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I卷高考考前生物模拟卷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全国I卷高考考前生物模拟卷三

‎2020届全国I卷高考生物模拟卷(三)‎ ‎ ‎ 一、 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上。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红蛋白的功能与其分子组成中的大量元素Fe有关 B.胰岛素和抗体的差异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数目、种类和连接方式有关 C.伞藻细胞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D.变形虫细胞DNA与RNA的基本骨架组成成分不同 ‎2..下列有关种子萌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前需要大量吸水,其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 B.萌发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大,代谢速率快 C.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和总量都在增加 D.种子萌发后长成植株,此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2N=4)正常细胞分裂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该图所示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4.研究表明,遗传性骨骼发育不良症的发生与常染色体上M基因的突变有关。现有一遗传性骨骼发育不良症家系如下图,科研人员对该家系各成员M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相应位点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 成员 测序结果 I-1,I-2、II-1,III-1‎ ‎…TCCTGCCAGTGGTTTTA…‎ II-2、III-2‎ ‎…TCCTGCCAGTGGTTTTA…和…TCCTGCCGGTGGTTTTA…‎ A.II-2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和I-2‎ B.M基因发生了G-C碱基对替换为A-T导致突变 C.I-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M基因隐性突变可能导致该家系遗传病发生 D.II-2的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M基因显性突变可能导致该家系遗传病发生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能在内环境中特异性识别靶细胞 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的速率明显下降 C.内环境的成分含有乙酰胆碱、胰高血糖素、解旋酶 D.手掌磨出的水泡消失的原因是水泡中的液体全部渗入毛细血管中 ‎6.土壤内含有松散的颗粒,有利于微生物和小动物的生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给绿色植物利用 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日光灯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 D.为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选用样方法,并随机取样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m-2·s一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某同学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只要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该结论正确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若680 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光饱和点将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若450 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瞬间,C3化合物的含量会_______(填“减少”“不变”或“增加”)。680 nm补光组在10:00时若要增加光合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30.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 ‎ ‎(1)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人受到惊吓后出现了尿失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_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3)尿崩症是指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病症,其主要症状是尿量显著增多。试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其可能致病机理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31.某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株,其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选一株白花雌株和一株白花雄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中白花:红花=3:1。不考虑变异和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欲判断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数量和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还需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共同控制,且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请在图中标明亲本植株的基因情况。____________,并结合F1的性状分离比,分析在群体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两种对应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为进一步确定(2)题中基因型和表现型是哪种对应情况,可选用F1中植株进行一次杂交实验,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 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____‎ ‎32.厨余垃圾可加工成有机肥,实现垃圾的再利用。研究人员选定某农场甲、乙两块地,分别长期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后,调查生物多样性结果如下图。‎ ‎ ‎ ‎(1)据图分析,乙地与甲地相比,乙地长期施用化肥会导致___________。‎ ‎(2)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取样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蚯蚓能以土壤中腐叶为食,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绿色植物同化的能量去向是: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 道题中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环境污染物多聚联苯(C12H10-xClx)难以降解,受其污染的土壤中常有重金属污染同时存在。研究发现联苯降解菌内的联苯水解酶是催化多聚联苯降解的关键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从富含多聚联苯的环境中分离联苯降解菌,培养基中加入多聚联苯作为__________,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定”)培养基。‎ ‎(2)若要对所分离的菌种进行计数,除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以外还常用_______________法接种来进行活菌计数,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从联苯降解菌中分离并得到纯度较高的联苯水解酶(蛋白质),分离该酶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法,采用该方法先分离出的是相对分子质量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蛋白质。‎ ‎(4)联苯降解酶在实验室里的降解率很高,但是实际污染环境的治理中降解率很低,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8.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波尔山羊被称为世界“肉用山羊之王”,某公司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能快速繁殖大量波尔山羊。回答下列问题:‎ ‎(1)山羊体外受精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用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处理方法促进其排卵,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精子获能处理通常采用培养法和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早期胚胎时,所用培养液的成分比较复杂,除了一些___________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不同胚胎移植时间一般不同,山羊一般要培养到___________阶段才能进行移植。,‎ ‎(3)为了使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Fe是构成生物体的微量元素,A错误;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的连接方式相同,都是形成肽键,B错误;伞藻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构成RNA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种子萌发时,由于大液泡还未形成,所以在萌发开始时主要是吸涨吸水,A错误;萌发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增加,所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增大,代谢速率快,B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增加,总量减少,C错误;种子萌发后长成植株,是植物的正常的生长过程,不能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B。‎ ‎3.【答案】B ‎【解析】题意显示某生物体正常细胞2N=4,而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故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正确;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由于①与④‎ 为同源染色体,结合该生物体的基因型可知④染色体相应的位置上有基因A,不会有a(不考虑基因突变),B错误;该图所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含有4个染色体组,C正确;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与亲代细胞一样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B。‎ ‎4.【答案】D ‎【解析】题干中明确该病是与常染色体上M基因的突变有关,结合图表中对各个成员的测序结果可知,I-1,I-2、II-1,III-1均为正常个体并且M基因测序全部正常,可知他们均不含致病基因,而II-2、III-2均为患病个体,通过测序结果可知,他们体内既含有正常基因,也含有致病基因,因此分析出该病属于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是本题的解题关键。由测序结果可知I-1和I-2均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序列,所以II-2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于I-1和I-2,A错误;对比II-2、III-2的测序结果和其他正常成员的序列可知M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是由A-T碱基对替换为了G-C碱基对,B错误;M基因本身正常时为隐性基因,致病基因为显性基因,产生配子时发生了M基因隐性突变不可能导致该家系遗传病发生,C错误;II-2的双亲没有为她提供致病基因,可能是早期胚胎细胞中发生了M基因显性突变导致该家系 ‎5.【答案】A ‎【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识别,是细胞之间的作用,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A正确;内环境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出现紊乱,但不一定代谢速率都明显下降,B错误;解旋酶是DNA复制所需要的,存在于细胞内,C错误;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可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D错误。故选A。‎ ‎6.【答案】A ‎【解析】土壤中既有分解者也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除了满足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其余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绿色植物无法利用这部分能量,B错误;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C错误;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故选A。‎ ‎29.【答案】‎ ‎(1)不正确 给植株补充580nm光源与白光对照组相比,该植株的CO2吸收速率降低 ‎ ‎(2)上升 因为光合色素增加,植物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增多,所以可以利用更大的光照强度 ‎ ‎(3)增加 提高CO2浓度(开棚通风等提高CO2浓度的措施都可以) ‎ ‎【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给植株补充580mm光源与白光对照组相比,该植株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降低,所以对温室中植物进行补光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结论是错误的。 (2)若680nm补光后植株的光合色素增加,则植物吸收、传递、转换光能增多,所以可以利用更大的光照强度,所以光饱和点会上升。 (3)45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瞬间,光反应减弱,[H]和ATP 的生成减少,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慢,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来路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680nm补光组在10:00时,提高二氧化碳浓度,CO2吸收速率最大,可以提高光合速率。‎ ‎30.【答案】‎ ‎(1)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或:膀胱内压力→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大脑皮层→产生尿意) 大脑失去了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或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失去了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或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减弱,或大脑皮层对脊髓的控制异常) (2)正反馈 ‎ ‎(3)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肾小管细胞表面缺乏相应受体(或肾小管细胞对抗利尿激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或抗利尿激素无法发挥作用,或肾小管壁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异常)。 ‎ ‎【解析】‎ ‎(1)当膀胱充盈后,产生刺激,由膀胱壁感受器→c→脊髓腰骶段(或初级排尿中枢)→a→‎ 大脑皮层,从而产生尿意;某人受到惊吓后出现了尿失禁,说明排尿反射活动正常进行,只是大脑失去了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或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失去了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或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减弱,或大脑皮层对脊髓的控制异常)。‎ ‎(2)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由于是兴奋后,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所以是正反馈。‎ ‎(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发生尿崩症,尿量显著增多,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不足;也可能是肾小管细胞表面缺乏相应受体(或肾小管细胞对抗利尿激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或抗利尿激素无法发挥作用,或肾小管壁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异常)。‎ ‎31.【答案】‎ ‎(1)性状在F1代雌雄中的比例 ‎ ‎(2)A、B 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表现为红色,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白色 a、b 基因均纯合时花色表现为红色,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白色 ‎ ‎(3)实验思路:将F1中红花雌株和红花雄株进行杂交,统计F2 中植株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和结论:若F2 中白花:红花=1:1,则A、B 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色;若F2 中全为红花,则a、b 基因均纯合时表现为红色 ‎ ‎【解析】‎ ‎(1)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在于后代性状是否与性别相关联,故要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还需统计红花与白花的性状表现在F1代雌雄中的比例。‎ ‎(2)结合分析可知:要符合题中表现型比例,填入的基因只能是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与aaBb,则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1:1:1,同时有两种情况满足题中白花:红花=3:1,即A、B ‎ 基因同时存在时花色表现为红色,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白色;a、b 基因均纯合时花色表现为红色,其余基因型表现为白色。‎ ‎(3)为进一步确定(2)题中基因型和表现型是哪种对应情况,若为①,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为②,红花的基因型为A_B ,故可让F1中红花雌株和红花雄株进行杂交,统计F2中植株表现型及比例,若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F2中全为红花;若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子一代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b连锁,aB连锁,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表现型比例为白花:红花=1:1。‎ ‎32.【答案】‎ ‎(1)物种丰富度下降和部分种群数量增加 ‎ ‎(2)取样器取样法 ‎ ‎(3)分解者 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一部分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的散失 ‎ ‎【解析】分析题干和图形可知,横坐标代表的是物种丰富度,甲地施用有机肥,乙地施用化肥,通过比较分析可知长期使用化肥会降低生物的多样性。‎ ‎(1)长期使用化肥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分析题中的横坐标,乙地的物种丰富度较甲地低,可见长期使用化肥会导致物种丰富度下降,但分析纵坐标发现,一些种群的数量(密度)上升了。‎ ‎(2)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取样时采取取样器取样法。‎ ‎(3)蚯蚓分解落叶属于分解者,绿色植物所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一部分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的散失。‎ ‎37.【答案】‎ ‎(1)唯一碳源 选择 ‎ ‎(2)稀释涂布平板 在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 ‎(3)凝胶色谱 较大 ‎ ‎(4)实际污染环境中多聚联苯不是唯一碳源,或其他环境条件导致联苯水解酶的活性降低 ‎ ‎【解析】‎ ‎(1)为了从富含多聚联苯的环境中分离联苯降解菌,应该用以多聚联苯作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2)在对所分离的菌种进行计数时,除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以外还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来进行活菌计数,因为在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可认为来源于(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3)纯化该酶常用的方法是凝胶色谱法,该方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采用该方法先分离出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 ‎(4)由于在实际污染环境中多聚联苯不是唯一碳源,或其他环境条件导致联苯水解酶的活性降低,因此会出现联苯降解酶在实验室里的降解率很高,但是实际污染环境的治理中降解率很低的现象。‎ ‎38.【答案】‎ ‎(1)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促性腺激素 化学诱导法 ‎ ‎(2)无机盐和有机盐 桑椹胚阶段或囊胚阶段 ‎ ‎(3)对供体和受体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 ‎(4)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 ‎【解析】‎ ‎(1)山羊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以及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用促性腺激素处理方法促进其排卵,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精子获能处理通常采用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化学诱导法即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获能。‎ ‎(2‎ ‎)培养早期胚胎时,所用培养液除了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类外,还需要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不同胚胎移植时间一般不同,山羊一般要培养到桑樵胚阶段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移植。‎ ‎(3)为了使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处理方法是对供体和受体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4)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不发生排斥反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