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数学(理科)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数学(理科)二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 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数学(理科)二模试题 一、单选题 1.若全集 {0,1,2,3,4}U  ,集合 {1,2,3}A  , {2,4}B  ,则 UB A ð ( ) A.{0,2,4} B.{1,3, 4} C.{2,3, 4} D.{0,2,3, 4} 2.已知椭圆 C: 2 2 1 4 3 x y   ,直线 l: 0x my m   (m R ),l与 C的公共点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无法判断 3.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已知命题 2: , 1 0P x R x    ;命题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是假命题 B. 是假命题 C. 是真命题 D. 是真命题 5.设 i为虚数单位,复数   1 2i i  的实部为( ) A.3 B.-3 C.2 D.-2 6.函数 2sin 2 2x x xy   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7.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中的输出结果是 ( ) A.2 B.4 C.8 D.16 8.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1,粗实线画出的是一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则该三棱锥的外 接球的表面积是( ) A. B. 4 3  C. 4 D.16 9.从 20名男同学和30名女同学中选 4人去参加一个会议,规定男女同学至少各有1人参加,下面 是不同的选法种数的三个算式: ① 1 1 2 20 30 48C C C ;② 4 4 4 50 20 30C C C  ;③ 1 3 2 2 3 1 20 30 20 30 20 30C C C C C C  . 则其中正确算式的个数是( ) A. 0 B.1 C.2 D.3 10.在等边三角形 ABC中,D是 AC上一点, 2CD DA ,M 是 BD上一点, 90AMC   ,则 tan AMD  ( ) A. 3 4 B. 3 3 C. 1 2 D. 1 3 11.若n是正奇数,则 1 1 2 2 17 7 7 7n n n n n n nC C C      被 9除的余数为( ) A.2 B.5 C.7 D.8 12.在 ABC 中,角 A,B,C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且 A是 B和 C的等差中项, 0AB BC    , 3 2 a  ,则 ABC 周长的取值范围是 ( ) A. 2 3 3 3, 2 2         B. 3 33, 2        C. 1 3 2 3, 2 2         D. 1 3 3 3, 2 2         二、填空题 13.已知函数 y= 2 1 1 x x   的图像与函数 y=kx-2的图像恰有两个交点,则实数 k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 14.已知 ( , )f x y ax by  ,若 1 (1,1) 2f  且 -1 (1, 1) 1f   ,则 (2,1)f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15.天气预报说,在今后的三天中,每一天下雨的概率为 40%,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估计这三天中 恰有两天下雨的概率.可利用计算机产生 0到 9之间的整数值的随机数,如果我们用 1,2,3,4表 示下雨,用 5,6,7,8,9,0表示不下雨,顺次产生的随机数如下: 这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概率约为______.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设 ( 1,1)A  , ,B C 是函数 1 ( 0)y x x   图像上的两点,且 ABC 为正三角形,则 ABC 的高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   3f x x x  ,   2 3g x x  . (1)求曲线  y f x 在点   1, 1f 处的切线方程; (2)求函数  f x 在 0,2 上的最大值; (3)求证:存在唯一的 0x ,使得    0 0f x g x . 18.设函数 ( ) ln( 1)( 0)f x x x   , ( 1)( ) ( 0) 1 x x ag x x x      . (1)证明: 2( )f x x x  . (2)若 ( ) ( )f x x g x  恒成立,求 a的取值范围; (3)证明:当 *n N 时, 2 2 1 2 1ln( 3 2) 4 9 nn n n        . 19.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种手机通讯软件,它支持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一经推 出便风靡全国,甚至涌现出一批在微信的朋友圈内销售商品的人(被称为微商).为了调查每天微 信用户使用微信的时间,某经销化妆品的微商在一广场随机采访男性、女性用户各50名,将男性、 女性使用微信的时间分成5组:  0,2 ,  2,4 ,  4,6 ,  6,8 ,  8,10 分别加以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 频率分布直方图. (1)根据女性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女性使用微信的平均时间; (2)若每天玩微信超过 4小时的用户列为“微信控”,否则称其为“非微信控”,请你根据已知条件 完成 2 2 的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90%的把握认为“微信控”与“性别”有关? 参考公式:           2 2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     ,其中 n a b c d    . 参考数据: 20.已知 a、b、c都是正实数,且 ab+bc+ca=1求证: 3a b c   21.已知正三棱柱 1 1 1ABC ABC 中, 2AB  , 1 3AA  ,D为 AC的中点. (1)当 1 1 2 AE EA   时,求证: 1DE BC ; (2)在线段 1AA 上是否存在点 E,使二面角 A BE D  等于 30°?若存在求出 AE的长;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22.已知数列 na 中, 1 1a  ,  *1 n n n a aa n e  N ,记 nS 为其前n项和.数列 nb 的各项均不 为 0,且对任意 *n N , 1 2 nan n b e b   . (Ⅰ)证明:数列 n na b 是等比数列; (Ⅱ)(ⅰ)证明: 1 1 1 1 n na a   ; (ⅱ)证明:  ln 1nS n  . 23.在直角坐标系 xOy中,曲线 1C 的普通方程为 2 2 2x y x  ,曲线 2C 的参数方程为 1 cos 2 3 sin 2 x a y         ( 为参数).以坐标原点O为极点, 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分别求曲线 1C 与 2C 的极坐标方程; (2)过原点的直线 l分别与曲线 1C , 2C 相交于异于原点的 A,B两点,求线段 AB长度的最大值. 【答案与解析】 1.A 先求出 U Að ,再与集合 B求并集即可. 由已知, {0, 4}U A ð ,故 UB A ð {0,2,4} . 故选:A 本题考查集合间的基本运算,涉及到补集、并集运算,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是一道基础题. 2.C 分析:先分析直线所过的定点,然后代入椭圆看此点是否在椭圆内部即可. 详解:因为直线: 0x my m   恒过(0,1),而将(0,1)代入椭圆方程得: 1 1 3  ,故此点在椭 圆内部,所以直线与椭圆相交,故有两个交点,选 C. 点睛:考查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正确求出直线的定点并检验是否在椭圆内部是解题关键,属于 基础题. 3.D 利用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即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可得四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对①,三视图均相同; 对②,主视图与侧视图相同; 对③,三个视图均不相同; 对④,主视图和侧视图相同。 故选:D. 本题考查三视图的成图原理,考查空间相象能力,属于容易题。 4.D 试题分析:命题 2: , 1 0P x R x    是假命题;命题 是真命题,因此 是真命题, 是假命题, 是真命题,选 D. 考点:复合命题真假 5.A 根据复数的运算法则及复数的概念即可求解. 因为   1 2 2 +2 1 3+i i i i i      , 所以复数的实部为 3,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的运算,复数的概念,属于容易题. 6.A 利用奇偶性排除 C,当0 x   时利用基本不等式和三角函数的有界性可以得到 ( ) (0,1)f x  ,从 而排除 BD,进而得到答案. 记 2sin 2 2x x xy   为 2sin( ) 2 2x x xf x   ,  2sin 2sin( ) ( ) 2 2 2 2x x x x x xf x f x           , ∴  f x 是奇函数,排除 C; 当0 x   时, 2sin 2sin( ) = sin (0,1) 2 2 2 2 2x x x x x xf x x       , 故 B、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判定图象,涉及函数的奇偶性,三角函数的性质,基本不等式,指数 函数的性质,属小综合,难度一般. 7.C 由程序框图可知程序运行三次,则 1 2 2 2 8S      ,故选 C 8.C 根据三视图得到三棱锥的直观图,再根据三棱锥的结构特征判断出球心的位置,并根据题中的数据 求出球的半径,进而可得球的表面积. 由三视图可得,三棱锥为如图所示的三棱锥 P ABC ,其中侧面 PAB 底面 ABC,在 ABC 和 PAB 中, 90ACB APB   , 2AC BC AP BP    . 取 AB的中点D,连 PD,则D为 ABC 外接圆的圆心,且 PD 底面 ABC, 所以球心O在 PD上. 设球半径为 R,则在 Rt ODB 中, 1 , , 1OD R OB R DB    , 由勾股定理得 2 2 2(1 ) 1R R   ,解得 =1R , 所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24 4S R   . 故选 C. 求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或表面积时,关键是求出球的半径,其中确定球心的位置是解题的突破口.对 于椎体的外接球来讲,球心在过底面圆的圆心且与底面垂直的直线上,然后在球心、底面圆的圆心 和球面上一点构成的直角三角形中求解可得球半径,进而可得所求结果.考查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 能力. 9.C ①错,计算有重复; ②对,去杂法,即减去全男生以及全女生的情况; ③对,分类,即 1 男 3 女,2 男 2 女,3男 1女. 故选:C. 求解排列、组合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1)元素相邻的排列问题——“捆邦法”;(2)元素相间的排列问题——“插空法”;(3)元素有顺 序限制的排列问题——“除序法”;(4)带有“含”与“不含”“至多”“至少”的排列组合问题 ——间接法. 10.B 以 BC的中点为原点,BC  为 x轴正方向,设等边三角形 ABC边长为 a,得到 , ,A B C的坐标,再 根据 2CD DA ,得到D点坐标,设M 坐标为  ,x y ,M 是 BD上一点,BM tBD   ,可以得 到关于 ,x y的方程; 90AMC  可得 0MA MC    ,得到关于 ,x y的方程;解出 ,x y得到M 点 坐标,再由向量的夹角公式,得到 cos AMD ,从而可得 tan AMD . 以 BC的中点为原点, BC  为 x轴正方向,设等边三角形 ABC边长为 2a, 则      0, 3 , ,0 , ,0A a B a C a ,  2CD DA , 2 3, 3 3 aD a         设M 坐标为  ,x y M 是 BD上一点,则 BM tBD     4 2 3, , 3 3 x a y t a a          ,  3 2 y x a   由 90AMC  可得 0MA MC    ,即    , 3 , 0x a y a x y      2 23 0ax x ay y     解得 3 2 3, 7 7 a ax y   , 3 2 3, 7 7 a aM        3 5 3, 7 7 aMA a          , 16 8 3, 21 21 aMD a          2 22 2 3 5 3 16 8 3, , 7 7 21 21 3cos = 23 5 3 16 8 3+ 7 7 21 21 a aa a MA MDAMD MA MD a a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AMD   , 3 AMD    , 3tan 3 AMD  ,故选 B项. 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共线和垂直的表示,向量夹角的余弦公 式,计算量较大,属于难题. 11.C 根据二项式定理化简 0 1 1 2 2 1 7 7 7 7 7 (7 1) 1n n n n n n n nC C C C         ,再根据题意对化简的式子 进行变形得到 (9 1) 1n  ,再次展开进行求解即可. 解:由题可知:原式= 0 1 1 2 2 1 7 7 7 7 7n n n n n n nC C C C       0 0 1 1 2 2 2 1 1 0 07 1 7 1 7 1 7 1 7 1 7 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C C C C C C                (7 1) 1n   8 1n  (9 1) 1n    00 1 1 2 2 2 1 1 09 1 9 ( 1) 9 ( 1) 9 ( 1) 9 ( 1) 1n n n n n n n n n n n nC C C C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 n为正奇数,所以上式可化简为: 0 1 1 2 2 2 1 19 9 ( 1) 9 ( 1) 9 ( 1) 2n n n n n n n n nC C C C              0 1 1 2 2 2 1 19 9 ( 1) 9 ( 1) 9 ( 1) 9 7n n n n n n n n nC C C C                所以该式除以 9,余数为:7. 故选:C. 本题考查运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余数问题,考查代数式的恒等变形能力,考查了数学运算能力. 12.B 分析:由 0AB BC    得 B角是钝角,由等差中项定义得 A为 60°,再根据正弦定理把周长用三 角函数表示后可求得范围. 详解:∵ A是 B和C的等差中项,∴2A B C  ,∴ 3 A   , 又 0AB BC    ,则 cos( ) 0B   ,从而 2 B   ,∴ 2 2 3 B    , ∵ 3 2 1 sin sin sin sin 3 a b c A B C      ,∴ 2sin , sin sin( ) 3 b B C C B     , 所以 ABC 的周长为 3 2sin sin( ) 2 3 l a b c B B        33 sin( ) 6 2 B     , 又 2 2 3 B    , 2 5 3 6 6 B      , 1 3sin( ) 2 6 2 B     ,∴ 3 33 2 l    .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的应用,解题时只要把三角形周长利用正弦定理用三角函数表示出来,结 合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可求得取值范围.解题易错的是向量 ,AB BC   的夹角是 B角的外角,而不是 B角,要特别注意向量夹角的定义. 13.(0,1)∪(1,4) y= 1, 1 1 -x-1, 1 1 x x x x         或 函数 y=kx-2 的图象恒过定点 M(0,-2), kMA=0,kMB=4. 当 k=1时,直线 y=kx-2 在 x>1或 x≤-1 时与直线 y=x+1 平行,此时有一个公共点, ∴k∈(0,1)∪(1,4)时,两函数图象恰有两个交点. 点睛:已知函数零点求参数的范围的常用方法,(1)直接法:直接根据题设条件构建关于参数的不 等式,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值域问题加 以解决.(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的图象,然后数 形结合求解. 14. 71, 2      依题意有 1 2 { 1 1 a b a b        ,目标函数    3 12 2 2 z a b a b a b      .  3 3 ,3 2 2 a b       ,  1 1 1, 2 2 2 a b       ,所以 71, 2 z  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性规划的知识.题目首先给定一个新定义的函数  ,f x y ax by  ,我们 就可以利用这个新定义,将题目所给已知条件转化为不等式组 1 2 { 1 1 a b a b        ,并且目标函数也可 以求得为 2z a b  .通过配凑法,将目标函数配凑成已知的不等式组的线性和的形式,由此求得 目标函数的取值范围. 15.0.3 由题意,三个随机数为一组表示未来三天天气情况,经随机模拟共产生了 20组随机数,在 20组随 机数中表示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情况可以通过列举得到,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由题意知三个随机数为一组表示未来三天天气情况, 经随机模拟产生了如下 20组随机数, 907 966 191 925 271 932 812 458 569 683 431 257 393 027 556 488 730 113 137 989 在 20组随机数中表示三天中恰有两天下雨的有:191、271、932、812、393,137 共 6组随机数, 所求概率为 6 0.3 20  . 故答案为:0.3 本题主要考查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古典概型的计算与应用,根据题意找出适合条件的基本事件是关 键,属于中档题. 16.2 设出直线 BC的方程,联立直线 BC的方程和 1 ( 0)y x x   ,写出韦达定理,结合三角形 ABC是 正三角形,求得直线 BC的斜率,进而求得三角形 ABC的高. 设    1 1 2 2, , ,B x y C x y ,设直线 BC的方程为  0, 0y kx b k b    .由 1 y kx b y x      得 2 1 0kx bx   ,所以 1 2 1 2 1,bx x x x k k       , 1 2 1 2 1 2 1 2 1 1 x xy y b x x x x        .设BC的中点 为D,则 , 2 2 b bD k      .因为  1,1A  ,而 1AD BCk k   ,即 1 2 1 1 2 b kb k       ,由于k 0 ,故 1 0k  ,所以  2 0 1 kb b k    .  22 1 2 1 21 4BC k x x x x       2 2 4 41 1 k kk      . 由于 AD BC ,故 AD是三角形 ABC的高.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 3 2 AD BC ,即   2 22 1 3 4 41 2 11 k b k kkk          ,解得 4 7 3 k    ,由于  2 0 1 kb b k    ,所以 4 7 3 k    ., 2 23 8 7 9 k   .所以 2 2 1 1 11 k b kAD kk         22 1 7 2 1 7     . 故答案为: 2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和曲线相交交点坐标、韦达定理与弦长公式,考查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难题. 17.(1)2 2 0x y   ;(2)6;(3)见解析 (1)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切线斜率,写出切线方程; (2)写出函数在区间上导数的变化情况,列表求最值即可; (3)构造函数      h x f x g x  = 3 3 3x x  ,只需证明函数有唯一零点即可. (1)由 3( )f x x x  ,得 2( ) 3 1f x x  ,所以 (1) 2f   ,又 (1) 0f  所以曲线 ( )y f x 在点 (1, (1))f 处的切线方程为:  0 2 1y x   , 即: 2 2 0x y   . (2)令   0f x  ,得 3 3 x   . ( )f x 与 ( )f x 在区间 [0,2]的情况如下: x 3(0, ) 3 3 3 3( , 2) 3  f x - 0 +  f x 极小值 因为  0 0,f   2 6,f  所以函数 ( )f x 在区间 -2 3,上的最大值为 6. (3)证明:设      h x f x g x  = 3 3 3x x  , 则   2( ) 3 3 3 1 1h x x x x     , 令 ( ) 0h x  ,得 1x   . ( )h x 与 ( )h x 随 x的变化情况如下: x  , 1  1  1,1 1  1,  'h x  0 - 0   h x  极大值  极小值  则  h x 的增区间为  , 1  ,  1, ,减区间为  1,1 . 又  1 1 0h   ,    -1 1 0h h  ,所以函数 ( )h x 在  -1, 没有零点,又  -3 -15 0h   , 所以函数 ( )h x 在  , 1  上有唯一零点 0x . 综上,在  ,  上存在唯一的 0x ,使得 0 0( ) ( )f x g x . 18.(1)见解析;(2) ( ,1] ;(3)见解析. (1)令函数     2h x ln x 1 x x    ,证明其最小值大于等于 0即可(2)原题转化为   axln x 1 0 1 x     恒成立,令     axm x ln x 1 1 x     ,求导求其最小值  minm x 0 即可;(3) 由(1)   2ln x 1 x x   ,令 1x n  ,得   2 n 1ln n 1 lnn n     ,裂项相消求和得   2 1 2 n 1ln n 1 4 9 n       即可 (1)证明:令函数     2h x ln x 1 x x    ,  x 0,   ,   21 2x xh x 2x 1 0 1 x 1 x          , 所以  h x 为单调递增函数,    h x h 0 0  , 故   2ln x 1 x x   . (2)    f x x g x  ,即为   axln x 1 1 x    , 令     axm x ln x 1 1 x     ,即  m x 0 恒成立,        2 2 a 1 x ax1 x 1 am x x 1 1 x 1 x            , 令  m x 0  ,即 x 1 a 0   ,得 x a 1  . 当 a 1 0  ,即 a 1 时,  m x 在 0,  上单调递增,    m x m 0 0  , 所以当 a 1 时,  m x 0 在 0,  上恒成立; 当 a 1 0  ,即 a 1 时,  m x 在  a 1,   上单调递增,在 0,a 1 上单调递减, 所以      min m x m a 1 m 0 0    , 所以  m x 0 不恒成立. 综上所述: a的取值范围为  ,1 . (3)证明:由(1)知   2ln x 1 x x   , 令 1x n  , *n N ,  x 0,1 , 2 n 1 n 1ln n n    ,即   2 n 1ln n 1 lnn n     , 故有 ln2 ln1 0  , 1ln3 ln2 4   , …   2 n 1ln n 1 lnn n     , 上述各式相加可得   2 1 2 n 1ln n 1 4 9 n       . 因为    22n 3n 2 n 1 n 1 0       , 2n 3n 2 n 1    ,    2ln n 3n 2 ln n 1    , 所以  2 2 1 2 n 1ln n 3n 2 4 9 n        . 本题考查导数与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求解恒成立问题,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分类讨论思想,分 析求解能力,第三问关键是利用(1)令 1 x n  ,裂项求和,是中档题 19.(1)4.76 小时(2) 有90%的把握认为“微信控”与“性别”有关. 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到结果;(2)根据公式计算得到  22 100 38 20 30 12 2.941 2.706 50 50 68 32 K          ,从而做出判断. 详解: (1)女性平均使用微信的时间为:0.16 1 0.24 3 0.28 5 0.2 7 0.12 9 4.76          (小时) (2) 2 0.04 0.14 2 0.12 1a    ( ) ,解得 0.08a  由列联表可得  22 100 38 20 30 12 2.941 2.706 50 50 68 32 K          ,所以有90%的把握认为“微信控”与“性别”有关.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的计算,卡方的计算和应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平均数的计算是,将每个 长方条的中点乘以长方条的高,再乘以组距,相加即可. 20.见解析 利用不等式 2 2 2a b c ab bc ca     证明. ∵ 2 2 2a b c ab bc ca     , ∴ 2 2 2 2( ) 2 2 2 2 2 2a b c a b c ab bc ca ab bc ca ab bc ca              3( ) 3ab bc ca    , a b c  时取等号. 又 , ,a b c均为正数, ∴ 3a b c   本题考查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解题关键是掌握基本不等式的推广形式:即 2 2 2a b c ab bc ca     . 21.(1)证明见解析 (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1)通过证明 ED 平面 1BDC 得证线线垂直;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法向量解决. (1)证明:连结 1DC ,因为 1 1 1ABC ABC 为正三棱柱,所以 ABC 为正三角形, 又因为D为 AC的中点,所以 BD AC , 又平面 ABC 平面 1 1ACC A ,所以 BD 平面 1 1ACC A ,所以 BD DE . 因为 1 1 2 AE EA   , 2AB  , 1 3AA  ,所以 3AE= 3 , 1AD  , 所以在Rt ADE△ 中, 30ADE  ,在 1Rt DCC 中, 1 60C DC  , 所以 1 90EDC = ,即 1ED DC , 所以 ED 平面 1BDC , 1BC 面 1BDC ,所以 1DE BC .(也可以利用建系的方法证明) (2)假设存在点 E满足条件,设 AE h . 取 1 1AC 的中点 1D ,连结 1DD ,则 1DD 平面 ABC,所以 1DD AD , 1DD BD , 分别以DA、DB、 1DD 所在直线为 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1,0,0) ,B(0, 3,0) , E(1,0, )h , 所以 (0, 3,0)  DB  uuur   (1,0, ) DE h uuur   (-1, 3,0) AB  uuur (0,0, )AE h uuur , 设平面DBE的一个法向量为 1 1 1 1( , , )n x y z  , 则 1 1 0 0 n DB n DE            1 1 1 3 0 0 y x hz      令 1 1z  ,得 1 ,0,1( )n h ur , 同理,平面 ABE的一个法向量为 2 2 2 2( , , )n x y z  , 则 2 2 0 0 n AB n AE            2 2 2 3 0 0 x y hz      ∴ 2 ( 3,1,0)n  uur . 所以 1 2 2 | 3 | 3 cos , =cos 30 22 1 hn n h     o ur uur , 所以 2| | 1h h  , 所以 h无解. 故不存在点 E,使二面角 A BE D  等于 30°. 此题考查线面垂直的证明,利用线面垂直证明线线垂直,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解决空间角的问题, 需要熟练掌握法向量法在解决空间角问题中的应用. 22.(Ⅰ)证明见解析;(Ⅱ)(ⅰ)证明见解析;(ⅱ)证明见解析. (Ⅰ)根据定义计算 1 1n n n n a b a b + + ,得出结果为常数 2,即得证; (Ⅱ)(ⅰ)由 0na  时,则 1na ne a  ,即可证明; (ⅱ)原式转化为 1ln lnn n na a a+ - = - ,累加可得 1ln n na S+ = - ,即 1 1lnn n S a + = ,转化为 1 1 2 1 1 1 1 1 1 1ln 1n n n n n S a a a a a a+ - 骣 琪= - + - + - +琪 桫  ,由(ⅰ)结论可证. (Ⅰ) 1 n n n a aa e+ = , 1 2 nan n b e b   , 1 1 2 2 n n a n n n n n n n na a b e ea b a b a b + + 鬃 = = , 数列 n na b 是公比为 2的等比数列; (Ⅱ)(ⅰ)令 ( ) 1xf x e x   ,则 '( ) 1xf x e  , 当 0x  时, '( ) 0f x  , ( )f x 单调递增,即 ( ) (0) 0f x f  , 即 1xe x  在 0x  时恒成立, 由题可知 0na  ,则 1na ne a  , 1 11 11 na n n n n n ae a a a a+ + = > = + , 1 1 1 1 n na a    ; (ⅱ) 1 n n n a aa e+ = , 1ln ln ln n n n n na aa a a e    ,即 1ln lnn n na a a+ - = - , ( ) ( ) ( ) ( )2 1 3 2 4 3 1 1 2 3ln ln ln ln ln ln ln lnn n n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即 1 1ln lnn na a S+ - = - , 1 1a  ,则 1ln n na S+ = - , 1 1lnn n S a + = , 由(ⅰ)知 1 1 1 1 n na a   , ( ) 1 1 2 1 1 1 1 1 1 1ln 1 ln 1n n n n n S n a a a a a a+ - 骣 琪 = - + - + - + > +琪 桫  . 本题考查与数列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属于综合题. 23.(1) 2cos  , 2cos 3        ;(2)2. (1)将 cosx   , siny   代入曲线 1C 的普通方程可得曲线 1C 的极坐标方程;由曲线 2C 的 参数方程消去参数 得到普通方程后,再利用 cosx   , siny   化为极坐标方程即可; (2)设直线 l:  (R),则 2 2     ,且 6    ,根据极坐标的几何意义以及三 角函数的性质可得结果. (1)将 cosx   , siny   代入曲线 1C 的普通方程得 2 2 cos   即曲线 1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cos  . 由 1 cos 2 3 sin 2 x y          消去参数 ,得 2 2 3 0x y x y    , 即 2 cos 3 sin 0       , 整理得 cos 3sin 2cos 3            , 即曲线 2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cos 3        . (2)设直线 l:  (R),则 2 2     ,且 6    . 设 A的极坐标为  1,  . ①当 6 2     时, B的极坐标为  2 ,  , 此时 1 2 2cos 2cos 3 AB              2cos cos 3sin ) cos 3sin         2 cos 3       , 因为 6 2     ,所以 5 6 3 6      ,所以 3 3cos 2 3 2         , 所以 2 cos 3 3 AB        . ②当 2 6      时, B的极坐标为  2 ,   , 此时 1 2 2cos 2cos 3 AB                2cos 2cos 2cos cos 3 sin 3               cos 3 sin 2 cos 3           . 因为 2 6      ,所以 6 3 6       , 所以 3 cos 1 2 3        , 所以当 0 3    ,即 3    时, AB 取得最大值 2. 综上, AB 的最大值为 2. 本题考查了直角坐标方程化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考查了极坐标的几何意义,考查了 三角函数的性质,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属于中档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