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梳理,精品资料大全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 期末重点知识点梳理,精品资料大全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重点知识点梳理(一)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①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 北)相对。 ② 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③ 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例如:小明在小华哪面,小华在小明哪面。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 南西东。) 3、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 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 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 较近的路线走。 4.、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 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 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 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 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 作图题(题型): (1)看图找方向。 练习册第 5 页第 2 题 (2)根据要求来画图。书第 10 页第 2 题 (3)路线图 书第 5 页做一做。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注意:① 71÷8,把 71 看成 72,用口诀估算。 ② 378÷5,把 378 看成 400 更接近准确数。 ③ 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 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 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别忘了写验算两个字。) 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 验算时别忘了加余数。 (3) 0 除以(任何不是 0 的)数都得 0。 → 0 不能做除数,如:0÷( )=0 括号里只有( 0 )不能填。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第三单元 统 计 1、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① 做题时把数字标在条边上再做。 ② 注意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的不同,用折线表示起始格。 2、平均数:① 求平均数的方法: 移多补少法 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 = 平均数 × 总份数 总份数 = 总数量÷ 平均数 ②(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 度的一个统计量。 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 110 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 110 厘米就 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 题目: 1、一组同学,5 人浇水、4 人挖土、三人运树苗,一共植了 36 棵,平均每人植 几棵?列式:36÷(5+4+3) 2、一组同学收集矿泉水瓶,,小明收集了 14 个,小亮收集了 12 个,小兰收集 了 11 个,小红收集了 15 个,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列式(14+12+11+15)÷4 注意:平均数量不是指每个学生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的数量,而是指“假设” 四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同样多,每人收集到多少个。 注意:书 44 页第 2 题,问的是一周的平均最高气温,很多孩子只注意到了最高。 第四单元 年 月 日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 每年有(12)个月,其中( 7 )个大月,每个大月有( 31 )天,分别是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有 ( 4 )个小月,每个小月有 30 天分别 是( 四、六、九、十一 )月。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连续的大月有( 7 )月和 ( 8 )月,天数是共( 62 )天。 4、① 平年:2 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 闰年:2 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5 、一年分为四个季度: 1、2、3 月 —— 第一季度 90 天(平年) 91 天(闰年) 4、5、6 月 —— 第 二季度 91 天 7、8、9 月 —— 第三季度 92 天 10、11、12 月—— 第四季度 92 天 6 、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用天数÷7。→ 如:52 天 52÷7=7(个)……3(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 1)天。平年全年有(365)天, 是(52 )个星期零(1)天。 7、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 0,就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 年是平年。 1988÷4=497,1988 年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 0,就是闰年。 如 1900 年是平年,2000 年是闰年。参见书 P49 单数年不用算,都是平年; 8 、通常每 4 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平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 岁过两次生日,12 岁过 3 次生日,那 么他的生日就是 2 月 29 日。) 9 、 计算经过的年份:就用 2013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1949 年 10 月 1 日,到 2013 年是 64 周年。 (2013-1949=64) 10、各类节日: 元旦节 1 月 1 日、植树节 3 月 12 日、国际劳动节 5 月 1 日、 国际儿童节 6 月 1 日、建军节 8 月 1 日、建党节 7 月 1 日、 国庆节 10 月 1 日、教师节 9 月 10 日等。 11、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 ① 1 小时 = 60 分 ② 1 分 = 60 秒 ③ 1 日=24 小时 ④ 1 周 = 7 天 12、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如:6 月 12 到 8 月 17 日是多少天? 月 份 思 考 6 月 12 日----30 日 30-12+1=19 天 7 月 31 天 31 天 8 月 1 日-----17 日 17 天 ( 合计:19+31+17=57 天 ) (二)24 时计时法: 1、 1 日=24 时 → 24 时也叫 0 时。 2、 普通计时法 → 24 时计时法 ( +12 减单位 ) 24 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 -12 加单位 )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3、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如:火车 11:00 出发,21 时 30 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 时 30 分),注意 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 时 30 分-11 时=10 时 30 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 19 时出发,第二天 8 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 小时)。像这种 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 天行驶的 8 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 19 时 30 分开始,进行了 155 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 换算,155 分=2 时 35 分,再计算。 4、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 8 月 1 日是星期二,制作 8 月 份的月历。再如:某年 4 月 30 日是星期四,制作 5 月份月历。 5、时间与时刻的不同: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3、口算:15×200= ? ( 方法: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 0,注意添几个 0。) 4 、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5、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6、凡是问 够不够,能不能 等的题,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1.求一倍数的一步计算应用题(18 页 6 题) 2.有余数除法 25 页例 4 属于份总关系(得数的变化,表外,除数是一位数) 1.总部总关系(×+×)(34 页 7 题) 2.总份总关系(平均数的题目)共 8 个 3.总份总关系(典型例题:连乘 11 个、连除 10 个)八单元 4.总差比关系(104 页 11 题) 5.总份总关系(归一问题 120 页 16 题) 6.和倍问题(P27 思考题 7*) 二单元 24 页 7 题 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 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2、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 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 1,就添 0 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0 除以任何数(0 除外)都等于 0,0 乘任何数都得 0, 0 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 0 都得任何数本身。 5、2、3、5 倍数的特点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2、4、6、8、0 的数是 2 的倍数。 5 的倍数: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 3 的倍数 3 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比如:462,4+6+2=12,12 是 3 的倍数,所以 462 是 3 的倍数。 6、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 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 倍的数 例:已知甲数是乙数的 5 倍,甲乙两数的和是 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 1 倍的数,那甲数就是 5 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 数的 6 倍了,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 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 6 倍是 24。所以 乙数为:24÷6=4,甲数为:4×5=20 同样: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 5 倍,甲乙两数之差是 24,求甲乙两数? 分析:这里把乙数看成 1 倍的数,那甲数就是 5 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 的 4 倍了,而它们的差是 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 4 倍是 24。所以乙数为: 24÷4=6,甲数为:6×5=30 7、和差问题 (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小的数 (两数和 +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 37,两数之差是 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如图: 解析:如果给甲数加上“乙数比甲数多的部分(两数差)”(虚线部分),则由图 知,甲数+两数差=乙数。如是:甲数+两数差+乙数=甲数+乙数+两数差=两数和+ 两数差 又有:甲数+两数差+乙数= 乙数+乙数 =乙数×2 知道:两数和+两数差=乙数×2 (两数和 + 两数差)÷2=乙数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2=28 甲:28-19=9 8、 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 4 段用 12 分钟,锯成 5 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 4 段只用锯 3 次,也就是锯 3 次要 12 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 12÷3=4(分钟) 而锯成 5 段只用锯 4 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9、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 ÷8=6…… ,求被除数最大是 ,最小是 。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 7,最小应是 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 6×8+7=55,最小应是 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 1 红,2 黄,3 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 89 个是什么 颜色? …… 由图可知,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 第 89 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 6 个一组 14 组,还多余 5 个;这 5 个再照 1 红,2 黄,3 绿排列下去,第 5 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 1:38 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 4 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 余下的 2 人也要 1 条船, 9+1=10 条。 答:一共要 10 条船。 例 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 3 米布,现在有 17 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 余下的 2 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 5 件成人衣服。 第三单元 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 总数÷平均数=份数 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 分比。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 1、2、5、10 或 更多单位。 第四单元 年、月、日 1、重要日子: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月 1 日元旦节; 3 月 12 日植树节; 5 月 1 日劳动节; 6 月 1 日儿童节; 7 月 1 日建党节; 8 月 1 日建军节; 9 月 10 日教师节; 10 月 1 日国庆节。 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 这七个月是 31 天, 4.6.9.11 这四个月是 30 天, 平年 2 月是 28 天,闰年 2 月是 29 天,平年全年有 365 天,闰年全年有 366 天。 3、一年分四季,每 3 个月为一季;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 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400 的 倍数才是闰年。如 1900 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 2000 年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 50 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 50÷7=7(星期)……1(天),知道 50 天里 有 7 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 50 天是星期四。 6、24 时表示法:超过下午 1 时的时刻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 上 12。反过来要把 24 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 13 时的时刻就减 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 3 时→3+12=15 时, 16 时:16-12=下午 4 时。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 10:00 开始营业,22:00 结 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 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7、时间单位进率:1 世纪=100 年,1 年=12 个月,1 日=24 小时,1 小时=60 分钟, 1 分钟=60 秒钟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 0 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 一共有几个 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 0。 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 3 个 0,在所得结 果 15 后面添上 3 个 0 就得到 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 十位上的数相乘(积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3、几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 4、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 = 积 积÷因数 = 另一个因数 第六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 它的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厘米; ②边长 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分米。 ③边长 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1 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求边长:边长=面积 ÷4 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分米=10 厘米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 1 米=10 分米 1 公顷=10000 平方米 1 千米=1000 米 1 平方千米=100 公顷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 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把 1 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 0.1。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 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目标:进一步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熟练应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 的策略多样化。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1.用乘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乘应用题,它可以用两种思路 来解答; 如课本 99 页例题 1,可以先求 3 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也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 多少人,每一步都用乘法计算。 2.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连除应用题,它也可以用两种思 路来解答; 如课本 100 页的例题 2,可以先求一个大圈的人数,再求出问题所问,这种思路 的每一步都用除法计算;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圈,而这一步是用乘法计算, 第二步再用除法计算。 3.另外还有乘加、乘减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具体分析方法可参考数学大本 34 页的分析方法。 4.解答应用题不管有几种思路,都要明白每种思路的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 又要求什么, 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明白了题意。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目标:1、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 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两个圆是【集合圈】 2.体会【等量代换】数学的思想方法。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 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 a=b,b=c,那么 a=c。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知识点 归纳(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 是复式统计表。 【2】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 分析,回答问题。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方法】先用 0 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 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 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 0。 P41【1】 【2】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方法 1:先用这个两位数与整十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 O。 方法 2:将这个两位数写成:①几十加几的和或者几十减几的差,②用几十与 几分别乘以这个整十数,③再把所得的乘积相加或者相减,得出结果. 如①:12×30= .12=10+2,10×30=300,2×30=60,300+60=360,所以:12×30=360. 如②:17×40= .17=20-3,20×40=800,3×40=120,800-120=680,所以:17×40=680. (二)笔算乘法(特别注意:竖式的格式) 【笔算乘法的方法】: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 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 数的十位对齐,每次相乘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注意: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2】解决问题。 ①.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和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同,都要弄清 已知条件和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列式计算。 ②.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读准题目,分析题意(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找出 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再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解答(出现连乘和连除),需要孩子弄懂题目意思,然 后进行列式并计算,最后写单位写答。 例题:仪仗队中,一个方阵有 8 行,每行有 9 人,那么三个方阵总共有多少人? 例题:共有 960 个杯子,每 6 个装一盒,每 8 盒装一箱,那可以装多少箱? 【乘法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 (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1】【乘法的估算】:将被乘数和乘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两位数, 那么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 如:估算 18×22≈ .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方法:四舍五入法】: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整十、整百的数);也 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如: ① 18×22,先将 18 看成 20,然后去乘 22,20×22 = 440,那么 18×22≈440;(估大了) ② 18×22,先将 22 看成 20,然后 18 乘 20,18×20 = 360,那么 18×22≈360;(估小了) ③18×22,将 18 看成 20,22 看成 20,20×20=400,那么 18×22≈400;(不知大 了小了) 【2】根据表内乘法估算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估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