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1 高考语文 第四编 提升点1 抓住关键通诗意——读懂诗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备战2021 高考语文 第四编 提升点1 抓住关键通诗意——读懂诗词

提升点 1:抓住关键通诗意——读懂诗词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 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苦 笋 陆 游 藜藿①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 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 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 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 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 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 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 觉得他很妩媚。 知题材:标题表明这是一首咏物诗。 知作者: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其《卜算子·咏梅》 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志向。 知诗意:装着粗劣的饭菜的餐盘突然令我眼前为 之一亮,发现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褓中脱 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玉笋。 大家都知道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性是由内在 素质决定的,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是与生俱来 的。 唐太宗看魏征特别正直可爱,我看苦笋也觉得特 别喜欢,世人要管束儿童俭约正直,不贪不奢。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 要放手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经受历 练。选项正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 分) ( ) 信息定 位 比对分析 A.诗人看见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 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首联 第二句解释了第一句“忽眼明”的 原因:并列在餐盘中的还有如从襁 褓中脱颖而出的婴儿一般洁白的 玉笋。选项正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 描述,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颔联 第二句表面上直接写苦笋耿介、有 节,实际上象征人品。选项正确。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 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颈联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 口感苦涩,“勿多取”指的是要管 束儿童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 指“不要过多取食”。选项错误。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 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尾联 结尾是议论:自古以来,人才都是 要靠培养锻炼才能成长的,要放手 使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 经受历练。选项正确。 2.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问题答卷采样 问题诊断 处方笺 答 题 卡 1 ①在品格上相似,魏征和苦笋都是 有苦节,性格耿介。②在使用方式 上相似,魏征常常触怒君王,苦笋 也不能过多取食。 因为选择项选择 错误,影响全文理 解,导致主观题理 解错误。 借助选项理解文意, 但应对选项内容综合 判断。 答 题 卡 2 ①在形貌上相似:苦笋洁白鲜嫩, 魏征长相妩媚。②品格相似,都有 志节,性格耿介。 没有关注注释,用 现代汉语理解古 代汉语;对“妩媚” 这一文学常识缺 乏足够认知。 要关注题目、注释等 必要信息,要结合诗 歌 情 境 理 解 典 故 含 义。 答 题 卡 3 ①在特点上相似,魏征和苦笋在志 节、耿介的性格上有相似。②苦笋 和魏征都在风雨中经受历练。 对于诗歌内容理 解不准确,仅凭后 面诗句主观臆断。 要从诗歌语言形式入 手,抓诗家语,准确翻 译理解诗歌。 一、划重点——高频失分类型统计,明确失误点,规避雷区 二、敲黑板——化身命题者,从关注的重点中,确定答题原则 化身命题者,关注诗歌选择题设误类型 设误类型 类型阐释 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词句等 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 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 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过的诗句从手法、情感、内容等角 度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 拼凑词句 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话放到一起作为解释诗歌的具体内容 两类方法破解五种设误 【典例】找出下列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选项,指出错误类型,并分析。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方法 1 联系背景还原诗歌原景 【分析 1】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 战士。 错误类型:望文生义 分析:解答此题可以联系欧阳修的《秋声赋》中“衔枚疾走”的说法,背景为行 军士兵口中衔着枚(一种器具),以防喧哗。用来表达的是寂静。而考生看到“衔 枚”容易联系到行军打仗,而脱离诗歌的语境去望文生义地主观判断。 方法 2 设身处地体会作者用意 【分析 2】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 完成。 错误类型:无中生有 分析:后半句的错误之所以难以看出,是因为没有关注到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 就试”所提供的诗歌写作背景,更不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古人说话的习惯,以至 于容易误判为正确选项,实际上诗歌的尾联是作者自谦的话,表现了他对同僚的 谆谆嘱托,不是说作者自己就是体弱多病。 答案:BE。 【典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9 分)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二)① 杜 甫 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 他乡就我生春色,故国移居见客心。 欢剧提携如意②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注】①此诗为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想搬家至江陵时,得知二弟杜观也将携 家到江陵所作。蓝田,今属陕西西安。江陵,今属湖北荆州。②如意:用来搔背痒 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艰苦,侧面写出诗人的牵挂。 B.颔联写杜观为“我”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春天到来般的喜悦和兄弟 情深。 C.颈联先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后写他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 D.本诗与《登高》都用了直接及间接手法,极尽变化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抓选项,综合分析 选项 内容 提示 A.首联写杜观搬 家时翻越冰天雪 地的高山,行程 艰苦,侧面写出 诗人的牵挂。 首联 “秦山雪正深”写杜观搬家时翻越冰天雪地的高山,行程 艰苦,手法是侧面描写。选项正确。 B.颔联写杜观为 “我”从蓝田搬 到江陵,使“我” 感到春天到来般 的喜悦和兄弟情 深。 颔联 杜观为了“我”专门从蓝田搬到江陵,使“我”感到有一 种春天来到了的喜悦,“我”也深深地为弟弟的一片真心 所感动。“春色”运用比喻。选项正确。 C.颈联先写诗人 颈联 颈联两句叙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或持如意起舞,或 闻知喜讯后的高 兴,后写他由喜 悦转为人生苦短 的白发悲吟。 行坐都吟唱诗歌。“如意舞”动作描写体现高兴,人生苦 短的白发悲吟是对“白发吟”的解释。选项错误。 D.本诗与《登高》 都用了直接及间 接手法,极尽变 化地抒写了自己 的情感。 《登 高》 首联是间接手法,颈联是直接手法;《登高》前四句间接 抒情,后四句直接抒情。选项正确。 抓提示,瞻前顾后 提示 点 提示内容 题目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表明主要事件,“喜寄”表明妻子儿女还 没有来。 注释 ①点明写作背景,解释两个地点;②注释专有名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背 景,疏通关键字义。 作者 杜甫擅长七律,诗作在安史之乱前后诗风明显不同。 写作 背景 杜甫晚年流寓夔州,诗风以沉郁为主,但本诗是“喜寄”。可联系《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客至》等诗歌理解。 体裁 七律,颔联、颈联对仗严谨,可以联系“移居”“喜多”来理解“就我”“欢 剧”的意思。 抓诗语,准确理解 1.抓住诗歌的省略、倒装和活用: (杜观)马度秦山雪正深,北来苦寒侵肌骨。 (你从)他乡就我(如同)生春色,(从)故国移居见客心。 (我)(于)檐巡索梅花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2.重要词语含义: 度:穿越。客心:客居他乡的思乡之心。剧:多。巡:来回走动。索:寻求。禁:禁 得住。 抓情语,入境析典 诗歌的情感线索是牵挂—思念—喜悦。情感的关键字眼是“欢”“喜”。诗 中“白头吟”有两种含义,一指古曲名,传为卓文君所作,如“穷愁应有作,试诵 白头吟”(《奉赠王中允维》);更多的时候泛指歌吟,白头为杜甫自指。这里是 后一种用法,指歌吟。“行坐白头吟”,是指行也歌吟,坐也歌吟。亦见于“团圆 思弟妹,行坐白头吟”(《又示两儿》)。颈联两句叙写诗人闻知喜讯后的高兴, 或持如意起舞,或行坐都吟唱诗歌,并无由喜悦转为人生苦短的白发悲吟之意。 杜甫在诗中,常赋予花木人格化、性情化。尾联说诗人在屋檐前来回走动时, 希望梅花也一起和他欢笑,梅花果然善解人意,也一起欢笑起来。“说得无情(物) 有情,极迂极切”(《杜诗详注》引卢世灌语)。严羽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读懂诗歌四步骤 抓选项,综合分析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选项一般设置为 3 对 1 错,错的那一项也仅仅是细节设 误,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信息,善于借鉴这些信息,对于快速疏通诗意,披文入情, 有很大帮助。 抓提示,瞻前顾后 注意诗歌的标题、注释、背景、体裁等,可以帮助理解诗歌内容。诗歌标题, 或标明写作对象、时间、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诗歌注释,介绍写作背景、作 者、疑难词语、地名、相关典故等,是读懂诗歌的重要前提。注意著名作者的生 平和写作背景,也有助于理解诗歌。此外,注意诗歌的体裁结构、语言特点,也可 以推断难懂诗句。 抓诗语,准确理解 读懂诗歌的王道是读懂语言,要遵循诗歌的语言逻辑,从倒装、活用和省略 入手,用读文言文的方法,深入语言内核。在景与情构成的“阅读场”中,就诗论 诗,咬文嚼字,把高度凝练含蓄的语言“泡开”“还原”,不可太倚重背景资料而 知人论世,更不可空凭经验感觉而主观臆测。 抓情语,入境析典 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牢牢把握,这是理解诗情 的一条命脉。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阕;有时也“移情” 到景、物中。但要注意有时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诗歌常常用典,不仅要了解诗歌 中典故的含义,还要注意典故的含义是多重多向的,要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9 分) 南歌子·新开池,戏作 辛弃疾 散发披襟处,浮瓜沈李①杯。涓涓流水细侵阶。凿个池儿,唤个月儿来。 画栋频摇动,红葵尽倒开。斗匀红粉照香腮。有个人人,把做镜儿猜。 【注】①亦作“浮瓜沉李”。语出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 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词人散开头发,解开衣襟,这既反映夏夜天气闷热,更体现了词人的爽朗豪迈。 B.池中流水涓涓,水势轻缓,但也日复一日地侵蚀着台阶,对此,词人坦然待之。 C.“池儿”“月儿”的称呼轻松有趣,词人对“池”与“月”的喜爱之情溢于言 表。 D.池边有一女子,以水池为镜,梳妆打扮,天真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饶有情趣。 2.本诗名为“戏作”,轻浅自然,妙趣横生。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有哪些“妙趣”。 (6 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9 分) 江 亭 晚 望 宋之问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联上句写出了烟波浩渺,浸透了天边的云的深处;下句写村中炊烟冉冉,远 远地飘出宁静的村庄,写出江村的宁静之美。 B.颔联将“鸟归有迹”与“帆过无痕”进行对比,由远及近地写出浩渺江面鸟归 巢和千帆过的黄昏之景。 C.颈联写诗人一“望”一“看”,并没有明写“山”之壮美,而是以“水”之“柔 性”衬托“山”之壮美。 D.尾联写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回去时已到黄昏时分,让诗人顿生遗憾,表达 了诗人对韶华易逝的感慨。 4.有人说宋之问的这首诗含有深刻的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题。(9 分) 火山云歌送别① 岑 参 火山②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注】①本诗是诗人五月间在交河(唐朝在西域的戍所,今新疆吐鲁番市西 郊)送别友人时所写。②火山:亦称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北部。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句写火山,突出其高峻峭拔,为描写火山云设置了一个雄浑的背景,开篇自 然,巧妙蓄势。 B.“满”“凝”二字从正面表现火山云的广阔密实,“飞鸟”一句从侧面烘托火 山云的酷热难近。 C.五、六句从时间角度落笔,描绘火山云早晨阻断大风、傍晚随雨聚集,表现其 非凡的力量和气势。 D.结尾两句切合题目中的“送别”,“孤云”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浮云” 都有一语双关之妙。 6.诗歌的第七、八两句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 题。(9 分)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①,工夫萤雪②边。 麹生③风味恶,辜负西窗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注】①一灯传:源于佛教以灯照暗,以法传人,如同传灯。②萤雪:车胤囊 萤,孙康映雪。指学习刻苦。③麹(qū)生:指酒。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上阕前两句,词人感慨光阴易逝,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表达对友人的劝勉之 意。 B.“一灯传”是说儒家精义薪火相传,体现了作者深谙文化传承精义,深通求学 之道。 C.下阕“西窗约”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友人不畏仕途险恶,早日与其相聚的 愿望。 D.下阕最后两句借用“沙岸”“片帆”“雁”等典型意象,点明送别之意,含蓄蕴 藉。 2.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认为君子应“德才兼备”,本词也有劝勉友人曹君成 为“德才兼备”的君子之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9 分)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白居易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注]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注】蜃:大蛤蜊。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 的景物照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首句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透过澹烟疏雨的间隙射到水面的场景,清新 可人。 B.江面经雨水一洗,在夕阳的照耀之下愈发新鲜明净,风从水面阵阵袭来,给人 凉爽之感。 C.诗人所见之景鲜奇壮美,于是欣喜地取出家中描绘该景的图画,在上面题诗 寄给朋友。 D.此诗写景层层铺设,抒情则既寓情于景,又涵泳在尾联的点题句中,令人读之 有味。 4.本诗是怎样凸显题目中的“鲜奇”二字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6 分) 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