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考语文仿真试卷(三)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考语文仿真试卷(三)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不少电视栏目以“快乐”“欢乐”“喜剧”冠名,综艺娱乐节目成为全国各大卫视比拼实力的主战场。喜剧电影日趋繁荣,近年更有电视、电影联姻诞生的“综艺喜剧电影”。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此外,各地方言喜剧市场红火、风格各异的喜剧脱口秀的流行、喜剧小品的持续实践与探索,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愚乐。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喜剧就是以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传达民众心声、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维护正义、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有追求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笑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有“巨无霸”式的大制作,却没有灵魂的大震撼。 当代的喜剧精神内涵容易被一种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所取代。如果将喜剧等同于平庸浅薄的逗乐、搞笑,那将是喜剧的矮化和异化,是喜剧的悲剧。真正的喜剧是理性和智慧的产物。果戈理曾指出,真正喜剧的笑,“不是那种由轻松的效果、浅薄的俏皮话和滑稽的双关语引起的笑,也不是那种让社会上的俗众开心的笑……而是那种像通了电流一样,使人精神焕发的笑,它是情不自禁、毫无拘束、突然间直接从被智慧的强烈闪光触动的心灵里爆发出来的,是由平静的愉悦产生的,只有具备很高的智慧才会发出这种笑”。当代民众所热爱的喜剧正是那种贴近民间、直面现实、嘲讽邪恶与丑陋、维护真理与正义的喜剧。只有这样的喜剧才会是出自智慧的心灵,并能产生犀利的嘲笑和沉思的微笑。 (摘编自胡德才《平庸浅薄的逗乐是“喜剧”的悲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各大卫视的综艺娱乐节目都以“快乐”“喜剧”等冠名,进行着实力的大比拼。 B.剧作家过度追求名利,视各种搞笑、逗乐、嬉闹为喜剧,使喜剧陷入了低俗愚乐。 C.使人对自己、对环境保持清醒认识并能乐观地面对生活考验,是喜剧应有的功能。 D.真正的喜剧不追求轻松和滑稽,而应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维护正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层层深入地论证了平庸浅薄的逗乐是“喜剧”的悲剧。 B.文章第二段陈述电视娱乐化现象,深刻地揭示了当今喜剧文化被严重扭曲的现状。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指出喜剧艺术作品应当高扬喜剧精神。 D.文章引果戈理的话解释何为真正喜剧的笑,表明真正的喜剧是理性和智慧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剧文化作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促使综艺喜剧电影、各地方言喜剧等喜剧艺术共同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B.人们看喜剧多是要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但喜剧不能止于逗乐,还须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 C.若缺乏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即使巨无霸式的喜剧大制作,也会因没有灵魂而无法被广大观众认可。 D.只有高扬起喜剧精神,不让其内涵被肤浅的现世观念和欲望的快乐原则所取代,喜剧才能产生一种可以令观众精神焕发的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怎样界定公共健康这一概念?1920年,美国公共健康专家温思路提出:“公共健康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与艺术。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进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制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来的健康和长寿权利。”这一定义为世界卫生组织所接受,并沿用至今。 (摘自龚群:《公共健康及其优先性》,《光明日报》2020年2月17日) 材料二 公共健康以个人健康为前提和基础,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问题,而个人健康指的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健康问题。从个体角度看,除去遗传因素,每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因素往往影响其健康状况。一般而言,个人健康是个人自主的领域。然而,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个人健康不仅是个人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责任。公共健康不仅在于保护个人不受他人不卫生或传染性疾病的影响,更在于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住卫生环境,维护和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素质。影响公共健康的因素,往往就是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同时也可以反过来看,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往往会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因素。如吸烟,即使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对他人有健康影响,但由此导致众多个人健康出现问题,也将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 公共健康所要保护的是每个人的健康,当某个社会成员染上了某种传染病,社会有责任对他进行医治。然而,仅仅进行医治是不够的,如果任其自由行动,其疾病将会传染给他人,从而严重危害公共健康,所以,还要从保护其他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限制传染病人的行动自由。 (摘自龚群《公共健康及其优先性》,《光明日报》2020年2月17日) 材料三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免费帮采买,配送无接触;居家勤消毒,筷子分“公”“私”……疫情当前,一些“新规矩”“好习惯”,重塑着公众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当前疫情防治成果的稳固,也有利于未来的社会治理,减少公共健康等领域的隐患。 事实上,许多“新规矩”“好习惯”并非无根之木,本来就具备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居家消毒、公筷就餐,本就是多年推行的公共健康的要求;而诸如“拒绝野味”等倡导,则因为疫情加速进入法治轨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规定感冒时需戴口罩等,彰显了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进步……种种“好习惯”“新规矩”,立足于现实,谋划于未来。一些过去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治理理念,因为疫情因素全面落地。 “新规矩”是否全部保留和持续,要以是否便利民众生活、符合公共健康利益为判断标准。把符合公共健康利益的“新规矩”和“好习惯”延续下去,补上曾经落下的“功课”,是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同样离不开各界民众和各个社会领域的支持和配合。 (摘编自林风《让符合公众利益的“新规矩”留下来》,《中国青年报》2020年3月13日) (1)下列对材料中“公共健康”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共健康可以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而达成,如改进卫生环境、防控传染病、展开卫生教育、组织医疗服务等。 B.公共健康需要建立社会机制,以保证社区个体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使得公民享有健康和长寿的权利。 C.个体的健康状况受到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公共健康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是有限的。 D.公共健康以个人健康为前提和基础,因为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也往往影响公共健康;也可以说公共健康以个人健康为终极目标,因为公共健康是为了维护和提升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健康素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共健康重于个人行动自由,所以社会不仅要对所有传染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同时要限制所有传染病人的个人行动自由。 B.烟民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虽然对个人健康会产生影响,但不会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 C.因为疫情因素,一些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新规矩”“好习惯”和治理理念,现在全部实现了。 D.把利于民众生活、符合公共健康利益的“新规矩”和“好习惯”延续下去,这是对公众生活和工作方式的重塑,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必要内容。 (3)作者认为“从公共健康的角度看,个人健康不仅是个人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责任”,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分条写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 ①个人责任:________ ②社会责任: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程 白 药 程韬光 按辈分来说,我该叫他“八爷”。在我的印象里,他会喊祈雨和祭神的号子,会耍魔术和甩鞭子。他还会算卦看相,会使银针驱鬼,甚至村民的命运他无所不知。在被冠以“程白药”的绰号后,他就和一批“神汉巫婆”一起,被革命群众押着,游遍了邓州城北十里八乡。从此他无颜回村,置身山后一座破败的茅舍里。 小时候,祖母总给我们讲他的故事。说是邓州城东有一座土丘“太子冈”,四围杂草丛生,顶部寸草不生。一个春夏之交的早晨,有人看见冈上白光突起,竟是一条白蛇笔直而立,向东而祷,吸纳晨露,那人吓得魂不附体﹣﹣这是白蛇成精的征兆!人们冷汗如雨,惶惶然无计可施,只好去后山请来程白药。程白药饮了两碗雄黄酒,摇摇晃晃走上太子冈,对着天地指手画脚、念念有词,顷刻间乌云翻滚,一道闪电劈空而至,将白蛇击成粉末。 这件事儿许多人不信,但村民若有头疼发烧或劳损之疾,必会翻过一道土岭一片麦田,悄悄去程白药居住的后山诊治。因为,他有神通! 我考上大学离开村庄时,挨家给邻人告别。最后,祖母让我随她去后山向八爷辞行。路上,祖母说起我小时候八爷为我喊魂儿的事儿。 我六岁时的夏天,一个晚上,天气闷热,我跟着哥哥们一起在河堤上铺着凉席睡觉。忽然大雨来临,哥哥们被喊去收拾晾晒在麦场上的新麦,而把我遗在了雨中的河堤上。电闪雷鸣中,我独立河边,看着黑色的河流哑然失声。之后接连数天,我昏睡不醒。程白药被父亲夜里请来,他摸了摸我的脉搏,说:“文曲星被吓掉魂儿了。”他给我喂药后,让家人随他一起为我叫魂儿。于是,父亲跟着他于深夜提一盏灯笼,沿乡间小路边走边喊:“光娃儿,回来了吗?”母亲和祖母就站在村边的十字路口,随声应道:“回来了!”声音凄惶,连绵起伏,如是者三。 祖母感叹:“要好好感谢你八爷!要不是他为你喊魂儿,你早成失魂鬼了!”听着这话,我对八爷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 说话间已到八爷房前。他的草舍为竹林所簇拥,像一颗麦粒嵌在山腰。八爷正手搭凉棚看远处山下的流水和庄稼。见我们前来,他激动地向祖母拱了拱手:“嫂子有功,咱程家又出学问人了!”又笑着上下看我。“果然,我没看错。”祖母也笑:“是啊,好眼力!” 当八爷折身去厨房烧茶时,我瞥见院里青石桌上放着的几本古书:《本草纲目》《针灸学》《南华经》《周易》等,不由一怔。八爷看见,说:“这些书是‘文革'时舍命留下的。当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我偷偷把这些书藏在了这里。”话一出口,八爷已是满目含泪:“光娃儿,八爷不是神汉,早晚你主事儿,要为我平反!”八爷一声轻叹,仿佛忆起旧事。 八爷自小随父学医。小日本打进邓州城后,八爷就在村口大榆树下辞别双亲和乡邻。背着一箱药,投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救死扶伤,屡立战功。1948年冬,八爷实在看不下去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于邓州多日苦战的惨象,就换上百姓的服装,于月黑风高之夜悄然返回乡里。此时,八爷的双亲已经辞世,埋在后山。八爷痛哭数日,就于后山双亲墓前搭下草舍,开垦荒地,种地为生。村人皆知八爷中医世家,每有小病小灾皆往后山寻八爷出诊。八爷很受乡邻敬重。日子水一样流着,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就因为当过国民党军的军医,八爷风雨里被游斗五年。最令八爷痛苦的是,他再也不能为乡邻看病!八爷出于对村里赤脚医生医术的怀疑,气郁不畅,一病不起。死里逃生之后,他有些疯傻,被人污以神汉。只是当乡邻们暗地里找他看病时,他才又清醒。祖母说:“你走遍九乡十里去打听,程白药救过多少人!他为人看病收过谁家的钱!你八爷的医术说了你也不信,高着呢。那年你七爷在地里忙活,你八爷走过来时看见几只乌鸦围着你七爷叫着,你八爷就伤心地说:七哥,去吧。七爷很惶惑,就问八爷去哪儿,你八爷就哭了:回家去,回到黄土里去,咱们早晚都得去。七爷不高兴,就骂八爷神汉鬼话。当夜,哀哀的风声传着你七爷去世的消息……” 是传说还是事实,没有人去求证。就像八爷念着咒语请来雷电击死白蛇的故事一样,无非是村人们在努力证明一个深受爱戴的医生的高明医术和眼力! 想想那么多年八爷戴着沉重的镣铐,压着人格,为了乡邻的健康和生命无私地奉献,我顿觉没有必要去证实那些传说的真伪。 八爷却不依不饶地说:“别人的话你别信,没有白蛇和乌鸦。” 没想到八爷就在我离开村庄不久的一个雪天辞世。那一天,方圆数十里的乡人为他送葬,众人抬着一具漆黑棺木缓缓移向落山的太阳……像所有的农人一样,八爷的墓前没有碑文,也许,他的碑文就是老家人仍在传颂的故事。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A.小说中程白药到太子冈灭白蛇精的情节,暗示他确实有凡人所不具的神通,增强了主人公的传奇色彩,使后文凸显其本领的情节显得真实自然。 B.“革命群众”“赤脚医生”“文革”等词语,“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说法,以及程白药被游街示众的情节,都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C.小说写程白药家的石桌上摆着《本草纲目》《针灸学》等书,暗示了程白药对中国传统医学进行过研究,这为程白药身怀高超医术提供了依据。 D.小说以“也许,他的碑文就是老家人仍在传颂的故事”结尾,意味深长,既含蓄地点明八爷的价值与影响,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重、爱戴与怀念。 (2)祖母这一人物在小说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在叙事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叙事有什么好处?请具体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B.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C.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D.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坎、离是八卦中的两卦。八卦在中国文化中与“阴阳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 B.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印信者,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C.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东吴、东晋、南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D.屯田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由政府直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雄豪英迈,叛徒义端窃印投金,辛弃疾陷于被杀的危险之中,最终辛弃疾斩义端之首,完成壮举。 B.辛弃疾义气干云,耿京被张安国杀害,辛弃疾义不容辞为耿京报仇,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斩杀。 C.辛弃疾对南北时局有着深刻认识,写出了多篇有价值的分析形势的文章,因为当时朝廷的方针问题,最后没被采纳。 D.辛弃疾注重农业生产,他论说南北方的贫富差距问题即是从农业问题入手,他的号“稼轩”也是由此而得名。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②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商妇吟① 林景熙② 良人沧海上,孤帆渺何之? 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 长忆相送处,缺月随我归。 月缺有圆夜,人去无回期。 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 寒蛩苦相吊,青灯鉴孤帏。 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 【注】①以夫妇喻君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②林景熙在南宋时官礼部架阁。宋亡不仕,以义行著称。在杨琏真伽发掘宋陵时,他化妆成乞丐,收高、孝二陵的遗骨于竹箩中,移葬东嘉,受到世人敬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之”二字道尽南宋恭帝去后的黯淡前程,诗中又用“孤帆”、“渺”加以渲染,使“思君之意”一开始就来得格外强烈。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B.“长忆”两句写送人,不说君去,单言我归;从不忍说“良人”离去的情态和送行人掩泣而归的形象中反映了思念者的痴情。 C.“良人”一去十年,音信渺邈,然而这位思妇还以“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自誓,表现作者的“思君之意”,透入纸背。 D.本诗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借代和顶针修辞手法,形成诗歌回肠荡气的独特风格,对表达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2)结合全诗内容,对最后两句“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进行赏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并无什么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诗人表达了趁着迷途未远,赶紧回到正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可谓家喻户晓,______.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作于湖北襄阳的鹿门山,当时,诗人是一位山中隐士。难怪,也只有身处“慢生活”中的隐者,才有那样闲适的心境,去对大自然“侧耳倾听”。 走进鹿门山,仿佛 _______了尘世的喧器。远眺山峦环抱,( 甲 );近看溪流潺湲,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乙 )。在这大自然的音响中,脚步不觉放慢了许多,每隔一段路程,都可邂逅一段典故、一处风景,让你驻足流连,_______在更纯净、幽雅的精神世界中。 孟浩然一直生活在政治清明的天宝末年以前,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不仅仅使他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浩然书院是他日常读书的地方。现在的书院为后人在故居旧址上复建而成,坐西面东,四进院落。院中种有诗人敬仰效法的松竹梅,松下有一石雕,孟公手握长卷,醉卧山林,畅怀淡然,_______,名为“白首卧松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深入人心隔离陶醉惟妙惟肖 B.路人皆知隔离陶醉栩栩如生 C.路人皆知隔绝徜徉惟妙惟肖 D.深入人心隔绝徜徉栩栩如生 (2)下面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括号内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②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③满目只见苍翠欲滴,两耳只闻鸟鸣不绝 ④两耳只闻鸟鸣不绝,满目只见苍翠欲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留静的自然环境,他不仅仅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 B.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使他不仅仅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而且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 C.由于良好的政治氛围和幽静的自然环境,不仅仅使他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而且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 D.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由静的自然环境,使他不仅仅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而且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我国国民阅读数量较少,与长期以来形成的功利观念有关。孩子们从小 ①________,如“读书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为了升学目标,学校教师、家长是不让学生 ②________。这种读书导向,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些成绩不好,觉得考进好学校无望的学生,③________,认为读了书也改变不了命运;而那些通过读书考进好学校的学生,认为已经达到功利目标,于是不读书,这也难怪在我国一些学生中,就有读书读到高中毕业就结束的说法。 下面这份请柬在用语和格式方面共有五处不当,指出并加以修改。 请柬 康一老师: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 我校定于五月二十日上午八时召开高三“停课不停学”网络课程教学研讨会,届时请您拨冗光临,移步就教。 2020年5月18日 桃胡中学办公室 七、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礼记•礼运》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早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流浪地球》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习近平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近年来,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以上内容拟写篇文章,向(环球时报)编辑部投稿,呼吁各国就“共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这一主题达成共识。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高考语文仿真试卷(三)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 【答案】 C B A 【考点】 社会科学类 信息筛选与概括 分析评价作者态度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解答】 A.“各大卫视的综艺娱乐节目都以‘快乐'‘喜剧'等冠名”错,原文第二段为“不少电视栏目以‘快乐’‘乐’‘喜剧’冠名”,而非所有的综艺节目都这样。B.“剧作家”范围缩小,原文第三段为“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愚乐”,喜剧陷入低俗愚乐,不只是剧作家的事。D.“不追求轻松和滑稽”错,原文倒数第二段为“有追求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笑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是不能一味追求轻松,不能追求浅薄庸俗的滑稽。 B.文章第二段确实陈述了电视娱乐化现象,但是论证的是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当今喜剧文化被严重扭曲,是在后文指出来的。 A.“促使”表示的前后关系不成立,原文第二段为“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此外,各地方言喜剧市场红火、风格各异的喜剧脱口秀的流行、喜剧小品的持续实践与探索,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另外,原文第二段是“日益成为”,而非已经“作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答案】 C D 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②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不卫生或转染性疾病的影响;③确保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不危害公共健康。,①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护社会成员不受他人不卫生或传染病影响;②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住卫生环境;③提供医疗服务,积极医治传染病人;④做好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考点】 新闻阅读 小说阅读 社会科学类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及手法分析,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解答】 C.“个体的健康状况受到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公共健康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是有限的”错误,这里有两个错误,其一,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不是遗传因素,其二,“公共健康对个体健康的影响是有限”无中生有。 A.“对所有传染病人进行积极治疗,同时要限制所有传染病人的个人行动自由”错误,选项把材料二中的“某种传染病”扩大为“所有传染病”; B.“烟民……但不会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错误,材料二说“如吸烟,即使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对他人有健康影响,但由此导致众多个人健康出现问题,也将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由此可知,烟民个人健康也会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 C.“……治理理念,现在全部实现了”错误,材料三说的是“一些过去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治理理念,因为疫情因素全面落地”,治理理念“全面落地”不等于“新规矩”“好习惯”全面实现。 先看“个人责任”,如材料二中,根据“从个体角度看,除去遗传因素,每个人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等因素往往影响其健康状况”可以概括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饮食偏好以及性格”;根据“公共健康不仅在于保护个人不受他人不卫生或传染性疾病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不卫生或转染性疾病的影响”;根据“同时也可以反过来看,影响个人健康的因素,往往会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因素。如吸烟,即使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对他人有健康影响,但由此导致众多个人健康出现问题,也将从整体上造成人口健康素质的下降”可以概括为“确保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不危害公共健康”。 接着看“社会责任”,如材料二中,根据“更在于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住卫生环境,维护和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素质”可以概括为“提升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居住卫生环境”;根据“当某个社会成员染上了某种传染病,社会有责任对他进行医治”可以概括为“提供医疗服务,积极医治传染病人”;根据“然而,仅仅进行医治是不够的,如果任其自由行动,其疾病将会传染给他人,从而严重危害公共健康,所以,还要从保护其他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出发;限制传染病人的行动自由”可以概括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护社会成员不受他人不卫生或传染病影响”;如材料三“规定感冒时需戴口罩等,彰显了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进步……种种‘好习惯’‘新规矩’,立足于现实,谋划于未来。一些过去长期倡导但一时难以普及的治理理念,因为疫情因素全面落地”可以概括为“做好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答案】 A ①祖母与“我”、七爷等,与主人公同村,构成人物活动的环境,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②祖母是小说主人公故事的主要叙述者,其叙述和议论侧面表现了主人公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品德。③推进情节发展,祖母让我去辞行,引出了后面的情节。 ①多视角叙事。从“我”、祖母等不同视角叙述,既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②运用插叙手法。通过插叙,丰富了小说内容,从不同侧面描写主人公,使人物形象更立体。③以“我”的见闻、经历为线索,串连起八爷的故事,让叙事更有条理性,让情节更集中。 【考点】 散文阅读 小说阅读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文学类) 【解析】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1)本题考查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查小说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是侧面衬托主要人物、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如次要人物是“我”能增强故事真实感。 (3)本题考查小说的叙述方法的鉴赏能力。小说的叙述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每种叙述方法都有它的好处,有时作者也会采用多种叙述方法交叉的形式写作。考生要了解每种叙述方法的作用,能够结合语境分析不同叙述方法的好处。 【解答】 A.“暗示他确实有凡人所不具的神通”说法错误,这只是个别村民的认识,不是作者的认识。 “祖母总给我们讲他的故事”“祖母让我随她去后山向八爷辞行。路上,祖母说起我小时候八爷为我喊魂儿的事儿”,祖母是八爷故事的主要见证者,串联起了幼小的“我”与年迈的八爷之间的关系,也是故事的讲述者;“祖母感叹:‘要好好感谢你八爷!要不是他为你喊魂儿,你早成失魂鬼了’”“你走遍九乡十里去打听,程白药救过多少人!他为人看病收过谁家的钱!你八爷的医术说了你也不信,高着呢”,通过祖母的感慨,侧面烘托八爷艺术的高超;祖母“让我随她去后山向八爷辞行”,从而引出下文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 文中,“我”亲眼所见八爷家的情形,祖母给“我”讲述八爷的各种故事,多视角描写,让文章内容更丰满真实;文中多处在现实顺序中插入对八爷请雷电治白蛇、为“我”喊魂,八爷的一生经历等,运用插叙手法,把人物的人生展现得更完整,更立体;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串联故事,让文章情节紧凑,更有条理。 三、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答案】 D C B ①我因主帅而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②南方有许多工商业来祸乱农民,再加上兼并的祸患兴起,就有贫富不均了。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检判。当时他二十三岁。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他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属求他人,故无大富大贫之家。南方有许多商业工作来祸乱农民,再加上兼并的祸患兴起,就有贫富不均了。”故以“稼”名轩。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给他的两个书斋题名。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向来擅长作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考点】 文言文比较阅读 分析评价思想、观点、态度 内容概括与分析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可借助标志词“云”“曰”、人名官名地名等,熟练掌握文言句式、文学常识,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对于古代诗文的阅读对应到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解答】 “及在京军中”指的是在耿京军中,句意完整,“义端”指的是“僧义端者”,是“聚众千余”的主语,所以“军中”后应断开,由此排除A、C项;“一夕窃印以逃”的主语是“义端”,所以“隶京”后应断开,由此排除B项。 译文: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 故选:D。 C.“东吴、东晋、南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错误,应该是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京师之地。 B.“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斩杀”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可见辛弃疾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将他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直到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后,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 ①“缘”:因为;“归”:归顺;“期”:想到;“何以”:拿什么。 译文:我因主帅而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②“末作”:工商业;“病”,祸乱、危害;“患”,祸患;“不侔”,不均衡、不等同。 译文:南方有许多工商业来祸乱农民,再加上兼并的祸患兴起,就有贫富不均了。 答案:(1)D。(2)C。(3)B。(4)①我因主帅而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②南方有许多工商业来祸乱农民,再加上兼并的祸患兴起,就有贫富不均了。 参考译文: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检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他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北方人,生活用品不需属求他人,故无大富大贫之家。南方有许多商业工作来祸乱农民,再加上兼并的祸患兴起,就有贫富不均了。”故以“稼”名轩。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写“克己复礼”、“夙兴夜寐”,给他的两个书斋题名。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辛弃疾向来擅长作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答案】 D ①尾句中的“身”“梦”,是从形体说到精神,由实到虚,虚实相生;②“不出帏”寄托了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怀抱;③“万里驰”则表达了对宋君的耿耿忠心。④用这样两句结尾,深沉凝重,余味无穷,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含量,产生较强的感染力。赏析:以夫妇喻君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知不足斋丛书本《霁山先生集•商妇吟》下注云:“此篇以商妇自比而寓思君之意。”《宋诗纪事》此诗题下也注有“寓思君之意”,都指出了此诗是有所寄托而作。这样构思,就能把政治色彩浓郁的内容用人情味十足的形式表达出来,风格缠绵悱恻,可以产生较强的感染力。林景熙在南宋时官礼部架阁,转从政郎。宋亡不仕,以义行著称。特别在杨琏真伽发掘宋陵时,他化妆成乞丐,收高、孝二陵的遗骨于竹箩中,回来后分贮两函,移葬东嘉,受到世人敬重。杨琏真伽发陵事在公元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距公元1276年(宋恭帝德佑二年)元兵攻占临安,宋恭帝被俘正好十年。这首诗中有“十年音信隔“一句,当写在收葬陵骨前后。宋恭帝被俘北去之后,继立的两个小皇帝相继死于海上,此诗所忆,当是恭帝。全诗十四句,可分三层。前四句专述思念。“沧海”云者,表面上是说“良人”渡海经商,实际上是指恭帝在元大都的孤立处境。“何之”二字已经道尽恭帝去后的黯淡前程,诗中又复用“孤帆”、“渺”加以渲染,使“思君之意”一开始就来得格外强烈。“十年音信隔,安否不得知”两句看似寻常,但能在十年之后还想到旧君的“安否”,作者忠于故宋之心可见。中间六句兼写别时和归期,是感情最强烈的地方。“长忆”两句写别时。诗写送人,却不说君去,单言我归。这样的手法,使抒情的重点集中在送行者身上,从不忍说“良人”离去的情态和送行人掩泣而归的形象中,反映了思念者的痴情。“月缺”两句从别时说到归期,使用的是对比手法。“圆夜”的“圆”,既是写月,又与“团圆”的“圆”双关。“回期”两句遥想归来。“良人”一去,已是十年,音信渺邈,然而这位思妇还以“回期倘终有,白首宁怨迟”自誓,表现作者的“思君之意”、“对君之忠”,透入纸背。末四句承“白首宁怨迟”,写自己的操守。“寒蛩”两句以寒蛩、青灯、孤帏作为思妇的伴侣,可见她独处之孤寂和守节之坚贞。最后两句中的“身”、“梦”,是从形体说到精神;“不出帏”实际上寄托了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怀抱;“万里驰”则表达了对宋君的耿耿忠心。用这样两句结尾,深沉凝重,大大扩展了诗歌的内容含量。诗人在宋亡后十年还念念不忘故主,甚至希冀恢复,其精神感人至深。在表现手法上,作者一方面动用各种手段,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血肉饱满的思妇形象,另一方面又着意使每一个字句有暗含思君的寓意,因而读来委婉深曲,多姿多态。这些都反映了林诗的艺术造诣。此诗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作者很注意从民间文学中汲取养料。尤其是诗中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反复和顶针的修辞手法,形成诗歌回肠荡气的独特风格,对表达难以割舍的思想感情,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考点】 理解内容,概括归纳要点(古代诗歌鉴赏) 内容概括与分析 成语的使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要注意从炼字、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先准确理解诗意,再分析技巧,最后分析传达的感情。 【解答】 D.“本诗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借代和顶针修辞手法”有误,没有借代修辞,是比喻。以夫妻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妾身不出帏,妾梦万里驰”是以夫妻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看似说女子身虽与丈夫不在一起,远隔万里,实则梦中早已到万里之外与丈夫团聚了,展现的是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这两句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深层的含义是说自己心在君王,虽然现在身在元朝,他抱着不与元朝统治者合作的态度,对宋君忠心耿耿,虽则“万里”,梦中也要相见。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真挚的对宋君的忠诚之情。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答案】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小说阅读 逍遥游(庄周) 【解析】 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句,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解答】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重点字:生、假) 回朕车以复路兮 及行迷之未远(重点字:朕、远)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重点字:怆、邃)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答案】 “隔绝”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语境是在精神世界中闲游,故选“徜徉”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杀生动形象语境是石雕像活的一样,故选“栩栩如生”故选D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C D 【考点】 成语的使用 语境填句 小说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能力层级为D级。所谓“病句”,是指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的句子。辨析修改病句需要了解高考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本题着重考查主语残缺和语序不当,应了解病句类型并注意辨析修改。 【解答】 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语境是孟浩然的《春晓》大家都深切了解,故选“深入人心”。隔离:使隔绝往来,不让聚在一起。隔绝:隔断(联系、音信、信息等)。语境是鹿门山没有尘世的喧器,故选“隔绝”。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语境是在精神世界中闲游,故选“徜徉”。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杀生动形象。语境是石雕像活的一样,故选“栩栩如生”。故选D。 甲处前面提到“远眺山峦环抱”,是写“山峦”,后句应是和“山峦”相关的“层林”,所以甲处应选②;乙句后提到“在这大自然的音响中”,所以乙的后半句应是“音响”相关,后半句应是“两耳只闻鸟鸣不绝”,所以乙处应选③.故选C。 原句语病为主语残缺和语序不当。介词“由于”放在句首造成主语残缺,应删除,排除AC两项。原句中“不仅仅使他”语序不当,应改为“使他不仅仅”,且“不仅仅……而且”是更进一步的关系,应该是“保持了清高的人格理想”在前,“成为了唐朝隐逸诗人的杰出代表”在后,排除B项。故选D。 答案:(1)D(2)C(3)D 【答案】 就被灌输功利的读书意识/观念,读与升学无关的“闲书”的,就会觉得读书无用 【考点】 语境填句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 【解答】 语段的内容是国民阅读存在的问题。第一处根据后句填写,可以得知“读书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观念从小就被灌输了,同时根据前文可以得知,这样的观念很功利,所以第一处可填:就被灌输功利的读书意识/观念。第二处根据前句“为了升学目标”和后句“这种读书导向”的内容填写,应填写家长的读书导向,可填:读与升学无关的“闲书”的。最后一处提到成绩不好和读书无望的同学会怎样,根据后句“认为读了书也改变不了命运”,这表明这些人心中认为读书是无用的,所以最后一处填:就会觉得读书无用。 【答案】 ①开头称呼语要顶格写;②删掉“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③应具体交代开会地点,比如“于五月二十日上午八时在××会议室”;④删掉“移步就教”;或将“移步就教”改为“提出建议”“指导工作“等;⑤将邀请单位移到时间的上面。 【考点】 表达得体 拟写应用性短文 小说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解答】 ①格式不对,开头称呼语要顶格写;②请柬不需要问候语。删掉“您好!工作一定很忙吧!”;③开会地点没有说明,应具体交代;④“移步”与前句重复,“就教”意为向人请教,谦敬不当。删掉“移步就教”,或将“移步就教”改为“提出建议”“指导工作“等;⑤落款格式不对,邀请单位应在时间的上面。 七、写作(60分) 【答案】 同心圆,爱之链“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共处一个世界,你、他、他,我们手拉手,便结成一条爱之链。新冠肺炎如同恶魔般席卷全球,给各国带来无数灾难,面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仅是肺炎,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我们应携手面对,我们是同心圆,传递着爱之链。同心圆,让我们密不可分,坚不可摧。《流浪地球》中“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而随着事态的演变,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们才恍然大悟。如今的新冠肺炎亦是如此,当疫情露出苗头,黑暗即将来临时,每个人都将其置之脑后。等到它危急全球时才追悔莫及。我们生在同一个地球村,倘若将地球看作一个圆,我们便是这一个个同心圆,无论大小,无论成色。若有一个圆消失,那么其它的圆也会受到影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知道我们共处同一个地球,那么无论面对何种灾难的侵袭,我们定当坚不可摧。因此我们要爱其身更要爱其人,共同面对所有的困难,将这同心圆越做越大。爱之链,让我们携手共进,传递美好。《礼记•礼运》曾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说法,从古至今,无论遇到战争还是危机,我们总能看到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中国亚丁湾和索马里护航编队支援非洲各国,维护和平;日本、巴基斯坦在疫情的紧急关头,给中国送来物资;各国人民互帮互助,形成一条爱之链。每个国家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互助也是其中一项。面临着重大的突发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肩负起重任,每个人都应怀有一颗爱之心去帮助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如同著名小说《爱之链》中所描述的一般,将美好的接力棒不断地传递下去,这样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它会洋溢着温暖。而你我便是守护笑容的重要一环,让我们携手共进,传递着爱之链。新时代领路人说道:“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密不可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你我都身处其中。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一同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连成同心圆。这个同心圆,亦是爱之链,更是国之联。 【考点】 材料作文 社会科学类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小说阅读 【解析】 本题属于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人文情怀以及考生的国际视野和前瞻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面对国际频发的重大突发事件,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都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考生需要结合自己对突发事件的独到体验,生动及时地反映这个世界的丰富与复杂,反映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审视与交融,从而拓宽国人的视野,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讯和参考。 从材料的内容来看,材料一指向个人层面,可以理解为,个人与集体祸福与共,每个人都要控制私欲,尽力承担公众事务。材料二指向自然生态层面,人与自然休戚相关,人们要共同应对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守护我们的家园。材料三主要指向国际层面,国与国之间,是合作共赢而非相互敌对的关系,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国家之间要互通信息,守望相助。 参考立意: 1.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共建人类美好家园。 2.把孤岛连成大陆,把地球变成村庄。 3.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写给各国政府首脑的倡议书。 4.同在一片屋檐下,正是共担风雨时。 5.携手栉风沐雨,共看明月一乡。 6.本是同舟共济时,岂能各扫门前雪。 【解答】 同心圆,爱之链 “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运草,串一个同心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共处一个世界,你、他、他,我们手拉手,便结成一条爱之链。 新冠肺炎如同恶魔般席卷全球,给各国带来无数灾难,面对这一重大突发事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不仅是肺炎,面对世界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我们应携手面对,我们是同心圆,传递着爱之链。 同心圆,让我们密不可分,坚不可摧。 《流浪地球》中“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而随着事态的演变,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人们才恍然大悟。如今的新冠肺炎亦是如此,当疫情露出苗头,黑暗即将来临时,每个人都将其置之脑后。等到它危急全球时才追悔莫及。我们生在同一个地球村,倘若将地球看作一个圆,我们便是这一个个同心圆,无论大小,无论成色。若有一个圆消失,那么其它的圆也会受到影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知道我们共处同一个地球,那么无论面对何种灾难的侵袭,我们定当坚不可摧。因此我们要爱其身更要爱其人,共同面对所有的困难,将这同心圆越做越大。 爱之链,让我们携手共进,传递美好。 《礼记•礼运》曾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说法,从古至今,无论遇到战争还是危机,我们总能看到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中国亚丁湾和索马里护航编队支援非洲各国,维护和平;日本、巴基斯坦在疫情的紧急关头,给中国送来物资;各国人民互帮互助,形成一条爱之链。每个国家都闪耀着耀眼的光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互助也是其中一项。面临着重大的突发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肩负起重任,每个人都应怀有一颗爱之心去帮助在痛苦中挣扎的人。如同著名小说《爱之链》中所描述的一般,将美好的接力棒不断地传递下去,这样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它会洋溢着温暖。而你我便是守护笑容的重要一环,让我们携手共进,传递着爱之链。 新时代领路人说道:“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密不可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你我都身处其中。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吧!为了国家,为了世界,一同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连成同心圆。这个同心圆,亦是爱之链,更是国之联。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