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秋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一今朝风流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单元质量检测一 今朝风流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 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 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 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 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 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 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 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 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 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 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 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 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 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 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 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 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 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 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 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 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 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析:A 项,答题区间在第二段第三句“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 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选项说“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扩大范围。B 项,由第 三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激活发展活力”“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妨害城市 发展”可知正确。C 项,答题区间在第四段第二句“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选项说 “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混淆是非。D 项,“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错误,全 文只在末尾说“是意义重大的”,并没有关于“根本原因”的议论,选项属无中生有。 答案: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解析:C 项,“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错误,文中不是 所有的概念都分析了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解析:A 项,通读全文,作者是将空间弹性、制度弹性和意义弹性并列来谈的,并未谈 及前两者跟后者的关系,选项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答案: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田野里出世的婴孩 [土耳其]奥尔汉·凯马尔 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太阳似乎主宰着一切,农场工人们汗水涔涔,有节奏地不断挥动 锄头。随着锄头均匀的起落声,农场工人们哼着歌。 法尔霍那双肿胀的手满是汗水,他把汗都揩在那条宽松的黑裤子上,掉过头去用布满血 丝的眼睛瞧着他身旁挥锄头的妻子,说:“怎么?你怎么啦?”古丽沙是一个肩膀宽宽的结 实女人,干瘪的脸上淌着亮晶晶的汗珠。由于剧痛,脸已经不成样儿,而且露出一道道的皱 纹。她没有回答。 法尔霍用胳膊狠狠推她的腰部:“你到底怎么啦?”古丽沙用疲倦的眼神瞥了丈夫一眼。 她的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窝里,怪吓人的。这时锄头忽地从她手中滑落,掉在地上,她用手紧 紧按住大肚子,俯下身去,在红棕色的土地上跪了下来。 监视他们干活的汉子撑着黑色的太阳伞站在一旁,这时叫了起来:“古丽沙!不要再干 了,走开吧!” 她痛得死去活来,使出常人罕有的力气,咬紧牙关控制自己。她突然呻吟起来:“哎 哟……”对一个女人来说,劳动时被陌生人听到这种声音真是丢脸。 法尔霍咒骂起来,飞起右腿朝妻子的腰部狠狠踢了一脚。女人驯服地蹲在地上。她知道 这副样子丈夫是不会宽恕的。她两手撑着地挣扎着站起来时,监工的又说:“古丽沙!快走! 娘们儿!现在你赶快走,快!”她朝离她一千英尺光景远的沟渠走去,这是农场的边界。 法尔霍咆哮着,看到九岁的女儿赤脚站在监工的身旁,吩咐她说:“你得代你妈干活!” 女孩知道现在该轮到她了。她拿起和自己身子一般高的锄头,走到行列里。锄头的起落声依 旧和农场工人们的歌声相应和。 古丽沙挺直身子站在沟渠里,她环顾四周,在炙人的热浪中侧耳细听。看不到什么人。 空旷的土地上热气逼人,这片土地向远处延伸,似乎没有尽头。 她把宽大的黑裤子口袋里的物件全部倒空,取出一些东西。她知道自己分娩期已近,早 就张罗好这些东西。她正想蹲下身去,忽听到后面有走动声。原来是一条狼狗!她捡起一块 石头向它扔去。那条狼狗吃了一惊逃开了,但没有消失。 古丽沙焦急极了,又向那条狼狗看了一眼。狼狗在她的目光下退了几步,但还是盯着她, 眼睛射出异样的光芒…… 这时古丽沙肚子又痛了起来,这是最厉害的一次阵痛。她裸着膝盖蹲下来,两手撑住地 面呻吟起来,脖子上静脉粗得像手指一般,颤动着。 “法尔霍,庄稼汉,”监工说,“跑去瞧瞧那个女人……她也许会送命的。”法尔霍朝妻 子在苦苦挣扎的那个沟渠望去,摇摇头,恨恨地骂了几声,继续干活。他怒火中烧,怨恨自 己的妻子。 “瞧那边,小子,”监工又说,“跑去看一看那女人怎么了。你怎么也想不到的!”法尔 霍把锄头扔在一边,往那边跑去。真想一脚接一脚地踢她……这个不中用的女人捣他的鬼, 他真受不了。他在沟渠边停住脚,睁大眼睛向下瞧。 古丽沙倒在地上的小路旁。在沾满鲜血的一块破布上,浑身上下一片紫红色的婴儿在伸 手伸脚地扭动。一只狼狗正扑在婴儿身上。他霍地跳下沟渠。狗三脚两步逃开了,舐着血淋 淋的嘴。婴儿闭着眼睛,手脚还在扭动。法尔霍打开布包,原来是一个男孩子!男孩子!法 尔霍一下子变了。他仰望天空,严峻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抱起婴儿,大叫一声:“我的 儿子!”他乐得几乎疯了。养了四个女孩后,居然来了一个男孩! 古丽沙感到丈夫就在身边,张开眼来。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挣扎着想站起来。“这回你 挺不错。”法尔霍说,“挺不错的,女人!”他抱着婴儿从沟渠里一跃而出。 监工看到他穿过红棕色干裂的土壤跑来。“那边……那边……”他说,“法尔霍向这边 走来了!”大伙儿都停止干活,倚着锄头,目不转睛地瞅着。法尔霍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 大声喊道:“我的儿子!我有一个儿子了!”他把婴儿紧紧抱在胸前,婴儿裹在一块带血的 破布里,浑身还是紫红色的。 “嗨,你得小心,庄稼汉。”监工说,“别抱得这么紧,你会把他闷死的……现在你回 农场去吧。告诉厨师,是我派你来叫他给你些油和糖浆,让女人吃一些吧。走吧!” 法尔霍不再感到疲倦了,炎热他也不在乎。现在他年轻得像二十岁的小伙子,轻捷得像 小鸟似的。他向农场的小泥屋走去,茅屋顶在他的眼前隐隐闪现。 (选自《外国经典小说选》,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法尔霍咒骂起来,飞起右腿朝妻子的腰部狠狠踢了一脚”,反映了法尔霍怒火中烧 的心理及只顾自己的面子,不顾妻子死活的龌龊和丑恶心理。 B.“她两手撑着地挣扎着站起来”,主要突出表现了古丽沙屈服于丈夫的淫威、无奈、 隐忍和坚强的心理。 C.小说中插入对法尔霍九岁女儿的叙述,暗示受环境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应该参加体 力劳动,这既是对自己的锻炼,也能相应减轻家庭的负担。 D.作品以“田野里出世的婴孩”为题,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暗示了小说的背景,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引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C 项,作者写法尔霍九岁女儿揭示出在特定环境中,女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是一样 地位低下,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 答案:C 5.这篇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时,必须联系小说下文进行解读。小 说第一段的描写,既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也引出下文人物的出场,更为揭示主题提供了社会 背景。 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在一望无际的棉田里”指出地点,“农场工人 们汗水涔涔”点明时间。②暗示社会环境。开头的环境描写着眼于农场中的汗水和锄头,突 出做农活需要壮劳力,为当时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提供了依据。③为下文写古丽沙所遭 受的痛苦和挖掘其性格中的驯服做铺垫。 6.小说反映了特定背景下“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 主要原因。(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 答此题,必须结合全文,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多角度思考探究。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法 尔霍和古丽沙,其中心事件是古丽沙临产这件事。同时,要注意小说描写的重点和细节,仔 细揣摩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男人强壮,下得了苦力,是劳动的主力,具有话语权,占主导地位,而女人恰 恰相反。这篇小说通过写法尔霍和古丽沙的故事,突出了男人的力量强大于女人的现实,这 种现实决定了男人的地位。②男尊女卑思想根深蒂固,根植于人心。法尔霍认为古丽沙丢了 自己的脸,对她大呼小叫,甚至拳脚相加。而在古丽沙看来,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 她也就隐忍和屈服。③女人习惯于顺从男人,易被驯服。小说中法尔霍粗暴、蛮横,一味责 骂妻子,而古丽沙则甘愿屈服于丈夫。④对于“重男轻女”的现实,整个社会推波助澜。当 法尔霍知道古丽沙生下的是儿子时,简直变成了另一个人。而那些与他在一起干活的“大伙 儿”也都投来羡慕的眼光,就连“监工”也格外开恩,赏古丽沙“油和糖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宋文骢:追梦云霄间 三月春光里,一位老人却没能赶上他“孩子”的 18 岁生日。 3 月 22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 飞机总设计师、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 席专家宋文骢走完了他 86 年的人生旅程,错过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日子——3 月 23 日, 歼-10 飞机首次试飞成功的日子。 最早与飞机的结缘,并不是美好的记忆。1930 年 3 月,宋文骢出生在云南。他的童年 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飞机对昆明没完没了的轰炸。 “防空警报,警报什么呢?——中国飞机跑了,日本飞机来了。我们没有抵抗力啊!” 宋文骢扼腕,一个国家如果落后,那挨打起来是没完的。 “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梦想如同种子般在他心底萌芽。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1949 年,19 岁的宋文骢成为一 名侦察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宋文骢成为一名空军机械师。回国后第二年,他考入了哈 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飞机设计生涯。 在祖国的航空工业体系里,宋文骢不断成长,儿时的梦想也越来越近。1980 年,宋文 骢任歼-7C 飞机总设计师,领导了第二代战斗机从设计到定型装备部队全过程,填补了我 国轻型全天候战斗机装备的空白,使我国跨入自主研制第二代战斗机的国际行列。 1986 年,时年 56 岁的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 飞机总设计师,肩负起了我国自主研发新 一代先进战斗机的历史重任。歼-10 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当前唯一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的第三代战斗机,技术跨度大、难度高,其战技要求集中体现了西方先进国家着手开发的 2000 年左右装备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特点。 20 世纪 80 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在航空领域研发了一大批高新技术,而那时,我国 的航空工业可以说才刚刚起步,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空白。 “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和第三代先进飞机的要求相距甚远。”在漫长的研制 过程中,宋文骢领导广大设计技术人员,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向目标迈进,先后攻克了先 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高度综合化航电武器系统、CAD/CAE/CAM 等关键技术。 一埋头就是 12 年。 1998 年 3 月 23 日,歼-10 飞机终于做好了所有首次试飞的准备。当时已经 68 岁的宋 文骢知道,国外第三代飞机无一例外都发生过坠机事故,这如同一个魔咒,笼罩在团队每一 个人的心头。 “这种飞机没有不摔的,所以他当时压力很大。”歼-10 战斗机副总设计师戴川回忆, “宋老的方法就是反反复复、反反复复把工作做到位。” 一项项试验顺利通过,飞机终于平稳着陆。成功了,有人欢呼,有人落泪。歼-10 战 斗机设计师杨伟说:“在那之前从未见过老头流泪,但是在那一刻他哽咽了。他毕生的精力, 最终化作了一种战斗力。” 那一天,宋文骢执意把自己的生日改成了 3 月 23 日——歼-10 成功首飞的日子。“我 想的不是说一架飞机首飞就完了,我考虑的是我们的飞机出来后它在什么层次上,最终一定 要使我们的飞机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 生日成为又一个起点。经过数千次的定型试飞,歼-10 战斗机于 2006 年正式列装空军 航空兵部队。 “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那一年,宋文骢 76 岁,离他受命为歼-10 总 设计师之时,已经过去了 20 年。 在他的影响和培育下,以歼-10 双座飞机和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 代航空新人,一大批站在航空科技前沿、全面掌握了航空高新技术的飞机设计师,航电专家, 飞控专家和机械、软件开发等优秀人才,已经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骨干和栋梁。 宋文骢的梦还在继续。 (摘自 2016 年 3 月 24 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宋文骢的童年是在防空警报和硝烟战火中度过的,他想到“我们没有抵抗力啊”,便 立志要建造一架性能良好的飞机。 B.抗美援朝战场上空军机械师的经历以及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飞机设计学习都有助于 宋文骢实现他飞机设计师梦想。 C.1980 年,宋文骢任歼-7C 飞机总设计师,领导了第二代战斗机从设计到定型装备部 队全过程,为第三代战机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D.宋文骢执意把自己的生日改成了 3 月 23 日——歼-10 成功首飞的日子,可见歼- 10 在他心目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是他的第二生命。 解析:C 项,“为第三代战机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中生有。原文是“填补了我 国轻型全天候战斗机装备的空白,使我国跨入自主研制第二代战斗机的国际行列”。 答案:C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宋文骢因为从小就酷爱飞机,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很好的飞机”的梦想如同种子般 在他心底生根、萌芽、壮大。 B.宋文骢被任命为歼-10 飞机总设计师时,我国的航空工业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发达 国家在此领域已颇有成就。 C.在技术、人才和实验条件等方面欠佳的情况下,宋文骢独自埋头苦干 12 载,先后攻 克了先进气动布局等关键技术。 D.国外第三代飞机无一例外都发生过坠机事故,所以,即使宋文骢做好了所有首次试 飞的准备工作,歼-10 战斗机最终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 E.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逝世的哀痛 及惋惜,以及对宋老那种一直追梦精神的敬佩。 解析:A 项,由原文“最早与飞机的结缘,并不是美好的记忆”可知,宋文骢并不是从 小就爱飞机的。C 项,“独自”错,原文“宋文骢领导广大设计技术人员”。D 项,“歼-10 战斗机最终也没能逃脱这个魔咒”错,歼-10 战斗机首次试飞成功了。 答案:BE 9.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一直追梦云霄间,关于“梦想”,你怎么看?请结合文 本谈谈你的看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宋文骢一直追梦云霄间,执着如一,令人钦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 实每个人都有梦想,对人生、对未来充满许多期许,但面对竞争、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丧 失信心,畏缩不前,愿景就此“夭折”,梦想从此“凋零”。但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古圣先贤、 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忍辱负重,或至死不渝,或披肝沥胆,或以死明志,或百 折不挠,或屡败屡战,或投笔从戎,或弃医从文,或数十年如一日,或行程数千里……让我 们用信心播种梦想,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智慧耕耘梦想,用创造收获梦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进士,选吏科庶吉士...。明年擢户部侍郎。时任诸司 者,率进士及太学生,然时有不法者。帝制《大诰》,举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瑺、工部侍 郎秦逵及靖以讽厉之曰:“此亦进士、太学生也,能率职以称朕心。”其见称如此。 二十二年进尚书。明年五月,诏在京官三年皆迁调,著为令。乃以刑部尚书....赵勉与靖换 官。谕曰:“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自今惟犯 十恶并杀人者死,余罪皆令输粟..北边。”又曰:“在京狱囚,卿等覆奏,朕亲审决,犹恐有 失。在外各官所拟,岂能尽当?卿等当详谳,然后遣官审决。”靖承旨研辨,多所平反。帝 嘉纳之。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碎之。帝闻, 叹曰:“靖此举,有四善焉。不献朕求悦,一善也;不穷追投献,二善也;不奖门卒,杜小 人侥幸,三善也;千金之珠卒然而至,略不动心,有过人之智,应变之才,四善也。” 二十六年,兼太子宾客,并给二禄。已,坐事免。会征龙州赵宗寿,诏靖谕安南输粟饷 师。以白衣..往。安南相黎一元以陆运险艰,欲不奉诏。靖宣示反覆开谕,且许以水运。一元 乃输粟二万,至沲海江,别造浮桥以达龙州。帝大悦,拜靖左都御史。靖公忠有智略,善理 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①。宠遇最厚,同列无与比。三十年七月,坐为乡人代改诉冤状 草,为御史所劾。帝怒,遂赐死。时年三十八。 (《明史·列传第二十六》) 【注】 ①深文,出自《史记·酷吏列传》,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 的人定成有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 B.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 C.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 D.尝鞫一武弁/门卒捡其身得/大珠属僚/惊异/靖徐曰/伪也安有珠/大如此者乎/ 解析:“捡其身”“属僚惊异”是一个完整意思,“伪也”表判断,“安有——”另起一 句表示反问。所以选 B。 答案:B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庶吉士”,由考中进士的人当中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 皇帝讲解经籍的职责。 B.“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署刑部的主官。刑部尚书的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 两代沿袭此制。 C.“输粟”,文中指运输粮食;明清时,富家子弟为得功名、官职而向官府捐纳财货, 也称输粟。 D.“白衣”,在古代为被贬的官员所穿,所以便用它来指被贬谪的官吏。 解析:D 项,“白衣”在古代指没有官职的平民。 答案: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杨靖深受皇上嘉许。皇上曾拿他和另外几个称职的官员与那些不法的进士太学生相 比,称赞杨靖等人做事尽职尽责。 B.杨靖做事稳妥恰当。打碎武弁身上的那颗宝珠,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他在打碎之 前就想到了这样做可以有四点好处。 C.杨靖审时度势,办事灵活。安南相黎一元因为陆运艰险,想不奉诏运粮,杨靖就允 许他用水运的方式,成功解决了运粮的问题。 D.杨靖知法犯法。因给乡人代改反映冤情的诉状,被御史弹劾,皇上十分恼怒,他最 终被皇上赐死。 解析:B 项,四点好处是皇上对他的评价,不是他自己所想。 答案: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愚民犯法,如啖饮食。设法防之,犯者益众。推恕行仁,或能感化。(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靖公忠有智略,善理繁剧,治狱明察而不事深文。(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百姓犯法,就如饮食一样容易。设法防范,违犯者越多。推行仁政,或许能 感化。 (2)杨靖公正忠诚又有智慧谋略,善于处理繁杂的事务,审理案件明察秋毫又不歪曲地 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参考译文】 杨靖,字仲宁,山阳人。洪武十八年(1385)中进士,选拔为吏科庶吉士。第二年提升为 户部侍郎。当时担任诸司职务的人,一般是进士和太学生,但经常有不守法的人。太祖御制 《大诰》,举通政使蔡瑄、左通政茹瑺、工部侍郎秦逵及杨靖勉励说:“这也是进士、太学 生,但都能尽职而令我满意。”他受到了如此的称赞。 二十二年(1389)晋升为尚书。第二年五月,诏令在京为官三年的都能升迁,并成为规定。 太祖要刑部尚书赵勉和杨靖交换官职。谕说:“百姓犯法,就如饮食一样容易。设法防范, 违犯者越多。推行仁政,或许能感化。从今开始,犯有十恶罪并杀人的一律处死,犯其他罪 的都让他们向北边运送粮食。”又说:“在京城的囚犯,你等复奏,我亲自审决,尚怕有所 失误。在外地的官吏所思量的,又怎么能全面呢?你们应详细上奏,然后派遣官吏审决。” 杨靖领旨研办,大多数得以平反。太祖予以嘉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曾抓了一武弁,卫兵 搜了他的身,得到一颗大珠,属僚十分惊异。杨靖却慢条斯理地说:“这是假的,怎么能有 如此大的珠呢?”于是将珠打碎。太祖听说后,感叹道:“杨靖的这个举动,有四点值得称 道。不把它敬献给我以讨得欢喜,这是其一;不一直追究是谁进献的,这是其二;不奖励门 卫,杜绝了小人的侥幸心理,这是其三;价值千金的珠宝突然出现,毫不动心,说明杨靖有 过人之智,应变之才,这是其四。” 二十六年(1393)兼任太子宾客,并给予二份俸禄。不久,因为一些事情被免职。正遇上 征讨龙州赵宗寿,诏令杨靖晓谕安南为军队输送军粮。杨靖穿上白衣前往。安南相黎一元以 陆运险艰为由,想不奉行诏令。杨靖反复宣讲谕令,并允许他水运。一元于是输送粮食二万 石至沲海江,另造浮桥到达龙州。太祖十分高兴,任命杨靖为左都御史。杨靖公正忠诚又有 智慧谋略,善于处理繁杂的事务,审理案件明察秋毫又不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 定成有罪。他得到的宠遇最丰厚,同朝为官的没有人可与他相比。三十年七月因给乡人代改 反映冤情的诉状,被御史弹劾。太祖大怒,于是赐他死罪。终年三十八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经杜甫旧宅 雍 陶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月不知人事变,夜来江上与谁期。 14.下列各项对本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首联开门见山,由景及人,为下文写景抒情做了铺垫。 B.颔联对仗工稳,“旧宅”“新诗”形成对比,感慨良多。 C.颈联中“尽”“迟”用词极其精妙,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对鸥鸟无情的恼恨之情。 D.本诗借多种景物描绘出了杜甫旧宅荒凉、人迹罕至、缺少生机的特点。 E.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欲扬先抑,诗人情感一波三折。 解析:C 项,“鸥鸟无情”错误。E 项,没有欲扬先抑的手法,感情也谈不上一波三折。 答案:CE 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看到花儿盛开,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杜甫在蜀地的日子,对杜甫的思念崇 敬之意跃然纸上。(2 分)旧宅留存,杜甫其人已经不在,再也不能有新诗流传于世,遗憾之 情溢于言表。(2 分)诗人还借山月表达了人事变迁的感慨。(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 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刘 禹 锡 《 酬 乐 天 扬 州 初 逢 席 上 见 赠 》 中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 感。 (3)苏轼《赤壁赋》中借沧海来感叹自身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3)渺沧海之一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 分)( ) ①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 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②刚刚兴起跳交际舞的时候,我和妻极看不惯。不但自己不入“舞流”,而且还颇有微... 言.。 ③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 的普遍赞赏。 ④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 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⑤《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 事件。 ⑥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 2.1 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 13.7 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 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解析:①“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停止战斗或停止行动”,而 从本句表达的意思看,“几家汽车大厂”实际上还没有开始采取行动(即价格变化的“动作”), 当然也就谈不到“停止行动”了;另外“偃旗息鼓”是一种短暂的甚至是瞬间的动作行为, 也不可能“一直”。②“微言”往往和“大义”连用,表示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此处 望文生义。③“头角峥嵘”原比喻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后形容气概不凡才华出众,尤指 青少年。④“处心积虑”的意思是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于贬义。而句中显然对“新上任的 厂领导”有所褒奖,用这个成语不恰当。⑤“鸿篇巨制”的意思是“大部头的作品”,正确。 ⑥“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 的。 答案: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在中国,尽管把恐龙化石当作“龙骨”并作为一味中药已有很长历史了,但从科学 角度对之进行发现和研究,则是从 20 世纪才开始的事。 B.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 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C.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可让病人得到更多的心 理安慰,也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D.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 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解析:A 项“进行发现和研究”搭配不当,“进行”后不能跟“发现”做宾语。B 项“病 情很容易迅速蔓延”暗换主语造成搭配不当和中途易辙的语病,原来的主语是“甲型流感病 毒”。D 项“所以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杂糅,糅合了“食用水果应该洗净削皮” “洗净削皮较为安全”两种句式结构。 答案:C 19.下列各种表述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3 分)( ) A.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B.悉获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C.侄子考上了大学,作为叔辈的你对他说:小可须更加努力,不负时光! D.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 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解析:B 项,“拨冗”是客套话,指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用于称对方,此处显 得自己很高傲不谦逊。“特此通知”显得很严肃,无情感。C 项,小可,对自己的谦称。D 项,“荣幸”是谦辞,用于对方不当。 答案: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个文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遵循“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 值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 学的阐释,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 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答案:①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②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 ③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 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外来乐器都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 家庭中的一员。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只要经历漫长的历史阶段就能形成。 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不断进步提高,并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必将促使人们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乐器。 ①所有的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不一定都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经历漫长的历史阶段不一定能够形成 ③中国民族乐器取得成就不一定促使人们更加热爱中华民族乐器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①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②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 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③最糟糕的贫困,莫过于智力贫乏。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⑤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 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 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