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 ‎2020.7‎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于细胞成分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核酸都是遗传物质 B. 催化功能都是由蛋白质完成的 C. 蓝藻含有的藻蓝素、叶绿素与其光合作用有关 D. 严格按照各种比例配制化合物,就可以人工制造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DNA和RNA,其中细胞中遗传物质是DN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详解】A、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执行催化功能的是酶,酶是蛋白质或RNA,B错误;‎ C、蓝藻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严格按照各种比例配制化合物,还不能构实现人工制造细胞,D错误。‎ 故选C。‎ ‎2.离子泵是一类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3 -‎ A. 一般来说,一种生物只有一种离子泵 B. ATP彻底水解之后,能形成三种小分子化合物 C. 离子泵对物质的运输应该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D. 该事实说明了离子泵既有运输功能又有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只有一种离子泵,如还有质子泵、钙泵等,A错误;‎ B、ATP彻底水解之后,能形成三种小分子化合物,即为核糖、磷酸和腺嘌呤,B正确;‎ C、由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需要消耗能量,离子泵对物质的运输应该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C错误;‎ D、该事实说明了离子泵既有运输功能又有催化功能,D错误。‎ 故选B。‎ ‎【点睛】‎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 B. 溶酶体作为细胞内“消化系统”可以合成水解酶 C. 高尔基体接受小泡的一侧与释放小泡的一侧在结构上存在差异 D. 叶绿体内膜与类囊体膜上均分布着丰富的色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人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 ‎ - 23 -‎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体内高尔基体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详解】A、原核细胞不含有细胞核,但有核物质,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A错误;‎ B、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消化系统”,其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 C、高尔基体接受小泡的一侧与释放小泡的一侧在结构上存在差异,从而保证了物质的小泡内物质的正常加工和运输,C正确;‎ D、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丰富的色素和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D错误。‎ 故选C。‎ ‎【点睛】‎ ‎4.脂筏是生物膜上由糖脂、磷脂和胆固醇以及特殊蛋白质(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组成的结构,与细胞识别、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都有一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脂筏的合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有密切关系 B. 根据成分可知,脂筏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关 C. 细胞凋亡是脂筏中的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与脂筏识别功能密切相关的成分应该是磷脂、胆固醇和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脂筏是生物膜上由糖脂、磷脂和胆固醇以及特殊蛋白质(如某些跨膜蛋白质、酶等)组成的结构,则可判断与细胞识别相关的成分为糖脂,与细胞凋亡相关的成分为酶,可能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详解】A、脂筏有糖脂、磷脂和胆固醇以及特殊蛋白质组成,其合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与中心体无关,A错误;‎ B、脂筏中含有跨膜蛋白质,可能与细胞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有关,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细胞核中的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错误;‎ D、与脂筏识别功能密切相关的成分应该是糖脂,D错误;‎ 故选B。‎ ‎5.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黄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作为底物,对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分别做了两个实验,得到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23 -‎ A. 实验一中,催化剂种类虽然不同,但其作用原理相同 B. 实验一中黄瓜提取液过氧化氢酶的浓度必须与Fe3+的浓度相等 C. 实验二中A曲线对应的是Fe3+溶液,B曲线对应的是过氧化氢酶溶液 D. 将实验二中pH为3的实验组与pH为11的实验组溶液混合,酶的活性将会恢复 ‎【答案】A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实验一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一种是黄瓜提取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另一种是Fe3+,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实验的原理是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由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加入黄瓜提取液的实验先达到平衡点,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分析实验二:该图是多因素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横轴表示PH,PH是一个自变量,如果实验2的两次实验温度均保持在30℃,只是第二次实验时黄瓜提取液的使用量减半,则另一个自变量是酶的数量,因变量是酶促反应速率,剩余量越大,说明酶促反应速率越小。‎ ‎【详解】A、实验一中,催化剂种类虽然不同,但其作用原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进而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因为酶具有高效性,故实验一中黄瓜提取液过氧化氢酶的浓度未必需要与Fe3+的浓度相等,B错误;‎ C、实验二中探究的 是pH对酶活性的影响,故A曲线与B曲线的差异可能是酶量的影响,不是催化剂种类造成的,C错误;‎ D、图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7左右,pH为3的实验组与pH为11的实验组中酶的空间结构已经受到破坏,故即使二者混合后,酶的活性也无法恢复,D错误。‎ 故选A。‎ ‎【点睛】‎ ‎6.酿酒酵母(一种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将木糖转化为乙醇。首先,木糖还原酶利用 - 23 -‎ NADPH(还原性辅酶Ⅱ)转化木糖为木糖醇,然后木糖醇脱氢酶利用NAD+(辅酶Ⅰ)转化木糖醇为木酮糖,后者进一步在其它条件下转化为乙醇。科学家利用蛋白质工程对相关酶进行改造,显著提高了乙醇的产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NADPH供氢给木糖后不会转化为NAD+‎ B. 若两种酶的比例不平衡,可能会造成木糖醇积累 C. 酿酒酵母的线粒体在无氧条件下基本不发挥作用 D. 科学家对相关酶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合成全新的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是通过对基因操作,将符合人们需要的目的基因导入适宜的生物体,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或或生活需要。‎ ‎【详解】A、NADPH供氢给木糖后不会转化为NAD+,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辅酶,A正确;‎ B、题意显示,木糖还原酶利用NADPH(还原性辅酶Ⅱ)转化木糖为木糖醇,然后木糖醇脱氢酶利用NAD+(辅酶Ⅰ)转化木糖醇为木酮糖,在这个连续反应中,若两种酶的比例不平衡,可能会造成木糖醇积累,B正确;‎ C、酿酒酵母将木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线粒体在无氧条件下基本不发挥作用,C正确;‎ D、科学家对相关酶改造的过程中,并不是需要合成全新的基因,而是对原有基因进行必要的修饰,D错误。‎ 故选D。‎ ‎【点睛】‎ ‎7.在白天当外界环境稳定时,叶肉细胞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动态平衡。下面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反应速率与暗反应速率存在着动态平衡 B. 暗反应的CO2固定速率与C3还原速率存在着动态平衡 C. 细胞呼吸的速率与光合作用的速率存在动态平衡 D. 叶绿体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存在着动态平衡 - 23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经过还原后形成碳水化合物或五碳化合物。C3与C5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 ‎【详解】A、光反应能够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同时暗反应能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故光反应速率与暗反应速率存在着动态平衡,A正确;‎ B、暗反应二氧化碳固定的产物是C3,C3还原的产物是C5,C5再次参与二氧化碳的固定,显然暗反应的CO2固定速率与C3还原速率存在着动态平衡,B正确;‎ C、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正好是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对于正常生长的植物来讲,其细胞呼吸的速率一定小于光合作用的速率,否则无法生长,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之间不存在动态平衡,C错误;‎ D、叶绿体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保证了细胞正常生理过程中的能量需求,故这两个过程存在着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C。‎ ‎【点睛】‎ ‎8.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普利斯特利研究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中,自变量是装置是否置于光照条件下 B. 利用淀粉酶、蔗糖、淀粉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因变量是是否产生还原糖 C. 恩格尔曼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因变量是氧气产生的部位 D. 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氧气来源的实验中,自变量是18O所标记的原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操控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自变量意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详解】A、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成分,自变量是装置中是否有植物,A错误;‎ - 23 -‎ B、利用淀粉酶、蔗糖、淀粉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借助本尼迪特试剂验证是否产生了还原糖,即因变量是是否产生还原糖,B正确;‎ C、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实验,最终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观察好氧细菌的分布来判断氧气产生的部位,即因变量是水棉产生氧气的部位,C正确;‎ D、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自变量是18O所标记的原料,D正确;‎ 故选A。‎ ‎9.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过程和放能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主动运输是吸能过程,需要消耗ATP B. 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吸能过程 C.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是吸能过程,需要消耗ATP D. 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是放能过程,该过程可以合成ATP ‎【答案】D ‎【解析】‎ ‎【分析】‎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ATP的合成过程往往与放能反应相联系,ATP的水解过程往往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详解】A、主动运输载体的活动消耗ATP,所以是吸能过程,A正确;‎ B、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需要消耗光能,因此,该反应是吸能过程,B正确;‎ C、氨基酸合成蛋白质需要消耗ATP,是吸能过程,C正确;‎ D、萤火虫发光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变为光能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D。‎ ‎【点睛】‎ ‎10.基因工程的操作对象是“目的基因”。下列关于“目的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的基因”都有自我复制能力 B. “目的基因”都是指能合成相应蛋白质的基因 C. 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表达产物,从基因文库中寻找“目的基因”‎ D. 反转录得到的“目的基因”与通过相关蛋白质推测出来的“目的基因”碱基序列相同 ‎【答案】C - 23 -‎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对象是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详解】A、目的基因通常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A错误;‎ B、目的基因可以是能合成相关的蛋白质,如胰岛素基因,也可能是调控因子,B错误;‎ C、我们可以根据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功能、表达产物等信息,从基因文库中寻找目的基因,C正确;‎ D、反转录得到的目的基因与通过相关蛋白质推测出的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不一定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 ‎11.目前广泛应用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方法是实时荧光RT-PCR技术。RT-PCR是将RNA逆转录(RT)和cDNA的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相结合的技术,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该mRNA结合的引物,可以是A也可以是B B. 引物A与引物B的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C. 过程Ⅱ通过控制温度的变化实现目标序列的循环扩增 D. 该反应体系中应加入逆转录酶、Taq酶等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示,过程Ⅰ是由mRNA形成cDNA的过程,表示逆转录。过程Ⅱ先使mRNA-cDNA杂合双链解开,再以单链的DNA合成双链的DNA,最后利用RCR技术进行DNA复制。 2、PCR技术的原理是模拟生物体内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利用DNA - 23 -‎ 分子热变形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控制控制DNA分子的解聚和结合,DNA分子体内复制过程DNA的解旋是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实现的;PCR扩增DNA片段过程最高经过n次扩增,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n个,其中只有2条单链不含有引物。‎ ‎【详解】A、通过图示可知,与该mRNA结合的引物,是A引物,A错误;‎ B、引物A与引物B是一段DNA序列,其的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B正确;‎ C、过程Ⅱ为PCR的反应阶段,通过控制温度的变化实现变性、退火、延伸,实现目标序列的循环扩增,C正确;‎ D、RT-PCR反应体系中应加入缓冲液、引物、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逆转录酶、Taq酶等物质,D正确。‎ 故选A。‎ ‎12.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即将起作用的部位,则所起的作用分别是( )‎ A. 形成磷酸二酯键、使磷酸二酯键断开、使氢键断开 B. 使磷酸二酯键断开、使氢键断开、形成磷酸二酯键 C. 使氢键断开、使磷酸二酯键断开、形成磷酸二酯键 D. 使磷酸二酯键断开、形成磷酸二酯键、使氢键断开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②③分别是氢键、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 ‎【详解】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即将起作用的部位,而①②③分别是氢键、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据图可知,分别起作用的是断开氢键、断开磷酸二酯键、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 故选C。‎ ‎13.“克隆”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和翻倍,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下列选项不属于“克隆”的是( )‎ A. DNA复制 B. 有丝分裂 C. 扦插的枝条长成植株 D. DNA通过转录产生RNA - 23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克隆原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克隆在广义上是指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在生物学上,克隆是指选择性地复制出一段DNA序列(分子克隆)、细胞(细胞克隆)或是个体(个体克隆)。据此答题。‎ ‎【详解】A、DNA通过复制扩增,属于分子克隆,A正确;‎ B、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属于细胞克隆,B正确;‎ C、扦插和嫁接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属于个体水平的克隆,C正确;‎ D、DNA通过转录产生RNA,DNA与RNA不同,不属于克隆,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克隆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克隆是一个共同前体通过无性繁殖而形成的一群基因结构相同的细胞或个体。‎ ‎1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 B.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C.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用于培育新物种 D.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生产杂种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2)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打破了生殖隔离,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等的重要手段。‎ ‎(4)最主要的用途:制备单克隆抗体。‎ - 23 -‎ ‎【详解】A、动物细胞融合可以将不同物种的动物细胞融合形成一个细胞,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A正确;‎ B、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B正确;‎ C、培养运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而产生的动物新细胞,即杂交细胞,最终并不是要获得动物个体,所以该技术没有用于培育新的物种,C错误;‎ D、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生产杂种细胞,D正确。‎ 故选C。‎ ‎15.如图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某一时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与③的遗传物质一般是不同的 B. 与②相比,③的全能性更高 C.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整个胚胎的体积迅速增大 D. 对图示胚胎进行分割会使后代增多,这个过程属于有性生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胚胎发育过程某一时期示意图,该时期为囊胚期,其中①为透明层;②为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盘或胎膜;③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详解】A、②为滋养层,③为内细胞团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遗传物质是相同的,A错误;‎ B、③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②为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盘或胎膜,所以③的全能性更高,B正确;‎ C、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数量增加,但胚胎总体积基本不变,C错误;‎ D、对图示胚胎进行分割会使后代增多,属于无性繁殖,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 - 23 -‎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和将葡萄糖运出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中葡萄糖虽然逆浓度进入细胞,但并不消耗能量 B. 两种载体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载体a和载体b在细胞膜上不能自由运动 D. 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的产生和维持与载体a有关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而运出细胞时,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 ‎【详解】A、图中看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因此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此过程需要消耗是钠离子的梯度势能,A错误;‎ B、两种载体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这两种载体的基因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 C、载体a和载体b只能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发生构象上的改变,而不能自由运动,C正确;‎ D、图中钠离子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故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的产生和维持与载体a无关,D错误。‎ 故选ABD。‎ ‎【点睛】‎ ‎17.下图是科研人员利用乙烯合成酶的反义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耐储存的转基因番茄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23 -‎ A. 该转基因技术所用的目的基因是乙烯合成酶基因 B. 乙烯合成酶的反义基因与乙烯合成酶基因的区别是转录mRNA的模板链不同 C. 由图可知过程⑤依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 转基因番茄中乙烯含量低的原因可能是乙烯合成酶基因的翻译过程受阻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含有乙烯合成酶基因的番茄能通过①过程转录出相应mRNA,然后②过程翻译出乙烯促进番茄成熟;转基因番茄中,乙烯合成酶基因的反义拷贝两条链的位置与原基因相反,能通过④转录出反义mRNA,与乙烯合成酶基因转录出的mRNA碱基互补配对,⑤形成双链RNA,从而阻断翻译成乙烯的过程,使转基因番茄维持不成熟。‎ ‎【详解】A、由图示可知,该转基因技术所用的目的基因是乙烯合成酶的反义基因,A错误;‎ B、由图示可知,乙烯合成酶的反义基因与乙烯合成酶基因都是由α链和β链组成,区别是转录mRNA的模板链相反,使二者转录出的mRNA能互补配对,形成双链RNA,B正确;‎ C、由图可知过程⑤依据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反义mRNA与乙烯合成酶转录的mRNA结合,阻碍乙烯合成酶mRNA的翻译过程,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转基因番茄中乙烯含量低的原因是由于乙烯合成酶基因的反义拷贝转录出的反义mRNA与翻译模板的结合,使乙烯合成酶基因的翻译过程受阻,D正确。‎ 故选A。‎ ‎18.用XhoⅠ和SalⅠ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图Ⅰ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1、图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23 -‎ A. 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 图2中泳道②的酶切产物说明该限制酶断开了6个磷酸二酯键 C. 若用两种限制酶同时切割该DNA,在泳道中将出现7条带 D. 泳道①中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答案】B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限制酶SalⅠ有三处切割位点,切割后产生4个DNA片段,泳道①中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限制酶XhoⅠ有2处切割位点,切割后产生3个DNA片段,泳道②中是用Xho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详解】A、不同的限制酶识别并切割的核苷酸序列不同,因此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A正确;‎ B、泳道②是限制酶XhoⅠ的酶切结果,共有2个限制酶切位点,所以断开了4个磷酸二酯键,B错误;‎ C、若用两种限制酶同时切割该DNA,如果DNA的每个酶切位点都被切割,则将该DNA切成6个片段,如果6个片段分子大小不同则在泳道中将出现6条带,如果其中有片段分子大小相同,则条带数目小于6条;如果有的DNA分子酶切位点没有断开,则可能条带数目超过6条,数目不确定,C错误;‎ D、根据分析泳道①中是用SalⅠ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正确。‎ 故选BC。‎ ‎19.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人类危害较大,血清白蛋白(人体内主要在肝细胞中合成)对于治疗肝炎具有显著疗效。武汉大学的科学家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水稻体细胞,成功提取了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清白蛋白的分泌过程要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 23 -‎ B.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 C. 转化过程中,添加酚类化合物有利于吸引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 D. 在农杆菌转化法中,Ti质粒上的T-DNA经常被用作标记基因 ‎【答案】AC ‎【解析】‎ ‎【分析】‎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农杆菌在自然条件下能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而对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能力,当植物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这时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A、血清白蛋白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B错误;‎ C、农杆菌有趋化性,添加酚类化合物有利于吸引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C正确;‎ D、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可以使Ti质粒的T-DNA(可转移的DNA)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不能起标记作用,D错误。‎ 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掌握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识记农杆菌转化法的过程,掌握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的方法。‎ ‎20.在高中生物中,有许多与溶解度有关的问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的原理,对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 B. 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使之过饱和析出 C. 欧文顿提出细胞膜主要是由脂质组成的,依据的是相似相溶的原理 D. 脂肪疏水,能以无水形式存在,占体积小,是其适合作储能物质的原因之一 ‎【答案】BCD ‎【解析】‎ ‎【分析】‎ - 23 -‎ 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随着NaCl的浓度不断升高,DNA溶解度呈现先降后升,当NaCl溶液的浓度为0.14mol/L时,DNA溶解度最小,因此改变NaCl溶液的浓度能使DNA溶解也能使其析出。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提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脂肪和葡萄糖相比,脂肪的C、H比例比葡萄糖的含量高,等量的葡萄糖和脂肪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量多,产生的能量多。‎ ‎【详解】A、利用叶绿体中的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的原理,对色素进行提取,而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A错误;‎ B、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与NaCl溶液的浓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NaCl溶液浓度增大,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当NaCl溶液的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此后随着NaCl溶液浓度继续增大,DNA溶解度增加,B正确;‎ C、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由此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依据的是相似相溶的原理,C正确;‎ D、脂肪疏水,能以无水形式存在,占体积小,且C、H比例比糖类高,因此脂肪适合作储能物质,D正确。‎ 故选B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分。‎ ‎21.下图是某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作答:‎ ‎(1)图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具有膜结构的两种细胞器,它们扩大内部膜面积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细胞分裂时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 ‎(3)将该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很快出现细胞壁和_______________的分离,一段时间后自动复原,细胞能够重新吸收水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4、11、13 (2). 4通过类囊体薄膜堆叠,11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扩大膜面积 (3). 染色质 (4). 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5). 通过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由细丝状变成圆柱状或杆状) (6). 原生质层 (7). 细胞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导致细胞液的浓度超过了外界溶液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该图为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中各编号指代的细胞结构为:1细胞膜,2细胞壁,3细胞质基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6核仁,7染色质,8核膜,9核液,10核孔,11线粒体,12内质网,13核糖体,14液泡。‎ ‎【详解】(1)图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4叶绿体、11线粒体、13核糖体,其中具有膜结构的两种细胞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4叶绿体通过类囊体薄膜堆叠,11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扩大膜面积。‎ ‎(2)7是染色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在细胞分裂时的变化是通过高度螺旋化变成染色体。‎ ‎(3)将该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由于其含有大液泡且细胞液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很快会因失水出现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分离,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胞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导致细胞液的浓度超过了外界溶液,会发生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 ‎【点睛】本题涉及植物细胞内各结构的辨识、细胞分裂过程的物质变化、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分析相关内容,准确辨识图示细胞中各编号指代的结构名称,并联系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22.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同学甲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λ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分光光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 组别 ‎ 步骤 ‎1‎ ‎2‎ ‎3‎ ‎4‎ ‎5‎ ‎6‎ ‎7‎ ‎8‎ - 23 -‎ Ⅰ、设置水浴缸温度/℃‎ ‎20‎ ‎30‎ ‎40‎ ‎50‎ ‎20‎ ‎30‎ ‎40‎ ‎50‎ Ⅱ、取8支试管个加人淀粉溶液(mL),分别保温5min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Ⅲ、另取8支试管各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别保温5min 酶A 酶A 酶A 酶A 酶B 酶B 酶B 酶B 实验结果: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测量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一般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的含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乙重复了这个实验,但得到的图像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条即可)。‎ ‎【答案】 (1). 温度、酶的种类 (2). 淀粉溶液的浓度、反应时间、pH等 (3). ‎ - 23 -‎ 在该温度范围内酶A的活性一直在升高;在该温度范围内酶B的活性先升高后下降;酶A和酶B的最适温度不同 (4). 在30~50℃之间设立较小的等温度梯度进行上述分组实验 (5). 不能 (6). 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7). 加入的酶浓度过低(或数量过少);加入的淀粉浓度过高(或数量过多);实验进行的时间过短 ‎【解析】‎ ‎【分析】‎ 酶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pH等; 生物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是科学性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平行重复原则以及可操作原则等。‎ ‎【详解】(1)自变量是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即酶的种类和温度;无关变量有PH、溶液的量、淀粉溶液的浓度、反应时间、酶的浓度等;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该温度范围内酶A的活性一直在升高;在该温度范围内酶B的活性先升高后下降;酶A和酶B的最适温度不同。‎ ‎(2)由研究结果可知,酶B在30~4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在40~5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故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可在30~50℃之间设立较小等温度梯度的分组实验,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此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测量剩余量来表示酶的活性,一般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的含量,因为斐林试剂检测时需水浴加热,会导致反应体系温度发生改变,影响实验结果。‎ ‎(4)同学乙重复了这个实验,但得到图像的测量值都相接近,可能是因为加入的酶浓度过低(或数量过少)、加入的淀粉浓度过高(或数量过多)、实验进行的时间过短等。‎ ‎【点睛】易错点: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一方面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提高温度可以增加酶促反应的速度,另一方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过高可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酶的失活,因此,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反而逐渐下降,以至完全停止反应。‎ ‎23.如图所示,为某高等生物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23 -‎ ‎(1)该生理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到阶段),该结构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种即可)等化学成分。‎ ‎(2)根据图示分析,电子(e-)的最初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膜两侧产生H+浓度差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条即可)。‎ ‎(3) NADPH是一种还原氢,还原氢可写成[H]。该生物除了该生理过程可产生[H]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产生[H],两者产生的[H]在生理作用上存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2). 磷脂、蛋白质、色素 (3). H2O (4). NADP+ (5). 高H+侧H2O分解产生H+、低H+侧的H+运输到高H+侧、低H+侧NADP+消耗H+ (6). 细胞呼吸 (7). 该生理过程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细胞呼吸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产生ATP ‎【解析】‎ ‎【分析】‎ 图示为生物膜上进行的相关生理活动,吸收光能的是光合色素,高H+侧H2O分解产生H+、氧气和e-,e-经过电子传递链在低H+侧与NADP+、H+合成NADPH,将电能转化为NADPH中不稳定的化学能。同时H+经过运输在ATP合成酶的作用下在低H+侧合成ATP。‎ ‎【详解】(1)图示生物膜上相关物质能吸收光能,能进行水的光解和合成ATP,应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该结构属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由磷脂、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等化学成分组成。‎ ‎(2)根据图示分析,电子(e-)的最初来源是水光解产生,然后与NADP+、H+反应形成NADPH,即电子的最终受体是NADP+。根据图示可知,使膜两侧产生H+浓度差的过程有:高H+侧H2O分解产生H+、低H+侧的H+运输到高H+侧、低H+侧NADP+消耗H+。‎ ‎(3)‎ - 23 -‎ ‎ 该生物除了该生理过程可产生[H]外,还可以通过细胞呼吸产生[H],该生理过程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细胞呼吸产生的[H]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产生ATP。‎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光反应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24.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共同防疫。近期,某国科研团队首次绘制出2019-nCoV的一个关键抗原蛋白分子(记作H蛋白)的3D结构,这种蛋白为开发疫苗、制备治疗性抗体提供了依据。某科研小组以该蛋白为抗原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具体流程是:免疫小鼠→细胞融合→选择性培养→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请回答:‎ ‎(1)根据研究的目的,为使小鼠产生特定的B淋巴细胞,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从免疫的小鼠中获取的B淋巴细胞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导细胞融合。‎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因此需要筛选,第一次筛选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筛选后最终得到的细胞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大规模培养,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增殖。‎ ‎(4)该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制备蛋白质检测试剂盒,以检测是否感染2019-nCoV,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血浆抗体相比,其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注射适量的H蛋白 (2). 骨髓瘤 (3). 聚乙二醇 (4). 特定的选择性 (5). 获得杂交瘤细胞 (6). 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7). 体外条件下 (8). 注射到小鼠腹腔内 (9).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10).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解析】‎ ‎【分析】‎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1)制备产生特异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 ‎(2)获得杂交瘤细胞 ‎①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脾细胞中形成的B淋巴细胞融合;‎ - 23 -‎ ‎②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杂种细胞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 ‎(3)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4)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 ‎(5)提取单克隆抗体: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的腹水中提取 ‎【详解】(1)目的是利用H蛋白开发单克隆抗体,所以为使小鼠产生特定的B淋巴细胞,需要注射适量的H蛋白至小鼠体内,将获取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 ‎(2)由于在融合过程中存在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及未融合的细胞,因此为了获得杂交瘤细胞,所以需要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上培养;第二次筛选的目的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内增殖。‎ ‎(4)由于该抗体是在以2019-nCoV 的H蛋白的刺激下产生的,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所以可以作为检测是否感染2019-nCoV;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基础知识,需要考生识记其制备的基本过程。‎ ‎25.在转基因技术中,常用插入失活法和影印培养法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宿主胞。插入失活法的原理是当外源基因插入到某一基因内的位点后,该基因就会丧失原有的功能;影印培养实质上是通过盖印章的方式,达到在不同培养基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菌落的一种接种和培养方法。下图是用pBR322质粒转化目的基因并利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筛选的过程(其中,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大肠杆菌不含这两种基因),请据图回答:‎ ‎(1)图示目的基因比较长,我们获得该目的基因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2)pBR322质粒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DNA分子,其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条即可)。‎ - 23 -‎ ‎(3)基因工程操作程序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数字1-9代表菌落,对比两个平板上菌落的生长情况,其中含有重组质粒的菌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直接分离、利用相应的mRNA反转录、基因文库、PCR技术 (2). 小型环状裸露 (3). 能够自我复制、具有标记基因、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4). 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5). 4和6 (6). 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有Ampr,Tetr被破坏,因此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不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图中①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筛选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图4是基因表达载体,普通质粒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重组质粒中只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故不管导入的是普通质粒还是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都能生长,而只有导入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据此可知图中的1~9菌落都抗青霉素,而只有4和6不抗四环素,据此可知菌落4和6是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 ‎【详解】(1)获得该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供体细胞中直接分离、利用相应的mRNA反转录、从基因文库获取、利用PCR技术体外扩增等。‎ ‎(2)pBR322质粒是一种小型的环状DNA分子,质粒能够自我复制、且具有标记基因、而且具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因此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 ‎(3)图示的基因工程操作程序中的①是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该过程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4)由分析可知,图中数字1-9代表菌落,对比两个平板上菌落的生长情况,其中含有重组质粒的菌落是4和6,因为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有基因Ampr,而基因Tetr被破坏,因此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能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不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点睛】熟知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其相关的操作步骤的主要事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示的含义并能根据题中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