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精讲:专题5+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高考定位+审题破题,含原创题组及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物理精讲:专题5+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高考定位+审题破题,含原创题组及解析)

高考定位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力学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 的重点,常以选择题、计算题的形式出现,考题常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题目的综合性 较强.应考策略:深刻理解功能关系,综合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结合动力学方法解决多运动过程问题. 考题 1 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 例 1 (双选)如图 1 所示,足够长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物块 a 通过平行于斜面的轻绳 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 b 相连,b 的质量为 m.开始时,a、b 均静止且 a 刚好不受斜面摩擦力 作用.现对 b 施加竖直向下的恒力 F,使 a、b 做加速运动,则在 b 下降 h 高度过程中( ) 图 1 A.a 的加速度为F m B.a 的重力势能增加 mgh C.绳的拉力对 a 做的功等于 a 机械能的增加 D.F 对 b 做的功与摩擦力对 a 做的功之和等于 a、b 动能的增加 审题突破 重力势能的变化和什么力做功相对应?机械能的变化和什么力做功相对应?动能 的变化又和什么力做功相对应? 答案 BD 1.(单选)如图 2 所示,质量为 M、长度为 L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 的小物 块(可视为质点)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 F 作用在小物块上,使小物块从静止开 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物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 f,小物块滑到小车的最右端时,小车 运动的距离为 s.此过程中,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图 2 A.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f)·(L+s) B.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小车具有的动能为 fs C.小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f(L+s) D.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 F(L+s) 答案 D 解析 小物块受到的合外力是 F-f,位移为 L+s,由动能定理可得小物块到达小车最右端时 具有的动能为(F-f)(L+s),同理小车的动能也可由动能定理得出为 fs;由于小物块和小车间 的滑动摩擦力产生内能,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小于 F(L+s). 2.(单选)(2014·广东·16)图 3 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 ③和④为垫板,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使弹簧压缩的过程中( ) 图 3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垫板的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答案 B 解析 由于车厢相互撞击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存在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缓冲器的机械能减少, 选项 A 错误,B 正确;弹簧压缩的过程中,垫板的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选项 C、D 错误. 3.(双选)如图 4 甲所示,一倾角为 37°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现将一质量 m=1 kg 的小 物体抛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 方向,g=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4 A.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875 B.0~8 s 内物体位移的大小为 18 m C.0~8 s 内物体机械能的增量为 90 J D.0~8 s 内物体与传送带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126 J 答案 AC 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分析,前 6 秒钟,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沿传送带向上,大小为 a=1 m/s2, 根据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力分析有μmgcos θ-mgsin θ=ma,整理得μ=0.875,选项 A 正确.0~8 s 内物体位移等于前 8 秒钟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时间轴上面的部分代表位移 为正,下面的部分代表位移为负,结合图象得位移 s=2+6×4 2 -2×2 2 m=14 m,选项 B 错 误.0~8 s 内物体动能增加量为 1 2m×v2-1 2m×v 20 =6 J,重力势能增加 mgs×sin θ=84 J,机 械能增加量为 6 J+84 J=90 J,选项 C 正确.摩擦生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 2 秒:Q1 =μmgcos θ×v0 2 t1=14 J,第二部分为 2~6 s,摩擦生热 Q2=μmgcos θ×v 2 t2=56 J,最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二者没有相对运动, 不产生热量,所以 0~8 s 内物体与传送带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为 Q1+Q2=70 J,选项 D 错误. 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即 WG=-ΔEp. 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变化,即 W 弹=-ΔEp. 3.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即 W=ΔEk. 4.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 W 其他=ΔE. 5.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中内能的变化,即 Q=fl 相对 考题 2 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 2 光滑圆轨道和两倾斜直轨道组成如图 5 所示装置,其中直轨道 bc 粗糙,直轨道 cd 光 滑,两轨道相接处为一很小的圆弧.质量为 m=0.1 kg 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圆轨道上做圆周 运动,到达轨道最高点 a 时的速度大小为 v=4 m/s,当滑块运动到圆轨道与直轨道 bc 的相 切处 b 时,脱离圆轨道开始沿倾斜直轨道 bc 滑行,到达轨道 cd 上的 d 点时速度为零.若滑 块变换轨道瞬间的能量损失可忽略不计,已知圆轨道的半径为 R=0.25 m,直轨道 bc 的倾角 θ=37°,其长度为 L=26.25 m,d 点与水平地面间的高度差为 h=0.2 m,取重力加速度 g= 10 m/s2,sin 37°=0.6.求: 图 5 (1)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 a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滑块与直轨道 bc 间的动摩擦因数; (3)滑块在直轨道 bc 上能够运动的时间. 审题突破 (1)在圆轨道最高点 a 处滑块受到的重力和轨道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 定律即可求解;(2)从 a 点到 d 点重力与摩擦力做功,全程由动能定理即可求解;(3)分别对上 滑的过程和下滑的过程中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得加速度,然后结合运动学的公式,即可求 得时间. 解析 (1)在圆轨道最高点 a 处对滑块,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N=mv2 R , 得 FN=m(v2 R -g)=5.4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在圆轨道最高点 a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 5.4 N. (2)从 a 点到 d 点全程,由动能定理得: mg(R+Rcos θ+Lsin θ-h)-μmgcos θ·L=0-1 2mv2 μ= gR+Rcos θ+Lsin θ-h+v2 2 gLcos θ =0.8 (3)设滑块在 bc 上向下滑动的加速度为 a1,时间为 t1,向上滑动的加速度为 a2,时间为 t2,在 c 点时的速度为 vc. 由 c 到 d:1 2mv 2c =mgh vc= 2gh=2 m/s a 点到 b 点的过程:mgR(1+cos θ)=1 2mv 2b -1 2mv2 vb= v2+2gR1+cos θ=5 m/s 在轨道 bc 上: 下滑:L=vb+vc 2 t1 t1= 2L vb+vc =7.5 s 上滑:mgsin θ+μmgcos θ=ma2 a2=gsin θ+μgcos θ=12.4 m/s2 0=vc-a2t2 t2=vc a2 = 2 12.4 s≈0.16 s μ>tan θ,滑块在轨道 bc 上停止后不再下滑 滑块在 bc 斜面上运动的总时间: t 总=t1+t2=(7.5+0.16) s=7.66 s 答案 (1)5.4 N (2)0.8 (3)7.66 s 4.如图 6(a)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速度 v0 沿足够长斜面向上运动,此物体在斜面上的最大 位移与斜面倾角的关系由图(b)中的曲线给出.设各种条件下,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不 变.g=10 m/s2,试求: 图 6 (1)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体的初速度大小; (3)θ为多大时,s 值最小. 答案 (1) 3 3 (2)5 m/s (3)π 3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当θ为 90°时,v0= 2gh ① 由题图 b 可得:h=5 4 m 当θ为 0°时,s0=5 4 3 m,可知物体运动中必受摩擦阻力.设动摩擦因数为μ,此时摩擦力大 小为μmg,加速度大小为μg.由运动学方程得 v20=2μgs0 ② 联立①②两方程:μ= 3 3 (2)由①式可得:v0=5 m/s (3)对于任意一角度,利用动能定理得对应的最大位移 s 满足的关系式 1 2mv 20 =mgssin θ+μmgscos θ 解得 s= v20 2gsin θ+μcos θ = h sin θ+μcos θ = h 1+μ2sinθ+φ 其中μ=tan φ,可知 x 的最小值为 s= h 1+μ2 = 3 2 h≈1.08 m 对应的θ=π 2 -φ=π 2 -π 6 =60°=π 3 1.应用动力学分析问题时,一定要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结合牛顿运动定律和运 动学公式分析物体的运动. 2.应用动能定理时要注意运动过程的选取,可以全过程列式,也可以分过程列式. (1)如果在某个运动过程中包含有几个不同运动性质的阶段(如加速、减速阶段),可以分段应 用动能定理,也可以对全程应用动能定理,一般对全程列式更简单. (2)因为动能定理中功和动能均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动能定理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在 中学物理中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3)动能定理通常适用于单个物体或可看成单个物体的系统.如果涉及多物体组成的系统,因 为要考虑内力做的功,所以要十分慎重.在中学阶段可以先分别对系统内每一个物体应用动 能定理,然后再联立求解. 考题 3 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例 3 (14 分)如图 7 所示,倾角θ=30°、长 L=4.5 m 的斜面,底端与一个光滑的1 4 圆弧轨道 平滑连接,圆弧轨道底端切线水平.一质量为 m=1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最高点 A 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过斜面底端 B 后恰好能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 C,又从圆弧轨道滑 回,能上升到斜面上的 D 点,再由 D 点由斜面下滑沿圆弧轨道上升,再滑回,这样往复运动, 最后停在 B 点.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3 6 ,g=10 m/s2,假设物块经过斜面与 圆弧轨道平滑连接处速率不变.求: 图 7 (1)物块经多长时间第一次到 B 点; (2)物块第一次经过 B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 (3)物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 解析 (1)物块沿斜面下滑时, mgsin θ-μmgcos θ=ma (2 分) 解得:a=2.5 m/s2 (1 分) 从 A 到 B,物块匀加速运动,由 L=1 2at2 (1 分) 可得 t=3 10 5 s (1 分) (2)因为物块恰好到 C 点,所以到 C 点速度为 0.设物块到 B 点的速度为 v,则 mgR=1 2mv2 (2 分) FN-mg=mv2 R (1 分) 解得 FN=3mg=30 N (1 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物块对轨道的压力为 FN′=30 N,方向向下 (1 分) (3)从开始释放至最终停在 B 处,设物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总路程为 s,则 mgLsin θ-μmgscos θ =0 (3 分) 解得 s=9 m (1 分) 答案 (1)3 10 5 s (2)30 N,方向向下 (3)9 m (18 分)如图 8 所示,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 m=1 kg 的小物块,从光滑平台上的 A 点以 v0=1.8 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到达 C 点时,恰好沿 C 点的切线方向进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的光滑圆弧轨道,最后小物块无碰撞地滑上紧靠轨道末端 D 点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已知 传送带上表面与圆弧轨道末端切线相平,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的速度为 v=3 m/s, 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圆弧轨道的半径为 R=2 m,C 点和圆弧的圆心 O 点 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53°,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10 m/s2,sin 53°=0.8,cos 53° =0.6.求: 图 8 (1)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 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小物块从滑上传送带到第一次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 (1)22.5 N,方向竖直向下 (2)32 J 解析 (1)设小物体在 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C,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C 点的速度方向与水 平方向成θ=53°,则由几何关系可得: vC= v0 cos θ = 1.8 cos 53° m/s=3 m/s ① 由 C 点到 D 点,由动能定理得: mgR(1-cos θ)=1 2mv 2D -1 2mv 2C ② 小物块在 D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v 2D R ③ 由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末端 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FN′=FN ④ 联立①②③④得:FN′=22.5 N,方向竖直向下 (2)设小物块在传送带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a=μmg m =μg=0.5×10 m/s2=5 m/s2 ⑤ 小物块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 t1,向左通过的位移为 s1,传送带向右运动的距离为 s2,则: vD=at1 ⑥ s1=1 2at 21 ⑦ s2=vt1 ⑧ 小物块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和传送带速度相同时间为 t2,向右通过的位移为 s3,传送带 向右运动的距离为 s4,则 v=at2 ⑨ s3=1 2at 22 ⑩ s4=vt2 ⑪ 整个过程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为: s=s1+s2+s4-s3 ⑫ 产生的热量为:Q=μmgs ⑬ 联立⑤~⑬解得:Q=32 J 知识专题练 训练 5 题组 1 力学中的几个重要功能关系的应用 1.(双选)将质量为 m 的小球在距地面高度为 h 处抛出,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 v0,小球落到地 面时的速度大小为 2v0,若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对于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下 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小于 mgh B.重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 mgh C.合外力对小球做的功小于 mv20 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 答案 AB 解析 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动能变大了,重力做的功大于空气阻力所做的功,而这个过程中 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mgh,所以选项 A、B 正确;从抛出到落地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等于 小球动能的变化量:W 合=ΔEk=1 2m(2v0)2-1 2mv 20 =3 2mv 20 >mv 20 ,选项 C 错误;因为小球在 下落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所以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选项 D 错误. 2.(双选)如图 1 所示,足够长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倾角为θ,物块 a 通过平行于传送带的轻 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 b 相连,b 的质量为 m,开始时 a、b 及传送带均静止,且 a 不受传 送带摩擦力作用,现让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则在 b 上升 h 高度(未与滑轮相碰)过程中( ) 图 1 A.物块 a 重力势能减少 mgh B.摩擦力对 a 做的功大于 a 机械能的增加 C.摩擦力对 a 做的功小于物块 a、b 动能增加之和 D.任意时刻,重力对 a、b 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不相等 答案 AB 解析 由题意 magsin θ=mg,则 ma= m sin θ.b 上升 h,则 a 下降 hsin θ,则 a 重力势能的减少 量为 maghsin θ=mgh,故 A 正确.摩擦力对 a 做的功等于 a、b 机械能的增加量.所以摩擦 力对 a 做的功大于 a 的机械能增加量.因为系统重力势能不变,所以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 动能的增加量,故 B 正确,C 错误.任意时刻 a、b 的速率相等,对 b,克服重力的瞬时功率 Pb=mgv,对 a 有:Pa=magvsin θ=mgv,所以重力对 a、b 做功的瞬时功率大小相等,故 D 错误.故选 A、B. 题组 2 动力学方法和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3.(双选)某家用桶装纯净水手压式饮水器如图 2 所示,在手连续稳定的按压下,出水速度为 v,供水系统的效率为η,现测量出桶底到出水管之间的高度差 H,出水口倾斜,其离出水管 的高度差可忽略,出水口的横截面积为 S,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 g,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图 2 A.出水口单位时间内的出水体积 Q=vS B.出水口所出水落地时的速度 2gH C.出水后,手连续稳定按压的功率为ρSv3 2η +ρvSgH η D.手按压输入的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出水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 答案 AC 解析 由题意知,设流水时间为 t,则水柱长 vt,体积 Q′=vtS,可得:单位时间内的出水 体积 Q=vS,所以 A 正确;设落地的速度为 v1,根据动能定理 mgH=1 2mv 21 -1 2mv2,故水落 地时的速度不等于 2gH,所以 B 错误;设 t 时间内,供水质量为 m,人做功为 W,根据供水 系统的效率为η可得:η=mgH+1 2mv2 W ,其中 m=ρvtS 代入得 P=ρSv3 2η +ρvSgH η ,所以 C 正确, D 错误. 4.(单选)如图 3 所示,质量为 m 的滑块从 h 高处的 a 点沿圆弧轨道 ab 滑入水平轨道 bc,滑 块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滑块在 a、c 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 v,ab 弧长与 bc 长度相等.空 气阻力不计,则滑块从 a 到 c 的运动过程中( ) 图 3 A.小球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 B.小球在 bc 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 1 2mgh C.小球经 b 点时的速度大于 gh+v2 D.小球经 b 点时的速度等于 2gh+v2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知,在小球从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摩擦力做负功,动能在减少,所以 A 错误; 从 a 到 c 根据动能定理:mgh-Wf=0 可得全程克服阻力做功 Wf=mgh,因在 ab 段、bc 段摩 擦力做功不同,故小球在 bc 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不等于mgh 2 ,所以 B 错误;在 ab 段正 压力小于 bc 段的正压力,故在 ab 段克服摩擦力做功小于在 bc 段克服摩擦力做功,即从 a 到 b 克服摩擦力做功 Wf′<1 2mgh,设在 b 点的速度为 v′,根据动能定理:mgh-Wf′=1 2mv′2 -1 2mv2,所以 v′> gh+v2,故 C 正确,D 错误. 5.如图 4 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光滑轨道,其中 AB 是长为 s=10 m 的水平直轨道, BCD 是圆心为 O、半径为 R=10 m 的3 4 圆弧轨道,两轨道相切于 B 点.在外力作用下,一小 球从 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 B 点时撤除外力.已知小球刚好能沿圆轨道经 过最高点 C,重力加速度为 g=10 m/s2.求: 图 4 (1)小球在 AB 段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小球从 D 点运动到 A 点所用的时间.(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答案 (1)25 m/s2 (2)( 5- 3) s 解析 (1)小滑块恰好通过最高点,则有:mg=mv 2C R 解得 vC= gR=10 m/s 从 B 到 C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 2mv 2B =1 2mv 2C +mg·2R 解得 vB= 5gR=10 5 m/s 从 A→B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 2B =2as 解得 a=25 m/s2 (2)从 C 到 D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 2mv 2D =1 2mv 2C +mg·R 解得 vD= 3gR=10 3 m/s 由 C 到 B 再到 A 的过程机械能守恒,故 vA=vB=10 5 m/s 小球从 D→A 做加速度为 g 的匀加速运动,由速度公式得:vA=vD+gt 解得 t=( 5- 3) s 题组 3 综合应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 6.如图 5 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 A 点,自然状态时其右端位于 B 点.水 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 MNP,其形状为半径 R=0.8 m 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 135° 的圆弧,MN 为其竖直直径,P 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是 R.用质量 m1=0.4 kg 的物块将弹簧 缓慢压缩到 C 点,释放后弹簧恢复原长时物块恰停止在 B 点.用同种材料、质量为 m2=0.2 kg 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 C 点释放,物块过 B 点后做匀变速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s =6t-2t2,物块飞离桌面后由 P 点沿切线落入圆轨道.不计空气阻力 g=10 m/s2,求: 图 5 (1)物块 m2 过 B 点时的瞬时速度 v0 及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 (2)BP 之间的水平距离; (3)判断 m2 能否沿圆轨道到达 M 点(要有计算过程); (4)释放后 m2 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 (1)6 m/s 0.4 (2)4.1 m (3)不能 (4)5.6 J 解析 (1)由物块 m2 过 B 点后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s=6t-2t2 与 s=v0t+1 2at2 比较得: v0=6 m/s 加速度 a=-4 m/s2 而-μm2g=m2a 得μ=0.4 (2)设物块由 D 点以 vD 做平抛运动 落到 P 点时其竖直速度为 vy= 2gR 根据几何关系有:vy vD =tan 45° 解得 vD=4 m/s 运动时间为:t= 2R g = 1.6 10 s=0.4 s 所以 DP 的水平位移为:4×0.4 m=1.6 m BD 间位移为 sBD=v 2D -v 20 2a =2.5 m 所以 BP 间位移为 2.5 m+1.6 m=4.1 m (3)设物块到达 M 点的临界速度为 vM,有: m2g=m2 v 2M R vM= gR=2 2 m/s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 2m2vM′2=1 2m2v 2D - 2 2 m2gR 解得 vM′= 16-8 2 m/s 因为 16-8 2<2 2 所以物块不能到达 M 点. (4)设弹簧长为 AC 时的弹性势能为 Ep,释放 m1 时,Ep=μm1gsCB 释放 m2 时 Ep=μm2gsCB+1 2m2v 20 且 m1=2m2 可得:Ep=m2v 20 =7.2 J m2 释放后在桌面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f 则由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得:Ep=Wf+1 2m2v 2D 可得 Wf=5.6 J 7.如图 6 所示,高台的上面有一竖直的1 4 圆弧形光滑轨道,半径 R=5 4 m,轨道端点 B 的切 线水平.质量 M=5 kg 的金属滑块(可视为质点)由轨道顶端 A 由静止释放,离开 B 点后经时 间 t=1 s 撞击在斜面上的 P 点.已知斜面的倾角θ=37°,斜面底端 C 与 B 点的水平距离 x0= 3 m.g 取 10 m/s2,sin 37° =0.6,cos 37°=0.8,不计空气阻力. 图 6 (1)求金属滑块 M 运动至 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若金属滑块 M 离开 B 点时,位于斜面底端 C 点、质量 m=1 kg 的另一滑块,在沿斜面向 上的恒定拉力 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加速运动,恰好在 P 点被 M 击中.已知滑块 m 与斜 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求拉力 F 大小; (3)滑块 m 与滑块 M 碰撞时间忽略不计,碰后立即撤去拉力 F,此时滑块 m 速度变为 4 m/s, 仍沿斜面向上运动,为了防止二次碰撞,迅速接住并移走反弹的滑块 M,求滑块 m 此后在斜 面上运动的时间. 答案 (1)150 N (2)13 N (3)(0.5+ 7 2 ) s 解析 (1)从 A 到 B 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1 2Mv 2B 在 B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v 2B R 解得 F=150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 B 点的压力 F′=F=150 N,方向竖直向下. (2)M 离开 B 后做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x=vBt=5 m 由几何知识可知,m 的位移:s= x-x0 cos 37° =2.5 m 设滑块 m 向上运动的加速度为 a 由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得:s=1 2at2 解得 a=5 m/s2 对滑块 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 37°-μmgcos 37°=ma 解得 F=13 N (3)撤去拉力 F 后,对 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7°+μmgcos 37°=ma′ 解得 a′=8 m/s2 滑块上滑的时间 t′= v a′ =0.5 s 上滑位移:s′= v2 2a′ =1 m 滑块 m 沿斜面下滑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37°-μmgcos 37°=ma″ 解得 a″=4 m/s2 下滑过程 s+s′=1 2a″t″2 解得 t″= 7 2 s 滑块返回所用时间:t=t′+t″=(0.5+ 7 2 ) s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