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⑯十五 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⑱先进生产力 ⑲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巧学妙用]‎ 概念辨析——“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平均地权”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节制资本”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 ‎(2)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有关民生的问题,并非倾向社会主义。‎ 构图解史——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漫画解史——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易错提醒——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包围城市是我国特殊的民主革命道路,而工农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具体实践方式。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简言之,用割据的方式,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图示解史——毛泽东思想 图示解史——邓小平理论 图示解史——新时期理论的探索 深化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联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邓小平理论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于党的建设。‎ 考法1 新三民主义的内涵及特点 ‎【考题1】 (2016·河南商丘模拟)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  )‎ 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答案 D ‎『』 1905年,孙中山提出旧三民主义,其中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表明发展了旧三民主义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的思想。‎ ‎『』 新三民主义的特点 ‎(1)内容新 ‎①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提出了要“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谋求改善工人与农民的生活。‎ ‎(2)思想新: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考法2 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实质 ‎【考题2】 (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  )‎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 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 答案 B ‎『』 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根据题目关键词“大革命失败后”“从城市的退却”“向农村的进攻”可知,考查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此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可排除A项。‎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从而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与建设道路。‎ ‎(2)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他们在立场、观点、方法、基本原理上是一致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主化,他不仅在内容上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许多新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形式上也有所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自己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考法3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考题3】 (2016·安徽黄山模拟)《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答案 D ‎『』 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所以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选择D项符合题意。‎ ‎『』 “南方谈话”‎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能否汲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避免来自“左”与“右”‎ 两个方面的消极影响,使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意义: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考法4 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演变 史料一 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孙中山作了《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指出通过这个宣言“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表明以后革命与从前不同。前几次革命,均因路上与军阀官僚相妥协,相调和,以致革命成功之后,仍不免于失败”。……对内“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对外“要反抗帝国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李时岳《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史料二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 ‎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宣言的通过“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的原因。‎ 提示 原因:宣言中首次体现了国民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说明国民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认识发生了重大转变;宣言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国民党吸收了新鲜血液,顺利实现了改组。‎ ‎(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晚年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认识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特点的分析有何异同?毛泽东如此分析中国革命历史特点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提示 同:都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目标。‎ 异: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孙中山对革命的认识只局限于民主革命的阶段,这是由两者的阶级属性决定的。‎ 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 史料一题眼在于第一句“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由此可以看出本题论述的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然后注意从孙中山自身的转变和国民党一大的内容两个角度分析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从中国社会性质分析看,应该是革命的任务相同;第二小问,从阶级属性分析看,应该是革命前途的不同。‎ ‎『』 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比较 ‎ ‎ 标志会议 核心或精髓 解决的问题 意义 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大会 民权主义 民族独立,民主共和 指导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思想 中共七大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民主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 代表”‎ 重要 思想 中共十六大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指导现代化建设,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1.(2015·浙江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解析 刘邦代表封建君主,奉行君主专制;孙中山代表近代资产阶级,主张民主共和;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故选B。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排除A;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排除C;D项说法正确,但不能说明题干材料的历史变迁,排除 D。‎ 答案 B ‎2.(2015·北京文综,18)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解析 根据目录内容判断该历史人物应为毛泽东。依据毛泽东重大革命活动和撰写的理论文章可知目录空缺部分发生的时间界定在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到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之间,符合这一时序的内容只有1945年8月到10月的重庆谈判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 D ‎3.(2015·四川文综,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解析 材料主旨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虽获赞誉,但也有违反中央精神和毛泽东思想的批评,说明当时“左”倾思想仍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思想亟待解放,故B项正确;说明当时“左”的思想在社会上仍占据主导,并没有实现社会舆论的“百花齐放”,故A项错误;“安排‘后事’”“坐牢”说明“左”倾思想仍然存在,“两个凡是”影响很大,D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 年12月召开,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 B ‎4.(2014·广东文综,17)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解析 材料表明,毛泽东肯定俄国的新经济政策,希望中共能够借鉴,A项错误。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战胜利前夕,而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后,并且社会主义改造与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经济发展相悖,B项错误。毛泽东的话意在强调抗战胜利后应继续允许私有制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未体现。‎ 答案 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