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和平区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 B. 生物膜是真核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C. 真核细胞的细胞膜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并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D.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细胞分裂时都不存在染色体的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 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A、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控制细胞器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换等指令,主要是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的,A正确; B、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错误; C、真核细胞的细胞壁能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器膜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C错误; D、酵母菌在细胞分裂时存在染色体的变化,D错误。 故选A。 2.DNA损伤时,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在核内积累,可引起细胞凋亡,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产物ADP-核糖的组成元素与磷脂完全相同 B.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PARP只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 细胞质NAD浓度下降,只影响有氧呼吸过程 D. DNA损伤后,细胞能量供应减少导致自身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DNA损伤时,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在核内积累,使得NAD+形成ADP-核糖,细胞质NAD+浓度下降,影响有氧呼吸过程,则细胞能量供应减少导致细胞的凋亡。 【详解】A、ADP-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N、P,磷脂的元素组成也是C、H、O、N、P,A正确; B、PARP是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属于生物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正确; C、细胞质NAD+浓度下降,影响有氧呼吸过程,也引起细胞内ADP-核糖含量的变化,C错误; D、DNA损伤后,PARP在核内积累,使得NAD+形成ADP-核糖,则细胞能量供应减少导致细胞的凋亡,D正确。 故选C。 3.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下图表示两个抗虫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的三种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有甲、乙、丙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乙、丙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甲、丙 D. 配子中可能含两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抗虫基因;乙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1/2含有抗虫基因;丙植株相当于是抗虫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3/4含有抗虫基因,据此答题。 【详解】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复制,因此有丝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4个抗虫基因,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中进行了DNA的复制,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乙、丙细胞中都含有4个抗虫基因,B正确; C、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四个抗虫基因的有乙、丙,C错误; D、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可能含有两个抗虫基因的是乙、丙, D正确. 故选C。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糖体完成多肽链的合成与加工 B. DNA连接酶只能连接能互补配对的两个DNA片段 C. 核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高度分化细胞不能完成:核DNA转录也如此 D.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以发生DNA复制和转录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DNA连接酶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既可以连接两个平末端,也可以连接两个粘性末端。 3.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的转录不仅发生在分裂细胞中,分化的细胞也进行DNA的转录。 【详解】A、多肽链的加工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 B、DNA连接酶将两个平末端的DNA片段连接时,不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错误; C、高度分化的细胞也能完成核DNA的转录,C错误; D、细胞的分裂分化伴随着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任何一个时期,因此都可以发生DNA复制和转录,D正确。 故选D。 5.结合下列生物育种或生理过程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A. 抗虫棉大量种植导致害虫抗性基因突变频率增加 B. 单倍体育种过程应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与染色体变异原理 C. S型活菌的产生是R型菌突变的结果 D.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可发生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 A表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表示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表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其实质是基因重组;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该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详解】A、抗虫棉大量种植导致害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但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B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也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C表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其实质是基因重组,C错误; D、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可发生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时间是间期,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而不是基因突变。 6.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4种生物的食物网(其中A和B为植物种群),图2为D种群中不同体长的个体食性相对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D种群中不同个体体长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B. 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 若向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为1.4cm的D种群,一段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 D. 若体长为6.5cm的D种群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5kg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可知,A、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A→D、A→C→D、B→D、B→C→D。分析图2可知,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为100%的肉食性动物;体长2.8cm的D种群,为50%的肉食和50%的植食动物;体长4.2cm和6.5cm的D种群,为25%的肉食和75%的植食动物。 【详解】A、D种群中不同个体体长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 B、池塘中的植物能实现水体净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 C、若池塘中投放大量体长小于2.8cm的D种群,它们为100%的肉食性动物,而A、B为植物不被D种群捕食,故一定时间内A、B数量会增加,C正确; D、若体长为6.5cm的D种群增重lkg,肉食性占25%,植食性占75%,至少需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生物l×25%÷20%÷20%+l×75%÷20%=l0kg,D错误。 故选D。 二、识图作答: 7.烟草花叶病毒(TMV)对烟草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的相关实验数据如下图,所有数据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株类型 叶绿素a含量(mg/g) 叶绿素b含量(mg/g) 健康株 2.108 0.818 感病株 1.543 0.604 (1)用纸层析法分离烟草叶绿体中的色素后,距离滤液细线最近的色素是________。 (2)烟草叶片在光强500klx下合成[H]的场所________,此光强下感病植株光合速率________健康植株。 (3)由上图的实验数据可知:当光强________klx时,病毒增殖对叶片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影响更大。 (4)用TMV的RNA与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组在一起,用重组的病毒侵染烟叶,烟叶表现的是________病毒侵染的症状,这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5)TMV侵染烟草后,病毒大量繁殖,写出病毒增殖过程中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素b (2).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 (3). 大于 (4). 大于1500 (5). TMV (6). RNA (7).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有关知识,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1)由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低,则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距离滤液细线最近。 (2)烟草叶片在光强500klx下,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与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合成[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总光合速率等于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由于感病植株的呼吸速率大于健康植株,因此此光强下感病植株光合速率大于健康植株。 (3)由图可知,当光强小于1500klx时,感病株净光合速率大于健康株,当光强大于1500klx,感病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小于健康植株,此时病毒增殖对叶片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影响更大。 (4)用TMV的RNA与车前草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组在一起,用重组的病毒侵染烟叶,由于只有用TMV的RNA进入烟草细胞,因此烟叶表现的是TMV病毒的侵染症状,说明了TMV的遗传物质是RNA。 (5)TMV是RN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复制遗传物质以及合成蛋白质,则具体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为。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8.猪表皮细胞特异性表达E基因,经过处理的猪皮可在人身上存活3周左右,起到保护创面免受感染的作用。为了使移植的猪皮存活时间更长,有人设法导入人的相关基因(用P表示),获得转基因小白猪。但克隆猪成功率较低,与早期胚胎细胞的异常凋亡有关。Bcl-2基因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用PCR技术可以检测该基因转录水平,进而了解该基因与不同胚胎时期细胞凋亡的关系。其简单流程如图所示: (1)要使P基因在特定细胞表达,过程①中构建的重组DNA分子上还应具有________。 (2)过程②中,如何处理皮肤组织块,使其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________。 (3)将重组细胞经③培养至卵裂期,合理的变化是( ) A. B. C. D. (4)图中X表示________过程,Bcl-2cDNA与Bcl-2基因在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 (5)从基因组数据库中查询Bcl-2mRNA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合成________用于PCR扩增,PCR扩增过程第一轮循环的模板是________,所使用的酶经80℃处理后,酶活性________。PCR扩增了五轮,共需要加入的引物对的数为________。 (6)在PCR过程中可检测出cDNA中Bcl-2CDNA的分子数,进而计算________的分子数,从而反映出Bc1-2基因的转录水平。 【答案】 (1). P基因的启动子 (2). 剪碎组织块后使用胰蛋白(或胶原蛋白) (3). C (4). 逆转录 (5). 缺少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6). 引物 (7). Bcl-2cDNA (8). 不变 (9). 31 (10). 总mRNA中Bcl-2mRNA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有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基因表达载体由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组成。 【详解】(1)目的基因上游的启动子的作用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因此为了使P基因在特定细胞表达,重组DNA分子上还应具有P基因的启动子。 (2)动物细胞培养时,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 (3)A、卵裂期特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不增加,A错误; B、每个细胞体积有所减小,胚胎的总体积不变,B错误; C、细胞体积减小,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增大,C正确; D、核物质(质量)与质物质比值增大,D错误。 故选C。 (4)图中X表示mRNA逆转录为DNA。cDNA和DNA相比缺少了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5)从基因组数据库中查询Bcl-2mRNA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合成2 种引物引物用于PCR扩增,扩增第一轮循环的模板是Bcl-2cDNA。PCR扩增技术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利用的是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因此在80℃处理后,酶活性不变。由于扩增的模板是单链,第一次循环1条引物,第二次要1对,第三次2对,第四次4对,第五次要8对,一共15对半,共31条。 (6)在PCR过程中可检测出cDNA中Bcl-2cDNA的分子数,进而计算总mRNA中Bcl-2mRNA的分子数,从而反映出Bcl-2基因的转录水平。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掌握目的基因检测和鉴定的方法;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和培养条件等;识记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相关应用。 9.完成下列有关果蝇遗传学问题: Ⅰ.一个自然繁殖、表现型正常的果蝇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较大,经研究发现该种群的基因库中存在致死基因,它能引起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死亡。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对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1中有202个雌性个体和98个雄性个体。请回答: (1)导致上述结果的致死基因具有________性致死效应,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让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致死的几率为________。 (2)从该种群中选取一只雌果蝇,预鉴定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写出方法?请预期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写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遗传学家发现:白眼雌果蝇(XrXr)和红眼雄果蝇(XRY)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每2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有一个白眼雌果蝇,同样每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有一个红眼雄果蝇。 (1)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一定不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性。 (2)为确定是否为染色体变异,可用________检测较为直接。 (3)通过研究发现果蝇的性染色体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无X染色体和三条X染色体的果蝇受精卵不能发育) 科学家用子一代中的白眼雌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杂交,(此交配过程中无新变异产生)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子一代出现的变异是因为________(父/母)本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1). 隐 (2). X (3). 1/8 (4). 与该种群任意雄蝇交配,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1:1,说明该雌果蝇为纯合子;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2:1,说明该雌果蝇为杂合子。 (5). 不定向性,随机性 (6). 显微镜观察 (7). 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雌:白眼雄=4:1:1:4 (8). 母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雄性个体数量少,推测死亡的个体是雄性个体,即是隐性致死,表现型正常为显性。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受精卵中的X染色体的数目决定雌性或雄性,有2条X染色体表现为雌性,有1条X染色体表现为雄性,并且XXX、YO(没有X染色体)、YY还会导致胚胎期致死。 【详解】Ⅰ.(1)根据题干可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雌雄果蝇交配,子代雌性个体多于雄性个体,说明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雄性个体数量少,推测死亡的个体是雄性个体,即是隐性致死,表现型正常为显性。假设基因用B和b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所以F1中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出现XbY的概率为1/2×1/4=1/8。 (2)从该种群中任选一只雌果蝇,为了鉴别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该只雌果蝇与种群中任一雄果蝇交配(由于XbY个体死亡,因此只能让该雌果蝇与正常的雄果蝇杂交),统计子代雌、雄果蝇的数目。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1:1,说明该雌果蝇为纯合子;若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2:1,说明该雌果蝇为杂合子。 Ⅱ(1)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随机性,因此根据产生的子一代中每200-3000只红眼雌果蝇中有一个白眼雌果蝇,同样每2000-3000只白眼雄果蝇中有一个红眼雄果蝇这种概率性事件,排除基因突变的可能。 (2)检测染色体变异最直接的方法是显微镜观察。 (3)若母本中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则子一代的白眼雌的基因型是XrXrY,其与XRY的野生型红眼雄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雌:白眼雄=4:1:1:4。 【点睛】 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查看更多