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选择题: ‎ ‎1.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蔗糖和麦芽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 细胞中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磷脂是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D.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也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答案】C ‎【解析】‎ ‎【详解】‎ 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A错误; 核酸不能作为能源物质,B错误;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C 正确; 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C。‎ ‎2.如图表示SARS病毒(一种RNA病毒)中两种重要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关系,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大分子B的空间结构由呈双螺 旋结构的双链组成 B. a与a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接,b与b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 C. b的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a的种类约有20种 D. 大分子B彻底水解为b,一分子b是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SARS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因此图中小分子a是氨基酸,小分子b是核糖核苷酸,大分子A是蛋白质,大分子B是RNA。‎ ‎【详解】A、图中大分子B是RNA,RNA由1条链(核糖核苷酸链)组成,A错误;‎ B、题图中的a是氨基酸,氨基酸和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NH-CO-)相连接,B错误;‎ C、RNA的基本单位为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C正确;‎ D、大分子B为RNA,其初步水解为b,一分子b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D错误。‎ 故选C。‎ ‎3.下列对成熟的玉米叶肉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进行有机物合成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B. 与有丝分裂相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等 C.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 D.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叶绿体和液泡 ‎【答案】B ‎【解析】‎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场所,内质网是脂质等有机物合成的“车间”,A正确;成熟玉米叶肉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B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能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核糖体中能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都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叶绿体和液泡,D正确。‎ ‎4. 下图中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图丙是根毛细胞示意图,图丁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 B. 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图丙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使其具有选择透过性 C.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一段时间发现其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再变化 D. 若把图丙所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则图丁可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 ‎【答案】C ‎【解析】‎ 水分子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跨膜运输的,图乙是图甲发生渗透作用之后的示意图,一段时间后,图乙中的漏斗液面上升,说明图甲中①处溶液浓度小于②处溶液浓度,A项正确;图甲和图丙中都有半透膜,图丙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项正确;植物细胞可以吸收Na+、Cl-,使细胞液浓度升高,所以根毛细胞处于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时会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项错误;将图丙所示根毛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时,细胞因渗透失水而使其体积逐渐缩小,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细胞的体积缩小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稳定,因此图丁可表示细胞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曲线,D项正确。‎ ‎【考点定位】渗透作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5.图甲表示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 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植物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假设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呼吸强度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图甲与图乙为同一植物,则相同温度下,图甲的b相当于图乙的b点 B. 图甲植物的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 C. 若图甲代表水稻,图乙代表蓝藻,则图甲的c时与图乙的c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都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 D. 图乙的a、b、c点光合作用限制因素只是光照强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中氧气的产生总量可表示实际光合速率,a点时的二氧化碳释放可表示呼吸速率;当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大于0时,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图乙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为光补偿点,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详解】A、图甲显示的O2产生总量反映的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量,CO2释放量反映的是呼吸作用量与光合作用量,图甲中b点是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量是光合作用量的2倍,图乙中的b点为光的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错误; ‎ ‎ B、d点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为8个单位,即需吸收8个单位的二氧化碳,由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的量仍为6个单位,所以细胞要从环境吸收2个单位的CO2,B正确;‎ ‎ C、蓝藻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和叶绿体,C错误;‎ ‎ D、图乙中a、b点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点光照强度已经不是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壁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 4种 B. 3种 C. 2种 D. 1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如: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血细胞的细胞分化过程。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为止。‎ ‎2、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是生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几个阶段,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3、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细胞凋亡的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细胞凋亡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功能的作用,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除潜在隐患。‎ ‎4、癌细胞的特征有:无限增殖,改变形态结构,易分散和转移,常有“多极分裂”现象,对不良的环境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等。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①错误;‎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②正确;‎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③错误;‎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④错误;‎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⑤正确;‎ ‎⑥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⑥正确;‎ ‎⑦细胞坏死: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阻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故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⑦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②⑤⑥⑦,共四项,故选A。‎ ‎7.如图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表示___细胞的模式图,因为此 细胞具有[ ]_____而没有____、____和______。‎ ‎(2)图中与能量转换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 [ ]________。‎ ‎(3)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_,脂质合成场所是_____(只填名称),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包装场所是[ ]________。‎ ‎(4)该图中[ ]________是和细胞分裂纺锤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5)图中[ ]________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且在植物细胞中还有另一种功能,即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6)图中无膜的结构有[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动物 (2). 5中心体 (3). 液泡 (4). 细胞壁 (5). 叶绿体 (6). 1线粒体 (7). 10核糖体 (8). 内质网 (9). 9高尔基体 (10). 5中心体 (11). 9 高尔基体 (12). 细胞壁的形成 (13). 5中心体 (14). 10核糖体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1为线粒体、结构2为细胞质基质、结构3为内质网、结构4为染色质、结构5为中心体、结构6为内质网、结构7为核仁、结构8为核膜、结构9为高尔基体、结构10为核糖体。‎ ‎【详解】(1)题图所示细胞含有5中心体,不含液泡、细胞壁和叶绿体,属于动物细胞。‎ ‎(2)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动物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3)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车间;9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4)5中心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发出星射线,组成纺锤体。‎ ‎(5)9高尔基体是唯一的动植物细胞都含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6)5中心体和10核糖体是两种不具有生物膜结构的细胞器。‎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8. 下图甲的①②③为物质出人细胞的三种方式示意图,图乙为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被动运输的是____________(填数字);①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 ‎(2)氧气进人细胞的方式如图甲中的____________所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如图甲中的____________所示。(填数字)‎ ‎(3)图乙中的S代表___________(填“水”“甘油”或“离子”),M代表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S进入细胞的方式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5)图乙中的M的这种移动方式说明了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1分) 协助扩散(1分)‎ ‎(2)②(1分) ①(1分)‎ ‎(3)离子(1分) 载体蛋内(1分)‎ ‎(4)主动运输(1分) 有M(载体蛋白)和能量的参与(2分)‎ ‎(5)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分)‎ ‎【解析】‎ ‎(1)图甲①②的物质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都属于被动运输,其中①的物质还需要载体的协助,为协助扩散。‎ ‎(2)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即图甲中的②;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协助扩散,即图甲中的①。‎ ‎(3)甲图乙分析,物质S通过与M结合,进入细胞内,说明M是载体,则S表示需要载体运输才能进入细胞的离子。‎ ‎(4)图乙中,物质S进入细胞需要载体M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 ‎(5)图乙中载体通过往返细胞膜的内外运输S,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考点定位】物质的跨膜运输 ‎9.如图甲表示发生在番茄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乙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X物质是____;④过程是在____中进行的;①~⑤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_____(写标号)。‎ ‎(2)乙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_______;表示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________。曲线B→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3)乙图中,若在B点突然停止光照,则甲图中过程________将首先受到影响,叶绿体内C3含量将________。‎ ‎(4)乙图中,若A点高于E点,则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________(增多、减少、或不变)。‎ ‎(5)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番茄幼苗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如图丙所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若M=MB-MA,则M的确切含义可以描述为________。‎ ‎【答案】 (1). C3 (2). 线粒体基质(或线粒体) (3). ② (4). B、D (5). D (6).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 (7). ① (8). 增加 (9). 增多 (10). 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或实验过程中)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①表示光反应过程,包括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②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⑤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O2的固定,既不消耗ATP,也不产生ATP,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物质Y表示丙酮酸。‎ 分析曲线图: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物质X是三碳化合物(C3);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ADP是ATP水解产生的,①~⑤过程中,只有②过程消耗ATP,能使ADP含量增多。‎ ‎(2)乙图中: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B点和D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的积累是从B点开始,到D点结束,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曲线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导致的。‎ ‎(3)光照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因此在B点时停止光照,①光反应过程首先受到影响。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使C3的还原反应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在短时间内不受影响,因此叶绿体内C3含量将增加。‎ ‎(4)乙图中,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多。‎ ‎(5)假设A、B叶片的初始重量均为X,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A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其在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为X-MA;B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其在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为MB-X。由此可知,B叶片在6小时内合成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MB-MA,而M=MB-MA,则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点,识记和理解细胞呼吸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某植物体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下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此过程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_(用字母与箭头表示)阶段。 ‎ ‎(2)图甲中CD段对应图乙的_____(用字母与箭头表示)阶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 ‎(3)图甲中BC段对应的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条,核DNA____个。 ‎ ‎(4)请依据图乙,用字母和箭头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 ‎【答案】 (1). DNA复制 (2). d→e (3). b→c (4). 着丝点分裂 (5). 12 (6). 24 (7). d→d(d→e→a→b→c→d)‎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乙图:d→e表示分裂间期;a表示分裂前期;b表示分裂中期;c表示分裂后期;c→d表示分裂末期。‎ ‎【详解】(1)图甲中AB段由于DNA复制,导致DNA含量加倍,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图乙中的d→e也是间期。‎ ‎(2)图甲中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为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乙的b→c,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3)已知某植物体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图甲中BC段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每条染色体有2个DNA,对应的细胞中有染色体12条,核DNA24个。‎ ‎(4)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结结合以上分析可知,d→e表示分裂间期;a表示分裂前期;b表示分裂中期;c表示分裂后期;c→d表示分裂末期,所以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d→e→a→b→c→d(d→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有丝分裂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规律。‎ ‎11.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__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成分见下表):‎ ‎ ‎ 酵母膏 ‎ 无机盐 ‎ 淀粉 ‎ 纤维素粉 ‎ 琼脂 ‎ CR溶液 ‎ 水 ‎ 培养基甲 ‎ ‎+ ‎ ‎+ ‎ ‎+ ‎ ‎+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 ‎ ‎+ ‎ ‎+ ‎ ‎+ ‎ ‎ ‎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纤维二糖 (2). 葡萄糖 (3). 红 (4). 透明圈 (5). 不能 (6).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7). 不能 (8).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解析】‎ ‎【分析】‎ 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内切酶作用于无定型的纤维素区域,使纤维素断裂成片段;外切酶又叫纤维二糖水解酶,它可以作用于纤维素的结晶区或小片段纤维素,从糖链末端开始切掉两个葡萄糖分子,产生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则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而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塘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详解】(1)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内切酶(Cx酶)、外切酶(C1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3)分析表格可知,培养基甲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乙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因此也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要求,考查了从土壤中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有关问题,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纤维素酶中的三种酶的水解底物和产物;识记纤维素的鉴定原理、方法和现象等;识记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等知识。‎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