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8课晏子治东阿教学案粤教版必修
◆18 晏子治东阿 春秋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一两个极具才华的人,而齐国最著名的就是晏子。传说晏 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这并不影响他作为政治家的出色的外交才干以及思想家的聪颖智 慧。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博学多识,不辱使命,辞锋锐利,机智幽默,处处维护国家的尊严; 作为一个思想家,他忠君爱民,对皇帝直言诤谏,勤政为民,常常把百姓的安危与国家的盛 衰牢记心间。 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想借机羞辱他一番。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 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 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 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 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自嘲地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 反而自找倒霉了。” 微感言: 1.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 2.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晏子 3.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晏子 4.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晏子 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 6.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 7.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晏子 8.卑而不失义,瘁而不失廉。——晏子 一、审美视窗 清廉而俭朴的晏子 晏婴出身于齐国贵族,曾身居相位,且历仕三朝,在当时列国间 享有很高的声望。他在个人生活方面一向清廉而俭朴,受到后人的高 度赞扬。他上朝办公,总是坐一辆破旧的马车,驾车的马也不好。景公派人送给他一辆新车、 四匹好马,晏子拒收。景公很不高兴,说:“夫子不受,寡人也不乘。”晏子回答说:“君 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 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 因此,晏子为相多年,始终不置家产,两袖清风。 晏婴痛斥奢侈浪费,抨击征敛无度和严刑峻法,无情地抨击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不但 本人厉行节俭,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倡导和推行节俭,这些都已远远地超越了他当时所处的历 史局限,而具有永久的思想价值。 【注】 晏婴(前 578—前 500),字仲,谥平,又称晏子,汉族,夷维(今山东高密)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 谦恭下士著称。 《晏子治东阿》的作者是刘向(约前 77—前 6),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原名 更生,字子政,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沛(今江苏沛县)人。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 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 二、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订 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 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 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于 是齐景公召见他进行质问。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东阿.( ) (2)仓库少内.( ) (3)曾.赋敛.( ) (4)数.之( ) (5)便.事左右( ) (6)参与.( ) 答案 (1)ē (2)nà (3)zēnɡ liǎn (4)shǔ (5)pián (6)yù 2.辨形组词 (1) 赂 络 烙 (2) 骸 骇 赅 (3) 陂 坡 披 (4) 辟 避 僻 答案 (1)贿赂 络绎 烙印 (2)骸骨 惊骇 言简意赅(3)陂池 山坡 披散 (4)开 辟 躲避 偏僻 3.词义理解 (1)陂池..之鱼: (2)属托..不行: (3)货赂..不至: (4)入于权家..: (5)愿乞骸骨...: (6)便事左右....: 答案 (1)池塘。(2)走后门,说情。(3)钱财。赂,财物。(4)在朝中掌权的人家。(5) 请求退休(让位)。(6)用花言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 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 (1)通假字 ①并曾.赋敛: ②仓库少内.: ③再拜便辟.: 答案 ①通“增”,增加。②通“纳”,缴纳,纳税。③通“避”,退避。 (2)一词多义 ①治 晏子治.东阿( )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 治.《春秋》( ) ②数 景公召而数.之( ) 计之以数.( )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 数.罟不入洿池( ) 数.犯边境( ) ③谢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 阿母谢.媒人( ) 谢.家来贵门( )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④便 便.事左右( ) 再拜便.辟( ) 便.言多令才( ) 答案 ①治理,管理/医治/形容词,管理好,太平/研究 ②责备/数目,数量/天命,命 运/细密/屡次 ③道歉/谢绝/辞别/感谢 ④逢迎讨好,玩弄手法/连词,就/能说会道 (3)虚词归纳 ①之 景公许之.( ) 臣请死之.( )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 陂池之.鱼( ) ②而 景公召而.数之曰( ) 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 ) 今子治而.乱( ) 子退而.自察也( ) 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 景公迎而.贺之曰( )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 答案 ①代词,他/代词,此/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②表示承接关系,就, 接着/表示因果关系,因而/表示转折关系,然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表示承接关系,然 后/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表示转折关系,然而 四、文白对译 巧语和钱财讨好(对方身边的)近臣。便,逢迎讨好,玩弄手法。 一、文本助读 本文通过晏子两次治理东阿的故事,展现了晏子治国的才能,同时也揭露了当世官场上 的腐败风气。在晏子与景公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晏子的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本文 也让我们体会到要认识一个人,必须要了解多方面的情况,而不可仅听一家之言和仅凭一孔 之见。 【结构图示】 二、小组合作 【重点词句梳理】 1.词类活用 (1)而君反以罪.臣: (2)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 (3)臣请死.之: (4)仓库少.内: (5)以利.贫民: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怪罪 (2)名词用作动词,离开 (3)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4)形容词用作动词,减少 (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对……有利 2.古今异义 (1)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古义: 今义:①改变行走的路线;②(河流)改变经过的路线 (2)于是明年..上计 古义: 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3)便事左右.. 古义: 今义:方位名词。左和右两方面 答案 (1)改变方针 (2)第二年 (3)身边的近臣 3.特殊句式 (1)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答案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4.翻译句子 (1)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 译文: (2)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译文: (3)君乃反迎而贺。 译文: 答案 (1)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见他并责备他说。 (2)我要对你实行严厉的责罚。 (3)国君您却反倒迎接我,祝贺我。 三、师生探究 1.作者在叙述事情经过和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请结合课文,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事件 第一次治理 第二次治理 治理措施 治理结果 景公的态度 晏子的做法 答案 事件 第一次治理 第二次治理 治理措施 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 以利贫民 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 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 权家 治理结果 民无饥者 饥者过半矣 景公的态度 将加大诛于子 迎而贺 晏子的做法 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2.为什么晏子先前将东阿治理得那么好,景公却责备他;而后来治理得不好,景公反而 大加赞赏?请探究作答。 答: 答案 中国古代对官吏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户口、田租、赋税、垦田数额的增减以及 为政的廉贪,通过审查核实,评定等级,最后再予以责罚。而景公并不是通过实地考察来评 判官吏,他是靠身边的一些近臣的言论来判定的。虽然晏子先前治理得那么好,但是因为他 不贿赂景公身边的近臣,所以近臣也就没有在景公面前为他说好话。第二次治理时,晏子虽 然增赋敛财,仓库少纳,但因为他对上行贿,所以不仅没有得到惩罚,反而受到景公的褒扬, 由此说明了官场的黑暗,考核官吏中的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行为的严重。 3.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责备后,要求继续治理东阿;而受到景公的赞美后却“不能复治东 阿”,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这正是晏子的高明之处。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责备后,如果选择据理力争或“退而 自察”,就有可能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因为晏子深知景公在考察评价人才时往往或凭个人 主观好恶,或听信小人谗言。晏子在受到景公的表扬后却表示要“乞骸骨,避贤者之路”而 “不能复治东阿”,其实,这是晏子采取了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策略,因为他明白,齐景 公知道了真相后是不会允许他辞官的。 一、阅读延伸 晏子的车夫 杨洪立 晏子,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很有名声的人物。《史记》上说他“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他为齐国的内政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即使这样,功高位显的他仍能谦冲自牧,虚以待人。 可是,晏子的车夫却与晏子迥然不同。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其车夫却身长八尺, 相貌堂堂。晏子不卑不亢,恭谨有加;其车夫却妄自尊大,趾高气扬。在《史记·管婴列传》 中,司马迁也曾用简单的几句话捎带着把他刻画了一下:“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 自得也。”寥寥十几个字,就把晏子的车夫因为给宰相驾车而不可一世的骄傲之气、骄横之 态写得绘形绘色。 车夫的这种自鸣得意,这种骄矜傲然,显然是不正常的表现和不良的心态。然而,直至 今天,类似于晏子车夫一类的人物,仍不鲜见。时下,但凡当领导到一定级别,即可拥有一 辆专用的坐骑。于是,也便形成了专为领导开车的司机队伍。在这支大军中,就不乏晏子车 夫式的人物。他们有的自高自大,目中无人,动辄训斥百姓和其他车辆司机;有的自我膨胀, 开快车,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甚至不服交警执法;还有的自恃特殊,到基层讲吃讲喝 讲待遇,甚至强求索要;更有的当“门子”,做“托儿”,引荐跑送官员,参政干政……在 其心目中,似乎领导的职位就是他的地位,车子的好坏就是他的身份。应该说,在某种程度 上这也是一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前不久,河北省曾发生“晏子的车夫”——领导专车司 机耍威风肇事的事件,并受到省委书记的严斥,就是明证。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当然主要在于司机本人的思想、品德和修养,在于他们灵魂深处 的那种“官本位”意识,还有那种妄自尊大的浅薄及“量小易盈”的心态。而一个更不可忽 略的原因则在乘专车的领导身上。他们对司机管教不严,或者根本不教育,不约束,司机就 会有恃无恐,干出一些有违社会公德的事来。相反,像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同志那样,外出行 车中宁愿绕道也不让尘土骚扰百姓;在生命极度危险,送其到医院抢救途中,还叮嘱司机“别 闯红灯”,任是什么样的司机恐怕也不敢耍横和违规的。 我想不明白,晏子本是才高德懿的一代名相,对其属下也一向很严格,可是为何独独对 其车夫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宽容不管呢?是不当回事一笑置之,还是袒护亲信有意纵容?倒 是车夫的老婆有骨气,有品格。她看到其夫那种得意的神态,想一想人家晏子官高位显仍“常 有以自下者”,不由心中十分气恼。她告诉丈夫,如果他再这个样子不加改正,就“下堂求 去”,来个一刀两断。如此,车夫才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才收敛起不该有的骄矜和高傲,改 掉了妄自尊大的臭毛病。 可见,作为领导,对司机一类的身边人严格教育管理,确实是很必要、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件事。 【赏析】 这篇文章从历史故事入手,很自然地将笔触过渡到如今的领导们的司机身上。 作者将当今部分司机的劣迹罗列出来进行条分缕析,指出司机们的飞扬跋扈有司机自身的原 因,也有领导管理方面的原因。作者对晏子“纵容”车夫的态度感到不解,又感叹晏子车夫 的老婆有骨气,有品格。最后,作者指出了领导对司机们严格管理的必要性。此文借古讽今, 以古事说今理,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二、写法迁移 借古讽今 全文不足 300 字,故事浅显却强烈地讽刺了欺上媚下的古代官场生存和发展的策略,对 当朝统治者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它是作者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 评述来抒情达意的手法,不是批评时政、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 志向抱负。 【我来练笔】 请以“西游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求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 答: 答案 (示例) 八戒当官 话说八戒西天取经回来,被封为净坛使者。虽是五品大员,但没有实权。八戒下定决心 要换换位置。 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八戒又从地摊上买来盗版的《马屁经》,看了三天三夜。悟空见 八戒心诚,指点道:“如今可不比西天路上,几句好话,就把咱那傻师傅哄得百依百顺。你 没听说过什么‘副科提正科,得花两万多’吗?要办事,没银子不行。”悟空于是替八戒担 保从赵公明元帅那里贷了两万两银子。半年后,八戒被任命为无稽州州长。 无稽州乃是天界名州,富庶之乡。八戒一到任,地方山神、土地神等都来为八戒接风洗 尘,天天山珍海味。乡绅、富豪想请八戒“坐坐”,十天半月也排不上号。“忙啊,”八戒 叹道,“西天路上盼望有碗热饭吃就阿弥陀佛了,没想到,今天吃喝也成了负担。”为了应 付各种宴会,除了人事、财务,州里的其他事物全摊给了第一副州长锦毛狮子。这天,八戒 饮酒过量,呕吐不止,住进了医院。州长住院,非同小可,前来看望的人络绎不绝。一场“病” 下来,八戒净赚了 40 万……西天路上,都把八戒叫“呆子”,那可真是看走了眼。这八戒, 别看一天到晚花天酒地,脑子清醒得很。甚至总结出了“要想富,动干部,只研究,不宣布” 这样精辟的官场“秘诀”。三年下来,腰肥了三圈,别墅盖了五处。师兄悟空来做客,“忘 我斋”一顿饭就是万两白银,把那猴头惊得目瞪口呆。 八戒当州长的第四年,天庭不断接到举报:无稽州猪州长贪污受贿,狮副州长横征暴敛。 李天王奉旨一查,玉皇大帝也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的名下竟有这样的贪官污吏;八戒贪污 受贿白银 5 亿两,锦毛狮受贿 4 亿两,且看谁不顺眼,就一口吞下去。几年来,无稽州民丁 大减,商号倒闭,乞丐遍地……无稽州成了最贫穷的地方。八戒、锦毛狮子各被判了有期徒 刑。李天王说:“那呆子,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做个净坛使者,只当喂了一头猪,他经受 得住各种诱惑吗?是谁同意把他外放任职,且安排在无稽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一庭寂然, 无人作答。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货赂至,并曾赋敛 B.仓库少内 C.再拜便辟 D.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答案 D 解析 A 项“曾”通“增”。B 项“内”通“纳”。C 项“辟”通“避”。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臣请改道易行.. B.仓库..少内 C.陂池..之鱼 D.属托不行.. 答案 C 解析 C 项“陂池”古今都是“池塘”的意思。A 项“易行”的古义是“更换行事的方 法”,今义指改变从事的行业。B 项“仓库”古义特指国家的仓库,即“国库”;今义指储 藏大批粮食或其他物资的建筑物。D 项“不行”古义是“不接纳”,今义是“不可以”、“不 中用”。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B.而君反以罪.臣 C.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答案 A 解析 A 项为动用法,为……而死。B、C、D 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意为:责备、有 利于、游水。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责备 B.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诛:责罚 C.便.事左右 便:逢迎讨好,玩弄手法 D.寡人无复与.焉 与:给予 答案 D 解析 与:参与,干预。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 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 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 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 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 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 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 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 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 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 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遂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 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 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 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 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 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 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答案 C 解析 断句要充分把握前后语境,找到叙述角度和叙述主体,然后根据上下文意理清人 物行为和事理,再根据句子结构、特殊词语和句式断开。此句是陈登云弹劾郑承宪说的话, 陈述主体自然是“承宪”,“重惩”的对象是“科场冒籍”,据此排除 A、D 两项,“用以” 二字表明前后构成目的关系,应断开,排除 B 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答案 D 解析 “移疾”是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与“官员受到权臣诋毁”无必然联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 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 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 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 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答案 D 解析 “筹措钱款”错,应是“携带国库钱财”。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解析 (1)“岂”表反诘,难道;“而”连词,表转折;“不胜”:禁受不住;“龃龉” 需充分联系语境理解,原意指牙齿上下对不上,抵触,不相投合,受到排挤。(2)“啖”《鸿 门宴》中出现过,“矢”通“屎”,联系上文“人相食”可推断出“雁矢”即“雁粪”,“囊” 名词作状语,“于”介词,到。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职鄢陵知县。被征召入朝授任御史。出朝 巡察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排除祸害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给首功的赏赐。后改派巡视 山西。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决议不能尽快作出,是因 为贵妃家人暗地阻挠这件事。万历十六年六月,因灾害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 “郑承宪怀有祸心,包藏奸计,窥视觊觎太子之位。而且广泛交结隐士、术士、僧道之流。 以前陛下重惩科场假冒籍贯的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此事是由自己揭发的,以此来恐吓 功臣权贵、迷惑朝廷大臣。不只惠安遭遇他们嚣张的气焰,就是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地避开 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自然是崇尚德行所形成,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 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预阻挠立储盛典,蕴蓄隐藏奸邪阴谋,以后有什么不会做呢?”奏 疏呈上以后,贵妃、郑承宪都很愤怒,同仁也替陈登云害怕,皇上最终把奏疏留在宫中没有 下达。 很久以后,他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谕告贬斥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谕告罢免应 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弹劾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 朝廷的大臣都害怕他。当时,正好考察选拔科道官,陈登云于是上疏说:“近年的谏官,壬 午以前害怕淫威,于是刚正的变得柔顺;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中难道没 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刚强正直提升为朝中大臣的, 一百人中也只有一两个罢了。背弃国家利益,培植党羽,追逐权贵嗜好乞求怜悯,像所谓‘七 豺’‘八狗’之类,言官反而占了一半。谏官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轻视侮辱到这种 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公正执法,为国家除掉大奸、消灭大害呢!与其误用而贬退他, 不如在开始举荐时谨慎。”因而分条列举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朝巡察河南。当地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 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携带国库钱财赈恤百 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刚正不阿峻直严厉。凭资历应当提升为朝廷大臣,事情屡次被搁 置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去世。 三、语言运用 9.在下列横线处补写出两个典型事例,构成语意连贯、表意明确的一段话。 晏子唇枪舌剑,楚国中巧对楚王,使楚王自讨其辱; ; 。 人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都用满腔热血凝聚忠诚之言,维护伟大人格和国格。 答案 (示例)蔺相如义正词严,秦廷上怒斥秦王,令完壁归赵国 樊哙人微言重,鸿门 下怒责项王,保沛公脱离虎口。 解析 考查仿用句式和补写句子的能力。句子体现的主题为最后一句话。句式特点仿照 前一个例子。 10.下面是一则历史故事,请你读后写出自己的感想。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不停止。大臣弦章进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 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大臣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向他 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他死。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尝不到喝酒的乐 趣了;如果不听他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 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于是齐景公果 真戒酒了。 答: 答案 (1)吃喝玩乐应该有所节制,懂得适可而止。(2)齐景公知错能改、虚心纳谏值得我们 学习。(3)我们要学习晏子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